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

合集下载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的性格浅析【摘要】《嘉莉妹妹》是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力作。

德莱赛擅长描写城市生活,反映社会主体的生存困境,呈现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的文化全景。

这部小说也不例外。

小说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纵横开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为刻画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在作品塑造的众多富有特色的人物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对女主人公嘉莉这一集矛盾、复杂、多面于一体的核心人物的塑造。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嘉莉妹妹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一是嘉莉妹妹个人欲望对其性格命运的影响;二是自然主义对人物性格的渗透;三是探讨形成嘉莉妹妹这一复杂性格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原因。

从而展现这一形象所赋予作品的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嘉莉妹妹的性格;内在力量;外在原因一、个人欲望对其性格命运的影响嘉莉妹妹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学典型,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她身上所呈现的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是息息相关的。

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以及在逆境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但是她为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和人生价值而不择手段则是可耻的。

“她曾经贫穷、天真、多情;她渴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已走到了尽头。

但是,即使她选择了一条令人鄙视的捷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谁又有资格指责她呢?带入人们走入歧途的,往往并非恶意,而是对更美好事物的渴望。

不擅思考,只受感情左右的心所受到的引诱,往往并非来自罪恶,而是来自善良。

”人总是不停地追求更美好的东西,这是不可否认的。

欲望是支配嘉莉不择手段向上流社会攀登的巨大动力源泉。

嘉莉对物质的追求时尚与她自身的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分不开的。

在小说的开始,德莱塞就指出了嘉莉的性格特点:“她已经懂得顾影自怜,很快就领会人生中还有进一步的乐趣,渴望着获得物质享受。

她是个配备未全的小骑士,放大了胆子到这神秘的都会去冒险一番,做着空洞的平步登天的迷梦。

”她在鞋厂的经历证明她不想认真工作,相反,只是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如何花钱打扮自己,如何生活舒适。

论《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义

论《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义

摘要: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时至今日,嘉莉妹妹仍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

人们对这部作品也褒贬不一,在当时,有的人将嘉莉视为堕落女人(fallen woman)的代表,有的将她视为破茧成蝶,完成“自我实现”的先锋。

本文从上个世纪之交西方女性主义如火如荼进展,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出发,以女性主义的视角研究了《嘉莉妹妹》这部作品。

从鲜明的个性, 生活中的强者,事业及人格的独立三个方面解读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内涵。

“新女性”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

[1]关键词:嘉莉妹妹女性主义自我实现新女性一、引言本文旨在自该作品问世以来,就饱受文学界与批评界的争议。

有的人对他的这部作品大加赞赏,认为他把当时的那种社会经济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也有人说他的作品太过现实违反了文学本身所要塑造的境界,特别是小说中嘉莉不择手段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形象被人们简单地贴上“堕落女人”的标签。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该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也不断推陈出新,由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等多个角度到城市观念和城市话语。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高速运转,在一定程度上与19世纪的美国社会相似,不少人面对社会现实之时,在物质与道德的抉择中陷入迷茫,因此对《嘉莉妹妹》的赏析,在当今中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嘉莉妹妹》这一作品的简要介绍和赏析,解读了《嘉莉妹妹》一书中的女性主义特色,并浅析了《嘉莉妹妹》一书对我们当代社会中年青一代的启发,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分析了嘉莉妹妹这一角色。

1.女性主义的意义女性却一直被掩埋在历史之外,是“一道裂缝或一种沉默,是看不见并且听不到的性别。

”[2]j ust as Simone de Beauvoir puts it,“One"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a woman.It is civilization as a whole that produces this creature.Only the intervention of someone else can establish an individual as an other.”[3]在文学方面,女性主义者和作家挖掘大量被埋没的妇女作家和作品,重现妇女作品的连续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并挑战传统的经典文学书目,将妇女作品置于经典文学之列。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_林斌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_林斌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内在矛盾性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林 斌Ξ内容提要: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

关于作者对嘉莉的“堕落”所采取的“暧昧”立场,评论界从最初口诛笔伐到后来毁誉参半的态度转变代表了女性主义发展的成果。

本文从上个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的崛起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出发,尝试解读嘉莉妹妹形象的女性主义内涵,并通过考察作者与当时主流文化中的“女性特质”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揭示其在这部小说中最终放弃道德评判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对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作出解释。

关键词:“新女性” 女性特质 《嘉莉妹妹》 女性观《嘉莉妹妹》(1900)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一部自然主义力作,它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性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在美国文学史上,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自小说问世之日起近十年的时间里,其作者受到来自出版界、评论界和公众舆论界的多方谴责,作品被当作“伤风败俗”的坏书而惨遭封杀。

究其原因,一方面,同弗兰克・诺里斯、斯蒂芬・克莱恩等自然主义代表作家一样,德莱塞致力于描写卑微人物的真实思想、还生活以本来面目的作法冒犯了主宰当时文坛的所谓“高雅传统”。

另一方面,小说的“不道德”名声在更大程度上归因于作者本人道德立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德莱塞为嘉莉妹妹设计的结局完全有悖于当时的道德准则:这个为生计所迫先是与旅行推销员同居,后来又和有妇之夫私奔的“堕落”女人理应得到与克莱恩笔下的街头女郎玛吉同样的悲惨下场,却被安排成了演艺界新星,一时飞黄腾达起来。

这种“有悖常理”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嘉莉的宽容态度,在当时无异于公然宣布了其伦理道德观的迷失。

本文将从嘉莉妹妹形象分析入手,在上个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的崛起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中考察作者对工业化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创新诠释,从中揭示小说中女性观的反主流意识形态成分,探究作者最终放弃道德评判的社会文化根源。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1 级学号**********姓名汪琴红指导教师陈永兰成绩年月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嘉莉的美好形象 (2)(一)美丽单纯 (2)(二)热情而富于青春幻想 (4)(三)努力实现自我 (5)二、嘉莉性格的弊端 (7)(一)贪图物质享乐,爱慕虚荣 (7)(二)道德观念上的模糊与匮乏 (8)(三)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不成熟 (9)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释 . (11)参考文献 (12)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摘要:在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嘉莉表现出了独特的性格特征:一方面她美丽单纯、热情而富于青春幻想,努力实现自我;另一面她贪图物质享乐、爱慕虚荣,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不成熟,在道德观念方面的匮乏与模糊的性格缺陷也展露无疑。

她身上显现出一个人真正应有的优缺点,展现出了新一代女性的形象。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对嘉莉身上所展现的人格魅力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嘉莉妹妹》正面形象反面形象意识的觉醒Abstract:In Dreiser's novel "Sister Carrie", the heroine Carrie showed a unique character: on theone hand, her beautiful and pure, warm and full of youthful fantasies,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self; the other side she covet material enjoyment, vanity, ability an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ability is not mature, the lack of moral concept and fuzzy character defects also showed no doubt. Her show a person really should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howing a new generation of female image.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abov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show on the Jail Li body charm of personality.Key Words:Conservatism, Sister Carrie, positive image, negative image,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新兴工商业城市相继崛起,大批的乡村人口涌进城市。

论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形象

论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形象

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形象分析摘要: 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时至今日, 嘉莉妹妹仍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上个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的崛起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出发, 从鲜明的个性, 生活中的强者, 事业及人格的独立三个方面解读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内涵。

西奥多·德莱塞是二十世纪美国第一位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 1990)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然而, 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自小说问世之日起近十年的时间里,其作者受到来自出版界、评论界和公众舆论的多方谴责, 作品被当作“伤风败俗”的坏书而惨遭封杀。

究其原因, 一方面, 同弗兰克·诺里斯, 斯蒂芬·克莱恩等自然主义代表作家一样, 德莱塞致力于描写卑微人物的真实思想,还生活以本来面目的做法冒犯了当时文坛的所谓“高雅传统”。

另一方面, 小说的“不道德”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嘉莉妹妹这一人物形象。

小说描写了一位农村女孩到城市谋生最后成为名演员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在成功以前因为生计所迫曾经和两个男人同居, 因此一些批评家认为嘉莉妹妹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女人, 或者视她为金钱的奴隶, 鄙视她无穷无尽的欲望。

时至今日, 嘉莉妹妹仍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上个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的崛起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出发,尝试解读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内涵。

“新女性”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

[1] 上世纪之交, 伴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妇女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在十九世纪初, 妇女的活动领域只有家庭这一狭小的领域, 她们的生存价值就是“相夫教子”, 打理家务, 而自身的很小的一部分价值只能通过女性个体与父权制家庭之间的关联实现。

1880 年~1920 年间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将“新女性”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与传统的女性相反, “新女性”大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相对独立的个性, 受过一定的教育, 性观念相对自由开放, 同时她们又不为传统的家庭观念所累, 活跃在惯常属于男性领地的公众领域之中。

《嘉莉妹妹》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嘉莉妹妹》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嘉莉妹妹》女主人公性格分析[摘要] 嘉莉,德莱塞《嘉莉妹妹》一文中的女主角,带着她的“美国梦”,为了摆脱贫困来到大城市—芝加哥。

本文通过其与两个男人的关系和她的生活环境揭示嘉莉多变的性格。

在经历了失业,到成为一个富人的情妇,最后到著名的舞蹈家,嘉利经历了幻想,追求,动摇和堕落这一历程。

本文将嘉莉的心路历程融合进她的性格分析来了解嘉利的性格变化。

[关键词] 嘉莉“美国梦” 多变的性格心路历程一、导言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是20世纪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描述了女主人公嘉莉从一位农村姑娘变成纽约百老汇著名演员的整个过程,并对其生命沉浮中的种种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致刻画。

小说不仅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道德沦丧,而且反映的道德观念也一反传统,因为嘉莉最终非但没有为其堕落行为受到惩罚,反而红极一时。

因此,在1900年11月一经问世便激起轩然大波,也从而引发了文学界长达三十余年的激烈争议,直至最终获得公众认可被推崇为经典之作。

但是,小说诞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嘉莉妹妹的性格特点仍然颇有争议。

而本文试从嘉莉妹妹自身特点和心理因素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嘉莉的性格;且认为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导致嘉莉的变化。

二、嘉莉妹妹的性格分析2.1乡下纯美的嘉莉嘉莉居住的村庄平静而和谐,绿色田野一望无际,小溪潺潺流动,人们善良纯洁。

这种环境下培养了嘉莉天真和富有想像力的个性。

19世纪末,随着工业时代和资本主义企业的蓬勃发展,消费热潮在芝加哥尤其盛行。

嘉莉怀揣着对大都市繁华生活的幻想,压住对家人故土的留恋,带着仅有的四块钱踏上了去往芝加哥的火车。

在车上结识了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

这是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

对他的百般殷勤嘉莉深受感动,尤其是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使嘉莉倍感兴趣。

德莱塞在他的叙述中非常巧妙地设立了诱惑。

《嘉莉妹妹》的城市奋斗与现代性困惑

《嘉莉妹妹》的城市奋斗与现代性困惑

《嘉莉妹妹》的城市奋斗与现代性困惑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在城市中的奋斗历程,以及她所面临的现代性困惑。

嘉莉,一个来自乡村的姑娘,怀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孤身一人来到芝加哥。

初入城市的她,天真且充满希望,然而城市的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她面临着工作的艰辛、生活的贫困以及社会的冷漠。

嘉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工厂,长时间的劳作、微薄的薪水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让她身心俱疲。

但嘉莉并没有放弃,她努力地寻找着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嘉莉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生活的残酷一面。

城市看似充满机遇,但对于像嘉莉这样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人来说,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她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嘉莉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先是成为了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又投入了赫斯渥的怀抱。

这种依靠男人来改变命运的方式,虽然让她暂时摆脱了贫困,但也让她陷入了道德和情感的困境。

从嘉莉的经历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现代性带来的困惑。

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城市的冲击下逐渐瓦解,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的追求和个人的欲望。

嘉莉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被欲望所驱使,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盲目地追求着所谓的“幸福”。

嘉莉妹妹的故事还反映了城市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功利。

在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地基于利益和欲望,而不是真正的情感。

嘉莉与杜洛埃和赫斯渥的关系,都不是建立在纯粹的爱情基础上,而是各取所需。

这种功利性的人际关系让嘉莉感到孤独和无助,她在城市中找不到真正的归属感。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把嘉莉的命运归咎于她个人的选择和道德缺失。

从更深层次来看,她是社会环境的受害者。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物质诱惑让很多人失去了方向,嘉莉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她的奋斗和困惑,也是无数在城市中打拼的人的真实写照。

《嘉莉妹妹》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小度写范文[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嘉莉妹妹中的传统女性模板

小度写范文[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嘉莉妹妹中的传统女性模板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嘉莉妹妹中的传统女性摘要:《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一部自然主义力作,作者大胆创新,勇于质疑并打破了美国文坛上的传统创作思想禁锢,他在《嘉莉妹妹》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嘉莉有悖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中的“女性特质”意识形态,评论界认为嘉莉代表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

作者对嘉莉的“堕落” 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作品中处处显现出男权主义的影子,从反主流意识到主流意识的回归, 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嘉莉妹妹》女性特质新女性《嘉莉妹妹》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作品,生活在世纪之交新旧思想交替时代的德莱塞忠于生活本来面目,勇敢面对社会和人生,他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性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嘉莉妹妹》发表时美国文坛的创作主题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专门正面描写歌颂上层人物的生活,写那些带着微笑的生活,崇尚上等人的传统,崇尚上等人的道德规范的生活。

而德莱塞却关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普通女性的辛酸处境以及她们的精神需求。

一、反主流意识形态成分:时代新女性在十九世纪初,妇女的活动领域只有家庭这一狭小的领域,她们的生存价值就是“相夫教子”,打理家务,而自身的很小的一部分价值只能通过女性个体与父权制家庭之间的关联实现。

可以说,家庭观念成为当时“女性特质”概念的核心,1880年~1920年间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将“新女性”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新女性”的崛起是对十九世纪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和质疑。

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妹妹的形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兴消费文化和新女性崛起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塑造的,他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不仅具有超越自然主义流派的现代性,而且具有超越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性,我们可以从文本的阅读中找到相关的信息。

在小说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嘉莉妹妹,一个纯真无邪的少女离开家乡,想在繁华的大都市芝加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作者:张树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7期摘要:《嘉莉妹妹》是德莱赛的第一部小说,描述了一位女性形象——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通过独特的方式重塑自我,她不仅局限于物欲追求,还大胆追求自我实现。

更重要的是嘉莉从最初单纯的物质追求转向了精神世界的追求,追求艺术的美,从依靠他人到自己经济独立,从女性意识的萌芽到其发展成熟,嘉莉妹妹最终成为独立的新女性。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嘉莉妹妹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德莱赛;《嘉莉妹妹》;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68-02一、奥德赛和及其《嘉莉妹妹》西奥多赫尔曼艾伯特德莱塞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自然学家。

他有两部著名的小说《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

德莱塞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复杂的情节和个性的语言。

他的作品显示着美国成熟的现实主义。

《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于1900年,是《珍妮妹妹》的姊妹篇。

这是关于一个叫嘉莉的女人的故事。

嘉莉出生于一个小山村,离开她生活的小镇到芝加哥寻找幸福。

为了摆脱困境,她背叛了她的贞操。

然后凭借她的美貌成为一个著名的歌手和演员。

这本书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都市小说。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

虽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吸收仅仅是该派初期的发展特征,其主要的特征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质疑、修正和补充。

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德莱塞关注的不仅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女性、社会和私人生活,而且也关注男性、公共的一面。

嘉莉是一名18岁农村的漂亮却又胆怯的女孩子,她并不满足于乡村生活,因此在1889年8月的一个下午,登上从哥伦比亚开往芝加哥的火车。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文学观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文学观

2004年6月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ne,2004 第3卷 第2期Journal of W estern Chongqing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13 N o12Ξ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文学观杜荣芳(渝西学院 外国语系,重庆 永川 402168)[摘 要]《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白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

本文试从马斯洛的不同层次需要理论出发,分析嘉莉为满足需要而走向自我迷失的内在原因;同时,从外界环境、城市生活的诱惑等方面强调了外在的原因,凸显出作者的阶级观念和自然主义文学观。

[关键词]嘉莉妹妹;需要;欲望;外部力量;文学观[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46(2004)02—0050—04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处女作,也是德莱塞所有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小说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白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表现她同过去诀别、进入充斥着物和力的新世界的主题,是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

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嘉莉不断升级的需要及日益增长的欲望,以及在追逐二者的满足过程中对于传统道德的违背。

实际上,作者在细腻地展示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的同时,主要从两方面揭示出导致嘉莉堕落、扭曲与自我价值失落的原因:一是内部原因,即嘉莉不断增长的需要、无止境的欲望。

这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透视出来的;二是外在原因,即嘉莉所处的外界环境,即崇尚金钱、物欲横流的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

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从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来看,嘉莉先后与两个男性同居并最终遗弃了他们,都是不道德的,是非传统女性所能做的。

然而,作者并没有遵照道德的观念来构架他的小说世界,而是在描写嘉莉不断膨胀的欲念、显示她人性中的“恶”的同时,着力描绘了她所处的能够控制一切的外部世界,充分展示了嘉莉面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欲念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外界环境与自身需求等,强调了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过程中大城市对人的冲击,有力地揭示出宇宙万物、外部环境、命运力量等对女性的先天塑造及严酷制约,表现出作者对以嘉莉妹妹为代表的下层人的终极关怀。

社会适者 时代之镜——再读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

社会适者  时代之镜——再读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

时的嘉莉虽然年仅十八岁,涉世不深,但她不仅有很强 心全意地渴念起服饰和美貌来了”,而且“倘使她能得
的利己心,而且已经养成了物质主义的处世态度。小说 到这一切,她是什么代价都愿意付的”。她敏感地认识
的开篇指出像嘉莉这样身份的女子在大都市只有好坏 到,作为炫耀性商品的服饰可以建构身份,创造理想的
两条道路可走,接着通过她和旅行推销员杜洛埃在火 自我。杜洛埃显然深谙此道,他在芝加哥街头再次邂逅
那么是什么致使嘉莉的欲望不断增长的呢?是社会。如厄拜所言,“德莱塞明白,欲望—— —对特定的消费品或 对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欲望,虽然好像出自个人,但事实上是社会的产物”⑩。他笔下的嘉莉虽生性被动却极易受外 界影响,她在小说中先后做出的四次人生重大抉择,无一不是其欲望所致,同时又无一不凸显出社会价值取向对 其心灵的腐蚀。
屑一顾的。一个人一旦落到这条依稀的界线以下,他就 平步登天的迷梦”,其实仍怀着普通的目的:寄居在城
休想得到女人的顾盼。”鲍德里亚指出,在资本主义消 里的姐姐家里和找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然而,
费文化中,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交 初到芝加哥的经历则使她感受到了物质和金钱的巨
换价值,还具有符号价值。也就是说,消费品被赋予了 大威力。一方面,繁华的都市以其拥有的“财富、时髦、
梦想”輥輱訛,出现了当时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所说的“摆 服饰,更重要的是那些比她富有的城市妇女的衣着和
阔性消费”和“金钱竞争”之风。工商业的发展还导致了 派头。那些漂亮的小姐和太太们“推推搡搡、瞧不起她、
REVIEW
“都市化运动”“,人们开始成批地涌入城市,他们认为城 完全不把她放在眼里”,就连衣冠楚楚的女店员打量她
区别社会等级的功能。早在《嘉莉妹妹》发表的前一年, 安逸”使她内心充满了欲望;另一方面,她意识到,这是

浅析《嘉莉妹妹》中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

浅析《嘉莉妹妹》中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

浅析《嘉莉妹妹》中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摘要: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生动地展示了在美国社会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历史时期,新兴消费意识形态如何影响人的思想意识。

通过《嘉莉妹妹》读者不难发现作者的消费文化观是矛盾的,其原因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和当时整个社会氛围以及政治气候所造成的。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妹妹》消费文化一、消费型社会的文化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逐渐摆脱了勤俭节约的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其著作《物的体系》中给消费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来界定,也不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意义实体来界定的。

在他看来,消费是一种主动的欲求模式,人们消费的对象是其所代表的符号意义。

在极大繁荣的丰盛社会,消费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宰,它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物质精神满足,消费成为自我实现的全部过程。

在消费型社会里,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人们购买商品是把它当作显示其身份地位的符号来看待,即消费的商品越高档,花的钱越多,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

这种消费品不仅指真实的物品,还包括艺术品,甚至女人等。

生活于逐渐走上消费时代的德莱塞在其小说《嘉莉妹妹》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于越界清教勤劳、节俭、责任、克己等传统观念,而勇于顺从新的消费享乐意识的叛逆女性嘉莉妹妹的形象。

二、小说中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世纪之交的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向垄断阶段过渡,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开始让位于消费意识形态。

这种消费享乐主义崇尚生活中的满足和享乐。

小说《嘉莉妹妹》中嘉莉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在和周围人的对比中,嘉莉深深感到自己的贫穷和寒酸,脑子里满是对物的梦想,而不是做苦工。

推销员德鲁挨扮演了勾引人的角色。

他把芝加哥描述成玲琅满目的大商场。

他的外表则成为很好的广告:时髦的西装、钱包、发光的棕色皮鞋、风度翩翩,使嘉莉模糊地感觉到他就是财富世界的中心。

《嘉莉妹妹》女性主义论文

《嘉莉妹妹》女性主义论文

《嘉莉妹妹》女性主义探析摘要: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主人公嘉莉更被看作是虚荣、欲望的代表,其成功是建立在美丽的外貌及对男人的利用之上。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虚荣与欲望背后所隐藏的意义,即在男权社会寻求女性解放必须取得经济与人格的双重独立。

关键词:《嘉莉妹妹》女性主义男权社会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处于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期,工业化和机械化程度日益增强,传统的精神信仰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冲击,新的精神信仰尚未形成,而女性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仍处于附属地位。

这一时期西方正处于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之中,女性开始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奋斗,批判男权主义的女权主义应运而生。

1848年,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科瑞蒂亚·莫特带领女权主义改革者在塞内卡瀑布举行聚会,要求修正法典里许多对妇女不公平的待遇。

纽约州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争取选举权运动。

这期间,美国社会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新女性”。

一般来讲,“新女性”指两类妇女,一类是劳动阶层的年轻女工,另一类是不安于传统女性命运的中产阶级少女和少妇。

“新女性”大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性观念较为开放,不为传统的家庭观念所束缚。

她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独立权利,并呼吁与男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新女性”的崛起为当时的美国文学提供了全新的素材,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批“新女性”以“自主、独立、蔑视传统”的姿态出现在美国社会,并以否定传统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大胆行为来挑战男权社会。

但是仍然有许多男性作家,如杰克·伦敦、亨利·詹姆斯等为捍卫男性权威、维护传统妇道而把“新女性”刻画成性情古怪,行为异常,令读者嫌恶的角色。

当时的女性仍然受着清教主义的影响,主流女性形象是温文尔雅的淑女,是虔诚的清教徒,这也就说明,当时的女性在婚后应该全心全意相夫教子,不能毫无顾忌地放纵自我的情感,整天沉溺于男欢女爱。

从嘉莉的形象析德莱塞独特的女性情感观

从嘉莉的形象析德莱塞独特的女性情感观

作者: 张祥亭
作者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264005
出版物刊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92-96页
主题词: 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情感
摘要: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嘉莉妹妹》已成为美国现代文学最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之一。

作者没有认为嘉莉有罪反而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成功的新女性,这是与他的独特女性情感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塑造嘉莉时,德莱塞超越了传统甚至千篇一律的女性观念,侧重展示了她的情感和她充分利用其情感力量在经济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嘉莉的成功表明,女性的情感不会削弱而会突出女性的自我存在,使得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进取者。

通过利用情感力量精心地实现心中的梦想和自我,从而改写了赋予女性以情感与弱小,男性以理性与力量的二分模式,也完成了对父权制的成功解构。

关于嘉莉妹妹的分歧焦点评述

关于嘉莉妹妹的分歧焦点评述

关于嘉莉妹妹的分歧焦点评述作者:刘映希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1年第08期[摘要]从人生选择、行为准则、女性形象和美国梦四个方面评述了对嘉莉妹妹人物形象争论的主要分歧。

[关键词]嘉莉妹妹德莱赛分歧[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29作为生活纪实者,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西奥多·德莱塞的作品成功塑造了不少具有坚实生活基础的人物。

但是,德莱塞的个人遭遇、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思想和所处时代的转型社会,共同铸就了其创作在内容、思想、艺术上深深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姘》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著作。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嘉莉妹妹》是一块里程碑,而对小说主人公嘉莉妹妹的评论却是众说纷纭。

自从该小说出版,国内外对德莱塞的争论便一直没有停止,小说主人公嘉莉也饱受争议。

综观相关评论,笔者发现集中于嘉莉妹妹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分歧观点包括四个方面。

一、嘉莉的人生选择:是受欲望驱使的非理性追求,还是顺应了社会时代发展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小说问世时,美国正处于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期,1900年,纽约、费城、波士顿等都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那里,渴望在工厂里找到一份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前者观点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欲望的牵引让对幸福极度渴望的嘉莉离开家乡来到城市。

可作为普通农村少女,嘉莉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她从不清楚自己真正追求什么,也不知怎样改变现状,而她身上又存在动物的本能和欲望,在认识到贫与富、苦与乐的鲜明对比后,她便在本能催促下不断向前。

对于芝加哥,嘉莉满脑子浮想联翩的是对物和金钱而不是对体力劳动的向往。

她把城市生活与自由安逸、地位名誉、奢侈享受紧密相联。

在她看来,家乡生活沉闷乏味,芝加哥却神秘而了不起。

可见,是城市具有的物质舒适和各种享乐刺激了她无以穷尽的欲望。

作为一个孤立无依的无知少女,要在城市立足、穿戴漂亮服饰和获得安全感,做男人的情人是嘉莉必需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内在矛盾性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林 斌内容提要: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

关于作者对嘉莉的“堕落”所采取的“暧昧”立场,评论界从最初口诛笔伐到后来毁誉参半的态度转变代表了女性主义发展的成果。

本文从上个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的崛起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出发,尝试解读嘉莉妹妹形象的女性主义内涵,并通过考察作者与当时主流文化中的“女性特质”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揭示其在这部小说中最终放弃道德评判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对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作出解释。

关键词:“新女性” 女性特质 《嘉莉妹妹》 女性观《嘉莉妹妹》(1900)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一部自然主义力作,它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性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在美国文学史上,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自小说问世之日起近十年的时间里,其作者受到来自出版界、评论界和公众舆论界的多方谴责,作品被当作“伤风败俗”的坏书而惨遭封杀。

究其原因,一方面,同弗兰克・诺里斯、斯蒂芬・克莱恩等自然主义代表作家一样,德莱塞致力于描写卑微人物的真实思想、还生活以本来面目的作法冒犯了主宰当时文坛的所谓“高雅传统”。

另一方面,小说的“不道德”名声在更大程度上归因于作者本人道德立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德莱塞为嘉莉妹妹设计的结局完全有悖于当时的道德准则:这个为生计所迫先是与旅行推销员同居,后来又和有妇之夫私奔的“堕落”女人理应得到与克莱恩笔下的街头女郎玛吉同样的悲惨下场,却被安排成了演艺界新星,一时飞黄腾达起来。

这种“有悖常理”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嘉莉的宽容态度,在当时无异于公然宣布了其伦理道德观的迷失。

本文将从嘉莉妹妹形象分析入手,在上个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的崛起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中考察作者对工业化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创新诠释,从中揭示小说中女性观的反主流意识形态成分,探究作者最终放弃道德评判的社会文化根源。

一十九世纪,伴随美国工业化进程,男性施展才能的领域得到了扩展,而妇女的活动领域却变得狭小起来,家庭成为女性的牢笼。

“社会认为真正的女性应该是虔诚的、纯洁的、顺从的、持家有术和深居简出的,并将此定义强加于女性的身上”(鲍晓兰82-83)。

可以说,家庭观念成为当时“女性特质”概念的核心,女性身份被狭窄地界定在女性个体与父权制家庭之间的关联之中,女性只能在同男性的关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正当美国社会对“真女性”和“家庭天使”极林斌,讲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美国小说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力推崇的时候,1880年至1920年间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将“新女性”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与“真女性”相反,“新女性”大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相对独立的个性,受过一定的教育,性观念相对自由开放,同时她们又不为传统的家庭观念所累,活跃在惯常属于男性领地的公众领域之中。

“新女性”的崛起是对十九世纪主流意识形态——即支撑资产阶级“家庭神话”的“理想妇道”观念和以“家庭”为中心词而界定的“女性特质”概念——的挑战和质疑,不仅给社会性别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给新兴资产阶级的既定道德伦理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新女性”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

按照宽泛的定义,“新女性”一词指不同阶层的两类妇女,一类是劳动阶层自食其力的年轻女工,另一类是受困于既定性别角色却不安于传统女性命运的中产阶级少女和少妇(Kennedy144)。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学形象中,后者以凯特・肖班《觉醒》(1899)中的埃德娜・蓬特利尔、伊迪斯・沃顿《天真时代》(1920)中的埃伦・奥伦斯卡和《欢乐之家》(1905,又译《豪门春秋》)中的莉莉・巴特等为代表;前者则多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涌现的反映劳动阶层生活的自然主义作品中,其中,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妹妹应该算是当时最具革命性的“新女性”形象。

笔者有理由认为,德莱塞在塑造嘉莉妹妹形象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写了“女性特质”(femininity)概念的内涵,并且对工业化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作出了创新阐释。

首先,简单比较一下《嘉莉妹妹》和《街头女郎玛吉》两部小说,我们不难看出两位作家对“女性特质”概念的不同诠释。

玛吉并没有跳出传统界定的“女性特质”的框框。

这名出身于贫民窟的年轻女工怀着改善个人境遇的梦想,大胆地追求物质富足的幸福生活,却被诱骗失身,遭到男友抛弃后又被逐出家门,只得沦为娼妓,最终为自己的越轨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玛吉虽然在人们的侧目下跨出了社会习俗为传统女性划定的狭小的生活天地,跟随男友皮特出入酒吧、舞厅、剧院等公共场所,但她在本质上仍是一个“泥塘里的花朵”般的弱女子形象,始终把获得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两性关系上,试图在同男性的关联中确定自我价值。

与玛吉这个“扁平人物”相比,嘉莉妹妹被赋予了更多的主观个性,人物塑造有着鲜明的性格发展轨迹:从一个听任男人摆布的初到大城市的乡下女孩到一名自食其力、经济独立的“新女性”,这个过程实质上是对传统的“女性特质”观念的改写。

最初,嘉莉也曾把满足物质生活富足的愿望寄托在男性身上,她一度把杜洛埃和赫斯渥对她的“和善、宠爱”看作抵御“外界的威胁”的屏障。

正如德莱塞在书中所评论,“希望得到保护、支持、同情,是女人的一种特性。

再加上多愁善感和情不自禁,往往使女人难于拒绝。

这样就使她们认为是爱上了人”。

这种传统的“女性特质”观念在女性心里造成了思维定势,从而压制了女性自身的力量。

嘉莉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自己的戏剧才能,但是她却习惯了在男性羽翼下舒适无忧的生活而不肯正视自身的力量所在;直到她对男性的期待受挫,她的天赋才得到充分展示。

小说中有两次这样的矛盾心理描写。

第一次是在她得知赫斯渥的欺骗行为、杜洛埃离开她的双重打击之后。

最初几天,她“还不相信自己真的已经又面临着自谋生活的难题”,并“一再希望现在会有什么事情出现,保全她现有的舒服的光景。

她这样想的时候,并不是要杜洛埃或者他的金钱,也不打算再和赫斯渥往来,只想着她所经历过的一种美满生活,因为这一阵总算是生活愉快的——至少,比之现在需要自己费尽心机,独个儿打出路要愉快些。

”后来,她在街上闲荡时从男人们眼里流露出的赞许目光中“觉得了力量,有些儿满足,但是还不能使她完全自信。

她只要合法地取得的东西,而不要额外的恩赐。

她有需要,但是谁都不能以花言巧语或者恩宠来收买她。

她打算要光明磊落地自食其力。

”这种决心表明了嘉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且,比较前一次(初到芝加哥时)的求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内在矛盾性职过程描述,嘉莉这一次在戏院找工作虽然仍旧不顺利,却增添了不少勇气——她不断地和自己的“迟疑”、“怯懦无能”作斗争。

嘉莉妹妹所做的第二次努力是在赫斯渥穷困潦倒之时。

为了生计,嘉莉不顾赫斯渥的反对再次决定去演戏:虽然赫斯渥反复强调,“倘使我是你,我就不想演戏。

这不是女娘儿适当的职业”,但是对于嘉莉,“现在,象在芝加哥一般,舞台就成了她困难中的最后希望。

倘使他不能立即找到工作,必须采取一些办法。

也许她不得不出去,再去独自奋斗”,因为她“不愿意被拖入贫困之中,或者跟他饿死。

她是有演戏的才能的。

她能够先闯进去,然后成名起来。

那时,他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次求职的经历虽说同前两次一样艰难,但是嘉莉的坚韧和勇气终于使她得到了一个合唱团的位置,她的天赋很快被认可。

嘉莉在不断升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力量,从而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嘉莉虽然胆小,但是能力很强。

别人的信赖使她觉得非走红不可,既然非走红不可,她就胆大起来。

人世的经验和需要都有利于她。

男人一句无足轻重的话,不会再使她头脑发昏了。

她已经懂得男人是会变化、失败的。

露骨的吹拍对她已失去了作用。

要高人一筹的优势才能感动她——善意的优势,象埃姆一般的天才的优势。

这段话最终确立了嘉莉妹妹“新女性”的形象。

她走出了家庭的小天地,跻身于公众领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身的潜能,获得了独立的人格,而只有在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女性才能进一步追求思想上的平等。

以上引文提到的埃姆是一位有思想的知识青年,面对物质世界有一种超然的气度,对事物有深刻过人的洞察力。

初次见面之后,埃姆对嘉莉的影响“慢慢地长成”,变成“一个把人们作对比的——特别是她身边的男人作对比的理想”。

正是埃姆的影响使嘉莉的追求从最初单纯的物质欲望扩展到了精神世界,上升到了对美的艺术追求。

正如当代评论家所认识到的那样,嘉莉“在作品中是被作为生活的强者而塑造的,她年轻、聪明、健康、美丽,拥有着竞争的一切有利条件,她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敢于冒险和竞争,善于抓住机会,她理应成功,当然这种成功是典型的美国式的,需要美国的气候与土壤”(周明燕212)。

也就是说,成为“新女性”的嘉莉在这部作品中实际是作为“美国梦”的主体出现的。

考虑到当时美国社会对“家庭天使”形象的极力推崇,德莱塞在这部小说中表现的女性观不仅具有超越自然主义流派的现代性,而且确实具有超越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性。

这种超越性同时反映在他对工业化社会中两性关系的独到见解上。

齐夫在《一八九O年代的美国——迷惘的一代》一书中指出,《嘉莉妹妹》“最深刻犀利地刻划了性的魅力和经济依赖之间的关系”(290)。

的确,在德莱塞看来,“男性特权”实质上是经济特权。

这种两性观深刻地触及到了性别的社会构成。

嘉莉初见杜洛埃时,觉得此人“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他坐火车,穿这样漂亮的衣服,身体这么健壮,在这样阔气地方吃饭。

他真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但是德莱塞对嘉莉关于“男性气质”这种偏狭的理解表示不以为然:“从[杜洛埃]漂亮的衣服和健壮的身体说来,他是个乐天的、无思无虑的扑灯飞蛾。

一旦从他的位置上拉下来,让他受一些有时会捉弄人的挫折和打击,他就会象嘉莉一样的一筹莫展——倘使你要说,就象她一样的一筹莫展,一样的彷徨歧路,一样的孤苦可怜”。

这句话否定了天然的“男性特权”。

事实上,赫斯渥的经历证明了两性之间的力量对比完全取决于经济实力:他在失去财产和社会地位之后便失去了男子汉的尊严,而当他不再有能力充当“家庭供养人”的角色时便不再享有任何“男性特权”。

面对赫斯渥的颓废,嘉莉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自然而然地“想起她能在几个星期里找得工作,而他却几个月来一事无成的不合情理来”;同时,“她那正在开展的独立生活扩大了她冷眼旁观的勇气”,她逐渐开始维护自己最新获得的自由。

可以说,“新女性”以自身主动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男子汉气质提出了挑战。

相应地,“新女性”的崛起对资产阶级“家庭神话”的冲击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反映。

敏妮一家提供了以传统两性关系为基础的男权社会的缩影。

丈夫汉生在牲口圈养场以清洁冷藏车为生,平时沉默寡言,为人刻板,下班回家后往往扳着面孔一声不响。

嘉莉注意到姐姐嫁为人妇之后的巨大变化:“她现在才二十七岁,虽然还硬健,但已经是个形容消瘦的妇人,她对生活的看法,受着她丈夫的影响,对幸福和责任的见解,越来越狭隘,较之她在孤陋寡闻的少女时代,还厉害了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