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讲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王勃《滕王阁序》)
(4)隔句对(扇面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2.表达内容 (1)正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反对: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殽之战》) (3)串对(流水对、连对)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王勃《滕王阁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借对(假对):
4.《南朝乐府·子夜歌》:“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句中 “匹”是指()谐音双关、词义双关、句意双关、以上都不是
5.《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所运用的修辞方式 是()互文、合叙、借代、委婉
6.《荀子·天论》:“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互文、夸张、合叙、比喻
多选题 1.下列各句属于“以部分代全体”的有() A 怀金垂紫。(后汉书·冯衍传) B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望之。(孟子·滕文公下) C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D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E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辛弃疾:水龙吟) 2.下列句子属于流水对的是()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C国危则无乐军,国安则无忧民。(荀子·王霸)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E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所用的修辞是() A. 互文 B.合叙 C.回环 D.对偶 E.省略
(四)并提: “分承”、“合叙”。 1.顺序理解: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2.逆序理解: 兵革非不坚利也。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汉书·魏豹传》)
(五)互文: “互文见义”、“互见”。 1.对句互文: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十四)比拟: 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张说《蜀道后期》) 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白居易《女道士》)
(十五)同义连用、复合偏义、变文同义 1.同义连用:
可使文章加重语气,强调感情;或用来凑足音节,调剂 语气。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前去追赶)三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
(《礼记·中庸》) 3.复句排比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
之大也。(《荀子·劝学》)
(十一)对偶 1.句子类型
(1)单句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2)复句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句中对
(十二)回文(回环) 1.回文句
(1)逐词(词组)回环 泪双垂,垂双泪。三杯别酒,别酒三杯。……
(《金瓶梅》九十三回《普天乐》) (2)其中某几个词最后换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经·系辞下》) 2.回文诗(词) (十三)双关: 1.谐音双关 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读曲歌》) 2.詞义双关 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子夜歌》)
4、交际辞令 迂回语。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左传·僖
公二十六年》)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九)共用: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 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间接引文:前人称“代引”或“点化古语”。 如: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辛弃疾《贺 新郎》)
(二)比喻: 1、明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比较性质的明喻。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省略喻词的比喻 西门豹簪笔罄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傍观者皆惊恐。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6、用具体代抽象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列传》)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庄子《胠篋》)
7.用人名、地名、官名代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王勃《滕王阁序》) 白起为秦将,北坑马服。(《史记·项羽本纪》)
如: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书经·盘庚上》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2.引事 稽古,用典。分为明引和暗引。
如: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3.引文 “引经”。 如:《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单选题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代称、比喻、双关、委婉 2.《孟子·离娄下》:“抽矢扣轮,去其金”句中“金”的意思是
()比喻贵重、代称兵器、代称箭头、代称印 3.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句中“三晋”的代称类型是()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以 古代今、以泛称代个别
(屈原《哀郢》)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邹阳《域中上梁王书》)
4、用事物的材料、工具代本体 无丝竹之乱耳。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宴》)
5、用部分代全体,全体代部分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八)委婉: 1、避粗俗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权起更衣。(《赤壁之战》) 2、避忌讳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得造朝。(《孟子·公孙丑下》) 3、避冒犯 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暗喻(隐喻) 常用喻词“是、作、为、即、成”,还有用判断 句 式表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3、借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博喻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 翻荷。(苏轼《百步洪》)
(三)代称: “本体”, “借体”。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用泛称代特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回也屡空,糟糠不厌。(《史记·伯夷列传》) 3、用特称代泛称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史记·田单列传》)
2.复合偏义: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何进传》) “连类而及”(“连及”)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经·系辞下》)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下》)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复合偏义的意义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史记·李斯列传》)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亲,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
第9讲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1. 探求与追溯现代汉语修辞方式的源流,
促进我们的写作。 2. 主要在于通晓古人常用的修辞表达方
式,减少阅读上的障碍,提高我们阅读古书 的能力。
二、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引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据事以
类义,援古以证今” 1.引言
也。(李渔《芙蕖》) 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后汉书·窦融》) 故盐铁均输,可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议》)
3.变文同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列子·九方皋相马》)
(《汉书·苏武传》) 共用常与分承结合在一起使用,产生一些共用兼 分承语句。 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后汉书·班超传》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江水》)
(十)排比
1.成分排比 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 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2.单句排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六)夸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 记·项羽本纪》)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七)倒置: 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
《秋兴八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左传·昭公十九年》)
※倒装、倒置
(4)隔句对(扇面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2.表达内容 (1)正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反对: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殽之战》) (3)串对(流水对、连对)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王勃《滕王阁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借对(假对):
4.《南朝乐府·子夜歌》:“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句中 “匹”是指()谐音双关、词义双关、句意双关、以上都不是
5.《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所运用的修辞方式 是()互文、合叙、借代、委婉
6.《荀子·天论》:“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互文、夸张、合叙、比喻
多选题 1.下列各句属于“以部分代全体”的有() A 怀金垂紫。(后汉书·冯衍传) B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望之。(孟子·滕文公下) C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D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E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辛弃疾:水龙吟) 2.下列句子属于流水对的是()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C国危则无乐军,国安则无忧民。(荀子·王霸)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E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所用的修辞是() A. 互文 B.合叙 C.回环 D.对偶 E.省略
(四)并提: “分承”、“合叙”。 1.顺序理解: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2.逆序理解: 兵革非不坚利也。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汉书·魏豹传》)
(五)互文: “互文见义”、“互见”。 1.对句互文: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十四)比拟: 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张说《蜀道后期》) 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白居易《女道士》)
(十五)同义连用、复合偏义、变文同义 1.同义连用:
可使文章加重语气,强调感情;或用来凑足音节,调剂 语气。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前去追赶)三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
(《礼记·中庸》) 3.复句排比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
之大也。(《荀子·劝学》)
(十一)对偶 1.句子类型
(1)单句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2)复句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句中对
(十二)回文(回环) 1.回文句
(1)逐词(词组)回环 泪双垂,垂双泪。三杯别酒,别酒三杯。……
(《金瓶梅》九十三回《普天乐》) (2)其中某几个词最后换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经·系辞下》) 2.回文诗(词) (十三)双关: 1.谐音双关 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读曲歌》) 2.詞义双关 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子夜歌》)
4、交际辞令 迂回语。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左传·僖
公二十六年》)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九)共用: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 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间接引文:前人称“代引”或“点化古语”。 如: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辛弃疾《贺 新郎》)
(二)比喻: 1、明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比较性质的明喻。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省略喻词的比喻 西门豹簪笔罄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傍观者皆惊恐。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6、用具体代抽象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列传》)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庄子《胠篋》)
7.用人名、地名、官名代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王勃《滕王阁序》) 白起为秦将,北坑马服。(《史记·项羽本纪》)
如: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书经·盘庚上》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2.引事 稽古,用典。分为明引和暗引。
如: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3.引文 “引经”。 如:《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单选题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代称、比喻、双关、委婉 2.《孟子·离娄下》:“抽矢扣轮,去其金”句中“金”的意思是
()比喻贵重、代称兵器、代称箭头、代称印 3.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句中“三晋”的代称类型是()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以 古代今、以泛称代个别
(屈原《哀郢》)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邹阳《域中上梁王书》)
4、用事物的材料、工具代本体 无丝竹之乱耳。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宴》)
5、用部分代全体,全体代部分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八)委婉: 1、避粗俗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权起更衣。(《赤壁之战》) 2、避忌讳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得造朝。(《孟子·公孙丑下》) 3、避冒犯 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暗喻(隐喻) 常用喻词“是、作、为、即、成”,还有用判断 句 式表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3、借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博喻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 翻荷。(苏轼《百步洪》)
(三)代称: “本体”, “借体”。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用泛称代特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回也屡空,糟糠不厌。(《史记·伯夷列传》) 3、用特称代泛称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史记·田单列传》)
2.复合偏义: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何进传》) “连类而及”(“连及”)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经·系辞下》)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下》)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复合偏义的意义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史记·李斯列传》)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亲,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
第9讲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1. 探求与追溯现代汉语修辞方式的源流,
促进我们的写作。 2. 主要在于通晓古人常用的修辞表达方
式,减少阅读上的障碍,提高我们阅读古书 的能力。
二、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引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据事以
类义,援古以证今” 1.引言
也。(李渔《芙蕖》) 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后汉书·窦融》) 故盐铁均输,可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议》)
3.变文同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列子·九方皋相马》)
(《汉书·苏武传》) 共用常与分承结合在一起使用,产生一些共用兼 分承语句。 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后汉书·班超传》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江水》)
(十)排比
1.成分排比 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 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2.单句排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六)夸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 记·项羽本纪》)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七)倒置: 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
《秋兴八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左传·昭公十九年》)
※倒装、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