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七章四诊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37课件
闻诊时需要注意环境因素,比如噪 音、异味等,以免干扰诊断结果。
问诊
询问病史
通过询问病人关于既往病 史、家族史、生活史等信 息,了解病情的来龙去脉 。
询问症状
询问病人关于症状的起因 、性质、程度、时间等信 息,以便综合分析病情。
注意沟通技巧
问诊时需要注意沟通技巧 ,尊重病人、耐心倾听、 理解病人需求等,以便获 得准确的病史资料。
四诊在整体护理观中的应用
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四诊的应用能够 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 等多个方面。
四诊收集的患者信息可以为医护人员 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出更加科学、合 理的整体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整体护理观对四诊的指导意义
整体护理观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 ,这为四诊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思想。
在四诊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不仅 包括身体方面的症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等方面 的情况,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04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 的临床应用价值
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提升护理人员的诊断能力
中医护理学四诊的运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识别,从而更加准确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
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中医护理领域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中医护理学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
培养国际化中医护理人才
建立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体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护理 人才。
开展国际临床试验和研究
鼓励开展针对中医护理方法的国际临床试验和研究,推动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 速其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整体护理模式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护理程序的方 法,针对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要,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 护理。
中医护理学第七章四诊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七章四诊【重点难点】中医学将临床检查患者、了解病情的方法概括为望、闻、问、切四个内容,合称“四诊”。
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诊合参。
一、望诊望诊,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
(一)全身望诊1.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
观察神的盛衰,既可判断脏腑精血的盈亏和形体的强弱,也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态。
神的表现类型和临床意义:(1)有神:又称得神。
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良好,两目精彩,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呼吸平稳,反应灵敏,动作自如等。
提示脏腑精气充足,正气强盛,生命活动正常;即使有病,也属轻病,预后良好。
(2)无神:又称失神。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目暗精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语言断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甚至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
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3)少神:又称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
(4)假神:系指危重、久病患者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
主要表现为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突然神志转清,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原来面色晦暗,突见面赤如妆;或不欲饮食,突然食欲增加等。
2.望面色望面色,是指望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病态面色大致可分为五种:①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惊风证、肝病。
②赤色主热证;③黄色主湿证、虚证;④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⑤黑色主肾虚证、瘀血证、水饮证。
3.望形态望形体—望形体主要是观察患者体型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
(1)形体强弱: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等,是形体强壮的表现;骨骼细小,肌肉瘦削,筋弱无力,皮肤枯燥等,是形体衰弱的表现。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37课件
整体护理观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
加强国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合作,推动中医护理教育国际化发展。
临床实践
开展国际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合作项目,提高中医护理实践水平和服 务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将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 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养老护理
结合中医养生和护理理念,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护理 服务。
康复护理
将中医整体护理观应用于康复医学,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和护 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学发展
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中医护理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提高中 医护理学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
整体护理观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和创新。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 和全面性,与整体护理观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将整体护理观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可以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护理的理论和实践。
04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 在现代医学中患者的体味等,判断病情
整体护理观在中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中医护理原则的应用
中医护理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这些原则在整 体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例如,扶 正祛邪原则要求在护理中注重增强患者 的体质,提高抵抗力;调整阴阳原则要 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饮食和 作息,保持机体阴阳平衡。
中医四诊护理课件
医生应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包括语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 注意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判断病情。
嗅气味
医生应嗅患者身上的气味,包括体味、汗味、口气、排泄物气味等, 注意辨别气味的新久、浓淡、纯杂等,以判断病情。
观察面色
医生应观察患者的面色,包括白、赤、黄、黑等,以判断患者的寒热 虚实。
切诊的技巧
在进行切诊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力度适 中、感知敏锐、综合分析等。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 情和病人状况,采用不同的切诊手法和力度,以获取 最准确的病情信息。同时,医生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感 知能力,能够感知到病人脉象、肌肤等微小的变化。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综合分析的原则,结合望、闻、 问诊等其他诊断手段,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医四诊法也在不断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数字化 望诊、听诊器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四诊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 断扩大,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还涉及到健康管理、康复等领域。
CHAPTER
问诊护 理
问诊的定义与目的
问诊定义
问诊目的
问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患者的全面信 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问诊的内容与技巧
问诊内容
问诊技巧
问诊的注意事项
01
02
尊重患者隐私
避免误导患者
03 注意语言沟通
CHAPTER
望诊护理
望诊的定义与目的
望诊的定义望诊的目的 Nhomakorabea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望色
望舌
望神
望形
望排出物
望诊的注意事项
CHAPTER
闻诊护 理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护理整体观PPT课件
望舌
脏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连。 无论生理或病理均能反映于舌。 舌为“脏腑的外候” “外露的脏
腑”。
舌与脏腑的关联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边:肝胆
舌质颜色
红舌
主热证
急性热病属里热
证,慢性病多为
阴虚证
绛舌
里热及阴伤情 况较红舌更为 严重
淡白舌 主虚证,寒证 气血不足或 阳虚
紫舌 瘀血,阴寒内盛
2020/9/26
舌质形态
胖嫩 气虚 阳虚
芒刺 热重
裂纹
热甚伤阴或 阴虚血虚
舌苔分类及常见病证
白苔 表证,寒证
黄苔 里证,热证 苔 色 灰苔 湿.热证
黑苔 热盛,寒证
厚薄 疾病初起,舌苔多薄
病邪传里或内有痰湿食滞者,舌苔多厚
润燥 燥苔或糙苔,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热盛伤津或阴液
苔
耗损的病证.滑苔,是水湿内停所致.
养血润燥 健脾利湿
裂纹舌
舌红苔黄腻
苔黄为热 苔腻为湿、食滞 溼热痰涎交结 治法:
清热、化湿、袪 痰
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方面 声音与气味均是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中产生,
故能反映脏腑的变化. 听声音:
听病人的语声.呼吸.咳嗽及呃逆等声音来辨别病 证的虚实寒热. 语言.呼吸.咳嗽声高有力多为热证,实证. 语言.呼吸.咳嗽低缓乏力多为寒证,虚证.
闻诊
闻气味: 嗅闻病人体内发出的各种气味及分泌物, 排泄物与病室的气味. 病人口气臭秽或痰涕异臭多属实证,热证. 臭气不重的是虚,寒证.
问诊
医师询问患者自觉症状,过去健康状况及家族史. 透过问诊了解病因,疾病的传变与过去治疗情况. 现在的症状是辨证的重要依据. 十问歌:
中医四诊护理知识
中医四诊护理知识一、中医四诊概述中医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听诊患者的声音和气味、询问患者的症状和切诊患者的脉搏,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指导日常保健。
二、望诊的护理知识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望诊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望诊,确保能够清楚地观察患者的外貌和舌苔。
2.细心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眼神、发色等,这些都可以反映患者的健康情况。
3.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舌色,舌苔的颜色和厚度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舌色可以反映气血的充盈情况。
4.需要了解常见病症的望诊表现,以便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
三、闻诊的护理知识闻诊是通过听诊患者的声音和气味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闻诊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闻诊,确保可以清楚地听到患者的声音。
2.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以及胸部的杂音,以便能够判断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异常。
3.注意观察患者的气味,有些疾病会导致患者体味异常,如口臭、汗臭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的参考。
4.需要了解常见病症的闻诊表现,以便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
四、问诊的护理知识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问诊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与患者的距离,保持适当的亲近感,让患者能够放松自己,有助于患者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
2.学会引导患者描述症状,询问患者的病程、具体症状、疼痛情况等细节,确保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3.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语、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4.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五、切诊的护理知识切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指导临床治疗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根据四诊结果为患者提供个 性化的护理措施,如饮食调护、情志 护理等,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
通过四诊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为医 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提高治疗效果。
02
指导患者自我护理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通过闻诊自我 观察病情,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
饮食,促进康复。
04
问诊技巧与方法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重要性
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起因、 发展及转归,为辨证施护提供 依据。
可以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 似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对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反复发作的 疾病,了解病史和家族史有助 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润苔表示 津液未伤;燥苔表示津液已伤。
舌苔腐腻
舌质颜色
主要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腻苔主湿浊 、痰饮、食积;腐苔主食积、痰浊。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淡白舌主气血 两虚、阳虚;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重或 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寒证。
形态、姿态及排泄物观察
01
02
03
形体强弱
倾听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不打断患者的发言;对患者的话语不加以评判,保持中 立态度;通过重复、澄清等技巧确保准确理解患者的意思。
05
切诊技巧与方法
脉诊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
脉诊基本知识
了解脉象的形成原理、脉象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正常脉象与异常脉象的特征等。
脉诊操作规范
掌握正确的切脉部位、切脉指法和切脉力度,以 及不同脉象的辨识方法。
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及心理状况
中医护理学教学课件:项目四 中医诊法
*
芒刺舌
基本特征 高出舌面如刺,色红,小者为点,大者为刺,又称为点刺,多见于舌尖、舌边,状如草莓 临床意义——各种热病,热盛或火旺伤阴 主火毒、热毒壅结 点较轻,刺较重 经常失眠、便秘之人,见到舌上起刺,此与阴虚有关
*
齿印舌
基本特征 舌边有齿痕压迹 临床意义 脾虚气弱——舌胖大 水湿内停——舌淡红胖嫩 寒湿困脾——舌淡白,苔白湿润
红、绛舌
*
青、紫舌
*
B、望舌形
舌形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种: 老嫩 胖瘦 芒刺 裂纹 齿印
老嫩舌
基本特征 质地坚敛,纹理粗糙为苍老; 质地软嫩,纹理细腻为娇嫩 临床意义 苍老——主实证(多见于邪热内结者) 娇嫩——主虚证(多见于阳气久虚者)
项目四 诊 法
*
*
概述
诊,诊察;法,方法;诊法,就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这里指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简称“四诊”。 中医应用四诊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周密的调查和观察,搜集有关的资料,作为辨证和治疗的依据。 运用时要注意四诊合参。
*
第一节 望诊
概念: 凭借医生的视觉,对人体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内容: 一、望神色 二、望皮肤 三、望舌
*
4、舌诊的临床意义
苔之厚薄反映邪气之深浅;苔之润燥可知津液的存亡;苔之腐腻可知脾胃的湿浊;苔的有无,可知病情的进退。所以,观察舌苔,了解主病,更要观察它的演变,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势类别,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1)辨病邪之性质 (2)辨病位之浅深 (3)辨病机之虚实 (4)辨病势之转归
*
黄苔
基本特征 苔呈黄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 薄黄——热轻,多为表热证, 或病邪传里化热 (如感染性疾病早期、中期) 深黄——热重,主里热证(如温热病) 焦黄——热极,多为热盛伤津,或阳明府实证(如高热便秘者) 黄而干燥(黄燥)——燥热,火热,风热 黄而浊腻(黄腻)——湿热,痰热,食积化热(如急性黄疸肝炎、胆道感染)
中医护理学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诊C. 望、闻、诊、切D. 望、诊、问、切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中的常用手法?A. 推拿B. 拔罐C. 针灸D. 热敷答案:C(注:针灸属于中医治疗手段,而非护理手法)3. 中医护理学中,以下哪个脏腑与“思”情志相关?A. 心B. 肺C. 肝D. 脾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2.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行”理论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答案:错误(注: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但五行本身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元素)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学中“辨证施护”的概念。
答案: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中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期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脏腑的目的。
2. 描述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几种食疗方法。
答案:中医护理中的食疗方法包括药膳、汤剂、粥品等。
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结合,通过烹饪方法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汤剂则是将药物煎煮成汤,便于吸收和服用;粥品则是将药物与米一起煮成粥,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
四、案例分析题某患者,男性,45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经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
请根据中医护理学原则,设计一套护理方案。
答案:针对该患者的情况,护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推荐患者食用具有健脾养心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龙眼、小米等。
2. 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精神压力。
3. 起居护理:建议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物理疗法:可采用推拿、拔罐等手法,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症状。
5.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中药治疗,如养心丸、归脾丸等。
中医护理学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护理实践的学科,其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摸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触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A. 整体护理B. 辨证施护C. 个体化护理D. 标准化护理答案:D3.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拔罐”疗法主要适用于:A. 头痛B. 骨折C. 烧伤D. 皮肤病答案:A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强调“治未病”,即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
(正确)2.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
(错误,应为酸、甜、苦、辣、咸以外的其他味道)3. 中医护理中的“推拿”疗法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疾病。
(错误,推拿疗法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护”原则。
答案: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治疗和护理的最佳效果。
2. 描述中医护理中常用的“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答案:艾灸疗法是将艾绒点燃后,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熏烤,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适应症包括寒湿引起的疼痛、虚寒体质的调理等。
四、案例分析题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根据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
请根据中医护理学原理,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答案:针对“心脾两虚”的患者,护理措施应包括:- 饮食调理:推荐患者食用具有健脾养心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龙眼、小米等。
- 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精神压力。
- 物理疗法:可采用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心脾相关的穴位,如内关、足三里等,以调和气血。
- 睡眠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等。
结束语:通过本题库的学习和练习,考生应能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
闻诊
总结词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症 状,判断病情状况。
详细描述
闻诊是中医护理学四诊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 症状,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特 点,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问诊
总结词
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情况,判断病情状 况。
详细描述
问诊是中医护理学四诊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 、症状、生活习惯等情况,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特点 ,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切诊
总结词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温度、肌肉紧张度等症状,判断病情状况。
详细描述
切诊是中医护理学四诊中的最后环节,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温度、肌肉紧 张度等症状,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特点,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2
整体护理观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01
人体各脏腑器官、组织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生理 平衡与稳定。
中医护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将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为 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将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个性化护理、精准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以满足不 同患者的需求。
中医护理学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创新发展,提高中医 护理学的国际竞争力。
02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从 整体出发,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 、心理和社会状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天人相应,形神一体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变化 对人体产生影响。
中医护理注重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 节、气候变化调整护理措施,以保持 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动态平衡,协调统一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问睡眠
1 2
睡眠情况
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难易、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等。
失眠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易醒多 梦等。
3
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失眠时伴随的症状,如心悸、烦躁、胸 闷等。
问二便
排便情况
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大便次数、性状、颜色等。
排尿情况
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小便次数、量、颜色等。
质。
汗气
闻患者汗出的气味,有助于了 解病情轻重和病邪性质。
痰涕之气
嗅患者痰涕的气味,可判断病 证的寒热虚实。
二便之气
通过嗅患者大小便的气味,了 解脏腑功能状况和病邪性质。
04
问诊
问寒热
寒热的性质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观察寒热的轻重程度,如恶寒重
发热轻、发热重恶寒轻等。
寒热的时间
了解寒热症状出现的时间,如恶寒 发热同时出现、先恶寒后发热等。
寒热的部位
询问患者寒热症状出现的部位,如 全身性寒热、局部性寒热等。
问汗
汗出的性质
了解患者出汗的情况,如自汗、 盗汗、战汗、黄汗等。
汗出的时间
询问患者出汗的时间,如夜间盗 汗、白天自汗等。
汗出的部位
了解患者出汗的部位,如头汗、 半身汗、手足心汗等。
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
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冷痛、热 痛等。
辨证施护方法
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病情 及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
案例分析:四诊在辨证施护中应用
案例一
患者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经四诊合参诊断为脾胃虚弱证。护理措施包括调整 饮食,以易消化、健脾胃食物为主,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调理脾胃功能。
(完整版)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诊法是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一、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1。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神的得失有无,以分析病情及判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等的诊察方法。
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主要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得神(2)少神(3)失神(4)假神(5)神智错乱2。
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肌肤、口唇、爪甲等。
忘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常色包括主色、客色。
(1)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2)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病色即是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
观察病色关键在于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
(1)五色善恶: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血未衰,预后良好;凡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色,提示病情加重,脏腑精气衰败,气血阴阳亏虚,胃气已衰,多预后不佳。
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为区分要点。
(2)五色主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
3。
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姿态.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之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形态包括:形体和姿态。
(1)望形体:指观察人形体之胖瘦强弱及体质形态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体时应注意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与体质的差别。
(2)望姿态: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状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姿态时主要观察病人的行、坐、卧、立时的动作与体态,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辩证。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1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一、绪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
所谓辩证,是将四诊搜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
施护既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遵循辩证的理论确定相应护理措施。
二、四诊四诊,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是中医诊断收集病情数据的基本方法,又称诊法。
望诊,是中医人员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观察患者神的旺盛,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变的预后。
重点反映在人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观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还要结合神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如语言、呼吸、饮食、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望诊 1、得神又称有神。
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灵光,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表情自然,反应灵敏,言语清晰,意识清楚,体态正常。
1/ 22提示精气充足,体健神旺,或虽病但精气未衰,脏腑未伤,病轻,预后良好。
2.、少神又称有神。
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目光乏神,面色少华,. . 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乏力。
提示精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患者。
3、失神又称无神,(1)正虚失神:临床表现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靡,意识朦胧,反应迟钝,语声断续。
(2)邪盛失神:临床表现为昏迷,或猝然昏倒,目闭口张等,是邪陷心包,精气已脱,病情更为严重;或见神昏谵语,循衣摸床,表情烦躁或痛苦。
1.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
我国黄种人的正常肤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为气血平和,脏腑功能正常,精气内含,荣光外发的表现。
2.病色是指人在疾病状态下面部显现的色泽。
(1)青色:主气滞、血瘀、寒症、疼痛、惊风证。
(2)赤色:主热证,也见于戴阳证。
如满面通红,多见于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如午后仅见两颧潮红,色泽鲜艳,是阴虚之虚热证。
久病重病的患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称戴阳证。
中医四诊法—问诊(中医护理学课件)
问汗
(二)特殊出汗 1、自汗:
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或气虚。 2、盗汗:
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 3、绝汗:
病情危重时,大汗不止者称,为绝汗,又叫“脱汗”。 亡阴之汗──汗出如油,暖而粘手 亡阳之汗──大汗淋漓,冷而清稀
问疼痛
(一)问疼痛性质 5、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多为寒凝或阳虚所致。 6、灼痛─痛有热感而喜冷恶热。多属热证 。 7、重痛─痛有沉重感,多属湿盛表现。 8、掣(che)痛─抽掣牵扯而痛,多为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因肝主
筋,故掣痛多与肝病有关。
问疼痛
(一)问疼痛性质 9、绞痛─剧痛如刀绞,多为有形实邪阻闭或寒邪凝滞所致。 1 0 、 空 痛 ─痛有空虚之感,多属气血精髓亏虚的表现。有形之精血不充。 11、隐痛─疼痛可忍,但绵绵不休。多属虚证。 1 2 、 酸 痛 ─疼痛兼有酸软感,多属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
问寒热
(四)寒热往来──主半表半里证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半表半里的主要特征。 病机:邪正交争,互为进退。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伤寒少阳病。 类型及意义: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
01 第 二 部 分
问汗
问汗
概说: 1、汗的生成: "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汗是由津液所化。 2、汗的生理作用:
问诊
概述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
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护理整体观
既病防变
对于已患病者,通过四诊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防止病 情恶化。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中医养生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PART 04
护理整体观在中医护理学 中的实践
REPORTING
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
中医护理强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 严和隐私权,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传承创新
如何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是中医护理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未来 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和方法,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与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变化,判 断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及 病邪深浅。
望排出物
观察汗液、痰液、呕吐物 、二便等,了解病情寒热 虚实及脏腑功能状况。
闻诊
听声音
辨别患者语声、呼吸、咳嗽、呕 吐等声响,判断病位和病性。
嗅气味
分辨患者口气、汗气、痰涕、二 便等气味,推断病情寒热虚实。
问诊
问寒热
询问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症状,了解病邪性 质和机体阴阳盛衰。
1 2
强调个体差异
中医护理学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 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关注患者心理
中医护理学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 、情志调护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3
提倡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学倡导“治未病”的理念,通过饮食、 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 能力。
传承经典
引进现代科技
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学的经典理论和技术 ,如针灸、拔罐、推拿等。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四诊
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皮肤温 度、疼痛等来了解病情的方法
。
四诊的起源与发展
四诊起源于古代中医 的实践经验,最早可 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时期。
现代中医仍然广泛应 用四诊技术,并结合 现代医学手段进行诊 断。
随着中医的发展,四 诊技术逐渐完善,形 成了完整的诊断体系。
四诊在中医护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的轻重和预后。
望色
望形态
望舌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 光泽和斑疹等,以判断
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观察患者的体型、姿势、 步态等,以判断病情的
类型和病位。
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 和舌下脉络等,以判断
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闻诊
听声音
听患者的语声、呼吸、咳嗽等声 音,以判断病情的类型和病位。
嗅气味
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气味, 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四诊
目录
• 四诊的概述 • 四诊的方法 • 四诊在护理诊断中的应用 • 四诊的注意事项与局限
四诊的概述
01
四诊的定义
01
02
03
04
望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 舌象、皮肤等来判断病情的方
法。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 气味来了解病情的方法。
问诊
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 家族史等来了解病情的方法。
问诊
问寒热
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畏寒等 症状,以判断病情的类型和病
位。
问汗出
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无汗等 症状,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 位。
问疼痛
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酸胀等 症状,以判断病情的类型和病 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七章四诊【重点难点】中医学将临床检查患者、了解病情的方法概括为望、闻、问、切四个内容,合称“四诊”。
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诊合参。
一、望诊望诊,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
(一)全身望诊1.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
观察神的盛衰,既可判断脏腑精血的盈亏和形体的强弱,也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态。
神的表现类型和临床意义:(1)有神:又称得神。
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良好,两目精彩,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呼吸平稳,反应灵敏,动作自如等。
提示脏腑精气充足,正气强盛,生命活动正常;即使有病,也属轻病,预后良好。
(2)无神:又称失神。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目暗精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语言断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甚至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
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3)少神:又称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
(4)假神:系指危重、久病患者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
主要表现为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突然神志转清,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原来面色晦暗,突见面赤如妆;或不欲饮食,突然食欲增加等。
2.望面色望面色,是指望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病态面色大致可分为五种:①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惊风证、肝病。
②赤色主热证;③黄色主湿证、虚证;④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⑤黑色主肾虚证、瘀血证、水饮证。
3.望形态望形体—望形体主要是观察患者体型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
(1)形体强弱: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等,是形体强壮的表现;骨骼细小,肌肉瘦削,筋弱无力,皮肤枯燥等,是形体衰弱的表现。
(2)形体胖瘦:观察形体胖瘦应注意与精神状态、食欲食量等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3)体质类型:分为阳脏人、阴脏人、及阴阳平和人。
望姿态—主要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及肢体的异常动作。
“阳主动,阴主静”,患者喜动,卧时仰面伸足,揭去衣被,面常向外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喜静,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二)局部望诊1.望头与发(1)头: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多属先天禀赋不足或肾精亏损;小儿囟门下隐,多属虚证;囟门高突,多为实热;囟门迟闭,多为肾气不足,发育不良;无论大人小儿头摇不能自主,多为风证或气血虚衰。
(2)发:色黑,粗密润泽者,为肾气盛而精血充足之征象。
发黄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为精血虚亏;突然大片脱发,称“斑秃”,多属血虚生风。
2.望五官(1)望目:目眦红赤,多为心火炽盛;白睛红赤,多为肺经风热;目赤肿痛,多为肝经风热;眼睑浮肿如卧蚕,多为水肿;目眦淡白,为血虚;目眦赤烂,多属湿热;目窝下陷,多为津液亏耗;白睛黄染,多属黄疸。
(2)望耳:耳薄而干,多为肾精不足;耳轮甲错,为久病血瘀;耳根发冷,耳背有红脉者,多为麻疹先兆。
(3)望鼻: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为外感风热;久流黄稠浊涕而腥臭者为“鼻渊”。
(4)望口唇:口唇淡白,多属血虚;唇色青紫,多为寒凝血瘀;唇色深红而干,为热盛伤津;唇色鲜红,多阴虚火旺;口唇糜烂,属脾胃蕴热;口角歪斜,多为中风;口噤或抽搐不止,多为肝风内动。
(5)望齿龈:牙齿干燥,多为胃热伤津;齿干如枯骨,为肾阴枯涸;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者,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齿龈红肿疼痛,为胃火上炎。
(三)望络脉望小儿食指络脉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
1.三关定位:食指第一节为风关,即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2.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要领和意义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络色辨病性,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1)浮沉:络脉浮现易见者,病位较浅,多见于外感表证;络脉沉滞模糊者,主病在里,多见于内伤里证。
(2)色泽:紫红者主内热;鲜红者主外感表证;色青主风及痛证;色淡者为虚;色紫黑为血络闭阻,病属危重。
(3)长短与形状:络脉日渐增长者,为病情加重;日渐缩短者,病情转轻。
(四)望排出物望排出物是观察患者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等变化,其总规律是:凡排出物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
(五)望舌五脏在舌面的分布一般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
正常舌象常简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1.望舌质(1)望舌神:主要指舌的荣枯。
“荣”为容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活动灵敏自如,谓之有神;“枯”为干枯死板,运动失灵,谓之无神,乃是恶候。
(2)望舌色:淡白舌为虚证、寒证;红舌为热证,鲜红少苔,为阴虚火旺;绛舌(深红色)主热盛,阴虚火旺及瘀血;紫舌主热极、寒盛、瘀血或酒毒;青舌主阴寒证、血瘀证。
(3)望舌形: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者为“老”,多为实证;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为“嫩”,多为虚证。
舌体胖大,舌色偏淡主水湿痰饮证。
舌体瘦小而薄,是阴血亏虚。
裂纹舌多为阴液亏耗之征。
芒刺舌多是里热炽盛之象。
(4)望舌态:舌体强硬主热陷心包,或风痰阻络;舌体痿软,主阴液亏损或气血俱虚;舌体颤抖,主肝风内动;舌体歪斜,多见于肝风挟痰,痰瘀阻络或阴虚风动;舌体短缩,多属危重证侯。
2.望舌苔(1)望苔质①厚薄:苔薄者,可见于正常人或疾病初起、在表、病轻或正气不足;厚苔,病邪已由表入里,病邪较盛或里有积滞。
②润燥:舌苔润滑者说明津液未伤或津液内停,舌苔干燥者说明津液亏损或津液输布障碍。
③腻腐:腻苔为湿浊、痰饮、食积所致;腐苔为食积、痰浊久积不化所致。
④剥落:光剥苔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之征。
花剥苔多为胃腑气阴两伤。
(2)望苔色①白苔:主表证、寒证。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
③灰黑苔灰苔与黑苔同类,灰苔即浅黑苔。
灰黑苔主热极或寒盛。
二、闻诊(一)听声音1.语声(1)语音高亢有力,多言者属实证、热证;低微无力,少言者多属虚证、寒证。
(2)语言:语言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2.呼吸呼吸气粗而快,属实证、热证;呼吸气微而慢,属虚证、寒证。
气粗为实,气微为虚。
3.咳嗽咳声重浊,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息短气怯,多属虚证。
咳痰不爽,痰稠色黄,多为肺热;干咳无痰,多为燥咳。
4.呕吐、呃逆与嗳气呕吐徐缓,声音微弱者,多属寒证、虚证;呕吐急剧,声音宏亮者,为实热呕吐。
热证见喷射状呕吐,多为热扰神明,病重。
呃声频作,连续有力,高亢而短,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良久一作,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声低无力,多为胃气衰败。
嗳气有酸腐气味,为宿食内停;嗳气频频声响,发作与情志变化有关,多为肝胃不和。
(二)嗅气味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或有龋齿、牙疳、口疳;口气酸馊,是食积肠胃;口气腐臭,多为牙疳或内痈。
患者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凡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证、热证;略带腥味者多属虚证、寒证。
如大便酸腐臭秽或兼脓血者,多为宿食或肠胃积热;小便臊臭混浊者,为湿热下注;咳吐脓血,腥臭味异常者,为肺痈。
病室内闻及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烂苹果味多见于消渴病患者,均属危重证候。
三、问诊(一)问诊的方法问诊者态度和蔼,严肃认真,环境安静适应,保护隐私,语言亲切,通俗易懂。
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病痛,突出重点,仔细全面,避免暗示。
(二)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患者的主要痛苦,疾病的起始、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及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既往病史、个人生活史等。
1.问寒热:问寒热是询问患者有无怕冷、发热的感觉,及寒热出现的时间、寒热的轻重、持续的时间、有关的兼证等。
2.问汗:主要询问患者有无出汗、出汗时间、多少及部位及主要兼症等。
3.问痛:主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
4.饮食口味:主要询问食量、饮水量及口味变化。
5.问二便:主要询问排便的次数,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便量、时间及排便的感觉和伴随症状等。
6.问睡眠7.问经带:妇女还需询问经、带、胎、产等情况。
8.问小儿:小儿除问上述有关内容外,还要问出生前后情况,预防接种史,喂养方法,囟门闭合时间,说话、走路的迟早,以及父母健康状况,有无遗传疾病等。
四、切诊(一)脉诊1.脉诊的部位和方法:临床常用的脉诊部位是寸口,即切取腕部桡动脉浅表部位。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
2.常见脉象表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不空,如水上漂木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60次以下)主寒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数脉脉来快速,一息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主热证。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虚脉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无力,泛指各种无力的脉象主虚证实脉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有力,泛指各种有力的脉象主实证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滞、实热涩脉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阻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而硬主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濡脉浮而形细势软,重按不显主诸虚,又主湿(二)按诊主要分按肌表、按手足、按腕腹。
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有神2.腻苔3.郑声4.战汗二、填空题1.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
2.望小儿络脉可概括为分表里,辨病性,定虚实和测轻重。
3.五脏在舌面分布中,舌尖属,舌边属。
4. 脉来快速,一息六至的脉象是;滑脉主、和实热。
5.胀痛主,刺痛主。
三、单选题1.望姿态时,见患者喘促抬肩,喉中痰鸣,难以平卧,多为()A、肝风内动B、中风C、痹证D、外感风寒E、哮喘2.头发突然大片脱落,称为斑秃,多属()A、精血亏虚B、血虚生风C、饮食积滞D、肾虚E、血热3.裂纹舌提示()A、中毒B、水湿停滞C、心脾两虚D、阴液亏虚E、热郁4.病室内有尿臊味多见于()A、水肿病晚期B、消渴病C、食积肠胃D、肺痈E、湿热下注5.消谷善饥为()A、脾胃虚弱B、胃阴不足C、胃火炽盛D、虫积E、肝胆湿热四、简答题1.简述食欲和食量改变的临床意义。
2.简述面色白的主病与机理。
3. 简述问诊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有神:又称得神。
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良好,两目精彩,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呼吸平稳,反应灵敏,动作自如等。
提示脏腑精气充足,正气强盛,生命活动正常;即使有病,也属轻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