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高中数学 1.1.2导数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2
§1.1.2导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2.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3.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教学重点: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导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导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一)平均变化率(二)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新课讲授1.瞬时速度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不能反映他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那么,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比如,2t =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考察2t =附近的情况:ht o思考:当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结论:当t ∆趋近于0时,即无论t 从小于2的一边,还是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于2时,平均速度v 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13.1-.从物理的角度看,时间t ∆间隔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v 就无限趋近于史的瞬时速度,因此,运动员在2t =时的瞬时速度是13.1/m s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0(2)(2)lim 13.1t h t h t∆→+∆-=-∆ 表示“当2t =,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趋近于定值13.1-”小结:局部以匀速代替变速,以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然后通过取极限,从瞬时速度的近似值过渡到瞬时速度的精确值。
2 导数的概念从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f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出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000()()()lim x f x x f x f x x∆→+∆-'=∆ 说明:(1)导数即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 (2)0x x x ∆=-,当0x ∆→时,0x x →,所以0000()()()limx f x f x f x x x ∆→-'=- 三.典例分析例1.(1)求函数y =3x 2在x =1处的导数.分析:先求Δf =Δy =f (1+Δx )-f (1)=6Δx +(Δx )2再求6f x x ∆=+∆∆再求0lim 6x f x∆→∆=∆ 解:法一(略)法二:222211113313(1)|lim lim lim3(1)611x x x x x x y x x x =→→→-⋅-'===+=-- (2)求函数f (x )=x x +-2在1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求出在该点处的导数. 解:x xx x x y ∆-=∆-∆+-+∆+--=∆∆32)1()1(2 200(1)(1)2(1)lim lim (3)3x x y x x f x x x∆→∆→∆--+∆+-+∆-'-===-∆=∆∆例2.(课本例1)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xh 时,原油的温度(单位:C )为2()715(08)f x x x x =-+≤≤,计算第2h 时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解:在第2h 时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就是'(2)f 和'(6)f 根据导数定义,0(2)()f x f x f x x+∆-∆=∆∆ 22(2)7(2)15(27215)3x x x x+∆-+∆+--⨯+==∆-∆ 所以00(2)lim lim(3)3x x f f x x ∆→∆→∆'==∆-=-∆ 同理可得:(6)5f '=在第2h 时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分别为3-和5,说明在2h 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3/C h 的速率下降,在第6h 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5/C h 的速率上升.注:一般地,'0()f x 反映了原油温度在时刻0x 附近的变化情况.四.课堂练习1.质点运动规律为32+=t s ,求质点在3t =的瞬时速度为.2.求曲线y =f (x )=x 3在1x =时的导数.3.例2中,计算第3h 时和第5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五.回顾总结1.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2.导数的概念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2)根据导数的定义
f′(x0)=Δlixm→0
ΔΔyx=Δlixm→0
fx0+Δx-fx0 Δx
= lim Δx→0
2x0+Δx2+4x0+Δx-2x20+4x0 Δx
= lim Δx→0
4x0·Δx+2Δx2+4Δx Δx
= lim Δx→0
(4x0+2Δx+4)
=4x0+4,
∴f′(x0)=4x0+4=12,解得 x0=2.
(1)函数f(x)在x1处有定义. (2)Δx是变量x2在x1处的改变量,且x2是x1附近的任意一点, 即Δx=x2-x1≠0,但Δx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3)注意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公式中若Δx=x2-x1, 则Δy=f(x2)-f(x1);若Δx=x1-x2,则Δy=f(x1)-f(x2).
解析: (1)由已知∵Δy=f(x0+Δx)-f(x0) =2(x0+Δx)2+1-2x20-1=2Δx(2x0+Δx), ∴ΔΔyx=2Δx2Δx0x+Δx=4x0+2Δx. (2)由(1)可知:ΔΔxy=4x0+2Δx,当 x0=2,Δx=0.01 时, ΔΔyx=4×2+2×0.01=8.02.
(3)在 x=2 处取自变量的增量 Δx,得一区间[2,2+Δx]. ∴Δy=f(2+Δx)-f(2)=2(2+Δx)2+1-(2·22+1)=2(Δx)2+ 8Δx. ∴ΔΔyx=2Δx+8,当 Δx→0 时,ΔΔxy→8.
1.求瞬时变化率时要首先明确求哪个点处的瞬时
变化率,然后,以此点为一端点取一区间计算平均变化率,并逐步
已知f(x)=x2+3.
(1)求f(x)在x=1处的导数;
(2)求f(x)在x=a处的导数.
[思路点拨]
确定函数 的增量
高中数学 教案定积分及其应用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2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数学教案定积分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2yy记作f(x)dx 。
即f(x)dx =)(1lim i ni n f n ab ξ∑=∞→-。
其中)(x f 称为被积函数,dx x f )(称为被积式,x 称为积分变量,],[b a 称为积分区间,b a ,分别称为 积分上限和积分下限。
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①若0)(≥x f ,则积分⎰badxx f )(表示如图所示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即S dx x f ba=⎰)(②若0)(≤x f ,则积分⎰ba dx x f )(表示如图所示的曲边梯形面积的负值,即S dx x f ba-=⎰)(③一般情况下,定积分⎰b adxx f )(表示介于x 轴、曲线()f x及b x a x ==,之间的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其中在x 轴上方的面积等于该区间上的积分值,在x 轴上方的面积等于该区间上的积分值的相反数, 3定积分的性质。
(1)⎰badx x kf )(=k ⎰ba dxx f )(。
(2)[]dx x fx f ba)()(21±⎰=。
(3)dx x f ba⎰)(= 。
4微积分基本定理:一般地,若f(x)为在][b a ,上的连续函数,且有)()(x f x F =',那么⎰=badx x f )(,这个结论叫做微积分基本定理,又叫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可记作⎰=badx x f )(= 。
常见求定积分的公式新知得到知识1n B.1n C.1n D.3lim n n →∞由落体的速,则落体从到0t t =所走路程为B.gtC.2012gtD.2014gt答案: 234-125+2l 4n四.精讲点拨: 例1:计算下列定积分:(1)dx x ⎰402sin π(2)。
dx x e x⎰⎪⎭⎫ ⎝⎛+2121(3)dx x ⎰-2123答案:(1)418-π(2)21e 4+ln2-21e 2 (3)21例2利用定积分求图形的面积:求由抛物线,12-=x y 直线x=2,y=0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示范教案
1.7.2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求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求变力作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将它们化归为定积分的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应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知道求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求变力所作的功时,定积分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初步了解定积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化归的思想方法,加深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应用定积分解决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变力作功问题;2.学会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定积分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初步掌握应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强化化归思想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应用定积分解决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变力作功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定积分的价值.难点: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定积分问题.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函数v=v(t)(v(t)≥0),在时间区间[a,b]上所经过的路程s如何用积分表示?活动设计: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定积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应用.探究新知提出问题1:一辆汽车的速度—时间曲线如图所示.求汽车在这1 min行驶的路程.活动设计:学生独立完成,再将一学生的做题步骤进行投影,然后共同分析.活动结果:由速度—时间曲线可知:v(t)=⎩⎪⎨⎪⎧3t ,0≤t ≤10,30,10≤t ≤40,-1.5t +90,40≤t ≤60.因此汽车在这1 min 行驶的路程是s =∫1003tdt +∫401030dt +∫6040(-1.5t +90)dt =32t 2|100+30t|4010+(-34t 2+90t)|6040=1 350(m). 答:汽车在这1 min 行驶的路程是1 350 m.设计意图通过物理学中“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这个实例,不但加强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定积分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方法.提出问题2:此问题还可以如何解决?活动设计: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活动成果:由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路程即为图中的梯形OABC 的面积,故有S =(30+60)×302=1 350(m).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并解决问题.理解新知提出问题1:一物体在恒力F(单位:N)的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着与F 相同的方向移动了s(单位:m),则力F 所作的功为W =F·s.那么,如果物体在变力F(x)的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F(x)相同的方向从x =a 移动到x =b(a<b),那么如何计算变力F(x)所做的功W 呢?活动设计: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活动成果:与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一样,可以用“四步曲”解决变力作功问题,可以得到W =∫b a F(x)dx.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类比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方法,探究得出求变力作功也可用定积分解决.提出问题2:如图,在弹性限度内,将一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l m 处,求克服弹力所作的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找一个学生板书.活动成果:在弹性限度内,拉伸(或压缩)弹簧所需的力F(x)与弹簧拉伸(或压缩)的长度x 成正比,即F(x)=kx ,其中常数k 是比例系数.由变力作功公式,得到W =∫l 0kxdx =12kx 2|l 0=12kl 2(J). 答:克服弹力所作的功为12kl 2 J.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变力作功的积分表示,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运用新知例A 、B 两站相距7.2 km ,一辆电车从A 站开往B 站,电车开出t s 后到达途中C 点,这一段的速度为1.2t m/s ,到C 点的速度为24 m/s ,从C 点到B 点前的D 点以等速行驶,从D 点开始刹车,经t s 后,速度为(24-1.2t) m/s ,在B 点恰好停车,试求:(1)A 、C 间的距离;(2)B 、D 间的距离;(3)电车从A 站到B 站所需的时间.分析: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s 等于其速度函数v =v(t)(v(t)≥0)在时间区间[a ,b]上的定积分,即s =∫b a v(t)dt.解:(1)设从A 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1,则1.2t 1=24,t 1=20(s),则AC =∫2001.2tdt =0.6t 2|200=240(m).答:A 、C 间的距离为240 m.(2)设D 到B 的时间为t 2,则24-1.2t 2=0,t 2=20(s),则DB =∫200(24-1.2t)dt =(24t -0.6t 2)|200=240(m).答:B 、D 间的距离为240 m.(3)CD =7 200-2×240=6 720(m),则从C 到D 的时间为6 72024=280(s),则所求时间为20+280+20=320(s). 答:电车从A 站到B 站所需时间为320 s.巩固练习物体A 以速度v =3t 2+1(米/秒)在一直线上运动,同时物体B 也以速度v =10t(米/秒)在同一直线上与A 同方向运动,问多少时间后A 比B 多运动5米,此时,A 、B 走的距离各是多少?分析:依题意,物体A 、B 均作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可借助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求解.解:A 从开始到t 秒所走的路程为s A =∫t 0(3t 2+1)dt =t 3+t.B 从开始到t 秒所走的路程为s B =∫t 010tdt =5t 2,由题意:s A =s B +5,即t 3+t =5t 2+5,解得t =5(秒).此时:s A=53+5=130(米),s B =5×52=125(米).答:5秒后A 比B 多运动5米,此时,A 、B 走的距离分别是130米和125米. 变练演编1.一台打桩机将一木桩打入地下,每次打击所作的功相等,土壤对木桩的阻力与木桩进入土壤的深度成正比,第一次打击将木桩打入1米深,求第二次打入的深度.2.弹性物体所受的压力与缩短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依照胡克定理F =kx(k 是常数)计算,现有弹簧一个,原长有1 m ,每压缩1 cm 时需力5 N ,求自80 cm 压缩至60 cm 时需作功多少?答案:1.思路分析:功是力对位移的积累,抓住两次作功相等,列出定积分表达式,求解即可.解:因土壤对木桩的阻力与木桩进入土壤的深度s 成正比,设其比例系数为k ,则由题意知∫10ksds =∫x 1ksds ,解得x =2,故第二次打入的深度为(2-1) m.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两次作功相等,搞清积分上限和积分下限.2.解:由题意知比例系数k =50.01=500,弹簧被压缩20 cm 到被压缩40 cm ,需作功W =∫0.40.2500xdx =30(J).点评:此题属于常规题型,应注意单位统一用国际单位制.达标检测1.一物体沿直线以v =2t +3的速度运动,求物体在t ∈[3,5]内行进的路程为__________.2.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t),当t =0时,物体所在的位置为s 0,则在t 1秒末时它所在的位置为( )A .∫t 10v(t)dtB .s 0+∫t 10v(t)dtC .∫t 10v(t)dt -s 0D .s 0-∫t 10v(t)dt3.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行驶,到某处需要减速停车,设汽车以加速度大小2 m/s 2匀减速刹车,则从开始刹车到停车,汽车走了约( )A .19.75 mB .20.76 mC .22.80 mD .24.76 m4.一物体在力F(x)=3x +4(x 的单位:m ,F 的单位:N)的作用下,沿着与力F 相同的方向,从x =0处运动到x =4处,求力F(x)所作的功为__________.答案:1.22 2.B 3.A 4.40 J课堂小结1.知识收获:用定积分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变力作功问题.2.方法收获:数形结合方法.3.思维收获:数形结合、化归的思想.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7A 组第5,6题.补充练习基础练习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其速度v(t)=3t 2-2t +3,则它在2秒内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1 N 能拉长弹簧1 cm ,为了将弹簧拉长6 cm ,需作功( )A .0.18 JB .0.26 JC .0.12 JD .0.28 J3.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t)=1-t 2,则它前两秒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 拓展练习4.由截面积为 4 cm 2的水管往外流水,打开水管t 秒末的流速为v(t)=6t -t 2(cm/s)(0≤t ≤6).试求:t =0到t =6秒这段时间内流出的水量.5.物体按规律x =4t 2(米)作直线运动,设介质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且速度等于10米/秒时,阻力为2牛,求物体从x =0到x =2阻力所作的功.答案:1.10 2.A 3.2 4.144 cm 3 5.-25焦 设计说明通过物理学中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问题、弹簧作功问题,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又能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定积分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备课资料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被迅速推广.(设计者:孙娜)。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 选修2-2 1-5-3定积分的概念
学科: 数学学段:高二年级课题:§1.5.3定积分的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了解定积分的背景;2.借助于几何直观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能用定积分定义求简单的定积分;3.理解掌握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教学重点: 定积分的概念、用定义求简单的定积分、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设计:详细过程一.创设情景 复习:1. 回忆前面曲边梯形的面积,汽车行驶的路程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步骤:分割→近似代替(以直代曲)→求和→取极限(逼近)2.对这四个步骤再以分析、理解、归纳,找出共同点. 二.新课讲授 1.定积分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0121i i n a x x x x x x b -=<<<<<<<=L L将区间[,]a b 等分成n 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长度为x D (b ax n-D =),在每个小区间[]1,i i x x -上任取一点()1,2,,i i n x =L ,作和式: 11()()nnn i i ii b aS f x f n x x ==-=D =邋 如果x D 无限接近于0(亦即n ??)时,上述和式n S 无限趋近于常数S ,那么称该常数S 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
记为:()baS f x dx=ò,其中-ò积分号,b -积分上限,a -积分下限,()f x -被积函数,x -积分变量,[,]a b -积分区间,()f x dx -被积式。
说明:(1)定积分()ba f x dx ò是一个常数,即nS 无限趋近的常数S (n ??时)记为()baf x dxò,而不是n S .(2)用定义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是:①分割:n 等分区间[],a b ;②近似代替:取点[]1,i i i x x x -Î;③求和:1()ni i b af n x =-å;④取极限:()1()l i m nb i n a ib af x dx f nx =-=åò (3)曲边图形面积:()ba S f x dx=ò;变速运动路程21()t tS v t dt =ò;变力做功()baW F r dr =ò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从几何上看,如果在区间[],a b 上函数()f x 连续且恒有()0f x ³,那么定积分()ba f x dxò表示由直线,(),0x a x b a b y ==?和曲线()y f x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如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这就是定积分()ba f x dx ò的几何意义。
高中数学 数学归纳法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2-新人教版高二选修2-2数学教案
§2.3 数学归纳法(2)[学情分析]: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直接证明的方法,在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时,数学归纳法往往是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它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无限多个正整数的情形。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上步熟悉数学归纳法的证题原理及步骤。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含意和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的认识,掌握它的基本步骤(特别要注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运用它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递推步骤中如何利用归纳假设。
[教学过程设计]:[练习与测试]:1. 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n n N <∈,假设不等式成立,那么n 的取值X 围是〔 〕 A. 2n ≥ B. 3n ≥ C. 4n ≥ D. 5n ≥ 答案:D解:当n 取第一个值5时,命题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312111N n n n n ∈>++++++ 〞,要证明第一步时,左边的式子= 。
答案:1213413121=++。
3.当*N n ∈时,求证:3()2nn >。
证明:〔1〕当n=1时,左式=32,右式=1,312>,原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原不等式成立,即3()2kk >那么当n=k+1时,左式=13333()()22222k k kk k +=>=+132,1,()12k k k k +≥∴≥+>+上式即所以n=k+1时结论成立综合〔1〕〔2〕原不等式对于任意*N n ∈均成立。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选修2-2教案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1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4)(r r V π=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V V r = 分析: 343)(π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62.001)0()1(L dm r r ≈--3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2)1()2(L dm r r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1212)()(V V V r V r --问题2 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0()5.0(s m h h v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1()2(s m h h v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平均变化率概念:4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1212)()(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2.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 3.则平均变化率为=∆∆=∆∆x 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xf1212)()(x x x f x f --表示什么?直线AB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f (x )=x x +-2的图象上的一点)2,1(--A 及临近一点)2,1(y x B ∆+-∆+-,则=∆∆xy. 解:)1()1(22x x y ∆+-+∆+--=∆+-,5∴x xx x x y ∆-=∆-∆+-+∆+--=∆∆32)1()1(2 例2. 求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定积分的概念》示范教案
1.5.3 定积分的概念教材分析《定积分的概念》从曲边梯形的面积及变速直线运动的共同特征概括出定积分的概念,它是学生学习定积分的基础,为学习定积分的应用作好铺垫.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是难点.主要是这种“以曲代直”“逼近”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与之相联系的认知结构,只有将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改组和顺应,在几节课内达到深刻理解这种思想方法是难点所在.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了解定积分的背景;能用定积分的定义求简单的定积分;理解掌握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直观的基本思想,理解定积分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难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回忆前面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运动的路程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步骤. 活动成果: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活动设计:将以下问题及其解决步骤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函数为v =v(t),求它在a ≤t ≤b 内的位移s.步骤如下: (1)分割:用分点a =t 0<t 1<t 2<…<t n =b 将时间区间[a ,b]等分成n 个小区间[t i -1,t i ](i =1,2,…,n),其中第i 个时间区间的长度为Δt =t i -t i -1,物体在此时间段内经过的路程为Δs i .(2)近似代替:当Δt 很小时,在[t i -1,t i ]上任取一点ξi ,以v(ξi )来代替[t i -1,t i ]上各时刻的速度,则Δs i ≈v(ξi )·Δt i .(3)求和:s =1nii S=∆∑≈∑i =1nv(ξi )Δt. (4)取极限:Δt →0时,上式右端的和式作为s 近似值的误差会趋于0,因此s =0lim t ∆→∑i =1nv(ξi )Δt.探究新知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对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运动的路程两个实例的四个步骤对比分析,找出共同点.活动设计: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成果:1.二者都通过四个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来解决问题; 2.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都采用了“逼近”的思想. 总结:类似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而且最终结果都可以归结为这种类型的和式的极限.提出问题2:你能不能类似地将在区间[a ,b]上连续的问题函数f(x)的最终结果归结为这种类型的和式的极限.活动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必要时允许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学情预测:开始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全面、不准确,但在教师的不断补充、纠正下,会趋于完善.活动成果:师生共同概括出定积分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f(x)在区间[a ,b]上连续,用分点 a =x 0<x 1<x 2<…<x i -1<x i <…<x n =b将区间[a ,b]等分成n 个小区间,在每个小区间[x i -1,x i ]上任取一点ξi (i =1,2,…,n),作和式:∑i =1n f(ξi )Δx =∑i =1nb -an f(ξi ),当n →∞时,上述和式无限接近某个常数,那么称该常数为函数f(x)在区间[a ,b]上的定积分.记为⎠⎛a bf(x)dx ,即⎠⎛abf(x)dx =lim n →∞∑ni =1b -anf(ξi ), 其中f(x)称为被积函数,x 叫做积分变量,[a ,b]叫做积分区间,b 叫做积分上限,a 叫做积分下限,f(x)dx 叫做被积式.教师补充以下几点:(1)定积分⎠⎛a b f(x)dx 是一个常数;(2)定积分⎠⎛ab f(x)dx 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和式∑i =1nb -a n f(ξi )的极限,即⎠⎛a bf(x)dx 表示当n →∞时,和式∑i =1n b -a n f(ξi )所趋向的定值;(3)对区间[a ,b]的分割是任意的,只要保证每一小区间的长度都趋向于0就可以了;(4)考虑到定义的一般性,ξi 是第i 个小区间上任意取定的点,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或计算定积分时,可以把ξi 都取为每个小区间的左端点(或都取为右端点),以便得出结果.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操作、思考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对定积分的初步、直观的认识,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出问题3:你能说说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吗?活动设计:学生独立解决,必要时,教师指导、提示.学情预测:如果学生回答此问题有困难,可提示学生回顾求曲边梯形面积的例子.活动成果:结合课本本节图1.57总结定积分⎠⎛ab f(x)dx(f(x)≥0)的几何意义:如果在区间[a ,b]上函数f(x)连续且恒有f(x)≥0,那么定积分⎠⎛ab f(x)dx 表示由直线x =a ,x =b(a ≠b),y =0和曲线y =f(x)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提出问题4:思考课本本节的探究问题. 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答案.活动成果:通过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学生不难考虑到如何用定积分表示位于x 轴上方的两条曲线y =f 1(x),y =f 2(x)与直线x =a ,x =b 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由于图中用虚线给出了辅助线,学生易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a b f 1(x)dx -⎠⎛ab f 2(x)dx.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定积分的定义,可以得出定积分的如下性质: 性质1:⎠⎛a b kf(x)dx =k ⎠⎛ab f(x)dx(k 为常数);性质2:⎠⎛a b [f 1(x)±f 2(x)]dx =⎠⎛a b f 1(x)dx±⎠⎛abf 2(x)dx ;性质3:⎠⎛ab f(x)dx =⎠⎛ac f(x)dx +⎠⎛cb f(x)dx(其中a<c<b).提出问题5:性质1等式两边的两个定积分上、下限和被积函数分别是什么? 活动设计: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直接作答.提出问题6:你能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解释性质3吗? 活动设计:学生思考、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学情预测:若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教师可辅助学生用图象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几何直观上感知性质3的成立.活动成果:教师指出性质3为定积分对积分区间的可加性,它对把区间[a ,b]分成有限个(两个以上)小区间的情形也成立.给出以上3个性质,便于我们计算定积分.理解新知1.用定义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是:①分割:n 等分区间[a ,b];②近似代替:取点ξi ∈[x i -1,x i ];③求和:∑i =1nb -an f(ξi );④取极限:⎠⎛ab f(x)dx =lim n →∞∑i =1n b -an f(ξi ).2.一般情况下,定积分∫b a f(x)dx 的几何意义是介于x 轴、函数f(x)的图形以及直线x =a ,x =b 之间各部分面积的代数和,在x 轴上方的面积取正号,在x 轴下方的面积取负号.即∫b a f(x)dx =x 轴上方面积-x 轴下方的面积.运用新知例1利用定积分的定义,计算定积分∫10x 3dx 的值. 解:令f(x)=x 3. (1)分割在区间[0,1]上等间隔地插入n -1个点,将区间[0,1]等分成n 个小区间[i -1n ,in](i =1,2,…,n),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Δx =i n -i -1n =1n.(2)近似代替、求和取ξi =i n (i =1,2,…,n),则∫10x 3dx ≈S n =∑i =1n (i n )3·1n =1n 4∑i =1n i 3=1n 4·n 2(n +1)24=14(1+1n)2.(3)取极限∫10x 3dx =lim n →∞S n=lim n →∞ 14(1+1n )2=14. 例2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推出下列定积分的值.(1)∫10xdx ;(2)∫R 0R 2-x 2dx.思路分析:如果在区间[a ,b]上函数f(x)连续且恒有f(x)≥0,那么定积分∫b a f(x)dx 表示由直线x =a ,x =b(a ≠b),y =0和曲线y =f(x)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1)中的定积分的值即为由直线x =0,x =1,y =0和y =x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2)中的定积分的值为由直线x =0,x =R ,y =0和曲线y =R 2-x 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解:(1)由图象可知,由直线x =0,x =1,y =0和y =x 所围成的图形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边长均为1,则面积为12×1×1=12,所以∫10xdx =12. (2)由图象可知,由直线x =0,x =R ,y =0和曲线y =R 2-x 2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即为圆x 2+y 2=R 2面积的14,则面积为14πR 2,所以∫R 0R 2-x 2dx =14πR 2. 变练演编例 计算定积分∫20x 3dx 的值,并从几何上解释这个值表示什么?解:计算定积分∫20x 3dx 的值: (1)分割在区间[0,2]上等间隔地插入n -1个点,将区间[0,2]等分成n 个小区间[2(i -1)n ,2in ](i =1,2,…,n),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Δx =2i n -2(i -1)n =2n.(2)近似代替、求和取ξi =2in(i =1,2,…,n),则∫20x 3dx ≈S n =∑i =1n(2i n )3·2n =16n 4∑i =1n i 3=16n 4·n 2(n +1)24=4(1+1n)2. (3)取极限∫20x 3dx =lim n →∞S n =lim n →∞4(1+1n )2=4.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这个值表示由直线y =0,x =0,x =2和曲线y =x 3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活动设计:学生在理解例1和例2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此例练习. 设计意图设置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定积分的定义和其几何意义,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达标检测1. lim n →∞ 1n[cos πn +cos 2πn +…+cos (n -1)πn +cos nπn ]写成定积分的形式,可记为( )A .∫π0cosxdx B.1π∫π0cosxdxC .∫10cosxdx D .∫π0cosx xdx2.用定积分表示由曲线y =x 3和直线y =x 所围成的图形面积. 3.当f(x)≥0时,定积分∫b a f(x)dx 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 当f(x)≤0时,定积分∫b a f(x)dx 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4.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2-24-x 2dx 的值. 答案:1.B 2.∫10(x -x 3)dx.3.由直线x =a ,x =b(a ≠b),y =0和曲线y =f(x)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由直线x =a ,x =b(a ≠b),y =0和曲线y =f(x)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的相反数4.2π. 课堂小结1.知识收获:(1)定积分的概念;(2)定义法求简单的定积分;(3)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2.方法收获:联想、归纳、总结的思想方法. 3.思维收获:从特殊到一般. 布置作业习题1.5A 组3、4题. 补充练习 基础练习1.将和式的极限lim n →∞ 1α+2α+…+n αn α+1(α>0)表示成定积分为( ) A .∫101xdx B .∫10x αdx C .∫101x αdx D .∫10(x n)αdx 2.将和式lim n →∞(1n +1+1n +2+…+12n )表示为定积分__________.3.曲线y =x 2,y =1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可用定积分表示为__________.拓展练习4.用定积分定义求∫10|x 2-4|dx 的值. 答案:1.B 2.∫101x +1dx 3.∫1-1(1-x 2)dx 4.233. 设计说明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定积分的概念,这符合思维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也从中学到了联想、猜测的归纳、总结的思想方法.例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尝试、体验,才能深刻理解“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思想方法.本节的设计既符合教学论中的巩固性原则,也符合素质教育理论中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备课资料备选例题:利用定义计算定积分∫10(2x -x 2)dx ,并从几何上解释这个值表示什么?思路分析:利用定积分性质1、2,可将∫10(2x -x 2)dx 转化为2∫10xdx -∫10x 2dx ,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分别求出∫10xdx ,∫10x 2dx ,就能得到定积分∫10(2x -x 2)dx 的值.解:∫10(2x -x 2)dx =∫102xdx -∫10x 2dx =2∫10xdx -∫10x 2dx ,用定义求∫10xdx 的值.(1)分割在区间[0,1]上等间隔地插入n -1个点,将区间[0,1]等分成n 个小区间 [i -1n ,i n ](i =1,2,…,n),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Δx =i n -i -1n =1n . (2)近似代替、求和取ξi =i n (i =1,2,…,n),则∫10xdx ≈S n =∑i =1n i n ·1n =1n 2·n (n +1)2=n +12n.(3)取极限∫10xdx =lim n →∞S n =lim n →∞n +12n =12. 同理可求得∫10x 2dx =13,所以∫10(2x -x 2)dx =2×12-13=23.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这个值表示由直线y =2x ,x =1和曲线y =x 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设计者:孙娜)。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 2.1.2《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教案
?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教学设计鄞州区姜山中学蒋自佳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课题来自人教A版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模型。
两点分布是随机变量只有0和1两种结果的分布列,是最简单的分布列,也是之后学习二项分布的根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超几何分布是由有限个物体中抽出n个物体,成功抽出指定种类的物件的次数〔不归还〕。
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列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两种重要模型,这局部内容以实际情境为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建模才能,建立适宜的分布列,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中形成和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的设置根据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根本概念,能解决与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相关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抽象问题才能,通过设立详细问题情境,老师启发引导,归纳总结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问题概念和解决规律,培养学生总结探究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详细问题的分析,总结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对问题分析和逐步深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上述目的,教学需要上力求表达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
三、学生学情分析1、认知根底:学生在必修3中已经学习了有关概率统计的根底知识,利用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知识可以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在选修2-3第二章第一课时学习了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分布列概念和性质,可以解决简单的分布列问题,但学生对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概念理解不够深化,求分布列过程还不纯熟。
2、才能储藏: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概率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思维活泼,初步具备自主分析和探究才能,但考虑不够严谨,容易遗漏,处理抽象问题才能还有待进步。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一章 1.2 1.2.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在求导过程中出现指数或系数的运算失误.
跟 踪 训 练
解析:(1)y′=(x12)′=12x11;
1 4 -4 -5 (2)y′=x4′=(x )′=-4x =- 5; x
栏 目 链 接
3 3 2 3 (3)y′= x ′=(x )′= x- = . 5 5 5 5 2 5 x
3
5
跟 踪 训 练
栏 目 链 接
答案:D
自 测 自 评
2.曲线 y=-x3+3x2 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A.y=3x-1 C.y=3x+5 B.y=-3x+5 D.y=2x
)
栏 目 链 接
答案:A
自 测 自 评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1 2 ①y=ln 2,则 y′=0;②y= 2,则 y′|x=3=- ; x 27 1 ③y=2 ,则 y′=2 ln 2;④y=log2x,则 y′= . xln 2
栏 目 链 接
跟 踪 训 练
1 3. 若曲线 y=x- 在点 2 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8,则 a=( A.64 B.32
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 ) D.8
栏 目 链 接
C.16
分析:本试题主要考查求导法则、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 求法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
跟 踪 训 练
解析: y′= 是 y- = , ∴k = ,切线方程
cos x y′=______
-sin x y′=______
栏 目 链 接
y′=______ axln a y′=______ ex
1 y′=______ xln a
1 y′=______ x
自 测 自 评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1 A.(logax)′=x C.(3x)′=3x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一章 1.1 1.1.2 导数的概念
栏 目 链 接
∴4 s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2+6×4=26.
题型2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导数
例2 利用导数的定义解下列各题:
1 (1)求函数 f(x)= 在 x=1 处的导数; x+1 (2)已知函数 f(x)=ax2+2x 在 x=1 处的导数为 6, 求a 的值.
-Δx 1 1 Δy 解析: (1)因为 Δy=f(1+Δx)-f(1)= - = , 所以 Δx 2+Δx 2 22+Δx 1 Δy 1 =- ,于是 f(x)在 x=1 处的导数 f′(1)=Δ lim =- . x→0 Δx 4 22+Δx
1 2 2. 已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方程为 s(t)= gt , 若 Δt→0 时, 2 s1+Δt-s1 无限趋近于 9.8 m/s,则正确的说法是( Δt A.9.8 m/s 是物体在 0~1 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 B.9.8 m/s 是物体在 1 s~(1+Δt)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 C.9.8 m/s 是物体在 t=1 s 这一时刻的速度 D.9.8 m/s 是物体从 1 s~(1+Δt)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栏 目 链 接
点评:由导数的定义求导数,是求导数的基本方法, 必须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①求函数的增量 Δy=f(x0+Δx)-f(x0); Δy fx0+Δx-fx0 ②求平均变化率 = ; Δx Δx Δy ③取极限,得导数 f′(x0)=Δ lim . x→0 Δx
例:设函数 y=f(x)=3x2,则 Δy=f(1+Δx)-f(1) Δy Δy 2 6Δ x + 3(Δ x ) 6 + 3Δ x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Δ lim x→0 Δx Δx
6 6 =______________ ;f′(1)=______________.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1 2.1.1 合情推理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2.下面使用的类比推理中恰当的是( ) A.“若 m· 2=n· 2,则 m=n”类比得出“若 m· 0=n· 0,则 m=n” B.“(a+b)c=ac+bc”类比得出“(a· b)c=ac· bc” a+b a b C.“(a+b)c=ac+bc”类比得出“ c =c+c(c≠0)” D.“(pq)n=pn· qn”类比得出“(p+q)n=pn+qn”
栏 目 链 接
基 础 梳 理
1 例: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 ,把这 3 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基 础 梳 理
分析:从方法的类比入手. 1 1 1 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 S= ah=3× ×ar⇒r= h, 2 2 3 1 1 1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V= Sh=4× Sr⇒r= h,即正四面 3 3 4 1 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的 . 4 1 答案: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是高的 自 评
1. 已知 a1=3, a2=6 且 an+2=an+1-an, 则 a33 为( A.3 C.6 B.-3 D.-6
)
解析:a3=3,a4=-3,a5=-6,a6=-3, a7=3,a8=6,„,故{an}以 6 个项为周期循环出 现,a33=a3=3. 答案:A
解析:类比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只有选项 C 的类 比结果是正确的.故选 C. 答案:C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x 3.设函数 f(x)= (x>0),观察: x+2 x f1(x)=f(x)= , x+2 x f2(x)=f(f1(x))= , 3x+4 x f3(x)=f(f2(x))= , 7x+8
369.高中数学教案选修2-2《2.3 数学归纳法(1)》
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2.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规律的途径.掌握从特殊到一般是应用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证明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教学过程:一、预习1.问题:很多同学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游戏,(教具摆设)就是一种码放砖头的游戏,码放时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砖头,若前一块砖头倒下,则一定导致后一块砖头也倒下,这样只要推倒第一块砖头就会导致全部砖头都倒下(这种游戏称为多米诺骨牌游戏).思考 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是什么?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所有的多米诺骨牌都能倒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你认为条件(2)的作用是什么?思考 如果条件(1)不要,能不能保证全部的骨牌都倒下?2.我们知道对于数列{a n },已知a 1=1,且11n n na a a +=+(n =1,2,3…)通过对n =1,2,3,4,前4项的归纳,我们可以猜想出其通项公式为1n a n=,但归纳推理得出的猜想不一定成立,必须通过严格的证明.要证明这个猜想,同学们自然就会从n =5开始一个个往下验证,当n 较小时可以逐个验证,但当n 较大时,逐个验证起来会很麻烦,特别是证明n 取所有正整数时,逐个验证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寻求一种方法,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都成立.思考?你认为证明数学的通项公式是1nan=,这个猜想与上述多米诺骨牌游戏有相似性吗?你能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解决这个问题吗?多米诺骨牌游戏原理通项公式1nan=的证明方法(1)第一块骨牌倒下.(1)当n=时,猜想成立(2)若第k块倒下时,则相邻的第k+1块也倒下.(2)若当n=时,猜想成立,即,则当n=时,猜想也成立,即.根据(1)和(2),可知不论有多少块骨牌,都能全部倒下.根据(1)和(2),可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猜想都成立.证明:(1).(2)假设,3.小结.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用框图表示为:注 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只完成步骤(1)而缺少步骤(2),就做出判断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步骤(1),无法递推下去,即n 取n 0以后的数时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无法判定.同样,只有步骤(2)而缺少步骤(1),也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也就没有意义了.二、课堂训练例1 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n -1)d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 -1)=2n .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2+32+…+n 2=(1)(21)6n n n ++(n ∈N *).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1)n (2n -1)=(-1)n n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111n n a a a a a n a +N ++-++++=≠∈-,” 在验证n =1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结果是 .2.已知:111()1231f n n n n ⋅⋅⋅=++++++,则(1)f k +等于 .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3+3×4+…+n (n +1)=1(1)(2)3n n n ++.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21(1)1234(1)(1)2n n n n n --+-+-++-=-. 四、小结重点:两个步骤、一个结论;注意:奠基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五、作业课本P94第1,2,3题.〖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a x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数学人教版高中二年级选修2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本书该节共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地位作用:在已经学习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用于关于正整数命题的直接证法。
教材通过剖析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思维过程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即借助“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思想,揭示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
(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见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作出证明。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教学方法】运用类比启发探究的数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播放人的多米诺骨牌视频;学生动手参与多米诺骨牌游戏等生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程序】第一阶段:回顾复习,课前准备复习1:类比推理及其一般步骤1、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一般步骤:(1)观察、比较(2)联想、类推(3)猜想新结论复习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回顾复习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目的是为数学归纳法推理的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1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4)(r r V π=⏹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V V r = 分析: 343)(π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62.001)0()1(L dm r r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2)1()2(L dm r r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1212)()(V V V r V r --问题2 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0()5.0(s m h h v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1()2(s m h h v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平均变化率概念: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1212)()(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2.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3. 则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xf1212)()(x x x f x f --直线AB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f (x )=x x +-2的图象上的一点)2,1(--A 及临近一点)2,1(y x B ∆+-∆+-,则=∆∆xy. 解:)1()1(22x x y ∆+-+∆+--=∆+-,∴x xx x x y ∆-=∆-∆+-+∆+--=∆∆32)1()1(2 例2. 求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册教案
目录目录 (I)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1.1变化率问题 (1)导数与导函数的概念 (4)§1.1.2导数的概念 (6)§1.1.3导数的几何意义 (9)§1.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13)§1.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16)§1.2.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0)§1.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2课时) (23)§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2课时) (28)§1.3.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2课时) (32)§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2课时) (35)§1.5.3定积分的概念 (39)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43)合情推理 (43)类比推理 (46)演绎推理 (49)推理案例赏识 (51)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 (53)间接证明--反证法 (55)数学归纳法 (57)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8)§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68)§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68)§3.1.2复数的几何意义 (71)§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74)§3.2.1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几何意义 (74)§3.2.2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78)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1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完整版)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一)【内容分析】:归纳是重要的推理方法,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数列、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等等)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加以总结,上升为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能利用归纳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例,加深对归纳这种思想方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体会并实践归纳推理的探索过程(2)归纳推理的局限【教学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从已知的线索中归纳出正确的结论),试归纳出→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时命题成立,再证由这两步,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目的:渗【练习与测试】: (基础题)1)数列2,5,11,20,,47,x …中的x 等于( ) A .28 B .32 C .33 D .272)从222576543,3432,11=++++=++=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定义,,,A B B C C D D A ****的运算分别对应下图中的(1)、(2)、(3)、(4),那么下图中的(A )、(B )所对应的运算结果可能是( ).(1) 4) (A A.,B D A D ** B.,B D A C ** C.,B C A D ** D.,C D A D ** 4)有10个顶点的凸多面体,它的各面多边形内角总和是________.5)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是由6颗珠宝(图中圆圈表示珠宝)构成如图1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如图2, 第四件首饰如图3, 第五件首饰如图4, 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使它构成更大的正六变形,依此推断第6件首饰上应有_______________颗珠宝,第n 件首饰所用珠宝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颗.6)已知n n a n na 11+=+(n=1.2. …)11=a 试归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答案:1)B 523,1156,20119,-=-=-=推出2012,32x x -==2)2*1...212...32(21),n n n n n n n N ++++-+++-=-∈ 注意左边共有21n -项 3)B4)(n-2)3605) 91,1+5+9+…4n+1=2n 2+3n+1 6) a 1=1,a 2=21 a 3=31… a n =n1(中等题)1)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 个图中有 个小正方形.2)-1 .3 .-7 .15 .( ) ,63 , , , 括号中的数字应为( ) A.33 B.-31 C.-27 D.-57 3)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n ≥ 3),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表示 n 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 f (4 )=( ) A.3 B.4 C.5 D.64)顺次计算数列:1,1+2+1,1+2+3+2+1,1+2+3+4+3+2+1,的前4项,由此猜测123...)1()1(...321++++-++-++++=n n n a n 的结果. 答案:1)1+2+3+4+…+(n+1)=)2)(1(21++n n 2)B 正负相间,3=1+2,7=3+22,15=7+23,15+24=31,31+25=63 3)C4)依次为,1,22,32,42,所以a n =n 2(难题)1).迄今为止,人类已借助“网格计算”技术找到了630万位的最大质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1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4)(r r V π=⏹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V V r = 分析: 343)(π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62.001)0()1(L dm r r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2)1()2(L dm r r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1212)()(V V V r V r --问题2 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0()5.0(s m h h v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1()2(s m h h v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平均变化率概念: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1212)()(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2.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3. 则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xf1212)()(x x x f x f --直线AB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f (x )=x x +-2的图象上的一点)2,1(--A 及临近一点)2,1(y x B ∆+-∆+-,则=∆∆xy. 解:)1()1(22x x y ∆+-+∆+--=∆+-,∴x xx x x y ∆-=∆-∆+-+∆+--=∆∆32)1()1(2 例2. 求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解:2020)(x x x y -∆+=∆,所以xx x x x y ∆-∆+=∆∆2020)( x x xx x x x x ∆+=∆-∆+∆+=020202022所以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x x ∆+02四.课堂练习1.质点运动规律为32+=t s ,则在时间)3,3(t ∆+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2.物体按照s (t )=3t 2+t +4的规律作直线运动,求在4s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3.过曲线y =f (x )=x 3上两点P (1,1)和Q (1+Δx ,1+Δy )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 =0.1时割线的斜率.五.回顾总结1.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六.教后反思:§1.1.2导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2.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3.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教学重点: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导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导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平均变化率(二)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253t∆+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新课讲授 1.瞬时速度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不能反映他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那么,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比如,2t =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考察2t =附近的情况:思考:当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结论:当t ∆趋近于0时,即无论t 从小于2的一边,还是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于2时,平均速度v 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13.1-.从物理的角度看,时间t ∆间隔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v 就无限趋近于史的瞬时速度,因此,运动员在2t =时的瞬时速度是13.1/m s -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0(2)(2)lim13.1t h t h t∆→+∆-=-∆表示“当2t =,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趋近于定值13.1-”小结:局部以匀速代替变速,以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然后通过取极限,从瞬时速度的近似值过渡到瞬时速度的精确值。
2 导数的概念从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f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出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000()()()limx f x x f x f x x∆→+∆-'=∆说明:(1)导数即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2)0x x x ∆=-,当0x ∆→时,0x x →,所以000()()()lim x f x f x f x x x ∆→-'=-三.典例分析例1.(1)求函数y =3x 2在x =1处的导数. 分析:先求Δf =Δy =f (1+Δx )-f (1)=6Δx +(Δx )2再求6f x x ∆=+∆∆再求0lim 6x f x∆→∆=∆解:法一 定义法(略)法二:222211113313(1)|limlim lim3(1)611x x x x x x y x x x =→→→-⋅-'===+=-- (2)求函数f (x )=x x +-2在1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求出在该点处的导数.解:x xx x x y ∆-=∆-∆+-+∆+--=∆∆32)1()1(2 200(1)(1)2(1)limlim (3)3x x y x x f x x x∆→∆→∆--+∆+-+∆-'-===-∆=∆∆ 例2.(课本例1)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xh 时,原油的温度(单位:C o)为2()715(08)f x x x x =-+≤≤,计算第2h 时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解:在第2h 时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就是'(2)f 和'(6)f根据导数定义,0(2)()f x f x fx x+∆-∆=∆∆ 22(2)7(2)15(27215)3x x x x+∆-+∆+--⨯+==∆-∆所以00(2)limlim(3)3x x ff x x ∆→∆→∆'==∆-=-∆同理可得:(6)5f '=在第2h 时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分别为3-和5,说明在2h 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3/C h o的速率下降,在第6h 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5/C h o的速率上升.注:一般地,'0()f x 反映了原油温度在时刻0x 附近的变化情况.四.课堂练习1.质点运动规律为32+=t s ,求质点在3t =的瞬时速度为.2.求曲线y =f (x )=x 3在1x =时的导数.3.例2中,计算第3h 时和第5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五.回顾总结1.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2.导数的概念 六.教后反思:§1.1.3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变化率与割线斜率之间的关系; 2.理解曲线的切线的概念;3.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并会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题; 教学重点:曲线的切线的概念、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一)平均变化率、割线的斜率 (二)瞬时速度、导数我们知道,导数表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反映了函数y =f (x )在x =x 0附近的变化情况,导数0()f x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 二.新课讲授(一)曲线的切线及切线的斜率:如图3.1-2,当(,())(1,2,3,4)n n n P x f x n =沿着曲线()f x 趋近于点00(,())P x f x 时,割线n PP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我们发现,当点n P 沿着曲线无限接近点P 即Δx →0时,割线n PP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PT 称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问题:⑴割线n PP 的斜率n k 与切线PT 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 ⑵切线PT 的斜率k 为多少?容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沿着曲线无限接近点P 时,n k 无限趋近于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0()()lim()x f x x f x k f x x∆→+∆-'==∆说明:(1)设切线的倾斜角为α,那么当Δx →0时,割线PQ 的斜率,称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 这个概念: ①提供了求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一种方法; ②切线斜率的本质—函数在0x x =处的导数.(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1)与该点的位置有关;2)要根据割线是否有极限位置来判断与求解.如有极限,则在此点有切线,且切线是唯一的;如不存在,则在此点处无切线;3)曲线的切线,并不一定与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可以有多个,甚至可以无穷多个. (二)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等于在该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 0000()()()limx f x x f x f x k x∆→+∆-'==∆说明: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基本步骤:图3.1-2①求出P 点的坐标;②求出函数在点0x 处的变化率0000()()()limx f x x f x f x k x∆→+∆-'==∆ ,得到曲线在点00(,())x f x 的切线的斜率;③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 (二)导函数:由函数f (x )在x =x 0处求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到,当时,0()f x ' 是一个确定的数,那么,当x 变化时,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叫它为f (x )的导函数.记作:()f x '或y ',即: 0()()()limx f x x f x f x y x∆→+∆-''==∆注:在不致发生混淆时,导函数也简称导数.(三)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导函数()f x '、导数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