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六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深刻,难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通过实例来加深大家对它们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来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黑板等。

学具: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者纸箱,以便课堂上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什么形状。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利用教具和图片,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我会指出它们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

同时,我会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判断这个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6个面2. 12条棱3. 8个顶点七、作业设计3. 问答题:请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答案: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观察并记录它的特点,然后与同学们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立体图形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牙膏盒、魔方等。

2.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操作。

3.准备课件,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动画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面、棱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分类操作,引出新知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

教师说明: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立体图形。

出示: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这些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两种——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板书课题)3.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引出长方体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

问:1.你知道这张纸是什么形状吗?为什么说它是长方形?2.一张纸是很薄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长方形。

现在把这样的几百张纸整齐地摞在一起(出示一摞纸),那么这时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3.这样的形状叫什么?4.你对长方体了解了多少?5.你还想知道长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教学例11.学生拿出长方体的学具。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

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合理地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进行研究。

2.研究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1)哪里是长方体的面?学生用手指并摸一摸。

(2)你发现面有什么特点?有几个面?你能数一数吗?板书:6个面: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

怎样数既对又快,而且一个都不会遗漏?(3)你还发现什么?(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一般都是长方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辨别、计算体积和表面积。

2.教学难点: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方体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给出相关的定义。

2.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辨别1.教师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口头介绍两种形状的定义。

2.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3.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公式。

–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图片,并让学生测量长、宽、高,计算体积。

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介绍正方体的定义和公式。

–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图片,并让学生测量边长,计算表面积。

4. 练习和巩固1.在黑板上练习例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关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学生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口头介绍、图片展示、例题练习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

但由于时间有限,练习和巩固的环节还需要加强,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立体图形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本学期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形状和数量、棱的数量和长度、顶点的数量等。

最后,教材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可以感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但是,要让他们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会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让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实际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物模型: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习单:准备一份学习单,上面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问题,供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时使用。

3.PPT:准备一份PPT,上面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图片和文字,供学生学习和巩固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知识,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认识不全面,难以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卡片等。

3.教室环境:布置成数学实验室,准备操作桌和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个单元,第一节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力,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板书。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会用教具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看一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3. 讲解体积计算方法:我会用公式板书,结合教具,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看我如何用体积计算方法来解答。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用学具,尝试自己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清晰的字体,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标出它们的体积。

答案:长方体的长为5cm,宽为3cm,高为4cm,体积为60cm³。

正方体的边长为3cm,体积为27cm³。

(1)一个长方体,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

(2)一个正方体,边长为5cm。

答案:(1)长方体的体积为192cm³。

(2)正方体的体积为125cm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3.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性质、基本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和推论。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介绍;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

2. 教学方法1.归纳法和比较法;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复习1.通过提问,复习立方体的概念和性质;2.思考问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2. 讲授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介绍首先,教师用幻灯片或黑板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然后,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基本特点: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四条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对面的边垂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邻面互相平行。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最后,教师给学生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若正方体的棱长为5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若长方体的长为8cm,宽为4cm,高为3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3. 练习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

1.题目:长方形的长、宽和高分别是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题目:一个表长7cm,宽4cm,高2cm的长方体盒子,能装下多少个边长为0.5cm的小方块?3.题目:一只3cm边长的正方体与一只4cm边长的正方体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 总结通过讲解,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它们的性质有更清晰的理解,掌握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

2.能够分类长方体和正方体。

3.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方法。

3.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些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两种几何体,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属性。

2.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首先通过黑板、幻灯片等教具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

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两种几何体的公共点和差异点。

3.分类长方体和正方体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属性,将其分类,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

4.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讲解长方体如何利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并围绕例题进行讲解。

(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讲解正方体如何利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并围绕例题进行讲解。

5.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标准的讲解答案。

6.实际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包装箱、图书馆书架、橱柜、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实物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考虑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从而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参加课堂练习题目的解答。

2.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

3.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着重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涵盖了丰富的实例和教材,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3 教学步骤1. 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3.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5.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问题中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3 教学步骤1. 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5.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通过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和特征。

3.2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概念。

通过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和特征。

3.3 教学步骤1. 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概念。

2. 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 讲解如何通过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和特征。

5.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题。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题。

4.3 教学步骤1. 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题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3.能够求出一个物体的体积;4.能够通过实物、图片及公式的演示,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用公式计算体积。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2.新课讲解(1)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询问是否能够发现不同和相同之处。

(2)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点,建立概念。

(3)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掌握计算体积的方法。

(4)通过图片和公式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用公式计算体积的方法。

3.练习(1)教师出示照片,请学生判定它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2)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带领学生演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让学生自己带物品,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物品的体积。

4.拓展(1)通过怎样控制分割方式,将长方体分成若干个立方体,进一步引申到面积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研究如何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创造不同的生活场景。

5.总结通过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思考所学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上课期间的表现。

2.出示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形状判断和体积计算。

五、板书设计长方体:两个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六个面积都相等,且每个面积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六、教学资料实物、图片、PPT、板书、小白板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立体物体的定义及其特点,学生通过实物及图片的观察,加深了对两者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其他四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指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让学生学会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4.1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建筑、包装等。

4.2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第五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5.1 练习题的设计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5.2 练习题的讲解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第六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与比较6.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根据其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

6.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第七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7.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方法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转换方法,如通过拉伸、压缩等方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宽、高,会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描述。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宽、高,会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描述。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如小棒、正方形纸等。

3.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转换。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2.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转换。

2. 理解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实物。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的图片或卡片。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制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转换。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计算题: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2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橡皮泥,小刀,萝卜,小棒,长方体教具,课件。

1.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学生一边说,图形下方一边显示出图形名称)教师指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课件放大长方形,并通过面的“移动”,变成一个长方体。

教师质疑: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不是)你们知道这种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吗?(长方体)教师讲述:长方体是立体图形中的一种,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举例。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们能说出几个长方体的物体吗?(铅笔盒,电脑主机……)教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请你们看看这个木块(出示一个不规则木块),它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不是)你们都认为这个木块不是长方体,并且都认为刚才举的例子是长方体,那么长方体应具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面、棱和顶点。

(1)教师操作。

教师示范切萝卜。

(竖直切下第一刀)观察切面,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平的面)板书:面教师把萝卜的平面朝下,垂直切下第二刀。

通过观察,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摸一摸。

(我们发现了一条边)教师讲述:在数学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

板书:棱教师从侧面垂直切下第三刀。

再次观察,教师指名学生用手摸一摸,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一个小尖)这个小尖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小尖是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教师讲述: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2)学生操作。

学生运用橡皮泥和小刀进行实际操作,感知面、棱和顶点。

此环节也可与教师操作同步进行。

(提醒学生务必注意安全)2.根据实物,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请学生摸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说说感受。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解释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面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边长、角度等。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不同,并解释原因。

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通过公式S = 2(ab + bc + ac)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其中a, b, c 分别是长方体的三条边长。

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

通过公式V = a^3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其中a 是正方体的边长。

对于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 = abh,其中a, b, h 分别是长方体的三条边长。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概念解释展开图是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示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制作引导学生通过剪裁和拼接纸张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展开方式,并讨论哪种展开方式最能清晰地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

第四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和应用4.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引导学生根据边长和面的形状,将给定的立体图形归类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建筑等。

4.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问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箱子的体积,或者计算一个正方体建筑的表面积。

第五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绘画5.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绘画概念解释立体绘画是指在二维平面上绘制三维物体的方法。

(完整版)苏教版六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完整版)苏教版六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过程
平面图形?
亍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
2、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肥皂盒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
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7■
平面图形

1
ni―i
1人
—立体图形
二、课堂研讨: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出示例1: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
f厂\
正方体
\\7/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当堂训练:完成练习三1~4题及拓展题。
1、第1题,看图说每个图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
2、第2题,对着右图分别说一说问题。
3、第3题,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
4、 第4题,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 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引导:数一数,各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
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
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
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摆成?
5、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 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有()条棱,相对的()条棱的长度相等;有()个顶点。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它们的面积都(),有()条棱,长度都(),有()个顶点。

(3)两个面相交的()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叫顶点。

(4)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它是一种特殊的()。

(6)用铁丝焊接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要准备8厘米的铁丝()根,5厘米的铁丝()根,4厘米的铁丝()根。

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7)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厘米。

2、判断题
(1)所有的长方体都具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

()
(4)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5)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相等。

()
(6)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

()
(7)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3、看图填空。

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长方体右侧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是()平方厘米。

4、看图说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算出它们的棱长之和。

棱长之和:( )厘米棱长之和:()厘米
5、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