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3

二、元杂剧的题材
1、社会公案剧:如《窦娥冤》、《鲁斋郎》、《灰栏记》等直接批判元代社会的黑暗不平,表现对清平社会的向往,最有现实意义。
2、 姻爱情剧:如《西厢记》、《曲江池》、《救风尘》等批判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
自由的扼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思想。
3 、文人剧:如《范张鸡黍》等再现元代文人的地位命运,传达他们对蒙 元社会失落、绝望、批判的心理。
3,剧本上:由曲文、宾白、提示文字组成的一个整体成熟的剧本,表现出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曲文主要是用于抒情,揭示人物内心。宾白主叙事交代情节,或插科打诨。曲文宾白不可分割而相辅相成。提示文字包括动作提示、舞台效果提示、道具提示、角色说明提示等四类。 4,角色上: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1,结构上: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四折之间,大多表现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2,音乐上:一折安排一套宫调,由一人主场到底,一折一韵。或旦或末(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主要唱北曲。
4、神仙道化剧:如《陈抟高卧对元代社会的绝望之情。
5、家庭伦理剧:如《东堂老》等直接描写元代社会家庭,反映封建道德沦丧,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
6、 历史故事剧:如《单刀会》、《赵氏孤儿》等借历史抒发一种感慨,直接针对蒙元不平的
社会,以古责今。
四、北方戏剧圈的作家作品
1,大都作家群
(1) 纪君祥《赵氏孤儿》
悲剧色彩、自我牺牲精神、复仇主题、政治含义、域外影响
(2)杨显之《潇湘雨》,男子负心题材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1 新乐府运动: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由元稹,白居易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为标志的诗歌革新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诗歌发挥积极社会作用,关注民生疾苦,同时,语言要平易浅切,自然流畅,并在创作上取得很大成绩,是现实主义在中唐诗坛的新发展。
2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崛起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李贺,贾岛等人,他们诗风相近,写诗力求奇创。
喜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形成奇绝险怪的诗风,为中唐诗坛开创新局面,但过分追求怪奇,有损诗歌的形象性和音韵美。
3边塞诗派:盛唐诗坛重要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等人。
主要反映边塞生活,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不满,格调雄浑豪放,境界阔达,形式上以乐府歌行体和五,七言绝句居多,开拓了诗歌题材,艺术上亦有所创新。
4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坛重要诗歌流派,代表作家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人,多以五言形式写山水田园,表现一种返璞归真的情趣和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淡远,并提高了诗歌表现的技巧,将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高峰5 上官体:初唐诗坛亦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内容狭窄,以应制奉诏唱和为主,形式“绮错婉媚”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6 宫体诗:南朝梁陈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主要是描写宫廷生活,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内容贫乏,且无高尚情操志趣,形式上追求绮艳,讲究词藻,对偶和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陵,庾肩吾,庾信,故又称“徐庾体’此诗体风靡文坛百余年,影响不好,但它将永明体进一步推向律化,并为唐诗繁荣积累了一定的表现技巧和语言材料。
7山水诗:以山水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产生并定型于南北朝,以其精美的诗歌意象,典雅华丽的文辞,清新亮丽的风格彻底扭转了东晋以来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到唐代经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人的发展达至成熟期。
7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6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608]一、考试要求略。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原始文学1.神话的定义2.我国神话的特点及保存状况3.掌握《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况1.《诗经》的性质与时代2.《诗经》的编辑与流传,“采诗”与“删诗”、“三家诗”、“毛诗郑笺”第二节《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成就1.《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色3.掌握《七月》、《生民》、《东山》、《氓》、《採薇》、《芣苢》等作品。
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什么是甲骨卜辞,《易》卦爻辞?2.《尚书》的文学价值。
3.《春秋》的体例与笔法第二节《左传》1. 《左传》的名称、体例、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2. 《左传》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3. 《左传》艺术成就4.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的文学成就2.《战国策》的思想特征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4.要求掌握《勾践灭吴》(《国语》)、《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易水送别》、(《战国策》)等篇。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繁荣原因及其分期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脉络第二节《论语》与《墨子》1.《论语》的文学成就2. 《墨子》对论说文的贡献3.掌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等作品。
第三节《孟子》1.孟子主要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2.《孟子》的文学特色3.掌握《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桓晋文之事》章等篇章第四章《荀子》与《韩非子》1. 《苟子》的主要文学成就2. 《韩非子》的主要文学成就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的来源1.什么是楚辞2.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屈原的生平、时代和思想1.屈原的家世与生平主要事迹2.屈原的思想构成第三节屈原的作品1.屈原的艺术成就2.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特征与渊源2.汉赋繁荣于汉代的原因第二节汉赋的发展演变及主要作家1.汉赋发展的分期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第三节汉赋的评价1.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2.汉赋的艺术表现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1.司马迁家世与生平中对其创作《史记》有促进作用的素因第二节《史记》的体制与思想内容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3.《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1.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掌握《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等篇章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四节《汉书》1.《汉书》在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2.《汉书》在艺术上的特征第三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诗的分类3.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5.掌握《陌上桑》、《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作品第四章汉代五言诗第一节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各阶段五言诗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全文定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说明一、《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进修者应已初岁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懂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二、自先秦至近代,是《中国文学史》的时间跨度。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自学者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获得基本的了解。
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教学用书,目前可在以下三种中任选一种: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不包括近代文学部分,若选择此书为教学用书,则在教学近代文学部分时,必须再以另一部书作为教学用书。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一、社会概况遍布全国的原始人遗址的发掘和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周口店中国猿人的骸骨化石。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夏禹传子,标志着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殷商时代:奴隶社会完成。
武王伐纣,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成、康时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
厉、幽残暴,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诸侯争霸,战乱频仍,进入了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地主阶级兴起,奴隶制解体,伴随着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的盛况。
一、文学概况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口头文学,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大部分年久失传,见于文献的只有少数歌谣和零星神话。
《吕氏春秋•淫辞篇》和《淮南子•道应训》所载的“举重劝力之歌”,表明了原始歌谣与集体劳动的关系。
《吕氏春秋•古乐篇》昕记“万天氏之乐”,证明远古时期歌谣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弹歌》等原始歌谣。
神话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入《楚辞•天问》及其他一些古籍中。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神话传说它包括神话与传说两个部分。
一个偏重于指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一个偏重于口头流传的关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传说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2、《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3、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4、《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5、唐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中国文学史大纲(2)

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
“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
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
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
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
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
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一、选择题1.《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代,才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被称为《诗经》。
A. 秦B. 汉C. 三国D. 西晋【参考答案】B2.《左传》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A3.以下诗歌中表现“弃妇”题材的作品是:。
A. 《关雎》B. 《邶风·静女》C.《卫风·氓》D.《豳风·七月》【参考答案】C4.《战国策》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B5.《诗经》以下作品中反映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是:。
A.《关雎》B.《生民》C.《氓》D.《七月》【参考答案】A6.以下史书中体例为纪传体的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战国策》【参考答案】C7·先秦诸子中,文风感情充沛,气势极盛。
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的是。
A.孔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8·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 谢灵运C. 鲍照D. 陶渊明【参考答案】B9·先秦诸子中,的文风多以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用意深远,发人深省见称。
A.《论语》B.《庄子》C.《墨子》D.《荀子》【参考答案】A10·《哀江南赋》是南朝流落北朝时的代表作。
A. 庾信B. 谢灵运C. 陶渊明D. 谢朓【参考答案】A11·《燕歌行》是的代表作?A. 刘祯B. 曹操C. 曹丕D. 曹植【参考答案】C二、文学史知识填空题1.《诗经》中《雅》分为、。
【参考答案】《大雅》《小雅》2.《左传》,西汉人称为,或称为,作者相传为鲁人。
【参考答案】《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3.今本《庄子》仅存33篇,其中《内篇》思想连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庄子所作。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为庄子门人、后学所作。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

利,霸道)《韩非子》(刑名法术之学)(二者形成一种“专论体”或称专题论文: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标志我国说理散文正式形成。
专论体开始成为我国散文主要形式。
影响:叙事散文的写作方式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方式,说理散文对于后世说理文主要有一些寓言,譬喻,形象性抒情性直接性的影响,提供丰富文学范例。
三.屈原和《楚辞》1.楚辞:是一种文体,是基于具有楚国特色的乐调和寓言而创作的诗歌,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有南方一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
2.屈原代表作:《离骚》,长篇抒情诗,共2500+个字。
离骚: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遭遇忧愁(司马迁认为)。
3.《离骚》主旨:忠君,爱国。
2个意向(传统):香草,美人——代指人格高洁,端庄美好,并具有南方巫术情景的体验(人神相恋)4.屈原的地位: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
人格魅力:他的遭遇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因此受人理解,易产生共鸣,而他之所以盛名远扬,特立独行的节操,坚持真理反抗丑恶的精神,是不得志的士大夫的代表,其人格和情操鼓舞了后世文人,是士大夫们安放自己痛苦的居所,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了刚烈深沉之气,突破了“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的处事为人风格的限制,开始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扬爱国之风,感召后世。
艺术成就: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样式,与试镜相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激烈,字数灵活;突出了浪漫迷离的诗歌精神,突出人物形象,有许多虚幻故事,想象奇特,有别于现实淳朴的诗歌;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香草,美人”,“男女君臣”四、秦汉文学1.秦:仅有一人一书——李斯(留下作品《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所写)2.两汉:两汉作家群体生产原因:汉代统治阶级对文学的热爱,臣子争相献词赋的风气流传;两汉一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文人有了安身之地,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本风格:整个王朝是呈上升形态的,因此进取精神明显,汉文学有种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82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中国古代文学
●神话
保存神话的书籍、神话的演变与转化
●《诗经》
风雅颂、四家诗、史诗、美刺传统、风雅精神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春秋》笔法、《左传》的道德化叙事、《左传》的叙事结构、《左传》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战国策》的言辞特点
●《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
《论语》的说理特点、《孟子》《韩非子》以寓言说理的特点、《庄子》的三言、《逍遥游》的主题及表现
●屈原与楚辞
楚辞的体裁、屈原的作品、《离骚》的主题及抒情主人公形象、《九歌》的艺术特色、屈原楚辞的影响
●汉赋
《七发》及七体、《子虚》《上林》与汉大赋、扬雄的创作及其对汉赋的认识、京都赋的创新、汉大赋的转型(汉末抒情小赋)
●汉乐府。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的体制、内容、艺术特点(二)《诗经》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一) 先秦叙事散文的繁荣原因及发展过程(二)《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三)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三章先秦说理散文(一) 语录体:《论语》及《孟子》的艺术特色(二)《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艺术特征(三)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一)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二)《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三) 楚辞的流变以及屈原对后代文人与文学的影响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贾谊、枚乘及梁园文人集团(二)王褒、扬雄及其辞赋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两汉乐府诗(一)乐府及乐府诗概况(二)乐府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第四章东汉辞赋及文人诗(一)京都赋与抒情赋得兴起(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第五章《汉书》《汉书》的文学价值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一) 邺下文人集团的文学成就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太康诗风(二)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三)兰亭唱和及其影响第三章陶渊明(一) 陶渊明其人及其文学成就(二)陶渊明的影响及其典型意义第四章南北朝诗人(一)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二) 鲍照诗的创新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三) 沈约、谢眺与永明体(四) 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南北文学的融合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二) 志怪与志人(三)《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第六章南朝美文的衍化(一)《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二)齐梁新变之风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上官体、初唐四杰(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三)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艺术特色:孟浩然、王维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特色:高适、岑参、王昌龄第四章李白(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个性(二)李白在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和影响.第五章杜甫(一) 杜诗的"诗史"性质及艺术成就(二) 杜甫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第六章中唐诗人(一)韦应物、刘长卿(二)大历十才子(三)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的特征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古文”和“古文运动”(二)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艺术成就(三)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传记和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四) 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第九章晚唐诗歌(一) 杜枚的咏史诗(二)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三) 苦吟诗人及晚唐士人的隐士情怀第十章唐代传奇(一)唐传奇代表作,艺术成就及发展演变(二)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一章晚唐五代词(一) 词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二)“花间词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三)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一) 西昆体、白体诗、晚唐体(二) 宋代的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王禹偁,柳开等→欧阳修,曾巩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胡铨,陈亮,叶适等(三)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杰出成就(四) 王安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一) 晏殊、晏几道词的风格特征(二) 范仲淹、欧阳修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三) 柳永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三章苏轼(一) 苏轼的文学成就(二) 苏轼人格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一) 黄庭坚诗歌的创作特征(二)“江西诗派”(三) 秦观词的创作特征(四) 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五章南宋前期词风(一) 李清照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成就(二)朱敦儒、张元干第六章中兴四大诗人(一)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影响(二)“诚斋体”第七章辛弃疾(一) 辛词在意境创造、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的创新和独特成就(二)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一)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二) 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三)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第九章辽金文学元好问与金代诗歌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艺术第二章关汉卿《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及窦娥的性格形象第三章西厢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第四章白朴、马致远(一) 白朴《梧桐雨》对题材的处理及其题旨(二) 马致远《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改创及其艺术成就(三)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对悲剧时代的独特思考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一) 元杂剧南移及衰落的原因(二)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六章元末南戏(一)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二) 《琵琶记》对《赵贞女》故事的继承,改造及其悲剧意蕴(四) “四大传奇”第七章元散曲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二章《水浒传》(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梁山英雄形象(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语言特色比较第三章明前期诗文(一) 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宋濂、刘基(二) 台阁体(三) 茶陵诗派第四章明代的戏剧(一) 明中期传奇作家作品(二) 沈德潜与吴江派群体的戏曲主张及创作特色第五章汤显祖(一)汤显祖的人格思想和文学观念(二)《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创作特色(三)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主张及特色之比较第六章《西游记》(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问题(二)《西游记》神魔故事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孙悟空形象(三)《西游记》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一)《金瓶梅》作者,版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二)《金瓶梅》的成就和缺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第八章明代的拟话本(一) 冯梦龙与"三言"(二) 凌蒙初与"二拍"第九章明代中叶后的诗文(一)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二) 归有光与唐宋派(三) 李贽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四)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得失(五) 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得失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一章清初诗文词(一) 顾炎武的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二)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三) 吴伟业和"梅村体"(四) 南施北宋(五) 王士祯诗歌创作的得失(六)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朱彝尊与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第二章清初戏曲作家(一) 李玉与苏州作家群及其创作特色(二)《清忠谱》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三) 李渔的戏曲观念和创作实践第三章洪升和长生殿(一) 《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继承和发展(二)《长生殿》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及其艺术成就第四章孔尚任和桃花扇(一)《桃花扇》的主题意蕴(二)《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第五章聊斋志异(一)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概况(二)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三)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第六章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一)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及原因(二) 《镜花缘》的思想意义第七章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创作主旨,讽刺艺术及独特的艺术结构第八章红楼梦(一)《红楼梦》高鹗续书及其版本系统(二)宝、黛形象及其爱情悲剧(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四)《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清中叶的诗文(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二) 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审美标准第九编近代文学(一)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二)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三)近代的小说与戏曲一、总分:满分150分二、题型与分值:(一)名词解释60分(二)简答题40分(三)论述题50分三、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I.考试的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样,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作家作品的特点,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能够独立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能够利用工具书与知识积累扫清语言障碍,并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在此基础上获得文学的熏陶与审美的教育。
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析古代文学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二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内含、美学意蕴。
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神话的含义及其内容;2、《诗经》的体制及其分类3、先秦散文(《论语》、《庄子》)4、屈原和楚辞(《离骚》)二、考核要求1、识记先秦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领会先秦文学的一些经典篇章,如《诗经》及《离骚》第二章秦汉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司马迁及其《史记》2、汉乐府民歌3、五言诗的起源及《古诗十九首》二、考核要求1、识记《史记》的基本知识及乐府的含义2、领会《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曹及建安七子2、阮籍和嵇康3、陶渊明4、谢灵运及谢朓5、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谢等名词。
(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的含义(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中的经典篇章第二编唐宋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初盛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初唐“四杰”2、陈子昂及张若虚3、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4、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6、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二、考核要求1、识记初盛唐诗人的经典篇章2、领会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边塞诗派及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艺术特色李杜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第二节中晚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韩孟诗派2、元白诗派3、杜牧及李商隐4、李煜二、考核要求1、识记中晚唐诗人的经典篇章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杜牧及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色李煜词的创作特色第二章宋辽金文学第一节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欧阳修与王安石2、晏殊、晏几道3、柳永4、苏轼5、黄庭坚与秦观二、考核要求1、识记(1)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西诗派2、领会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二节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李清照2、陆游、杨万里、范成大3、辛弃疾4、姜夔5、文天祥6、元好问二、考核要求1、识记(1)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湖诗派2、领会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三编元明清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关汉卿2、王实甫3、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高明二、考核要求1、识记元杂剧的含义及体制2、领会元代戏剧诸作家的代表作、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第二章明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国演义》2、《水浒传》3、汤显祖与《牡丹亭》4、《西游记》二、考核要求1、识记(1)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2)台阁体、前后七子、童心说、性灵派、公安派、竟陵派诸名词2、领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诸作品的思想主旨、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第三章清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桃花扇》2、《聊斋志异》3、《儒林外史》4、《红楼梦》二、考核要求1、识记吴伟业“梅村体”、袁枚“性灵说”、纳兰性德2、领会《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诸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 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539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 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 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核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核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三、重点章节:《中国文学史》(1-3卷)(即先秦—宋代文学部分)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历史散文第一节《诗经》的分类标准及主要内容第二节《诗经》主要艺术成就第三节《左传》主要文学成就第二章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发展趋势第二节《论语》、《庄子》主要艺术特色第三章楚辞第一节“楚辞”释义、楚辞的特征第二节《离骚》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秦汉文学第一章两汉历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第二节《史记》的内容及文学价值第二章两汉辞赋乐府第一节汉代散体大赋的文体特征第二节“乐府”释义第三节汉乐府民歌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三章两汉文人诗第一节汉代文人诗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隋唐五代文学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与文风改革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宋代文学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四章苏轼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四、考试试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1、综合试卷共150分,由《中国古代文学史》(分值90分)和《文学理论》(分值60分)两门课组成。
2、《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构成:基础知识填空题(15个,共15分)名词解释(4个,共20分)简答题(3个,共15分)综合分析题(2个,共20分)诗歌赏析题(1个,20分)《文学概论》考核大纲一、课程名称:文学概论二、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三、重点章节: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一节艺术真实第二节情感评价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一节风格的定义与内涵第二节文学风格与文化四、考试试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1、综合试卷共150分,由《中国古代文学史》(分值90分)和《文学理论》(分值60分)两门课组成。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填空:㈠汉代散文史传散文,《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论贵粟梳》(西汉晁错),《新语》(西汉陆贾)。
东汉政论散文:包括王充《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王符《潜夫论》愤世嫉俗之作,对当代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
仲长统《昌言》碑文游记: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马第伯《封禅仪记》(现今见到的最早游记)。
书信体散文: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仁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抒情散文,叙事说理散文)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㈡汉赋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骚体赋,高祖初到汉武帝初,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第二,汉大赋,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萧赋》杨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三,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东汉辞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述行赋: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东汉)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西汉)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他的《蜀都赋》是后世京都赋之先声。
司马迁生平:壮岁漫游;泣受父命;李陵之祸;发愤著书《史记》体例: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史),十表(诸侯史),八书(专门史),三十世家(贵族史),七十列传(人物传记,最有文学价值)共130篇。
其中最具文学色彩的是:本纪,世家,列传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019年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专业: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45300汉语国际教育一、考试目标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第二章《左传》、《孟子》、《庄子》第三章屈原及《楚辞》秦汉文学第一章司马迁《史记》第二章两汉乐府诗第三章《汉书》第四章东汉文人诗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第四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五章庾信与南朝文风北渐第六章南北朝小说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初唐诗坛第二章李白第三章杜甫第四章盛唐诗人群体第五章大历诗风与韩孟诗派第六章元白诗派第七章中唐古文运动第八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九章杜牧与李商隐第十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宋代文学第一章宋初三体第二章柳永词转变第三章欧阳修文学革新主张第四章苏轼的词创新第五章江西诗派第六章周邦彦词特色第七章李清照词特色第八章中兴四大诗人第九章辛弃疾豪放词第十章姜夔词贡献元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第二章关汉卿戏剧第三章王实甫《西厢记》第四章白朴、马致远第五章南戏第六章元代散曲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二章明代前期诗文以及中期文学复古第三章明代传奇及汤显祖第四章《西游记》第五章“三言”“二拍”清代文学第一章清初诗文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二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第三章《红楼梦》第四章清中叶的诗文词发展局面第五章清中叶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三、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
具体包名词解释、作品文字阅读、作品鉴赏、简答和论述几种题型(具体出题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变动)。
其中名词解释考查文学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阅读与鉴赏考查作品的文字识读能力和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简答题考查对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论述分析题考查对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作家、作品、流派以及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三个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和作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4、《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5、屈原与楚辞
(二)秦汉文学
1、秦及西汉散文
2、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司马迁与《史记》
4、两汉乐府诗
5、东汉辞赋
6、《汉书》及东汉散文
7、东汉文人诗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2.两晋诗坛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6.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7.庚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8.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9.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隋唐五代文学
1.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2.盛唐的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大历诗风
6.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7.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8.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9.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0.晚唐诗歌
11.李商隐
12.词的初鐊及晚唐五代词
(五)宋代文学
1.宋初文学
2.柳永与北来前期词风的演变3.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4.苏轼
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6.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0.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1.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六)元代文学
1.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2.关汉卿
3.王实甫的《西厢记》
4.白朴和马致远
5.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6.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7.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8.元代散曲
9.元代诗文
(七)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杂剧的流变
6.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7.汤显祖
8.《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9.《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0.“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1.晚明诗文
12.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2.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3.清初白话小说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8.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九)近代文学
1.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
3.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4.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1.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①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②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③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④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2.鲁迅(一)
①《呐喊》、《彷徨》
②《野草》、《朝花夕拾》
3.小说(一)
①“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②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③“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4.通俗小说(一)
①通俗小说的基本情况
②张恨水
5.郭沫若
①《女神》的产生和影响
②郭沫若其他自由体诗创作概况
③历史剧创作
6.新诗(一)
①新诗诞生的背景及五四新诗运动
②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③“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④前期新月派诗歌的贡献
⑤纯诗及早期象征诗派
⑥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7.散文(一)
①《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②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③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④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⑤“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8.戏剧(一)
①文明新戏概况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③“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④田汉、丁西林对早期话剧文学的贡献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1.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①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②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③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2.茅盾
①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②茅盾的小说成就
3.老舍
①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②《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③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4.巴金
①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②《家》的杰出成就
③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5.沈从文
①边城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②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③文学理想的寂寞
6.小说(二)
①“左联”和左翼小说
②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③海派小说
7.通俗小说(二)
①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
②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
8.新诗(二)
①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②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③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9.鲁迅(二)
①鲁迅杂文
②《故事新编》
10.散文(二)
①幽默闲适小品的创作
②左翼作家的散文创作
③“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④报告文学与游记
11.曹禺
①曹禺现代名剧
②曹禺剧作的命运
12.话剧(二)
①“广场”戏剧概况
②“剧场戏剧”创作
(三)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1.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①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③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2.赵树理
①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②赵树理小说创作
3.小说(三)
①暴露与讽刺
②体验与追忆
③通俗与先锋
④现实与民间
4.通俗小说(三)
①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
②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③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5.艾青
①艾青的历史地位
②艾青的诗歌创作
6.新诗(三)
①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
②校园诗人群与“中国新诗派”7.散文(三)
①报告文学的勃兴
②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③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8.戏剧(三)
①“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②大后方、上海孤岛戏剧
③沦陷区戏剧
第三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一)50-70年代的文学1.文学的“转折”
2.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3.矛盾和冲突
4.隐夫的诗人和诗派
5.诗的几种体式
6.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7.农村小说
8.对历史的叙述
9.另一类小说的处境
10.在主流之外
11.散文
12.话剧
13.走向“文革文学”
14.重新构造“经典”
15.分裂的文学世界
(二)80年代以来的文字
1.80年代的文学环境
2.80年代文学概况
3.80年代初期的小说
4.80年代的诗
5.新诗潮
6.80年代后期的小说(一)
7.80年代后期的小说(二)
8.女作家的创作
9.散文创作
10.90年代的文学状况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简述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