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与经济【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与经济【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24c40b54431b90d6c85c7fe.png)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一、概念题1.汇票答:汇票是指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一张合格的汇票要求包括如下内容:①在票据上注明为“汇票”;②注明发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的全称并由发票人盖章;③注明一定的货币金额;④注明发票时间;⑤注明到期时间;⑥注明系无条件支付。
汇票包括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两种。
前者是指企业之间在赊购赊销商品时,由赊销方(债权人)向赊购方(债务人)或其委托银行发行的票据,它要求赊购方或其委托银行签章承兑,承认在汇票到期日付款给赊销方或持票人。
承兑后的汇票称为承兑汇票,由赊购方自己承兑的汇票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由赊购方委托银行承兑的汇票称为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汇票是银行承办汇兑业务时发出的票据。
2.信用卡答:信用卡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
需要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一般要向银行或经办公司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取得。
信用卡的持有者可在当地或外地指定的商店购货、旅店投宿、饭店就餐、车站乘车等。
3.间接融资(南开大学2000研)答: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
其优势在于:①可以动员零星存款。
②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③实现期限转化。
④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
其劣势在于割断资金供需双方联系,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
当前,直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
4.汇票与本票答:这是商业票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本票是出票人承诺自己在约定期限内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支付承诺书。
它涉及到两个关系人,即出票人和受票人。
汇票是出票人命令付款人在见票或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它涉及到三个关系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持票人。
二者均可背书转让,被背书人对前手拥有追索权,但汇票需经过承兑方能生效,其中经银行承兑的票据信用较高,更容易流通。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553741a2b160b4e767fcf61.png)
第二十二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一、概念题1.米德冲突[上海交大2007研;中央财大2005研;南开大学1999研]答:米德冲突是指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提出的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2.政策搭配答: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与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
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3.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中南财大2007研]答: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大类。
支出增减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
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这类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同时,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进口,通过利率影响资金流动,由此调节外部均衡。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对外国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f1833d084868762caaed5bf.png)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概念题 1.期权合约(人大 2001 研) 答:亦称“选择权合约”、“期权合同”。它是期权交易参与者双方为买卖期权而签订的 合同。期权合约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且这种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合约买方有 权利选择是否执行、转售、放弃期权,不具有强制性,而合约卖方则在买方执行期权时,有 义务必须履行合约规定,具有强制性。 期权合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期权的期限和到期日。期权合约的有效期限一般为 3 个 月。到期日为该月的第三个星期六。②交易的金融资产或商品的种类、数量。③协定价格与 期权费。④期权的类型,即选择美国式还是欧洲式。⑤保证金比率的规定。此外,期权合约 还涉及交易时间、交易方法、货币选择、结算、价格波动幅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择题 1.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又称为( )。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答案】B
3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A 项初级市场是指证券的发行市场;C 项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D 项 次级市场是指证券的流通市场。
1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 约定,债券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债券持有 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 现。
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与社会公众持有货币减少意味着( )。 A.市场利率下降 B.市场利率上升 C.宏观货币政策紧缩 D.国债价格下降 【答案】BCD 【解析】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与社会公众持有货币减少,这表明宏观货币政策紧缩, 市场利率上升,国债价格下降。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理论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理论的新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54c86013c1ec5da50e2709b.png)
第十六章货币理论的新发展1.当前货币经济学家在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上有哪些分歧与共识?答:研究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回答以下两个基本问题: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到底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永久性的还是临时性的?当代经济学家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既存在分歧,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1)分歧①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歧。
经济学家关于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分别得出货币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长期产出增长率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的结论。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如托宾模型和詹森模型等研究发现,货币增长率与长期产出和资本存量正相关;斯道克曼模型研究却得出了两者是负相关的结论;麦卡兰姆和古德弗伦德的购买一时间模型和斯德劳斯基模型则得出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的结论;而在内生增长模型中,也分别得出货币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长期产出增长率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的结论。
②为研究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在经验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相互之间得出的结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既有正相关的结论,也有负相关和不相关的结论。
a.中性结论:考曼迪和麦格威尔根据近50个国家的数据,根据美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货币增长和实际产出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相关性。
b.负相关性结论。
巴罗从多个国家的截面分析中发现,货币增长率和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c.正相关性结论。
麦肯德里斯和韦伯在研究经合组织(OEDC)国家的数据后发现,在这些国家中,实际产出增长和货币增长(但不是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2)共识在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上,经济学家们的分歧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就没有达成共识。
目前经济学家们都相信,货币从长期看是中性的,或是近似中性的,即使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也比较弱。
2.为什么古典理论中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货币政策会对产出无效?答:(1)在古典理论中,假定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具有完全弹性,可以迅速调整,从而对各种冲击做出响应。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0fbee9210661ed9ac51f37f.png)
第二十一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1.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答: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称为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则称为外来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具体来说,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开办新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或同别国资本共同创办合资企业),或并购现有的外国企业,或加入跨国公司。
②收买并拥有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的比例。
例如,我国政府规定,中外合资企业的外商投资最少应占总投资额的25%以上;购买一家企业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超过25%,便从证券投资转为直接投资,成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③保留利润额的再投资(Reinvestment),指投资国在其国外企业获得的利润并不汇回本国,作为保留利润额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分别有哪些利弊?答:(1)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利处①资源转移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源,如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②就业效应国际直接投资能增加东道国的就业岗位。
外国跨国公司雇佣了一定数量的东道国居民,这就形成了直接效应。
而作为这项投资的结果,当地供应商以及跨国公司员工在当地消费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则是间接效应。
但并不是所有的国际直接投资都能增加就业。
有些国际直接投资项目会造成东道国同一竞争行业的萎缩,结果,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可能还不足以抵消所丧失的就业岗位。
③国际收支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有三种潜在的影响:a.当跨国公司建立了一家海外子公司时,东道国的资本项目就会从最初的资本流入中受益,对于母国来讲则是资本流出,但这只是一次性的影响。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b30182cd0d233d4b04e694c.png)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答:(1)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①所谓“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②所谓“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
所谓“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从而造成的失业。
充分就业只是意味着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减少或消除经济中存在的非自愿失业,而并不意味着将失业率降为零。
③货币政策的第三个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何准确地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是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同家都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④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货币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所以,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也可看做是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有静态的平衡和动态的平衡两个概念。
a.所谓“静态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的国际收支总额保持基本相抵。
所以,它以年末国际收支总额平衡与否作为判别的标准。
b.而所谓“动态的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如3年或5年)内的国际收支平衡。
(2)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中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①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②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认识。
答: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0c0d2cc7e21af45b207a829.png)
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一、概念题1.商业银行答:商业银行是指利用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经营多种金融资产业务,并在负债资产业务中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追求最大利润,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2.储蓄银行答: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
储蓄银行的名称各国有所不同,在美国,其名称为储蓄放款协会或互助储蓄银行;在英国,储蓄银行叫做信托储蓄银行;还有些国家有专门的邮政储蓄和民间的信贷协会等类似的机构。
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本外,主要是吸收小规模的居民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各种存款占其总负债的比重达80%左右,此外还通过货币市场从同业借入资金。
其资产主要用于中长期不动产抵押贷款;购买政府的债券及公司股票债券;对个人提供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对市政机构贷款等。
但近几年来,储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界限日益模糊,与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3.保险公司答:保险公司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办理保险业务,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给予赔偿或支付的金融中介机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保险公司和自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公营保险公司与私营保险公司以及公私合营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资金运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应付赔偿所需,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证券、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保单贷款等。
保险公司是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信托投资公司答:信托投资公司指经营信托和投资业务的专业金融机构。
除办理一般信托业务以外,其突出的特点在于经营投资业务。
具体来讲,主要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投资等业务。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市场理论发展【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市场理论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ccd084b5ef7ba0d4b733b06.png)
第十二章金融市场理论发展1.早期的投资理论和现代投资理论有何区别?答:(1)早期投资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投资组合理论已经提出了考虑不确定条件下,追求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思想,认识到风险分散化的作用,以及区分有效、无效组合,并将组合的收益风险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其实也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精髓。
但不足的是,这些理论大多停留于纯文字论述或表达上,缺乏一个计量的模型和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做进一步精确的论证。
(2)现代投资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主要由哈里·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斯蒂芬·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组成。
马科维茨开创了在不确定条件下理性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投资的理论和方法,并第一次采用定量的方法证明了分散投资的优点,这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诞生。
他认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应该从自身的偏好出发,结合衡量收益和风险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所组成的有效集,对证券组合的最优资产结构进行选择。
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用资本市场线和证券市场线,回答了组合中单个资产的风险如何测定、价格由什么决定以及如何决定,解释了证券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使证券理论由规范经济学进入到实证经济学的范畴。
罗斯开创了套利定价模型,绕过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一系列严格假设,从一个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说明均衡市场上的风险资产定价问题。
2.CAPM中的β系数和APT的因素敏感性系数有什么联系?答:(1)CAPM中的β系数是个别资产风险相对于市场证券组合风险的测度,测度了单个证券的市场风险。
证券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β是衡量系统风险的指标。
(2)APT即套利定价模型,它建立在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
因素模型分为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
单因素模型与多因素模型的区别是将所有的系统风险都归结为单一因素的敏感性系数还是多种因素的敏感性系数,但都是在系统风险发挥作用的前提下。
所以,CAPM中的β系数和APT的因素敏感性系数都是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指标。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市场理论发展【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市场理论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7a2477dcfc789eb172dc8ff.png)
第十二章金融市场理论发展一、概念题1.资本市场线答:在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的坐标系中,连接无风险资产F与市场组合M的射线称为资本市场线。
它的方程是:()()m fP f fmE R RE R R Rσ-=++·Pσ。
其中:E和σ分别表示证券或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f、m和p分别表示无风险证券、市场组合和任意有效组合。
资本市场线表明了有效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2.资产定价理论(天津财经学院2004研)答:资产定价理论是说明证券的收益与其风险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论。
主要的理论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诞生于60年代初期,其结论是:证券的期望收益与其贝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的线性关系。
套利定价模型诞生于70年代,其主要解决的是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套利定价理论假设证券的收益是由一系列产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
当两种证券的收益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两种证券的收益之间就存在相关性。
通过比较可见,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考虑到证券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它并不确认引起相关性的有关重要因素。
3.系统性风险(武大2003研)答: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来自企业外部,是单一证券无法抗拒和回避的,因此又叫不可回避风险。
这些共同的因素会对所有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能通过多样化投资而分散,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的风险。
这种行情变动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期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利率从两方面影响证券价格:第一,改变资金流向;第二,影响公司的盈利。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bf11e9c376baf1ffc4fade7.png)
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1.金融体系的内涵、分类、结构与职能是什么?答:(1)金融体系的内涵金融体系是指有关资金的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系统,它由资金的流出方(资金盈余单位)、资金流入方(资金短缺单位)和连接这两者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对这一系统进行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
金融体系是由金融机构和监管协调机构通过法律、经济习惯等在一定经济体制中形成的。
它产生于经济体系,又相对独立发展,能影响经济体系的发展及其结构。
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一国的金融体系往往包含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信用体系和法律体系等多个层次。
(2)金融体系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体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①按照国内和国际范围,金融体系可分为国内金融体系、区域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
国内金融体系是一国的金融公司(包括国外投资机构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在一国金融管理机制下的金融体系。
区域金融体系是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的有机结合,金融机构和监管协调组织互相交叉或共有,资本互相融通,金融有关的司法相似。
国际金融体系是由世界所有相互有金融联系的国家组成的系统,是多个区域金融体系的有机结合。
②按照供求关系,金融体系可分为供求均衡性金融体系和供求非均衡性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均衡是指人们对既定体系安排和体系结构处于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
金融体系的非均衡是指人们对现行金融体系的一种不满意状态,或不适应现行金融体系的发展,欲改变这一状况的状态。
金融体系的非均衡是一种常态,正是这种非均衡性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进步。
③按照金融体制的不同,金融体系可分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一般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中央银行等部分。
这种体系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金的融通和配置。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货币理论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货币理论的新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60af883a5e9856a561260df.png)
第十六章货币理论的新发展一、概念题1.泰勒规则答:泰勒规则是指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规则。
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其公式为:*()fi gy h i πππ=++-+其中,i 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P 的百分比变化),y 为实际收入(Y)对其趋势偏离的百分比,i f 和π*为常数,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该方程中,不同时期同一经济体的系数g 有所变化,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1+h)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为正值,其取值也有所不同。
这一方程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如果按照政策规则需要提高利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告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适度地调整货币供应。
这样,方程有一个通货膨胀目标π*,中央银行估计的均衡利率水平i f ,以及美联储对通货膨胀上升作出反应提高的事后实际利率i 一π。
在典型的泰勒规则中,g=0.5,h=0.5,π*=2,i f =2。
系数的大小对于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很大。
经济模型的模拟表明,h 不能是负值,否则(1+h)小于1,那样的话,通货膨胀上升时,实际利率会下降,结果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
2.北欧模型(厦门大学1999研)答:北欧模型也称斯堪的纳维亚模型。
主要适用于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
它最初由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O.D.Auk rust)提出,又经瑞典经济学家艾德格伦(G.T.Edgren)、法克森(K.O.Foxen)及奥德纳(C.E.Odhner)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所以又称AVKRUST-EFO模型。
该模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关系:①固定汇率下,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πE等于世界通货膨胀率πW,即πE=πW。
②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λE由外生变量决定,πE+λE构成开放部门每个工人产出价值的增长率,如果收入分配结构不变,则每个工人的产出价值增长率就等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W E,即W E=πE+λE。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和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和货币制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1264c629ec3d5bbfd0a74cd.png)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1.简述足值货币、表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含义和特征。
答:从历史上看,货币的演变先后经历了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等形态。
(1)足值货币足值货币是货币发展的早期形态,是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货币,它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一款商品相交换。
如贝壳等实物货币、早期的贵金属货币。
足值货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
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它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与充当货币的价值是相等的。
②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的。
③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
足值货币最初产生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但由于其受制于稀缺的材料(如金、银贵金属的储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扩大,足值货币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其必然要向高一级的货币形态转化。
(2)表征货币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
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的表征货币,其主要特征如下:①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表征货币,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②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
黄金保证体现为银行的准备金,信用保证则体现发行银行保证兑现的信用度。
③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只要能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各家商业银行都有银行券发行权,自中央银行诞生以后,商业银行便失去了发行权,银行券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它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兑换。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十二章【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十二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f203f24a26925c52cc5bffc.png)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答:正确地对货币、财产、财富、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
(1)货币和财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
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2)货币和财富“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例如,健康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等。
这些都不是仅用货币就能换得的,也不是用货币所能计量的。
(3)货币和收入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人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人们的收人中还会有一些是以非货币的实物资产形式给付的,如实物奖品。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答: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
它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在: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借贷、支付和汇兑业务相继大发展,金融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信用为中心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广泛建立,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产生了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一经形成,便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中心。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中央银行【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9190a4f19e8b8f67d1cb941.png)
第八章中央银行一、概念题1.货币发行答: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存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这两者通常都称为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流通中的现金都是通过货币发行业务流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发行业务来满足社会商品流通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是筹集资金,满足履行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需要。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要遵循垄断发行、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要具有一定弹性的原则。
2.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答: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个国家内,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集中于某一家大银行身上,不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的中央银行体制。
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混合式中央银行制,即既设国家银行,又设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兼办一部分中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办理另一部分业务;另一种形式是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即中央银行几乎集中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与职能于一身。
3.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答:指中央银行为获得非利息收入,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
中央银行是全国清算中心,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因而他们彼此之间由于交换各种支付凭证所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就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划拨来清算。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资金划拨系统,用网络连接全国主要地区的主要政府部门和银行。
中央银行不仅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为商业银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业务。
4.政府的银行答: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服务的职能,即制定和执行一国货币政策,管理全国金融机构,提供国家信用,并代理国家财政收支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具体地说,其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银行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监管法规。
(2)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信用。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货币和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货币和货币制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c6272e8f7ec4afe05a1df4e.png)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概念题1.辅币答:辅币是“辅助货币”的简称。
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它为辅助主币流通而存在,主要用于零星支付和“找零”。
辅币通常也有法定单位。
在金属货币流通时代,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辅币一般只具有有限法偿能力;在信用货币流通时代,由于货币制度的变化,辅币与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是本位币的等分,其面值多为本位币的1/10或1/100。
中国于1935年法币改革后,确定辅币为“角”和“分”。
在金属铸币流通时,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材料是不一样的。
辅币用贱金属铸造,以节省流通费用。
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的铸币,它与主币按照法律规定保持固定的兑换比例,以保证其按名义价值流通。
辅币的铸造权由国家垄断,铸币收入归国家财政所有,铸造数量也有一定限制。
2.货币局制度答: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完全与其外汇储备挂钩的货币制度。
在该制度下,基础货币要由百分之百的外汇储备来支持。
货币局规定本币对某一外币的固定汇率。
货币局不是中央银行,它不能持有任何国内资产,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从其起源来说,货币局制度最初产生于殖民时期的货币制度。
殖民地由其宗主国代为制定货币政策,其所有铸币税上缴宗主国。
从其作用来说,由于货币局发行的货币只能与其外汇储备挂钩,这就限制了该国(地区)的政府滥用货币政策的权力,使政府不能通过增发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从而提高其货币的稳定性。
在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地区)中,中国香港原先与英镑挂钩,1973年后改为与美元挂钩;拉脱维亚也与美元挂钩;2002年,原与美元挂钩的阿根廷发生货币危机,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崩溃。
3.M0、M1与M2答:指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03d7768da38376bae1fae07.png)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
答: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开始,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传导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途径或过程。
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
由于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图18—4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2.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分别有怎样的解释?答:(1)凯恩斯学派的解释①根据凯恩斯的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将引起利率的下降或上升。
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的条件下,利率的下降将引起投资的增加,利率的上升则引起投资的少,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又将通过乘数作用引起支出和收入的同方向变动。
所以,如以M表示货币供应量,i表示利率,I表示投资,I表示收入,则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就可表示如下:→→→M i I Y②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实际上暗含着两个重要的条件:a.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必须有效地影响长期实际利率;b.投资对利率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短期名义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然而,决定投资的又显然是长期的实际利率。
所以,货币政策能否通过利率来对投资产生刺激作用,关键在于货币政策能否影响长期的实际利率。
③在凯恩斯之后,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提出以下基本的观点:a.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
b.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果这两个中间环节或其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
c.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仅货币和利率等金融因素会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实际经济活动的变动(如产量、收入等)也将对货币和利率产生反作用。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3c8968c4b73f242326c5f5f.png)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一、概念题1.信用交易(首都经贸大学2009研)答:信用交易是证券流通市场的一种交易方式。
购买证券者先付证券价款一部分,或称保证金,其余部分由经纪人垫付。
由于这种交易是取得了经纪人信用购买的,所以称为信用交易。
这种交易方式在美国被称作“垫头”交易。
当购买证券者想购买一定数额的某种股票而无足够的货币资本时就往往采用这种办法。
由于信用交易下证券购买者仅支付部分证券价款,大部分价款是由经纪人垫款购买的,因此购买证券者在归还垫救之前,这种交易的证券抵押权归经纪人。
经纪人可以用这些有价证券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作为其垫款的资金来源。
证券购买者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支付给经纪人代买证券的佣金,而且要支付经纪人垫款的利息,垫款利息高于经纪人向银行贷款利息的差额为经纪人的收益。
当购买者不能偿还贷款时,经纪人有权出卖这些证券。
2.利率管制答:利率管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它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率主要为管制利率,最主要原因是:经济贫困和资本严重不足,驱使政府期望以低利率促进经济发展。
3.官定利率答:官定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利率。
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官定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利率体系施加影响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必须对之施以一定的影响,方能较好地贯彻其政策意图。
官定利率通常包括三类:(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利率,包括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出证券的价格;(3)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由中央银行直接规定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对金融市场上股息、债息的直接管制所形成的利率(收益率)。
官定利率对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利率起导向作用。
官定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贷款人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并影响其提供信贷的松紧程度,从而使市场利率随之升降。
官定利率的高低还可抑制或刺激国内的投资活动,影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向,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abb1f1c69dc5022aaea00e8.png)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四、简答题五、计算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金汇兑本位制[厦门大学2017研]答:金汇兑本位制是指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本国货币的发行与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挂钩,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外国货币的兑换比价。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abb1f1c69dc5022aaea00e8.png)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四、简答题五、计算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金汇兑本位制[厦门大学2017研]答:金汇兑本位制是指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本国货币的发行与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挂钩,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外国货币的兑换比价。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d0c18b56c175f0e7dd13720.png)
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金融市场具有哪些主要功能?答: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1)微观层面功能①价格发现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互动决定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资产的收益率),进而对社会资金在各种不同金融资产上的配置提供了信号。
②提供流动性金融市场的存在使金融资产具有了可交易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卖出资产的机制,使金融资产在各种形式之间可以容易地相互转换。
③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市场减少了搜寻成本(如为买卖金融资产而发生的广告费用和其他费用、寻找交易对手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信息成本(主要涉及评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性,如预期现金流的估计和投资价值分析)。
(2)宏观层面功能①实现储蓄—投资转化金融市场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货币资金在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转移。
这个功能的实现有两种途径,一是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间接证券(如存款、金融债券),获取资金后提供给符合要求的资金需求者;二是资金短缺者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直接证券(如股票、商业票据、公司债券),以获取所需资金。
②资源配置a.金融市场的价格(收益率)发现功能决定了资金的流向,进而决定了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配置;b.金融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解决了生产部门生产连续性和资本所有者投资意愿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将实物资本与其货币形态适当分离,在调整资本结构的同时保证了生产的延续性。
c.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功能减少了调整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宏观调控a.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为政府决策提供大量信息;b.政府也通过对金融市场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影响金融市场变量,调控社会信贷可得性,进而影响公众的储蓄、消费、投资行为,调整本国与外国的经济,并对社会财富分配、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施加影响。
2.什么叫“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相比,它们有哪些优点?答:(1)第三市场是已上市股票或债券的场外交易市场。
三级市场原属场外市场范畴,其优点主要有:①降低交易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四、简答题五、计算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金汇兑本位制[厦门大学2017研]、答:金汇兑本位制是指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本国货币的发行与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挂钩,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外国货币的兑换比价。
在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纸币为法定的偿付货币,简称法币;政府宣布单位纸币的代表金量并维护纸币黄金比价;纸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并能同黄金按政府宣布的比价自由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度下,黄金储备集中在政府手中,在日常生活中,黄金不再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输出入受到了极大限制。
黄金只发挥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一战期间以及1922~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筹集资金以应付战争和刺激经济,大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无法维持,金汇兑本位制在几经反复后终于瓦解。
2β系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研]答:贝塔系数(β)是指一种测定证券的均衡收益率对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变化敏感程度的指标,用来测算某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大小。
其计算公式为:其中,Cov(Ri ,RM)是第i种证券的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之间的协方差,σ2(RM)是市场组合收益的方差。
一般地说,通常有以下性质:①市场证券组合的β系数等于1;②如果某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β系数也为1,那么说明该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与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相当;③如果某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β系数大于1,说明该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高于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④如果某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β系数小于1,说明该种证券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低于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
3期权合约[东南大学2012研]答:期权合约亦称“选择权合约”“期权合同”。
它是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参与交易时签订的合同,规定了买卖双方并不对称的权利和义务。
一般根据合约规定,合约卖方在买方执行期权时,有义务必须履行合约规定,具有强制性,而合约买方有权利选择是否执行、转售、放弃期权,不具有强制性,但为了取得这一权利,买方需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
期权合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期权的类型,即选择美式期权还是欧式期权,确定在到期日前能不能交割;②交易的金融资产或商品的种类、数量。
种类包括股票、国债、商品和指数等;③保证金比率的规定。
一般只需卖方缴纳;④期权的期限和到期日。
期权合约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个月。
到期日为该月的第三个星期六;⑤协定价格与期权费。
此外,期权合约还涉及交易时间、交易方法、货币选择、结算、价格波动幅度等方面的内容。
4货币制度[东南大学2012研;华南理工大学2011研]答:货币制度指一国以法律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与流通结构,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确定,保障了本国货币制造与流动正常、合法的程序,并使货币流通的各种构成因素结合而成统一的系统。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货币而产生的,根据货币制度存在的具体形式来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
金属货币制度又可以分为复本位制和单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⑤规定货币铸造或者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制度。
5国际货币制度[深圳大学2009研]答: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应该保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能够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
6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答:根据买卖行为的不同,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又称“买方期权”“买权”“敲进”,它赋予买方一种权利,在期权合约到期日或有效期间内可以按照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
当人们预测市场价格有上涨趋势时,购买这种期权,若该金融资产或商品市场价格超过协定价格,买方会行使期权,以协定价格买入合约标的,再以市场价格卖出,当差价超过期权费,买方获利。
看跌期权,又称“卖方期权”“卖权”“敲出”,它赋予买方一种权利,在期权合约到期日或有效期间内可以按照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
当人们预测市场价格有下降趋势时,购买这种期权,若该金融资产或商品市场价格低于协定价格,买方会行使期权,以市场价格买入合约标的,再以协定价格卖出,当差价超过期权费,买方获利。
7本位币[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答:本位币又称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称之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
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如中国的银铸币全部是1元。
有些国家的金银铸币最小规格的面值为5个、10个,甚至100个货币单位。
8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①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②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③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这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整体经济政策指导下的独立性。
它的两条原则是:①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础的出发点。
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之外,甚至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对立;②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都必须符合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
中央银行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能对政府百依百顺,成为政府的附庸。
9资产定价理论[天津财经学院2004研]答:资产定价理论指说明证券的收益与其风险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论。
主要的理论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其结论是:证券的期望收益与其贝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的线性关系。
套利定价模型诞生于70年代,其主要解决的是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套利定价理论假设证券的收益是由一系列产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
当两种证券的收益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两种证券的收益之间就存在相关性。
通过比较可见,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考虑到证券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它并不确认引起相关性的有关重要因素。
10公开市场业务[东北财经大学2003研;南京大学2003研;复旦大学1996研]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
一般原则是,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从而促使投资减少,最终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然,卖出政府债券的结果,同时也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由此引起利息率上升,这同样可以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速度过慢、投资锐减的不景气状态时,中央银行又可通过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大,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扩大。
中央银行在买进政府债券的同时,将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利息率下跌,这也可促使投资增多,同样可以达到刺激总需求扩大的目的。
中央银行之所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是因为通过其可以达到两个目的:①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②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不过同时也应看到,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中央银行的力量必须强大到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②金融市场必须充分发育;③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