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雕刻和瓦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雕
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 石刻作品上。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1对大型石刻,是原存陕西省 长安县常家庄的牵牛石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石像,
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
话故事,均用花岗岩雕成,石像形体高大,是中国 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
牵牛石像
西汉指挥陶俑
彩绘对跽女俑
汉代陶俑
木雕
汉代木雕继承了楚、秦艺术传统。遗留至今者多属圆雕的偶人车马,
木版浮雕仅在江苏盱眙东阳西汉墓中有少量发现。西汉前期的木俑, 以云梦大坟头、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出土者为代表。西汉后期木 俑,以江苏连云港云台高高顶、高邮县天山、盱眙县东阳、仪征县烟 袋山、邗江县胡场、湖南长沙杨家湾刘骄墓出土者为代表。东汉木雕 在河西走廊出土较多,著名的如武威东汉 墓出土的木雕舞俑与侍俑、 木雕镇墓独角兽、木狗、木 猴、木牛、木马、木鸡、木鹅等,刀法 明快、造型简洁。
汉陶塑品种增多,反映娱乐生活的,有河南洛阳出土的各种乐舞杂
伎俑、灵宝张湾出土的绿釉六博俑、四川资阳出土的吹笙俑、成都 天回山出土伴唱俑与坐式说唱俑、郫县宋家林出土的立式说唱俑等。
后者高66.5厘米,作者运用准确洗练的艺术手法,将说唱艺人滑稽
幽默、自我陶醉的神态,刻画得维妙维肖。
击鼓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 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 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 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 《击鼓说唱俑》。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 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 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他们并 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 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 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 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 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 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 势。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 艺术的珍贵史料。
这是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木雕,距今一千八百多年。 气度宏大,造型古拙,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气质。
彩绘木俑
青铜雕塑
汉代青铜雕塑以善于刻画特定人物的表情动态见称。首先值得注意的,
是两广地区西汉初期墓出土的几组铜俑。西汉中、后期,铜俑种类增 加,优秀遗例如陕西西 安玉丰村出土的铜羽人,河北满城刘胜墓出 土的铜说唱俑,以及甘肃灵台、西安东郊、四川资阳等地出土的铜六 博俑。东汉青铜雕塑,有造型格外精美、构思特别奇巧的是武威雷台 的铜奔马,亦称马踏飞燕,通高34.5厘米,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设计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 侧视的基本轮廓呈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 塑的奇葩。
玉琥(汉代) 收藏机构: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玉马首(汉代) 收藏机构: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汉代玉圆雕俳优
西汉玉舞人佩A式B式 临泉古城遗址出土(安徽阜阳市博物馆藏)
陶塑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及受封的诸侯王,也使
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及权力。西汉侍女俑,在陕
西西安姜村、临潼均有出土,具有体态端庄、形象俊美的特点。西 安白家口和江苏铜山出土的西汉舞女俑,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东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
汉代是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
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 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 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 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 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 骑”,可见当时建筑的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 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伏虎
名 时 材 规 来 简 称:伏虎 间:约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 质:花岗岩 格:长200厘米,宽84厘米 源:原立于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前 介: 这件作品是霍去病陵墓群雕中一件十分著名的作品。与其他石雕一样,《伏虎》也是 利用整块石料因材施艺而成的。在形象刻画上,作者采用了写实手法:石虎沉着地卧在那 里,神情机警而威猛;它的四肢强健有力,长长的尾巴卷搭在后背上,仿佛正蓄势待发, 准备扑向猎物。 雕塑家在处理这块石料时,突出了整体高于一切的思想。伏虎的躯干部分,是自由流 动线条和扭曲块面的结合,显然是利用石块本来的起伏变化,并略加雕琢而制成的;虎身 上的斑纹同样也是顺着石块的天然纹理勾勒而出的。这种手法使得雕像富于节奏感和整体 感,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感觉。这种稳定的整体造型和充满强劲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汉 代石刻气魄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
省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
像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
李冰石像
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 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 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 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 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 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 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 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 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 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青龙纹瓦当:
直径19厘米左右。当面饰一
龙,头有双角,颚下有髯,细 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
双翼上扬,矫健如飞。
《关中记》曰:“东有苍 龙阙,北有玄武阙。”所谓
“苍龙阙”按此应为汉宫内东
向殿阁所用。
白虎纹瓦当: 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 一虎纹,虎体态雄健,巨口大 张,引颈翘尾做奔驰状,《淮 南子》云:“西方金地,其兽 为白虎。”此种瓦应为汉宫内 西向殿阁所用。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米,边轮主 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 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 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 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 玉兔形象。
四神纹瓦当 由各饰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 成,分施于东、西、南、 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 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
圆雕跪坐玉人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生前能征善战,地位极为 显赫,死后庙号封为“辛”。她的墓中共出土了755件玉 器,这件圆雕玉人,是所有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它 通高7厘米,于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威严贵族
玉人用黄褐色和田玉雕成,双手抚膝跪坐,头梳长 辫、盘于顶,头上戴箍形束发器,接连前额上方卷筒状 装饰,像一个平顶冠。 人的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方形小耳, 表情肃穆。身穿交领长袍,下缘长至足踝,衣袖窄长至 腕,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膝”,两肩饰臣字目的 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背后插一卷云状宽柄器,气度 雍容,显然是一个上层奴隶主贵族的形像,抑或就是妇 好本人。
卷云纹瓦当:
如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采集的一件,
直径18厘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 钮外有二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
纹。外区以四组双线划分为四格,每格
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 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羊角形云纹瓦当:
如华阴华仓遗址采集的一件,直
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故有人
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 北阙之瓦”。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北 向宫殿所用。
B、图案纹瓦当/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 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
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
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衣饰珍贵资料
圆雕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它以丰富 的想像和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人物
的状貌,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
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当为玉器中的 绝品。
制造年代: 东汉 材 料: 玉 规 格: 高9厘米,宽3.4厘米,厚 0.3厘米 收 藏 地: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大葆台2号墓(广阳王刘建王后墓) 出土的玉舞人,是两汉时盛行的一种 人像佩饰,所表现的舞蹈是秦汉时比 较盛行的“翘袖折腰”舞。在扁平玉 片的两面刻画舞人形象,以透雕镂空 技法制成。玉舞人头部没有明显的发 式,五官刻画也比较简单,仅用几条 短阴线勾画出眉眼鼻口,衣裙和双袖 较长并多为曲线。
铜羽人
说唱俑
山西平朔安太堡汉墓出土的铜雁鱼灯。
错银牛形铜灯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 “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 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 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 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
厘米,宽13厘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代瓦当
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建章宫
未央宫
汉代瓦当的形制
1.瓦当的造型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 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在武帝以后特点较 为明显。
汉代瓦当的形制
1.瓦当的纹饰
汉代瓦当的纹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
A、图像纹瓦当 B、图案纹瓦当 C、文字瓦当
A、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 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 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玉雕
汉代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西汉前期玉雕精
品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圆雕玉人与浮雕玉剑具、北京大葆台西汉 墓出土的透雕玉舞人与螭虎纹玉佩等。西汉后期的玉雕作品,首推陕
西咸阳北郊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圆雕玉奔马,质料晶莹润泽,雕琢精
美。东汉玉雕,有河北定县北陵43号墓出土透雕加线刻的西王母玉座 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圆雕玉辟邪等。
朱雀纹瓦当: 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 鸟性动物,其状为凤头、鹰喙、 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
散张,振翅欲飞,习称为朱雀。
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南向殿阁所 用。
玄武纹瓦当: 直径18.5厘米左右。正中为一
龟蛇,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于
龟体之上。亦有纹饰作一龟二蛇的。 《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营作
东汉绿釉陶六博俑
名 称:东汉绿釉陶六博俑 类 别:陶器 年 代:东汉(公元25──220年) 文物现状:1972年河南省灵宝县出 土 简介: 通高24厘米,长28厘米,宽19 厘米。 红陶胎,底座与俑分模制作。座 之两侧跽坐两俑对博,中间置一长 方形盘局,其一边置六根长箸,另 一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两边各有六 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两枚圆“鱼”。 博局与俑皆施绿釉。
汉代雕刻和瓦当
指导老师: 名 班 字: 级:
学
号:
汉代雕刻
汉代雕塑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陶塑、木雕和 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 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 饰雕塑等方面,均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绿釉陶骑马人哨
制造年代: 材 料: 规 格: 收 藏 地: 汉 陶 高12厘米 河南洛阳市博物馆
东汉泥陶玩具制作有模制和捏制两种。 图中陶制绿釉骑马人,端坐于马身上, 无马鞍及马镫,人物头戴卷沿帽,身穿 窄袖长袍,面部凹目高鼻,不似汉人。 可能为汉时某中原地区的西域胡人。马 匹塑造极为朴拙,头胸部占全身二分之 一,口鼻开张,作嘶鸣状。马身上模印 出马缰等细部,马腿短粗,似为汉代蒙 古族矮种马。人马都为模制,施釉不到 底,无流釉现象。
马踏匈奴石刻
名 称:马踏匈奴 作 者:佚名 时 间: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 材 质:花岗岩 规 格:高168厘米,长190厘米 原藏地: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的 霍去病墓前
它是汉武帝为纪念大将军霍去 病而令人雕刻的石像之一。一匹骏 马昂首挺立,蹄下踏着一个匈奴贵 族。构思巧妙,手法概括,有力地 突出了主题,是汉代石刻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