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中世纪史第四讲中世纪西欧城市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押广东卷第12题 世界中世纪史:对现代欧洲的孕育(原卷版)
押广东卷第12题世界中世纪史:对现代欧洲的孕育1.(2023·广东·高考真题)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殊是载明白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
该文件()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冲突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中世纪的进步因素政治:(1)中古后期王权强化,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
(2)西欧中世纪的议会和代表制度,英国的王在法下传统孕育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3)中世纪,欧洲国家消灭了争辩和宣扬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推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建立。
经济:(1)商品经济的进展(2)封建庄园制度的渐渐瓦解(3)资本主义萌芽的消灭(4)城市经济的进展思想文化:(1)基督教神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来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进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骑士文学歌颂爱情反对禁欲,市民文学抨击贵族和教士,追求公平和自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先河。
(3)中古西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学问传统,为后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4)中世纪高校教育的进展对欧洲科学文化的进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1.(2024·福建三明·一模)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爱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
……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爱护。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B.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确定全部权C.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D.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2.(2024·浙江台州·二模)“他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颜色。
世界中世纪史整理
第一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本章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丕平献土”,《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神圣罗马帝国,诺曼征服,《末日审判书》,《自由大宪章》。
第一节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一、墨洛温王朝(481—751)公元3世纪开始,在欧亚大陆逐渐形成了“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许多日耳曼部落大举进入罗马帝国境内。
在5世纪,先后有3支日耳曼人入居高卢,他们是: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
西哥特人在图卢兹建立了西哥特王国(419—711),勃艮第人最初在高卢南部罗纳河流域建立了勃艮第王国(457—534),法兰克人中的一支萨利克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481—800年)。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一支,居住在莱茵河右岸。
公元241、242年,曾与罗马军队发生战争。
从公元3世纪中叶到5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向罗马帝国侵袭、移民,逐渐占领了卢瓦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
5世纪下半叶,法兰克诸部落中以萨利克法兰克人和利普利安法兰克人两支最为强大。
481年萨利克法兰克人的一个首领契尔德利克亡故,其15岁的儿子克洛维(Clovis,法语Clovis I,465/466—511)成为萨利克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
这时对法兰克人威胁最大的是苏瓦松地区的“罗马人的国王”西格里乌斯。
西格里乌斯的父亲艾吉第乌斯原是罗马帝国驻高卢的将军。
462年他宣布拒绝承认罗马皇帝的权力,以苏瓦松城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实际上独立的国家,其疆域包括法兰西岛和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的地区。
486年克洛维联合利普利安法兰克人和住在康布雷的法兰克人攻打苏瓦松,击败罗马人,打垮了西格里乌斯,夺取法兰西岛,并从都尔内移都巴黎,向南扩张。
克洛维在罗马人的拥护和支持下,大力进行扩张,征伐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和其他部落的法兰克人,其权势和领土不断扩张。
公元481年,克洛维被自己的武士们欢呼着用一面盾牌抬起,由军事民主制的首领变成了国王,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世界中世纪史
第二章中世纪盛期的西欧一名词解释行会几乎与中世纪城市同时产生,分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
为了反对贵族剥削、保证自身利益、防止内部竞争,同一城市的手工业者结成联盟,称为“手工业行会”,是手工业者的封建组织。
手工业行会成立初期,对维护手工业者的利益、团结手工业者与封建主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它的宗旨在于维护小生产者利益,反对竞争甚至拒绝改进生产工具,日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4世纪以后,手工业行会逐渐衰落。
在手工业行会建立的同时,一些城市的大商人为了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在一些地区的贸易独占权,结成商人贸易行会,也称商人行会。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商人行会又结盟,形成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商人行会。
格利哥里七世1073年,希尔德布兰当选为罗马教廷教皇,称格利哥里七世。
1075年教皇召开罗马宗教会议,宣称教皇位于世俗统治者之上,有权废立国王或皇帝,打破了100多年来皇帝批准教皇选举和任命主教的惯例。
为争夺主教叙任权,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发生冲突。
1076年,革除亨利教籍及世俗王位,迫使其暂时屈服。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删除此句).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
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
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
德国的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政教之争后的德国,皇权更加软弱,国家更加分裂。
阿维农之囚又称教会的“巴比伦之囚”。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中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发生,而这些事件和现象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一些原始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些世界中世纪史的重要原始资料选辑。
一、巴黎圣母院谋杀案巴黎圣母院谋杀案是中世纪著名作家雨果在其作品《巴黎圣母院》中所描绘的一个故事。
这个原始资料中记录了15世纪巴黎圣母院发生的一桩谋杀案。
通过这个案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世纪巴黎社会的法律制度、刑罚执行和警察力量等方面的情况。
原始资料摘录:“15世纪,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
据目击者称,一名神秘的男子被发现在圣母院内被刺死,而凶手的身份至今尚未查明。
”二、《骑士的荣耀》日记《骑士的荣耀》是一本中世纪贵族骑士的日记。
这个原始资料记录了一位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战斗、恋爱和追求荣耀的经历。
通过这个原始资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世纪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骑士精神和中世纪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原始资料摘录:“在这个艰难的时代,我努力追求荣耀,为国家和庄园而战,向公主倾注真挚的爱情。
”三、亨利八世的维护法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许多法令和法规。
其中一项重要法令是《亨利八世的维护法》,这个原始资料记录了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方面的政策和立场。
原始资料摘录:“亨利八世宣布英格兰教会独立,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成立了国教。
”四、马可波罗的游记马可波罗是一位著名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他在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初期游历了亚洲和欧洲许多国家。
他的游记成为了解当时中世纪东西方交流和贸易的重要资料。
原始资料摘录:“在我的旅行中,我目睹了东方文明的繁荣和西方世界的精神风貌。
”五、《圣女贞德的审判记录》圣女贞德是法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在百年战争期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她因为其坚定的信仰和英勇的战斗而备受推崇。
《圣女贞德的审判记录》是对她审判和处决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大学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讲什么
大学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讲什么是不是想知道大学世界古代史讲什么,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大学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讲什么1. 综述(1)古代东方的地理概念亚非大河流域,即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2)古代东方的历史地位人类文明发祥地,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文明产生主要标志:金属工具;文字;国家(3)地理环境:大河冲击平原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古代东方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原因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生成和发展的舞台。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只能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并有限地改造自然。
古代东方大河流域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宜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孕育了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4)古代东方文明特征经济:灌溉农业政治:中央集权思想:君权神授文化:象形文字社会:等级森严2.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区域,位于今天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称“钉头文字” ,刻写在泥版上。
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文字之一,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吉尔伽美什》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用楔形文字写成,以泥版文书完整保存。
(4)《汉穆拉比法典》背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目的:有效规范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统治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阶层义务,严惩各种社会犯罪地位: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学价值: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其历史的第一手文献政治观念: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标,隐喻君权神授历史局限: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社会各阶层法律地位不平等进步意义:否定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3.古代埃及(1)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政治:掌握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任免权经济: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军事:控制所有军队法律:法老意志即为法律宗教:强化王权神授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金字塔与来世信仰(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建筑是物化的历史)实际用途:埃及法老的陵墓文化意义:象征古埃及法老的专制权力;体现古埃及人来世信仰观念;反映古埃及人的创造性智慧;代表古埃及建筑技术的成就(3)象形文字发明时间:公元前3500年之前书写材料:最普遍使用的是纸草失传原因:复杂难懂,未能普及;屡遭强势文化的冲击4.古代印度(1)种姓制度时代: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实质:严格区分不同社会阶层或集团的等级制度形成:雅利安人征服,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雅利安人氏族制度解体,区分不同等级构成:婆罗门--祭司阶层;刹帝利--军事贵族; 吠舍--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高种姓男子可以娶低种姓女子),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宗教生活不平等影响:造成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成员流动用神权维护种姓制度(2)佛教的创始、经典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释迦牟尼、佛陀经典:大藏经,经、律、论三藏传播: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发展为世界性宗教(3)《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文学价值:梵文史诗,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瑰宝史学价值:反映印度社会生活多个侧面和雅利安人扩张历史知识梳理1.综述(1)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比较(2)古代希腊罗马比较2.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地理位置以希腊半岛为主体,包括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小亚西部沿海,略大于今天希腊共和国。
世界中世纪史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在十一到十三世纪的西欧,经历了一场长达两百年,多达七次的战争,即十字军东征。
这是一场打着“圣战”名义的侵略和掠夺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地区的掠夺,更是与西欧城市的兴起一起,被誉为西欧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兴起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
早在蛮族大迁徙时期,,罗马帝国时代的城市大多已经变为废墟,只有地中海沿岸的少数城市还保持着繁荣。
9世纪以后,西欧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工具大大改进,如用于翻耕深土的带轮的铁铧犁、大镰刀、大耙子等新式高效农具已经出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成倍增加,耕作制度也由传统的二圃制向“三圃制”过渡,谷物产量增加。
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庄园内部的社会分工。
由于剩余农产品增加,有可能使一部分手工业者从农业中独立出来使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作为家庭副业的地位。
这些新独立出来的手工业者,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庄园,来到教堂、城堡周围或者渡口、桥梁、要隘等交通路口上,生产和出售他们的产品,在交通路口形成集市贸易。
之后,又有大批商人被吸引进来。
这样,往往在一个集市的基础上,一座中世纪的工商业城市诞生了。
与此同时,罗马时代的一些古典城市也开始复兴。
总之,9~11世纪,西欧的工商业城市纷纷兴起。
城市自治是中世纪城市的一大特点,他是新兴城市通封建领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一个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权和人身权的关系,往往隶属于一个或者数个封建主,贪婪的封建主对新起的城市格外压迫,敲诈勒索,恶壑难填,迫使城市起来斗争,要求自知。
城市争取自治的途径大致有三种:金钱赎买,暴力斗争,或两者的结合。
12世纪初,法国琅城的自治过程带有典型性。
他们先用金钱向主教赎买了自治权,建立了琅城公社,但是不久,主教就单方面撕毁协议,取消琅城自治,琅城市民最终没有屈服,经过十几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获得了自治。
世界中世纪历史
世界中世纪历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宗教和文化变革的时代,它持续了大约1000年,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左右。
在这段时期里,许多重要的事件和进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几个关键领域为切入点,探讨中世纪历史的重要特点。
一、政治与社会1. 封建制度的确立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系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在这一制度中,君主将土地赏赐给贵族,贵族则向君主效忠并提供军事服务。
这种从上至下的分级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社会和经济领域。
2. 教会的权威在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影响力极大。
教会成为了灵魂的救赎和权力的象征。
教皇作为教会最高权威,拥有绝对的精神和世俗权力。
教会的权威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法律制定到人们的信仰。
二、战争与征服1.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国家为了夺回耶路撒冷而进行的一系列远征。
这些战争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从而加剧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紧张关系。
2. 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是英法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一系列冲突。
这场战争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末持续了116年之久。
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还在战争艺术、军事技术和社会结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与科技1. 文艺复兴中世纪末期,欧洲经历了一场文化与思想的复兴,即文艺复兴。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兴趣重新燃起,这对艺术、文学以及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地理大发现15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新时代。
探险家们通过远航发现了新的陆地和海洋航线,提高了地理和船舶技术,拓宽了欧洲人的视野,并促进了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合作。
四、经济与贸易1. 市场经济的兴起中世纪后期,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经济逐渐兴起。
农民离开农田来到城市工作,城市交易和商业活动繁荣起来。
这种经济形式为封建制度带来了动摇,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 组织与行会中世纪的商业和手工业活动通常由行会组织管理。
行会是由同一行业的商人或工匠组成的协会,旨在保护他们的权益并规范生产。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一.拜占庭帝国1.查士丁尼:(527—565)拜占庭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在位期间主要极力维护奴隶制度;镇压了尼卡起义;编纂了《罗马民法汇编》;对外大肆用兵,进行了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军事征伐。
查士丁尼统治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2.《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
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527年下令编纂。
其基本宗旨是巩固帝国、突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承认等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的法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普罗尼亚制:拜占庭帝国的兼领地制度。
科穆宁王朝时确立。
即将国家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兼领,兼领主向国家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的形成,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
但它只是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兼领制的实行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4.普罗·科比:查士丁尼时代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主要作品是:《查士丁尼战争》《秘史》《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是垂训史观的真正体现者。
在古典文化上造诣颇高,其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模仿古典史家的作品。
5.圣像破坏运动:8-9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
7世纪以后,教会和修道院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招致社会普遍怨恨。
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圣像崇拜的诏令,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后经历多次反复,843年,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恢复圣像崇拜,运动结束。
二.西欧1.托马斯·阿奎那: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神学之王”。
他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和伟大;撰写了《神学大全》,并提出了“宇宙秩序论”,对教会权威与封建等级秩序做出了充分的神学论证。
他的思想至今在西方仍有影响。
2.查理·马特:墨洛温王朝宫相。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农耕和游牧世界的交往⽅式1,交往的原因:由于游牧世界的⼈⼝增长,⽣活资料需求增加,活动范围扩⼤,逐渐和农耕世界的交往由间歇性转变为必然和必须的。
2,交往⽅式:交往初期以和平⽅式,但是由于经济实⼒悬殊,逐渐改⽤武⼒。
3,交往的影响:这种交往突破了两个世界间有形和⽆形的界限,对⼈类⽂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
但必然导致了⽂明冲突,以武⼒冲突为主,引发了民族⼤迁徙。
⼆、简述⽇⽿曼民族⼤迁徙对西⽅⽂明的影响1,⽇⽿曼⼈刚从原始社会⾛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和⽣机.2,⽇⽿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神裁法,对西欧封建政治有重⼤影响.⽇⽿曼法律产⽣于⼈类古⽼的习俗,⽽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个特点.3,⽇⽿曼⼈的亲兵队制度,建⽴了⾸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4,⽇⽿曼⼈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是⾃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会制度、以⾄于议会制度都产⽣了重⼤影响.三、查⼠丁尼法典与罗马民法⼤全《查⼠丁尼法典》:1,原因:⼈民起义为查⼠丁尼敲响了警钟,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盾,他不得不实⾏了⼀些改⾰。
2,内容:明令禁⽌卖官鬻爵,惩治贪污,限制贵族特权,实⾏长⼦继承制,撤销执政官制度,提⾼⾏政效率。
3,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伯尼安领导于529年编成《查⼠丁尼法典》。
4,地位:它与《学说汇编》、《法理概要》以及《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全》,即欧洲历史上第⼀部系统完备的法律⽂献。
《罗马民法⼤全》:欧洲历史上第⼀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拜占庭皇帝查⼠丁尼时期编成。
具体包括四部分:《查⼠丁尼法典》⼗卷,包括⾃罗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以来四百多年间历代皇帝的法令;《法学汇纂》五⼗卷,历代法学家论⽂;《法理概论》四卷,讲法学原理的教材;《新法典》,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这套法律不但为拜占庭法律奠定了基础,并在12世纪传到了西欧,从⽽使西欧各国建⽴了严密精致的司法体系。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1马尔克:是中世纪西欧日耳曼人的一种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村落共同体。
马尔克一词的原意是边界,后成为日耳曼人农村公社的名称。
其主要特征是以地缘作为联系纽带,土地公有和私有并存,土地名义为公社所有,耕地定期分给公社成员所用,但不得买卖,宅旁属地为私人所有,而森林,牧场为公社公有,后来,耕地停止各户间重分,向私有地转化,马尔克农村公社也逐渐解体,随着大地产制和庇护制的发展,农村公社土地被兼并,马尔克瓦解。
2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
查理*马特时期改革土地制度,分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称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
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
以后大封建主纷纷效仿国王,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促进了自由农民农奴化,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3丕平献土: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矮子丕平献纳给教皇的土地。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54年,教皇又为其加冕。
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巴第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这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
4卡诺莎觐(晋)见:中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请罪事件。
1075年,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宣称教权高于一切,世俗君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和主教任职,打破了一百多年来皇帝批准教皇选举、任命主教的惯例。
德皇亨利四世对此极为恼怒,双方斗争激烈。
教皇宣布破门律,开除亨利教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约,并煽动部分德国诸侯另立国王。
亨利四世迫于形势,暂时屈服,前往意大利卡诺沙向教皇请罪,亨利四世在卡诺沙身披悔罪衣,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最终取得了教皇的谅解,恢复了教籍和统治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沙事件。
5沃尔姆斯协约(沃姆斯协约):中世纪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以下是一篇关于世界中世纪史的原始资料选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中世纪的欧洲1. 黑暗时代(476-800):这一时期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和日耳曼人的崛起。
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王国,包括法兰克王国、西哥特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
由于缺乏技术、知识和经济实力,这些王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罗马残余的制度和传统。
2. 欧洲的基督教化(800-1050):这一时期,欧洲开始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查理曼大帝统一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试图通过基督教来统一文化和价值观。
基督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教堂和修道院成为重要的社会机构。
3. 封建制度的确立(1050-1300):随着基督教化的深入,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贵族们通过向教会捐赠土地和财产来获取权力和地位。
这些贵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享有特权。
4. 十字军东征(1095-1291):这是欧洲基督教国家对穆斯林的军事远征。
虽然这些远征导致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但也带来了大量的伤亡和财富消耗。
5. 黑死病(1347-1353):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在欧洲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的混乱。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们往往通过祈祷和巫术来寻求安慰。
二、中世纪的亚洲1. 中国宋元时期(960-1368):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和经济达到了巅峰。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重要技术,元朝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大一统。
2. 伊斯兰教在中东的兴起(7世纪初-至今):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迅速传播,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这个帝国在科学、哲学、医学和天文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莫卧儿帝国(1526-1858):在印度次大陆建立的伊斯兰帝国,该帝国在建筑、艺术和科学领域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4. 日本平安时代(710-1185):这一时期,日本社会逐渐稳定,文化逐渐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源氏物语》。
世界中古史 课件
二、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起源,西方有多种理论:罗马 城市论,马尔克起源论,市场起源论,庄园起源 论,堡垒起源论。
罗马时代的城市是政治、宗教中心,经济意义不 大。
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如威尼 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
6)法兰克人的迁徙 中欧→高卢,481年建国。
7)东哥特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 489年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建 国,554年为拜占廷所灭。
8)终点568年 伦巴德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568-774年) 。
怎样认识这一时期的西欧社会?
符合广义封建社会概念,但西欧封建制度 尚未形成。
黑暗时期,也是西欧新文明的形成时期: 基督教会摆脱国家政权,独立发展,造成 西欧独特的、政教分立的二元化结构。
2. 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 社1999年版。
3.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4. 艾因哈特:《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5.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一卷,中世纪, 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 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版。
始进入资本主义(近代)时期。
二、世界中古史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世界史与外国史的结合 2、以西欧为基本发展线索 3、上古是一个个文明点,而中古则是一个个文明
区 4、中古时期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 5、中世纪是信仰的世纪 6、观念的转变
三、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现实意义
统依然存在,并从败落的城镇向广大农村发展。 在广泛的传教过程中,教会和修道院获得了大量
教产。 5~11世纪以前,教皇的权力一直受很大制约。
世界中世纪史
一名词解释克洛维4世纪后期到5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创始人,墨洛温王朝国王。
第一位皈依正统天主教的蛮族国王,四处征战,获得了西欧大片领土,以法治国,制定西欧历史上最早的法典《萨利克法典》。
土地无偿分封给战将,封建等级制度初步形成,但死后王国被三个儿子平分,王室便衰落了克洛维皈依了罗马教会,496年率亲兵在兰斯大教堂了洗礼,得到高卢境内罗马教俗地主贵族的支持,丕平献土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矮子丕平献纳给教皇的土地。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王朝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54年,教皇又为其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回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这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
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
他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在位44年间,发动过对伦巴德人、萨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5场战争。
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
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以及经济生产方面都有杰出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查理曼死后不久,帝国出现分裂。
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
凡尔登条约公元843年在凡尔登缔结的瓜分法兰克王国的条约。
缔结者是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之子罗退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
条约规定路易得到莱茵河东岸地区和巴伐利亚,地理上称德意志;查理所得地区大致与今天法国相同,地理上称法兰西;罗退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北部和路易与查理所占地区之间的洛林地区,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其余两人拥有国王称号。
该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亲兵队亲兵队日耳曼传统制度。
最早是若干战士自愿依附于某个有经验名望的战士,后来转化为军事首领控制手下的亲兵,亲兵对其效忠,首领赐予亲兵财物、土地。
类似于原始的采邑制度。
它建立了军事首领和亲兵间的契约关系,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日耳曼人的迁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整理第一章基督教世界第一节:日耳曼人的迁徙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1、《高卢战记》bc 49ya.从事农业(不占主导)、畜牧业b.土地公社所有c.未完全定居,半流动d.财产平等,奴隶少见发展《日耳曼尼亚志》ad. 98y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战争、贸易、移民3、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a.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的需要b.罗马的衰落c.匈奴人西迁的压力d.财富的吸引二、匈奴人与哥特人1、匈奴人种族问题争议、阿米安、对帝国边防影响的两个阶段2、哥特人6c约丹尼斯《哥特人史》3世纪危机对罗马的劫掠西哥特人ad.376越过多瑙河,378y亚得里亚堡之役迁徙之路:罗马(410y)高卢(419y建国于土鲁斯)西班牙(507y迁都托莱多三、其他日耳曼部族的迁徙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1、罗马周边的蛮族(1)克勒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bc2罗马人日耳曼人直接交往bc2末条顿人、森布理人入侵意大利bc102 马略bc1 罗马社会吸收蛮族(2)4c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儿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人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3)东哥特人与西哥特人(日耳曼较先进)政治组织严密、“王”为部落联盟领袖、4c中叶皈依基督教(阿里乌斯派).......东哥特人: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西哥特人:多瑙河下游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3.蛮族入侵罗马帝国1.汪达尔人(the Vandals)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Pannonia)→高卢→西班牙→北非431年建国于希波(Hippo)。
439年迁都迦太基。
455年攻陷罗马。
2.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3.法兰克人的迁徙:中欧→高卢。
4.东哥特人(the Ostrogothes)的迁徙:色雷斯→潘诺尼亚→意大利。
5. 伦巴德人(the Lombards)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历史中世纪史
历史中世纪史中世纪史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它在时间上从公元476年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为止。
中世纪史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宗教、封建制度和文化发展的时代。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中世纪史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历史背景中世纪史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古代与近代之间的过渡。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欧洲进入了一片动荡不安的局面。
2. 政治制度在中世纪史中,封建制度是一种基本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主与封建臣民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封建主通过封赐土地来控制臣民,并要求臣民效忠于封建主。
这种制度在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广泛存在,对社会的组织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状况中世纪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这个时期, 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依赖于农业生产为生。
此外,城市的兴起也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中世纪的城市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4. 宗教与文化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宗教信仰非常盛行的时期。
基督教的影响力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教堂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世纪也是文化发展的时期,艺术、音乐、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大教堂和城堡的建筑艺术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5. 中世纪的战争中世纪历史上充满了各种战争和冲突。
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之间的争斗不断,封建领主之间的内战也屡见不鲜。
同时,欧洲与伊斯兰世界之间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冲突,这一时期的十字军东征是其中的重要事件。
总之,中世纪史作为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这个时期存在着战争和动荡,但也是宗教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世纪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变迁和演变,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世界中世纪史课件
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农业生产力的提 高
农业技术的进步
在中世纪,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例如轮作制的出现和马耕的推广,提高了土地的 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产品被 生产出来,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04
中世纪文化与社会生活
式,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生活方式的演变
中世纪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骑士文化的兴起促进了 尚武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推动了社交礼仪的发
展。
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风俗习惯的演变
在中世纪早期,迷信和超自然信仰在人们的生 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风俗习惯逐渐受到宗教影响,人们开始更加注
封建经济制度的特点是土地所有 制,即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收
取地租作为收入。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经济制度 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
始兴起。
商业复兴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商业复兴
中世纪经济制度中,商业的复兴为城市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城市经济的发展
商业复兴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 得城市成为中世纪的经济中心。
大变化,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
天主教会的演变及其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天主教会作为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宗教力量, 对中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天主教会的演变
从早期基督教到中世纪,天主教会经历了 许多变化,包括教义、组织结构和教会制
度的演变。
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
在中世纪,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复 杂而微妙。他们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奥古斯丁:354⾄430年在世,基督教思想家,教⽗哲学的主要代表⼈物。
早年为摩尼教徒,后皈依基督教,任希波城主教。
他⽤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宣扬“原罪”说:⿎吹教权主义,提出世俗政权最终⼀定覆灭,并逐步由“上帝之城”取代,教会则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体现。
这⼀说法为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教权⾄上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代表作品有《上帝之城》、《忏悔录》等。
教⽗哲学:罗马帝国晚期及中世纪前期的基督教神学,是经院哲学的前⾝,因这⼀时期的⼀些神学家被尊为“教⽗”⽽得名。
教⽗哲学主要利⽤古希腊罗马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新斯噶多哲学等制定并论证基督教的“三位⼀体”、“创世”、“原罪”和“救赎”等学说,并制定了⼀套相对完善的教义。
代表⼈物有奥古斯丁、奥利⾦、德尔图良、西普⾥安、克莱门、安布罗斯、哲罗姆、巴西尔和格⾥⾼利等。
汪达尔⼈:古代东⽇⽿曼⼈的⼀⽀。
409年越过⽐利⽜斯⼭占领西班⽛半岛⼤部分地区,429年由领袖该萨⾥克率领进⼊北⾮,439年攻克罗马在北⾮的⾸府迦太基,并迁都于此。
455年攻⼊罗马,⼤肆抢掠,因此出现了毁灭⽂化的的代名词“汪达尔主义”,此后⼜多次⼊侵意⼤利。
汪达尔⼈信奉阿⾥乌派基督教,残酷迫害正统派基督徒。
533年查⼠丁尼⼀世派遣⼤将贝利撒留远征北⾮,次年汪达尔王国灭亡。
克洛维:法兰克王国创⽴者。
481年建⽴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486年在苏⽡松击败罗马在⾼卢的残余部队,占领卢⽡尔河和塞纳河流域;496年皈依基督教,在位时编纂《萨利克法典》,在保存了罗马地主财产的同时将罗马国有⼟地和⽆主⼟地赐给亲兵和官吏。
其建⽴的王权很弱,死后其⼦⽠分国家,分裂兼并战争不断。
《萨利克法典》:法兰克⼈习惯法的汇编,克洛维统治时期编纂,⼤体反映6世纪前后法兰克⼈的社会状况、社会结构(农村公社制、等级);政治结构(国王、伯爵、百户长)、经济结构(⼟地公有制、份地、公有地)。
马尔克公社制:中世纪⽇⽿曼⼈的⼀种农村公社。
世界中世纪史简答题
世界中世纪史简答题1.民族大迁徙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Ⅰ.在东方,迁徙促进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后的一个重要动荡时期,长达400年。
在此期间,中国封建文明得到一系列调整,对日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农耕区域得到扩展;②.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加速;③.封建关系得以发展。
Ⅱ.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使西欧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动了西欧文明的进程:社会结构变化①.日耳曼人的到来引起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罗马奴隶制被废除,日耳曼人原有的部落氏族组织迅速解体,封建制度孕育中;②.蛮族国家的建立使欧洲统治者的人种构成发生了变化,日耳曼贵族成为西欧统治阶层的主体,基督教神学理论成为新兴国家的精神支柱;③.西欧文明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迁到以法兰克为中心的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向乡村;④.西欧社会的发展模式由古典时代的希腊罗马的单线一元发展线向英法德等不同国家的复线多元发展线转变;⑤.精神文化模式由世俗性极强的希腊罗马文化向宗教色彩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转变;⑥.生产方式由奴隶制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向以农奴制为核心的封建经济形态转变;西方的民族迁徙与建国,是历史大变革的主要内容。
西欧文明的发展格局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古典文化没有同化日耳曼人,反而逐渐衰落下去,古老的奴隶制度彻底解体,新兴的封建社会在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
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背景:①.亚洲大陆先进生产工具的技术的传入使日本社会生产力明显进步,部民制和氏族制受到冲击,征服对民众的控制力下降;②.大和国内部矛盾激化:中央贵族和地方豪族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争斗不断,民众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③.东亚大陆的政治形式变化:隋唐的兴盛,新罗的崛起引起日本深刻反思,新罗驱逐日本侵略势力,切断了日本获取先进生产技术的通道经济受损,征服威信下降;内容:①.实行公地公民制,没收皇室、地方各级贵族的私有领地和部民,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地公民;②.实行班田收授法,户籍6年一造,以此向公民授田,受田者死后,口分田收归国家;实行租庸调制;③.确定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官吏皆由国家任免,废除官僚世袭制;影响: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大纲【说明】《世界中世纪史》是历史系历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世界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介于世界上古史和世界近代史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阐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形成的原因及其相互交往的形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后果和影响;阐述外国封建制度的产生、发展、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基本规律,为深刻认识近代社会的特点奠定基础。
世界中世纪史头绪纷繁,内容比较复杂,教学时数较少,教学难度较大。
因此,教学中既要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意选择基础知识的科学性。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所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历史学12门主干课教学内容要点》一书编写的。
选用的教材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教材是我国世界史研究的一种革新教材。
【本文】前言关于“世界中世纪史”的几个问题教学目的:前言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知道与之相关的学术观点及动态,另外还要告诉学生本课程在整个通史中所处的地位,为整体学习和把握本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要点:一、关于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二、关于西欧的中世纪三、关于东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四、学习中世纪史的意义教学方法:论述教学手段:讲解与板书授课时数:2学时作业与思考::1、封建生产方式有哪些特点。
2、怎样学好世界中世纪史。
第一章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学目的:本章要求同学们首先掌握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形成及其这两个世界的基本特征、真正理解交流与冲撞――这一两大世界的主要交往方式的真正含义和后果。
要求同学们了解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基本情况,并从全球的角度来理解这种民族大迁徙对亚洲和欧洲所产生的影响,其中要重点掌握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对整个西欧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内容要点: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交往的形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后果和影响;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原因以及匈奴人西迁所引发的后果;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第一节农耕、游牧――人类文明的两个世界一、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1、农耕世界2、游牧世界3、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南富北贫二、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1、和平交往------两大世界关系的主流2、暴力冲突------两大世界交往的另一种基本方式3、交往的历史后果-------世界文明的扩展第二节、亚欧大陆民族的大迁徙及其后果一、亚洲东部民族的大迁徙1、中国秦汉时期亚洲东部民族的分布2、大漠霸主-------匈奴人的西迁(1)匈奴西迁的原因(2)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3)匈奴人西迁的经过二、亚洲其他民族的迁徙1、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五胡十六国时期2、厌哒人的迁徙3、阿瓦尔人的西迁三、欧洲民族大迁徙1、罗马帝国周围的蛮族情况2、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三个阶段的状况)3、蛮族人入侵罗马帝国(几支主要的蛮族人部落的迁徙情况)四、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后果-------西欧文明的重构和再生1、引起了西欧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2、欧洲统治者的人种发生了变化------日耳曼人取代了罗马人的统治3、西欧文明的中心发生转移教学方法:讨论法自学法讲述法教学手段:板书与挂图授课时数:2学时作业与思考::1、简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大致范围2、叙述农耕、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及其后果3、试论述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二章西欧基督教文明的产生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理论,理解西欧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历史特征,获得深入分析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实际能力。
内容要点:本章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法兰克国家及其封建制度的形成,了解查理曼帝国分裂对西欧政治格局的影响,掌握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重点学习西欧城市的特点及其对西欧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并了解英、法、德和天主教在中世纪初期的历史发展状况,重点掌握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以后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要学习十字军东侵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节中世纪的开端――法兰克王国与加洛林帝国一、法兰克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法兰克部落概况2、克洛维------王国的奠基人3、《萨利克法典》反映的状况二、6--7世纪法兰克国家封建关系的发展1、大量的分赐土地为封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条件2、懒王与宫相3、查里-玛特的采邑改革三、加洛林王朝的统治1、王朝的建立2、查理曼帝国3、封建制的确立4、帝国的分裂------《凡尔登条约》第二节频繁的外族入侵一、阿拉伯人的侵袭二、匈牙利人的进攻三、诺曼人的活动第三节西欧封建经济发展一、10-----13世纪的大垦殖运动1、政策的变化-------由刀箭转向犁头2、垦殖运动的过程3、垦殖运动的意义二、封建庄园经济1、有关领地制2、庄园的特点--------自然经济三、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1、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2、城市兴起后的一系列斗争3、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4、城市兴起的意义第四节封建西欧政治一、封君与封臣关系1、金字塔式的分封2、骑士制度二、虚妄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教权与皇权的斗争1、德国、意大利、教皇国之间的关系2、奥托一世与“奥托特权”3、政教之争三、法国政治与王权的扩张1、加佩王朝的建立2、王权的逐渐加强3、腓力四世时期的-------“阿维农之囚”四、英国王权的消长1、英国早期的历史2、威廉征服及其后果--------《末日审判书》3、亨利二世的改革--------“盾牌钱”4、自由大宪章运动五、封建西欧的扩张1、十字军东侵的原因2、十字军东侵的经过3、十字军东侵的后果第五节“上帝在人间的事业”――西欧封建教会和封建文化一、封建教会1、西欧基督化和基督教的封建化2、教会的组织制度-------教阶制修会制3、教义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经院哲学4、教皇权利的膨胀------基督教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支柱二、西欧封建文化1、加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2、城市文化的发展3、艺术的代表形式-----罗马式与哥特式4、中世纪西欧的文学作品-------英雄史诗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图示法授课时数:15学时作业与思考:1、简述法兰克国家封建化的过程2、试论述西欧封君封臣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封建制的差异3、试论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4、简述诺曼底征服及其对英国封建制的影响5、简述“盾牌钱”的内容及其对英国的影响6、简述英国自由大宪章的内容和影响7、简述十字军东侵的影响第三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掌握英法百年战争、等级代表会议和王权的加强,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的分裂割据和西班牙国家的形成等史实及其影响。
内容要点: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的调整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庄园日益解体和农奴获得解放,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英法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和王权强弱的变化;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后果;学习并理解德国和意大利在这个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尤其要对其城市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要使学生了解在这个时期由于世俗主义倾向的增长给罗马天主教庭所带来的冲击。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班牙历史发展的状况和再征服运动的内容。
第一节社会经济的调整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不断发生的天灾人祸2、悄然兴起的调整和变革二、封建庄园的衰落、城市的分化1、封建庄园衰落的原因2、小手工业者与城市贵族的斗争第二节人民群众的反抗浪潮一、斗争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城乡人民生活的恶化2、特点--------宗教色彩浓二、人民运动的代表1、意大利多里奇诺起义------建立千年王国2、法国扎克起义-------消灭一切贵族3、英国瓦特-泰勒起义------消灭农奴制第三节英、法王权的强化一、封建体制的变革-------封君封臣制的解体采邑分封是以服役为条件的,经济的发展,盾牌钱的实施,必然要使采邑分封制度发生变化二、新兴政治力量-------市民阶级的崛起三、国家政权的新形式-----等级议会制1、英国等级议会制的形成2、法国议会君主制-----三级会议的产生3、英、法两国议会制的比较四、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百年战争1、原因2、经过3、结果第四节日益分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一、中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1、特点一,政治上四分五裂,皇权软弱,诸侯势力强大2、特点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化进程缓慢二、德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同盟1、商品经济发展2、城市同盟三、四分五裂的意大利1、中世纪意大利的特点2、城市共和国-------威尼斯、佛罗伦萨第五节再征服运动与西班牙的统一一、穆斯林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统治下的西班牙二、教国家的兴起和反攻1、什么是再征服运动2、取得胜利的原因三、王朝的合并与西班牙统一的完成1、卡斯提2、阿拉冈教学方法:论述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板书、利用图表授课时数:8学时作业与思考:1、试论述西欧中世纪后期封建体制的变革。
2、试论述英法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
3、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4、试论述中古后期德、意城市的历史作用。
5、叙述西班牙再征服运动的内容。
第四章拜占庭与东欧封建诸国教学目的:本章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东欧封建诸国尤其是古代罗斯国家的历史概况。
重点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最终灭亡的原因,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保守和不思进取是拜占庭灭亡的主要原因,它衰亡时的情形与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极为相似。
要使学生重点理解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要使学生大致了解斯拉夫人的分布情况和南斯拉夫人的民族成份和早期国家,了解古代罗斯国家的建国概况。
内容要点:拜占廷查士丁尼的统治及其影响;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拜占廷文化;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国家的封建化及其特点。
第一节动荡的历史命运与封建制度的形成一、东地中海世界与拜占庭帝国1、拜占庭帝国的由来2、4-----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特点二、查士丁尼的统治1、内政;改革、编定法典2、外交;征服战争三、7世纪后的危机和封建制的形成1、军区制的实施2、军区制的实施产生的后果四、封建制的发展和圣像破坏运动1、立奥三世2、圣像破坏运动五、9------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1、9世纪困境中挣扎的帝国--------战争频繁2、阶级矛盾的加深和封建制的确立六、科穆宁王朝-------军区制的瓦解,恩准制的实施第二节走向灭亡的拜占庭帝国一、拉丁帝国的兴衰二、国内矛盾的激化,人民斗争的发生三、土耳其人的进攻------君士坦丁堡的陷第三节独具魅力的拜占庭文化一、拜占庭文化形成的因素二、拜占庭文化的发展历程1、查士丁尼时代文化2、8------12世纪的文化3、12世纪以后的文化三、拜占庭文化的历史地位第四节南斯拉夫人的早期国家一、斯拉夫人的分布二、保加利亚国家1、第一保加利亚王国2、第二保加利亚王国三、南斯拉夫人的其他部落情况第五节东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一、古基辅罗斯国家1、古罗斯国家的形成-------留里克王朝的建立2、古罗斯国家的基本国策3、古罗斯接受基督教二、罗斯封建制的形成1、罗斯受洗的后果2、封建制的形成过程3、封建割据的发展三、从莫斯科公国到沙皇俄国1、莫斯科公国的兴起2、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摆脱蒙古人的统治3、伊凡四世的统治4、波兰和捷克第六节东欧封建国家一、古波兰国家发展历程1、建立国家和封建关系的确立2、统一波兰国家的形成3、古波兰经济的发展4、波兰和立陶宛的合并二、波兰农奴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1、经济上-------农奴制2、政治上--------议会君主制三、捷克国家的发展历程1、早期国家的形成2、封建关系的发展四、胡司改革和胡司战争1、改革的背景2、宗教改革的过程3、胡司战争教学方法:讲述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利用图表、板书授课时数:8学时作业与思考:1、简述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