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ae4454ce2f0066f433223d.png)
5.3 代码的设计
•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符 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一 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 5.3.1代码的功能 • 标识 • 分类 • 排序 • 特定含义 • 人和计算机共同语言,是两者信息交换的
工具.
• 5.3.2 代码设计的原则 • 惟一性 • 合理性 • 可扩充性 • 简单性 • 适用性 • 规范性
• 5.7.2计算机型的选择
• 管理对计算机的基本要求:速度快,内存容 量大,通道能力强,操作灵活方便.
• 5.7.3 网络的设计和选择 • 1)网络的逻辑设计 • 2)网络服务器的选择 • 3)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 5.7.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5.8系统说明书
• 系统说明书具体要求:应全面、准确、清楚地阐 明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具体采取的手段、方法和 技术标准,以及相应的环境要求。
• 5.3.2 代码的种类 • (1)顺序码 • 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项目名称的编码. • 优点:码位数少,处理、设计、管理容易。
• 缺点:缺乏分类组织,不适宜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编 码的组织和体系性较差。适用于项目比 较少、项目内容长且时间不变动的编码。
• (2)区间码
• 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 组,码中数字的什和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 义.
• 5.1.3子系统划分
• 一般按照功能划分,根据相对独立的管理 活动建立各个职能子系统.
• 划分原则:
• 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 应使数据冗余较少;应考虑今后管理工作 发展的需要;
• 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5.2 结构化系统设计
• 5.2.1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 结构化系统设计是运用一套标准的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2c12e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2.png)
总体
设计
详细
设计
审计
审查
编程
调试
系统
转换
验收
详细
调查
逻辑
设计
教学目的
系统设计也称为系统的逻辑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在前一阶段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系统如何满足管理系统的要求,明确“如何做”的问题。
使学生了解系统设计的内容、任务和意义等;掌握系统设计过程、系统设计的相关工具和方法。
04
02
03
X
校验位
代码本体
XXXXXX 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代码本体 Pn 加权因子 对代码的本体的每一位加权求和
P1
P2
P3
….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C1
C2
C3
….
Cn
R
校验位
代码本体
第二步:以模除和得到余数,将余数作为检验位
2001年6月,该公司投资近500万元人民币建设实施“生产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已于2001年年底投入运行,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案例: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的功能结构图
巴陵石化生产综合管理系统
实时数据整合子系统
油罐管理子系统
仓库管理子系统
车间生产子系统
能源计量统计子系统
物料计量统计子系统
5.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原则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划分是从信息的角度来划分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可以看做是系统目标下层的功能。系统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五章 生产系统设计.ppt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五章 生产系统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cb65420740be1e640e9a0f.png)
5.3.5 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 –分级加权评分法
量本利分析法
选址方案都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可用于多个选址方案的比较
量本利分析法(续)
收入
利润
TC2
TC1
FC1 FC2
0 盈亏平衡点 Vo
V1
V2 产(销)量
评分法
全面比较不同选址方案,是一个多目标或多准 则的决策问题
5.2 生产能力概述
假定产品的计算
首先,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tpj=(50×20+100×30+125×40+25×80)÷300
=36.67(台时) 然后,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成假定产品产量
–A:50×20/36.67= 27 –B:100×30/36.67=82 –C:125×40/36.67= 136 –D :25×80/36.67 = 55
4
2
6
5
联系簇
相对关系布置法
第三步,考虑其他“A”关系部门,如能加在主 联系簇上就尽量加上去,否则画出了分离的子 联系簇。本例中,所有的部门都能加到主联系 簇上去。
单元1
L
D
D
G
L 车床
原
单元2
材
L
G
料
单元3
L
L
G
P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示意图
成 D 钻床
品 库
G
磨床
5.4.4 几种典型的布置
形式(续)
按C形制造单元布置
机器2
机器3
机器1
机器4
入口 出口
机器6
机器5
C形制造单元布置示意图
5.4.4 几种典型的布置
第五章 系统设计
![第五章 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9ebeef5ef7ba0d4a733b08.png)
三、HIPO技术 技术
HIPO技术即用图形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和 技术即用图形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和 输出功能,以及模块的层次。 输出功能,以及模块的层次。HIPO技术包含两 技术包含两 个方面的内容: 个方面的内容: 分层图, (1)HIPO分层图,用此图层表示自项向下分 ) 分层图 解所得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 解所得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 处理-输出图),此图描述 (2) IPO图(输入 处理 输出图),此图描述 ) 图 输入-处理 输出图), 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四、系统设计工作的特点
系统设计工作的环境是管理环境和技术环境的结 合。
5.2 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一、结构化设计方法概述
结构化设计( ) 结构化设计(SD)方法是从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结构 的系统的观点出发, 的系统的观点出发,基于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相 对独立的模块的原则, 对独立的模块的原则,主要研究了将系统分解为不同 模块的方法与技术,分析系统分解时产生的各种影响, 模块的方法与技术,分析系统分解时产生的各种影响, 提出了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具体标准, 提出了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具体标准,还给出厂从表 达用户要求的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的规则。 达用户要求的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的规则。 结构化方法规定了一系列模块的分解协调原则和技术, 结构化方法规定了一系列模块的分解协调原则和技术, 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 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即将整个系统分 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模块, 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模块,通过对模块的设计和模块 之间关系的协调来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之间关系的协调来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系统结构图的表示方法
模块A 模块A 模块A
第五章线性定常系统的设计与综合-课件
![第五章线性定常系统的设计与综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57cb76a2161479171128c8.png)
(4)以便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实现“一个输入只控制一个输出”作 为
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解耦控制问题。
优化型性能指标常取一个相对于状态 x 和控制 u 的二次型积分性能指标,
其形式为:
J(u()) (xTQxuTRu)dt 0
R正定对称;常阵
Q正定对称或半正 常定 阵对 (且 A,称 Q12)为能观测。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设计与综合
二 输出反馈 输出反馈,就是将系统的输出量回馈到系统的 输入端,与参考输入一起,对受控对象进行控 制。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带输出反馈结构的控 制系统,根据反馈信号回馈点的位置不同,有 两种基本结构。 一种是反馈信号回馈至输入矩阵B的后端, 或者说,回馈点在状态微分处。图5-2为多输 入多输出系统输出反馈的这种结构型式。另一 种是反馈信号回馈至输入距阵B的前端,或者 说,回馈点在参考信号的入口处。图5-3为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输出反馈的这种结构型式。
(3)
其中:k 为 p×n常阵,状态反馈矩阵。
F为 p×q常阵,输出反馈矩阵。
v—参考输入向量。 2) 性能指标的类型
性能指标 非优化型性能指标:是一类不等式型的指标,即只要性能达
到或好于期望指标就算实现了综合目标。
优化型性能指标: 是一类极值型指标,综合的目的是要使
性能指标在所有可能值中取为极小(或
通过状态反馈构成闭环系统
x (ABK)xBu y(CDK)xDu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设计与综合
一般D=0,可化简为
x (ABK)xBu yCx
闭环传递函数矩阵为
W k(s ) C (s IA B) 1 K B
状态反馈矩阵K的引入,并不增加系统的维 数,但可通过K的选择自由地改变闭环系统 的特征值,从而使系统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王芳-数字档案馆学-第五章 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王芳-数字档案馆学-第五章 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3870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a.png)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 3、结构化设计的概念
结构化设计的核心是模块分解设计。结构化设计 运用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工具,对系统控制层 次关系和模块进行分解。模块化显著提高了系统 的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为系统设计工作 的有效组织和控制提供了方便条件。结构化设计 最重要的概念包括模块化、内聚与耦合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 2、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软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把通过数据、功能和行为模型展示的软件 需求传送给设计阶段,由设计阶段产生体系结 构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和过程设计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 2、结构化设计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二、原型法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表现为: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是 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符合用户对计算 机 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原 型法很具体,使用户能很快接触和使用系统,容 易为不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用户所接受,可提 高 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第五章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本章要点
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包括结构化 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 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分析了档案信息 系统的规划方法和可行性研究;最后阐述了档 案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
档案信息系统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 1、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分析方法适合于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 分析。由于利用图形表达需求显得清晰、简 明 ,易于学习和掌握。具体来说,结构化分析 方 法就是用抽象模型的概念,按照软件内部数 据 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 到 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所有可实现的软件为止。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第五章模煳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第五章模煳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a809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4.png)
)
g x2 ( x1 ) g x1 ( x2 ) g x2 ( x1 ) g x1 ( x2 )
若由 g(x1 / x2 ) 为元素构成相及矩阵,可得
1
G
g
(
x2
/
x1 )
g( x1 / x2 )
1
同理可得
1,
g
g ( x1 (x2 /
/ x2 ), g ( x1 x1 ),1, g ( x2
国内由刘增良教授主持完成的“模糊控制计算 机系沈阳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统”和“基于 因素神经网络理论的学习型模糊推理控制机” 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9年北师大建立国家级模糊实验室。
20世纪90年代,模糊控制软件与硬件技术的完 善,为模糊控制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发展 空间。
近年来,随着模糊控制的广泛应用,模糊硬件 产品和软件正使模糊控制向更高一级的新领域 扩展,如机器人定位系统,汽车定位系统、智 能车辆高速公路系统。
~
或 A =1/a+0.9/b+0.4/c+0.2/d ~
无限论域:
A
( (x))
~
x U
x
模糊集合的运算
空集
A
~
A
~
(x)
0
等集A ~~
A(x)
~
B ( x)
~
子集
A
~
B
~
A
~
(x)
B
~
(x)
并集
C
~
A
~
B
~
c ( x)
~
max[
~
( x),
(x)]
~
( x)
产品系统设计第五章 产品系统设计案例
![产品系统设计第五章 产品系统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21be20580216fc700afdbe.png)
Interactive
DIQUA
帝度
The Microwave Oven
微波炉
System Design
系统设计
目录
Contents
Investigation
前期调研
市场调研
Market
Investigation
用户调研
Brain Storming
头脑风暴
分析模型
Model
界面设计
Interaction
D.
家用电器释放出的辐射会伤害婴儿和孕妇的健康。babycare主 要可以检测周边辐射值,辐射值超标时,向手机推送提醒。
四、界面高保真原型 High-fidelity prototypes
界面部分
Milk Temperature
五、制作Arduino 原型 prototypes
展示视频 六、
5.3 帝度微波炉系统设计流程
Smart Baby Care Product Design
5.2智能婴儿护理产品开发流程
交互设计课程汇报 指导老师:李世国 组员:于康康 崔宴宾 赵婉茹 姜晨菡
小组成员 Mumbers
于康康 产品与Arduino原型
崔宴宾 产品与Arduino原型
项目简介 Project profile
在现有的婴儿监护产品中找到市场裂缝和 设计机会,用arduino开发出产品原型,并进行 相应的外观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产品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使设计师和项目管理者在实际的设 计工作中拥有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策略,并将这一思想和策略应用于发 现需求、解决问题和启发思考中,并且始终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 、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综合地、精确地考查对象,以达到整合优化处理设计问题为目的。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ce352d5901020207409c19.png)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 控制参数的选择(重要选择)
依据过程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不难归纳选择控制参数的 一般原则:
K P越大越好 , TP 适当小一些 ; (a)
(b) P 越小越好 , P
/ TP 0.3
(c)K f 尽可能小, T f 尽可能大,尽可能多,尽可能将大的纯滞 后置于干扰通道,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尽可能远离被控参数。
由此可见,时间常数越错开,K 0 越大,对系统稳定性越有 利,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条件下,对保持质量越有利。
小结
控制通道的K P 越大越好,TP适当减小, P 越小越好,多个 时间常数的大小越错开越好。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三)控制方案的确定
1、系统被控参数选取的一般原则 (a)应选取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环 境保护有决定性作用、又可直接进行测量的工艺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直接参数); (b)选取与上述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 (c)间接参数对产品质量应有足够的灵敏性; (d)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及仪表的性能价格比等; 特别说明:被控参数一般由工艺工程师确定,控制工程师无 多大选择余地。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c)按下表计算出P、I、D调节器的参数
(2)优缺点:
a)该法可直接在闭环状态下进行,且无需测试过程的动态特性; b)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P调节对系统质量的影响:
a)比例调节是一种有差调节? b)比例调节系统的静差随比例带的增大而增大?比例带 的减少,意味着系统稳定性降低? c)比例调节不适合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增大 K C(即减小比例带),可以减少系统的静差,加 快系统的响应速度?这是因为: KP KC KC K P TP s 1 C (s) K KP R( s) TP s 1 K C K P Ts 1 1 KC TP s 1 KC K P TP K ,T (惯性减小) 1 KC K P 1 KC K P
TIS第五章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
![TIS第五章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d5760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a.png)
三、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概念结构
概念结构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是系统是由信 息源、信息处理机、信息用户、信息管 理者等4个部件组成。
2.功能结构
功能结构是从系统使用者的角度看, 认为系统有一个目标,有多种功能, 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各种信息的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一个 功能结构图。
3.软件结构 从软件结构的角度,一个信息系统是有许多个 功能模块文件和数据文件构成的。
的打印。
十五、旅游产品管理子系统
旅游产品管理包括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合、 旅游产品的营销和销售等环节。
十六、经理查询子系统
主要目的是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中所保存 的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 的依据。
1.报价组团;2.计划调度;3.人事档案 4.财务核算;5.统计报表;6.价格查询 7.报表处理;8.陪同接团查询 9.综合统计;10.经理信箱。
十一、办公自动化子系统
所谓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 OA)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 息技术,处理和控制日常的办公事务,使办 公室事务和文件管理电子化,以提高事务 的处理效率。
十二、综合统计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 1.资料输入 2.汇总资料 3.查询处理 4.报表打印
二、散客管理操作 (一)散客报名 (二)散客信息修改
三、旅游产品管理操作
旅游产品库实际上是旅行社目前经营的旅游 线路和其它相关产品的信息数据库。
(一)显示旅游产品的详细信息 (二)新增类别 (三)新增产品
(四)修改旅游产品
(五)删除旅游产品
(六)旅游产品标准维护 1.添加标准 2.更改标准 3.删除标准
八、采购管理子系统
1.旅游服务产品的管理 2.旅游用品的采购管理 3.旅游用品的查询 4.采购报表的管理 5.采购计划管理
第五章 CIS应用系统设计
![第五章 CIS应用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3ba5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9.png)
第五章 CIS应用系统设计1. 引言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面向临床医疗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院。
CIS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涵盖了医院的各个部门(如门诊、住院、检验科、影像科等),并且需要满足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
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CIS应用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2. 系统整体架构CIS应用系统设计中的系统整体架构应该包括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及模块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CIS应用系统设计方案:2.1 整体架构图CIS应用系统整体架构图CIS应用系统整体架构图如上图所示,CIS应用系统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维护CIS应用系统中的各类用户信息,包括医生、护士、病人等信息;2.门诊模块:用于维护门诊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挂号、门诊医生诊疗业务等;3.住院模块:用于维护住院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病床管理、住院医生诊疗业务等;4.检验科模块:用于维护检验科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检验人员审核、样本管理等;5.影像科模块:用于维护影像科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影像采集、影像医生解读等;6.计费模块:用于维护医院各项业务的计费信息;7.消息中心模块:用于维护CIS系统内部的消息推送和通知。
2.2 各模块的关系CIS应用系统的各个模块需要协同工作,完成医院的日常业务。
各个模块的关系如下:1.用户管理模块和各个业务模块都是CIS应用系统的基础,用户管理模块维护着CIS应用系统中的各类用户信息,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桥梁作用;2.门诊模块和住院模块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需要与用户管理模块协同工作,完成各自的业务流程;3.检验科模块和影像科模块作为辅助部门,需要与门诊模块和住院模块协同工作,完成各自的检验和影像业务处理;4.计费模块需要拥有与各部门对接的能力,实现医院业务的统一计费;5.消息中心模块需要为系统内的各模块提供消息推送和通知服务,辅助模块间的协作和交流。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d95957783e0912a3162a21.png)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第5篇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第5篇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8a89dc770bf78a652954d3.png)
第五章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场效应管作为编程开关,编程 数据储存于EPROM、EEPROM、FLASH RAM等可重 复擦写的存储器中。这类器件灵活性大,适用于不同 的场合。缺点是价格较高。
图 5 - 19 和图 5 - 20 分别是可编程与阵列和可编 程或阵列的实际电路结构及其等效电路举例。
乘 积项
P1 P2 P3 P4
乘 积项
F(P 1, P 2, P 3, P 4) GN D
P1 P2 P3 P4
F(P 1, P 2, P 3, P 4) = P2+ P4
GN D
F(P 1, P 2, P 3, P 4) = P2+ P4
图 5 - 20 可编程或阵列及其等效电路举例
第五章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第五章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GAL器件的输出级OLMC的电路结构如图5 - 27 所 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OLMC主要由一个D触发器, 一 个用于选择输出方式和极性的 4 输入多路选择器(4-1 MUX)和一个用于选择反馈信号的两输入数据选择器 (2-1 MUX)构成。
第五章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F1= P 3+ P 5+ P 7
F2= P 2+ P 4+ P 5+ P 6
F3= P 1+ P 2+ P 7
P1
P3
P5
P7
P2
P4
P6
图 5 - 21 用可编程与/或阵列实现给定逻辑功能的实例
第五章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输出结构 PLD输出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输出信号的极性选 择, 控制三态输入/输出, 输出信号的寄存与反馈等。 图5 - 22 所示是PLD器件几种常见的输出极性: 同 相输出、 反相输出、 互补输出和可编程极性选择输出。
第五章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第五章设备间子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d5b6114431b90d6c85c7ca.png)
第五章设备间子系统设计问题:1、什么是点对点端接?某建筑共5层每层200个信息点,计算机网络采用点对点端接,干线电缆如何选择?2、什么是分支接合法?其他条件同上,如果采用分支接合法,如何选择?5、1 概述设备间是每一座建筑物安装进出线设备,进行综合布线及其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场所。
设备间可放置综合布线的进出线配线硬件及话音、数据、图象楼宇控制等应用系统的设备。
设计设备间子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布线的规模和管理形式以及应用系统设备的数量进行综合考虑。
在高层建筑物内,设备间应设置在第二、三层。
(2)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交换设备等。
(3)设备间装修要求较高,要求达到如下几点温度:0~27摄氏度之间。
相对湿度:60%~80%。
消防: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照明:满足通信机房的标准要求。
防止灰尘及有害气体入侵。
(4)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中,也可将计算机主机,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楼宇自动化控制设备。
分别设置机房。
把与综合布线密切相关的硬件或设备放在设备间。
但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互联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离设备间距离不易太远。
(5)设备间内的所有进出线装置或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6)在进行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标准。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布线部分)》YDJ26-8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规范》GBJ232-82《建筑设计防水规范》TJ16-7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水规范》GBJ45-82《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典型的设备间如图所示:书P75图6.15、2 备间子系统设计方法5、2、1 设备间的位置设备间的理想位置应在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网的中间位置,这样到各楼层布线距离最短,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下列条件:(1)考虑到配线架等大型设备的搬运和室内外各种通信设备网络接口的连接,设备间常选择在一楼或二楼,并使其尽量靠近通信电缆的建筑物引入处,同时应考虑电梯内面积和高度以及载荷等限制因素(2)当计算机主机和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不与设备间共用时,机房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传输质量。
第五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课件
![第五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79dd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a.png)
四、物料搬运的活性理论
1. 搬运活性 物料存放的状态:散放地上、装箱放在地上、放在 托盘上等。 存放状态不同,物料的搬运难易程度也不同。
第13页
搬运活性:不同物料存放状态而引起的物料搬运作 业的方便(难易)程度。
装卸次数少、花费时间少的货物存放方法称为搬运
活性高。
第14页
2. 搬运活性指数
第28页
(1)托盘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年代,随着叉车在市场上出现,托盘作 为叉车的一种附属装卸搬运工具,与叉车配套使用, 从而使托盘首先在工业部门得到推广。 ➢二次世界大战间,为解决大量军用物资的快装快 卸问题,托盘得到发展。 ➢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发展,伴随着叉车产量的 增长,托盘得到普及。
第2页
第一节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 第三节 系统化搬运分析的体系结构 第四节 系统化搬运分析的过程 第五节 系统化布置设计与系统化搬 运分析的相互关系(SLP+SHA)
第3页
第一节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物料搬运的定义
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 料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进 行的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第20页
七、搬运系统合理化原则
1. 不要作多余的作业:搬运本身就有可能成为沾污、
破损等影响物品价值的原因,如无必要,尽量不要
搬运。
第21页
2. 提高搬运活性:放在仓库的物品都是待运物品, 因此应使之处于易于移动的状态,将物品包装成单 件放在托盘上,或是装在车上,放在输送机上。
3. 利用重力:利用重力由高处向低处移动,有利于 节省能源。
第39页
箱式托盘的箱壁可为板式或网式;可以有盖或无 盖。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 旅游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例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 旅游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bf630a0e52ea551810a68778.png)
成本核算业务数据流程图
P1 费用 输入
费用单据
P2 分类 汇总
汇总费用
P3 计凭 证
记帐凭证
P4 记帐
散客 部
其他 部门
组团 部
D1费用单文 件
D3应付帐 款 D成本明细 帐
接团 部
D2价格 表
第三节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标准 1、系统的效率 2、系统工作的质量 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可扩充性 5、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节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流程
一、组团的信息流程 ●组团中心的业务主要是:组团报价、组团核算。 ●以经营入境游的旅行社为例。 1、组团报价数据流程图 组团报价的业务过程为:根据境外旅行社预报的 中国境内旅游线路和旅游日期进行预算,将报价 寄回境外旅行社;境外旅行社同意方案后,编制 旅游计划,下发到旅游线路上的各个旅行社;将 报价及团队人数报组团中心。 组团报价数据流程图
地 接
分 团 管 维 理 护 计 划
陪 订 同 管 系 理 统 票
行 李 管 理 审 初 成 本
查 询 功 功 能 能 计 统
六、票务管理子系统 主要业务:处理交通部票务室与接待之间 的团队订票问题以及进行费用核算。 ●系统主要功能: (1)订票信息维护 (2)订票信息查询 (3)订票信息打印 (4)订票信息统计 (5)交通费用核算 (6)交通费用查询 (7)交通费用打印
七、帐务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帐务和成本核算子系统的构成:帐务管理、成 本核算 1、帐务管理 帐务核算子系统主要对凭证档案、明细帐、日记 帐、余额表及银行对帐单进行管理。 功能: 凭证管理 科目管理 年初数管理 记帐管理 日记帐输出 余额表 银行对帐
2、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包括各种费用单据的管理、向下结算 单的核算、往来帐的管理、各种成本的管理和各 种间接费用在成本项目中的分摊,以做到“ 种间接费用在成本项目中的分摊,以做到“单团 核算” 核算”。 功能: 单据输入 单团核算 向下结算 记帐管理 费用分摊 查询打印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c13c135727a5e9856a61bc.png)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起源于美国。塞尔冯出版了可以被 看作是第一个教学设计模式的著作。 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 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与深入发展阶段。
1、构想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先 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和美国心理学 家、测量学家桑代克。 杜威 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 书中就设想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桑代克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在的 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 称为学习动力。 分类: 内部动机(兴趣)与外部动机(结果) 认知内驱力:被了解和理解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二、教学目标的阐明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明 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布卢姆( 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 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以及我国当前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改革的理论 。
(2)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理论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辨别学习的目标、认知策略学习目标、言语 信息学习的目标、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和态 度学习的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① 结果性目标 主要是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阐明结果的行为动词 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把结果分为知识领 域与技能领域。 知识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者回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 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包括再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第五章综合布线+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和安装技术
![第五章综合布线+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和安装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ee8c0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6.png)
第五章综合布线+⼯作区⼦系统设计和安装技术第五题练习题⼀.掌握⼯作区⼦系统的设计原则。
1.优先选⽤双⼝插座原则⼀般情况下,信息插座宜选⽤双⼝插座。
不建议使⽤三⼝或者四⼝插座,因为⼀般墙⾯安。
装的⽹络插座底盒和⾯板的尺⼨为长86毫⽶,宽86毫⽶,底盒内部空间很⼩,⽆法保证和容纳更多⽹络双绞线的曲率半径。
2.插座⾼度300毫⽶原则在墙⾯安装的信息插座距离地⾯⾼度为300毫⽶,在地⾯设置的信息插座必须选⽤⾦属⾯板,并且具有抗压防⽔功能。
在学⽣宿舍家居遮挡等特殊应⽤情况下信息插座的⾼度也可以设置在写字台以上位置。
3.信息插座与终端设备5⽶以内原则为了保证传输速率和使⽤⽅便及美观,GB50311规定,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距离宜保持在5⽶范围内。
4.信息插座模块与终端设备⽹卡接⼝类型⼀致原则GB50311规定,插座内安装的信息模块必须与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等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卡类型⼀致。
例如:终端计算机为光模块⽹卡时,信息插座内必须安装对应的光模块。
计算机为六类⽹卡时,信息插座内必须安装对应的六类模块。
5.数量配套原则⼀般⼯程中⼤多数使⽤双⼝⾯板,也有少量的单⼝⾯板。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准确计算⼯程使⽤的信息模块数量、信息插座数量、⾯板数量等。
6.配置电源插座原则在信息插座附近必须设置电源插座,减少设备跳线的长度。
为了减少电磁⼲扰,电源插座与信息插座的距离应⼤于200毫⽶。
7.配置软跳线原则从信息插座到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跳线⼀般使⽤软跳线,软跳线的线芯应为多股铜线组成,不宜使⽤线芯直径0.5以上的单芯跳线,长度⼀般⼩于5⽶。
六类电缆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使⽤六类跳线,七类电缆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使⽤七类跳线,光纤布线系统必须使⽤对应的光纤跳线。
特别注意:在屏蔽布线系统中,禁⽌使⽤⾮屏蔽跳线。
8.配置专⽤跳线原则⼯作区⼦系统的跳线宜使⽤⼯⼚专业化⽣产的跳线,不允许现场制作跳线,这是因为现场制作跳线时,往往会使⽤⼯程剩余的短线,⽽这些短线已经在施⼯过程中承受了较⼤拉⼒和多次拐弯,缆线结构已经发⽣了很⼤的改变。
05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05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4175270912a2161479293b.png)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 2. 拨盘输入接口
拨盘内部有一可转动圆盘, 具有“0~9”十个位置,可以通 过前面两个“+、-”按钮进行位 置选择,对应每个位置,前面 窗口有数字提示,拨盘后面有 五根引出线,分别定义为 A、 1、2、4、8。当拨盘在不同位 置时,1、2、4、8线的通断关 系如下表所示。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 软件消抖是在检测到开关状态后,延时一段时 间再进行检测,若两次检测到的开关状态相同 则认为有效。延时时间应大于抖动时间。 • 硬件消抖常采用下图所示电路。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 2. 拨盘输入接口
(1).BCD 码拨盘结构 拨盘种类很多,作为人机 接口使用最方便的是十进制 输入、BCD码输出的BCD码 拨盘,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二、信息采集接口
1.常用数据采集的结构形式 2.常用的A/D转换器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二、信息采集接口
1.常用数据采集的结构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路A/D通道。每个信号源检测的信号都有各自独立的 采集通道,该结构形式使用了较多数量的采样-保持器、 A/D转换器,成本高,但转换速度高。
输入接口 • 1. 开关输入接口 • 对于一些二值型控制命 令和参数,常采用简单的 开关作为输入设备。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 控制微机通过 I/O 口或扩展 I/O 口对开关点电位 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开关的状态。由于这类开关 都是机械开关,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使开关在闭 合及断开瞬间产生抖动,造成开关点点电位产生 一系列脉冲,电压抖动时间的长短,与机械特性 有关,一般为 5~10ms。按钮的稳定闭合期由 操作员的按键动作决定,一般在几百微秒至几秒 之间。所以,在进行接口设计时需要采取软件或 硬件措施进行消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ck
②高内聚、低耦合、影响范围在控制 范围之内的原则:
子系统或模块要有充分的内在联系,内 部功能单一,有较强的独立性,尽可能 减少与其它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关系 (包括调用关系、控制关系和数据交换 关系)。
>>>
A )内聚:内聚的模块在软件过程中完成单一的任 务(理想状态),同系统其他部分执行的过程交互 很少。在设计模块时应避免低内聚性。 可用以下的图来表示: 模块相对功能密度的度量 偶然性 逻辑性 时序性 过程性 通讯性 顺序性 功能性 “精力分散的”(低内聚) 聚 “用心专一的”(高内 ) >>>
⑶软件配置:
主要考虑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配置问 题,根据系统设备配置的总体方案和系 统功能上的要求,考虑选用各类软件。 包括:P77 ①操作系统:UNIX、XINIX、MSDOS、 WINDOWS、WINDOWS NT ② 网 络 管 理 软 件 : NOVELL 的 NETWARE 或者NT 网的管理软件 ③中文系统 >>>
④时间划分法: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 系划分
这种方法把若干联系不大的功能,仅因 时间的同一性而才组合在一起,故模块 内部的功能多元化,聚合性差。 如:初始化处理功能的划分。 一般在一个系统的功能划分中会综合使 用到以上的各种方法,而无论采用何种 方法,都必须遵循以下的划分原则。 back
⑵模块分解的原则:P76 三个原则
④缩写码:是助记码的特例,常用编码 对象名称中的几个关键字母作为代码。 如:Amt表示总额(amount) Cont表示 合同(contarct) Inv.No表示发标号(invoice number) back
C )特征码:与层次码的区别仅在于各 类之间没有层次隶属关系,代码的某个 位或某几个位表示编码对象的某种特征。 如:P81 表5-1 特征码示例
>>>
③助记码:是一种用代表编码对象名称 或规格的文字与数字的组合,直接作为 代码的一部分,以帮助联想和记忆,达 到标识对象目的的编码。 如:TV-B-12 12寸黑白电视机 TV-C20 20寸彩色电视机 适用与编码对象比较少的情况。 >>>
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必须考虑以下 5 个因 素:P77 ①方案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与成熟性; ②方案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及系统的恢复能力; ③方案的效率,包括其速度、容量和操作的方 便性; ④方案的可扩充性,包括设备的增加、更新或 升级等; ⑤方案的性能价格比以及对环境的要求等。 back
⑵机器选型:给设备与配件选择合适 的型号和配置。
⑴确定系统设备配置的拓扑结构:
根据系统调查与分析的结果,从系统的饿 功能、规模、主要处理方式和用户需要和 条件来考虑,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技术、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系统配置的机 器设备构筑一个总体的方案。 如:集中式方案/分布式方案 多用户的联机方式/网络方式 总线型的网络结构/总线型与星型相结 合的网络结构 >>>
3.确定系统的计算机处理流程:
主要任务:给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模块勾 画出大致的计算机处理流程。 目的:让开发人员明确子系统或功能模块中 信息的流动、转换、存储和处理情况,以便明 确模块物理设计及日后模块实现的任务和工作 要点,从而把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落实到每个 子系统和功能模块中。 方法:用一种基于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流图来 描述。 P78 图 5-3 人事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处理 流程图 >>>
三、系统的具体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的任务:对实现系统的各项功 能选择具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式。 1.代码设计:就是给系统中某些实体机 器属性给予相应的编码。 2.输出、输入设计: 3.数据存储设计(文件或数据库设计): 4.其它设计: back
1.代码设计:
就是给系统中某些实体机器属性给予相 应的编码。 ⑴代码的作用: ⑵代码设计的原则:P79 6个 ⑶代码结构的类型: ⑷代码的检验: ⑸代码设计的任务与方法: ⑹文档: back
功能的划分要考虑到系统扩展的需要, 要能较好地适应功能的调整和增补,在 系统扩展时,不至影响原有的模块结构。 总之,做好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要有三 个保证, 明确系统的功能内容 掌握正确的划分方法 遵循科学的划分原则 back
2.系统环境的配置:
环境配置的内容:包括机器设备的选择 和软件配置方案的确定。分以下3方面来 进行。P77 ⑴确定系统设备配置的拓扑结构: ⑵机器选型:给设备与配件选择合适的 型号和配置。 ⑶软件配置: back
⑵具体的物理设计:对实现系统的各项 功能。选择具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式。 分为:①代码设计 ②输出设计 ③输 入设计 ④数据库设计 ⑤其它设计
back
企业//需求
组织/业务功能结构
系统环境的配置 (网络设计)
业务பைடு நூலகம்能
系统总体结构设 计
子系统划分
功能//数据
编程与组装
IPO图
层次化模块结构图(计算机处理)
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P77 ①主机的结构、 CPU 的型号、处理速度、 内存大小、I/O通道与输出口、外存容量 和性能价格指标等;
>>>
②外设型号及其性能指标: 如 显示器的分辨率、显示方式和扫描方式; 打印机的行宽、速度和打印方式、色彩; 绘图仪的画线速度、精度、笔数和颜色; 扫描仪的幅面、分辨率、颜色和灰度等级; 键盘、鼠标器、触摸屏等。 ③配件的性能指标与兼容性: 如:用于网络连接与通信的路由器、集线器、 T 型头、终接器、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等。 back
系统设计
一、基于SD(结构化系统设计)的系统 设计: 二、系统的总体设计: 三、系统的具体物理设计: 四、编写实施方案与系统设计评审:
一、基于SD(结构化系统设计) 的系统设计:
1.本阶段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⑴系统总统结构的设计: 把系统的功能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功能模块,确定 它们之间的联系,规定它们的功能和处理流程。 分为:①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 ②系统环境的配置 ③确定系统的计算机处理流程 >>>
分类: A) 层次码:按实体类别从属层次关系 , 将 代码分成若干组 ,一般在码的左端组表示 最高层次类别,右端组表示最低层次类别, 组内仍按顺序编码。 如:学号、邮政编码 优点:能够充分反映实体的属性及其 层次关系,使用灵活,容易添加,便于 计算机处理。 缺点:编码比较长。 >>>
B)十进制码:在区间码的前提下采用层 次码的原理,同时以小数点为辅助,在 小数点后添加新的位数以不断增加新的 子分类。 如:图书编码 优点:可以无限地扩充,容易添加新 的分类,当编码实体的数量无法预先估 计时,常采用这种编码。 缺点:位数比较多,长度不一,不便 于计算机处理。 >>>
②顺序划分法:按业务的处理顺序划分。
这种方法与管理事务的流程相一致,模块之 间的关系清楚,结构紧凑,适用于子系统内 部的功能模块分解,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如:帐务管理功能的划分为 凭证录入模块 (按帐务处理的顺序) 凭证汇总模 记帐模块
back
③性质划分法:按业务处理的性质划分
这种方法针对业务处理的性质,把具有相同性质 的操作归于同一模块,把不同性质的操作分放在 不同模块,使得模块功能单一,聚集性好,适合 于处理对象多而功能性质又比较统一的情形。 如: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划分为 台帐录入模块 (按各种台帐的相同处理) 台帐汇总模块 台帐统计打印 模块 back
④ 数 据 库 系 统 : VFP 、 ORACLE 、 SYBASE 、 INFOMAX ⑤程序设计语言:过程化的语言、面向对象的语 言、可视化的语言 ⑥应用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系统环境配置后的结果是以表格和拓扑图方式 提出一份系统设备配置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 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机器设备的型号和配置清单、 分布情况 软件配置等 back
修改
系统调查与分析阶段 系统说明书 系统功能结构的划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系统环境的配置 系统环境配置方案 子系统与模块的处理流程设计 子系统与模块处理流程 代码设计 新系统的代码体系 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说明 输出设计 输入设计说明 数据存储设计 文件与数据库设计说明 其它设计 对话设计与可靠性设计说明 形成实施方案 系统实施方案 ? Х 系统设计评审 终止 √ 系统实施方案 back 系统实施与转换阶段
1.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总体设 计最核心的问题)
采用自顶向下地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 系统,而子系统又划分为模块,模块再 划分为子模块,层层细分到一个模块成 为一个单独可执行的程序为止。 划分的结果可用一张树型结构图来表示。 P75 图5-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示意图 ⑴系统与模块划分的方法:P76 四种方 法 ⑵模块分解的原则:P76 三个原则 back
B)耦合:是程序结构中模块相互连接的测度, 耦合依赖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引用或进 入模块所在的点、以及什么数据通过借口传 递。在模块设计中尽可能的低耦合。 可用以下的图来表示: 模块间相互独立性的度量
无直接耦合 数据耦合 印记耦合 控制耦合 外部的 公用耦合 内容耦合 低耦合 高耦合
back
③适应系统扩充和便于系统分阶段实 现的原则:
②区间码(块码):一种特殊的顺序码, 将实体分为若干组类,给每个组类分配 一个代码的区间段,在区间捏将代码顺 序赋予同组的实体。 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学号 优点:区间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 一定的意义,使排序、分类、检索等操 作容易进行。 缺点:码的长度与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 有时会造成码比较长,且各区间留出的 无用空间较多。 >>>
①唯一确定性:保证每个实体仅有一个确定的 代码。 ②标准化和通用性:尽量才用标准代码,系统 内部代码必须统一和规范。 ③可扩充性和稳定性:代码的结构与编码规则 应留有余地,以利于日后的扩充。 ④便于识别和记忆:使代码具有逻辑意义,便 于识别和记忆。 ⑤力求短小与格式统一:容易掌握,也提高计 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效率。 ⑥容易修改。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