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句法修辞补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何异同?

相同处: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不同处: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

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

看法,客观不一定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

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或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5.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之、我”的前面,活用为及物动词。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活用为动词。

7.名词用“而”连接时,组成并列结构,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修辞

一、引用

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

1.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

2.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

二、譬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三、代称

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以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用泛称代特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3.用特称代泛称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

4.用工具代本体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宴》)

5.用部分代全体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用具体代抽象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列传》)

四、并提(合叙)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以使句子结构紧凑,文辞简洁。可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或历史事实辨识并提。

脭醲肥厚。(枚乘《七发》)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

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

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可使行文简约,形成对仗。

1.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双句互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互用同义词的互文(变文)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谏逐客书》)

六、倒置(倒文)

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以使语势增强,避免呆滞,平仄协调,意境清新。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七、委婉

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

1.避粗俗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2.避忌讳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避冒犯

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4.交际辞令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