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导读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节选)手稿笔记
马克思的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写的《国民经济学》为前提,批判了私有财产,揭露劳动异化并指出摆脱异化的出路。当时的西方学者认为私有制是最好的,但是马克思认为私有制造成异化自由和竞争造成异化。“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说竞争导致垄断;“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这便是劳动的异化,也就是说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反过来控制工人、压迫工人,是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对工人的异化,工人控制现实世界的能力在削弱。工人的这种现实化并不承认这是工人的创作过程。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就是工人的劳动。但是我认为工人的劳动并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资本、土地、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也具有价值。“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用来批判资本主义。说明工厂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厂工业的工人变成机器、失业的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的这种时代限制了人的自我能力实现的满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说明马克思时代机器对人的异化,对技术的异化。
“异化”这个词最早是黑格尔使用,黑格尔所指的是精神的外化(异化)、积极的外化(异化),让精神世界更丰富的不对抗的外化。而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消极的、对抗的。自我异化,马克思强调工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与自己的对立,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实现。
费尔巴哈认为人创造了上帝,人崇拜自己。“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马克思认为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动物不能超越自身能力,而人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懂得规律、跨越自己种的尺度,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但是在工人被资本家严重剥削的那个时代,工人的“生活本身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所有的工人生活中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生存,而且只能够满足生存。
我认为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资本家高强度压迫工人的时代。在现代虽然这种压迫、剥削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人们为了要生存下去也会忽视这种存在。
(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笔记
费尔巴哈·路德维西是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
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笔记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