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0cc0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9.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短歌行》这首诗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解读诗歌,提升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短歌行。
二、教学重点1.掌握《短歌行》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2.理解并感受《短歌行》中的诗意表达;3.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和解读方法,准确表达诗意;4.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和音响设备;2.《短歌行》的诗词本或打印材料;3.筹备学生的朗读、解读和创作活动所需的纸张、笔和音乐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投影展示)播放与《短歌行》相关的音乐,用音乐氛围营造出独特的诗意氛围;2.让学生自由联想和感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短歌行》这首诗是怎样的?是描述什么场景或情感?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正文(30分钟)1.(投影展示)呈现《短歌行》的诗词全文,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作者;2. 请一名学生朗读《短歌行》,其他学生注意聆听;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短歌行》中的情感表达有哪些?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对诗的表达有什么效果?4.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与讨论。
拓展(20分钟)1.要求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并简要介绍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表达出诗歌的意境;3.邀请学生进行现场朗读和解读,以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艺术表达能力。
创作(25分钟)1.让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以《短歌行》的格式和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短歌行;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触动;3.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诵读和解读,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4.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创作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10分钟)1.总结《短歌行》的艺术特点和诗意表达;2.学生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2024)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c9727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1.png)
2024/1/28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2024/1/28
19
学生提问及回答
问题1
《短歌行》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1
问题2
曹操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03
问题3
《短歌行》的诗歌风格有何特点?
05
2024/1/28
02
回答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对贤才的渴求,以及建功立业的迫切愿 望。
2024/1/28
9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力图通过统一战争结束乱世,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安 居乐业。
文学地位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激昂的情 感,表达了曹操渴望人才、追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短歌行》也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大文人墨客所传颂和借鉴。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引导学生体
会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复杂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和人生观。
2024/1/28
5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文本解读;曹操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介绍;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拓展。
教学安排
首先进行课程导入,介绍曹操及《短歌行》的背景;然后讲解诗歌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夸张手法
诗歌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等,以突出作者 的情感和理念。
13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c48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c.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
2. 新课呈现: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对比分析: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在曹操一生中的地位和意义,探讨其创作动机。
2. 分析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让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 对比其他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其原因。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2990a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9.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对曹操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3 文本细读法: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对比分析法:比较《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短歌行》及相关注释、译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6.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7.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731e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a.png)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壹五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73e2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1.png)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课题:短歌行【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2、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由曹操的《观沧海》导入,引出曹操。
(此环节意在温故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牵引出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1、解题(1)《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此诗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2)什么叫短歌?在《乐府解题》中,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3)乐府诗类别:曲、引、吟、行、歌、2、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3、“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4、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67714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等。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及主题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古代诗人所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韵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角度解读《短歌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欣赏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美。
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感悟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文学特色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提升的朗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78701589eb172dec63b720.png)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教学重点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教学方法]讲解、点拨、诵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c185c4d0d233d4b14e69a4.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e2d94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5.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人在创作《短歌行》时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生活的感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短歌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行走江湖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2 课文解读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其音乐美解读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漠孤烟直”等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哲理思考,如对人生无常、友谊珍贵的感悟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的诗意和文学特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2 教学难点解读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思考理解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技巧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短歌行》的全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的,激发对诗意的思考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感受诗境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4.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5 欣赏与创作学生欣赏《短歌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抒情诗,锻炼文学表达能力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5.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理解程度的评估,了解其对《短歌行》的知识掌握情况5.3 技能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5.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评价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和教具准备《短歌行》的全文文本和注释翻译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图片素材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作,用于播放音乐和诗歌朗诵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重点标注6.3 教师准备教师提前熟悉《短歌行》的诗意和文学特点准备教学讲解的内容和案例,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第七章:教学延伸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描写生活抒发情感的古典诗词介绍《短歌行》作者王之涣的其他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7.2 诗歌朗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短歌行》的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7.3 创作与分享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抒情诗,并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8.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提供更多的辅导和资源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教学进度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9.2 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情10.1 课程回顾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对《短歌行》教学的感受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10.3 教学展望展望未来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改进计划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4d72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3.png)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成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ae3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e.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诗意和诗韵。
2.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2)提问:《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中的典故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诗意、诗韵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曹操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文章评估:阅读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的理解能力。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bee5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f.png)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ec8c5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3.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生平,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3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短歌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其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趣味故事引入曹操及其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3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3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短歌行》相关教材或诗词选集。
5.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及其诗歌创作的学术论文、传记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5.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学作品。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15dc9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6.png)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cfe0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3.png)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增 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2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背景介绍
曹操所处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这个时期统一 北方,掌握实权。
曹操的生平事迹
曹操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他在文学上的造 诣。
03
诗中的意象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等,都富有象征意义。
《短歌行》的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之情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 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求贤若渴之意
诗中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和追 求,他希望能够招揽天下英才,共 同开创一番事业。
壮志未酬之感
《短歌行》公开课教 案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效果评估 •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短歌行》的背 景、作者及内容。
分析《短歌行》的主 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理解《短歌行》中运 用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
能力目标
教材内容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创作于东汉末年,诗歌以酒宴为引子,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功名未成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分析法注意事项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案例,避 免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9d7d03968011ca200918e.png)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43d1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8.png)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短歌行》的文学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
3. 通过对《短歌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
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5. 主题探讨: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短歌行》,并互相交流、评改。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生字词3. 诗句解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主题探讨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2. 生字词的掌握3. 诗句的解析方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6cd0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7.png)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短歌行》是东汉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1.1.2 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功名和战争的感慨。
1.1.3 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 教学意义1.2.1 通过学习《短歌行》,可以使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1.2.2 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3.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3.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2.1.1 乐府诗的形式特点,如民歌采集、五言、七言等。
2.1.2 曹操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1.3 《短歌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2 《短歌行》的翻译及鉴赏2.2.1 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词。
2.2.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3 探讨诗中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3 《短歌行》的文化背景2.3.1 了解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
2.3.2 探究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战争、英雄豪杰等。
2.3.3 分析诗中的政治寓意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3.1 诗文朗读与背诵3.1.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短歌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1.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1.3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句解析3.2.1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3.2.2 解读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2.3 讨论诗中的名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3.3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3.3.1 介绍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等。
3.3.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鉴赏《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02cfd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a.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案【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三维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导入: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你所知道,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可从生平、后世评价等角度切入来谈)学生发言+有没有补充的点评: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切入,谈到了自己所了解得曹操,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也注意到了同学们或贬曹,或褒曹的感情倾向(可能大家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其实小说或戏剧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曹操的真实性格,也许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像小说、戏剧、或大家所想的那样,奸邪,狡诈。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幻灯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一、作者曹操(展示幻灯片):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曹操,一个令人评说不尽的历史人物。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二、解题短歌行: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拟乐府”。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在正式赏析本诗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三、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兴,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赏析诗歌1、读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诗正音个人读和齐读相结合2、诗眼问:进一步思考:大家能不能在诗中找出感情色彩最浓厚的字眼。
忧(堪称这首诗的诗眼:一首诗中一脉相承的东西,贯穿全诗始终)那作者忧的又是什么呢?3、赏析诗歌(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学生朗读1节问:作者忧的是什么?(用本诗句子回答)那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生短暂!!(板书):人生短暂!!问:作者在这里是如何形容人生苦短,用到哪种修辞手法?明确:比喻(本体、喻体、相似点、作用)本体:人生喻体:朝露相似点:存留时间短暂(转瞬即逝)作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问:作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最早造酒的人,故后世用杜康指代酒需明确:1,虽然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今往来涉及酒的诗篇不胜枚举。
但是,我们需强调,酒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并不能真正达到排忧的作用(目的)2,所以在这里你别看曹操就被邀明月,欲与尔同销万古愁,到最后,他的忧愁真正得到排解了吗?3,没有!正如李白所说“抽刀……,举杯。
”忧愁没有排解。
那么曹操还忧愁什么?问:作者还忧什么?学生朗读2节明确:(句意+表现手法+情感+深层意义)(1)句意:(衿:衣领;悠悠,连绵不绝;)+本意+比喻义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鼓瑟吹笙来迎接他们。
(2)表现手法:引用,比喻:渴望得到贤才!(3)抒发情感:——对贤才渴求——表现出招纳贤才的热情(4)深层意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不宁嗣音?暗示:(贤才啊,您让我很挂念,纵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紧接着又引用《诗经,小雅》说,一旦贤才来临,我必当礼贤下士,鼓瑟吹笙欢迎!这样一来,上下句,意思就连贯了!曹阿瞒爱才三国里多处有涉及到。
——待会再讲!所谓“千金易求,一将难得”“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我认为曹操求贤爱才之心相比之刘备,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板书):贤才难得!!请看第3节(不讲,请同学们自己分析!!!!!!!!)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明确:本节可参照第二节的分析方式来分析(提示:句意+表现手法+抒发情感)(1)句意:当空悬挂的皓月哟,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我为此感到绵绵忧伤。
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都怀着往日的情谊(友谊)诉说。
(想象贤才归顺自己时的情景)(2)表现手法:比喻(明月——贤才)(3)抒发情感:贤才难得忧思!我们再来看第4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1)前两句即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
(2)如何理解也是“社会环境”描写?(结合时代背景+“乌鹊”意象)三国时期,士无定主。
“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士徘徊选择主公的状态!“有良禽择木而栖”之意!!暗示,贤才来归顺自己!!(3)如何理解最后两句(句意、表现手法、情感)(可提问)A,来源《管子》:还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其意不言自明: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B,最后作者表明心迹,说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让天下人才都能心悦诚服的归顺。
“周公吐哺"————周公说他自己“一沐(洗头)而三握发,一饭而三(多次)吐哺”唯恐因怠慢(接待贤士缓慢)贤士而失掉人才!!C,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何枝可依”的一种回答!——延伸1,:曹操说这话,我是相信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说许攸来降,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只穿着睡衣跑出去迎接!生怕失去许攸!!——延伸2,: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表现出王者霸气,这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更显气势恢宏,而且,言语中也透漏曹操想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我们说曹操在这里还忧的是——功业未成!!(板书):功业未成!!小结:我们说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其实有意无意的都在对诗人的作品进行自我解读,我们再回头看看板书,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全诗大可用“招贤纳士”概括之。
【板书】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招贤纳士功业未成五、学生观看视频与历史人物对话——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则100字左右的小练笔。
要写的有激情。
六、作业1、背诵《短歌行》2、《高效学习法》54页第二大题,阅读《龟虽寿》完成12、13题。
【教学反思】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
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
有的可以知人论世,如王维的诗歌,有的可以从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
但具体到这一课似乎都不是很合适,,从题目入手,只能分析到文体知识,知人论世倒可以,但有先入为主的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
想了很久,觉得还是用一般文章的鉴赏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几个方面去带着学生鉴赏。
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诗眼?2、“忧”从何来?3、如何表现出“忧”?这样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提纲挈领的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手法。
比老师逐句的翻译好很多。
同时在教学中时时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读懂新诗歌,如对照诗歌中的“酒文化”理解“对酒当歌”,对照诗歌中对人生短暂的吟咏以及曹操的其他诗歌理解曹操的感情基调是否低沉。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
同时,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诵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六次诵读,开始的听读正音,齐读初识,到分层的齐读把握感情,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境界。
本节课不足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在授课中我遗忘了教师的适时展示,如诵读。
时间把握也还要更严格一点,课外拓展时间较短。
以后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