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路基施工处理措施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处理措施分析

摘要:针对软土地区路基的不同形式,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并从施工措施上提出了详细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路基,施工措施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承受着本身土体的自重和路面结构的重量,同时还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所以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软土地区路基的施工措施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工程质量。

1、换填土层法

换填土层法,即将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湿软土层挖去,换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砾)石、灰土或素土,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土类,并予以压实。该方法只适用于浅层处理。

1.1换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换填料应选用水稳性或透水性好的材料。

回填应分层填筑、压实。

1.2抛石挤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选用不易分化的片石,片石厚度或直径不宜小于300mm。

软土地层平坦、软土成流动状时,填筑应沿路基中线向前成三角形方式投放片石,再渐次向两侧全宽范围内扩展。当软土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底侧填筑,并在低侧坡脚外一定宽度范围内同时抛填形成片石平台。

片石抛填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并碾压密实。

2、动力固结法

2.1强夯法

强夯法,是以8~12t 的重锤,8~20m落距,对土基进行强力夯击,利用冲击波和动应力,达到土基加固的目的。实践证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运用面广等优点。

2.11施工前准备

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消除强夯对邻近建筑物的有害影响。

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并不小于500 m2的路段进行试夯,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等参数。

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垫层材料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砂砾、石屑、碎石土等。

2.12强夯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施工前应检查锤重和落距,单击夯击能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原始记录应完整齐全。

2.13强夯施工完成后,应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测量地基的夯后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2强夯置换

强夯置换是强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方法。加固机理与强夯法不同,它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

2.21施工前准备

置换材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片)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的粗颗粒材料,粒径不宜大于夯锤直径的0.2倍,含泥量不宜大于10%,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总质量的30%。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消除强夯对邻近建筑物的有害影响。

垫层材料应采用水稳性好的砂、砂砾、石屑、碎石土等。

强夯置换施工前应进行试夯。

2.22置换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地面高程。

测量夯前锤底高程。

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后向坑内填料直至坑顶填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

应按由内而外,隔行跳夯击打的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推平地基,用低能量进行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地基高程。

按设计铺筑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

2.23动力触探试验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检验数量不少于墩点数1%,且不少于3点。置换墩直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是运用堆载预压,挤出土中的过多含水,达到挤土粒和提高强度的目的。为了缩短预压时间,加设砂桩竖向排水通道或铺设砂垫层,效果更好。

砂井堆载预压,需进行地基固结计算,以确定加载及砂井布置的有关数据。一般情况下,加载量大致与设计荷载接近,预压至80%固结度。砂井直径多为8~10cm,间距大约是井径的6~8倍。

袋装砂井,中粗砂中大于0.6mm颗粒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上,含泥量小于3%,渗透系数大于5×10-2mm/s。砂袋的渗透系数不小于砂的渗透系数。

袋装砂井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砂袋露天堆放时,应有遮盖,不得长时间暴晒。

砂袋应垂直下井,不得扭结、缩颈、断裂、磨损。

拔钢套管时,如将砂袋带出或损坏,应在原孔位边缘重打;连续两次将砂袋带出时,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施工。

砂袋在孔口外的长度,应能顺直伸入砂垫层至少300mm。

4、挤密法

土基中成孔后,在孔中灌以砂、石、土、灰土或石灰等材料,捣实而成直径较大的桩体,利用横向挤紧作用,使地基土粒彼此靠紧,孔隙减少,而且孔被填满和压紧,形成桩体,桩体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群桩的面积约占松散土加固面积的20%,以致桩和原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加固的目的。

4.1砂桩

孔中灌砂,形成砂桩,与砂井相比,形式相仿,但作用不同。砂桩的作用是将地基土挤紧,井径较大,而间距宜小,砂桩适用于处理松砂、杂填土和粘粒含量不大的普通粘性土,亦可有效地防止砂土基地底的振动液化。

砂桩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单管冲击法、一次打桩管成桩法或复打成桩法施工时,应使用饱和砂;采用双管冲击法、重复压拔法施工时,可使用含水量为7%~9%的砂;饱和土中施工可采用天然湿砂。

地面下1~2m土层应超量投砂,通过压挤提高表层砂的密实程度。

成桩过程应连续。

实际灌砂量为达到设计用量时,应进行处理。

4.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在碎石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桩体中加入了水泥和粉煤灰形成了高黏结强度的桩,从而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不仅能很好的发挥全桩的侧摩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发挥其端阻作用,粉煤灰桩和桩间土、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4.21材料要求如下:

集料:应根据施工方法,选择合理的集料级配和最大粒径。

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宜选用袋装Ⅱ、Ⅲ级粉煤灰。

4.2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桩体施工应选择合理的施打顺序,避免对以成桩造成损害。

成桩过程中,应对已打桩的桩顶进行位移监测。

混合料应拌合均匀。

5、结语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是道路质量的关键,路基处理方法的选取直接影响到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