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基本组织形式,而教学策略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1.1 探索式教学模式探索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选择探索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解与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在某些知识点较为复杂或基础知识的讲解中,选择讲授式教学模式是高效且必要的。

1.3 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促进师生之间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方式。

通过开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对话互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在教学计划中,可以在适当的环节选择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策略的应用2.1 引导式教学策略引导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计划中,合理运用引导式教学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在教学计划中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是一种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教学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教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教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案的设计与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教案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教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1. 直观模式直观模式是一种以直观图像和实物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呈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数学几何知识时,可以使用几何模型和几何图形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学习。

2. 探究模式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讨论模式讨论模式是一种以学生间交流和互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讨论、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语文阅读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编写教案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1. 激发兴趣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使用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而教学策略则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并讨论其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首先,教学模式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讲述模式、互动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讲述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适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

互动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适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适用于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教学。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其次,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知识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讲解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

最后,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教学策略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

第五章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

第五章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程研制、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概念2、学生了解课程研制的阶段,教学设计的过程3、使学生懂得课程研制模式、课程设计模式、课程研究模式和教学设计模式4、使学生了解教学策略的分类和学习策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取向;难点: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模式和策略。

三、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能准确理解课程研制和教学设计的含义2、掌握课程研制的模式3、了解课程设计的不同取向4、掌握课程设计模式5、掌握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与展望。

技能目标1、能根据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很好地设计课程2、能对不同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并且形成自己的稳定的特有的课程设计模式四、教学内容一、课程研制的概念课程研制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总结反馈的过程。

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研究课程研制的阶段、模式、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研制一词来自英语curriculum development,又译为“课程编制”、“课程编订”、“课程发展”或“课程研制”。

“课程研制”一词,则表明了课程客观上处于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改革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探索、设计和编制并实施新的课程。

这比较切合国内外课程实践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学术界对课程研制涵义的理解甚多,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

1、钟启泉参照日本人的观点,把课程研制看成“是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

”这种理解的合理之处,一是揭示了其活动性,二是概括了课程研制的目的——改进课程功能,三是触及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问题。

但不明了之处有二,一是把课程等同于教育计划,二是似乎与课程改进概念有相混淆的地方。

2、陈侠没提课程研制,而提法与之比较接近的课程编订,并将其定义为:“实验、研究、编辑和审订教学内容的全过程。

”这就揭示了课程研制的过程特征,但是也把课程研制游离于学校活动之外了。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第三节化学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概述“策略”一词源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一直与“方法”“步骤”同义。

在教学领域,“策略”主要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安排。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界定既有共性,亦有分歧。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在概念上有相近或易混淆之处,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教学策略特定内涵的深刻理解。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其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

而教学策略则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的部分。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通盘考虑教学的整个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

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

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具有简约化、概括化、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

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news/A388FEED2079937E.html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策略。

教学展开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

第五章 教学策略设计

第五章  教学策略设计

2)局限:教师直接控制,容易忽视学生的 主动性, 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难以照顾个别差异。 (二)发现学习模式 1、提出者:布鲁纳 (Bruner) 美国当代著名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哈佛 大学教授。
2、提出背景: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 造地球卫星;1959年美开会讨论教育改 革问题。
3、教学结束阶段
帮助学生巩固与迁移知识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一)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选用不同的模式
教学目标 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 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模式 传 递 --接 受 、 掌 握 学习、先行组织者 自 学 --辅 导
既要学好基础知识, 又要培 传递--接受和自学--辅导、掌握学习、先 养自学能力 形成技能 行组织者 示 范 --模 仿
③参看参考资料和详图,以核对和纠正 所作出的答案。(验证)
④得出结论——应如何建设城市(结论)
5、传授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的区别:
• 传授式:教师传授;侧重学习结果;获 取知识本身。 • 发现式:学生发现;侧重学习过程;获 取知识方法。
6、评价:
1)优点: ①激发未知欲和认识性兴趣;(使依靠分 数、奖赏等外力推动的学习变为由“探 求的欢乐”所驱使和内部动机所学习); ②能学习发现的方法和态度; ③更好的领会、记忆预定的教材知识。
(五)示范——模仿式
1、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学习内容,包括 一些操作技能的学习。 2、步骤: 1)定向:教师向学生阐明需掌握的行为技 能及技能的操作原理。 2)示范:师向生进行操作示范。
3)参与性练习:师指导生模仿练习的一个 个分解的动作,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4)自主练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 可以将单个的技能结合成整体技能,通过 反复练习,使技能更加熟练。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原则、常见教学模式与策略以及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的配合: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符合,并且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特点,使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多样性和灵活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的利用:根据教学资源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如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模式和策略。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与策略1.讲授模式:教师通过讲述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适合于学生基础较薄弱,需要教师明确指导的情况。

2.探究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或使用真实的情境,提供学习材料和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5.游戏化教学模式: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竞争或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常见的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问答互动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的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分析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设计的关键要素。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基本的组织形式,而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它们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1.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知识传授型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选择和设计讲授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避免长篇大论和枯燥的叙述。

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2.讨论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选择和设计讨论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引导问题,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研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提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选择和设计研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研究。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多个因素。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并介绍了它们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1.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策略下,教师通过提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选择和设计问题解决策略时,教师应确保问题的难度适当,并提供充足的帮助和指导。

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教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帮助教师设计出高效、有趣的教案。

一、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案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问引发思考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趣味小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考虑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只能评估学生的表面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展示演讲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模式1.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可以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可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例如,对于有视觉倾向的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具;对于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可以设计实践性的任务。

2. 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境化学习模式情境化学习是指通过创造逼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中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应用知识。

情境化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探讨适合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科学教育。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科学教育至关重要。

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科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

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并总结规律,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也会互相促进、激励和批评,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模式。

通过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策略的运用除了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外,教学策略的运用也是科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1. 激发问题意识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可以是真实存在的科学问题,也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

激发问题意识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导探索和实践在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激发兴趣和乐趣在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乐趣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教学策略是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1.前置式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基础薄弱、对知识体系不了解的情况。

教师先进行知识讲解,再进行练习和巩固。

2.合作式教学模式:适合学生有一定基础,能够进行协作学习的情况。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合学生有一定基础,能够主动探究的情况。

通过问题导向、实验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情境式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情况。

通过情境设置、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整学习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5.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鼓励和肯定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原则1.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因素。

2.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确保能够有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五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五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2 奥苏伯尔的设计教学模式
以其学习论为基础-----------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又把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认为,四者不存在必然 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 他反对布鲁纳把发现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主张有意义的讲 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 基本方式。(实际上两者各有利弊,发现 法更适合低年级,讲解法更适合高年级)。 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有 利于确立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后 来发展了----可以在学习材料后呈现。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 水平方面,可以高于学习材料,也可低于学习材料。 讲解式教学的基本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内容安排从一般到个别)。


罗杰斯的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类: 一类是没有个人意义(personal)的学习;这类学 习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具体的个人意义,这类学 习 只 涉 及 心 智 (mind) , 是 一 种 “ 在 颈 部 以 上 ” (from the neck up)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个人 的情感,与完整的人无关。罗杰斯认为“现代教育 的悲剧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这 是一种与个人的态度、行为、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 动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个人会以积极的投入方 式参与到学习中,因而学习速度极快。如新到一个 国家用不着费力去教孩子语言,他很快就掌握了。 确实,有许多学生在学校时课业成绩很差,但他们 学习麻将等赌博技巧时又快又好。



注重学生的情感,这也是罗杰斯的教育思 想的合理之处。 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教学改革或多或少、直 接间接地都用到了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但过分 注重情感,可能也使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极端了。 中小学教育从反复抄练到比赛看谁花时间 少学会、从评比制到申报制、从大班到小班个 性化教学、从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习 的组织者、发动者、从中学开设选修课、不分 年级的教学的改革,这些转变中或多或少可以 看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子。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求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

因此,在讨论教学策略时,宜先思考有关教学的两个概念:其一,在教育心理学上讨论如何教学,是以心理学上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前文中曾多次提到的,要教学生学习必先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就是此一概念。

在第三编第五、六、七各章内,我们分别介绍过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三大学派的学习理论。

究竟该等学习理论对现在教学策略取向上,发生了些什么影响?其二,在学校教育上,从来就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法"。

任何教学方法只有适用与否,没有好坏之别;而教学方法的是否适用,又关系到科目性质、学生年级、学生能力、教学目标等问题。

在此一概念之下,如何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他的教学策略?基于上述概念所引出的两个问题,我们介绍近年来教育心理学上流行的有关教学策略的两种取向:其一为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其二为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为别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特别给予一个新的名称,叫指导教学(directinstruction)。

指导教学的理念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Rosenshine,1979)。

因为指导教学实施时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所以也称为明示教学(explicitteaching)(Rosenshine,1986)。

就学习心理学的基础而言,指导教学并非采取某一学派的理论为根据,而是融合了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中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与讯息处理论的要义,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

按行为主义者对学习历程的解释,个体的学习行为是在外控的条件作用情况下学得的,而个体行为学得与否的关键因素,则必须遵循强化原则(见第五章)。

按奥苏贝尔意义学习论的解释,良好的教学效果,将系于学生能否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

按讯息处理论对学习历程的解释,在知识学习的历程中,要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见第六章)。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 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演示法、谈话法 、讨论法 、练习法、实验法和实 习作业法等; 习作业法等;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示范—模仿法、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示范 模仿法、 模仿法 练习—反馈法等 反馈法等; 练习 反馈法等; 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直接强化法、 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直接强化法、间接 强化法等。 强化法等。
活动1 活动1:认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 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教学 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 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 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 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 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 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 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 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 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 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注意: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模式、 注意: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 学方法之间的分界线是模糊的。 学方法之间的分界线是模糊的。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 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他特别 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而先行组织 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主要手段。 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主要手段。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 引导性材料, 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 包括性。 包括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 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学科性质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1、主要标志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模式特点:(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本)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本)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本)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探究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学科探索。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设计2.1 教学重点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

2.2 教学难点课程中的复杂概念和原理。

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

2.3 教学资源教科书、辅导资料和相关书籍。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讲解环节清晰明了地讲解课程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

3.3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设计4.1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练习。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或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4.2 评价指标知识掌握: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应用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改进和提高。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策略设计5.1 教学方法讲授法:清晰讲解课程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实践法:通过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xuǎnzé)与设计在学校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区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cèlü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有了一些思考和做法,现汇报如下。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jiàoyù)教学理论理论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目标(mùbiāo)要求教育培养能够自立于社会、效劳(xiào láo)于社会的人,要求教育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面向社会开放,要求改革不适应社会开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课题研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与信息时代的开展相一致,满足了信息时代教育开展的要求。

理论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上下表达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上下上,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上下又取决于一个人文化背景的广阔与否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这便是一个人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语文素质所起的作用。

根据这一发现,我们确定了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了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那么怎样拓宽呢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内容的开放指的是在教学中改变由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把决定学习内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

不仅可以选择教科书上的内容,而且可以选择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如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互联网上的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内容,都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问答、讨论、小 组活动
互动注意
管理好课堂氛围、 引导思考
互动优势
激发兴趣、增强 记忆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 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03 第3章 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概述
1
2
定义
特点
3
4
适用场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 间相互合作,共同完 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 习方式。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 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规划、 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的 过程。通过系统地设计,可 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灵活性
灵活地应对不同 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样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和策略
实践性
注重知识的实践 应用
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
●06
第6章 教学策略和方法的 评估
教学策略和方法评估概述
12Biblioteka 34评估的意义
评估的方法
评估的标准
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 的重要手段 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改
进教学方法
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
观察和记录
学生学习成绩 学习习惯的改变
课堂氛围的变化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是了解 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 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 表现以及课堂参与情况,可 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 策略和方法。常用的评估工 具包括考试、作业评分以及 课堂讨论记录等方式,数据 分析与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 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合作竞赛是指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比赛,以增加 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合作竞赛中,团队成员需要密切 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达成比赛目标。这种教学 策略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执行力。然而,合作竞赛也存 在一些缺点,比如可能出现个人能力不均,影响整体 成绩。因此,在引入合作竞赛教学策略时,需要充分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团队任务,促进全员 参与,达到共同成长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类
由于原有观念和新观念(即当前学习内容)之间,如前所述, 可以有三种不同关系,所以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分成三类:
“类属关系”、 “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等
上位组织者
下位组织者 并列组织者
(一)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实施步骤
以前面提到的“回声”与“雷达”为例,从生活经验中得 例:光圈、快门速度的概念为现 (1)确定先行组织者 到的回声概念可以作为学习雷达原理的先行组织者。在这 行组织者,新知识为光圈、快门 种场合,整合协调策略的运用就体现为对当前教学内容按 速度与曝光值之间的关系。 (2)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下面的方式进行组织: ①(通过媒体展示和语言文字表述)介绍回声现象及有关 “渐进分化”策略(上位组织者) 特性(作为先行组织者); ②(通过媒体展示和语言文字表述)讲解雷达工作原理— “逐级归纳”策略(下位组织者)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当前的学习主题) ③指出雷达与回声的共同属性——都是波的反射、接收; “整合协调”策略(并列组织者) ④分析雷达与回声的区别——前者是无线电波(一种电磁 波),只能通过仪器探测到;而后者是声波,可以通过耳 朵听到; ⑤介绍雷达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以巩固和 加强习得的意义。

(四)掌握学习模式
主要包括5个步骤:
(1)学生定向 诊断学习者现有水平;明确教学方向;说明教学目标或课题;教 学评价方式等。 (2)集体教学 授课之前,给予学生新知识所必须的准备知识。 (3)形成性测验 检查学生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会反馈给学生。 (4)矫正教学 50%以上学生有困难,重新教学;部分学生未掌握,采用多种方 式补充。 (5)再次测评 80%——85%掌握,进入下一单元学习。
教学策略:
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
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 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何克抗) 是在一定的教育模式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 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 体的总体考虑。(李龙)
5.1 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
通常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
课后阅读资源:
“随机进入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组织中的应用
(五)启发式教学策略
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案例:美国版《灰姑娘的故事》
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 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 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 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教学策略(A)与教学模式(B) B: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指向于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灵活多变。 2.教学策略(A)与教学方法(C) A: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C: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第五章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形式
5.1 基本概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 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 学活动方式。
5.1 基本概念
(五)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也称暗示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主要通过
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
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主要用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当然在认 知教学的某些领域(如外语教学)也广泛运用。
•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 (2)自主活动 (3)总结转化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的优缺点
优点:
1.强调学生主体性,有利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2.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 3.有利于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培养创新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分析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强调学生为中心 3.时效性、效率低
预习
预பைடு நூலகம்协作学习策略
思考:谁评价?评价什么
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⒉对小组内 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⒊是否完成 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可让学生就 以上几方面谈收获。
其大致步骤包括: (1)搭建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合作学习 (5)效果评价
(三)抛锚式教学策略
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其大致步骤包括:
(1)问题情境 (2)假设—检验 (3)整合与应用
(二)支架式教学策略
思考:创设情境的目的? 理论基础:维果斯基“最邻近发展区”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和探究的兴趣 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 思考:教师行为? 问题和儿童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 在探索、协作学习过程中,教 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 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 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 框架攀升,使学生加深对新知 识的进一步理解 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一)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概念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 性材料。 (2)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 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已经学过的材料)。
(一)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第五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本章要求
目标: 掌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的定义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常用的教 学模式、教学策略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运用 这些模式或策略,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 织形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选择和应用这些方 法及组织形式。 重点: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难点:有效选择和应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 学方法。
(二)五环节教学模式
来源于前苏联。源于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后凯洛夫等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改造而提出。 基本教学过程是:
(1)激发学习动机 (2)复习旧课 (3)讲授新课 (4)运用巩固 (5)检查效果
(三)九段教学策略
执行控制
期望
反应器 外 部 环 境 接受器 感觉登记
反应生成器 长 时 记 忆 工作记忆
课外阅读材料: 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教改试验 ——小学语文 “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 /p-244589176151.html
(七)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步骤:
(1)选择课题 (2)解释探究程序 (3)搜集相关资料 (4)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5)说明规则,解释理论 (6)分析探究过程
(四)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学习者可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以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 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 与理解。它的宗旨是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 力。
(四)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主要步骤包括:
(1)呈现基本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
(4)小组协作学习
(5)学习效果评价
例 1
例 2
例 3
(一)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




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 学习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 策略。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 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 够很好地获得并保持的重要因素。 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便于同化。 需要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
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调控; 2.对教学环境要求较低; 3.教学效率较高; 4.师生、生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起促进作用。
缺点:
1.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2.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易养成懒惰的思维习惯。
课后活动
复习整理笔记,预习P90-P98“以学为主的常见教学 模式和教学策略”。
(一)发现学习模式
优点: 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2.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 3.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 4.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 局限性: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它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 而且在课堂上运用太费时间,又难以掌握。
教师安排学生加入各种游戏、唱歌、听 音乐、表演、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在 特定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智力 操作,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六)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主要用于动作技能及操作技能的学习。 •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动作定向
(2)参与性练习 (3)自主练习 (4)技能的迁移
以教为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优点
(六)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实践来源:小学语文”四结合“项目
教学中的问题:200多疑难汉字如何识记? 15%-20%学生考试写错 教改: (1)教师讲解、书写 (2)输入计算机(认知码:汉字编码方式) (3)若有错误提示,学生重新输入 (4)正确现实 教改结果:近100%的学生书写正确
(六)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一)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接受学习模式
奥苏贝尔提出,主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 习的重要影响,而先行组织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重要 手段。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建立认知同化论的基础上的。“同化”即学生在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出最易于与 新知识联系的旧知识,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会发生积极的相 互联系和作用,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织,使学生获得 关于新知识方面明确而稳定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