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4节力—学案

合集下载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力的观点及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4. 运动的基本规律三、导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进修:教师介绍力的观点及分类,讲解力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拓展: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对运动与力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力的观点及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实践。

五、导学反馈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回答问题。

3. 学生能够自主进修,探索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

六、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拓展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竞争或活动,增强对力与运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加深对力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不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学生在力与运动的世界中,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设计理念:1.引导一种智慧学习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备课与授课时:既注意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注意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也注意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力》这节课主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来讲述力。

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

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

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1.使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第十二章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第十二章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含解析

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2.波在传播时,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3.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4.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12。

1。

1所示)图12。

1­1(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2.介质(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物波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1)波峰:凸起的最高处(2)波谷:凹下的最低处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1)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2)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三、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要有机械振动.(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1.自主思考——判一判(1)质点的振动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3)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4)机械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横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标题:力与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并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等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性质。

2.力的作用及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

2.将力与运动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常用到力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力”的概念。

2.理论讲解(20分钟)a.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并解释力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并强调力的大小用矢量表示。

b.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指导学生了解弹簧秤的使用,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 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a.实验:利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品的重力,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b.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有关力的计算练习,包括单个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4.拓展应用(20分钟)a.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力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b.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力的作用过程,并对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拓展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进行个人表现评价和小组合作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对力与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理论讲解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加入更多的生动案例和形象图像进行说明。

另外,在拓展应用环节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让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浙江选考)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4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学案

(浙江选考)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4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学案

第4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历次选考考情分析]章知识内容考试要求历次选考统计必考加试2021 /102021/042021/102021/042021/112021/0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b b运动的合成与分解b c平抛运动 d d 2、10 7131920考点一曲线运动的理解1.曲线运动(1)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2)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3)运动轨迹:在速度与合外力方向所夹的区间内,向合外力的方向弯曲.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那么(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均是矢量,故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那么.(2)合运动是物体的实际运动,合运动的性质是由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决定的.1.[曲线运动方向](2021·绍兴市期末)翻滚过山车是大型游乐园里的一种比拟刺激的娱乐工程.如图1所示,翻滚过山车(可看成质点)从高处冲下,过M点时速度方向如下图,在圆形轨道内经过A、B、C三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1A.过A点时的速度方向沿AB方向B.过B点时的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C.过A、C两点时的速度方向一样D.圆形轨道上与M点速度方向一样的点在AB段上答案 B2.[曲线运动条件]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一小钢球沿直线运动.假设在钢球运动的正前方A处或旁边B处放一块磁铁,假设小钢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恒定,那么以下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2A.磁铁放在A处时,小球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磁铁放在A处时,小球做曲线运动C.磁铁放在B处时,小球做曲线运动D.磁铁放在B处时,小球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答案 C解析磁铁放在A处时,合力向前,加速度向前,小钢球做加速直线运动,但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故加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磁铁放在B处时,合力与速度不共线,故小钢球向磁铁一侧偏转;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故加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小球做变加速曲线运动,故C正确,D错误.3.[小船渡河](2021·绍兴市期末)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想划船渡过一条宽180 m的河,他们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为3 m/s,现在他们观测到河水的流速为4 m/s,对于这次划船过河,他们有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唐僧说:我们要想到达正对岸就得使船头朝向正对岸B.悟空说:我们要想到达正对岸船头必须朝向上游划船C.八戒说:我们要想少走点路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D.沙僧说:今天这种情况我们是不可能到达正对岸的答案 D解析当静水速度垂直于河岸时,渡河的时间最短,t=dv c=1803s=60 s,此时船将运动到下游,故A错误;由于静水速度小于水流速度,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不可能到达正对岸,当静水速度的方向与合速度方向垂直时,渡河位移最短,故B、C错误,D正确.4.[运动轨迹分析]如图3甲所示,在一次海上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和伤员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悬索系住伤员匀速上拉,以地面为参考系,伤员从A至B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乙中的( )图3A.折线ACB B.线段ABC.曲线AmB D.曲线AnB答案 B解析伤员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合速度是两个分速度的矢量和,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由于两个分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恒定,故合速度固定不变,即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故轨迹是线段AB,故A、C、D错误,B正确.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021·桐乡中学期末)手持滑轮把悬挂重物的细线拉至如图4所示的实线位置,然后滑轮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挂重物的细线竖直,那么重物运动的速度( )图4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答案 A解析 滑轮水平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悬挂重物的细线保持竖直,重物具有与滑轮一样的水平速度,同时重物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其上升的距离与滑轮水平向右移动的距离一样,故重物竖直上升的速度恒定不变,且与水平方向速度大小相等,因此重物运动的速度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45°角,大小恒定,A 正确.考点二 平抛运动根本规律的应用 1.飞行时间:t =2hg,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2.水平射程:x =v 0t =v 02hg,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3.落地速度:v =v x 2+v y 2=v 02+2gh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tan α=v y v x=2gh v 0,所以落地速度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4.某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的2倍.例1 (2021·稽阳联考)现有一玩具枪,其枪管长度L =20 cm ,枪口直径d =6 mm ,子弹质量为m =2 g ,在测试中,让玩具枪在高度h =1.8 m 处水平发射,实测子弹射程为12 m ,不计子弹受到的阻力,g 取10 m/s 2,求: (1)子弹出枪口的速度大小;(2)假设在枪管内子弹始终受到恒定的推力,试求此推力的大小. 答案 (1)20 m/s (2)2 N解析 (1)子弹离开枪口后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t =2hg= s =0.6 s由x =vt ,那么v =x t =120.6m/s =20 m/s(2)在枪管内,由运动学公式得v 2=2aL ,那么a =v 22L=1 000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2 N.6.(2021·浙江4月选考·10)某卡车在公路上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处理事故的警察在泥地中发现了一个小的金属物体,经判断,它是相撞瞬间车顶上一个松脱的零件被抛出而陷在泥里的.为了判断卡车是否超速,需要测量的量是( ) A .车的长度、车的重量B .车的高度、车的重量C .车的长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D .车的高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 答案 D解析 物体从车顶平抛出去,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可知h =12gt 2,x =vt ,因此要知道车顶到地面的高度,即可求出时间.测量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即可求出抛出时(事故发生时)的瞬时速度,故答案为D.7.某同学将一篮球斜向上抛出,篮球恰好垂直击中篮板反弹后进入篮筐,忽略空气阻力,假设抛射点远离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篮球垂直击中篮板一样位置,且球击中篮板前不会与篮筐相撞,那么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 A .增大抛射速度,同时减小抛射角 B .减小抛射速度,同时减小抛射角 C .增大抛射角,同时减小抛出速度 D .增大抛射角,同时增大抛出速度 答案 A解析 应用逆向思维,把篮球的运动看成平抛运动,由于竖直高度不变,水平位移增大,篮球从抛射点到篮板的时间t =2hg不变,竖直分速度v y =2gh 不变,水平方向由x =v x t 知x 增大,v x 增大,抛射速度v =v x 2+v y 2增大,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tan θ=v yv x减小,故θ减小,可知A 正确.8.(2021·杭州市五校联考)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分别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两球在空中相遇,其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5A .相遇时A 球速度一定大于B 球 B .相遇时A 球速度一定小于B 球C .相遇时A 球速度的水平分量一定等于B 球速度的水平分量D .相遇时A 球速度的竖直分量一定大于B 球速度的竖直分量 答案 D解析 根据t =2hg,v y =gt ,h A >h B ,x =v x t ,知t A >t B ,v yA >v yB ,v xA <v xB ,选项D 正确.9.(2021·七彩阳光联盟期中)一条水平放置的水管,横截面积S =4.0 cm 2,距地面高度h =1.8 m .水从管口以不变的速度源源不断地沿水平方向射出,水落地的位置到管口的水平距离约为0.6 m .假设管口横截面上各处水的速度都一样,那么每秒内从管口射出的水的体积约为(g 取10 m/s 2)( ) A .400 mL B .600 mL C .800 mL D .1 000 mL答案 A解析 根据h =12gt 2得:t =2h g = s =0.6 s ,那么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0=x t=1.0 m/s ,流量为:Q =vS =1.0×4.0×10-4 m 3/s =4×10-4 m 3/s =400 mL/s ,故V =Qt =400×1 mL=400 mL.考点三 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问题1.从斜面开场平抛到落回斜面的过程(1)全过程位移的方向沿斜面方向,即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 (2)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等于斜面倾角正切值的两倍.方法内容斜面 总结分解位移水平:x =v 0t竖直:y =12gt 2合位移:s =x 2+y 2分解位移,构建位移三角形2.从斜面外抛出的物体落到斜面上,注意找速度方向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方法内容 斜面 总结分解速度水平:v x =v 0竖直:v y =gt 合速度:v =v x 2+v y 2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分解速度水平:v x =v 0竖直:v y =gt 合速度:v =v x 2+v y 2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例2 如图6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固定斜面顶端,并刚好沿斜面下滑,小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 =0.8 m ,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空气阻力不计,那么:图6(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是多大?(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 是多少?(3)假设平台与斜面底端高度差H =6.8 m ,那么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答案 (1)3 m/s (2)1.2 m (3)1.4 s 解析 (1)由于刚好沿斜面下滑,竖直方向有v y 2=2gh 据题有tan 37°=v 0v y解得v 0=3 m/s (2)由h =12gt 12s =v 0t 1解得s =1.2 m ,t 1=0.4 s(3)小球沿斜面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53°-μmg cos 53°=ma设斜面长度为L ,由几何关系有cos 37°=H -hL小球刚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v =vycos 37°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有L =vt 2+12at 22联立解得:t 2=1 s 因此t 总=t 1+t 2=1.4 s.10.如图7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整个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 、水平的起跳平台BC 和着陆雪道CD 组成,AB 与BC 平滑连接.运发动从助滑雪道AB 上由静止开场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滑到C 点后水平飞出,落到CD 上的F 点,E 是运动轨迹上的某一点,在该点运发动的速度方向与轨道CD 平行,E ′点是E 点在斜面上的垂直投影.设运发动从C 到E 与从E 到F 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 CE 和t EF .不计飞行中的空气阻力,下面说法或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 )图7A .运发动在F 点的速度方向与从C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无关B .t CE ∶t EF =1∶1C .CE ′∶E ′F 可能等于1∶3D .CE ′∶E ′F 可能等于1∶2 答案 C解析 设运发动在F 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CD 斜面的倾角为θ,那么有tanα=v y v 0,tan θ=y x =v y2tv 0t =v y2v 0,那么得tan α=2tan θ,θ一定,那么α一定,那么知运发动在F 点的速度方向与从C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无关,故A 正确;将运发动的运动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那么知垂直斜面方向上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类似于竖直上抛运动),当运动到E 点,垂直斜面方向上的速度减为零,然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对称性,知时间相等,t CE ∶t EF =1∶1,故B 正确;在沿斜面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知,初速度为零时,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为1∶3,又因为沿斜面方向上的初速度不为零,那么相等时间内的水平位移之比大于1∶3,可能等于1∶2,故D 正确,C 错误.11.(2021·宁波市3月选考)如图8所示,以10 3 m/s 的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撞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成60°角,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g取10 m/s2)( )图8A.1 s B.2 s C.3 s D.6 s答案 A解析由速度关系v y=v0tan 60°=10 m/s,又由v y=gt可知t=1 s,故A正确.考点四 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1.确定运动性质——平抛运动.2.确定临界状态,一般用极限法分析,即把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增大或减小,使临界状态呈现出来.3.确定临界状态的运动轨迹,并画出轨迹示意图,画示意图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情景变得直观,更可以使有些隐藏于问题深处的条件暴露出来.例3 某同学将小球从P 点水平抛向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桶,小球沿着桶的直径方向恰好从桶的左侧上边沿进入桶内并打在桶的底角,如图9所示,P 点到桶左边沿的水平距离s =0.80 m ,桶的高度h 0=0.45 m ,直径d =0.20 m ,桶底和桶壁的厚度不计,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那么( )图9A .P 点离地面的高度为2.5 mB .P 点离地面的高度为1.25 mC .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D .小球经过桶的左侧上边沿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答案 B解析 设小球从P 点运动到桶左侧上边沿的时间为t 1,从P 点运动到桶的底角的总时间为t 2 从P 点运动到桶左侧上边沿过程中有:h 1-h 0=12gt 12① s =v 0t 1②从P 点运动到桶的底角过程中有:h 1=12gt 22③由几何知识有s +d =v 0t 2④由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可得:h 1=1.25 m ,v 0=2.0 m/s设小球运动到桶的左侧上边沿时速度大小为v 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竖直方向的速度:v ⊥=gt 1⑤ 此时小球的速度:v 1=v ⊥2+v 02⑥tan θ=v ⊥v 0⑦ 联立解得v 1=2 5 m/s ,tan θ=2.12.如图10所示,B 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 点以速度v 0平抛,恰好沿B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那么A 、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图10A.v 02tan αgB.2v 02tan αgC.v 02g tan αD.2v 02g tan α答案 A解析 由小球恰好沿B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可知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由tan α=gt v 0,x =v 0t ,联立解得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 =v 02tan αg,选项A 正确.专题强化练1.(2021·宁波市期末)如图1所示,某同学让带有水的伞绕伞柄旋转,可以看到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水平飞出,假设不考虑空气阻力,水滴飞出后做的运动是( )图1A .匀速直线运动B .平抛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D .圆周运动 答案 B2.如图2所示,一辆汽车沿着弯曲的水平公路行驶,依次通过公路上的abcde 各位置,其中汽车速度方向与它在e 位置的速度方向大致一样的是( )图2A.位置a B.位置bC.位置c D.位置d答案 A解析a、b、c、d、e各点的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所以a和e的切线方向都是偏向左下的,速度方向大致一样.3.如图3,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它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在与乒乓球路径相垂直的方向上放一个纸筒(纸筒的直径略大于乒乓球的直径),当乒乓球经过筒口时,对着球横向吹气,那么关于乒乓球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3A.乒乓球将保持原有的速度继续前进B.乒乓球将偏离原有的运动路径,但不进入纸筒C.乒乓球一定能沿吹气方向进入纸筒D.只有用力吹气,乒乓球才能沿吹气方向进入纸筒答案 B解析当乒乓球经过筒口时,对着球横向吹气,乒乓球沿着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也会沿着吹气方向做加速运动,实际运动是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故一定不会进入纸筒.4.一轮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向对岸行驶,当河水流速均匀时,轮船所通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流速度的正确关系是( )A.水速越大,路程和时间都不变B.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C.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D.水速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短答案 B解析运用运动分解的思想,求过河时间只分析垂直河岸的速度,当轮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向对岸行驶,即垂直河岸的速度不变,过河所用的时间不变,与水速无关;水越越大,由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知,轮船的合速度越大,轮船所通过的路程越长,故A、C、D错误,B正确.5.(2021·温州市期末)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套圈〞,如图4所示是“套圈〞游戏的场景.某小孩和大人分别水平抛出圆环,大人抛出的圆环时运动高度大于小孩抛出时的高度,结果恰好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圆环的水平位移一样.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为平抛运动,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4A.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发生的位移相等B.大人抛出圆环的加速度小于小孩抛出圆环的加速度C.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等D.大人抛出圆环的初速度小于小孩抛出圆环的初速度答案 D解析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发生的水平位移相等,竖直位移不同,所以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发生的位移不相等,故A错误;圆环做平抛运动,加速度a=g,所以大人、小孩抛出的圆环的加速度相等,故B错误;平抛运动的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可知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故C错误;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如果要让大人与小孩抛出的圆环的水平位移相等,那么大人要以较小的初速度抛出圆环,故D正确.6.(2021·嘉兴市期末)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0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在1.25 m至1.80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那么球反弹后到第一次落地(g取10 m/s2)( )A.飞行的最短时间为0.6 sB.飞行的最长时间为1.1 sC.最远水平距离为10 mD.最大位移将超过12 m答案 D7.飞镖运动于15世纪兴起于英格兰,20世纪初成为流行甚广的日常休闲活动.如图5所示,某同学在离墙一定距离的O点,将飞镖水平掷出,飞镖插在墙壁的靶上且与墙壁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5A .飞镖的质量越大,θ角越大B .飞镖的初速度越大,θ角越大C .飞镖离墙的距离越大,θ角越大D .飞镖离墙的距离越大,θ角不变 答案 B解析 设飞镖与墙的距离为d ,那么飞镖运动的时间t =dv 0,竖直方向速度v y =gt =dg v 0,tan θ=v 0v y =v 02dg,所以v 0越大,θ角越大;d 越大,θ角越小,B 项正确. 8.(2021·金华市十校期末)如图6所示,在一次海上救援行动中,直升机用悬索系住伤员,直升机和伤员一起在水平方向以v 1=8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悬索将伤员在竖直方向以v 2=6 m/s 的速度匀速上拉,那么伤员实际运动速度v 的大小是( )图6A .6 m/sB .8 m/sC .10 m/sD .14 m/s答案 C解析 由速度的合成知,实际速度v =v 12+v 22=10 m/s.9.(2021·湖州、衢州、丽水高三期末)如图7为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圆柱形饮料瓶的底面积为S ,每秒钟瓶中水位下降Δh ,形成的局部水柱末端P 离出水口的水平距离为x 时,竖直距离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那么(所有物理量均用国际单位)( )图7A .为防止漏水,A 处口子应该堵住B .为保证水柱稳定,瓶中的水应少一些C .出水口的截面积数值大小约为S Δh x2h gD .出水口的截面积数值大小约为S Δhg答案 C解析 左侧竖直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 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上下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 处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故A 、B 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水流离开管口做平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 ,竖直方向下落的时间为:t =2hg,那么有:v =x t =xg2h,圆柱形饮料瓶的底面积为S ,每秒钟瓶中水位下降Δh ,那么有:S Δh =vS ′,解得出水口的截面积数值大小约为S Δh x2hg,故C 正确,D 错误.10.模拟飞机投弹游戏中,从飞机上水平抛出物块击中斜面上的某一个点,如图8所示,AB =BC =CD ,不计空气阻力.方式一:假设飞机盘旋在A 点的正上方某一不变的位置以不同的初速度v 1、v 2抛出两个物块,分别击中斜面上的B 点与C 点.方式二:假设飞机匀速运动,每隔一样的时间放下一个物块,前两个物块分别落在了B 、C 点,那么( )图8A .方式一,v 1∶v 2=1∶2B .方式二,第三个物块恰好落在D 点C .方式二,第三个物块落在C 、D 之间 D .方式二,第三个物块落在水平面上 答案 C11.如图9所示,球网高出桌面H ,网到左、右桌边缘的距离为L .某人在乒乓球训练中,从左侧L2处,将球沿垂直于网的方向水平击出,球恰好通过网的上沿落到右侧桌边缘.设乒乓球的运动为平抛运动.那么( )图9A .击球点的高度与网高度之比为2∶1B .乒乓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时间之比为2∶1C .乒乓球过网时与落到桌边缘时竖直方向速率之比为1∶2D .乒乓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2 答案 D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乒乓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时间之比为1∶2,由Δv =g Δt 可得,乒乓球在左、右两侧运动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2,选项D 正确,B 错误.由y =12gt 2可得击球点的高度与网高度之比为9∶8,乒乓球过网时与落到桌边缘时竖直方向速率之比为1∶3,选项A 、C 错误.12.如图10所示,一长为2L 的木板,倾斜放置,倾角为45°,今有一弹性小球,从与木板上端等高的某处自由释放,小球落到木板上反弹时,速度大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木板夹角相等,欲使小球一次碰撞后恰好落到木板下端,那么小球释放点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为(不计空气阻力)( )图10A.12LB.13LC.14LD.15L 答案 D解析 由于小球释放位置与木板上端等高,设小球释放位置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为x ,小球与木板碰撞前有v 2=2gx ,小球与木板碰撞后做平抛运动,那么水平方向上有L -x =vt ,竖直方向上有L -x =12gt 2,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x =15L ,故D 正确.13.(2021·温州市九校联盟期末)如图11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AB ,在斜面顶端B 向左水平抛出小球1、同时在底端A 正上方某高度处水平向右抛出小球2,小球1、2同时落在P 点,P 点为斜边AB 的中点,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图11A .小球2 一定垂直撞在斜面上B .小球1、2的初速度可以不相等C .小球1落在P 点时与斜面的夹角为30°D .改变小球1的初速度,小球1落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都平行 答案 D解析 两个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又同时落在P 点,说明运动时间一样,水平位移大小相等,由x =v 0t 知初速度相等.小球1落在斜面上时,有 tan θ=12gt 2v0t =gt2v 0小球2落在斜面上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tan α=v 0gt =12tan θ,α≠θ,所以小球2没有垂直撞在斜面上,故A 、B 错误.小球1落在P 点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tan β=gt v 0=2tan θ=233<3,β<60°,所以小球1落在P 点时与斜面的夹角小于30°,故C 错误.改变小球1的初速度,根据tan β=2tan θ知,小球1落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一样,相互平行,故D 正确.14.俄罗斯苏-34轰炸机对叙利亚的两个恐惧分子车队进展了打击,消灭了40辆油罐汽车.如图12所示的一辆油罐汽车被准确击中.假设飞机投弹时正在距地面180 m 高度以速度80 m/s 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炸弹离开飞机时相对飞机的初速度为零),而该车当时正在飞机正前方下的平直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一样),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图12(1)炸弹从被投出到落地的时间; (2)炸弹刚落地时的速度大小;(3)飞机是从距油罐汽车水平距离多远时开场投弹的. 答案 (1)6 s (2)100 m/s (3)360 m解析 (1)根据h =12gt 2得,炸弹抛出到落地的时间t =2h g=2×18010s =6 s. (2)炸弹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gt =10×6 m/s=60 m/s.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知,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v x 2+v y 2=802+602m/s =100 m/s. (3)炸弹的水平位移x 1=v x t =80×6 m=480 m ,油罐汽车的位移x 2=v ′t =20×6 m=120 m ,那么Δx =x 1-x 2=480 m -120 m =360 m.15.如图13所示,水平台面AB 距地面的高度h =0.8 m .有一滑块从A 点以v 0=6 m/s 的初速度在台面上自由滑行,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B 点后垂直于平台边缘水平飞出.x AB =2.2 m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图13(1)滑块从B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答案 (1)5 m/s (2)2 m解析 滑块在平台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f m=μg =2.5 m/s 2(1)由v B 2-v 02=-2ax AB , 得v B =5 m/s(2)滑块从B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h =12gt 2水平方向,x =v B t 解得x =2 m故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为2 m.。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15分钟)1. 讲解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明白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20分钟)1. 布置实验: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速度。

3. 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提问: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自行车等,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学生是否能通过实验观察到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力和运动期末复习学案

力、力和运动期末复习学案

25牛力、力和运动期末复习学案1.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

2.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3.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改变的是( ) A 、钟摆来回摆动 B 、汽车匀速转弯 C 、正在进站的火车 D 、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作用 C 人坐在软沙发山,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

这个实验分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 B 细绳;C 鱼;D 手13、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4、一切物体在 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 基础上,经过 得出的。

15、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 的改变、 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 ,所以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 的原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 物体不受力,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D 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可能运动 17、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倒会向 倾倒,这是因为脚碰到石头受阻力 ,而身体上部由于 继续保持原来 状态。

18、火车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放有一粒钢球,当火车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时钢球将 ;当火车运动时,钢球静止在桌面上,表明火车在做 运动;当乘客看到钢球突然向前滚动,这表明火车在做 运动;当乘客看到滚珠突然向右滚动,这表明火车在 。

2014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学案

2014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学案

初 三 年级 物理 学科 自主复习 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 时间:2014年 3 月 15 日 审核人:学习内容运动和力师:教学设计(收获) ②防范: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汽车司机和前排乘客配备安全带等.考点二 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大小_____,方向_____,并且在_______直线上,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_____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___个物体之间. 考点三 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_____运动或有_________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_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_____并发生挤压;接触面__________;物体间有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 和接触面的 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__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_____和接触面的_________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___.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_____,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_____,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变滑动为_____,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开.【备考试题精选】1、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 )A .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B .禁止汽车超载行驶C .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D .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学习目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结论并进行推理。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 掌握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4. 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力的概念和关系。

2.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运动与力的定义。

2. 运动与力的关系。

3.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与力。

2. 新知讲解运动与力的定义: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a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练习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运动?3)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有何影响?4) 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如何计算物体所受合力?4.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运动与力的关系,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运动与力的应用,如汽车开始和停止运动、游泳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关系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运动与力相关的练习题,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力教学案

力教学案

《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方法与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室法,启发与讲解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力的兴趣。

(教师讲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及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许多都有与力有关,怎样认识力?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力是什么:①多媒体演示分析图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两个物体。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②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加油站")(说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

(力是什么?)④教师提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⑤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实验探究: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等)后,多媒体演示课本图后,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结论。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及分析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及分析

教案题目:运动和力复习学案教案背景:在潍坊市“三四五教学模式”下设计的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复习的精品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本科复习主要内容有:运动的描述、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和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等。

重点是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公式及二力平衡。

速度不仅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的应用也很广泛。

在讲速度之前,首先讲述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而引出本章重点速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另外,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等知识点也比较重要。

难点是参照物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对机械运动的描述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选择参照物才能正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要求突破参照物这个难点,为全章学习打下基础。

平均速度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但应用非常广泛,应通过实验,让学生加以巩固,最后会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当堂检测巩固教学过程及课中实施方案如下:运动和力复习编写人:柴沟中学安晓冬课中实施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4、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及力的三要素。

5.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现象,并会解释有关现象。

6.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平衡状态的判定,并会利用二力的平衡分析问题。

二、用近几年中考命题涉及本章的知识点引入:(1)参照物及选择(2)速度及计算(3)力的概念及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4)惯性现象和牛顿第一定律(5)平衡力及力的平衡条件(6)力和运动的关系三、课内探究:(一)、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考点:对参照物的理解。

例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例2、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例3:图8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考点点拨】参照物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等闲视之。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集体备课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集体备课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集体备课主讲人: 陈留坤组员: 李富斌陈发忠陈模芬杨永刚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知识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并且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本节最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粗浅地交代了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为了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小资料,让学生比较地直观了解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同时课本中还通过一个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让学生了较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4节力学单位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与所有物理学内容相关联,之前没有对单位制进行专门介绍,此后也不再有专门的内容安排,但单位制意识要一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所以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建立单位制意识、规范熟练地应用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有关概念抽象,在表达、运动时容易出错,教学中要加以强化。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科学探究: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单位制。

2.教学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教师:单位重要吗?材料一:一次因单位失误而造成的事故美国回家航天局(NASA)在20世纪末曾发射过一个火星探测器,但它由于飞得靠火星过近,结果因温度过高而起火,并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

航空航天局调查原因时发现:原来探测器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算加速时的力使用了英制单位,而喷气推动实验室的工程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提供的数据是以国际单位算出来的,并把这些数据直接输入电脑。

你看,就是因为在单位制上的失误,结果犯了一个“极端愚蠢的错误”,价值1.25亿美元的火星探测器毁于一旦。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战国时代各国的度量衡是不统一的,不仅大小长短轻重不同,而且进位制也不相同,在一个新统一的国家里,度量衡制度混乱,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度量衡,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

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学案(之六)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学案(之六)








持,坚

下去




功!
【自主学习】
1、叫机械运动。运动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2、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内通过的____。公式表示:____,速度的主单位是__。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时间的主单位是___。换算关系是:1km=m、1dm=__m、1cm=m、1mm=m、1μm=m、1nm=m。
3、填单位:中学生的身高1700,一个墨水瓶的高0.65。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10、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相互______。
11、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前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②、③、④。
12、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状态。
【合作交流】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复习内容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
复习时间
班级
姓名

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年级: 九 学科: 物理 课题:《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王刚 审核:_九年级物理组 课时: 3 使用时间:____姓名:1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第1单元】力一、力的作用效果【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_____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________(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牛,用_____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_________。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弹性。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课件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课件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详细内容包括:第1节“力的作用”,第2节“运动的形式”,第3节“摩擦力”,第4节“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运动的形式以及摩擦力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方式,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运动的形式、摩擦力现象。

难点: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学具:小车、滑轮、弹簧测力计、斜面、纸张、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与物体运动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的形式。

3.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探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力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力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方式3. 运动的形式4. 摩擦力现象5. 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请举例说明。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力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例如: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运动的形式掌握较好,但对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教科版一文档:第二章 力1 2 含答案

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教科版一文档:第二章 力1 2 含答案

1力2重力[学习目标]1。

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2。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理解重心的概念.一、力的单位及图示1.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大小发生变化或速度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体积和形状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取g=9。

8 m/s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被简称为物重.3.方向:竖直向下.三、重心1.重心: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各部分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决定因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3.确定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3)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 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4)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5)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且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2.小明用20 N的水平力推桌子(如图1所示),作出此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图1答案一、力和力的图示[导学探究]如图2所示是足球撞击球网的瞬间.图2(1)足球撞击球网时对球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球网对足球有没有作用力?若有,该力分别对球网和足球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2)若足球对球网的作用点为图中的A点,且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50 N,请在图中画出该力的图示.答案(1)有.使球网发生形变,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2)如图所示[知识深化]1.力的三性(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力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注意:①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并不一定相互接触.②力直接产生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不需要靠第三个物体传递.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力的图示可以表示力的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两个要素,即方向和作用点.例1(多选)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是有先后的答案AB解析从力的基本概念出发作出判断.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力的三要素,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有关,选项C错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的,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选项D错误.例2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方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3答案如图所示二、重力与重心[导学探究](1)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吗?重心位置与什么有关?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请举例说明.答案(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使水往低处流.(2)不是.重心是物体上各部分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及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木匠用的拐尺、圆环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知识深化]1.大小(1)重力的大小G=mg,只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海拔越高,g越小,离地面越近,g越大.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但是并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3.作用点--重心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作用.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之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为其几何中心.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3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无关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同一物体向上运动时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时所受重力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答案A解析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其他力也无关,故A正确,C错误.物体的重力大小在同一地点是恒定的,不同地点可能是变化的,比如在地球上不同的高度或不同的纬度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同,故B、D错误.例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D.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薄板的重心答案D解析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选项A错误.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选项B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粗细均匀的铁丝被弯曲成圆圈时,其重心在圆心处,而不在铁丝上,故选项C错误;根据二力平衡,重力与绳的拉力方向总是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薄板的重心,D正确.1.(力的概念的理解)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根据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C.两个力大小都是10 N,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D.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答案A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磁场力、重力,故选项A正确.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磁铁间有相互作用,若拿走一个磁铁,这种相互作用将不存在,所以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选项B错误.只有当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时,我们才能说这两个力相同,故选项C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到的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前后之分,故选项D错误.2.(重力大小和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答案D解析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为一定值,故A错;只要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就不为零,故B错;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3.(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有一圆形的均匀薄板,若将其中央再挖掉一个小圆板成一个圆环,如图4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4A.重心向外侧偏移,重力减小B.重力和重心都没有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变D.重力减小,重心位置不存在答案C解析圆板和圆环均属于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均在几何中心,故重心的位置不变,C正确.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A,物体的重力为20 N,一个推力为30 N,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右下方,请作出这两个力的图示和这两个力的示意图.图5答案力的图示如图甲,力的示意图如图乙.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6为单选题,7~11为多选题)1.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答案D解析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A正确.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所以B正确,D 不正确.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C 正确.2.如图1所示是姚明在比赛中的一张照片,记者给出的标题是“姚明对球施魔力”,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照片中篮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图1A.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B.球只受到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的作用C.球此时此刻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球受到姚明的一个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答案A3.关于重心及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B.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不一定较大C.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不会改变答案B解析由于物体浸没于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小了弹簧的拉伸形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减小了,但物体的重力并不改变,选项A错误.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同时,g值相同,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必定大,但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如质量较小的物体放在地球上,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月球上,由于月球上g 值较小,而使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不一定较大,选项B正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选项C错误.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共同决定,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发生改变,故选项D错误.4。

第一讲--力与运动---培优学案.doc

第一讲--力与运动---培优学案.doc

第七章力和运动巩固培优学案【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理解:在不受力前是静止的,则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依然保持静止;在不受力前是运动的,则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不受力之前那一刻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果受外力但受平衡力,则有:一切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1:小明在体育课上练习垫排球,当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排球将()A.一直上升:B.掉落下来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静止例2:• 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天舟一号飞船。

如图,天舟一号关闭发动机后,从椭圆轨道上离地球较近的P点向离地球较远的Q点运动。

如果天舟一号飞船到达Q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A.落回地面B.飞向太阳C.绕地球运行D.做匀速直线运动例3: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均不对【巩固提升】1、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某次抛出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时,突然所有的外力都消失,则()A.小球保持静止状态B.小球竖直下落C.小球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球斜向左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当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D.以上说法均不对3、给小球一定的初速度让小球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当重力突然消失时,小球将做一【知识点2】惯性1、定义: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一切因素无关。

3、理解:反映的是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保持某种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强,运动状态改变起来就越困难。

【中考物理】中考12第十二章机械能与能的转化一轮复习教学案

【中考物理】中考12第十二章机械能与能的转化一轮复习教学案

【中考物理】中考12第十二章机械能与能的转化一轮复习教学案【中考说明要求】一、机械能与内能【考点梳理】考点一:动能、势能、机械能例题1、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例题2、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

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_____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

A .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B .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 .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提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D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铁球将做__________运动例题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

(容器中装有沙子,A 和B 为实心铁块,A 的质量比B 小)(1)由____两图可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结论是:当______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由甲、丙两图____(填“能”或“不能”)探究重力势能1A B C D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这也是物理探究过程中较常用的___法。

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探究________。

考点二、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例题1、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某一卫星的轨道示意图。

已知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速度的变化是A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速度减小B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速度不变C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增加D .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速度不变例题2、如图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滚摆演示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滚摆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 .滚摆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部分转化为动能C .滚摆向上运动时,动能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D .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渐降低考点三、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例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B .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例题2、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