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发展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选修1 第6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学生)同步讲义

高中政治选修1 第6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学生)同步讲义

第6课走进经济全球化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利益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向知识精讲知识点01 认识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2.表现:全球化、全球化和全球化。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1.经济全球化是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3.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1.跨国公司的含义: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地位: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

3.影响:(1)积极影响:跨国公司推动着的深入发展与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和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2)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破坏国际市场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环境污染,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即学即练1】(2021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期中)乙国是半导体产业大国。

甲国限制3种半导体产业关键原材料出口乙国,使得丙国氟化氢(半导体产业关键材料)已开始取代甲国在Z国的市场。

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这一传导过程的是( )①乙国半导体产业原材料供应不足②甲国半导体原材料对乙出口减少③丙国打开乙国销售市场④乙国寻找新的原料采购地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④→①+③【即学即练2】2021.广东金山中学高二期中)2020年上半年,某市48家民营企业共对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49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亿美元,占该市对外投资总额的73.2%。

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第2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第2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十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部分专题十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用书]专题概览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主要表现(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政(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专题主旨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由放任”的美国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表现: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随后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特点(1)范围广: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2)破坏性大: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

(3)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的阶段.4.影响(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2)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内容: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业崩溃:股票价格连续下跌,银行业务被迫部分或完全停顿,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讲义(PPT 31张)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讲义(PPT 31张)

2、社会稳定是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 自觉调控活动的结果。
(1)硬调控一般具有严格规定的程序并带有强制的 性质,他通过运用各种国家强制力将社会活动和社会 关系的变化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达到保持社会稳定 的目的。 (2)软调控是借助于社会舆论、文化传统和教育的 力量使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可控性的客观要求内化为 人们的自觉追求并由此矫正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们之 间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保持社会稳定 的目的。
(1)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治安是指一定社会中 国家依照法律、法规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动。 作为一种硬控制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和 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生活能够良性运行。 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客观标 准,即社会犯罪率的高低;另一个则是主观指标, 即人们安全感的高低。
(5)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社会政治心理是一种潜 在的力量,它的不确定意味着对既存的政治秩序的 一种含蓄的批判和反对。当社会政治心理处于混乱 无序状态时,社会规范就会丧失或部分丧失它的功 能效力,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协调发展状态也会受到 干扰和破坏。同样,政治秩序受到破坏,社会处于 一种不稳定、不协调状态时,反过来又会造成社会 政治心理的动荡不安,加剧社会心理的混乱和无序。 可以说,各种影响政治稳定的具体表象都是特定社 会政治心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一)政治稳定
1、定义
政治稳定是社会政治局面总体态势的连续性、有 序性和可控性。它意味者政治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 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各项功能,合理地运用各种调解机 制,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容纳、调整社会系统内的各 种矛盾,使之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
2、内容
(1)政局稳定。所谓政局稳定就是当局能够控制政 局,社会没有发生动荡,基本社会秩序有保障。 (2)政权的稳定。政权稳定是指政治权力机关和政 治领导人的稳定。

美国次贷危机与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讲义

美国次贷危机与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讲义

Jan-07 Mar-07 May-07 Jul-07 Sep-07 Nov-07 Jan-08 Mar-08 May-08 Jul-08 Sep-08
商业票据市场收缩
2300 2100 1900 1700 1500
10亿美元
两房
❖ 随着房价进一步下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违约扩散到优 质抵押贷款市场
❖ 次级抵押贷款供应商 ❖ 投资银行 ❖ 两房 ❖ 保险公司 ❖ 商业银行 ❖ 对冲基金?
Every happy family is alike, but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their own way.
——Tolstoy in Anna Karenina
次贷组装为MBS和CDO的实际操作过程
按揭贷款支持证券 (债券)被收集到
一起
用MBS中的BBB级债券构造CDO
CDO资产被重新包装为分级的CDO负债(卖给 投资者的不同级别新债券)
评级的依据(受损和收益顺序)
评级的改变
金融创新的后果导致美国负债水平上升
次贷危机如何演变成金融市场系统性危机
课堂讨论
❖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 美国政府用于应对次贷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
恰当吗?产生了哪些后果? ❖ 你如何看待本轮危机之后美国在全球中的地
位变迁?
提纲
❖ 次贷危机形成的根源 ❖ 证券化、MBS、CDS与CDO ❖ 次贷危机在金融市场的扩散传导机制 ❖ 次贷危机在实体经济的扩散传导机制 ❖ 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及其效果 ❖ 美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 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 ❖ 浴火重生的美国经济
❖ 重要性
截至到目前,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 而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大约5.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权,占 整个市场规模的44%。在5.3万亿美元中,两家公司实际上拥 有1.6万亿美元的债权,同时为3.7万亿美元的债权提供了担保。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讲义-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讲义-

11/30/2022
23
图14: 2000年以来美日欧通胀(%)走 势
11/30/2022
24
图15: WTI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图
11/30/2022
25
(四)欧债危机打击欧元, 美元币值相对上升
·美元真正走强面临巨大压力: 巨额财政赤字、“量 化 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预期强烈、全球“去美元 化” 趋势等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一季度 增长仍然回到了老路上,消费增长并非因为居 民收入增 长,而是居民储蓄率快速下降的结果。 ·但是,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资金撤离欧洲、会留 美国,欧元快速下跌,使得美元指数相对回升。
·在各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特别是美欧等国实施 “定量宽松”政策的背景下, 全球孤注一掷地大量注 入流动性, 这为下一轮通胀埋下了祸根。近来美国重 启量化宽松政策。
·初级产品价格回升推动通胀上升, 近期特别是旱灾导 致小麦等粮食价格飙升。
·当然, 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通胀预期的警示作用、 各国提前研究退出机制等有助于控制实际通胀水平。
11/30/2022
13
图7: 美国各种需求对GDP增长贡献 度
11/30/2022
14
·(二)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很脆弱
·(1)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严重, 面临增长模式的转 变, 过度消费状况被迫改变;
·(2)内生性增长乏力、新能源、低碳经济短期内 难以肩负起经济复苏的重任, 未来几年难有重大 新技术革命;
➢ (3)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出现明显减速 的情况下,4万亿计划后续投资项目进度有望加快。

11/30/2022
42
➢ (4)下半年保障性住房投资将会加快。
➢ (5)西部大开发新增投资提振总投资增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学课程讲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学课程讲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定义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精品讲义)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精品讲义)

第03课多极化趋势目录考纲考情 (1)思维导图 (1)知识梳理 (2)考点精讲 (2)考点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2)考点2 国际关系 (7)典例精析 (10)易混易错点 (13)【考纲考情】【思维导图】【知识梳理】掌握1个关系:国际关系。

把握1个实质:国际竞争的实质。

明确2个趋势: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考点精讲】考点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1.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⑴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⑵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及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②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⑶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意义①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4)世界多极化国际格局的特点(1)从发展趋势看: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前途是光明的)(2)从发展道路看: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道路是曲折的)(3)从国际体系看: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家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单极格局与多极格局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或状态,是主要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力量对比的态势或结构。

单极格局:指某个主要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讲义】国际经济学

【讲义】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讲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等。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策(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

开放经济:是指一国与其外部世界有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或者资本的往来。

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国际分工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每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评价:首先,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即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

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比如,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在所有产品上可能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宏观经济学_曼昆讲义第一章__宏观经济指标及第二章__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_曼昆讲义第一章__宏观经济指标及第二章__经济增长理论

2021/4/7
36
八、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预期到的通胀的成本
(1)鞋底成本
(高通胀 高利率 货币需求量减少
更经常去银行取钱)
(2)菜单成本
(高通胀率使企业经常改变自己的报价,
2021成/4/7 本是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
37
(3)相对价格变动成本(资源配置中微 观经济的无效率)
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物价,
2021/4/7
15
由于C=Y-I 假设稳定状态下的资本存量为 K,则产出水平为f(k),稳定状态下的资 本存量是不变的,此时,投资等于折旧, 即I=δk
由此,整理得 C= f(k)-δk
C成为K的函数,要使C值最大,一阶导数等 于0,即f’(k)=δ
2021/4/7
16
从经济学意义来看,由于f’(k)代表资本 的边际产量,因此:当资本边际产量等 于资本折旧率时,经济发展就符合黄金 规律。位于最佳增长路径上。
Sf(k)=△k+nk+δk
2021/4/7
8
这表明:整个社会的投资(积累)可 用于三个部分
首先补偿每年折旧部分的需要
其次满足为新增人口配备人均资本量k 的需要(资本的变化)
再次如有剩余,人均资本量K就能得到 增加(资本的深化)
2021/4/7
9
4、 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y=Y/L f(k) nk
财政赤字
借不到钱
唯一办法,印发钞票 恶性通胀
结论:通胀在任何地方是一种货币 现象,但恶性通胀的结束却是一种 财政现象
2021/4/7
41
十一、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是指实际和名义变量 的区别
古典理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即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

《资本主 义国 家的新变化》 讲义

《资本主 义国 家的新变化》 讲义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讲义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诸多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也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领域的新变化1、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传统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例如,美国的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引领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了生产、销售和研发的国际化。

它们通过并购、建立子公司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跨国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挑战。

3、经济政策的调整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各种经济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更加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同时,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以防止金融风险的积聚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例如,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二、政治领域的新变化1、政治体制的调整与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例如,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权,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

一些国家还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增加选举的公正性和代表性。

2、政党政治的新特点政党政治在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传统的左右翼政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中间派政党崛起。

政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更加复杂,政治联盟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同时,一些新兴的政治力量和社会运动逐渐兴起,对传统政党的地位构成了挑战。

3、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在国际政治格局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罗斯福新政》 讲义

《罗斯福新政》 讲义

《罗斯福新政》讲义一、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

这场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让整个美国社会陷入了困境。

在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

然而,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

例如,工业生产的盲目扩张,导致生产过剩;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机之中;金融市场投机盛行,股票价格虚高。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经济陷入混乱。

成千上万的家庭失去了住房和储蓄,生活陷入绝境。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一)金融方面罗斯福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整顿金融。

他宣布银行休假,暂停了所有的金融交易。

随后,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查和整顿,淘汰了那些无力经营的银行,为那些有实力的银行提供支持。

同时,罗斯福政府还建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储户的存款提供保障,恢复了民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限制了企业的盲目生产和垄断行为。

同时,要求企业制定公平的价格和工资政策,保障工人的权益。

为了监督企业的执行情况,政府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局等机构。

(三)农业方面出台了《农业调整法》,通过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来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还向农民提供补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社会福利方面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和救济等,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实施了以工代赈政策,通过兴办大量公共工程,如修建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五)劳工政策方面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了工人的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

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

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效果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低谷。

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稳定。

失业率逐渐下降,国民经济逐渐复苏。

(二)社会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讲义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讲义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讲义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定义与背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指的是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争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迫切需要恢复和发展。

同时,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各国之间的时空距离,为经济合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此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单个国家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往往处于劣势,通过区域联合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主要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一)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其发展历程漫长而曲折。

最初,在 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957 年,这六国又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不断扩大,成员国数量逐渐增加。

在经济领域,欧盟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在政治方面,欧盟也在不断加强合作,努力实现政治一体化。

欧盟的成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率,增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

1992 年,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 年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在于,它在加强三国经济合作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

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美国内战》 讲义

《美国内战》 讲义

《美国内战》讲义一、美国内战的背景19 世纪中叶,美国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内战。

首先,经济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在北方,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厂和制造业日益壮大。

而南方则主要依赖农业,尤其是棉花种植,并实行着奴隶制。

北方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丰富的原材料供应。

然而,南方的奴隶制不仅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流动,也使得南方的经济与北方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双方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巨大的分歧。

其次,政治方面的分歧也日益加剧。

随着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在国会中的权力争夺,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

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认为这是违背人权和民主原则的;而南方则坚决维护奴隶制,认为这是他们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再者,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北方社会普遍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强调自由、平等和人权;而南方社会则深受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种族主义的影响,认为黑人天生就是奴隶,这种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对立。

二、美国内战的导火索1860 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成为了美国内战的直接导火索。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们感到他们的利益和生活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多个南方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成立了“美利坚联盟国”。

三、美国内战的进程内战初期,南方军队由于准备充分,军事经验丰富,在战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北方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资源优势。

北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和政策。

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征兵和动员,扩充了军队规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生产,为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装备。

同时,北方还通过封锁南方的港口,限制了南方的对外贸易,对南方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军队取得了关键的胜利,扭转了战局。

此后,北方军队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不断向南方推进。

奥巴马变革的胜利讲义

奥巴马变革的胜利讲义

奥巴马变革的胜利讲义奥巴马变革的胜利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开启了一系列的变革,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他在经济、医疗保健、教育和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于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奥巴马上任之初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奥巴马积极应对危机,推动通过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包括提高政府支出、减税和金融改革等措施。

这些措施迅速刺激了经济增长,推动了失业率的下降。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6年,美国失业率从10%降至4.9%,经济增长率也从负数转为正数。

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帮助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医疗保健方面,奥巴马是第一个成功通过并实施全面医保计划的美国总统。

2010年,他签署了《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被普遍称为“奥巴马医改”。

这项法案的目标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保险费用,并提供更多的医疗选择。

根据这项法案,美国人不再因为既往疾病或先有病而被保险公司拒保。

此外,法案还推动了电子医疗记录的推广,提高了医疗信息的流通效率。

奥巴马医改为数百万美国人提供了医疗保障,提高了全国的健康水平。

在教育方面,奥巴马致力于提高全国的教育水平,并推动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

他提出了“至2020年,美国将成为人口比例最高的大学毕业生国家”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大学毕业率。

奥巴马还废除了“不合格的学校”计划,推动学校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奥巴马还推动了科技教育的发展,提倡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以培养年轻一代的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美国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通过多边主义理念,推动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地位。

他重启了与古巴的外交关系,解决了长达50多年的冷战遗留问题,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西⽅经济学》讲义完整版第⼀章导⾔教学⽬的与要求: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法与规范⽅法的区别⼀般掌握:⽣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法⼀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教学内容:第⼀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定义:相对于⼈类社会的⽆穷欲望⽽⾔,经济物品,或者说⽣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注意问题: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类社会的⽆穷欲望。

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切社会:贫穷或富裕⼆、⽣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选择:有限的资源满⾜什么欲望(⼆)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放弃的另⼀种东西。

注意:机会成本是⼀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出。

(三)⽣产可能性曲线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产量的组合。

也称⽣产转换线。

2、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定时间上,可供使⽤的各种⽣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产过程中,所有的⽣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产技术,即由投⼊转化为产出的能⼒,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经济仅⽣产两种产品。

3、图形分析:从图象上看出,⽣产⼒可能性曲线是⼀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第⼀,⽣产可能性曲线揭⽰了稀缺法则。

任何经济不可能⽆限量地⽣产。

第⼆,任何⼀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

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个不同的点。

同时,决定了在⽣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点进⾏⽣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

该曲线上的任意⼀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内的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5 1994 1999
年份
-2
危机与调整
仔细阅读书上P46-47“世界经济霸主”文字及 图片资料,完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一 览表》。
时间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概况
原因
(特点)
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成为世界经济霸 主
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 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 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 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采 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 造经济发展环境。
材料二:里根上台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
,但由于政府赤字居高不下,不得不大举借债 ,国债飙升。里根政府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 国债已突破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
国。
经济危机、债务沉重
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 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图为美国一加 油站“今日无油可售”牌子。
④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迫使它无条件投降等。
美国是二战中唯一在欧亚 战场同时作战的国家,其领土 除了珍珠港遭到空袭外,其它 地区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 因为加紧生产武器和其他战争 物资,刺激了工业生产和科学
研究的发展,成为战后最富强
的国家。
阶段
战后 的繁 荣
危机 和经 济的 调整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国家。∥ 二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经费的
投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 来自美国,同时,美国增加对高新工业的投入,原子能
工业、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起来。∥ 战后美国政府
鼓励对外投资增加,增加工人工资福利,缩短工作日时 数。
(2) 根据材料二中美国具体做法,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 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75% 50%
33.3%
材料二:据统计,1970年,占世界人口不到6%的美国,生产了 世界煤产量的1/4,原油产量的1/5,玉米产量的3/7,大豆产量的 3/4,出口额达432亿美元。
材料 :战后初期,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一片 战争废墟,美国制造的商品和美国的资本很快流入这些
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珍珠港事件后的太平洋战争。 出示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文艺复兴的背景。
及相关文字资料,提出问题:当时的意大利经济水平如何?当时哪些人的实力迅速发展壮大起 背景1:
②诺曼底登陆,经欧济洲上:第出现二资本战主场义萌的作战。
③雅尔塔会议后,领导英美盟军参与打败意大 利和德国。
新经 20世纪 持续稳定发 济的 九十年 展,进入新 出现 代以来 经济时代
①改革社会经济;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 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 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经济现象,数据说话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年份 1953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1975-1982年,福特公司汽车销售量每年下降47 %;1980年出现了34年来第一次亏损,也是美 国企业史上最大的亏损;1980-1982年的3年间 ,亏损总额达33亿美元。福特公司占地减少45 %,工作量和雇员人数同时大幅下跌。
思考:从福特汽车公司的经营情况并结合课本 49页第一段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 ?
70年代由繁荣到危机
仔细阅读书上P47的文字及图片 资料,完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情况一览表》。
时间
20世纪 七八十年代
概况 (特点)
原因
70年代危机,
经济地位下降

80年
代调整,经济发
展受到制约
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 ②受到经济危机严重 打击③通货膨胀,债 务沉重。
• 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时期,甚至还出现贸 易逆差,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 债务国,随着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贬 值加剧。当时,美元身价大跌,欧洲各国的许多 人都拒绝要美元。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 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 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 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 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 上写着“不要美元”。
国内生 产总值 38..97 5.6 6.3 -0.8 -1.9 3.3 3.9 4 年均增 长率%
你能在表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吗?每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怎样?
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增长率(%)
持续发展
9
8 7
持续稳定发展
6
5
4
3
2
1 1953
1982
-1 1955
1965 1975
美国经济的自从二战后,一直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 家,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当今美国也 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无论从经济、科技 及文化,美国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其在全 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 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
温故而知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涉及美国 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0世纪 持续发展,西
,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
五六十 部和南部繁荣 工业和军事工业;
年代
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
70年代经济地位下展环境。
20世纪 七八十
降,通货膨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滞胀阶段;

年代 8债0年务代沉政重策调. 整,❖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以前100美元可以买一头牛
通货膨胀 : 物价上涨 现在100美元只能买一只羊 货币贬值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在容,70总-8结0年战代后,2美0世国纪经七济八为十什年 么代会美出 国现经危 济机 衰? 退的原因
材料一: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造 成了美国汽车工业下降32%,股市大幅下跌,企 业破产严重,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1975 年美国失业率达到9.2%。
答:①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重视发展新兴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创造比较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宇航 工业
原子能 工业
阿波罗登月
美国第一个核电站
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
美国海军F/A-18F双座舰载战斗机
美国陆军装备主战坦克
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斯坦尼斯”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