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一、背景简介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建设日益增多,然而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对地铁施工变形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对象地铁施工变形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

三、监测手段1.地表测量:通过对地表标志物进行定点测量,如测角、测距等方法,了解地表的变形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对地铁工程周边的地形进行全方位监测。

3.地下管线探测:采用地下雷达等技术,对地下管线的情况进行探测,及时排除隐患。

四、监测频率1.实时监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地面建筑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2.定期监测:除实时监测外,还需定期对地铁施工周边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五、监测报告1.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2.问题排查:如发现地面变形异常,需及时进行问题排查,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数据和问题排查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

六、应急预案1.事故处理:如发生地面建筑物坍塌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

2.紧急通知: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需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七、总结与展望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是保障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监测工作,提高预警能力,才能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未来,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地铁施工变形监测工作将更加精准、高效。

以上是关于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

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内容当撰写一份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时,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进行:一、引言在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背景信息、目的和意义,并说明本报告将对哪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描述。

1. 背景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还可以提及建筑物所在的环境特点,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

2. 目的明确本次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比如是为了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或者是为了得出建筑物结构的破坏性变形情况等方面。

3. 意义说明进行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意义和价值,如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等。

二、监测方法与装置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进行建筑物变形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和装置,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的选择和配置,监测参数的设定等。

同时,也可以介绍监测的频率和监测方案的制定。

1. 方法选择具体说明为了达到监测目的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如全站仪测量、GNSS监测、摄影测量、激光测距仪等。

2. 监测装置详细介绍所采用的监测装置,包括测量仪器、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等,同时也可以说明其特点和优势。

3. 监测参数定义和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如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角度、沉降量等,以及监测精度要求。

三、监测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对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具体描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结合之前设定的监测参数进行评估和判断。

1. 变形情况描述对于每个关键的监测参数,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包括大小、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变形评估根据所设定的监测精度要求,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是否超出安全范围,以及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3. 问题分析与处理建议根据变形情况的评估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包括修复措施、维护方案等。

四、总结与建议在这一部分,对整个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进行总结,概括性地说明本次监测的结果和意义,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14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14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2019/4/2
4
第一节 概述
二、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二)水工建筑物 对于大型水工建筑物,例如混凝土坝,由于水的侧压力,外界 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影响,坝体将产生沉降、水平位移、 倾斜、挠曲等变化,因而需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变形观测。对于某些 重要建筑物,除了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外,还需要对其内部的应变 、应力、温度、渗压等项目进行观测,以便综合了解建筑物的工作 性态。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① 现场巡视 ② 外部监测:沉降、水平位移、倾斜、挠度、裂缝、滑坡等。 ③ 内部监测:温度、应力/应变、渗压、渗流量、水力学观测、 水文观测、泥沙。 ④ 环境监测:水位、气温、降雨量、风、地震、地下渗流场。
图14-1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 2019/4/2 12
第二节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
二、变形监测点的分类 2.工作点
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 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 系作用的点。工作点埋设在被 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 间保持点位稳定,其点位由基 准点定期检测。 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 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 深度的1.5~2.0倍。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2019/4/2
1
第十四章 建筑物变形监测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 第三节 垂直位移观测 第四节 水平位移监测 第五节 挠度和裂缝观测 第六节 建筑物倾斜观测 第七节 变形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019/4/2
2
第一节 概述
一、变形监测的目的 变形体的变形可分为两类: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 形体的刚体位移。 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 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地 下水位的升降、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 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分析估计建筑物的安全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设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② 利用长期的观测资料验证设计参数; ③ 反馈工程的施工质量; ④ 研究建筑物变形的基本规律。

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建筑变形观测起了什么作用?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哪些内容?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位移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01 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2)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0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03 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a.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b.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c.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d.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变形观测方案

变形观测方案

变形观测方案变形观测方案2010-04-01 08:33变形观测方案盐河入海沟通工程-盐灌船闸土建工程项目主体沉降、位移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盐灌船闸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境内,处于盐河与灌河的交汇处,船闸纵轴线分别与盐河、灌河的航道中心线相交,两交点直线距离为2636m;船闸引航道与盐河及武障河的衔接采用弯曲段过渡,盐灌船闸中心线位于武障河节制闸中心以南约500m,与节制闸轴线交角16.76°。

盐灌船闸为Ⅲ级通航建筑物,船闸基本尺寸为23×230×4(m)(口门宽×闸室长×最小槛上水深),船闸主体建筑物为钢筋砼坞式结构。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上、下闸首、闸室(长230m),上、下游导航墙(共计140m),靠船墩(40个),引航道,远调站两座(护岸长各1 00m)、停泊锚地两个(上、下游均为300m),跨闸公路桥、闸区工作桥各一座等。

2、编制依据盐灌船闸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998年修订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3、沉降、位移观测目的和内容沉降、位移观测是船闸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位移观测,可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变位情况,不但为今后的船闸底板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建筑物安全监测的基本出发点是掌握建筑物的实际状况,为水工建筑物安全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盐灌船闸上、下闸首为整体坞式结构,船闸建设有关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目前普遍采用预留施工宽缝,将整块底板分成三块,待两侧边墩浇筑完成、回填土达到所要求的高程、地基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封铰,可有效地减小底板的内力或厚度;并能减少闸塘开挖后对地基的卸载及底板、闸墙边墩浇筑过程中因加载而产生的地基升降变化。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测定建筑物上所设沉降点的高程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1、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进行的。

为了保证水准点高程的正确性和便于相互检核,一般不得少于三个水准点。

埋设地点应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必须将水准点设置在受压、受震的范围以外。

冰冻地区水准点应埋设在冻土浓度线以下0.5m。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水准点和观测点不能相距太远,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埋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情况。

一般观测点是均匀设置的,但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的两侧、具有代表性的柱子基础上、地质条件变化处,应设置足够的观测点。

如9-45所示。

沉降观测点可用圆钢或鉚钉预埋在基础上,或用角钢埋在墙或柱子上,如9-44所示。

如在墙上凿取100~160毫米深的孔眼,插入圆钢后用1:2砂浆浇筑在建筑物上。

2、沉降观测周期、方法和精度要求(1)沉降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根据沉降量的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

例如,一般待观测点埋设稳定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观测。

在建筑物增加荷重前后,地面荷重增加周围大量的开挖土方等情况,均应随时进行沉降观测。

工程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量稳定时,观测才可停止。

(2)沉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其沉降量。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采用D S3水准仪即可。

高层建筑物或大型建筑物、以及桥梁、大坝的沉降观测,通常采用D S1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

观测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见9-5-1。

观测时,为提高精度,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间内进行;视线长应小于50m;前、后视距应相等;并且每次观测应采用固定的观测路线,使用固定的仪器和固定的观测人员进行沉降测量。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建设过程中常有关于基坑变形监测及建筑观测的要求,但可能很多同事对两者的同学监测要求、频次、周期等不甚了解,本篇结合规范其要求,与大家分享。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1的规定:10.3.2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者监测,开始实施实施动态装配和信息化施工。

10.3.8下列建筑物应在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3处理地基上为的建筑物;4加层、扩建建筑物;5受邻近深基坑取土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6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该规范“条文说明”规定:10.3.8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所指的建筑物沉降侦测本条包括从施工开始,整个施工期内和使用期间工程预算对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

并以实测作为资料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之一,建筑物施工期的观测日期和次数,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塔楼竣工后的第一年内,每隔2月~3月观测一次,以后适当延长至4月~6月,直至实现为止沉降变形稳定标准为止。

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1的规定:6.1.5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率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施工期间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1次。

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d~3d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若水位恢复时间较短、恢复速度较快,三周应在水位恢复的前后一周内每2d~3d观测1次,同时应观测水位起伏。

此后可每周观测1次至回填土完工。

7.1.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路程规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墙体与荷载增加情况情况确定。

3)施工整个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破土动工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月~3月观测1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各控制点的放样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控制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在放样前,应清理控制点周围的杂物,保证控制点周围的地面平整。

放样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全站仪等,保证放样的精度和准确性。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各项限差,如地面水平度、墙体垂直度等。

同时,应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加固墙体、加强地基等,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六、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观测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应进行测量复核。

复核时应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数据和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施工测量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为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应建立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和保养,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十、测量管理制度为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

制定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规范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成后,对于转角处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确保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则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建筑的高度上至少设有两个以上的水准点,并进行两次导入误差校核,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否则需要独立施测两次。

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3篇

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3篇

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3篇篇一《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一、引言倾斜观测在工程建设、建筑物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准确获取目标物体的倾斜状态信息,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策划书旨在详细规划倾斜观测的实施步骤、方法、资源配置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确保倾斜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二、观测目的明确倾斜观测的具体目的,例如:对特定建筑物进行长期倾斜监测,以评估其稳定性;对大型结构物进行周期性倾斜观测,保障其安全运行等。

三、观测范围与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倾斜观测的区域范围和具体的观测对象,包括建筑物、桥梁、塔架等。

四、观测方法选择根据观测对象的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倾斜观测方法,如:全站仪法、GPS 测量法、激光指向仪法等,并详细阐述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适用条件。

五、观测设备与仪器准备列出所需的观测设备和仪器,包括全站仪、GPS 接收机、激光指向仪等,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六、观测点布置与标识规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观测对象的倾斜情况。

对观测点进行标识,设置清晰的标记,便于后续观测和数据记录。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确定观测的周期和频率,根据观测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如定期观测、特殊情况下的加密观测等。

八、数据采集与记录制定详细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流程,包括观测数据的实时记录、现场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九、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软件,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分析,得出倾斜角度、位移等相关参数的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估。

十、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观测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观测过程的监督检查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十一、安全保障措施针对倾斜观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人员安全防护、设备安全防护、观测环境的安全评估等。

变形监测方案

变形监测方案

陕西宾馆扩建工程19#楼基坑监测方案陕西宾馆扩建工程19#楼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设计。

建筑主体为1幢地上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35米。

基础埋深7.00m。

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建筑物基础类型为桩筏、独立承台。

基坑开挖东西长143米,南北约55米,开挖平均深度为6.55米(基坑底标高为405.58米)。

根据有关规定应定为二级基坑。

基坑东临院内人造园林;南边约4米有动力站一层设备房;西边距基坑约20米有陕西宾馆12号楼以及裙房,距基坑最近35米有宾馆人工湖(湖水标高408.130米);北边目前没有建筑物,基坑距用院外道路为25米。

根据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基坑开挖时不考虑降水,施工时只考虑排除地表水和雨水。

由于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沉降以及支护结构本身的允许变形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确保周围建筑物以及基坑本身的安全,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施工和设计,并在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基坑回填、降水停止之前监控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必须对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以期得到同步数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监测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基坑支护方案》、《勘察报告》、《设计要求》等监测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坑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另外一部分为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

一、支护结构的变形及沉降监测根据陕西宾馆19#楼基坑支护施工图中的要求,基坑侧壁顶部水平位移累计位移桩支护超过20mm,土钉支护超过25mm时应及时报警的要求,按照40%监控值作为测量误差的极限值,按照2倍中误差估计极限值,监测点的点位测量中误差应小于4mm。

当采用徕卡TCR702全站仪,变形点采用固定测量标志时,根据该基坑具体情况,经估算顾及起算点误差和对点误差后监测点测量误差为:3.7mm,满足监测要求。

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西北地区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所掌握的大量的建筑物变形资料,为能准确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一般要求测量误差小于允许变形量的。

10.5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0.5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变形观测概述(1) 建筑物发生变形的原因1) 自然条件的变化2) 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及动荷载(2) 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及内容内容: 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和饶度观测等。

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的意义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下沉现象,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同时也为今后合理的设计提供资料,因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必须进行沉降观测。

下列建筑物和构筑物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重要厂房的柱基及主要设备基础,连续性生产和受震动较大的设备基础,工业炉(如炼钢的高炉等),高大的构筑物(如水塔、烟囱等),人工加固的地基,回填土,地下水位较高或大孔性土地基的建筑物等。

(2)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的数目和位置应能全面正确反映建筑物沉降的情况,这与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说,在民用建筑中,是沿房屋的周围每隔6—12m设立一点;另外,在房屋转角及沉降缝两侧也应布设观测点。

当房屋宽度大于15m时,还应在房屋内部纵轴线上和楼梯间布置观测点。

在工业厂房中,除承重墙及厂房转角处设立观测点外,在最容易沉降变形的地方,如设备基础、柱子基础、伸缩缝两旁、基础形式改变处、地质条件改变处等也应设立观测点。

高大圆形烟囱、水塔或配煤罐等,可在其周围或轴线上布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标志形式:墙上观测点,钢筋混凝土拄上的观测点;基础上的观测点。

(3)观测方法1)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依据埋设在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为了相互校核并防止由于某个水准点的高程变动造成差错,一般至少埋设三个水准点。

它们埋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压力影响范围以外;锻锤、轧钢机、铁路、公路等震动影响范围以外;离开地下管道至少5m;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及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以下0.5m。

水准点离开观测点不要太远(不应大于100m),以便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案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案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案建筑物倾斜观测是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观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和倾斜情况,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是一份关于建筑物倾斜观测的方案。

一、观测目的建筑物倾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二、观测内容1. 地基沉降观测:通过对地基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了解地基的稳定性。

2.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通过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观测,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3. 结构变形观测: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三、观测方法1. 定点观测法:选取建筑物不同部位进行固定观测点的设置,通过定期对这些观测点的测量,了解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2. 摄影测量法:通过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建筑物的倾斜照片,通过对照片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3. 激光扫描法:通过激光技术测量建筑物表面的变形情况,了解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4. 传感器监测法:在建筑物中安装倾斜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的监测和数据采集,了解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四、观测频率1. 地基沉降观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3. 结构变形观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五、观测报告1. 观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对观测所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观测数据库。

2. 观测数据的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关的结论。

3. 观测报告的撰写:编写观测报告,对观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六、观测装备1. 测量仪器:包括测量仪器、摄影测量仪器、激光扫描仪等。

2. 传感器:包括倾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3. 观测设备:包括固定观测点、地基沉降观测点等。

七、观测人员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熟悉观测方法和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和经验。

9 关于变形观测的有关规定

9 关于变形观测的有关规定

09年电力建设工程土建质检员培训讲义之九关于变形观测的有关规定一、哪些建(构)筑物应进行变形观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2.9条(强条)《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3.0.1条(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甲、乙级等级标准见本规范第3.0.1条,如: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物等属于甲级);(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3)加层、扩建建筑(物);(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5)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建筑);2、《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2006)第16.2.6条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应充分考虑地基土性状及其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建(构)筑物外型尺寸、荷重及结构特性等因素,并能保证观测顺利实施。

通常宜在以下部位布设观测点:(1)建(构)筑物四角及沿墙周边每隔8m~12m处,当柱距大于8m 时,每柱应有观测点;(2)锅炉、汽轮机、主变压器、空冷平台等重型设备基础四周;(3)烟囱、冷却塔、煤(油)仓(罐)等圆形建(构)筑物应在基础对称轴上布设观测点,且数量不少于4个;(4)建(构)筑物受相邻建筑以及受不均匀沉降影响地段(部位)。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5.5.2条(97规程为5.1.2)(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纹、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挖填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摘要 (I)Abtract.............................................................................................................................................. I I1 工程概况 (1)2 监测目的 (2)3 编制依据 (3)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4.2 监测点的建立 (4)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5.2沉降观测方法 (8)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6 成果提交 (10)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8 报警制度 (13)9 参考文献 (13)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1 工程概况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2 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如果围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特别是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沙等现象,结果导致地坪开裂以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JGJ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 1. 1 下列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 加层、扩建建筑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 受邻近施工影晌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晌的建筑。

5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 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3. 1. 2 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观测。

2 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3 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

4 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5 建筑施工需要时,应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

3. 1. 3 建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2 对高层、超高层建筑及高耸构筑物,应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

3 对超高层建筑,应进行挠度观测、日照变形观测、风振变形观测。

4 对市政桥梁、博览(展览)馆及体育场馆等大跨度建筑,6 应进行挠度观测、风振变形观测。

5 对隧道、涵洞等,应进行收敛变形观测。

6 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7 当建筑运营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时,应进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

8 对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异型建筑以及地下公共设施、涵洞、桥隧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宜进行结构健康监测。

9 建筑运营管理需要时,应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

建筑变形测量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变形预警值。

3 开挖面或周边出现塌陷、滑坡。

4 建筑本身或其周边环境出现异常。

5 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3.2.2 中选择适宜的观测精度等级。

7 3.2.2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沉降监测点位移监视~点等级测站高差中误差坐标中误差主要适用范围(mm) (mm)特等0.05 0.3 特高精度要求的变形测量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一等O. 15 1. 0 重要的古建筑、历史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耍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等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场地的边坡监视~ ;重要的基坑二等0.5 3.0 监测;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等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一般场地的边坡监视IJ; -般的基坑三等1. 5 10.0 监测;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 一般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日照变形测量;风振变形测量等四等3. 0 20.0 精度要求低的变形测量注: 1 沉降监测点lJ!~站高差中误差:对水准测量,为其lJ!~站高差中误差;对静力水准测量、三角离程测量,为相邻沉降监测点间等价的高差中误差; 2 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指的是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坐标中误差、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差中误差、建筑上某点相对于其底部对应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等。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与实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与实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与实施摘要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实际工程中利用专业的仪器和适合的方法对观测对象(也称变形体)即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通过观测到的数据来分析变形体的变形特征、预测变形体的变形趋势。

本文简述了沉降观测的原理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对沉降观测中用到的指标进行了说明,并着重介绍了沉降观测从观测方案设计到观测流程再到对观测成果按照规范进行分析的过程。

对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方法和在观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沉降观测观测流程基本要求沉降观测方法1 引言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由此产生了一门被称为建筑业的眼睛的专业——测量专业,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修建了许多复杂且大型的建筑物,这些都离不开测量学在其中的功劳。

而测量学中的一门学科叫沉降监测就是因为建筑物在修建中或在使用中出现的变形而产生的。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就是发现建筑物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报告,重新选择施工和养护方案。

避免因为沉降的原因造成经济和生命财产的损失。

2 沉降监测概述2.1 沉降监测变形观测包括建筑物的垂直位移、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而垂直位移监测就是沉降监测,是指测定建筑物上预先设置好的变形监测点与高程基准点比较后的高程变化,就可以由此分析出建筑物的沉降差和沉降速率,再根据工程的需要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建筑物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形,变形的情况如何。

2.2原因建筑物沉降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原因是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荷载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的不均匀沉降。

此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方法不同,同样会导致荷载的分布与原本的设计不同,也会导致变形,这种变形虽然很小,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物累计下来也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也是建筑物达到危险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原因有很多,例如地质构造复杂、天气变化太大、地下水位升降、建筑物荷载等,都是建筑物沉降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学校:123456学院:123456班级:123456:123456指导老师:123456 .目录第一章绪论 (4)1.1 变形监测的发展趋势 (4)1.2 国外研究现状 (5)1.3 研究背景 (7)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容 (8)1.5 本次方案设计容 (9)第二章变形观测概述 (10)2.1 变形产生的原因 (10)2.1.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 (10)2.1.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 (10)2.1.3 人类的活动、工程建设等所造成的原因 (10)2.2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11)第三章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案设计 (12)3.1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容 (12)3.2 变形监测频率的确定 (14)3.3 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16)3.3.1 变形网点的布置要求 (16)3.3.2 标志埋设 (17)3.4 变形监测依据及精度要求 (18)第四章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2)4.1 工程概况 (22)4.2 测量等级的选定 (22)4.2.1 沉降观测精度 (22)4.2.2 沉降观测周期 (22)4.3 沉降点的布置 (23)4.4 观测方法步骤 (23)4.4.1 建立水准控制网 (23)4.4.2 建立固定观测路线 (24)4.5 仪器观测方法与过程 (24)4.5.1 测量仪器 (24)4.5.2 沉降观测方法的选定 (24)第五章数据处理 (25)5.1 观测资料的整理 (25)5.2 观测资料的处理 (25)5.3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25)5.4 沉降观测数据的计算 (25)5.5 绘制沉降观测图 (34)第六章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36)6.1 回归分析的概念 (36)6.2 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6)6.2.1 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基本程序 (36)6.2.2 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 (36)6.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7)6.4 恒大华府沉降变形预测 (38)6.4.1 线性回归分析 (38)6.4.2灰色系统预测分析 (44)结论 (48)致 (49)参考文献 (50)第一章绪论1.1 变形监测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形监测的方法与技术也快速的发展。

以沉降仪、测斜仪、应变计为代表的地下测量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地面测量技术,测量机器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传统地面测量的效率,初步实现了地面观测自动化与数字化;在变形监测技术方面,光、机、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研制出一些可以自动监测的高精度的监测仪器,为实现了在线分布式的监测; 随着以上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变形测量技术正在向多层次、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变形监测技术主要是采用常规测量的方法来监测变形体的变形情况。

常规测量是主要是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常规的测量仪器来测定变形监测点的变形值,它是过去以及现在进行变形监测的主要手段。

在许多国家,传统常规测量方法仍然是变形监测的主要手段,其他技术(如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尚无法替代。

比如工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传统常规测量精密水准测量仍然是成果最可靠、精度最高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因此传统测量方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仍然具有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测量方法也有许多缺点,比如,测量效率低、自动化程度较差。

但随着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和测量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以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为主的传统地面观测技术的局面。

摄影测量技术包括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的方法有很多的优点,可以在同一时刻对变形体进行大围的观测,并且具有外业工作量小、效率高的特点。

近几年来,近景摄影测量在桥梁、隧道、滑坡、大坝、结构工程及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它的监测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的水平。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技术已进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时代。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就是通过将摄影的相片转换成数字影像,然后利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影像匹配技术,从而获得同名像点的坐标,进而计算出对应物点的空间坐标的方法,将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精度。

随着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在变形监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GPS系统的建立给定位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大变化。

与传统方法相比,GPS技术在变形监测方面不仅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当利用GP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集成时,可以实现从数据采集、管理、传输到变形分析及预报的高度自动化,并且达到远程实时监控的目的.建立技术先进而又实用的GPS变形在线监控实时分析系统,对于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滑坡体和地区性地壳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得高精度、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GPS测量技术的逐渐走向现实。

空间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摄影测量并称为“3S”。

而“3S”技术已经从各自独立发展进入到三种技术相互集成融合并且飞速发展的阶段。

单一的一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3S”技术的集成则可以全面的分析、研究包括变形信息在的各种灾变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TGPS(时态GPS 技术)具有更加深入的技术。

它不但具有GIS的一般功能外,而且能够清晰的记载研究区域各种地质现象随时间的演绎变化过程,描述四维空间的地质现象,而这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3S”集成变形监测系统的技术,也是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1.2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由传统的单一固定的监测方法向点、线、面的空间立体交叉监测的模式发展。

但传统常规测量方法精密水准测量仍然是高精度变形监测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

纵观国外数十年变形监测手段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成果主要有下几个方面(1)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精确照准读数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等信息并且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分析、判断、推理及自我控制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它是以全站仪为基础,并集成步进马达、CCD影像传感器从而构成视频成像系统,并且能够智能化的控制应用软件进行计算。

这种技术实现了建筑物一定围的无人职守、全天候、全方位的变形自动监测,是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

(2)摄影测量技术。

地面摄影测量是利用地面基线两端点上的专用摄影机拍摄的相片对目标进行摄影测量。

基本过程如下:用摄影经纬仪对观测目标进行摄像,获取相片后用扫描仪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得到数字影像,然后通过业量测和数据处理得到变形体的二维或是三维坐标,比较不同时刻相同目标点的位移情况,平差计算建立变形体的表面数值模型。

这种通过将摄影的相片转换成数字影像,然后再利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影像匹配技术获得同名像点的坐标,进而获得变形物点的坐标,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地面摄影测量可用于房屋建筑、桥梁隧道、道路边坡、水电工程、地下工程、高耸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精度可达亚毫米级。

(3)高精度GPS形变测量。

GPS系统的建立给定位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应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在多个测站上进行长时间观测,得到的数据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可以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距离上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观测精度。

由于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便捷等优点,而且当通过利用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集成时,可实现从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到变形分析及预报的自动化,达到远程网络实时监控的目的,而且当GPS用于变形监测时具有很高的精度,它的平面位置精度可达1-2mm,高程精度可达2-3mm,因此在建筑物变形监测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它在建立和维持全球和地区的地心坐标框架、地震预报、精密形变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及精化水准面等方面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4)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一种新型的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继GPS之后,在测绘领域又发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InSAR是根据时间测距的成像机理,充分利用了雷达回波信号所携带的相位信息,能全天候、全天时地获取地面精确三维信息。

其原理是通过两幅天线同时观测或两次平行的对某一区域进行观测,从而获得同一地区的重复观测数据,然后提取地球表面三维的信息。

目前,在InSAR基础上扩展的差分干涉技术和集成技术,对于研究地表变形、火山运动、冰川漂移、城市沉降、山体滑坡、大坝监测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项高新测量技术。

它具有高效率、不接触、实时、动态、主动性、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等特性。

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表面对象的三维坐标数据,并且定期或周期对监测体的扫描数据对比分析,做出对检测对象的正确评估,对变形监测而言,这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时的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位移及变形情况。

目前国外已对该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精度可以达到毫米水平。

1.3 研究背景近20年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工业与交通建筑物、城市高层建筑物和地下工程设施、安装了许多大型精密机械和科学的实验设施等。

这其中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筑物变形的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

事故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建筑物变形的影响。

在工程建筑物及其设备的施工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

当这种变形在一定的允许围之时,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当变形值超过了允许的限度时,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营与使用,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建筑物的垮塌等严重安全事故。

因此,变形观测作为工程建筑物施工及运营期间十分重要一部分也越来越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

故而,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

建筑物变形观测能够在建筑物的沉降期间获得建筑物的沉降资料,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变形观测过程中获取的的资料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状态的变化和运营的情况。

在发现不正常的变形现象时,及时的分析就建筑物变化趋势和原因,判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并改善建筑物运营方式,以保证安全。

其次,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验证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是否合理。

工程建构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需要参考资料和经验数据,而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可以对不同基础与工程结构的建筑物规定合理的允许的变形值。

而且也可以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最适合采用的哪种结构、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提供安全可靠及科学客观的依据。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它提供了建筑物的施工运营期间动态变化和工作情况,这对分析建筑物变形原因和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改善运行管理方式,保证建筑物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