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土壤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学课件
![土壤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dab5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9.png)
影响却很大。 4、火星表层疏松的物质可以视为土壤。 5、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的稀薄溶液。
!!!
红壤严重流失后形成的红色沙漠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的基本特性 一、土壤的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1、土壤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土土壤肥壤力:发是育土于壤地能球经陆常地适表时面供能给够并生协长调植 物物生的长疏所松需多的孔水结分构、表养层分。、其空本气质、特温征度是、具支 撑有条肥件力和。有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 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一、土壤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源库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00-01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壤的化学特性 5.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6.同一地貌范围内的相对均质性 7.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绪论
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的基本特性
一、土壤的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二、土壤的基本特性
7.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8.土壤的动态特性 9.土壤的“记忆”特 性
复习思考题
1、土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3、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什么? 判断题: 1、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是一致的。 2、土壤的肥力越高,则农作物的产量一定也越高。 3、土壤有机质含量占土壤质量的很小部,但它对肥力的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 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粮食供应压力加大!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
红壤严重流失后形成的红色沙漠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的基本特性 一、土壤的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1、土壤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土土壤肥壤力:发是育土于壤地能球经陆常地适表时面供能给够并生协长调植 物物生的长疏所松需多的孔水结分构、表养层分。、其空本气质、特温征度是、具支 撑有条肥件力和。有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 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一、土壤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源库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00-01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壤的化学特性 5.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6.同一地貌范围内的相对均质性 7.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绪论
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的基本特性
一、土壤的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二、土壤的基本特性
7.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8.土壤的动态特性 9.土壤的“记忆”特 性
复习思考题
1、土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3、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什么? 判断题: 1、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是一致的。 2、土壤的肥力越高,则农作物的产量一定也越高。 3、土壤有机质含量占土壤质量的很小部,但它对肥力的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 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粮食供应压力加大!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农学土壤学》课件
![《农学土壤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887d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1.png)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保护
轮作制度
水土保持
轮作制度能有效避免土壤疲劳, 维护土壤肥力和健康。
通过构建适应当地生态系统需 要的生态系统,保持水文循环 的协调发展,以此达到水土保 持的目的。
绿色耕作
绿色耕作是指在主要作物的种 植之间使用绿色植被覆盖地面。 这些覆盖物可增加土壤生物多 样性、提供植物营养和其他好 处。
结论和要点
1
要点一
正确的土壤管理和利用方法是保障农
要点二
2
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之一。
土壤肥力的评价有化学法、生物学法
和生态学法三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
侧重,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3
要点三
土壤结构、营养供应、微生物群落等
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综
要点四
4
合考虑进行管理。
轮作制度和水土保持等则是实现土壤 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农学土壤学的成果被广 泛应用于肥料合理施用、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 护等领域。
如何评价土壤肥力?
化学测定法
通过对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 和pH值等进行测定,来评价土 壤肥力的高低。
生物学测定法
生态学测定法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反 映土壤的营养水平和生物活性。
通过研究土壤与生态系统相互 作用过程,对土壤的肥力进行 评价。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适宜的pH值
不同作物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不同,为了达到 最好的生长效果,选择适宜的土壤pH值非常 重要。
土壤结构
优良的土壤结构有利于空气、水分、营养物 质在土壤中的运移、代谢和循环利用。
营养元素供应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在不同的生 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供应。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课件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b8e2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a.png)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 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土壤的奥秘吧!从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开始,了解土壤的粒径 和类别,以及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机质。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1
水分的重要性
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调节着土壤 的温度和生物活动。
2
通气的作用
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助于土壤中气体的交换,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并提供充足 的氧气供植物根系吸收。
发展可持续农业模式,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既满足人类需求,又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 境。
通过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合理 调节农田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达 到高效利用肥料的目的。
土壤与环境保护
1 土壤侵蚀
合理的耕作措施、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农田和生态环 境。
2 污染物的排除
科学的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3 可持续农业
3
水分与通气的调控
通过科学的灌溉和通风管理,可以合理调控土壤的水分和通气条件,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的养分和肥力
养分的重要性
,直 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肥料的选择
肥力的评价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方式, 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 环境污染,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让我们一起探索土壤的奥秘吧!从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开始,了解土壤的粒径 和类别,以及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机质。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1
水分的重要性
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调节着土壤 的温度和生物活动。
2
通气的作用
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助于土壤中气体的交换,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并提供充足 的氧气供植物根系吸收。
发展可持续农业模式,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既满足人类需求,又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 境。
通过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合理 调节农田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达 到高效利用肥料的目的。
土壤与环境保护
1 土壤侵蚀
合理的耕作措施、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农田和生态环 境。
2 污染物的排除
科学的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3 可持续农业
3
水分与通气的调控
通过科学的灌溉和通风管理,可以合理调控土壤的水分和通气条件,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的养分和肥力
养分的重要性
,直 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肥料的选择
肥力的评价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方式, 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 环境污染,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态学10土壤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10土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e8b9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美国制土壤分级
土壤的酸碱度
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 性和强酸性,如华南、 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 壤、黄壤,pH值大多在 4.5~5.5之间;
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 pH值在5.5~6.5之间;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 性或碱性,如华北、西 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 PH值一般在7.5 ~ 8.5 之间;
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 高达10.5。
土地盐碱化、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 土壤含盐量太高 (超过0.3%), 而使农作物低产 或不能生长。
土壤沼泽化:因 为地下水接近地 表或冻土层阻碍 水分下渗,造成陆 地发展成为沼泽。
土壤污染
镉米杀机
调查发现多地市场约10%的大米镉超标,中国在重金属污染大米前不设防
土壤污染:农药
土壤污染:化肥
土壤的两个循环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 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 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 分和环境的能力。
– 养分(N、P、K等) – 环境(水、气、热等)
土壤的自然肥力
• 自然肥力: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影响下的肥力。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植物根系和土壤形成 紧密的整体,营养循环利用
植被破坏引发泥石流
土壤养分的维持
• 如何维持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之一
➢ 刀耕火种、游牧式休耕 ➢ 秸秆还田,绿肥有机肥 ➢ 间作轮作,休耕养息 ➢ 化肥?短期有效,不可持续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 对杀虫剂说“NO” • 对除草剂说“NO” • 对化肥说“NO”
土壤退化
•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 的衰减,主要包括:
• 土壤水分的转移
土壤的酸碱度
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 性和强酸性,如华南、 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 壤、黄壤,pH值大多在 4.5~5.5之间;
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 pH值在5.5~6.5之间;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 性或碱性,如华北、西 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 PH值一般在7.5 ~ 8.5 之间;
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 高达10.5。
土地盐碱化、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 土壤含盐量太高 (超过0.3%), 而使农作物低产 或不能生长。
土壤沼泽化:因 为地下水接近地 表或冻土层阻碍 水分下渗,造成陆 地发展成为沼泽。
土壤污染
镉米杀机
调查发现多地市场约10%的大米镉超标,中国在重金属污染大米前不设防
土壤污染:农药
土壤污染:化肥
土壤的两个循环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 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 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 分和环境的能力。
– 养分(N、P、K等) – 环境(水、气、热等)
土壤的自然肥力
• 自然肥力: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影响下的肥力。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植物根系和土壤形成 紧密的整体,营养循环利用
植被破坏引发泥石流
土壤养分的维持
• 如何维持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之一
➢ 刀耕火种、游牧式休耕 ➢ 秸秆还田,绿肥有机肥 ➢ 间作轮作,休耕养息 ➢ 化肥?短期有效,不可持续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 对杀虫剂说“NO” • 对除草剂说“NO” • 对化肥说“NO”
土壤退化
•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 的衰减,主要包括:
• 土壤水分的转移
《农学土壤学》课件
![《农学土壤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1847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2.png)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农业活动如耕作、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影响土壤与植物之间 的共生关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来维护土壤健康
和促进植物生长。
05
土壤污染与治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01
工业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废弃物,未经处理直
接排放,导致土壤污染。
03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也会对土壤 造成污染。
土壤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 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实践
古代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农业实践,如 中国古代的“相土之法”。
科学土壤学的诞生
19世纪中叶,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形 成学说,标志着科学土壤学的诞生。
现代土壤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土壤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涉及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修复污染土壤成为研究 重点。
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如何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安 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
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防治土壤退化 、恢复土地生产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土壤性质与特征
土壤的物理性质
01
土壤质地
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对土壤 的保水性、通气性和耕作性能有 影响。
土壤结构
02
03
土壤温度和湿度
包括团粒结构、块状结构和柱状 结构等,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 水性和肥力。
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有 重要影响,需保持适宜的土壤温 度和湿度。
人类农业活动如耕作、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影响土壤与植物之间 的共生关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来维护土壤健康
和促进植物生长。
05
土壤污染与治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01
工业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废弃物,未经处理直
接排放,导致土壤污染。
03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也会对土壤 造成污染。
土壤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 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实践
古代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农业实践,如 中国古代的“相土之法”。
科学土壤学的诞生
19世纪中叶,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形 成学说,标志着科学土壤学的诞生。
现代土壤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土壤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涉及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修复污染土壤成为研究 重点。
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如何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安 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
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防治土壤退化 、恢复土地生产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土壤性质与特征
土壤的物理性质
01
土壤质地
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对土壤 的保水性、通气性和耕作性能有 影响。
土壤结构
02
03
土壤温度和湿度
包括团粒结构、块状结构和柱状 结构等,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 水性和肥力。
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有 重要影响,需保持适宜的土壤温 度和湿度。
《土壤学农大》课件
![《土壤学农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1071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9.png)
土壤物理性质
1
土壤的物理组成和结构
探讨土壤中的矿质颗粒、有机质和孔隙
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
2
结构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介绍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的常用实验和测
量方法。
3
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解析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内外因素, 并提出土壤结构改良的方法。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分布 土壤pH值和酸碱度调节
探讨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和分布规律。
介绍土壤pH值的重要性以及调节 土壤酸碱度的方法。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 分布
阐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养分分 布的影响因素。
土壤生物学
1 土壤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介绍土壤中的各类生物以及它们的数量分布规律。
2 土壤生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讨论土壤生物在土壤质量形成和保持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技术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来源 和危害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 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结论
土壤学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强调土壤学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望土壤学研究的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土壤科学领域。
《土壤学农大》PPT课件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育、演变及地球表层有关现象的一门学科。本 课件将为你介绍土壤学的重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简介
土壤学概述
介绍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特点。
研究对象和意义
阐述土壤学研究的对象,以及土壤在农业和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土壤分类和特性
介绍土壤分类系统和土壤的基本特性。
3 土壤生物的应用与开发
《农学土壤学》PPT课件
![《农学土壤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913ce7c1cfad6185fa72f.png)
虽然成土因素不同,可能会形成不同类型 的土壤,其中的成分也可能差别较大。例如我 国南方的红壤(含丰富铁元素)和北方的黑钙 土(含碳酸钙较多),性质差别很大,红壤呈 酸性,黑钙土呈碱性,但是一般而言,各种土 壤具有共同的立体剖面构型。即在垂直方向上, 土壤具有相似的层次分布,虽然不同土壤中, 同一层次的土壤组分可能差别很大。
粒级的划分标准及详细程度主要有三种不同的 划分:即国际制、前苏联制和美国制。
表4-1 国际制、前苏联制和美国制土粒分级标准
表4-2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性质
表4-3 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
表4-4 不同粒径土粒的化学组成(%)
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性质
⑴石块和石砾
1.土壤胶体的性质 ⑴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⑵土壤胶体带有电荷
电荷数目:决定于土壤吸附离子的多少;
电荷密度:决定于离子被吸附的牢固程度。
1.土壤胶体的性质
⑶ 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土壤胶体的 电动电位和扩散层厚度。
离子价越大,凝聚作用越强
同价阳离子,离子半径越大,凝聚作用越强
+
H+半径小,但水化能力弱,且运动速度大。 (规律:离子水合半径越小,则受吸附力越大。)
(1)阳离子交换吸附
特点: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而且一
般情况下,可迅速达成可逆平衡。
阳离子交换与吸收的过程以等量电荷关系进行
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 Ca2+可交换两个Na+;一个二价的钙离子可以 交换两个一价的氢离子。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
(4)磷酸盐类矿物 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包括氟磷灰 石和氯磷灰石两种,其次是磷酸铁、铝以及其 它磷的化合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土壤学—课件-302页
![土壤学—课件-30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ad141d6dd36a32d72758163.png)
“净化器”作用
土 2、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壤 学 “用地养地”
把植物生产的有机收获物用作动物生产所需 的饲料,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生产废物,通过 微生物的利用、转化及循环培肥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土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
壤
成部分
学
大气圈
生物圈
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 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也就是说 土经过人们耕作后,就变成了壤。
土 2、对字型的看法
壤 学
“土”字中的“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上一横代表表土, 下一横代表底土,“|”是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另外也 表示植物从土中生长出来,直立向上的形态。
“壤”是土字的右边加一个“襄”(Xiang),意思是 “助”,助的意思是人工培育。
所以壤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变成壤由外力协助完成。
➢ 3、土壤矿物中氧、硅、炭、氮的含量增加, 这反映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 物积聚作用
土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
壤
学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
主要的来源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
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
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分布在土
壤 学 1、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 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 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 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 力”。
土 沈阳《农业土壤学》:土壤肥力是诸因素营和综养环条境件条
壤 合性状的具体表现。
件各指什
土 2、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壤 学 “用地养地”
把植物生产的有机收获物用作动物生产所需 的饲料,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生产废物,通过 微生物的利用、转化及循环培肥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土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
壤
成部分
学
大气圈
生物圈
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 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也就是说 土经过人们耕作后,就变成了壤。
土 2、对字型的看法
壤 学
“土”字中的“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上一横代表表土, 下一横代表底土,“|”是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另外也 表示植物从土中生长出来,直立向上的形态。
“壤”是土字的右边加一个“襄”(Xiang),意思是 “助”,助的意思是人工培育。
所以壤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变成壤由外力协助完成。
➢ 3、土壤矿物中氧、硅、炭、氮的含量增加, 这反映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 物积聚作用
土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
壤
学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
主要的来源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
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
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分布在土
壤 学 1、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 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 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 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 力”。
土 沈阳《农业土壤学》:土壤肥力是诸因素营和综养环条境件条
壤 合性状的具体表现。
件各指什
土壤学 农大课件
![土壤学 农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2611e281c758f5f61f67fe.png)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5%
0.5% 0.5-2.0%
7%
第二章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第二章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既慢又不彻底,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乙醇等中间产物。
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还产生CH4、H2等还原物质,其中的
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第二章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2
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东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方红壤丘陵 珠江三角源程序平原
第二章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2
含量及组成 2、有机质的组成 (1) 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
C/N比大约在10~12之间。
第二章
游离态
很少
腐殖质
结合态 52%-98%
第二章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示意图
第二章
第三节 3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学课件第三章土壤基本性质(共58张PPT)
![土壤学课件第三章土壤基本性质(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6cd6fcf78a6529657d538b.png)
第十一页,共58页。
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
根据C.A察哈罗夫的建议,按长、宽、高三轴开展(kāizhǎn) 情况分为四大类:
1、块状和核状结构
2、柱状和棱柱状结构 3(j、iég片ò状u) 结构
4、团粒状和粒状结构
团粒:指的是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小土团,直径(zhíjìng) 约为 0.25~10 mm。粒径在 0.25mm 以下的那么为微团粒。
2、土壤容重 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
干土重 容重= 土壤体积
干土重 比重= 土壤固体体积
〔包括土壤孔隙〕
〔不包括土壤孔隙〕 6
第六页,共58页。
影响土壤(tǔrǎng)容重的因
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结构状况(zhuàngkuàng) 4、土
粒排列情况
容重在生产(shēngchǎn)上的 应用:
水解性酸:用强碱弱酸盐〔pH8.2NaAc溶液) 浸提出来的酸。
32
第三十二页,共58页。
用氯化钠提取:
-H+
胶核
-Al3+ +5KCl
-H+
AlCl3 +3H2O
用醋酸钠提取(tíqǔ):
胶核
-2K+
-2K+
-K+
+2HCl +AlCl3
Al(OH)3 +3HCl
NaAc +H2O
NaOH + HAc
1、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2、协调养分的积累和消耗 3、稳定土温,调节热状况 4、改善土壤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18
第十八页,共58页。
四、土壤结构的管理(guǎnlǐ)
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
根据C.A察哈罗夫的建议,按长、宽、高三轴开展(kāizhǎn) 情况分为四大类:
1、块状和核状结构
2、柱状和棱柱状结构 3(j、iég片ò状u) 结构
4、团粒状和粒状结构
团粒:指的是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小土团,直径(zhíjìng) 约为 0.25~10 mm。粒径在 0.25mm 以下的那么为微团粒。
2、土壤容重 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
干土重 容重= 土壤体积
干土重 比重= 土壤固体体积
〔包括土壤孔隙〕
〔不包括土壤孔隙〕 6
第六页,共58页。
影响土壤(tǔrǎng)容重的因
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结构状况(zhuàngkuàng) 4、土
粒排列情况
容重在生产(shēngchǎn)上的 应用:
水解性酸:用强碱弱酸盐〔pH8.2NaAc溶液) 浸提出来的酸。
32
第三十二页,共58页。
用氯化钠提取:
-H+
胶核
-Al3+ +5KCl
-H+
AlCl3 +3H2O
用醋酸钠提取(tíqǔ):
胶核
-2K+
-2K+
-K+
+2HCl +AlCl3
Al(OH)3 +3HCl
NaAc +H2O
NaOH + HAc
1、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2、协调养分的积累和消耗 3、稳定土温,调节热状况 4、改善土壤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18
第十八页,共58页。
四、土壤结构的管理(guǎnlǐ)
《土壤学第7章》课件
![《土壤学第7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ed21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5.png)
土壤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土壤资源保护
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退化和侵蚀,保持土 壤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 。
植被覆盖保护
保护和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土壤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抗涝能力。
土壤可持续利用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壤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和生产能力。
通过施加石灰、石膏等物质调节土壤 酸碱度,以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 。
土壤质地改良
通过施加有机肥、砂土改良剂等手段 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 能力。
土壤改良与修复
土壤结构改良
通过耕作、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 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
采样方法
根据土壤类型和采样目的 ,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 方法,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和代表性。
土壤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
测定土壤中的水分、有机质、氮、磷、钾等 化学成分的含量。
生物分析
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活性等生物指标 。
物理分析
测定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度等物理性质 。
分析方法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质量括土 壤环境质量、生产能力等方面的
指标。
评价方法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指数法、 权重法等,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
监测网络
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土 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 质量问题。
04
土壤学第7章应用与实践
土壤改良与修复
土壤学-国家级课程课件
![土壤学-国家级课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a2fe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d.png)
土壤质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01
02
03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粘 粒的含量和比例,它对土壤的通 透性、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具有重要影响。
砂质土壤松散,通透性好,但保 水能力差,养分易流失;粘质土 壤粘重,通透性差,但保水能力 强,养分不易流失。
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种植相应的 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效 果和产量。
况进行合理施肥。
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 素之一,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 应性不同。
调节土壤酸碱度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 要措施,可以通过施用酸性或碱性肥 料来调节土壤酸碱度,以满足不同植 物的需求。
在酸性土壤中,植物容易遭受铝毒害 和磷、钾元素的固定;在碱性土壤中 ,植物容易遭受钠毒害和硼、钼等元 素的缺乏。
生长。
土壤温度和热量对土壤中化学 反应的速率和微生物活动具有 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养分
的转化和有效性。
03
土壤分类与分布
土壤分类的方法与标准
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属性、形成过程和发生特点,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土壤归为同一类,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土壤归为 不同类。
土壤分类的方法
土壤分类的方法包括发生学分类、系统分类和景观分类等。其中,发生学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系统 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属性,景观分类则主要依据土壤的景观特征。
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壤形成、演 变、分类等,同时还包括对土壤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土壤学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总结词
土壤学是农业、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土壤学精品PPT课件
![土壤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b1a00bc77da26924c5b02e.png)
3、土壤资源破坏严重
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占用
率增加,污染严重。
4、土地资源和生态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沙龙滚滚,谁人能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十年九荒的盐碱窝碱土景观
盐土景观
★ 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衰退
★ 东南沿海地区: 耕地大规模非法占用和土壤污染
土壤 对土壤的新定义
(定义: 形成--组成--功能)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 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 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V%水和空气=50%
土壤组成
V%矿物质和有机质= 50%
土➢ 壤
┌旱地
➢
│
➢
┌ 农业土壤┤
➢
│
│
➢
│
└水田土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 (2)作好预习和复习; (3)结合课程内容,查阅参考资料; (4)认真参加实验和教学实习。
你想过www吗? www:
what is this soil? where is this soil? why is this soil? Soil sciene tell you 3w!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土, 明天将会怎么样?
How to use the
soil?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 中的作用
➢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占用
率增加,污染严重。
4、土地资源和生态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沙龙滚滚,谁人能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十年九荒的盐碱窝碱土景观
盐土景观
★ 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衰退
★ 东南沿海地区: 耕地大规模非法占用和土壤污染
土壤 对土壤的新定义
(定义: 形成--组成--功能)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 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 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V%水和空气=50%
土壤组成
V%矿物质和有机质= 50%
土➢ 壤
┌旱地
➢
│
➢
┌ 农业土壤┤
➢
│
│
➢
│
└水田土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 (2)作好预习和复习; (3)结合课程内容,查阅参考资料; (4)认真参加实验和教学实习。
你想过www吗? www:
what is this soil? where is this soil? why is this soil? Soil sciene tell you 3w!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土, 明天将会怎么样?
How to use the
soil?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 中的作用
➢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液相:指土壤中的水分及其水溶物。
土壤气相:指土壤中有无数的空隙充满空气,典型土壤约 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
图4-1 土壤固、液、气相结构图
1.土壤矿物质
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 次生矿物. • 原生矿物: 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 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 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物理风化是一种 机械崩解)1-0.001mm。
薄片层状结构
伊 利 石 ( 水 云 母 ) [(OH)4Ky(Al4•Fe4•Mg4•Mg6)(Si8y•Aly)O20],风化程度较低温带干旱地区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粒径<2μm,膨胀性小,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并富含钾 (K2O4%-7%)。 蒙脱石[Al4Si8O20(OH)4],温带干旱地区土壤中含量较高。 粒径<1μm膨胀性大,阳离子代换量极高(80-100毫克当量 /100克土)。吸水性强,但植物难以吸收,不利于植物生长。 高岭石[Al4Si4O10(OH)8],风化程度较高,主要见于湿热的 热带地区土壤中,在花岗岩残积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中含量也 较高,粒径0.1- 5.0μm膨胀性小,阳离子代换量亦低,透水 性良好,但供肥、保肥能力低。
土 壤 剖 面 图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最上层为覆盖层(A0),由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所构成。 有机物含量大,具有最大的生物活性。 第二层为淋溶层(A),是土壤中生物最活跃的一层, 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金属离子和粘上颗 粒在此层中被淋浴得最显著。 第三层为淀积层(B),它受纳来自上一层淋溶出来的 有机物、盐类和粘土颗粒类物质。无机物和水分 含量大。 第四层C层也叫母质层,是由风化的成土母岩构成。
土壤矿物的特点:
1)颗粒细小,一般粒径<5微米,表面积很大,具 有巨大的表面能,能强烈吸附周围气相或液相 介质中的污染物质。 2)带有电荷,且一般为负电荷。故阳离子交换 量大,对土壤中离子态污染物有交换和固定的 能力。
第四章
内容提要:
土壤环境化学
掌握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
特性。 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 因素及作用机制。 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 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一、土壤的形成
1:岩石的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2:生物体排泄物和死后残骸中的有机组分的降 解或生物分泌物和残骸中的有机化合物的降 解。 3:各种无机和有机产物长期的相互作用结果。
原生矿物:
主要有石英(SiO2)、长石(KAlSi3O8)、云母类
(K(SiAl)Al2O10(OH)2)、辉石((Mg,Fe)SiO3)、角闪石 ((Mg,Fe)7(Si4O11)2(OH)2)、橄榄石((Mg,Fe)2SiO4)、 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其中前五种 最常见。 1~0.001mm的砂和粉砂几乎全部是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中,石英最难风化,长石次之,辉石、角 闪石、黑云母易风化。因而石英常成为较粗的颗粒, 遗留在土壤中,构成土壤的砂粒部分;辉石、角闪石 和黑云母在土壤中残留较少,一般都被风化为次生 矿物。
虽然成土因素不同,可能会形成不同类型 的土壤,其中的成分也可能差别较大。例如我 国南方的红壤(含丰富铁元素)和北方的黑钙 土(含碳酸钙较多),性质差别很大,红壤呈 酸性,黑钙土呈碱性,但是一般而言,各种土 壤具有共同的立体剖面构型。即在垂直方向上, 土壤具有相似的层次分布,虽然不同土壤中, 同一层次的土壤组分可能差别很大。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
(1)硅酸盐类矿物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
(2)氧化物类矿物 石英(SiO2)、赤铁矿(Fe2O3)、金红石(TiO2) 、蓝晶 石(Al2SiO5)等。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
(3)硫化物类矿物 土壤中通常只有铁的硫化物,即黄铁矿和 白铁矿,二者是同质异构物,分子式均为FeS2, 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元素的主要来源。
母质层下面为末风化的基岩,常用D层表示。
二、土壤的基本环境机能
1:培育植物 2:推动物质循环 3:保存水资源 4:防止灾害 5:自净能力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一、土壤组成(三相五类)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土壤矿物质 > 90% (土壤固体总重量)
土壤固相
土壤有机质 1%-10%(可耕土壤中约占5%, 且绝大部分在土壤表层)(土壤固体总重量)
次生矿物
简单盐类:属水溶性盐,易淋溶流失,一般土壤
中较少,多存在于盐渍土中。如方解石(CaCO3)、 白云石[Ca、Mg(CO3)2]、石膏(CaSO4· 2H2O)、 泻盐(MgSO4· 7H2O)、芒硝(Na2SO4· 10H2O)、 水氯镁石(MgC12· 6H2O)等。
次生矿物
三氧化物类: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部分,粒径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
(4)磷酸盐类矿物 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包括氟磷灰 石和氯磷灰石两种,其次是磷酸铁、铝以及其 它磷的化合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次生矿物
•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 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 0.25μm。 简单盐类 • 根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三类 三氧化物类 次生铝硅酸盐类
小于0.25µm,称之为次粘土矿物。如针铁矿 (Fe2O3· H2O)、褐铁矿(2Fe2O3· 3H2O)、三水铝 石(A12O3· 3H2O),是硅酸盐矿物彻底风化后产 物,结晶构造较简单,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土壤中。
次生矿物
次生铝硅酸盐类:又称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可
分为三大类, 即伊利石、蒙脱石 和高岭石。土壤 矿物质中细小部分,粒径小于0.25µm。土壤很多 重要物理、化学过程和性质都和次生铝硅酸盐种 类和数量有关。是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故又称 为粘土矿物。由于母岩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岩 石风化处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风化阶段所形 成的次生粘土矿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但其最 终产物都是铁铝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