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
第5章—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终)
改善模具热平衡,防止铸件变形。
增大铸件在动模上的包紧力。
提高铸件内部质量。
Page 50
5.5.2 溢流槽的设计 一、设计要点: ⑴设在金属流最初冲击的地方 ⑵设在两股金属流汇合的地方 ⑶设在型腔周围 ⑷设在部件厚实部位处 ⑸设在部件容易出现涡流的地方 ⑹设在模具温度较低的部位 ⑺设在内浇口两侧的死角处 ⑻设在排气不畅的部位
一、设计要点 ⑴总截面积不小于内浇口50%,不大于内浇口截面积。 ⑵不应过分增加排气道厚度,可适当增加宽度和数量。 ⑶避免金属液过早封闭分型面和排气道。 ⑷要留有修正的余地。 ⑸要便于清理。 ⑹排气道可与溢流槽连接,避免互相窜通。 ⑺直对人员活动区域,不应设置平直引出排气道。
Page 57
二、排气道的位置和结构形式 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道
Page 42
3.浇口套与喷嘴的对接形式
Page 43
4.设计要点 ①根据铸件结构重量等要求选择压室尺寸。 ②浇口套与喷嘴对接面必须接触良好。 ③截面积顺着金属液流动方向逐渐扩大。 ④入口直径D应大于喷嘴出口径d。 ⑤浇口套、分流器、分流锥均采用耐热钢制造。 ⑥根据内浇口截面积选择压铸机喷嘴孔的小端直径。 ⑦浇口套与分流锥处应分别设置冷却系统。 ⑧直浇道单边斜度一般取2~6,浇口套内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2
Page 30
5.3.1 横浇道的基本形式
Page 31
Page 32
Page 33
5.3.2 多型腔横浇道的布局
多型腔模横浇道的布局形式: ⑴直线排列 ⑵对称排列 ⑶梳状排列 ⑷环绕排列 ⑸其它形式的排列
Page 34
直线排列
小型压铸件多采用(a)形式。 图(b)中过渡横浇道采用了反向倾斜进料方式,减少了预填充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选择合适的浇口杯和直浇道
根据铸件的大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 浇口杯和直浇道,以确保金属液的流 动平稳和充型能力。
设计横浇道和内浇道
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设计合 理的横浇道和内浇道,以控制金属液 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优化浇注系统的结构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铸件质量要求, 对浇注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 生产效率和铸件质量。
计。
03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实例一:单点浇注系统设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简单、易操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单点浇注系统设计通常适用于小型模具,其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基本的浇注需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适用范围较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由于单点浇注系统的设计较为简单,其适用范 围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满足大型模具或复杂产品的高精度 浇注要求。
金属液氧化
总结词
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成分和性能发生变化。
详细描述
金属液氧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浇注速度过快、浇口设计不合理等引起的。为了减少金属液氧化的风险 ,需要优化浇注系统的设计,如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和减少金属液暴露时间等措施。同时,控制浇注 温度和速度,以降低金属液与空气的反应程度。
《浇注系统设计》ppt课件
目录
• 浇注系统概述 •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 浇注系统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未来浇注系统的发展趋势
01
浇注系统概述
浇注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01
浇注系统定义
02
浇注系统作用
浇注系统是铸造生产中用以控制金属液浇入铸型腔时流量、流速和方 向的各种金属流通道的总称。
浇注系统设计-72页PPT精品文档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16.11.2019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制品的体积和壁厚:分流道的截面厚度要大于制品的壁厚。 成型塑料的流动性:对于含有玻璃纤维等流动性较差的塑料, 流道截面要大一些。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左右,不宜过小。 流道方向改变的拐角处, 应适当设置冷料穴。
分流道冷料穴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7.分流道的制造要点
16.11.2019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人工平衡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16.11.2019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平衡式布置 非平衡式布置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16.11.2019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6.分流道的其他设计要点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16.11.2019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梯形截面
面积比圆形流道多出39%,但是与圆形流道相比的 优点是制造简便。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16.11.2019
第五讲 浇注系统的设计
分流 道冷 料井
小水口 冷料井
大水口 冷料井
6 主流道
• 主流道是指连接注塑机喷嘴与分流道的通
道。
1.垂直式主流道的设计。 d: 主流道小端的直径。 d=注塑机喷嘴 孔+(0.5~1MM) L: 主流道的长度。 a:主流道的锥度。 L根据模具的 体结构来定。 a=一般在2~4度 范围内选取, 对粘度大的塑胶, 可以取到3~6度。 但由于受锥度铰刀的 限制,应尽 量选用标 准锥度值,或选用标 准唧嘴。
5 分流道
• 对分流道的要求
1.塑胶流经分流道时的压力损失及温度损失要小。 2.分流道的固化时间应稍后于制品的固化时间, 以利于压 力的传递及保压。 3.保证塑胶迅速而均匀的进入各个型腔。 4.分流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的短,其容积要小。 5.要便于加工及刀具选择。
• 分流道的截面分析
1.圆形截面分流道如图。圆形截面分流道的优点是表面积与体 积之比值为最小,在容积相同的分流道中,圆形截面积分流 道中的塑胶与模具的接触面积为最小,因此其压力损失及温 度损失小,有利于塑胶的流动及压力传递。其缺点是圆形截 面分流道必须在动模及定模上分别加工两个半圆,因此加工 量大。 2.U形截面分流道如图。其截面接近圆形截面,同时这种截面 的分流道只在模具的一面加工,因此是一种常用的形式。其 缺点是与圆形流道相比,热损失大,流道废料较多。 3.梯形流截面积分流道如图。此种截面是U形流道的变形,与 以上两种截面相比,热损失较大,但便于分流道的加工及刀 具的选择,因此也是常用的一种流道。 4.半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的分流道较以上三种次之,在能够选 择以上三种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选取这两种。
第五讲
浇注系统 的设计
一.浇注系统的 组成及功能
•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 分流道 浇口及冷料穴组成。 • 浇注系统的功能,就是将熔融的塑料,经过注塑机喷嘴,在高 •
第5章 压铸模浇注系统设计
3.内浇口的尺寸
内浇口的形状除点浇口、直接浇口是圆形,中心浇口、
环形浇口是圆环形之外,基本上是扁平矩形的,在同一 截面积下可以有不同的厚度与宽度,而厚度、宽度的选 择,影响着型腔的充填效果。
内浇口的厚度与相连处的压铸件壁厚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G.Lieby提出的关系,有:
侧浇口
2.中心浇口: 当有底 筒类或壳类压铸件的中 心或接近中心部位带有 通孔时,内浇口就开设 在孔口处,同时中心设 置分流锥,这种类型的 浇口称中心浇口,如图 所示。(分流锥起分流 导向的作用,可以使金 属液体快速均匀填充。 也可以减少金属液体在 填充时对成型面的冲蚀。
)
3.直接浇口(或称顶浇口): 直接浇口是直浇道直接开设在 压铸件顶端的一种浇注系统形式,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压 铸件项部没有通孔,不可设置分流锥,直浇道与压铸件的连接 处即为内浇口。直接浇口是中心浇口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于内浇口位置的选择,下面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是矩形板状压铸件的内浇口。图a在其长边中央设置内
浇口,金属液流先冲击其对面型腔,然后左右分流,向内浇口两 边折回,在折回过程中造成旋涡,卷入大量气体,图b在其长边上 分支开设两处内浇口,充填时金属液在中间形成两股旋流,把气 体卷在中间,图c在其长边的一侧开设内浇口,而在终端处设置溢 流槽,排气效果较好,但总的流程加长了;图d在其短边一侧的中 央开设扇形的内浇口,使液流分散推进,在终端设置溢流槽,排 气通畅,效果良好。
式中 t—内浇口厚度[mm), δ—内浇口连接处压铸件的壁厚(mm)。 内浇口厚度的经验数据见下表。
由于在整个浇注系统中,内浇口处的截面积为 最小(除直接浇口外),在充填型腔时,该处的阻力 最大,因此,为了减少压力损失,应尽量缩短内浇 口的长度,内浇口的长度通常取2~3mm,一般不超 过3mm。
第五讲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五讲浇注系统的设计在工程建设中,浇注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它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或其他材料进行浇注的一系列设备和工具的组合。
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并确保能够实现高效、安全、质量可控的施工过程。
首先,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施工的性质和要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对浇注系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建筑物的高度、混凝土的强度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我们可以确定所需的浇注设备、工具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布置和安装。
其次,浇注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浇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液体溢出、设备故障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安全装置的设置、操作规程的制定等方面。
此外,浇注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效率和成本。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和布置浇注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另外,浇注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环境的特点。
不同的施工环境对浇注系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室内施工和室外施工。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浇注设备和工具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适应。
最后,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的性能和安全评估。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评估和计算,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总之,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要求、安全性、效率和成本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合理的系统设计下,才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安全可靠的施工。
因此,我们在进行浇注系统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要求,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实现优质工程的建设。
10浇注系统设计1 共41页
4.分流道的布置
流道排列的原则
尽可能使熔融塑料从主流道到各浇口的距离相等。
使型腔压力中心尽可能与注射机的中心重合。
流道的布置
自然平衡 人工平衡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不平衡
自然平衡
人工平衡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
4.分流道的布置
问题
主流道设计
观,使得产品的表面较差;而出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现熔接痕的地方強度也会较差。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18.07.2019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2.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避免过度保压和保压不足 过度保压
保压不足
浇注系统组 成
成 设计原则
冷料穴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适当,直接影响 成型塑件的外观、特性、尺寸精度和 成型周期。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18.07.2019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要适应塑料的成型性能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2.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避免出现熔接痕 熔接痕的存在主要会影响外
18.07.2019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
1.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问题
梯形截面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浇注系统设计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流向杂乱会使塑件强度较差,表面的纹路也较不 美观。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量减小及缩短浇注系统的截面及长度
问题
尽量减少塑料熔体的热量损失与压力损失 减小塑料用量和模具尺寸 4.尽可能做到同步填充 一模多腔情形下,要让进入每一个型腔的熔体能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2019/4/18
问题
流道的直径过大 :不仅浪费材料 , 而且冷却时间
增长, 成型周期也随之增长, 造成成本上的浪费。 流道的直径过小 :材料的流动阻力大 , 易造成充 填不足, 或者必须增加注射压力才能充填。 流道直径应考虑塑料流动性并适合 产品的重量 或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2019/4/18
每一节流道要比下一节流道大10~20%
问题
[ D=d×(110~120%)]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熔接痕
问题
2019/4/18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熔接痕的存在主要会影响外 观,使得产品的表面较差;而出 现熔接痕的地方強度也会较差。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2019/4/18
过度保压
浇注系统设计PPT课件
缓 冲 作 用
流 区
高 度 紊
弯 处 的
缩 短 拐
流浇改 头力局弯减 布量道善 损和部处少
分的内 失水阻的拐
•9
横浇道
主要功能:
1.稳流 2.挡渣(主要挡渣单元) 3.分配液流
结构形状:
圆形热损失最小、流动平稳,但工艺复杂; 一般采用:高/宽=1.2-1.•2
对浇注系统的基本要求
应在一定的浇注时间内,保证充满型腔。保证铸件轮 廓清晰,防止出现浇不足缺陷。
可以控制浇注速率和方向,尽可能使金属液平稳充型。 避免冲击、飞溅和漩涡发生,以免铸件产生氧化夹渣、 气孔和砂眼等缺陷。(夹渣 )
应能把混入金属液中的熔渣和气体挡在浇注系统里, 防止产生夹渣和气孔等缺陷。
•14
过滤装置
(1)过滤网(厚度为0.20.5的钢板冲制而成。
(2)过滤片(泡沫陶瓷过 滤)
(3)钢丝棉过滤(絮棉状 的细铁丝)
•15
浇注系统的类型
顶注式浇注系统 底注式浇注系统 中注式浇注系统 阶梯式浇注系统 缝隙式浇注系统
•16
备注
夹渣: 由于铸型具有一定的孔隙,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往往 不能很好地贴附于管壁,此时可能将外界气体卷入液流, 形成气孔或引起金属液 氧化,形成氧化夹渣。
•12
内浇道流量分配
一般条件下,远离直浇道流量大。
浇不足,冷隔,过热 破坏凝固次序
氧化,缩松和裂纹
措施
尽可能将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对称位置; 将横浇道断面设计成顺着液流方向逐渐缩小的形式;
设置浇口窝。
•13
内浇道的吸动作用
吸动作用越大,横浇道越难挡渣。
采用较高的横浇道和较低的内浇道
1.第一个内浇道不要离直浇道太近;最后一个内浇道 与横浇道末端要有一定的距离。 2.内浇道一般应置于横浇道的中部(中置式);轻合 金金属型铸造中,上置式的比较多用。 3.液态金属的导入位置是控制铸件凝固顺序的一个重 要措施。
浇注系统设计范文
浇注系统设计范文概述:浇注系统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用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具和设备的总称,使浇筑工作更加高效、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个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实施步骤等。
一、组成部分:1.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用来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混合成混凝土,一般由搅拌车和搅拌站组成。
2.输送设备:输送设备用来将混凝土从搅拌设备输送到施工现场,一般有泵车、输送带和螺旋输送机等。
3.浇筑设备:浇筑设备用来将混凝土均匀、快速地浇注到指定位置,一般有自卸车、泵车和喷浆机等。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整个浇注系统的运行,包括搅拌设备、输送设备和浇筑设备的启停和调节等。
二、工作原理:1.搅拌设备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输送设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输送到施工现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
3.浇筑设备将混凝土均匀、快速地浇注到指定位置,保证施工的效率。
4.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浇注系统的自动控制,提高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性。
三、实施步骤:1.准备材料:准备好水泥、砂子和骨料等混凝土原材料。
2.搅拌混凝土: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投入搅拌设备中,启动设备进行搅拌,直到混凝土搅拌均匀。
3.输送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输送设备输送到施工现场,确保混凝土的充足供应。
4.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通过浇筑设备均匀、快速地浇注到指定位置,同时保持施工质量。
5.控制系统运行:启动控制系统,控制搅拌设备、输送设备和浇筑设备的启停和调节,保证浇注系统的正常运行。
1.提高施工效率:浇注系统能够快速、均匀地将混凝土浇注到指定位置,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2.保证施工质量:搅拌设备能够将混凝土混合得更加均匀,而浇筑设备能够将混凝土均匀浇注,保证施工质量。
3.节约人力:浇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可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节约人力成本。
4.提升安全性:浇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够提升施工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发生。
第五节 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五节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是砂型中引导液态金属进入型腔的通道。
成功的浇注系统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性质、砂型的性质和浇注系统的结构。
合理的铝热焊浇注系统设计,应根据钢轨的尺寸特点、技术条件、焊剂种类,选择铝热焊砂型浇注系统结构类型、确定引入位置、计算截面尺寸等。
浇注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引导金属平稳、连续地充型,避免由于湍流过度强烈而造成夹卷空气、产生金属氧化物夹杂和冲刷分流塞。
充型过程中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可以控制,保证对钢轨截面的冲刷均匀、砂型轮廓清晰、完整。
在合适的时间内充满型腔,避免形成夹砂、冷隔、邹皮等缺陷。
调节焊缝内温度分布,利于强化焊缝的补缩、减少焊接应力、防止焊缝出现变形、裂纹等缺陷具有挡渣、溢渣能力,净化金属液。
浇注系统结构应简单、可靠,减少金属液消耗,便于推瘤。
铝热焊浇注系统按钢液引入焊缝位置分为:侧顶式浇注系统和底注式浇注系统。
一侧顶式浇注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侧顶式浇注系统的浇口位于轨头的两侧,所以又叫轨顶两侧式浇注系统,在浇口下方设置缓流台阶,用于减小金属液对砂型表面的冲击,使金属液可以平稳的充填型腔。
这种浇注系统的冒口位于两侧轨底脚的上方,在轨头部位与型腔内部相通,可以同时补充轨底脚区域和轨头区域钢液的凝固收缩,同时还提供型腔内气体的排出通道,可用于收集首先注入的冷钢液及杂质等。
图a所示为侧顶式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a 侧顶注式浇注系统铝热钢水浇入到侧顶式浇注系统后,首先受到分流塞的阻碍,流速降低,流动方向改变,然后金属液通过分流塞两侧留有的浇口注入到型腔内,并同时受到缓流台阶的阻挡,钢液的流速进一步降低,有利于减小钢液对型腔的冲击力,避免型砂的脱落,使钢液可以平稳地充填型腔。
随铝热钢水的注入,型腔内钢液的液面逐渐上升,型腔内的气体和先注入的冷钢液及杂质从位于轨脚两侧的冒口中溢出。
当钢液液面上升到轨头高度时,钢液将从冒口与型腔在轨头部位的通道流入到冒口中,冒口下部的钢液停止流动,直到最后钢液充满整个型腔。
10浇注系统设计1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问题
2019/3/16
高性能模具
一副高性能模具必须具备下列三个高性能 系统的配合: 高性能充填系统 高性能保压系统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3.尽量减小及缩短浇注系统的截面及长度 尽量减少塑料熔体的热量损失与压力损失 减小塑料用量和模具尺寸 4.尽可能做到同步填充 一模多腔情形下,要让进入每一个型腔的熔体能 够同时充满,而且使每个型腔的压力相等。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问题
2019/3/16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二、浇注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问题
2019/3/16
主浇道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高性能冷却系统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问题
2019/3/16
塑料模具的浇注系统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 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与增材制造技术结合
优化浇注系统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与物联网技术结合
实现浇注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浇注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和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充型。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浇注系统的材料消耗和 加工成本。
可靠性原则
浇注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能够承受金属液的冲刷 和压力。
易维护性原则
浇注系统应便于安装、调试和 维修,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成本。
设计流程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浇注系统 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参数。
加工制造
开放式浇注系统
开放式浇注系统是指塑料或金属从进 料口直接流入模具型腔,没有溢流槽 的浇注系统。
封闭式浇注系统
封闭式浇注系统是指塑料或金属从进 料口流入模具型腔后,通过溢流槽将 多余的塑料或金属收集起来,并从溢 流槽中排出。
02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与 流程
设计原则
高效性原则
浇注系统应高效地完成浇注任 务,确保金属液快速、均匀地
溢流槽的设计
溢流槽位置
合理设置溢流槽的位置,以引导金属 液流向正确的方向,避免金属液溢出 模具。
溢流槽尺寸
根据金属液的流量和流动特性,设计 合适的溢流槽尺寸,以确保金属液能 够顺畅地流入溢流槽并排出模具。
排气槽的设计
排气槽位置
在模具的关键部位设置排气槽,以排除 气体,避免形成气孔和疏松等缺陷。
VS
01
新材料应用
探索和应用新型材料,提高浇注系 统的耐磨、耐高温等性能。
仿真பைடு நூலகம்拟技术
浇注系统的设计
扇形浇口
h=0.25~1.5mm 澆口寬 度b=L/4(最小不小於 8mm)
4)凸耳式浇口 主要用于高透明的平板形 制品,或要求变形很小的产 品,如背光板.其作用是熔融 塑胶 进入护耳是由于摩擦热而 改善其流动性,当料流冲到 护耳侧璧时使流速降低并 改变流 向,从而平稳的进入型腔,其 设计参数如下图
在确定浇口的位置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应设在制品的最大壁厚处,使塑胶由肉厚的地方流向肉薄的地方. 产生蛇纹.(如图) 2).要防止在浇口处产生喷射而
差的 喷流是指料流从一 受限区域倒一开阔 区域而产生喷射形 成的蛇形流痕
好的 差的
3).要考虑制品的尺寸要求,及制品的收缩变形的方向性. 4).要考虑去除浇口的方便性,并对外观的影响要尽量的小 )5澆口位置應有利于型腔內气體排出 6)澆口位置的選擇應減少或避免塑件的熔接痕增加熔接牢度 7)澆口位置的選擇應防止料流將型腔﹐型蕊﹐嵌件擠壓變形。 8).在产品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在浇口的位置确定以后,一定要请模流分析工程师对产品的进 浇状况进行分析,看模流的填充状况和变形度是否满足要求,当然.模流分析软件只能是提供 参考,设计师的经验也很重要. .浇口的种类 3.浇口的种类 1)直接进浇 是一种最简单的浇口,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浇 口,它本身就是主流道. 优点 直接进浇由于熔融塑料由浇口直接进入型 腔,所以压力损失很小, 制作简单 。填充比 较容易,并对各种塑胶都适用. 缺点 (1)直接浇口的截面比较大,浇道的固化 时间比较长,虽然有足够的时间补料,但制品 的内应力大 (2) 需人工剪除浇口(流道); (3) 表面会留下明显浇口疤痕。
潜进浇 实际上是点浇口的一种变形,几乎适用于所有 的塑胶的注塑成型.其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是因为它有很多鲜明的特点 设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制品的内外表面很多 地方开设 可以自动切断脱落,并且留下的痕迹较小 它有点浇口的特点,但模具结构较简单,对提 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有利. 加工不是很复杂,用放电加工或一般的机械 加工即可. 缺点:从浇口位置到型腔压力损失较大 下图是潜浇口的设计形式和参数: L1一般取8MM以上,H取2.0-5.0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流通道截面形状及其尺寸必须对应相等。
精密模具,浇注系统应采用平衡式设计,且分流道的截
面积和长度误差都不应超过1%。
意义:保证各型腔成形的塑件质量均匀一致。
★
r
② 主流道小端直径: 小端直径 d 应比注射机喷嘴孔径 d1 大,并满足 d=d1+(0.5~1)mm的要求。小端直径常为4~8mm。
③ 主流道端部球面: 要求SR比SR1紧密接触,并满足SR=SR1+(1~2)mm。 球面凹坑深度H通常为3~5mm。
主流道锥孔
图5-19 浇口套的球面R及孔径与注射机喷嘴的关系
(2)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的作用是将来自主流道的塑料熔体进行平稳地分流 与转向,使之顺利地快速充满各型腔。
1)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① 分流道的断面尺寸和长度,应在保证顺利充模 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尤其对小型塑件更为重要。
②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值不必很低,一般为1.6~0.8μm, 利于熔料在流道表面形成凝固层,减少热损失。 ③ 分流道末端或流道改变方向的拐角处应开设冷料穴, 以容纳冷料,保证塑件质量。
各型腔充模时间不同,温度分布与压力传递不同,塑 件质量不一致。
意义:多型腔时,非平衡式布局可以缩短分流道的长度,减
少注射压力损失,缩短熔体充模时间。减小模具总体 尺寸。
图5-10
非平衡布局的浇注系统
形式:
48-型腔H形非平衡布局
32-型腔直线形非平衡布局
图5-11
浇注系统的非平衡式布局
3)非平衡浇注系统的人工平衡
② 一模多腔成型不同制件时 不同模腔容纳的熔体体积与模腔浇口对应的BGV成正比。即
L Rb ⋅ L Gb A Ga m a BGVa = = . m b BGVb L Ra ⋅ L Ga A Gb
式中ma, mb—a, b模腔容纳的塑料熔体体积; AGa, AGb—a,b模腔的浇口截面积; LRa, LRb—主流道到a,b模腔的流道长度; LGa, LGb—a,b模腔的浇口长度。
6-PA1010(230℃); 7-PET(270℃); 8-PP(180 ℃ MFI=2.61); 9-PS(190 ℃); 10-LDPE(150 ℃)
图5-3 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4)表观粘度的控制
降低熔体表观粘度的措施: 一是升高温度:但对粘度对温度变化不很敏感的材料,温 度增加后,其粘度下降有限,不能一味的提高熔体温度。 如POM、PP、PE等。温度过高,易引起降解,同时还延长冷 却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二是提高剪切速率:这种方法更为合理和有效,但剪切 速率不能超过临界值(10
※
浇口尺寸并非越小越好
2)浇口长度
当浇口入口处的压力保持恒定时,若浇口长度短,熔 体流经浇口时的阻力就小,浇口前后压力降减小; 熔体在浇口中的流速增大,剪切速率提高,ηa相应降 低。使Q值提高。 ★ 短浇口,可在不增大浇口截面尺寸条件下增大Q值。 ★ 短浇口可保持常开,有利于型腔保压补缩。 ★ 加大浇口长度,使熔体流动阻力及压力损失增 加,不利于充模。 ※ 浇口长度应取小值。
(6)防止制品变形
制品浇口附近往往残余应力较大,易引起收缩变形;尤其是 用直接浇口成型面积大,深度浅的制品时,更应该注意。
(7)排气良好
浇注系统应使型腔内的气体能顺利排出。以免出现制件欠注 或烧焦等缺陷。
(8)整修方便,不影响外观
浇口痕迹要小,整修方便,无损塑件外观与使用性能。
2 浇注系统设计基础
非平衡布局流道 平衡的实例
•
改变分流道和浇口
的截面尺寸,使各模 腔同时充满。
3 浇注系统结构设计
(1)主流道设计(浇口套:sprue bush)
1)主流道的结构类型
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线上,与注射机喷嘴中心保持 同心,常用的主流道结构如图5-15所示。
球面半径 R 主流道锥孔 圆角半径 r 注射机喷嘴 定位环
1 浇注系统的组成(feed system)
普通浇注系统由主通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四部分组成。
图5-1
侧浇口的浇注系统
2 浇注系统的功用
主流道末端或 分流道末端的 储料空间
cold-slug well
主流道与浇口之 间的料流通道
作用是将来自主流 道的熔体均匀的分 配至各型腔并充 满,同时对熔体进 行分流和转向。
★
设计浇注系统时,应对相关流变参量或尺寸 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恰当的选择。
h
1)浇口截面尺寸
◆ 增大浇口截面尺寸,有利于Q值的提高。 但熔体流经浇口处的速度减慢,表观粘度ηa相应提高, 又使Q值下降。 ※ 浇口尺寸并非越大越好 ◆ 减小浇口尺寸,熔体流经浇口时速度加快,剪切速率提 高,ηa降低,容易充模,使Q值增大; 熔体流经小浇口时,速度很高,部分动能因摩擦而转变 为热能,从而提高了浇口处的局部温度,使熔体的表观 粘度再次降低,Q值进一步增大。 • • 6 −1 γ ◆ 当流经浇口的熔体剪切速率 γ 达到10 s 时, 与ηa便失 • 去了依赖关系,即剪切速率 γ 再增加,表观粘度ηa 不 再降低。此时的浇口截面尺寸,就是小浇口的极限尺寸。
(3)塑料消耗要少
满足充模要求,浇注系统容积要尽量小,以减少材料 的消耗,缩短成型周期。
(4)确保进料均衡
浇注系统的布局应使多型腔模具,各型腔塑件质量均匀一 致。应采用平衡布局方式。
(5)防止型芯变形和位移
模具中细小型芯或嵌件,应避免料流直接冲击,以免引起 型芯变形或嵌件位移,发生脱模困难或产生废品。
浇口套
图5-15 主流道的结构形式
★ 主流道通常是做成一个镶套装在模板上。这个镶套称为 浇口套。 采用镶装浇口套,可用优质模具钢制造并经淬火处理至 HRC50~55,提高耐磨性;便于加工与装配。
图5-16 主流道的基本结构形式
浇口套的常用结构
0.3~0.5
0.3~0.5
R
L2
Ⅰ型
Ⅱ型
图5-17
浇口套的结构
冷料穴
图5-20 分流道末端的冷料穴
④ 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处要以斜面或圆弧过渡,有利于 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填充。
a)
b)
c)
图5-21 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
α 1 =0.5 × 45°, α 2=30°~45°,R1=1~2mm
L=0.7~2mm, R2=0.5~2mm,R=D/2,A=R
⑤ 塑件和流道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几何中心与注射 机锁模力中心重合。有利于注射机锁模机构受力均匀, 不易产生溢料。
3)剪切速率的选择
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服从幂率函数规律,即
不同塑料材料的剪切速率范围与表观粘度值不同。 如ABS,当熔体温度为250℃时
−1 2 −1 1× 102 S −1 增至 3 × 10 S ,净增200 S ; 2 ηa: .5 × 10 2 降至 1 .1 × 10 2 ,净降 1.4 ×10 Pa ⋅ S 2 • −1 γ : 1×103 S −1 增至 2 × 103 S −1 ,增加 1000 S ηa:只从4×10 降至2×10Pa·S ,仅降20Pa·S
5.2 浇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适应塑料品种及其特性要求
塑料材料的成型性能差异较大,如温度、粘度等。浇 注系统设计应适应材料的流动与充模性能要求。
(2)熔体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小
流经浇注系统的熔体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尽量少。 浇注系统流程应尽量短,断面尺寸尽可能大,转弯尽 量少。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1.6~0.8μm。
人工平衡式是将非平衡布局浇注系统通过改变各段分 流道及浇口截面积和长度尺寸来达到平衡填充效果。
自然平衡
非平衡
改变分流道截 面尺寸,达到 填充平衡。 人工平衡
★ 浇口平衡值BGV(Balanced Gate Value)
① 一模多腔成型相同制件时 BGV=
AG L
R
⋅ L
G
AG—浇口截面积; LR—主流道至模腔的流道长度; LG—浇口的长度。
γ :
•
γ
•
再提高,ηa 降低的还要少。
★ 在较低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剪切速率的微小变化会
引起表观粘度的巨大变化,不利于注射成型加工。
★ 注射成型的剪切速率范围
γ
•
=103~105 S-1。
★ 不同材料的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关系
1-ABS(210℃); 2-PSU(310 ℃); 3-PC(280 ℃) 4-PMMA(200 ℃); 5-SPVC(170 ℃);
平衡式浇注系统的布局形式
a)
b)
c)
d)
e)
f)
g)
h)
图5-4 浇注系统的平衡布局形式
♥ 不同腔数的H
- 型腔布局
4-型腔H形布局 8-型腔H布局
16-型腔H布局
图5-6
浇注系统的平衡式布局
2)非平衡式浇注系统(non-Balanced)
特点 : 主流道至各型腔的分流道长度及熔体流程各不相同。
第 五 章 注塑模具 浇注系统设计
5.1 浇注系统的组成与功用
1 浇注系统的组成 2 浇注系统的功用
5.2 浇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1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2 浇注系统设计基础 3 浇注系统结构设计
5.1 浇注系统的组成与功用
概念:浇注系统是指从注射机喷嘴出口起到模具型腔入口止的
塑料熔体流动通道。
④ 主流道锥孔大端处应有圆角 一般取r=1~3mm,以减小熔体流动时的阻力。 熔体流经主流道时的剪切速率
γ = 5 × 10 3 − 5 × 10 2 S −1
•
浇口套其它尺寸按模具结构确定。 主流道长度一般最好不超过60mm。 并尽量位于模具中心在线上。 主流道常用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