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分化与治理模式探讨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分化现象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分化现象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凸显,不同阶层的居民在城市社区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趋势。
这种分化现象不仅影响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和稳定,也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阶层分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城市社区阶层分化的原因1. 经济因素城市社区阶层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差异化造成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经济格局日益多元化,不同阶层的居民在收入、财富和消费水平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态势。
高收入群体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能够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和服务,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2. 教育因素城市社区阶层分化还与教育水平有关。
高收入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和高收入。
而低收入家庭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孩子的学习机会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使其未来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对较低。
3. 就业机会城市社区阶层分化还与就业机会有关。
在城市社区中,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更容易获得优质的工作机会和高薪酬,而低技能、低学历的人群则更容易受到就业歧视和压力,面临着更高的就业风险和收入不稳定性。
1. 居住环境城市社区阶层分化在居住环境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高收入群体往往能够选择优质住房和高档小区,享受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而低收入群体则只能选择较差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质量较低,服务设施也相对简陋。
2. 社会活动城市社区阶层分化还在社会活动上表现出来。
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参与高端社交和文化娱乐活动,享受优质消费和生活方式;而低收入群体则更多地依赖于基本生活需求,参与的社会活动相对较少,社交范围较窄。
3. 社会资源城市社区阶层分化还在社会资源分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高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资源更为丰富;而低收入群体受到社会资源的限制和边缘化,生活在较为贫困的环境中。
社区治理创新 (2)
社区治理创新摘要社区治理作为一种基于自治原则和共同合作的管理模式,在今天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意义、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创新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改进社区治理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方向。
1. 引言社区治理是指基于自治原则和共同合作,对社区内部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
社区治理的目标是维护社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然而,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在面对人口流动、社会分化和治理难题等挑战时,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社区治理的创新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社区治理的意义社区治理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协作和共同发展,提高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效能。
同时,社区治理还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和参与主动性,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能够对社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当前面临的问题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在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流动,传统社区治理模式的层级性和固化性导致了社区管理的滞后和缺乏灵活性。
其次,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居民满意度不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较低,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
最后,传统社区治理模式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方式较为僵化,缺乏创新和开放性,难以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
4. 创新的方向为了解决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需要进行创新。
以下提出几个创新的方向供参考。
4.1 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是社区治理的基础。
应该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培育社区文化、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等方式,激发居民的参与意愿和主动性,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与决策。
4.2 引入科技手段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科技的发展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区域治理LIVELIHOOD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索中共诸暨市委党校 斯妙华摘要: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现代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中图分类号:F6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292-0002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基础也是关键,这将决定党委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能否落地“最后一公里”。
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以社区治理这根绣花之针编织好人民群众的安居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意义(一)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区治理又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治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否扎实牢固,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大局。
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社区治理现代化既是一个重要的支点也是一个主要发力点。
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二)社区治理现代化是破解新时期基层治理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日益分化、互联网快速普及,特别是社区分有商品房、拆迁安置房、保障房、城中村、单位集体住宅等多种类型小区,不同的小区既面临同样的问题,如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居民的多元需求不相匹配,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基层社会治理的矛盾日益复杂多元,如商品房小区的物业纠纷、开放式老旧小区的环境安防、拆迁安置小区的房屋质量等问题,社区治理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探索创新与现代社会特点及诉求相匹配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对于城市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社区治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进程。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社区治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资源分配不均衡。
很多社区内部存在明显的经济差距,一些高收入家庭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资源,而低收入家庭则常常被边缘化。
这种不公平现象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和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不合理。
开发商往往关注高投资回报率的楼盘项目,而忽视了偏远地区或果皮楼等低收益项目。
同时,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也容易偏向富裕地区,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其次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社区管理体制庞杂,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晰等问题。
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薄弱,导致了在资源分配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
同时,加强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和问责制度是重要的举措。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另一个影响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社区面临着交通拥堵、供水断裂、停电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居民带来了生活不便,并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未来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情况。
其次是投资不足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财政预算限制以及政府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很多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得不到充分支持。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战略发展的前瞻性。
政府应该提前预测社区发展需求,为未来做好规划储备。
其次,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善投资环境和政策。
三、参与度低社区治理的另一个难题是居民参与度低下。
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社区治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一、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政府主导,社区自治度不高。
从模式构架的建立来看,社区治理仍处于政府主导的最初阶段,政府对社区干预较为直接,对社区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区民主自治还不能够很好体现,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力量较强,距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还有不小差距。
2.协同困难,政策体系不完善。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社会组织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操作细则、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都遇到问题,许多创新性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联动滞后,专业化程度后劲不足。
现阶段,无论是持证社工还是社区社会组织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足、职业化进程滞后,没有凝聚成推进“五社联动”的强大力量,难以满足社区治理创新纵深推进的要求。
4.场所受限,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城市中心区,社区服务场所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部分社区仍然存在选址难、投资大、协调困难等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
二、社区治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区工作人少活多任务重,基层治理力不从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近几年来,虽然中央下发了为基层减负的相关文件,但是社区作为最基层,仍然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工作,每个人头上都对着10个以上的职能口,拿社区专职副书记来说,除了干党建,还有宣传、综治、信访、宗教等,同时还要包网格,担任网格长,处理网格内事务。
很多时候在履行自己主责主业的时候就会有点力不从心。
2.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社区工作每天面对五花八门的具体事务,都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思维、处置、应对等能力,对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从业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
少数社区干部处理问题比较粗放,专业化水平不足,进而损害社区形象。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对社区内部的事务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和谐。
然而,现实中的社区治理往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其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
本文将详细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权力过于集中问题社区治理中的权力过于集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部分社区存在由一小部分人掌握社区事务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的现象,导致其他社区成员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和满足。
同时,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一种民主的决策机制,使得社区成员能够参与决策,表达意见和对决策结果进行监督。
可以通过设立居民代表大会、选举社区领导、建立社区议事规则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利益分配不公问题社区治理中的利益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资源稀缺,社区内部的利益分配往往滞后于需求,导致部分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使得社区内的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利益相关方。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机构,明确资源分配原则和标准,制定公正的分配规则来实现。
同时,要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监督,确保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管理效能低下问题管理效能低下是社区治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效率不足,导致社区内部事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出现延误和矛盾的现象。
此外,缺乏对社区发展的规划和协调也是管理效能低下的表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培训和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实现。
同时,要加强对社区发展的规划和协调,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实现社区治理的有序进行。
四、社区参与度不高问题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变迁和完善。
由于城市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背景、变迁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社区治理模式”来组织的。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的基本单位,其职责包括居民组织、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
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存在层级分明、垂直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等缺点,导致社区治理效率低下,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社会管理难度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政府逐步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和社会参与的意识,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化、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同治理。
二、变迁过程1. 政府转变角色。
过去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占主导地位,而现在政府逐渐从“服务者”转变成“协调者”,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管理。
2. 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
政府将一些社区事务权下放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支持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组织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4.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化。
5. 强化社区公共服务。
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将进一步向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 多元化发展。
将多种社会力量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等,实现多元治理和协同治理。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社区治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社会安全、公共资源利用等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社区治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以改进社区治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衡分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一些富裕社区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设施和基础设施,而一些较为贫困的社区则在这些方面受到限制。
这种资源不均衡分配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加剧社会矛盾。
2. 缺乏有效的居民参与在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居民可能缺乏对社区事务的兴趣,他们往往只关注与自己直接相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社区管理机构并未积极主动地邀请居民参与决策与管理。
这种缺乏有效的居民参与导致了信息不对等,决策不民主,居民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3. 服务质量不高在一些社区中,服务质量不高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因为社区治理的资金有限,一些基础服务,如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可能不足。
这会影响社区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治理的对策措施1. 推动资源均衡分配为了解决社区治理中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明确社区资源分配的原则和程序,防止资源集中流向一部分社区。
其次,应加强对较为贫困的社区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配置。
最后,社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资源分配情况的监管,确保资源公平分配。
2. 提高居民参与度为了增加居民的参与度,社区管理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地邀请居民参与决策与管理。
可以通过组织居民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决策过程等方式,让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区治理。
此外,社区管理机构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和意愿。
3. 提升服务质量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社区管理机构需要增加对基础服务的投入。
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服务机制、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社区的卫生、环保、安全等基础服务的水平。
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一、社区治理的概念和背景社区治理是指关于如何治理社区及社区内事务的一种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协作行为,主要是在复杂性、矛盾性、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协商解决问题。
社区治理是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城市社区发展的深入,社会治理的质量、效率和更新都逐步成为了有效治理社区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在于多层级社会治理格局,包括乡镇、街道、社区三个层级的社区治理体系,但多层级社会治理体系结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统一意志,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滞后,社会管理体制和社区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1.建立多元主体共治的机制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是以多元主体为主体,以综合性和协同性制度安排为主线,以数据化、智能化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多元主体共治的机制。
品质的一齐保障增加了社区治理的权威性与合理性,形成较为和谐的社区居住环境。
2.扩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和方式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的途径是要逐步扩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和方式,增强居民的参与和责任感。
强调居民自己动手、自己管理,推动社区治理力量向纵深发展。
3.强化社区治理“监管+主题拓展”固定方向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之二是要规范社区治理行为,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和监管机制。
只有加强社会监督和民间监管,才能让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创新,保证社区治理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4.建设“法治社区”基础设施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法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各种社区共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促进社会从传统靠关系、靠人情走向靠法律、靠公正,从而推动社区治理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四、结论社区治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解决社区治理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同时,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也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讨,引领社区治理不断走向更高效、更具参与性和更公正的方向。
社区治理研究方案
社区治理研究方案社区治理是指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通过协商、协调、管理等方式,解决社区内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社区自我发展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为了有效实施社区治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提出一个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而且多元化的领域,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社区治理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因此对社区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通过对社区治理的研究,探索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提出改进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1.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对国内外现有的社区治理模式进行调研和比较,围绕社区自治、民主管理、市场调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不同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社区居民参与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研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机和障碍,分析社区居民参与的意愿、能力和行为。
3.社区治理治理机制的研究:研究社区治理的运作机制,分析社区组织的结构、职能、权责等方面,探索提升社区组织效能和服务能力的路径。
4.社区动态管理的研究:研究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包括社区资源的配置、社区环境的整治、社区安全的维护等方面,提出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
5.社区治理效果评价的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社区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从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方案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调查问卷、访谈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梳理和分析,获取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获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数据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四、研究计划1.前期准备:了解国内外社区治理研究动态,建立研究理论框架,构建研究问题和假设。
2.信息收集:收集社区治理相关的文献和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指南。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单位,也是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和机制目前很多社区在沟通居民需求和意见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居民与管理者之间信息流动不畅。
居民对于自己所居住社区的决策过程了解有限,很难参与进来。
这样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现象,易导致决策偏离实际需求。
2. 社会资本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疏远,互为邻里的关系越来越淡漠。
社会资本作为衡量一个社区发展和凝聚力的指标,在许多地方明显较低。
这导致很多重大事件出现时缺乏紧密而有效的组织,无法迅速形成自发的应对措施。
3. 治理力量薄弱社区治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经费限制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很难做到对社区事务及时、高效的处理。
这样就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影响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4. 缺乏有效法规和监督机制当前社区治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法规依据,很多时候没有明确界定各方责任和义务。
同时,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导致权力滥用、不公正行为甚至是腐败现象的出现。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和渠道建设在社区治理中,引导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决策进程等方式,提高居民政治参与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沟通渠道。
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互联网平台等技术手段,增加居民与管理者之间的互动。
2.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居民交流活动、建立邻里共建组织等方式,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倡导邻里关系的发展,并通过借助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更加融洽的社区环境。
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数量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可以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既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这一目标,就如何实践并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进行一些探讨。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也是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关键要素。
共建主要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推进社区治理的优化和升级。
共治则侧重于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平衡,通过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来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共享则关注于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共享,通过构建共享机制来促进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
二、提升社区自治水平现代社区治理的核心是提升社区自治水平,让居民自己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体和主人。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必须以提升社区自治水平为基础。
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居民,鼓励他们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这不仅包括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还包括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只有通过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才能够实现社区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离不开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支持。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社会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既要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又要重视社会服务的完善和提升。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立社区组织和社会服务中心,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的改进。
只有通过强化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才能够实现社区治理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五、倡导社会共享和社会责任在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时,还要倡导社会共享和社会责任。
从破碎城市到重整城市:隔离社区、社会分化与城市治理转型
不仅 出 现 在 北 美 ( l e Ba l k y& Sye,19 、 西 欧 ( lny ie,Akno ndr 9 7) Bad ,Ls r tisn& t Fit 0 3;R ps ,2 0 ) 等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也 出 现 在 南 美 洲 ( o l ,2 0 n aoo 0 3 C y& P he, ol r 2 0 ;Ggi,2 0 、 中 东 (Gaz & Akayl 0 2) 南 非 ( ad a & 0 2 il a 0 8) lse lhya,2 0 、 Ln m n Shne h 0 2 、 东 南 亚 ( esh 0 2) 以 及 俄 罗 斯 ( l nkv Sai, coti ,2 0 ) c Li ,20 c Bi io , hnn n Sbl oo v& V loa 0 6) e okv ,2 0 、保 加 利 亚 ( t ao So nv& Fat,2 0 、中 国 ( u og y rnz 0 6) FL n & Webr 0 4 等 转 型 国 家 。大 门 、 围墙 或栅 栏 等 防卫 措 施 1 成 为 世 界 各 国 b e,20 ) 3渐 城 市 的共 同景 观 ,许 多学 者 也 从 不 同思 潮 和 视 角 出 发 对 隔 离 社 区 的产 生 进 行 了探 究 。我 们 力 图将 这 些论 述 置 于 城 市 发 展 与 治 理 转 型 的背 景 下 ,以 更 准 确 地 识 别 隔 离社 区 的产 生 机 制 及其 影 响 , 以及 其对 城 市 政 府 的 挑 战 。
何 艳玲 ,政 治与公共 事务管理 学院 、中 国公 共 管理研 究 中心 ,教 授 ;汪 广龙 , 中山 大学 政 治与公共 事务管理 学院 ,硕 士研 究 生; 高红 红 ,中 山大 学政 治 与公 共事 务 管理 学 院,硕 士研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一、引言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的日常需求和社会交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问题的逐渐增多,社区治理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组织与沟通机制目前许多社区缺乏有效组织与沟通机制,导致居民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参与度低下。
例如,在决策过程中鲜有居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透明度较低。
这样一来,不仅限制了居民权益的保障,也无助于解决纷争和矛盾。
2. 管理服务水平不高部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管理上缺乏科学化、规范化方式。
例如,在物业管理方面,部分小区存在监管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在公共设施维护方面,由于资金短缺或维修工作拖延等原因而导致公共设施损坏不能及时修复。
3. 社会矛盾和纠纷频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内部矛盾与纠纷时有发生。
比如,邻里之间因为噪音、停车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居民与物业公司或开发商之间因解约、维权等问题出现争议。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增加了社区治理的难度。
4. 社区治理能力不足由于社区在治理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导致一些违法行为长期存在。
例如,部分社区存在闲散管理、水电抢夺等问题,治理能力不足使得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和解决。
三、改进社区治理的对策1. 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和组织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事务,并引导他们通过建立自治委员会等形式合理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
同时,加强沟通渠道的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只有居民积极参与并有所贡献,才能推动社区治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 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履行管理责任。
建立和完善公共设施维护机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推动科技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矛盾排解机制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矛盾调解机构,帮助处理邻里之间的纠纷,并迅速解决一些重大争议。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社区治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资源分配不公平是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各类资源有限,包括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环境保护等,在社区中并未得到合理分配,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
其次,参与度低下也是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很多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社区事务缺乏兴趣和关注度,导致了群众自治意识淡薄,以及社会能动性降低。
这样一来,就会削弱了整个社区治理机制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此外,缺乏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渠道也是影响社区治理的障碍因素之一。
大部分居民无法及时得知社区新政策、活动或者紧急情况等信息,并不能基于充足信息做出最佳决策,这给社区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改进社区治理的对策要想改进社区治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1. 加强资源分配公平性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
政府应加大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和资源供给水平。
同时,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 提升居民参与度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决策制定。
可以通过举行各类活动,并引入先进科技手段促使居民积极参与讨论、表达意见和建议。
还可适时举办调查问卷,征求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将其纳入社区治理决策过程。
3. 建立高效沟通机制构建信息互通的渠道,方便政府与居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政府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或者APP发布相关信息,使得居民能够及时获取社区新闻、政策变化等信息。
同时,鼓励居民团体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网络,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效率。
4. 培养社区发展的主体意识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培养,提高居民组织自发性和有效性。
通过开展法制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等活动,居民对社区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成为主体参与者和捍卫者。
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研究
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研究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起着连接居民的纽带作用,对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
一、城市社区的特点与发展城市社区作为城市中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特点:小区域、多元化、居民密集、社交互动频繁等。
多元化是城市社区的重要特点之一,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居民群体、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
这种多元化使得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推动。
首先,要注重城市规划与建设,合理规划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社区的生活质量。
其次,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搭建起居民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
同时,还应促进社会资本的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意义与挑战城市社区治理是确保城市社区有序运行的关键。
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共识等。
然而,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社区治理的主体需明确。
社区治理涉及到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参与,如何有效协调各方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社区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得以有效执行。
此外,社区治理还需要加强居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
首先,可以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社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可以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关注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居民的行为特征,研究如何提升社区的社会和谐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采集和分析大量城市社区的数据,揭示城市社区的发展与社区治理的规律。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内部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社区参与度低、治理体制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和犯罪问题五个方面分析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社区参与度低是当前社区治理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传统的居民委员会制度下,社区居民往往缺乏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居民委员会的选举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选举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居民对居民委员会缺乏信任感。
这种参与度低的现象在一些新型社区中尤为明显。
针对社区参与度低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和参与意识。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举办居民大会等方式,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和参与。
2. 创新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机制,提高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线投票等方式提高选民的参与度,并设立监督机构确保选举的公正进行。
3. 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建立在线论坛、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方便居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第二,治理体制不合理是社区治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在传统的治理体制下,社区管理往往呈现出集中化的特点,权力过于集中,决策结果与居民的利益不一致。
此外,社区管理与其他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社区治理效率低下。
针对治理体制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行多层次、多参与主体的社区治理模式。
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将社区治理纳入多方合作的框架,促进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 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班、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他们与居民的沟通和合作。
3. 加强政府与社区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增加政府对社区治理的指导和支持,提高社区治理的综合效益。
农村社区分化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具有两个显著 的特 点 :一 是农 村社 区 类型 日益 多样化 。从 同构 性农村社 区分离 出的多种 类 型的 村庄 ,形成 了水 平和 模 式不 同的 多类 村庄 并存 和 发展 的新 型农村 社会 格局 。中
二、农村 社区分化背景下村庄治理面 临的困境 农村社 区分化对 村庄 治理 具有双 重 影响 。判断社 区分
、Hale Waihona Puke 农 村 社 区分 化 及 其特 点
1 .农村社 区的界定。社 区是相 对独立 的有领导 、有组 织 的地域 性社 会 ,是 由一 定数 量 、具 有共 同意识 、相 同 习 俗和规 范的社会群 体 结合 而成 的生活 共 同体 ,有 着相 对独 立 的社 会管理 系统 和服 务设 施。在我 国,对 农村社 区的定 位较 为复杂 ,理 论界 还存 在分 歧 ,有 的把农 村社 区定位 为 行政 村或 自然村 ,有 的把 农村 社 区定位 为村 庄、 乡、集镇 或 乡镇 、县城等 。但是 ,根据 我 国现 有的 实践操 作 ,不论
实践 操作性 的。 因为 ,中国 农村 的 自然村 落 是基 于 血 缘、 地缘 关系而结成 的一 个相 对独 立 的社 会 生活 圈子 ,是 村 民 聚 居的一个基本 单元 ,是村 民在 以共 同拥 有土地 的基 础上
一
区差距逐 步拉 大。南京大学师生 20 0 6年 5月 的社会 调查报 告表 明:我 国的农村 已经 不是 一个 同质化 极高 的 整体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七年第五期 南京社会科学 社区分化与治理模式探讨沈 毅(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南京 210093) 摘要:房屋产权变革所带来的物业管理模式为未来“社区制”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然则由此所形成的社区分化不容忽视。
目前,以有无居委会管理与有无物业管理这两个维度相交叉,现有的社区类型主要可以区分为行政主导型社区、业主自治型社区、混合过渡型社区与边缘自生型社区。
这四种社区中所存在的组织矛盾焦点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当前的社区组织管理也存在着阶段性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区分化;治理模式;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中图分类号:C 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7)05-0108-05 一、社区转型对“社区制”建设的意义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长期以来也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
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社区管理的主体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区,还可以是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围绕这三种取向,学术界提出了政府主导型、社区自治型、合作混合型三种治理模式,在国外分别以新加坡、美国与日本为代表,在国内实践中则分别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
与之相对应,在社区管理模式的总体定位方向上,有学者倾向于形成一种强国家、强社会的政府主导模式〔1〕;有学者主张采取社区自治型模式,政府对社区的干预应以一种间接和协商的方式为宜〔2〕;还有学者则认为从现实历史环境出发,应当采取一种混合型的治理模式,以形成政府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行政机制与自治机制互动、政府功能与社区功能互补的格局〔3〕。
总体来看,这些探讨本质上都是从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框架入手的,其研究框架是着眼于改革以后社会转型这一大背景的:在改革之前,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是国家整体“单位制”的一部分,改革后社区建设之根本目标正是要将“单位制”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转变为“社区制”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
在此共同点之上,前述所主张的分歧焦点主要还是出于历史环境的路径依赖,对于“社区制”制度框架中的区———街道———居委会三者关系(尤其是街居关系)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同的定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住房分配的货币化政策开始实施,社区基本架构的转型也随之开始,这既对社区管理体制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已有研究率先从上海社区发展经验出发,提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居民委员会构成了三种核心性的社区组织〔4〕。
有学者对业主委员会的具体生成过程进行了个案研究〔5〕,并倾向于认为业委会预示着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先声〔6〕。
当前组织变迁导致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与冲801二○○七年第五期 南京社会科学 突,有学者进一步就当前新型社区中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7〕。
就未来新型社区管理与自治的定位而言,有观点认为业委会的健康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基础和前提〔8〕;也有学者认为业委会的发展并不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其功能完全可以由原有的居委会来承担,并可以考虑直接建设以居委会———物业公司这两种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架构〔9〕。
由此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关注到了某种“社区转型”的社会事实,并且指向于更为基层的新型社区定位建设。
在基本研究范式方面,以上的研究开始突破了“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对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做了对应于“国家———社会———市场”的范式修正,即将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做了某种程度的限定而划分为“社会”与“市场”两个部分,但尚缺乏对社区管理中“国家———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的细致梳理。
总体看来,社区转型后的社区管理问题,已成为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也引起了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对其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
然而,目前对新型社区的多数研究一般仍停留于静态层面,而较少从一些具体事件中来考察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等组织的互动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社区管理研究尤其是新型社区管理研究,缺乏对社区类型的区分定位,由此所提出的发展思路与具体对策常常过于笼统而难以适用。
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要定位出社区分化后的类型范畴,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国家———社会———市场”的理论范式对不同类型社区的组织矛盾焦点加以分析,以展现各种类型社区中具体的矛盾事件及其解决过程,进而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可以有不尽相同的发展方向。
简言之,社区分类分析构成了横向的讨论基础,“国家———社会———市场”的理论范式则构成了纵向深度考察的依据,这种交叉性研究框架是本文的基本思路,也是最主要的创新之处。
二、社区分化的类型区分及其根源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转型过程中的社区类型并非整齐划一,而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尽管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常发生,但两者作为新型的组织架构在形式上往往同时存在,业委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并不介入社区管理的日常事务。
由此,从社区管理主体的角度而言,事实上存在着传统的居委会与新型的物业公司两个主体,两者也就代表着新旧两种管理模式之间的张力。
以此两个管理主体的有与无相交叉,我们可以得到四种社区类型:行政主导型社区,混合过渡型社区,业主自治型社区,边缘自生型社区。
所谓行政主导型社区,即指尚未产生制度变革的传统社区,其日常管理仍主要由居委会负责,尚不存在业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混合过渡型社区主要是指对传统社区逐步改造而开始实施物业管理的新型社区,也有部分是一些商品房社区,其内部常常存在着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三者协调问题;业主自治型社区主要是商品房出售后的新型社区,居委会在日常管理中已经逐步淡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关系架构已经成为日常管理的主体;边缘自生型社区则主要是城市边缘地带诸如“城中村”之类的新生社区,相当部分是由外来人口组成,其中显然不存在业委会———物业公司的管理架构,居委会的设置常常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往往成为缺乏有效管理而亟待关注的边缘性社区。
就其产生社区分类的根源来看,居委会管理代表的是国家行政权力,业委会———物业公司管理架构代表的是社会自治能力,两者的交错分类本质上体现了两种权力治理模式之间的张力关系。
尽管从长远来看,国家行政权力的逐步退出与社会自治能力的逐步接替是必然的,但这样的理想状况常常是难于达成的,其中存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社区自身是否有能力实现业主自治,即业主大会、业委会之类的自组织能否生成的问题,这取决于社901 二○○七年第五期 南京社会科学 区内部社群性社会资本的高低问题〔10〕。
目前只有较少数的较高档商品房社区形成了业主自治型社区,它们原本就没有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介入,其较高的社群性社会资本也有能力自发性地生成业主大会与业委会,从而基本实现了以业委会———物业公司之契约合同关系为核心的日常治理框架。
相当多已经完成产权变革的传统社区仍然停留于行政主导型社区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其中相当多数居民已经习惯居委会原有无偿性的日常社区管理模式,不愿意引入市场性的物业管理模式,由此居委会目前尚不具备迅速退出的条件。
对于大量混合过渡型社区,已经开始引入物业管理模式,业委会在形式上也已经建立起来,但由于其内部社群性社会资本仍旧较低,业主大会常常难以定期召开,业委会组织也较为软弱,从而有着某种以居委会———物业公司关系为组织核心的趋势。
最为棘手的是边缘自生型社区,多数是在城市边缘地带由外来务工人员自发组成,其中居委会的治理力量尚未进入,还有一些是由传统社区逐步演化的,原有的居委会管理逐步边缘化而无力维系。
此外,由于其内部人口构成的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均偏低,导致其整合性的社群性社会资本最低,根本没有自发自组织的能力,从而导致边缘自生型社区基本处于权力真空之中。
就以上社区转型之后的社区分类而言,只有行政主导型社区仍旧是原有的传统社区,广义意义上的“新型社区”包括了混合过渡型、业主自治型与边缘自生型这三种类型,而狭义意义上的“新型社区”仅指业主自治型这一种类型。
如果从某种中间范畴而言,可以将“新型社区”界定为有“业委会———物业公司”新型管理模式出现的社区,即主要包括混合过渡型与业主自治型两种类型。
事实上,正是由于社区转型所导致的多种类型社区的存在,从而使得社区管理的各类问题比较复杂,然则已有的社区管理研究一般均没有作此定位区分,由此也就没有意识到其研究及对策建议的局限性。
本文在做出以上社区分类的基础之上,将进一步运用“国家———社会———市场”三元并置的理论框架来考察不同社区的组织架构与内在问题。
笔者认为,对此三者的考察不宜过于笼统粗略,而需要关注到在不同类型社区中,各自组织架构的基点有所区别,其组织矛盾焦点也就有相当大的差别,不同类型社区缓解矛盾的化解机制可能也不尽相同。
三、不同类型社区的组织矛盾焦点及治理路径选择具体用“国家———社会———市场”的三元框架来分析,行政主导型社区治理主要还是依靠居委会为代表的“国家”行政力量,其它社会性或市场性的组织尚未进入。
边缘自生型社区则基本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处于一种无组织管理之“三不管”的边缘状况。
相对来说,混合过渡型社区与业主自治型社区的组织架构则是多元化的:混合过渡型社区中的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分别代表着“国家”、“社会”与“市场”力量,从而在社区基层真正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组织交错关系;业主自治型社区的业委会与业主大会基本代表了“社会”力量,物业公司与开发商则代表了“市场”力量,其中“国家”力量则通过外在环境的房管局、物价局等主管部门而并不直接介入。
由此,对于行政主导型社区而言,组织的一元化使得其中尚没有明显的组织矛盾;对于边缘自生型社区而言,其社区的无序混乱更多是来自于管理组织的缺乏,其中尚无组织矛盾可言。
比较来看,混合过渡型社区与业主自治型社区中都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组织形态,其中所存在的组织矛盾与冲突也是最为集中的。
如果从矛盾聚焦点来看,无论是在混合过渡型社区还是在业主自治型社区中,从表面来看,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最为集中的,但其背后的根源可能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从既有的研究来看,在一些混合过渡型社区中,原有物业公司常常是由居委会聘用,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在深层意义上即为业委会与居委会之间的矛盾〔11〕。
在一些业主自治型社区中,原有物业公司一般是开发商聘用或是开发商的下属公司,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矛盾也常常与业主与开发商的矛盾相重叠,构成了业委会及其所代表的多数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之间的严重对立〔12〕。
与之密切相连的是,常常会有两个业委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一011二○○七年第五期 南京社会科学 个是由业主大会所选举,一个由居委会或开发商所操控的业委会,从而使得前述的两类矛盾更为明显。
如果抽象到“国家———社会———市场”的理论层面而言,混合过渡型社区的矛盾焦点可能主要存在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这也正是体制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两者间的张力;而对于业主自治型社区而言,一般并没有经历体制转型的过程,其矛盾的焦点则主要体现在了“市场”与“社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