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docx

合集下载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作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面临着农村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和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较为滞后。

然而,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逐渐展开。

特别是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加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育农业高新技术和高效农业装备。

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作;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农业现代化工作还涉及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

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大农业集团和农产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交易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工作还涉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农民增收途径的拓宽。

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成果是显著的。

我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的面貌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农村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 GN P4260 40000 0120 美元
02 非农业产业在 GD P 中的比重 03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比重 04 农业劳动生产率
%
≥90
%
≥30
元 人 1 年 20000
0110 0110 0105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为 91%
05 农机化综合作业率
11 关于指标体系的内容范围。 按照广义农业现代化的观点, 我国下世纪初叶 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重 点的农村现代化, 那么在指标体系中就不仅包括农 业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的指标, 还应该包括反映农 村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基本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综合反映经济总体水平, 应在指标体系中占据 首要位置; 农村非农产业指标反映了农业劳动力向 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程度, 直接决定了农业劳动率和 土地产出率的高低, 并且又在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 中起决定作用, 所以也应该包括在评价指标体系之 内; 乡村城镇化指标综合反映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 展程度, 而且城镇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亦 应列为评价指标的内容之一。此外, 农村其他重要指 标如农民素质、科技教育、社会稳定等均在不同方面 反映了农村社会的进步程度, 所以评价指标体系也 应把这些内容包括在内。 有人不同意这种设计指标体系的思想, 认为应 该把农业指标同其他指标区分开来, 称作主体指标 和相关指标, 或者叫目的指标和条件指标, 且主体指 标或目的指标作为评价的重点。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 看法, 原因之一是我们所说的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 广义的, 农业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部门, 是农村社 会的一部分, 农业的发展水平不等于甚至不代表农 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原因之二是我们所说 的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 展, 把农业一个部门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目的是不 合适的。 所以我主张统一权衡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确定权重) , 不再进行不必要的分类。 21 关于评价指标的数目和筛选原则。 国际通用的农村现代化指标一共有 10 个, 即: 服务部门产值比重、非农就业人员比重、有文化人口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评价体系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评价体系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评价体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评价体系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农业现代化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全面推进现代科技、管理和制
度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和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和市场竞
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
资源利用效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等
环节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物流等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和农村社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

4. 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农业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实现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5. 农业管理和扶持政策现代化:通过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等
手段,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场的农业支持和扶持体系,推动农业的市场
化和产业化发展。

总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科技、管理、制度等多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进农村全面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理论界是按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定义。

目前普遍认可的农业现代化内涵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为了提高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第二个层次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在第一个层次基础之上,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维持农业持续高速发展,满足人们对产品质量和种类的需求,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在我国,第一个层次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从自然生产向半商品生产的转变过程,是从自然经济走向物质经济的过程;第二个层次农业现代化,是半商品生产走向商品生产的过程,是从物质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

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决定着对农业科技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第一层次农业生产目标,农业现代化追求农业科技的主要特征是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化学化和农业水利化,这一过程称为第一次农业现代化;为了达到第二层次农业生产目标,农业现代化追求农业科技的主要特征是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物化、农业设施化、农业产品化和与之配套的管理现代化等,这一过程称为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进程。

耿明斋: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不同,其衡量标准也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10项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3000美元;(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小于10%;(4)农业机械化程度大于85%;(5)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于2600美元;(6)农民受教育年限12-14年;(7)成人文盲率小于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大于1200美元;(9)城镇化水平大于65%;(10)平均预期寿命大于70岁。

从总体上看,现代农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推广,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农业现代化工作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工作。

农业现代化工作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

在农业现代化工作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涵盖了农业种植、养殖、水利、农机化等各个领域。

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研发新农药、发展新兽药等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和养殖品种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抗灾、抗虫、抗病,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此外,推广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等新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助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减少化工农药的使用量。

农业现代化工作还包括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企业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同时,农业产业化也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等手段,打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系统。

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田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农村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农业现代化工作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举足轻重。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激发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业现代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民要提高科学种植、养殖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现代化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转型。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作,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推进农业现代化。

首先,政府在经济政策和财政投资方面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如农业税收政策、农村信贷政策和农业科技研发项目等,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此外,政府还投资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其次,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我国多地相继推出了农业机械化、水稻高产、蔬菜恒温、病虫害综合治理等现代农业技术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业企业家的发展,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企业,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和升级。

最后,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产权保护和法律支持,从而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农业现代化在政策、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打下了基础。

但是,也需要警惕农业大规模化、单一化等问题,加强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现代化在生态、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完成。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引入科技、资本和现代管理方式,加强农业生产和运营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农村流转和农民增收。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深入探讨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就推进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措施和政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主要目标,全面利用自然资源、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实现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等。

现代农业科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主要支撑,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生产。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由传统的自耕农、家庭农场和农户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业企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规模效应和专业化生产,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现代农业管理是指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自动化管理。

四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推进行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的高产、高效、高质。

由于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_

《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_

••••••••••••••当前位置:›《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第三专题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只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科学地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才能清楚地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合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

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

2.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

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

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

最新农业现代化

最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第三专题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只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科学地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才能清楚地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合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

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

2.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

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

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

3.世界性和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条件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条件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条件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着眼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要完成这一历史转变过程,必须创造和改善一系列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1.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现代经济所需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必须通过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只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才能全面打破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彻底摧毁小生产的经营方式,使农业朝着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扩大市场,市场的扩大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打破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推动农村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高。

2.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工业和农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门,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工业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工业的主导作用。

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机器、化肥、农药及其他现代生产要素,无一不依靠工业;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种科学技术人才,几乎大都是在大工业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培养的;农业现代化的资金,从长远来看,大部分将来源于工业积累;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主要依靠工业部门来吸收。

3.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大规模的“物力投资”的同时,必须重视“智力投资”,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因为现代的生产资料必须与现代的劳动力相结合,只有“物”而没有“人”是不可能现代化的。

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包括:精干的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庞大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农业管理专家和农业推广专家队伍,以及受过专业教育的广大农业劳动者。

这就要求智力投资必须是多层次的,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应按比例的协调发展。

4.人口增长必须有一定的控制。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口就变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负担或限制因素。

这在发展中国家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人口过多,造成了资源超负荷,从而引起农业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以致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人口过多,必然抵消了农业的增产部分或者农业的资金积累,没有资金积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人口过多,经济很难搞上去,导致平均主义泛滥,劳动者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民生活难以改善,较低的人口生产成本又会刺激人口的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形成恶性循环;人口过多,需要更多的教育投资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必然是人口素质下降。

我国农业现代化概述

我国农业现代化概述

4.农场制组织形式
⑴ 美国农场按照农产品销售额分为四种: ①农村居住农场,年销售额在5000美元以下,占整个农场的33.5%。 ②小型农场,年销售额在0.5—3.9万美元,占整个农场的33%; ③中型农场,年销售额在4—19.9万美元,占整个农场的23.1%; ④大型农场,年销售额在20万美元以上,1994年这类农场占10.4%。
1.农业自然条件
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本国土3/4为丘陵 和山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7.9%,日本的海岸线很长,渔业资源丰富 。日本水稻种植及海洋渔业是日本农业重要的两大部门。
2.农业生产水平
日本农业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核心,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灌溉 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6%,温室面积2.8万公顷,属园艺设施最发达的 国家之一。
、半机械化的农机具开始普及;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开始形成;农业已由自然经济为主转变为商品经济,农业 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近代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工 农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生产过剩性农业危机产生。
20世纪中叶至今,世界农业进入了现代农业 阶段,至今尚未结束。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代 农业的不足,有限地缓解了生态危机、能源危机 和由城乡对立、工农对立而引起的经济危机。
第6章 农业现代化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 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农业现代化是涉及农业的观念创新、科技 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结构调整优 化等复杂内容的系统变革与发展过程。
第1节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践
—、世界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近代农业可以看作是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 近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工业生产的机械化
2.主要差距

农业现代化的演讲稿范文

农业现代化的演讲稿范文

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农业现代化这一重要课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我将以“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领域中,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金融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化:通过引进和推广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 科技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3. 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 现代化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5. 绿色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的意义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能够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5. 保障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尽管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

(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品种培育滞后。

(3)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对策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周洁丘;黄相辉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有20多年.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建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周洁丘;黄相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310029;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标准体系的内涵和价值特性 [J], 麦绿波
2."流动性过剩"研究综述(上)——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衡量标准及产生机制 [J], 夏新斌;曾令华
3.客户价值内涵、特性和管理框架综述 [J], 郭忠金;李非
4.农业现代化研究评论综述——内涵、路径与发展水平测度 [J], 周燕
5.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标准与特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简要地将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原始农业(或称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或轮垦耕作制,主要依靠长期休耕来恢复地力。

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对野生动物的驯化和灌溉技术的运用,从而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主要是简单的骨制、木制和石制工具;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和栽培;实行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

传统农业是伴随着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几乎成为人类早期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传统农业一般具有下列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成员的需要;耕作方式落后,一般以手工劳动为主,所使用的工具是铁木制工具,以畜力作为牵引动力,间或使用风力和水力,例如风车、水磨等;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水平低,农户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一般耕作品种小而全,而且种养兼顾;科技含量低,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差;要素投入和生产技术长期不变,劳动生产率很低,产量几乎是长期停滞的。

一般来讲,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变革,即农业科技和生产手段的变革。

而广义农业现代化则既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农业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既要采用现代工业的物质技术和现代科学生产、组织及管理方法,还要求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概括地说,广义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的过程[1]。

农业现代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系统和一个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近几年产生的新观点, 我称之为广义的观点, 认 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农业部门生产关系的 运动, 还包括制约、支撑农业部门发展的社会经济内 容, 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 农村城镇化水平, 农 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以及农民的素质水平等。这 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农 业生产活动同其他部门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 最终 农业消费品往往需要多个生产部门的加工环节才能 完成, 农工商、贸工农生产经营方式使得作为第一产 业的农业部门同第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 因此, 只有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舞台上, 才能反映出 农业水平的全貌, 客观真实地反映农业现代化的程 度; 第二, 农业作为一个特定的生产部门虽然有一定 的相对独立性, 但它的发展要直接受到农村社会经 济条件的直接制约。这说明, 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技术 发展过程, 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 更主要是社 会经济的发展过程, 是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互相促
元 人 1 年 10000 0110
应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 设 Z 表示农业现代化
综合指数, S 表示某个时期指标的实际值, X 表示预
先设定的现代化数值, i 表示指标序号, n 表示指标
项数, 则可用公式:
n
∑ Z=
i= 1
Si Xi
直接计算出某一地区届时达到的现代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 Z 永远小于等于 110, 若 Z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 GN P4260 40000 0120 美元
02 非农业产业在 GD P 中的比重 03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比重 04 农业劳动生产率
%
≥90
%
≥30
元 人 1 年 20000
0110 0110 0105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的 农 业 发 展 目标 , 自那 时 起 , 今 已 有 2 迄 O多 年 。 由 于 农 为机械化 、 科学化 、 社会 化的现代 化农业 的历 史过 程 ( 李
业 现代化是一 动态概念 , 国后其 理论 和实践 均发 生 了 周 等 ,9 0 ; . 建 1 9 )3 所谓 农业 现代 化 , 是要 把 农 业建 立 在 就 重 大变化 , 出现 了“ 百家争 鸣” 的局面 。为 了促 使有 关农 现代 科学的基础上 , 用现代科 学技 术和 现代 工 业来 装备 业 现代化 问题 的研究更好 地 向纵深 领域 发展 , 现将 其若 农 业 , 用经 济 管理科 学来 管理农 业 , 传统 农业 变 为具 把
转 化可 以看作 是 经 济领 域 的工业 化 , 治 领域 的 民主 化 , 业 物 质 , 为 以发 挥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内 部 各 组 成 要 素 的 相 政 采取一 整套综 合 配套 的现代 措施 , 充分 发 社会领 域的城市化 , 以及人们 价值 观念 中 的理性化 的互 互 作用 为主 ,
李 19 ) 7 农 动过程 , 它广 泛 涉及 到 国际 环境 、 治 结构 、 济 发展 、 挥农业 现代化 的 整体功 能 ( 果 仁, 9 2 ; . 业 生 产 政 经 社 会 整 合 和 技 术 进 步 等方 面 。 是 自然再生产和经 济再生 产 的交织 过程 , 业 现代化 则 农 随 农业 现代化 以现代化理论 为基 础 , 结合农 业 的特点 是 这一过程在社会科技不 断进步 下的延 伸和 扩展 , 着 众多元 素涉 入其 间 , 而形 成 从 提 出, 基本上也 是从过程 和结果 两方 面来 定义。西 奥多 这 种 延伸和 扩展 的渗 透 , 以 自然再生产与经 济再生 产为主 轴 , 聚现 代科 技文 明 凝 W ・ 尔茨( ed r 舒 Tho oeW  ̄h l ) 为 , ut 认 z 发展 中 国家的经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一、引言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中应用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综述农业现代化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体系的现代化,包括农业科技和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以及农民素质和人居环境的现代化等方面。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主要是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三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以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

三、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1. 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包括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等。

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2. 农业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济现代化。

农村经济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延伸,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等。

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

4. 农民素质现代化。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生要求,包括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等。

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特点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指导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目标,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生产关系和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农业现代化的特点(1)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广科学种植、养殖、管理等现代化生产方式。

(2)生产结构的多样化。

发展多种经营、多产业联合等多元化生产结构。

(3)生产关系的市场化。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化流通和竞争能力。

(4)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民主化。

推进土地承包权、农村土地经营权、财产权的流转和规范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路径1. 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化肥农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中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附加值的提高。

(3)高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和农产品的国际化。

2. 发展路径(1)技术路径。

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为主,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2)产业路径。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生态路径。

以生态农业为主,实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指标1.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1)经济现代化。

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2)社会现代化。

实现农村社会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3)生态现代化。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4)文化现代化。

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农民素质的提高。

2. 农村现代化的指标(1)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指标。

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指标。

(2)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指标。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_0.doc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_0.doc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有XXXX年。

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建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促使有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向纵深领域发展,现将其若干本质属性作以综述。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XXXX年代至今,基于“任何社会相对于过去的社会而言是现代社会”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形成了五大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以亨延顿为代表的*学方向;二是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学方向;三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社会学方向;四是以英克尔斯为代表的人文学方向;五是以布莱克为代表(体制比较研究)制度学方向(黄抗生,XXXX年代中期以来,关于农业现代化概念,学术界曾提出了各种表述和设想,较为典型的有:1.XXXX 年代和60年代,农业现代化被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2.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它的特定涵义就是从古代、近代农业转化为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的现代化农业的历史过程(李周等,1990);3.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农业,把传统农业变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农业,即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管理上的多功能系列化 (《中国农业经济学》编写组,1984);4.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管理农业,要求具有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章宗礼,1980);5.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农业生产看成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技术系统组合成的综合系统,正是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这三个系统的最优化 (李果仁,1992);6.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管理、信息等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技术(含生态技术)措施的科学化、产品的商品化、社会的信息化,要由单纯从外部向农业投入新的工业物质,转为以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主,采取一整套综合配套的现代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功能(李果仁,1992);7.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过程,农业现代化则是这一过程在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下的延伸和扩展,随着这种延伸和扩展的渗透,众多元素涉入其间,从而形成以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为主轴,凝聚现代科技文明于一体,囊括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王宏广,1991);8.农业现代化从粗放低效封闭的自给性传统农业转变为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商品农业的过程(刘巽浩,1991);9.农业现代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技术过程,最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产业化、现代化演变的过程(范晋明,1997); 10.在当前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应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及组织系统的现代化(张琦,1990);11.现代化农业的经济形式,必须是高度商品化和社会化,贯穿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应当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农业成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其核心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武装设施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田魁祥等,1998);12.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生态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作用结果的表现,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谢永良等,1999);13.从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考察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应该最终由人进行,而每一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因此,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简小鹰,1996);14.现代农业应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所以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关系中最优的持续生产力的农业(施德堂等,1999);15.农业现代化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商品性农业产业,其一般特征是,普遍使用现代化的工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很高的土地生产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普遍实现了农业的企业化管理,相当多的产品和行业实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有很高的商品率、总体效率和经济效益(牛若峰,1999);16.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民的现代化(张仲威,1994);17.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市场化的农业运行机制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顾益康,XXXX年代,以“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理解农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农业生产现代化或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有20多年。

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建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促使有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向纵深领域发展,现将其若干本质属性作以综述。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基于“任何社会相对于过去的社会而言是现代社会”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形成了五大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以亨延顿为代表的政治学方向;二是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学方向;三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社会学方向;四是以英克尔斯为代表的人文学方向;五是以布莱克为代表(体制比较研究)制度学方向(黄抗生,2001)。

这几个学派基本上从两个角度去定义现代化:一是把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来定义。

塞缪尔·亨延顿教授认为,“现代化是在现代社会中正在进行着的重要变化”(李秀林等,1990);二是吉尔伯特·罗兹曼等人把现代化作为结果或目标来定义,杨豫教授指出,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中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它广泛涉及到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技术进步等方面。

农业现代化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农业的特点提出,基本上也是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定义。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有赖于农业的迅速稳定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根据舒尔茨的理解,其应被看作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西奥多·w·舒尔茨,1987)。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人们对现代农业特征的认识因时而变,与现代化概念一样,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既有传统性的合理继承与发展,又具有现代先进性和合理性的特质。

(《中国农业经济学》编写组,1984);4.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管理农业,要求具有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章宗礼,1980);5.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农业生产看成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技术系统组合成的综合系统,正是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这三个系统的最优化10.在当前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应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及组织系统的现代化(张琦,1990);11.现代化农业的经济形式,必须是高度商品化和社会化,贯穿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应当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农业成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其核心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武装设施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田魁祥等,1998);12.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生态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作用结果的表现,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谢永良等,1999);13.从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考察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应该最终由人进行,而每一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因此,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简小鹰,1996);14.现代农业应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所以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关系中最优的持续生产力的农业(施德堂等,1999);15.农业现代化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商品性农业产业,其一般特征是,普遍使用现代化的工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很高的土地生产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普遍实现了农业的企业化管理,相当多的产品和行业实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有很高的商品率、总体效率和经济效益(牛若峰,1999);16.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民的现代化(张仲威,1994);17.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市场化的农业运行机制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顾益康,2001)。

上述观点表明,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明显不同,截止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这一概念仍缺乏一个规范、统一的认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述。

20世纪50---60年代,以“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理解农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农业生产现代化或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

这种把农业现代化概括为几个“化”的定义,只看表面现象,根本没有把握住农业现代化的本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即改革开放的初、中期,思想解放,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发展,延伸至经营管理现代化,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即应把农业的生产和管理逐步建立在生态科学、系统科学、生物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在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在三个方面:第一,以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第二,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生物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第三,认为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发展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以区别于以往农业现代化等同于“石油农业”的倾向。

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和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被理解为商品化、技术化、产业化、社会化、生态化等多方面变革的集合体。

这是从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经营方式和组织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比前两个阶段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但实际上是讲农业经济现代化,把农业当作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孤立地从农业自身的发展出发对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和说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wto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许多学者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靳相木),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孙金荣),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钱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吕天军等,2000)。

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笔者认为,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可表达为: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准综合中外关于现代化标准的描述,大致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组织化、观念理性化、活动协调化、交往开放化、城乡一体化、环境平衡化和时间动态化(杨万江等,2001)。

可以肯定,上述关于现代化标准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农业现代化,只是其适用的范围相对缩小而已。

三、农业现代化的特性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来看,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应特别关注农业现代化的以下特性; 1.动态性。

现代化农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因而作为动态历史进程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有阶段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

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明确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阶段,才能正确判断社情、民情、区情等的特殊性以制定正确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2.区域性。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各国的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和制度不同,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技术时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农业生产的实际。

3.世界性和时代性。

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概念,具有开放性、历史过程性及与其他相关产业同步推进等特点。

现在我们又正处在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故应从全球经济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才能确保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其参照体系就是当代发达国家既有的最高水平。

因此,不能单独强调本国特色,必须从本国情况及预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出发,来确定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或自我判断是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

4.整体性。

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

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硬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步而发展,所以还必须和农村现代化同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