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大禹陵介绍

合集下载

大禹陵的游玩典故

大禹陵的游玩典故

大禹陵的游玩典故大禹陵是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

大禹陵本身是个庞大的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

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

明嘉靖考定墓址,由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覆以亭。

碑高4.05米,宽 1.9米,曾在1956年被大台风折成两截,后围接。

禹陵右侧有一个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传为祀禹奏乐之所。

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多通。

由此循石级而下,便是“菲饮泉亭”和菲饮泉,宋王十朋有“一水清涵节俭风”之句歌颂大禹的洁行俭风。

亭下有“宰牲房”,系昔时祀禹宰牲之地。

禹祠为姒氏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始建于夏少康之时。

1986年重建,坐东朝西,共两进,中有天井分隔,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粉墙青瓦,朴实无华。

内有“禹井”。

禹庙在大禹陵北侧,相传最早为禹之子启所建。

庙坐北朝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

正殿殿宇气势雄伟,斗拱密集,画栋朱梁,高24米,宽23.96米,进深21.55米,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正中央大禹塑像高5.85米,执圭而立,神态端庄。

两侧楹柱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巨联,系沙孟海据康熙所撰原联重写。

殿脊间有康熙手书的“地平天成”四个遒劲大字。

1995年谷雨时节,浙江省暨绍兴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禹陵典礼。

时隔20余日,江泽民主席来此谒陵,回京后专门为新建的大禹陵牌坊题词“大禹陵”。

此外还有许多与大禹相关的传说和典故,如“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夏桀无道失天下,商汤有德兴王业”等。

这些传说和典故都为大禹陵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大禹陵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人文景观。

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3篇

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3篇

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3篇Shaoxing Dayu mausoleum tour guide编订:JinTai College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3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浙江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2、篇章2: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3、篇章3: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绍兴大禹陵位于绍兴东南的会稽山脚下,会稽山风景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禹陵的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大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景区内,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现在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就是禹的后代,如今已传至一百四十四世。

绍兴成为人们祭祀和瞻仰大禹的圣地。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

从xx亲笔题写的“大禹陵”坊额的牌坊进入神道,两旁陈列着12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便到达“大禹陵”碑亭,碑上所镌三字为明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笔力遒劲,气势不凡。

陵左侧是禹祠,即姒姓家族的宗庙,祠内有一千年古井——禹井。

陵右侧为禹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配以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依山傍水,气势恢宏,景色秀丽。

篇章2: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绍兴大禹陵位于绍兴稽山门外,距城3公里。

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依赫黄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

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禹陵景区—历史的回响与自然的颂歌

大禹陵景区—历史的回响与自然的颂歌

大禹陵景区—历史的回响与自然的颂歌穿越时空的尘埃,踏入绍兴的大禹陵景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集山川美景、厚重历史文化、庄重古代建筑和纯朴人文风情于一体的神秘之地。

大禹陵,这座矗立在绍兴的古老陵墓,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里安息着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他以智慧和勇气驯服了肆虐的洪水,为百姓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大禹的精神,他的无私奉献、为民除害的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走进大禹陵,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古老的树木参天而立,苍翠的绿草如茵铺展,五彩斑斓的山花竞相绽放。

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和绿叶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消散无踪。

沿着蜿蜒的山路徐徐而上,仿佛在阅读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

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块石头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大禹陵的建筑风格独特,彰显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气势恢宏的禹庙、庄严肃穆的寝殿、精致玲珑的碑亭等建筑各具特色,无不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智慧和非凡技艺。

每一座建筑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历史背景,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禁为之赞叹。

除了大禹陵主体建筑,景区内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精美的九龙壁、碑林中历代名人的墨宝、以及香火鼎盛的禹王庙等景点,都为游客呈现出了别样的景致和文化内涵。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底蕴,也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之美,也可以体验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自然爱好者还是文化探寻者,大禹陵景区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历史的源头,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藉。

大禹陵景区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归宿。

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个融合了历史与自然美景的地方,让心灵沉浸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绍兴谒大禹陵

绍兴谒大禹陵

大禹陵,据载共有957级台阶,江南为数不多的帝陵。

我是有些疑问的,按理说绍兴算是个海滨城市,和这位治水的大禹有什么关系?向熟悉历史的一问,才知道夏禹是死在这里并葬在这里的。

大禹,传说为鲧的儿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在他的带领下,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农业得到了发展。

记得小时候读小学时,老师讲过:“夏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时候也是一知半解,但老师讲的非常正确:做人是应该具备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的。

夏禹治水有功,被舜确定为他的继承人,舜死后,大禹被推为部落联盟领袖;禹接位后,指定大川为界,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并造九鼎,象征九州,后他又传位于儿子启,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就是说,大禹是在治水成功后不久就死了,死后就葬在会稽山,可见会稽,是由大禹命名的。

会稽山在绍兴东南大约6公里处,在东南麓,绕过禹池,穿过高耸的青石牌坊,踏向甬道尽头,见一碑亭,碑上刻着“大禹陵”三个浑然大字,为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此亭是在1979年重建的,飞檐翘角,颇有气势。

亭前有两棵百年盘槐,亭周松竹交翠,幽静清雅。

碑亭旁另有一亭叫“咸若古亭”,又称“鼓乐亭”,是祭祀大禹时奏乐用的地方。

出于好奇,想找一找大禹的墓,可是山势高大,到哪里去找呢?在亭南虽然见到了“禹穴辩碑”和“禹穴碑”,可这里又根本不可能是墓。

又向西北方向的禹陵走去,那里是群山逶迤,苍翠绕合,庙宇高甍飞檐,红墙四围,气象庄严。

这是一组气势宏伟宫殿式的建筑群,据说始建于夏启和少康时代,但已无考证;今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11年(公元545年),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系19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于清代重建。

中轴线上有午门、祭厅和正殿三进,顺山势逐步升高,殿前铺设石阶,正殿高2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系仿清代木结构的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

祖宗庙·大禹庙·浙江绍兴大禹陵庙

祖宗庙·大禹庙·浙江绍兴大禹陵庙

祖宗庙·大禹庙·浙江绍兴大禹陵庙祖宗庙·大禹庙·浙江绍兴大禹陵庙大禹庙位于绍兴市郊东南六公里的会稽山麓,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朝梁初。

正殿为1932年重建。

庙内藏有唐、明、清各代重修禹庙、禹陵及祭祀大禹等内容的碑刻。

殿宇雄伟壮丽,殿外山峦逶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陵:大禹治水的记载和传说源远流长。

我国自夏、商、周以来,历朝历代有着相传不断的祭禹习俗和礼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狩江南,曾“上会稽,祭大禹”,至明代朝廷下令大禹陵寝“五百步之内禁人樵采”,大禹陵一直是人们祭祀、拜谒、瞻仰大禹的圣地。

大禹陵坐东朝西,处在宛委山、会稽山、天柱山三座山的环抱之中,由禹陵、禹祠和禹王庙组成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

禹陵的入口处有一块青石牌坊。

通向禹陵的是一条长一百多米的甬道。

陵前所竖石碑上镌有“大禹陵”三个大字,系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写,笔势雄健,大气磅礴。

碑上的石亭,古朴典雅。

陵前有古槐翠柏,陵两旁松竹茂密,氛围庄严肃穆。

1995年新建的大禹陵牌坊,耸立于大禹神道入口处,是进入大禹陵区的界标。

牌坊高12米,宽14米。

柱端雕鸠鸟,柱中雕应龙,坊上雕双凤朝阳,坊下雕椒图,柱下立辟邪。

牌坊上有江泽民书写的“大禹陵”三个大字。

禹祠富有江南民间建筑的特色。

据清代《浙江通志》记载,禹祠最早建于夏朝少康之时,以后多次毁废又多次兴建。

现在的禹祠为前些年重建,共两进,中间以天井相隔。

粉墙青瓦,简朴无华。

“禹祠”匾额为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

前进左右两侧有“大禹治水”、“计功封赏”砖雕两块;后进塑着戴笠帽持农具的大禹像,塑像根据山东出土的禹像放大复制。

祠侧有禹井亭,祠前一池碧水。

禹陵右侧建有八角重檐石亭,“咸若古亭”,也叫鼓乐亭,相传是祭禹奏乐之所。

禹王庙坐北朝南,是一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后历代都有修建。

从西辕门进庙,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

绍兴大禹陵

绍兴大禹陵

大禹陵导游内容:牌坊—棂星门—甬道—大禹陵—禹祠—碑廊—西辕门—峋嵝碑亭—午门—拜厅—禹王殿—窆石亭—东辕门各位团友,大禹陵在绍兴东南的会稽山麓,因大禹葬于这里而闻名海内外。

大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创建者,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了。

大禹陵是华夏子孙敬仰、拜谒、祭奠大禹的惟一圣地,也是学习大禹精神、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殿堂。

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大禹陵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据史料记载,早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传统的祭禹礼制和习俗,以后代代承传,延续至今。

我们现在所见的大禹陵牌坊,建于1995年公祭大禹时,高12米,宽约14米。

牌坊装饰有鸠鸟、应龙、双凤朝阳、椒图及辟邪等石雕,显示了古越族的图腾和大禹陵建筑的特性。

199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了大禹陵,并亲笔题写了“大禹陵”三个字我们现在看到的坊额正中的“大禹陵”就是江泽民主席所题写的。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其现存的主体建筑,多为明、清及民国时代重建或重修的。

这些纪念性建筑,穿插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形成了一个庄严肃穆、雄伟峻秀的古建筑群。

我们现在看到的“棂星门”是大禹陵景区的入口,由青石构筑而成。

迎面映入视线的是仿古代青铜器的石鼎,镌刻有钟鼎文“禹鼎”两字。

顺百米甬道,拾级而上,我们到达的是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大禹陵碑亭。

“禹葬会稽”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吕氏春秋》。

汉时,司马迁在公元前126年专程上会稽,探禹穴,并载入《史记》。

另外《越绝书》、《吴越春秋》对此也有所记述。

《汉书。

地理志》具体记述的禹陵位置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范围。

大禹陵碑是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绍兴知府南大吉请当时的专家考证后选址建立的。

“大禹陵”三字由南大吉题写,整碑高4.05米,宽1.9米,字体雄健有力,漆以朱红,十分鲜艳夺目。

绍兴禹陵深度游

绍兴禹陵深度游

基地介绍
大禹陵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浙江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景区前临禹池,背靠会稽山,风景秀美迷人,文化积淀深厚,是全国唯一的集陵、庙、祠于一体的纪念性帝王陵墓。

禹陵内有大禹陵碑、享殿、禹庙等众多有关大禹的文物古迹,大禹文化由历史、文学、民俗等多维度组成,依托以上特色禹文化资源,大禹陵研学游注重知行合一,寓教于乐,是认识大禹、了解历史知识、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的重要载体。

研学内容禹陵课堂
1、趣玩·九州禹迹拼图
拼上古九州版图,知悉大禹治水、立国足迹所到。

认知——九州禹迹
2、共读·大禹经典故事
观看大禹治水的相关动画片,学习大禹精神。

闻知——华夏千古之帝
3、体验·大禹祭祀文化
了解古代五谷知识,制作五谷福袋,以追思前贤“肇始华夏,泽被万带”的不朽功绩
行之——五谷祭祀之礼
4、领略·会稽四时物候
体验江南的时令物候—品红菱(视季节而定)
发掘—会稽生态之美
访禹陵、听讲解
(游览线路:祭祀广场—棂星门—大禹陵碑(拍集体照)—享殿)
观摩祭禹仪式:
感受古礼祭禹内涵,传承华夏祭祀民俗,加深对中国特有祭祀文化的理解,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

地点:祭禹广场
课程表。

水乡泽国行(之四)大禹陵

水乡泽国行(之四)大禹陵

水乡泽国行(之四)大禹陵
大禹陵在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麓,是古代治水英雄——禹的墓穴所在。

明洪武年间,大禹陵被钦定为全国祭拜36座王陵之一。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千古佳传。

在大禹陵边有个守陵村,我姥姥是这个村的村民,可惜因建设旅游景点,村民都被迁走了,我没有找到姥姥家。

吉人摄
大禹陵入口牌坊。

长长的神道两边排列着12对神兽的石雕像,传说这都是协助大禹治水的神物。

这是用花岗岩建成的大禹陵入口。

禹祠是族人祭祀大禹的地方。

禹祠内有大禹家族的族谱和展示大禹业绩的雕刻。

大禹塑像是新制作的。

在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

有亭名“禹井亭”,其楹联系孙其峰先生书写,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

明嘉靖年间考定墓址,由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
三字,其上覆以亭。

“碑廊”立有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

大禹陵是按皇宫建制建造的,第一层建筑是午门。

穿过午门,登上“百步禁阶”(实际是39阶)是祭祀的拜厅。

从拜厅看大禹陵的大殿。

大殿左面是钟亭,右面是康熙皇帝书写的御碑亭。

大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头戴冕旒,手执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

绍兴大禹陵

绍兴大禹陵

绍兴大禹陵简介大禹陵,位于绍兴是禹陵乡禹陵村,地处绍兴市南郊,鉴户湖之畔,背靠会稽山,前面是一马平川的宁绍平原。

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一片汪洋,白浪滔天。

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奉虞舜之命治理水患。

大禹“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历尽艰辛,终于降伏了水患。

后来,大禹到会稽巡视,死在这里,后人修筑了陵墓。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的会稽山山麓,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大禹陵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如以建筑而论,当首推禹庙。

禹陵的入口处为一青石碑坊,其后是一条长100余米的神道,神道两侧立有石刻神兽5对。

神道尽头为大禹陵碑亭,亭内立有由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石碑。

陵前还遍植有槐树、松柏、绿竹等植物。

禹祠位于禹陵的左侧,相传始建于夏代少康之时,以后曾多次毁废又多次兴建。

现存的禹祠是近年来重建的,共两进院落,中间以天井相隔,极富江南民间建筑特色。

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

“禹祠”匾由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

前进的左右两侧有“大禹治水”、“计功封赏”砖雕,后进内立有大禹塑像。

禹庙位于禹陵的右侧,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建。

庙内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辕门、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等建筑。

其中明代翻刻的岣嵝碑,文字奇古,记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和功绩,又名“禹王碑”。

禹庙的午门宽11.6米,进深约7米,其后为祭厅。

祭厅是历代祭禹的场所,建筑结构与午门相似。

祭厅东、西两侧为配殿,其中东配殿内放置有明、清时祭禹的碑刻30余件。

大禹陵为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旅游价值。

大禹陵祭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禹陵祭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禹陵祭典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大禹陵祭典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而举行的,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绍兴市柯桥区大禹陵举行。

大禹陵祭典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时期。

祭典活动包括祭祀大禹、表演传统文艺节目、巡游、祭祀仪式等环节。

在祭典活动中,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汉服,表演传统的舞蹈、音乐、戏曲等文艺节目,还会进行传统的祭祀仪式和巡游活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大禹陵祭典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因此,大禹陵祭典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

大禹陵

大禹陵

大禹陵大禹陵在绍兴市区东南山清水秀的会稽山麓,距城区6公里,是一处合陵、祠、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高低错落,各抱形势,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建筑美。

司马迁《史记.夏本记》载:“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其治水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代表和海外来宾1000多人举行隆重的公祭大禹典礼,发扬光大大禹精神。

时隔20余日,江泽民主席来此谒陵,回京后专门为新建成不久的大禹陵牌坊题“大禹陵”三字。

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陵是个庞大的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

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

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

后来,“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禹陵为大禹之葬地,以山为陵。

明洪武年间,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36座王陵之一。

明嘉靖考定墓址,由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覆以亭。

碑高 4.05米,宽 1.9米,曾在1956年被大台风折成两截,后围接。

禹陵右侧有一个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传为祀禹奏乐之所。

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多通。

由此循石级而下,便是“菲饮泉亭”和菲饮泉,宋王十朋有“一水清涵节俭风”之句歌颂大禹的洁行俭风。

亭下有“宰牲房”,系昔时祀禹宰牲之地。

禹祠为姒氏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始建于夏少康之时。

1986年重建,坐东朝西,共两进,中有天井分隔,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粉墙青瓦,朴实无华。

内有“禹井”。

禹庙在大禹陵北侧,相传最早为禹之子启所建。

庙坐北朝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

【浙江】夏朝开国之君大禹王陵

【浙江】夏朝开国之君大禹王陵

【浙江】夏朝开国之君大禹王陵大禹陵,古称禹穴,大禹的葬地。

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

位于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城3公里。

大禹是上古时代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

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

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大禹陵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

禹陵在中,禹祠位于禹陵南侧,祠外北侧有“禹穴”碑。

祠内有“禹穴辩”碑,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

陵区坐东朝西,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

高低错落,山环水绕。

禹陵,即大禹葬地,墓在会稽山下,为大禹陵的核心部分,陵区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大禹陵以山为陵,坐东向西,卯山酉向,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

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现已废。

禹祠为姒氏之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

坐东朝西,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中有天井分隔。

入口为垂花门,后殿置有前后廊。

祠内有“禹穴辩”碑,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

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

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内有一尊大禹塑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

禹庙位于禹陵北侧,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

禹王庙坐北朝南,周以丹墙。

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总体布局沿南北轴线展开,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主要建筑物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禹王庙之照壁与南墙相连。

今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历代屡建屡毁。

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重建,其余部分为清代重建。

绍兴大禹陵导游词

绍兴大禹陵导游词

绍兴大禹陵导游词欢迎来到绍兴大禹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禹陵是绍兴的骄傲和象征。

我将为您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们一同探索这座古老的陵墓,感受大禹文化的魅力。

大禹陵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下有村,占地面积达330多亩。

这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夏禹治水的地方,也是夏禹的陵墓所在地。

大禹陵始建于东汉光武帝初平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陵墓总体呈南北走向,布局严谨有序,正中是夏禹的陵墓,周围则是大小不同的祭祀用地。

整个陵墓的布局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与“守正”原则,堪称中国陵墓建筑的典范。

大禹陵的建筑风格独特,堪称古代中国建筑的杰作。

陵墓群的主体建筑是“三重奏堂”,包括祭宫、祀登和主陵三部分。

祭宫是祭祀夏禹和其他祖先的场所,呈三间合院式建筑,采用典型的传统古代建筑风格,充满古朴庄重之气。

祀登是供奉神庙的主要场所,是大禹陵群中最高的建筑,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宫殿。

主陵是夏禹的陵墓所在地,建筑呈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理念。

进入大禹陵,我们首先来到祭宫。

祭宫呈现出典型的古代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气势恢弘。

殿内布置典雅,有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精美的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的卓越技艺。

您将看到传世的夏禹铜像,高约4.2米,栩栩如生,神态庄重,栩栩如生。

这座铜像是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杰作,也是对夏禹伟大治水事业的永恒纪念。

离开祭宫,我们来到祀登。

祀登是大禹陵群中最高的建筑,高约50米。

它巍峨壮丽,气势磅礴,是大禹陵的标志之一。

登上祀登的顶部,您将可以欣赏到绍兴市的美丽景色,俯瞰大禹陵宏伟的建筑群。

接下来,我们来到主陵。

主陵是夏禹的真正陵墓,建筑呈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理念。

进入主陵,您将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夏禹的陵墓石棺。

据古籍记载,夏禹的陵墓深约30多米,石棺重达90多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石棺。

石棺内部装饰精美,镶嵌着珍贵的金银玉器和美丽的宝石,展现了夏禹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绍兴百景:大禹陵禹穴、石纽碑

绍兴百景:大禹陵禹穴、石纽碑

绍兴百景:大禹陵禹穴、石纽碑
绍兴大禹陵禹穴、石纽碑
禹穴碑、石纽碑位于禹庙大殿之东、窆石亭上方,两碑并立于崖壁上。

“禹穴”由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会稽知县昝爵林书写并立碑。

明嘉靖二年(1523)吏部员外郎郑善夫到绍兴考证,禹穴位置在禹庙之南数十步,知府南大吉深信不疑,遂立大禹陵碑取代原来窆石的位置。

“石纽”碑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而立,原石刻在今四川汶川的棉虒镇石纽村,九龙山下岩壁上,为东汉文学家扬雄所书。

史书记载“禹生石纽”,石纽村位于羌族地区,是大禹出生之地。

此二碑揭示了大禹两个重要纪念地。

2021-07-16。

大禹的陵墓为什么会在绍兴

大禹的陵墓为什么会在绍兴

大禹的陵墓为什么会在绍兴大禹的陵墓为什么会在绍兴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内容提要:在南方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姑馀、昆嵛、根余、赣榆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

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

关键词姑馀麻姑昆嵛根余赣榆越绝书禹陵涂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中,可谓妇孺皆知,因而各地留存的遗迹很多。

其中谈到禹的墓地,仅浙江绍兴会稽山一处。

据《史记·夏本纪》载:“帝禹东巡狩,至会稽而崩”;《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

”而后人所作《禹穴记》却称:禹的墓地“在会稽山阴,昔黄帝藏书处也。

禹治水至会稽,得黄帝水经于穴中,按而行之,而后水土平,故曰禹穴。

”禹陵背依会稽山,面对亭山,坐东朝西,前临禹池。

池岸建有石牌坊一座,由甬道入,旧有陵殿,今已毁,现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亭内立有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书“大禹陵”碑。

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系前人考辨夏禹墓穴所在而立。

禹陵、禹庙自宋以来设有守陵吏,明以来禁陵庙周围五百步内砍伐。

现所见殿宇均为明、清以来建筑,大殿为民国廿四年(1935)重建。

禹陵右侧有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历代屡毁屡建。

禹庙中轴线上有午门、祭厅、正殿三进,顺山势逐步而建,正殿高24米,内有大禹立像。

午门前有岣嵝亭,内置岣嵝碑,碑文原刻在湖南衡山县云密峰上,传为夏禹治水时所立,凡77字,非篆非蝌蚪文,难能考释,早佚。

明嘉靖二十年(1541),张明道按拓本重摹于此,衡山原称岣嵝山,故此碑亦称岣嵝碑。

实出于后人伪造。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萊而邑焉。

后二十余世,至於允常。

”正义引《輿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春秋贬为子。

大禹祭典

大禹祭典

大禹祭典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

大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称:"禹因病亡死,葬会稽。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禹在位10年葬于会稽时为公元前2062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

【祭祀起源】据文献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禹受命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苦心劳身,历尽艰辛,终于治平洪水;继而大会诸侯于会稽,计功封赏。

禹死后葬于会稽山,禹子启即位后,每年春秋派人祭禹,并在南山上建了宗庙;禹的五世孙少康即位,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守禹冢,并建祠定居;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现在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就是禹的后代,如今已传至144世。

绍兴成为人们祭祀和瞻仰大禹的圣地。

大禹陵是全国祀禹中心。

四千多年来,大禹陵总是俎豆千秋,玉帛相接,清庙巨丽,祭祀绵亘。

历代祭禹,古礼攸隆,影响巨大。

自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子夏王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王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

历代以来,由皇帝派出使者,帝沐赍礼来会稽祭禹者更多。

到明代,遣使特祭成为制度。

清代,康熙、乾隆又亲临绍兴祭禹。

民国时改为特祭,每年9月19日举行,一年一祭。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1995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礼",承续了中华民族四千年来尊禹祀禹的传统,翻开了新中国祭禹的新的祭祀典章,公祭每五年一祭;地方民祭和后裔家祭则每年一次,绵延不绝。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我国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

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

九州虽靖,三过犹思——联话大禹陵

九州虽靖,三过犹思——联话大禹陵

九州虽靖,三过犹思——联话大禹陵大禹陵,古称禹穴,大禹的葬地。

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

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

大禹是上古时代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

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

水中仙惟有德者居之,前辈让贤,尧以继舜;虽无形其态也,后人当鉴,堵不如疏。

三元一碑拔地撑天,浩气巍巍,四境山朝云护;万众泳勤沐泽,清溪脉脉,千秋俯仰歌讴。

柳絮漫天治国以诚,治水以疏,上下五千年,曰贤曰圣;立身惟信,立人惟德,苍茫九万里,思古思今。

小四若耶溪从兹东去,抱十里青山,龙蛇与伏埋英骨;天下事割股难医,对一朝紫绶,社稷犹思出重臣。

味道木茂成林,惟德惟贤,此九州所重,日月经天长有荫;水归其壑,在疏在导,不百里而东,风涛贯海远来朝。

一脉花香若耶溪汇百水之流,浩浩似民心,堵则难平,疏而易治;会稽山竞千峰以秀,巍巍如鼎足,九州虽靖,三过犹思。

不是很帅地聚圣贤气,千载将会稽高托,仰则揽双丸,俯而小五岳;溪传远古音,万里与雒水遥呼,使狂潮不起,要黎庶长安。

莫非大德岂惟上善襟怀,载得民心,不辜负黑玉之光、苍梧之野;九州从此绵延福泽,凝成国脉,所仰承崇山峻岭、曲水流觞。

莫非大河则九曲,大国则九州,凭谁人远虑深谋,早使苍黎同郅治;此地宜修生,此山宜修禊,问后辈烝尝酹酒,何如旦夕为绸缪。

卷子名显岂惟治水功,试问筑堤文正,修堰李冰,谁曾过家门不入;传位立见本心念,相背圣德唐尧,孝慈虞舜,改以纳天下为私。

瓯雪七尺碑临风矗矗,远眺穷桑,嗟今日积潦灾频,川泽污而阴霾布;数千载拜者芸芸,争言庇佑,问谁识暗雷心起,天柱折乃大河倾。

莫非所知实乃治水之名,沧桑其福泽,合仰怀峻德兮,郁郁此间千古在;来祀莫皆歌功至大,澎湃有心潮,问防口深谋者,悠悠今日九州何?六一居士治国如治水,以民为本,以导为途,四千年大道不孤,成败原非天意;立业先立德,其用也薄,其居也简,九万里苍生同向,兴亡自在人心。

大禹陵ppt

大禹陵ppt

1 2 3 4
文化遗存 大禹 大禹与绍兴 禹陵风景
禹陵
禹祠
BACK
禹庙
享殿大禹陵碑龙 杠 Nhomakorabea禹,姓姒,名文命,字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 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 “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 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国号夏。 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 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 中国版图为九州 。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从夏启开始 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BACK
大禹与绍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一是禹禅会稽。会稽之名出自大禹,其首义是会祭。 《史记· 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是会 稽山得以成名且列为中华九山之首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是禹疏了溪。大禹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治水成功。“禹疏了溪”。了溪,曹娥江的上游。 相传为禹治水毕功后所弃馒头所变,当地百姓呼作“石 馒头”。 三是禹会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 示一体,创建中国第一王朝。 四是禹娶会稽。大禹与涂山氏的结合,应是在禹“禅会 稽”之时之地。 五是禹葬会稽。大禹死后葬在会稽。
大禹陵
高一(12)班 陈宏杰
大禹陵
大禹陵,古称禹穴, 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 稽山,前临禹池。位于 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 外会稽山麓,距城3公 里。 1996年,大禹陵被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1997年, 大禹陵又被中宣部列为 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2006年,大 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BAC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绍兴大禹陵介绍
这里是以治水而载人史册的大禹的陵墓。

据记载,8年在外治水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了绍兴市东南郊的会稽。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
门票:50元(含大禹陵、百鸟苑和香炉峰)
开放时间:7:00一17:30
交通:2、20路、旅游观光巴士东线公交车直达,车程20-30分钟。

旅游小贴士
1、与其他的帝陵相比、禹王庙、禹穴、岣嵝碑都有特别之处
2、现在禹陵附近的禹村住家多姓姒,为禹的后人。

大禹陵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葬地。

周围群山环抱,奇峰林立,若耶清流潺潺东去,使大禹陵更显凝重、壮观。

背景资料
禹,姒姓,名文命,国号夏后氏,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

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但籍贯是在郑州登封嵩山附近的说法应较可信。

大禹陵区由禹陵、禹庙、禹祠三大部分组成。

禹陵面临禹池,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笔。

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其中轴线
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

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

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间“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题跋。

禹祠位于禹陵左侧,为二进三开间平屋,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

大禹陵为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进口牌坊镌刻“大禹陵”。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

禹陵
大禹陵座东朝西,自然环境优美。

入口处的大禹陵牌坊前,有一横卧的青铜柱子,名龙杠。

龙杠两侧各有一柱,名拴马桩。

凡进入陵区拜谒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须在此下马、下轿,步行入内,以示对大禹的尊崇。

龙杠上有“宿禹之域,礼禹之区”的铭文。

高12米、宽14米的大禹陵牌坊,系用石头建造,高大古朴。

牌坊顶为双凤朝阳,庄重典雅,雕刻精美。

柱端为古越人崇拜的神鸟——鸠。

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为其题写的坊额“大禹陵”,更为禹陵增辉。

穿过牌坊后,进入神道。

神道两旁安放着由整块石头雕塑的熊、野猪、三足鳖、九尾狐、应龙。

相传这些神兽都是帮助过大禹治水的神奇动物或大禹自己所变。

从神道经禹陵广场,跨过禹贡大桥,站在甬道前古朴简洁的棂星门下,即可望见大禹陵碑亭。

甬道是一条古柏夹峙、拾级而上的石板路,庄严幽深。

高大肃穆的大禹陵碑,“大禹陵”三字系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知府南大吉楷书并勒石,豪放而雄浑,有顶天立地之气概。

漆以朱红,耀眼夺目。

碑前的两棵百年盘槐,夏天碧绿葱茏,冬则虬枝如铁。

碑后是禹王山,相传大禹即葬于此。

大禹陵碑的右侧,是咸若亭、碑廊和菲饮泉亭。

咸若亭为宋隆兴二年(1164)所建的一石结构亭,六角、攒尖、三层、镂空雕饰,极具地方特色。

“咸若”一词源于《尚书·皋陶谟》中皋陶与大禹讨论如何实行德政、治理国家时大禹的一句话:“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

‟”意为万物若能顺其自身的规律,就能得到它的好处。

亭子上面有“好生遗化”四个字。

建此亭,不仅是颂扬大禹的教化之德,更表达了人民对君主的美好期望。

碑廊陈列着部分祭禹碑,主要有秦始皇祭禹陵所留《会稽刻石》等。

在菲饮泉旁,有一眼泉水四季不涸,清凉甘洌,人们饮水思源,禹功大德盛,便用大圣人孔子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的话名此泉为“菲饮”以纪念、缅怀大禹。

此亭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之亭为1933年重建。

禹祠
禹祠是夏王朝第六代君王少康封其庶子无余赴此守护大禹陵时创建,是定居在禹陵的姒姓宗族祭祀、供奉大禹的宗祠。

目前,这里的姒姓已传至145代共数百人,主要居住在禹陵前的禹陵村。

现存禹祠为1983年重建,为两进。

第一进内陈列着《大禹治水》、《稽功封赏》砖雕;第二进内有大禹塑像,还陈列着大禹在绍兴的遗迹照片和《姒氏世谱》及记载历代祭禹情况的《祀禹录》等。

廊下壁间嵌有清代毛奇龄《禹穴辩》和昝尉林所书“禹穴”碑。

在绍兴有“禹穴”2处,一在宛委山,传为禹得黄帝书处;一即于此,乃禹葬处,即今大禹陵碑后侧。

在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

有亭名“禹井亭”,其楹联系孙其峰先生补书,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意为中华大地的人民都得到了大禹的恩惠,他为民忘私,不屈不挠的种种美好品德是人们的楷模,光照后世。

禹庙
禹庙是大禹陵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创于禹的儿子启,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民族英雄大禹的庙宇。

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步升高,高低错落有致,雄伟壮观。

密集的斗拱,梁上的绘画,质朴而巧夺天工。

从大禹陵进入禹庙区,依次为照壁、午门(包括宰牲房、斋宿房)、拜厅(包括碑房)、窆石亭、大殿。

照壁上有一兽,人称为“”。

据说此兽贪婪无比,最终葬身大海。

意在告诫官吏和百姓要以大禹为楷模,公而忘私而不可滋生物欲之念。

照壁前为岣嵝碑亭,亭中有一碑,人称“岣嵝碑”。

因最早立于湖南衡山岣嵝峰而得名。

明嘉靖二十年(1541)冬,绍兴知府张明道据湖南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亭为清咸丰年间所建。

碑文凡77字,有明代大学者杨慎(升庵)的释文。

岣嵝碑亭前是午门。

午门有三门,中门常闭,据说只有举行祭禹典礼和皇帝祭禹时才能打开,而且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跨越中门,其他人等只能从两旁的边门出入。

穿过午门,走过一段石板路,登上百步禁阶即到拜厅。

百步禁阶前有一鼎,铭曰:缵禹之绪。

意为继承大禹的事业。

拜厅,也称祭厅,是祭祀的地方。

拜厅和大殿之间有清乾隆十六年三月八日乾隆皇帝在此祭禹后留下的诗碑,又称“御书碑”。

大殿的层脊,有康熙皇帝所题“地平天成”四字。

大殿是整个禹庙建筑群的最高建筑物,曾于1929年倒塌,现存大殿为1932年动工重建,1933年竣工。

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头戴冕旒,手执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

殿内还陈列了鼓、磬等祭禹礼器。

大殿侧有窆石亭,因有窆石而名。

窆石传为大禹下葬时的工具。

窆石相传是大禹下葬时,从其生地北川(古石泉)县飞来的。

其上,有自东汉以来的许多文人学者留下的题刻。

在窆石亭侧,有禹穴、石纽碑,均为清光绪年间,据大禹出生之地今四川省北川县之禹穴、石纽拓片勒石而成。

香炉峰
香炉峰为会稽山诸峰之一,位于绍兴城东南约6公里处。

海拔354米。

每逢云雨天气,山顶雨雾迷朦,烟霭缭绕,有“炉峰烟雨”之称,为越中12胜景之一。

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厅峰异石。

相传宋代即于此供奉观音像,时称南天竺。

1990年由华侨出资,于峰巅建炉峰禅寺,有观音宝殿、配殿、僧寮及客堂等。

景点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