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还是宣传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还是宣传片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最早的种植水稻等作物的民族,即是最早拥有固定食物的民族,经过数千年来的演进、充实,饮食早已脱离了食物本身,而成为了一种文化,餐桌,也成了民族厚重历史文明传承的承载者。如同服饰穿着一样,不仅仅是原始的遮蔽与保护身体的作用,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引领时尚潮流的现代女性不仅看重服饰,甚至在鞋的搭配上,也把目光瞄向了百丽、她他、都市情人等精美女鞋品牌。“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影片通过琳琅满目的美食展现,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上升到展示民族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感染力的高度,从而展示中华文明的强大穿透力与高雅的审美情趣,达到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的效果。我们不能不佩服编者的良苦用心。无怪乎有网友说:晚上看到这部片子忍不住垂涎三尺,翻遍冰箱只找到一条鱼,于是马上煮着吃了。
可是,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文化的高深并不能代替食物本身的原始功能:满足人的食欲,满足机体运作所需的营养与能量。有一个不太悦耳的说法:美国人喜欢拍科幻片是因为找不到历史,中国人喜欢拍穿越剧是因为不展望未来。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我们从短暂的节目中抽身出来,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我们在色香味的追求中让舌尖获得满足之后,我们的心灵却一次次的遭受着触目惊心的伤害:广东佛山一家年产酱油8万多箱的大型调味公司,竟然购入工业盐水760多吨,用致癌的工业盐水代替食用盐作酱油原料。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规模的企业?媒体忌讳没有透露,除了此次己经查获的工业盐水,以前这个企业是否长期使用?媒体没有明说也无法举证。
在工业明胶事件曝光后,有一个顺口溜: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
更有媒体曝料,山东市民反映,发现菜贩在大白菜上喷洒一种溶剂,根据自己的判断,白菜很可能被喷上了一种特殊的保鲜剂——甲醛。当地记者的暗访调查证实了这位市民的
猜想。有菜贩明确称,白菜使用了甲醛,因为现在的白菜水分多,外面气温又高,两三天就烂掉了,更何况不少白菜还要销往外地,需要经过长途运输,保鲜就成了个大难题,所以不少人喷洒甲醛进行保鲜。当地记者在市场上买了一些白菜送到了检测机构,对白菜的根部和叶片分别进行甲醛检测,有两份白菜样本显示含有甲醛。
甲醛白菜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有不少人称山药和蘑菇等也使用了甲醛。据了解,山药在春天很难保存,目前市场上仍有销售,这样的山药肯定使用了含有甲醛的保鲜剂。
然而,频频见诸媒体的有毒食品灾难,难道是媒体杜撰出来的一种错觉?有网友戏言:《舌尖上的中国》是宣传片,地沟里的中国才是纪录片。对比影片与现实的距离,让人几乎有精神分裂的感觉。
面对有毒食品泛滥带给人民的恐慌和无奈,每个人都在心中祈祷:什么时候我们能花钱买到干净的食品?当人类最基本的安全也包括食品安全都是奢望时,所有对色香味的赞美都是令人恐惧与反胃的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