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雕刻和瓦当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此时期,建筑的瓦当形制和装饰艺术逐步成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点。
本文结合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将对汉代瓦当进行解说,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展开说明,最后在文章结尾进行总结。
一、汉代瓦当的形制汉代瓦当是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主要用于筑墙、堵洞、结构加固等。
汉代瓦当的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方砖方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汉代瓦当,主要用于筑墙。
方砖的特点是矩形、平面直角、边缘光滑,一般为18厘米长、8厘米宽、3厘米厚,大小一致,方便施工。
方砖还可以用于堵洞、天井等地方。
2.特殊形状瓦当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为了适应建筑结构的需要,汉代建筑师们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瓦当。
比如“翻角砖”、“直角砖”、“平砖”等等,这些瓦当形状各异,可以满足建筑的不同要求。
3.缝砖缝砖一般是长宽不一的瓦当,主要用于填补墙体内部空隙以加固结构。
缝砖的大小和形状需按照具体情况设计,方便施工的同时也要保证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二、汉代瓦当的装饰艺术除了作为建筑材料外,汉代瓦当还有装饰功能。
在汉代建筑中,瓦当的装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案装饰汉代瓦当的图案装饰主要采用镂空和浮雕的方式。
常见的图案有龙纹、凤纹、瑞兽纹、云纹等,这些图案不仅精美华丽,而且寓意深刻,表现出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点。
2.色彩装饰汉代瓦当的色彩装饰主要采用彩绘的方式。
彩绘主要在瓦当表面进行,常用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
彩绘图案多半采用纹饰、花卉、人物等,鲜明而不失优美。
3.器形装饰汉代瓦当的器形装饰主要表现在其特殊形状上。
建筑师们根据建筑的需要,设计出各种形状的瓦当,以达到装饰效果。
这些瓦当形状多样,有些甚至有抽象的艺术风格。
三、汉代瓦当的应用流程汉代瓦当的应用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瓦坯制作首先,需要将黏土制成瓦坯,一般使用的是高岭土、黄土等材料,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和石灰进行混合。
中国传统图案5秦汉瓦当图案ppt课件
图5-17 “长乐未央”字纹瓦当
图5-18 “延年益寿”字纹瓦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植物瓦当 这类瓦当种有树纹、花草纹等,大都以简洁手法,表现单一内容
图5-19 植物纹瓦当
一.秦汉建筑与瓦当 1.瓦当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土木建筑为主瓦当既
起到防风雨保护建筑的作用,又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 2.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统治者大兴土木,兴建各
式的宫阙城楼 3.汉代经济发达,政权的巩固,在长安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
城。形成京师宫殿群 4.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十分活跃 5.青铜器时期的威严狞厉的怪兽图案让位于生动活泼、豪迈气概的
2.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是用文字在瓦当这一特定的圆形范围内组成的图案 ■文字的内容有标明建筑内容、建筑用途或赋予吉祥之意 ■文字瓦当图案是以线构成的图案,疏密有致、促长行短
图5-14 “乐”字纹瓦当
图5-15 “万寿无疆”纹瓦当
图5-16 “千秋万代”纹瓦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瓦当图案的构成形式 中国瓦当图案是典型的适形造型图案,是圆形的适合纹样,从众多
的瓦当图案中,可以把适合图案归纳为四种构成形成 1.单独适合构成 以一个单独的纹样,经过变化加工,适于圆形。一般以均衡的处理
发生,以求画面统一
图5-25 凤纹瓦当
图5-26 鹿纹瓦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汉代瓦当特点
汉代瓦当特点
汉代瓦当是汉族建筑中不可分割的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瓦当的形状、用途、材质、装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汉代瓦当的特点。
一、形状特点
汉代瓦当的形状多样,主要有滑升瓦当、斜升瓦当、脊瓦当、角瓦当等。
滑升瓦当是指两个相邻屋顶之间的斜坡部分的瓦齐,具有倾斜的特点,常常用于屋顶上部的覆盖;斜升瓦当则是指平面与斜面的连接部分,主要用于屋顶棱角处;脊瓦当用于屋顶中央,保护屋顶中央的砖或者木条;而角瓦当则用于屋顶四角,起到保护角落的作用。
二、用途特点
汉代瓦当的用途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起到屋顶保护的作用,防止水雨侵蚀,增强屋顶的稳固和耐久性;二是起到装饰的作用,美化建筑外观,突出汉族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材质特点
汉代瓦当的材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瓦质瓦当,主要以黄土为原料制造,色泽红黄,质地坚实,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二是陶瓷瓦当,主要以陶土为原料制造,烧制后
呈现出黑色或红色,质地更加坚固,对于防水性能也有不错的保障。
四、装饰特点
汉代瓦当在外观上也具有独特的装饰特点,主要包括浮雕、线刻、图案等。
浮雕是指在瓦当表面雕刻出凸起的图案,常常用于屋顶四角处;线刻则是指在瓦当表面刻上线条图案,常常用于滑升瓦当上;图案则是指在瓦当表面绘制出各种图案,如龙、凤、花卉等,常常用于屋顶的中央位置。
总之,汉代瓦当是汉族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的形状、用途、材质和装饰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族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更是对于今天的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汉代四神瓦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代表?
汉代四神瓦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代表?汉代四神瓦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代表?引言:瓦当建筑是古代民族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代表了当代的各种文化、艺术。
比如从汉代时期开始,受汉代建筑文化的不断影响,瓦当的主体纹饰主要以'四神'的各种形象纹饰为主,分别主要是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神瓦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融合了自战国以来的所有优秀民族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基础上充分结合不同时代文化艺术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有所探索创新,形成独特的汉代民族四神瓦当艺术文化。
一、四神的起源及象征意义四神的具体形象都是非常威武的四神兽的具体形象,这足以充分证明四神兽的形象就是来自于古代中国人们对神的力量,以及大自然的强烈崇拜。
有许多史料证据记载,四神兽的名字起源来自于星宿。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象征的也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而这四个圣兽方位上的区域分别与所对应的圣兽统称方式为'四象'。
四宿星是对应的四个行星方位,同样的它也是根据天上各个行星方位的七宿而进行对应的。
因为具有星宿的不同形状,古人也由此可以联想创造出四神的形象。
1、青龙的象征青龙的具体形象是它作为阴阳四象中的形象之一,来自于中国道教,象征东方天上二十七星。
同时,自古以来,龙的各种形象都是非常威武的,麒麟首,蛇身,鲤鱼尾,有着鹿的角和长须,集齐了所有古代中国灵性之代表的各种形象。
龙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皇权的象征代表,汉代开始,出现了皇帝身穿的'龙袍',并且象征皇权的玉玺也有着龙的雕刻纹饰。
这非常充分的说明了龙的形象在汉代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意义。
2、白虎的象征白虎的形象作为四象形象之一,象征西方天上的七星,但是白虎的形象同样来源于道教。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秦砖汉瓦【秦·雁龟鹿马纹瓦当】直径17.5厘米。
当面中心圆环饰绳纹,圆内一乳丁,圆外双栏四格界,每格各有两只雁、龟、鹿、马,神态各异。
出自陕西省咸阳市窑店秦遗址。
当时的建筑装饰构建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秦砖汉瓦”是古代中国建筑构建上的艺术典范。
【战国·秦·瑞兽纹瓦当】直径13.5厘米。
当面一兽,张口伸舌,前爪撑地,后爪高抬超过头部,尾巴下垂,似在玩闹。
造型灵动。
出宁夏固原。
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设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
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
【汉·虎纹贴面】半圆形,直径24.0厘米。
贴面饰一老虎正面图,虎目圆睁,虎爪用力着地,虎鬃直竖,似有腾空跃起进攻之势。
图案传神生动。
出自陕西省汉中地区。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
总之,汉代瓦当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瓦当名称由来【战国·秦·夔凤纹瓦当】直径14.5厘米。
颈部弯曲,尖喙下垂,尾部高翘分叉,一爪前伸。
形象略拙,尾部有阴刻装饰。
出自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
瓦当文字中间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
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 汉代墓室壁画
• 汉代墓室壁画是一种装饰壁画,兴起于西 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 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 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源自 •题材内容编辑•
• • • • • • • •
大致可归纳为7类:①表现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
• •
河北望都1号东汉幕壁画
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 瓦当 • 何谓瓦当 • 含义: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建筑用的一 种陶制品,是处于房檐部的一个筒瓦的端 头,上面常有装饰性的图案和文字。它既 便于屋顶漏水,又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 同时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
• 汉 成山瓦当
汉 大家常完瓦当
汉 鼎胡延寿保瓦当
汉代雕塑
•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 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 常 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 林 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塑等方面,均 有 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石刻 汉 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 石刻作品上。 雕像一般都是全身体,通过肢体的姿态和动作来突出被雕 刻者的心理活动。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 石刻、玉雕、 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 术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 念性石刻、园 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 塑等方面,均 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 为丰富。 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 型 石刻作品上。雕像一般都是全身体,通过肢体的姿态 和动作来突出被雕刻者的心理活动。
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具有很高的装饰和实用价值。
在汉代,瓦当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中,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本文将从一个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对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汉代瓦当的种类汉代瓦当主要分为下面几种:1.平瓦瓦当:具有平直、厚实的特点,主要用于墙体上的装饰和防水。
2.角瓦瓦当:与平瓦瓦当的区别在于,角瓦瓦当具有棱角分明的形状,更具有装饰效果。
3.脊瓦瓦当:位于屋顶的两侧,呈锯齿状,用于防止屋顶渗水。
4.特殊瓦当:包括装饰用瓦当、功能用瓦当等,如凤凰瓦、龙瓦、斗拱瓦等。
二、汉代瓦当的制作工艺汉代瓦当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1.原材料处理:瓦当制作的原材料主要是泥土和石膏粉,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筛选、清洗、晒干等步骤处理,以保证品质。
2.制坯:将处理过的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通过压制、切割、修整等步骤,制成坯体。
3.刻花雕刻:瓦当的惟妙惟肖的装饰图案和雕花是制作中最困难的环节之一。
通常由熟练的手工艺人员使用刻刀、雕刀等工具精心雕刻出来。
4.晒制:制成的瓦当需要晾晒,以保持其干燥度和硬度。
5.烧制:瓦当晾晒后,需要进行烧制,将其变得更加坚实和耐用。
在汉代,瓦当一般是采用炭火或柴火进行烧制。
三、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1.墙体装饰汉代瓦当在建筑墙体装饰中应用广泛,除了作为防水、防潮的一种材料之外,还可以起到加强墙体强度和美化墙面的作用。
一般来说,瓦当的雕刻图案和纹饰设计多取材于传统文化,如吉祥图案、神兽图案、龙纹图案等等。
2.屋脊、屋脊檐设计汉代建筑的屋脊和屋脊檐设计采用了采用了丰富的瓦当元素,如拱形、冠状、扇形等多种瓦当。
这些瓦当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同时根据瓦当的不同形状,还可以帮助风向顺畅,加强屋顶、屋脊的稳固性。
3.斗拱装饰斗拱是汉代建筑中经典的建筑构件之一,斗拱中央和拱齿处通常会安装特殊古代的瓦当来装饰,如有蝠纹、凤凰、镇魂兽等等。
汉代瓦当
(二)瓦当纹饰பைடு நூலகம்造型美
汉代瓦当纹饰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 态,颇具野性动势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 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 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 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 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 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 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 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 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 ,毋宁说更多的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汉代的瓦当纹饰更为精进。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 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 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特点是在形 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给铭文安排一 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作上下左右的变化。文字 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例如"千秋万岁"、"长 乐未央"、"万寿无疆"、“永受嘉福”等,字体有小 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 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
名称由来
• 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 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 ,如“ ”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 之类;曰“ ,如“都司空瓦” 屯瓦”之类;又有曰“ 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 ,如“长陵东裳” 等,曰“ 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 ,如“庶氏冢甬” 当为“ 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 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 挡的作用。 • 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 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 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 句,释“ 椽头饰也” 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 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 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 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编辑:赵强(洪雅轩国际艺术设计事务所)瓦当之美:美在方寸之间行云流水四合院设计之瓦当瓦当,俗称瓦头。
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到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作用,是屋檐筒瓦最前端的遮挡,瓦面带有花纹垂挂的圆型挡片。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四合院设计中瓦当是用于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古代木构的屋架,既有着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古建筑设计更具美观性,其样式多为圆形和半圆形。
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发现,瓦当发源于西周中晚期,起初瓦当为素面,后来素面上才逐渐出现花纹、动物等图案样式。
滴水瓦:王莽时期流行一种源于汉代的“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
到唐代,“滴水瓦”已普遍应用。
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达到的水平。
四合院设计之滴水瓦筒瓦:瓦当创于西周,发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鼎盛于秦汉,衰落于明清,一方小小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
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
四合院设计之简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
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
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是指汉代建筑中瓦当上所雕刻的纹样。
汉代瓦当纹样是汉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汉代瓦当纹样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多种元素。
这些纹样形象生动,富有变化,展现了汉代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2. 神秘性:汉代瓦当纹样中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的图案,如神兽、神仙等。
这些神秘的纹样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3. 寓意性:汉代瓦当纹样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比如,龙纹代表着权力和吉祥,麒麟纹象征着幸福和好运。
这些寓意丰富的纹样使汉代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4. 精细性:汉代瓦当纹样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细,纹样的线条流畅、清晰,形象栩栩如生。
这些精细的纹样展示了汉代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5. 融合性:汉代瓦当纹样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融合性使得汉代瓦当纹样更具有多
样性和包容性,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更是汉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研究和欣赏汉代瓦当纹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特点。
汉代瓦当
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
可以推想,建筑的其它结构和装饰如此华美,建筑的墙面不可能是素面的。
秦砖汉瓦
秦代瓦当的纹样,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和云纹三种。
还出现了文字瓦当,例如"羽阳千秋"、"千秋利君"等,字体多是较典型的小篆书体,行款亦较固定,少见图案。
汉代的瓦当纹饰更为精进。
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特点是在形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给铭文安排一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作上下左右的变化。
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例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万寿无疆"、"天地相方与民世世中正永安"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
汉代西汉时期文字纹饰瓦当赏析~汇总
汉代西汉时期文字纹饰瓦当赏析~汇总汉代西汉时期文字纹饰瓦当赏析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
博文中展示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字纹饰瓦当”。
文字纹饰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长生未央”“富昌未央”“千秋祷之辞,如万岁”“延年益寿”“与华无极”等,也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如“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冢上”等等。
文字瓦当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代表作品:卫字瓦当,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
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
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
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
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
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
书画同源,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的和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的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
西汉灰陶“鼎湖延寿宫”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高安万世”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泱茫无垠”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延年”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羽阳千岁”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与华无极”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与华相宜”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都司空瓦”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折风阙当”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万岁”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长乐未央”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亿年无疆”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千秋万岁”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大宜子孙”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与天无极”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华仓”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京师庾当”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京师仓当”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衞”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石室朝神宫”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永保国囫”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云纹“年宫”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上林”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冢上”文字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灰陶“佐义”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千秋万岁”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长乐未央千秋万岁昌”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长乐未央”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与华相宜”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八风寿存当”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李”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长生未央”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宗正官当”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羽阳千岁”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延年益寿”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冢上西当”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延年”文字瓦当(西安博物院藏)西汉灰陶“延寿长相思”文字瓦当(山西博物院藏)西汉灰陶“长生无极”文字瓦当(山西博物院藏)西汉灰陶“长乐未央”文字瓦当(山西博物院藏)。
汉代瓦当的名词解释
汉代瓦当的名词解释汉代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装饰材料,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瑰宝。
瓦当,字面意思是指覆盖屋顶的瓦片,但在汉代,瓦当的定义扩展了很多,不仅仅包括覆盖屋顶的瓦片,还包括墙面的装饰瓦片。
瓦当最初出现在远古时代,起初只是功能性的建筑材料,用来起到遮雨挡风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瓦片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品,成为建筑的装饰元素。
汉代时期,瓦当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中,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
汉代瓦当的材质多种多样,主要有陶瓦、砖瓦和青石瓦等。
陶瓦是汉代瓦当的主要材质,它采用精细的陶土加工而成,经过烧制而成为坚硬的瓷砖。
陶瓦瓦当的表面通常会有各种图案和浮雕,如神兽、花鸟、人物等,这些图案都富有汉代特色,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底蕴。
砖瓦是另一种常见的汉代瓦当材质。
砖瓦是由黏土制成的砖块,通过烧制而成。
砖瓦瓦当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表面光滑,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雕刻和绘画。
在汉代的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中,砖瓦瓦当常常被用来点缀墙面,增添华丽的装饰效果。
青石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瓦当材质,它采用青石切割而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久性。
青石瓦常常被用来制作瓦当的龙鱼雕像,因为青石材质的质感和附着力都非常适合这种雕刻工艺。
除了材质上的差异,汉代瓦当的形状和样式也非常丰富多样。
常见的瓦当形状有凸形、平形、花瓣形、藻井形等。
这些形状不仅仅是装饰效果的表现,更是结构设计的体现。
汉代瓦当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精湛,需要瓦工艺人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砺才能够掌握得当。
汉代瓦当不仅仅是建筑的装饰材料,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的艺术才华和智慧,还记录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和风貌。
瓦当中的浮雕图案和绘画常常描绘了汉代时期的人物、动物和风景,这些都为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汉代瓦当的遗存分布于中国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洛阳白马寺、邯郸马家沟等。
这些遗迹不仅仅是汉代瓦当的珍贵见证,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
浅析汉代瓦当纹样的艺术特色
浅析汉代瓦当纹样的艺术特色瓦当——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一般由泥质灰陶制作而来,也有使用砖石琉璃、铁铜等材料制作的,多用作保护房檐。
瓦当的当面有各种纹样来装饰,多以图案、画像、文字等为主,可以说是完美的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以及文献资料显示,西周便有瓦当的出现,当时的瓦当形状多为半圆形,有素面和饰有重环纹图案这两种形式的当面。
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代之一出现在战国时期,那时候社会经济繁荣,生产工艺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建筑方面,宫室建筑已经较多地使用了瓦材,瓦当就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在造型与纹样的题材方面,瓦当的发展也有了质的突破,而且不同地方形成各自鲜明的特点。
发展到秦时期,各地的建筑风格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建筑风格也趋于清新写实。
而瓦当纹样也颇具特色,其中图案瓦当中水涡纹纹的使用较多,而树、叶、马、鱼、蜻蜓、朱雀等图案则成为了画像瓦当图案的取材对象,这也反映出早期的秦人生活逐渐由狩猎向农耕的过渡。
瓦当形制不仅造型多变而且呈现出千姿百态,是绘画、工艺和雕刻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集美学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产物。
它不仅能够从美学上给人以美的视觉体验,而且也可以作为文物材料来研究中国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
同时,在研究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瓦当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发掘。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迅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瓦当饰样也相应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形式上的变化,而反映农牧业生活的瓦当逐渐减少。
[1]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瓦当的使用已不再仅仅属于皇室宫殿,而是已经开始在民间大量使用。
汉代瓦当装饰艺术无论从装饰题材、体积数量、工艺技术等都远远胜于秦朝。
这主要是因为汉朝统治阶级吸取了秦王朝的失败教训,采取老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鼓励农业、减轻赋税,从而巩固了政权,取得了长治久安的稳定状态。
汉代瓦当:巧夺天工的瓦当中,审美与技艺的融合
汉代瓦当:巧夺天工的瓦当中,审美与技艺的融合汉代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通过艺术手法将审美和技艺融合起来,成为了一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建筑材料。
本文将从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对汉代瓦当的审美与技艺的融合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解释,最后进行总结。
汉代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从设计、制作到使用,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
首先,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风格和规模等要素,确定所需要的瓦当的种类、形状和尺寸等细节。
然后,师傅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精细的制作和加工。
最后,瓦当被安装到建筑中,为建筑带来了不仅仅是实用的功能,还带来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汉代瓦当不同于其他建筑材料,它们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在制作工艺上,汉代瓦当充分展现了传统工匠精湛的技艺和艺术魅力。
首先,瓦当的雕刻技术十分讲究,每一道线条都需要精益求精,甚至需要手工雕琢出手指都难以触及的细节。
其次,瓦当的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瓦当通过混合不同的颜色和色彩,达到了美化建筑的效果,同时还能体现出制作者的审美和文化修养。
汉代瓦当的外观往往是与各种动植物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人物、狮子、龙、凤等,这些形象与汉代文化背景紧密关联。
其中,以龙为例,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形象,代表着吉祥、权力和财富等意义,因此在古代建筑的设计中,经常出现龙纹或者龙头等等各种形式的龙图案。
这种龙图案能够更好地体现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也能使整座建筑更加美观,增添几分文化气息。
总之,汉代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
汉代瓦当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各种工序进行加工,其外观则是与各种动植物形象紧密结合而成,这些形象与汉代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种古老的文化遗产,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汉并天下瓦当的简介
《汉并天下瓦当的简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汉并天下瓦当。
这汉并天下瓦当啊,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意义的。
它是汉朝时期的一种建筑构件,就像咱们房子上的瓦片一样。
它的形状通常是圆形的,上面刻着“汉并天下”这几个字。
这几个字可有着大意义呢!它代表着汉朝在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努力后,统一了天下,实现了和平与稳定。
想象一下,在那个时候,国家经历了很多的战乱,百姓们都渴望着安宁的生活。
而汉朝的统治者们通过智慧和勇气,最终让国家统一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汉并天下瓦当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瓦片,它更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它见证了汉朝的强大和繁荣,也见证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平稳定,我们能够安心地学习和玩耍,这都离不开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同学们,咱们要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汉并天下瓦当的简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汉并天下瓦当。
这汉并天下瓦当啊,是来自汉朝的宝贝。
它看起来可能就是一块普通的瓦,但其实它背后有着很精彩的故事。
它圆圆的,上面刻着“汉并天下”四个字。
这四个字代表着汉朝把天下都统一起来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国家到处都在打仗,人们的生活很不安定。
但是汉朝的皇帝和将士们很厉害,他们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让天下都归到了一起。
这个瓦当就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成就。
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勋章,告诉后人那段辉煌的历史。
比如说,我们现在能在一个安稳的环境里读书、交朋友,都是因为有了过去那些伟大的统一和和平。
所以,汉并天下瓦当可不仅仅是一块瓦,它是历史的记忆,是我们要记住和珍惜的东西。
《汉并天下瓦当的简介》同学们,“汉并天下瓦当”你们听说过吗?今天咱们来好好说一说。
这汉并天下瓦当啊,是汉朝时候留下来的。
它的样子普普通通,就是个圆形的瓦。
可别小瞧它,上面那“汉并天下”四个字可重要了。
这意味着汉朝把分散的地方都统一起来,大家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以前啊,到处打仗,老百姓苦得很。
后来汉朝统一了,有了秩序,能种地、做买卖,生活慢慢好起来。
瓦当是干什么用的
瓦当是干什么用的一1、瓦当是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
2、瓦当,是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3、瓦当上刻的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着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二瓦当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瓦当的历史:已有的考古资料显示,陕西扶风召陈西周中期宫殿遗址和岐山礼村西周建筑遗址中有少量素面半瓦当出土,这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瓦当的地方。
稍后的秦、燕、齐三地都曾使用过素面半瓦当,且都具有粗犷质朴、不事雕琢,仅为务实的风格特点。
春秋晚期至战国时群雄并起,图像和图案半圆瓦当开始在各地宫殿上广为应用,到了秦代两汉时,制瓦的规模、种类和艺术水准都达到了巅峰,东汉以后逐渐式微。
学界普遍认为陶制瓦当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瓦当当面的图案和文字是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实用与审美融为一体,与先秦两汉的青铜器、漆器、竹简木牍书法等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艺术。
出土在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的半瓦当,瓦当中心饰有两边对称的树木双兽纹,这是齐瓦当最基本的主题纹饰,略显抽象的树木纹贯穿在整个齐瓦当图案的历史长河里,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常见的图案有树木双兽卷云纹、树木双兽乳钉纹、树木双兽双骑纹、树木双兽双鸟纹和树木双兽鸟猴纹等等,非常珍贵的不做对切直接使用的圆形瓦当也有少量出土。
细腻而成青灰色的陶土胎骨,配以浓重的生活气息和灵巧精致的图像、图案,齐瓦当的整体风格显得清新亮丽。
汉代瓦当的工艺
汉代瓦当的工艺汉代瓦当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瓦当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屋檐、脊檩上。
汉代瓦当工艺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水平,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汉代瓦当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汉代瓦当工艺在材料选择上非常讲究。
汉代瓦当通常选用石灰岩和黏土等作为原料,并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首先将原料混合成泥浆状,然后放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经过干燥和烧制后,瓦当表面会呈现出光滑的质地,这也是汉代瓦当工艺的显著特点之一。
此外,汉代瓦当的色彩也非常丰富,常见的颜色包括红、绿、褐和黄等,这些不同的颜色通过混合原料或是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氧化物而得到。
其次,汉代瓦当工艺在造型设计上非常讲究。
汉代瓦当的造型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包括有人物、植物、兽首等图案,这些图案不仅造型逼真,而且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严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瓦当工艺在图案设计上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元素,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同时也承载着信仰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汉代瓦当上常见的有龙、凤、狮子等图案,这些是当时人们对吉祥与力量的追求与表达。
另外,汉代瓦当工艺在制作工艺上非常精湛。
制作汉代瓦当的工艺主要包括模具制作、成型、雕刻、上釉及烧制等多个环节。
其中,雕刻环节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工匠对图案造型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还需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烧制环节,温度和烧制时间的控制对于瓦当的色泽和强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汉代瓦当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工艺要求非常严格。
最后,汉代瓦当工艺在应用上也非常广泛。
汉代瓦当除了用于建筑物的屋檐和脊檩之外,还常常用于墙面、地面等部分的装饰。
它不仅可以独立作为一种装饰手法,还可以与其他建筑构件相互配合,形成宏伟壮观的建筑装饰效果。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如下:
1. 器物纹样:汉代的瓦当纹样主要以器物的形象为主,比如瓶、盆、碗、壶等。
这些器物相对真实,且纹路精细,构图具有立体感。
2. 太极纹:汉代的瓦当纹样中太极纹非常常见,这种纹样由两个
相互贯穿的半弧组成,形似一个旋转的气流。
它象征着自然界的两极
平衡,反映了汉代人民顺应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3. 云雷纹:汉代瓦当的纹样中,云雷纹也是非常常见的。
云纹是
汉代人民观察天空云彩的意境,雷纹则是反映汉代人民特别畏惧雷电
的心态。
4. 动物纹:汉代的瓦当纹样中,动物纹也占有一席之地,如麒麟、凤凰、龙、虎等等,这些图案富有古朴的传统文化韵味,也是汉代瓦
当的独特之处。
5. 几何纹:汉代瓦当的纹样多以几何图形为主,如鱼鳞、菱形、
六边形等等,这些简单而精美的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巧妙组合呈现出
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踏匈奴石刻
名 称:马踏匈奴 作 者:佚名 时 间: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 材 质:花岗岩 规 格:高168厘米,长190厘米 原藏地: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的 霍去病墓前
它是汉武帝为纪念大将军霍去 病而令人雕刻的石像之一。一匹骏 马昂首挺立,蹄下踏着一个匈奴贵 族。构思巧妙,手法概括,有力地 突出了主题,是汉代石刻的代表作。
铜羽人
说唱俑
山西平朔安太堡汉墓出土的铜雁鱼灯。
错银牛形铜灯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 “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 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 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 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
厘米,宽13厘米。
汉代瓦当
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圆雕跪坐玉人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生前能征善战,地位极为 显赫,死后庙号封为“辛”。她的墓中共出土了755件玉 器,这件圆雕玉人,是所有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它 通高7厘米,于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威严贵族
玉人用黄褐色和田玉雕成,双手抚膝跪坐,头梳长 辫、盘于顶,头上戴箍形束发器,接连前额上方卷筒状 装饰,像一个平顶冠。 人的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方形小耳, 表情肃穆。身穿交领长袍,下缘长至足踝,衣袖窄长至 腕,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膝”,两肩饰臣字目的 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背后插一卷云状宽柄器,气度 雍容,显然是一个上层奴隶主贵族的形像,抑或就是妇 好本人。
绿釉陶骑马人哨
制造年代: 材 料: 规 格: 收 藏 地: 汉 陶 高12厘米 河南洛阳市博物馆
东汉泥陶玩具制作有模制和捏制两种。 图中陶制绿釉骑马人,端坐于马身上, 无马鞍及马镫,人物头戴卷沿帽,身穿 窄袖长袍,面部凹目高鼻,不似汉人。 可能为汉时某中原地区的西域胡人。马 匹塑造极为朴拙,头胸部占全身二分之 一,口鼻开张,作嘶鸣状。马身上模印 出马缰等细部,马腿短粗,似为汉代蒙 古族矮种马。人马都为模制,施釉不到 底,无流釉现象。
玉琥(汉代) 收藏机构: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玉马首(汉代) 收藏机构: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汉代玉圆雕俳优
西汉玉舞人佩A式B式 临泉古城遗址出土(安徽阜阳市博物馆藏)
陶塑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及受封的诸侯王,也使
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及权力。西汉侍女俑,在陕
西西安姜村、临潼均有出土,具有体态端庄、形象俊美的特点。西 安白家口和江苏铜山出土的西汉舞女俑,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东
省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
像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
李冰石像
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 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 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 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 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 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 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 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 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 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东汉绿釉陶六博俑
名 称:东汉绿釉陶六博俑 类 别:陶器 年 代:东汉(公元25──220年) 文物现状:1972年河南省灵宝县出 土 简介: 通高24厘米,长28厘米,宽19 厘米。 红陶胎,底座与俑分模制作。座 之两侧跽坐两俑对博,中间置一长 方形盘局,其一边置六根长箸,另 一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两边各有六 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两枚圆“鱼”。 博局与俑皆施绿釉。
汉代雕刻和瓦当
指导老师: 名 班 字: 级:
学
号:
汉代雕刻
汉代雕塑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陶塑、木雕和 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 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 饰雕塑等方面,均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
汉代是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
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 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 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 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 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 骑”,可见当时建筑的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 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玉雕
汉代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西汉前期玉雕精
品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圆雕玉人与浮雕玉剑具、北京大葆台西汉 墓出土的透雕玉舞人与螭虎纹玉佩等。西汉后期的玉雕作品,首推陕
西咸阳北郊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圆雕玉奔马,质料晶莹润泽,雕琢精
美。东汉玉雕,有河北定县北陵43号墓出土透雕加线刻的西王母玉座 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圆雕玉辟邪等。
石雕
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 石刻作品上。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1对大型石刻,是原存陕西省 长安县常家庄的牵牛石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石像,
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
话故事,均用花岗岩雕成,石像形体高大,是中国 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
牵牛石像
衣饰珍贵资料
圆雕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它以丰富 的想像和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人物
的状貌,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
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当为玉器中的 绝品。
制造年代: 东汉 材 料: 玉 规 格: 高9厘米,宽3.4厘米,厚 0.3厘米 收 藏 地: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大葆台2号墓(广阳王刘建王后墓) 出土的玉舞人,是两汉时盛行的一种 人像佩饰,所表现的舞蹈是秦汉时比 较盛行的“翘袖折腰”舞。在扁平玉 片的两面刻画舞人形象,以透雕镂空 技法制成。玉舞人头部没有明显的发 式,五官刻画也比较简单,仅用几条 短阴线勾画出眉眼鼻口,衣裙和双袖 较长并多为曲线。
汉陶塑品种增多,反映娱乐生活的,有河南洛阳出土的各种乐舞杂
伎俑、灵宝张湾出土的绿釉六博俑、四川资阳出土的吹笙俑、成都 天回山出土伴唱俑与坐式说唱俑、郫县宋家林出土的立式说唱俑等。
后者高66.5厘米,作者运用准确洗练的艺术手法,将说唱艺人滑稽
幽默、自我陶醉的神态,刻画得维妙维肖。
击鼓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 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 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 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 《击鼓说唱俑》。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 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 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他们并 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 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 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 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 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 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 势。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 艺术的珍贵史料。
这是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木雕,距今一千八百多年。 气度宏大,造型古拙,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气质。
彩绘木俑
青铜雕塑
汉代青铜雕塑以善于刻画特定人物的表情动态见称。首先值得注意的,
是两广地区西汉初期墓出土的几组铜俑。西汉中、后期,铜俑种类增 加,优秀遗例如陕西西 安玉丰村出土的铜羽人,河北满城刘胜墓出 土的铜说唱俑,以及甘肃灵台、西安东郊、四川资阳等地出土的铜六 博俑。东汉青铜雕塑,有造型格外精美、构思特别奇巧的是武威雷台 的铜奔马,亦称马踏飞燕,通高34.5厘米,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设计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 侧视的基本轮廓呈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 塑的奇葩。
建章宫
未央宫
汉代瓦当的形制
1.瓦当的造型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 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在武帝以后特点较 为明显。
汉代瓦当的形制
1.瓦当的纹饰
汉代瓦当的纹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
A、图像纹瓦当 B、图案纹瓦当 C、文字瓦当
A、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 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 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卷云纹瓦当:
如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采集的一件,
直径18厘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 钮外有二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
纹。外区以四组双线划分为四格,每格
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 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羊角形云纹瓦当:
如华阴华仓遗址采集的一件,直
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故有人
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 北阙之瓦”。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北 向宫殿所用。
B、图案纹瓦当/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 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
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
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西汉指挥陶俑
彩绘对跽女俑
汉代陶俑
木雕
汉代木雕继承了楚、秦艺术传统。遗留至今者多属圆雕的偶人车马,
木版浮雕仅在江苏盱眙东阳西汉墓中有少量发现。西汉前期的木俑, 以云梦大坟头、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出土者为代表。西汉后期木 俑,以江苏连云港云台高高顶、高邮县天山、盱眙县东阳、仪征县烟 袋山、邗江县胡场、湖南长沙杨家湾刘骄墓出土者为代表。东汉木雕 在河西走廊出土较多,著名的如武威东汉 墓出土的木雕舞俑与侍俑、 木雕镇墓独角兽、木狗、木 猴、木牛、木马、木鸡、木鹅等,刀法 明快、造型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