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K_在脊髓背角LTP中调节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的磷酸化
谷氨酸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谷氨酸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关键词】 NMDA;LTP;学习与记忆人与哺乳动物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学习与记忆衰退的现象。
脑血管性疾病是引发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并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居于首位。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参与了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过程,在发病的众多环节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突触可塑性〔1〕,后者的理想模型是高频刺激引起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而NMDA在LTP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
1 NMDA受体的组成与功能海马结构中的神经元突触存在大量的NMDA受体。
NMDA受体属于电压、配体双重门控离子通道。
目前已经发现了7种NMDA受体的亚单元,即NR1、NR2A~D、NR3A和NR3B等。
NMDA受体的亚单位常以受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3〕,其中NR1是受体复合物的功能亚单元,是必需组分〔4〕,选择性敲除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的NR1亚单位后,其NMDA受体诱导的LTP被破坏,小鼠表现为空间记忆障碍〔5〕。
NR2是受体复合物的调节亚单元,起修饰作用〔6〕,不同的NR2可赋予通道复合物不同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7〕,利用转基因的方法,使小鼠前脑的NR2B基因过度表达海马的NR2B蛋白含量为普通小鼠的2倍,其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增强〔8〕;反之敲除NR2B的小鼠NMDA受体反应性下降,NMDA受体依赖的LTP丧失,小鼠空间学习能力受损〔9〕,同时NR2A和NR2B可以通过转化比率以适应调控需要〔10〕。
少数NR3亚单元也参与通道的构成,起抑制性调节作用〔11〕,NR3是NMDA受体电流的负调控子,可以改变对Ca2+的通透性和对镁离子的敏感性,NR3A基因敲除后,Ca2+大量内流〔12〕,导致谷氨酸受体(Glu R1)过度兴奋,促进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内源性NR3A能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所以外部补充NR3A亚基,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点〔12〕。
ampk磷酸化位点
ampk磷酸化位点摘要:1.AMPK概述2.AMPK磷酸化位点的作用3.磷酸化位点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应用4.激活AMPK的方法及其生理效应5.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正文:AMPK(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是一种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它在生物体内起到调节细胞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抑制细胞生长和延长寿命等作用。
AMPK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其中最重要的调控机制就是磷酸化。
本文将探讨AMPK磷酸化位点的作用,以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应用。
AMPK磷酸化位点主要位于Thr172、Tyr175 和Ser462 等氨基酸残基。
在这些位点上发生的磷酸化修饰可以显著影响AMPK的活性。
例如,Thr172的磷酸化是AMPK激活的关键步骤,当AMP/ATP比值升高时,AMPK的Thr172 磷酸化水平增加,从而激活AMPK。
而Tyr175和Ser462的磷酸化则可以进一步调节AMPK的活性。
近年来,研究者对AMPK磷酸化位点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关注。
研究发现,AMPK磷酸化位点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在糖尿病、肥胖、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中,AMPK磷酸化位点的活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AMPK功能失调。
因此,通过调节AMPK磷酸化位点的活性,可以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激活AMPK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使用激活剂、调节上游信号通路、降低抑制因子等。
这些方法在生理和病理研究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运动、禁食、某些药物和代谢产物等都可以激活AMPK,从而调节能量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
未来,对AMPK磷酸化位点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AMPK的调控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当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发掘新的AMPK磷酸化位点、研究磷酸化位点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开发针对磷酸化位点的药物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MPK磷酸化位点的研究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CaMK_磷酸化介导海马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及淀粉样_蛋白引起的长时程增强伤害
ethasone -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healthy humans[J ].Clin En 2docrinol Metab ,1994,79(4):1063-1069.[18] Hallsten K ,Virtanen KA ,Lonnqvist F ,et al .Rosiglitazone but notmetformin enhances insulin -and exercise -stimulated skeletal mus 2cle glucose uptak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diabetes [J ].Diabetes ,2002,51(12):3479-3485.[19] Maeda N ,Takahashi M ,Funahashi T ,et al .PPAR gamma ligandsincrease expression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diponectin ,an adi 2pose -derived protein[J ].Diabetes ,2001,50(9):2094-2099.[21] 刘志扬.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2):197-203.[22] 周玉珍,王春芝,丁勇民.复方丹参滴丸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自身对照比较[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67-169.[23] 王山岭,王丽霞,孙月和.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8(5):354-356.[24] 田季雨,陈建宗,顾宜,等.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08-1709.[25] 马晓静,张兴华,马红军,等.复方丹参滴丸对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增生修复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7):437-438.[26] 王东霞,王孝铭,许晶兰.复方丹参滴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933-937.[27] 张雷,孙智才,李惠敏,等.复方丹参滴丸对胰岛素抵抗犬肝脏保护作用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2(22):9-12.[28] 郭治昕.复方丹参滴丸的中药现代化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4):14-15.作者简介:陈频(1969—),女,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现工作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邮编:350025);徐向进(通讯作者)、史道华,工作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邮编:350025)。
脊髓背角GPR39对甘氨酸受体的调控作用
脊髓背角GPR39对甘氨酸受体的调控作用脊髓背角GPR39对甘氨酸受体的调控作用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起着传递信息、调控运动等重要功能。
而脊髓背角是脊髓的一个区域,它在疼痛传导、感觉信息处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近的研究发现,脊髓背角中的一个蛋白质受体GPR39对甘氨酸受体具有调控作用。
甘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它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研究发现,甘氨酸受体在疼痛过敏、记忆和学习等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因此,了解甘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对于揭示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PR39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它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研究表明,GPR39在参与疼痛传导、神经发育和神经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GPR39在脊髓背角中表达较高,并与甘氨酸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功能。
研究人员采用了动物模型和细胞实验的方法,对脊髓背角GPR39与甘氨酸受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在甘氨酸刺激下,脊髓背角中GPR39的表达明显增加。
而通过抑制GPR39的活性,研究人员发现甘氨酸受体的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GPR39与甘氨酸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GPR39能够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甘氨酸受体的活性。
此外,GPR39还能够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甘氨酸受体的表达水平。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脊髓背角GPR39对甘氨酸受体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理解脊髓背角的功能和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GPR39在神经系统中的其他功能以及与其他蛋白质受体的相互作用,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突破口。
总结起来,脊髓背角GPR39对甘氨酸受体的调控作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目标。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GPR39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综上所述,研究表明脊髓背角GPR39对甘氨酸受体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脊髓背角NMDA/GABA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的交互作用
脊髓背角NMDA/GABA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的交互作用390?郧阳医学院(JYMC)2007年12月,26(6):390脊髓背角NMDA/GABA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的交互作用李清综述,秦成名刘菊英审校(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麻醉科,湖北十堰442000)慢性神经病理痛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目前所采单一用的药物或理化等治疗手段均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新近研究发现,NMDA和GABA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推测针对NMDA和GABA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将开辟慢性神经病理痛治疗或/和神经保护新途径.1NMDA和GABA受体交互作用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用生化(Y onecaR,等1987),放射自显影(RibeireLS等1980)及谷氨酸脱羧酸(GAD)免疫组化(MolaughlinBJ,等1975)等方法先后证明了在脊髓背角存在大量GABA能神经元及丰富的末稍.用HRP追踪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电镜技术对脊髓背角的GABA神经元分布,GABA能末稍来源及其超微结构联系等研究表明:在脊髓背角I一Ⅵ层内均有GABA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分布,其中I一Ⅲ层较密集,后外侧束也有GABA能纤维和胞体,它的末稍有三个来源:①延髓的大缝核,隐缝核,苍白缝核及腹侧网状结构和GABA能神经元;②脊髓固有的GABA能神经元;③脊神经节的GA—BA能神经元;GABA能末稍可作为突触前部分成份和/或突触后成分与未标记末稍形成轴一树突触,也可同时作为突触前或后成份形成轴一树型自调节突触,提示突触的GABA能末稍可能对脊髓背角内的其他神经元起抑制和脱抑制作用, 同时背角内GABA能神经元还接受其他神经元的调控…. 接受伤害性的初级传人c类纤维末稍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I一Ⅱ层),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背角浅层],而传递伤害性信息的上行投射性神经元大多数位于背角深层(Ⅳ~Ⅵ层)j.运用整体猫单细胞生理特性鉴定和HRP追踪法显示:一些脊髓背角深层广动力范围型痛敏神经元有背侧树突延伸至背角浅层,结合包埋后免疫,电镜显示这种神经元可通过分布于背角胶质(星形胶质细胞)层的树突接受大量P物质和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末稍支配,后者主要来源于c类纤维,由此可推测在背角浅层C类纤维介导的部分痛信息,可直接以单突触方式传递至背角深层的痛敏神经元,背角浅层的GABA免疫反应阳性轴突可与标记的远端树突形成突触,支持通过突触后抑制对脊髓痛觉传递发挥调制作用,这表明深层神经元通过背角胶质层伸入浅层的树突与SP,Glu和GABA能纤维末稍存在突触联系,为脊髓背角痛信息的传递的调制提供形态学基础.此外,脊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疼痛关系密切,在慢性神经痛状态下被激活而发生系列变化.而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上都同时存在大量GABA和NMDA受体,两者发生交互作用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基础.2NMDA和GABA受体互相作用的神经生理基础在脊髓背角,神经元有大量神经递质受体并能合成释放大量递质,星形胶质细胞也有大量神经递质,促炎性细胞因子等受体(包括Glu,GABA,IL—lB,TNFct,EAAa受体等),在病理痛中参与信号转导,被激活释放神经活性物质,促炎性细胞因子(IL一1p,IL一6和TNFa等),在疼痛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神经元之间及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有大量的突触联系,且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及其与神经元之间还可通过缝隙连接的电藉合方式传递信息,它们之间的信号转导方式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双向性.在病理状态下,神经元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同时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并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通过受体效应,分别作用于突触前终末增强伤害性神经递质SP,EAAa进一步释放i用于突触后背角痛觉传递神经元增强它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释放,从而形成正反馈效应.这样背角神经元之间,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及其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等与受体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电化学网络联系,为NMDA和GABA受体间交互作用提供了生理平台,也是两者在慢性神经痛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病理生理基础.3NMBA受体及其作用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一种主要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介导各种兴奋性突触传递,且在参与脊髓感觉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谷氨酸受体分为离子型受体(iGluRs)和代谢型受体(mGluRs)两大类,N一甲基一D一天f-j#氨酸(NMDA)受体是谷氨酸离子型受体(iGluRs)的一个亚型.研究表明激活NMDA受体可使Gas内流并触发或/和增强细胞内的许多Ca2依赖性过程,引起神经元和李清等.脊髓背角NMDA/GABA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的交互作用?39l? 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ca"浓度升高,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信号传递产生深刻影响.NMDA受体具有以下特性:①它是受体门控离子通道并表现出其他门控离子通道不具备的特点,即受配体和膜电位双重调节;②通道介导的突触反应较缓慢,有利于突触后神经元进行时间整合;③通道对ca有较大的通透性.它的生理作用主要与意识维持,疼痛转导和学习记忆有关.NMDA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神经病理痛等病理生理条件下,NMDA受体(NMDAR)过度兴奋,ca"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ca超载,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化级联反应:包括激活蛋白激酶,磷脂酶A,磷脂酶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兴奋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导致花生四烯酸(AA)代谢大大增强,钙泵活性降低,ATP能量产生不足等;促进突触前膜兴奋性氨基酸(EAAa)大量释放,激活突触后NMDAR操纵的ca"通道,使细胞内ca浓度进一步持续升高,加重ca"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甚至死亡;同时胞内游离ca"升高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合成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些递质和促炎细胞因子通过受体作用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慢性神经病的Wind—up现象. NMDA受体阻断剂(MK801,Ketamine等)可通过抑制受体活性,减弱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抑制谷氨酸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减少ca内流,降低胞内钙超载,从而降低NOS活性,NO生成减少,达到镇痛和神经保护作用.有关NMDA 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的作用机制有待深人研究.4GABA受体及其作用一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CNS中一种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神经元产生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GABA受体分三类:GABA,GABAB和GABAc.GABA受体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上都有大量受体存在,它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由GA. BA识别位点,安定识别位点和cI一通道三部分组成,GABA 受体兴奋时打开cI一通道,cI一内流使突触后膜超极化,引起快IPSP.GABA受体不及GABA受体丰富,它是GABA自家受体,在脊髓水平对3一APPA敏感而对baclofen不敏感, 它与钾通道偶联,受体兴奋时通过激动细胞膜G蛋白,抑制ca内流,在突触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而产生抑制效应,同时通过G蛋白打开钾通道,使突触后膜超极化,引起慢IPSP.GABA受体对GABA较敏感,发生效应缓慢,作用持久不易失敏,其效应不能被(Bz)药物所加强.GABA受体接受神经细胞内第二信使ATP和ca"的调节,缺血等状态下能量耗竭使胞内ATP减少引起[I.BA]降低而导致ca"重摄取增加,ca的增加抑制了GABA受体的活动.在缺血,损伤等慢性神经病理状态下,GABA受体兴奋有助于神经元存活和功能重建,GABA受体激动剂及其拟似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在某些病理条件下GABA受体具有神经毒性作用,通常认为缺血使兴奋性氨基酸增加,胞内ca"聚集,继而引发一系列反应,最后导致神经元死亡,但现有大量证据表明,兴奋性细胞死亡是胞外cI一依赖性而非胞内ca"依赖性.在缺血情况下CI一外排机制受损,GABA受体使膜超极化并引起ca内流,此时GABA扮演了加重兴奋性毒性作用;同时,GABA受体过度活动也具有神经毒性作用.5NMDA和GABA受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在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上都同时存在大量NMDA和GABA受体,在突触信息传递中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Glu和GABA两种递质在突触问信号转导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以来推测NMDA和GABA受体之间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关系,但无实验报道.新近研究证明,大鼠骶髓后连合核(sacraldorsalcommlssuralnucleus,SDCN)神经元表达功能性GABA12]和高ca通透性NMDA受体,用制霉菌素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在新鲜分离的大鼠SDCN神经元上研究了NMDA对GABA受体间的交互作用(crosstalk)及其细胞内途径,在新鲜分离的大鼠SDCN神经元,NMDA可抑制GABA受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I.),且此作用可被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PV所阻断,这表明NMDA受体可下调GABA受体功能,这一作用是由于胞外ca通过NMDA受体通道内流,使[ca]i升高从而激活了钙一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II),CaMKII则通过某些未知位点的磷酸化过程抑制I.BA,因此,ca"和CaMKI1分别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和第三信使将NMDA受体和GABA受体功能联系起来.GABA是脊髓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细胞内ca"对SDCN神经元GABA受体的调控可能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NMDA受体介导的ca"内流可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由于SDCN神经元接受谷氨酸能初级传人和脊髓背角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双重支配,一旦NMDA和GABA受体被同时激活,NMDA受体介导的[ca]i浓度升高,可能进一步通过激活CaMKII来抑制GABA能的抑制性传人,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过度升高,NMDA对GABA受体的抑制效应可能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有关J.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上也同时表达NMDA和GABA受体,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不清楚,有待深人研究.细胞之间NMDA和GABA受体的交互作用可通过神经递质(Glu,GABA等),能量代谢(ATP,乳酸盐穿梭等),星形胶质细胞等在突触部位以直接/间接方式来实现.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MDA和GABA受体通过突触传递存在着广泛的电一化学网络联系,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发392?郧阳医学院(JYMC)2007年l2月,26(6):390挥着重要调控作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NMDA和GA.BA受体可通过神经递质和受体作用在突触信息传递中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GABA激动剂使星形胶质细胞cI.外流产生去极化电位从而诱发ca内流,ca内流可增强NMDA受体激活,同时星形胶质细胞能被神经元释放的GABA所激活,从而诱发一系列理化变化【l.突触周围星形胶质细胞上有大量Glu运载体,对Glu在突触部位的运载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此过程中GABA能神经末稍参与协同调控,并在突触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1].乳酸盐穿梭是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配合代谢的关键元素],还有A1P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直接能量来源,两者都可能是NMDA和GABA受体发生交互作用的桥梁.但在星形胶质细胞之问及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NMDA和GABA受体发生交互作用的深刻机制尚无文献报道,有待深入研究.总之,脊髓背角NMDA和GABA受体在细胞内部和细胞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交互作用,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其作用关系复杂,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关键词]GABA;星形胶质细胞;NMDA[中图法分类号]Q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9674(2007)06—0390—03[2][3][4][5][6][7][参考文献]周厚纶,蔡秋云,朱长庚.大鼠脊髓背角的GABA能神经末稍来源及其突触联系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及免疫电镜观察[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4,10(1):43—48.WillisWD,CoggeshallRE.Sensor),mechanismsofthe spinalcord[M].NewY ork:PlenumPres,1991. Woo}/CJ,KingAE.Physiologyandmorphologyofmul- tireceptlveneuronswithC—afferentfiberinputsinthe deepdorsalhornoftheratlumbarspinalcord[J].J Neurophysiol,1987,58(3):460—479.RitzL,GreenspanJD.Moolo西calfeaturesoflamina Vneuronreceivingnoeieeptiveinputincatsacrocaudal spinalcord[J].JCompNeurol,1985,440—452.魏锋,赵志奇.脊髓背角深层痛敏神经元与胶质层SP,Glu和GABA能末稍的突触联系[J].中国科学(c辑),1997,27(5):438—444.李卉丽,秦绿叶,韩济生,等.疼痛研究的新亮点: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3,34(1):45~48.罗层,陈军.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4):366—369.[8][9][1O][12][13][14][15][16][17][18][19][2O]WatkinsLR,HansenMK,NguyenKT,eta1.Dynamic regulationofthepminflammatoryeytokine,intedeukin 一1beta:molecularbiologyfornon—molecularbiolo- gists[J].LifeSei,1999,65:449—481.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27—528,1077—1079.甘平,杨茹,程介士.GABA受体在脑缺血中的作用[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4,20(1):78—81. XuW,CormierR,FuT,eta1.Slowdeathofpostnatal hippocampalneuronsbyGABA^receptoroveractivation [J].JNeurosei,2000,20(9):3147—3156.XuTL.Gamma—aminbutyricacid—inducedresponses inacutelydissociatedneuronsfromtheratsacraldorsal eommissuralnucleus[J].JAutonNervSyst,1999,75 (2—3):156—163.XuTL,LiJS,AkaikeN.Functionalpropertiesofthe ionotropieglutamatereceptorchannelsintheratsacral dorsaleommissuralneurons[J].Neuropharmacology, 1999,38(5):659—670.XuTL,DongXP,WangDS.N—inethyl—D—aspartate enhancementoftheglyeineresponseintheratsacral dorsaleommissuralneurons[J].EurJNeurosci,2000,12(5):1647—1653.王殿仕,吕辉,徐天乐.NMDA对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由钙一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介导[J].中国科学(c辑),2002,30(5):541—546. MaeFarlaneBV,WrightA,OCallaghanJ,eta1.Chronic neuropathicpainanditscontrolbydmgs[J].Pharma-colTher,1997,75(1):1—19.PorterJT.McConhyKD.Astrocytieneurotransmitterre- ceptorsinsituinvivo[J].progneurobiol,1997,51 (4):439—455.HuangYH,BerglesDE.Glutamatetransportersbring competitiontOthesynapse[J].CurtOpinNeurobiol, 2004,14(3):346—352.PietR,PoulainDA,OlietSH.Contributionofastrocytes tosynaptietransmissionintheratsupraoptienucleus [J].NeurochemInt,2004,45(2—3):251—257. ctateasapivotalelementinneuron—glia metaboliccooperation[J].NeurochemInt,2003,43(4—5):331—338.[收稿日期】2007一o8一O2。
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在突触膜表达的差异变化
B r e n n a n法制作右足底切 口痛模 型 , 并分别在术后 3 h 、 1 d和 3 d 检 测大 鼠累计疼痛评 分 ( c u m u l a t i v e p a i n s c o r e s , C P S ) 和机械 痛
阈( p a w w i t h d r a w a l t h r e s h o l d s , P WT ) 后处死 大 鼠, 取 切 口 同侧 I 3~ 段脊 髓 背 角组织 。每 组各 取 3只 大 鼠的脊 髓 背角 组织 ,
【 摘 要】 目的 研究切 口痛 大 鼠术后不 同时 间点使 君子酸 ( 仪一a mi n o ・ 3 一 h y d r o x y - 5 一 m e t h y l - 4 一 i s o x a z o l e — p r o p i o n i c a c i d , A MP A) 受体
SHI Ro n g , W ANG Yu nH
G U O R u i j u a n , WU A n s h i , Y U E Y u n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C h a o y a n g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0 ,C h i n a ; 2 .D e p a r t m e n t f o
与 I组 比, Ⅱ 一Ⅳ , 全细胞水 平 S t a r g a z i n蛋 白( S e r 2 4 0 / 2 4 1 ) 的磷酸化水 平变化 , 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 P>0 .u R 1亚基的 A MP A受体 向突触 后膜募集 , 不改变 突触后 膜含 G l u R 2亚 基 A MP A受体 的表达水平 , 最终导致 突触后膜 c a 通透性 A MP A受体含量增加 , 从而导 致脊髓 背角 突触后膜 兴奋 性增 加 , 有 利 于疼痛 信号在 脊髓 背角 的传导 。同 时, 本实验证 实 , 辅助 A MP A受体 突触靶向的 S t a r g a z i n蛋 白( S e t 2 4 0 / 2 4 1 ) 磷酸化过程 不参与 A M P A受体的突触靶向过程。 【 关键词 】 A M P A受 体 ; 突触转运 ; 疼痛 ; 手术 【 中图分类号 】 R 6 1 4
CaMK_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能力不受损 ,但是恐惧条件记忆 (fear condition2 ing memory) 减退 ; 抑制 CaMK Ⅱ2Asp2286 表达 ,仍然 可以恢复恐惧条件记忆[9] . 因此 ,CaMK Ⅱ通过不同 的信号转导通路和不同的大脑部位参与不同的学习 记忆过程 。
Ⅱ磷酸化而被激活 ,活化的 CaMK Ⅱ自身磷酸化 ,因 此 ,即使脑内 Ca + + 下降后 CaMK Ⅱ仍能保持活化状 态[3 ,4] 。于是 ,人们推测 CaMK Ⅱ可能是记忆的分子 基础 。
1 CaMK Ⅱ与学习和记忆
111 CaMK Ⅱ是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 CaMK Ⅱα亚基是神经系统特异表达的蛋白 ,并
雏鸡经过味觉被动回避训练后 ,在形成短时记 忆的鸡左半球中 ,IMHV 和 LPO 两个部位的 CaMK Ⅱ Thr286 自身磷酸化都增加 ;而在形成长时记忆的鸡 左半球中 ,只有 LPO 部位的 CaMK Ⅱ自身磷酸化增 加[13] 。这些结果提示 ,不同部位的 CaMK Ⅱ可能在 记忆的不同时相起不同作用 。
1971 年 ,O′Keefe 和 Dostrovshy 发现了海马部位 有“Place Cell”,即当动物处在不同位置时 ,海马部位 不同的锥体细胞群放电 。当动物移动位置时 ,原来 放电的细胞停止放电 ,一些未放电的细胞开始放电 。 当动物进入新的环境几分种 ,新的位置细胞立即形 成 ,并且稳定存在几周至几月 。为了研究 Place Cell 与空间学习记忆的关系 ,Rotenberg 等用转基因方法 得 CaMK Ⅱ2Asp2286 突变小鼠 ,该小鼠 Place Cell 数 量减少 ,放电细胞群形成的图谱不如野生型小鼠清 晰 ,Place Cell 一 旦 形 成 , 稳 定 存 在 的 时 间 减 少[7] 。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CaMK Ⅱ可能参与空间学习和记 忆过程 。
AMPAR受体转运
突触可塑性中AMPA受体的转运220102662 刘安摘要: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是两种已经被广泛研究的过程,用以理解大脑中信息存储分子基础。
谷氨酸受体是引发和表达这些形式的可塑性所必须的,而AMPA受体则是谷氨酸受体家族中至关重要的一种。
最近关于AMPAR是如何快速的移入和移出突触膜的研究,对我们理解LTP和LTD的机制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突触的性能,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它们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外一个神经元,而是它们能轻易地改变信息传递的效率。
这个性能,即突出可塑性,正是大脑中储存信息的基础。
使得我们可以存储和使用大量关于学习行为和意识记忆的信息[1]。
长时程增强(LTP)——一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是之前研究记忆分子机制的重要模型,在过去的30年中,这种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它的特点是经过短时间的神经活性的协调,引起长时间的突触强度的增加。
虽然LTP是稳定的,但是突触强度的增加可以被不同类型的神经活动所逆转——通过某些过程如已知的去极化。
这些相同类型的神经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引起从神经传递基态的长时程抑制(LTD),并且LTD可以通过去-去极化被逆转。
突触效率的双向和可逆转的改变使得动态储存大量神经编码的信息成为可能。
谷氨酸盐激活三种主要的离子型谷氨酸盐受体,分别以选择性激动剂AMPA、NMDA 和kainate命名,这三种受体都是由几种受体亚基组装成的异聚体。
谷氨酸盐还能激活一类G蛋白偶联家族的代谢型谷氨酸盐受体(mGluRs)。
所有的这些谷氨酸盐受体在突触可塑性的诱导、表达或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LTP和LTD实验中最普遍研究的突触反应是通过AMPA受体(AMPARs)介导的,AMPAR被认为是在突触可塑性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底物。
普遍认为突触后AMPAR功能的改变对LTP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普遍来讲,LTP涉及对已存在于突触上的AMPAR的修饰,以及快速募集新的AMPARs到突触上,从而改变(突触上)AMPAR的数目。
Spastin调控AMPA受体GluA1亚基的内化及其机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名(中英对照):Spastin调控AMPA受体GluA1亚基的内化及其机制Mechanism of Spastin in regulating AMPA receptor subunit GluA1internalization作者姓名:蔡振彬指导教师姓名及学位、职称:林宏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国庆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专业名称:外科学学位类型:学术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月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Spastin调控AMPA受体GluA1亚基的内化及其机制中文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如何调控AMPA受体GluA1亚基的内化。
材料与方法首先我们构建了Spastin及其截短片段的各种表达载体,用pull down和Co-IP的实验方法,明确Spastin和GluA1存在相互作用及其具体结合部位;然后在海马神经元中观察Spastin和GluA1在神经元中树突及树突棘的共定位情况;接下来在GluA1-HEK293T稳定细胞株及海马神经中过表达Spastin WT,通过免疫荧光以及提取细胞膜蛋白观察Total GluA1和Surface GluA1的表达变化,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AMPA电流和mEPSC的变化;最后构建Spastin功能域的真核表达突变体,在稳定细胞株和海马神经元中过表达,明确Spastin WT及其各功能域对GluA1的具体影响。
结果1)通过pull down和Co-IP实验中明确Spastin与GluA1存在相互作用,且作用部位位于Spastin的MIT功能域和GluA1的C末端;2)GluA1-HEK293T稳定细胞株及神经元中过表达Spastin WT,可抑制细胞膜GluA1的表达;3)Spastin WT及Spastin△MIT片段能够切割微管,而对照组、Spastin△MTBD、Spastin△AAA、Spastin C413Y片段则不能切割微管;4)稳定细胞株及神经元中过表达Spastin WT及其结构域突变体,切割微管功能及MIT结构共同促进GluA1内化。
AMPA的结构功能及研究进展
AMPA的结构功能及研究进展摘要:AMPA (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一类亚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介导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
其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AMPA 受体在突触后膜的动态表达与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的诱发和维持有关,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AMPA,突触可塑性引言:谷氨酸是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除了作为一种兴奋性氨基酸产生作用以外,作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底物,谷氨酸在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前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谷氨酸主要受AMPA、NMDA、KA三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调节,AMPA、NMDA、KA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前膜末端释放的谷氨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
三种谷氨酸受体在与谷氨酸结合后各有着独特的作用。
[2]其中,AMPA 受体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3]研究表明,学习可引起谷氨酸型突触长久的突触增强。
这种可塑性的变化对记忆和学习的维持是必须的,并且与突触中AMPA谷氨酸受体在膜表面的运输与磷酸化有有关。
而AMPA受体的运输和磷酸化主要由组成AMPA的亚基构成所决定。
[3,4]1.AMPA受体的结构与功能1.1AMPA受体的结构AMPA受体最早由Tage Honore博士发现。
通过实验证明AMPA需要与老鼠脑膜上的特定位点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5]AMPA受体是由GluR1-4(GluRA-D)四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其形成起始于粗面内质网各个亚基的合成。
海马神经元中大量内化的AMPA受体含有GluR1亚基,成年海马AMPA受体主要由GluR1和GluR2或GluR2和GluR3所组成的异聚体构成,而GluR2和GluR4组成的受体只存在于幼年海马和其他成熟脑区。
AMPA受体亚基GluR2在脊髓损伤导致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AMPA受体亚基GluR2在脊髓损伤导致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周强;李超【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AMPA receptor subunit-GluR2 (AMPA-GluR2) in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OPCs) before an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for revealing the role of AMPA-GluR2 in the apoptosis of OPCs. Methods OP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from neonatal SD rats by trypsin digestion method.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was obtained from the established SCI model of SD rats. OPC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spinal cord (control group) , SCI group, glutamate receptor antagonist 2, 3-dihydroxy-6-nitro-7-sulfamoyl-benzo (f) quinoxaline-2, 3-dione (NBQX) group and spider toxin (JSTX)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PCs were cultured with normal spinal cord tissue for 48 h, while in the other groups, OPCs were cultured with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 for 48 h. In NBQX group and JSTX group, OPCs were treated with NBQX (100 μmol/L) or JSTX (1 μmol/L) for 10 min before adding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and then the normal medium was used. The expression of AMPA-GluR2 was detected by Western-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in control and SCI group. The apoptosis rate of each group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AMPA-GluR2 was expressed in the membrane and cytoplasm of OPC. The expression of AMPA-GluR2 in OPC of SC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AMPA-GluR2 in NBQX group and JSTX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CI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poptosis rate of OPCs in SCI group was higher;compared with SCI group, the apoptosis rates of OPCs in NBQX group and JSTX group were lower;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 Conclusion The apoptosis of OPCs caused by SCI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wn regulation of AMPA-GluR2.%目的观察AMPA受体亚基Glu R2 (AMPA-Glu R2) 在脊髓损伤 (SCI) 前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中的表达, 明确AMPA-Glu R2在OP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并培养原代新生大鼠OPC, 建立SD大鼠SCI模型并获取受损脊髓组织.实验分为对照组、SCI组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2, 3-二羟基6-硝基7-氨磺基苯基喹恶啉(NBQX) 组和蜘蛛毒素 (JSTX) 组.对照组将OPC与正常脊髓组织共培养48 h, 其余组将OPC与受损脊髓组织共培养48 h.NBQX组和JSTX组在加入受损脊髓前分别用NBQX (100μmol/L) 、JSTX (1μmol/L) 处理OPC 10 min后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对照组和SCI组AMPA-Glu R2表达量,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OPC凋亡情况.结果 AMPA-GluR2在OPC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有表达.SCI组OPC中AMPA-GluR2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NBQX组及JSTX组AMPA-GluR2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当, 均明显高于SCI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对照组相比, SCI组OPC凋亡率升高;与SCI组相比, NBQX组和JSTX组OPC凋亡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SCI诱发的OPC凋亡与AMPAR-GluR2的表达下降有关.【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少突神经胶质;受体, AMPA;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大鼠, Sprague-Dawley 【作者】周强;李超【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天津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天津 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8脊髓损伤(SCI)是临床常见的致残、致死原因之一。
AMPK,CaMKⅡ和PKC在钙信号调节骨骼肌细胞GLUT4胞吞和胞吐机制中的作用
AMPK,CaMKⅡ和PKC在钙信号调节骨骼肌细胞GLUT4胞吞和胞吐机制中的作用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发现钙离子载体Ionomycin升高骨骼肌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通过调节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运输促进葡萄糖吸收,ionomycin促进GLUT4胞吐并抑制GLUT4胞吞,为明确详细的信号机制,本课题探讨AMPK、CaMKII 和PKC在ionomycin调节GLUT4胞吞和胞吐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用终浓度为1μM的ionomycin孵育稳定过表达GLUT4myc的L6-GLUT4myc骨骼肌肌细胞,ELISA 法检测细胞膜表面GLUT4myc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各种化学性蛋白酶抑制剂对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siRNA技术下调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5’-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依赖钙调蛋白的蛋白激酶Ⅱ(calmoduling-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CaMKII)是否参与ionomycin调节的GLUT4myc胞吞和胞吐作用。
采用传统型和新颖型PKC 抑制剂G66983和传统型PKC抑制剂G66976抑制PKC活性,检测PKC是否参与ionomycin调节的GLUT4运输。
结果:1μM钙离子载体ionomycin孵育L6-GLUT4myc骨骼肌肌细胞5分钟和10分钟,磷酸化CaMKII、AMPK和蛋白激酶C (PKCs),但不影响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
用siRNA下调CaMKIIδ的表达,抑制了ionomycin 对GLUT4myc胞吐的调节作用,但不影响其对胞吞的作用,由此抑制了细胞表面GLUT4myc数量的增加。
应用AMPK小分子抑制剂Compound C,不影响ionomycin抑制的GLUT4myc胞吞作用。
应用CaMKK抑制剂STO-609,抑制了ionomycin刺激增加的GLUT4myc胞吐但不影响其对胞吞的抑制作用,由此降低了ionomycin增加细胞表面GLUT4myc的作用。
AMPA的结构功能及研究进展
AMPA的结构功能及研究进展摘要:AMPA (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一类亚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介导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
其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AMPA 受体在突触后膜的动态表达与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的诱发和维持有关,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AMPA,突触可塑性引言:谷氨酸是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除了作为一种兴奋性氨基酸产生作用以外,作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底物,谷氨酸在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前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谷氨酸主要受AMPA、NMDA、KA三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调节,AMPA、NMDA、KA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前膜末端释放的谷氨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
三种谷氨酸受体在与谷氨酸结合后各有着独特的作用。
[2]其中,AMPA 受体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3]研究表明,学习可引起谷氨酸型突触长久的突触增强。
这种可塑性的变化对记忆和学习的维持是必须的,并且与突触中AMPA谷氨酸受体在膜表面的运输与磷酸化有有关。
而AMPA受体的运输和磷酸化主要由组成AMPA的亚基构成所决定。
[3,4]1.AMPA受体的结构与功能1.1AMPA受体的结构AMPA受体最早由Tage Honore博士发现。
通过实验证明AMPA需要与老鼠脑膜上的特定位点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5]AMPA受体是由GluR1-4(GluRA-D)四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其形成起始于粗面内质网各个亚基的合成。
海马神经元中大量内化的AMPA受体含有GluR1亚基,成年海马AMPA受体主要由GluR1和GluR2或GluR2和GluR3所组成的异聚体构成,而GluR2和GluR4组成的受体只存在于幼年海马和其他成熟脑区。
长时程增强(LTP)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长时程增强(LTP)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摘要:海马突触活性的长时程增强(1ong-term potentiation,LTP)作为突触可塑性的研究模型,认为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突触可塑性的生物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长时程增强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关键词:海马长时程增强学习记忆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LTP and Learning, MemoryAbstractLong—term potentiation(LTP)of synaptic activity in the hippocampus is the most widely researched model of synaptic plasticity, which is believed to underlie the brain function of learning and memory. The reports review1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TP and learning, memory.Keyword: Hippocampus,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Learning, Memory前言在神经生物学领域中,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突触机制一直就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早在20世纪中中期Cajal 就已经提出学习、记忆是由于突触反复被兴奋引起的传递效率的改变。
虽然这一假说在理论上成立,但早期的实验却一直未能证明这一点。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Bliss和Lomo研究发现在海马这个被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脑区中的兴奋性通路上给予短暂的重复刺激,将引起突触传递增强,在无损伤的动物体实验中,这种增强效应将维持数小,甚至数周[1-3],这种突触传递的增强被称作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AMPA受体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AMPA受体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摘要:海马等组织中的AMPA型谷氨酸受体数量的变化,对于人类学习和学习的基础机制长时程增强(LTP)和抑制(LTD)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AMPA型谷氨酸受体亚基的不同功能结构导致其在LTP和LTD过程中起着不同作用,了解这些机制对于理解学习和记忆的神经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对AMPA受体在LTP/LTD过程中调节机制加以探讨。
关键词:AMAP LTP LTD一、引言其中,AMPA受体(AMPARs)作为最主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之一,在哺乳动物大脑调节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记忆和学习过程中突触功效的改变会调节AM PARs的突触数量发生改变;同时,学习和记忆通过突触AMPARs增加促进了海马CA1区域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
由于AMPARs在学习和记忆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有关AMPARs在LTP/LTD中作用,以及其活性依赖的补充机制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Opazo在201 1年提出了AMPARs到突触的三步转运模型的观点。
他认为,由于AM PARs不同亚基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辅助蛋白、不同的时间特性,在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机制LTP和LTD 过程中起着特异性的作用。
二、谷氨酸AMPARs 谷氨酸AMAPRs是由4个不同基因编码的高同源亚型装配而成的四聚体。
所有的谷氦酸AMPARs亚基均包含一个细胞外氨基酸末端区域,三个跨膜结构域,一个细胞质折返环路和个细胞内区域的羧基末端。
成年动物大脑99%的GluA2在M2通道607位点上(Q/R 位点),并有带正电的精氨酸(R),而其他亚基在这个位点带有谷氨酰胺(Q)。
GluA2-R亚基存在对AMPARs异聚体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含有GluA2-R的AMPARs是Ca2+不可渗透性受体,属于低电导的线性电压电流关系。
三、AMPARs转运过程Opazo在2011年提出了AMPARs到突触的三步模型的观点。
细胞内Ca2 浓度和CaMKⅡ对学习和记忆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进展
细胞内Ca2+浓度和CaMKⅡ对学习和记忆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细胞内Ca2+浓度CaMKⅡ学习记忆影响Giacobini提出了突触可塑性学说,认为突触不是静止、固定的结构。
1973年Bliss首先在麻醉家兔发现,短串高频条件刺激(强直刺激)穿通路传入纤维可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诱导出持续10小时以上的群体锋电位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幅值增大的突触传递效能的易化现象,即长时程增强(1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并提出LTP 是记忆的突触模型[1]。
Greenough通过迷宫训练实验后发现大鼠枕部皮层锥体细胞有新的突触形成[2]。
这些研究为在突触水平上研究学习记忆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和细胞基础。
突触是记忆的贮存的部位。
人类的神经系统中存在成千上万个突触可能存储大量信息。
LTP的研究表明,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内Ca2+浓度的高低均与LTP的诱导及维持有关。
有些研究者设想是否可以通过蛋白质作用使每个突触局部的生理及生化过程都能促进长时程信息的存储,从而构成记忆的分子基础。
Lisman设想存在一种作为“分子开关”的激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磷酸化而被激活,活化的激酶还能够催化本身磷酸化,使其激酶分子在学习结束后仍能持久的保持活化状态[3]。
大量研究发现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具有这一特性,当Ca2+内流时能够使CaMKⅡ磷酸化而被激活,活化的CaMKⅡ自身磷酸化,而且当Ca2+下降后CaMKⅡ的活性仍能保持其状态,因此,人们认为CaMKⅡ可能是记忆的分子开关。
1 Ca2+与LTPLTP是指高频刺激突触前传入纤维所引起的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间持续性增强。
主要表现为高频刺激后突触后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 PS)幅值增大、潜伏期缩短,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population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pEPSP)幅值和斜率都增大等突触传递效能增强的现象。
AMPA受体GluR2膜转位在丙泊酚后处理急性脑保护中的变化及PI3K的调控作用
AMPA受体GluR2膜转位在丙泊酚后处理急性脑保护中的变化及PI3K的调控作用目的:丙泊酚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静脉麻醉药,能够降低脑氧代谢率、颅内压,且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且这一作用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AMPA)受体GluR2亚基在突触后膜的稳定表达和PI3K (phosphoinositide-3-kinase)-Akt通路活化有关,但关于PI3K与AMPA受体GluR2亚单位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及其上下游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观察丙泊酚后处理脑保护作用中PI3K与AMPA受体GluR2亚单位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上下游关系,从而为临床脑缺血及其高危人群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雄性SD大鼠168只,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6组,每组2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假手术+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W+S组)、缺血再灌注+PI3K 抑制剂wortmannin组(W+IR组)、缺血再灌注+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丙泊酚后处理组(W+P组)。
采用MCAO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60min后施行再灌注。
P组大鼠于再灌注即刻经股静脉恒速泵入丙泊酚(20mg·kg-1·h-1,2h);应用抑制剂组于再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wortmannin0.6mg·kg-1。
术后12、24h进行改良神经行为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score,mNSS)及脑梗死体积测定;术后6h取脑片免疫金银染色观察含有GluR2的AMPA受体的运输情况;6、12和24h取缺血侧海马,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I3K-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复合物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luR2亚单位及pGluR2亚单位在缺血侧海马细胞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PI3K活性变化。
LTP好总结
LTP的分子机制1。
CaMKII(1)CaMKII这个蛋白是个很特殊的蛋白,在脑内含量非常高,大约占总蛋白量的1-2%。
在突触部位的含量很高,并且是PSD(postsynaptic density)主要蛋白。
但这个蛋白最特殊之处是其具有自身调节能力,仿佛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学习记忆的功能。
让我们看看这个蛋白的“光辉形象”。
从外部看这个蛋白的形状象两片重叠在一起的雪花,12个亚基(subunit)形成一个双层的六角形,12个亚基排列的非常规则。
除了这个美丽动人的外表之外,这个蛋白作为与学习记忆,与LTP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之一,有着她自己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自身具有记忆功能。
CaMKII有四种亚型(isoform),分别为α,β,γ,δ,其中以α,β在脑内的含量最高。
这里我只说α亚型,也就是αCaMKII的故事。
说到分子结构,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这个分子有几个结构域(domain)。
αCaMKII的每一个亚基有四个结构域,一个催化活性结构域,自身抑制结构域,自身磷酸化结构域,一段Self-association domain (包含一段自由可变区)。
催化活性域由底物结合位点,具有催化活性,这一结构域具有催化磷酸转移酶反应的作用;Self-association domain是多个亚基互相结合不可缺少的,我想不需要过多的讨论。
但这个蛋白的自身抑制结构域和自身磷酸化结构域非常特殊,咳,咳,注意了,你可以忽略刚说的这一段让人感觉很枯燥的话,但不要忽略下边一段。
刚说了,这个蛋白分子有一个催化活性结构域,但由于有自身抑制结构域的存在,在正常的情况下催化活性结构域并没有催化活性。
自身抑制结构域的作用就像是一把锁,在自身抑制结构域内有一段蛋白结构和CaMKII的催化底物结构相似,这个假催化底物区占据催化域中的底物结合位点(S-site), 使酶无法和底物结合,抑制其磷酸激酶活性。
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钙离子/钙调蛋白复合物”,当细胞受到高频刺激,NMDA受体开放,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就有了开锁的钥匙了。
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
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陈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要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包括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最近,在经过训练的动物海马区,记录到了学习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如果用激酶抑制剂阻断晚期LTP,就会使大鼠丧失训练形成的记忆.这些结果指出,LTP可能是形成记忆的分子基础.因此,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脑内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对揭示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精神迟滞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脑内记录到异常的LTP,并发现神经元的树突棘数量减少,形态上产生畸变或萎缩,同时发现,产生突变的基因大多编码调节突触可塑性的信号通路蛋白,故突触可塑性研究也将促进精神和神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综述了突触可塑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NMDA受体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学科分类号Q42*通讯联系人.Tel:010-64888528Email:chenwsr@yahoo.com收稿日期:2007-10-27,接受日期:2007-11-30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ressin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2008,35(6):610 ̄619www.pibb.ac.cnReviewsandMonographs在神经系统中,大量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联系形成神经回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突触主要以谷氨酸为递质,突触前神经元释放谷氨酸,通过突触后的谷氨酸受体(AMPA和NMDA两种亚型),将突触前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从而产生脉冲发放.NMDA受体与谷氨酸结合,将突触前电信号转变成突触后神经元内的Ca2+信号,启动一系列生化级联反应,导致突触的可塑性变化.在神经元树突棘上,谷氨酸受体及其偶联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各种支架蛋白形成突触后致密区(PSD),它含有几百种蛋白质.这种复杂而精巧的棘突结构,是接收突触前信号并进行生化加工的独立单元.树突棘能对接收的大量信号进行神经计算和整合,并依据刺激的方式做出反应,使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即形成突触的可塑性.根据突触功能可塑性变化的性质不同,它可分为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depression,LTD).它们均能选择性地修饰行使功能的突触,使突触连接增强或减弱,因而能贮存大量信息,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突触可塑性可分为与传递效率有关的功能可塑性和与信息贮存相关的树突棘形态变化的结构可塑性.突触不仅能通过对AMPA受体通道的修饰,以及AMPA受体插入和迁出突触来增强或抑制突触的传递效率,而且能通过树突棘的增大和萎缩以及棘的消失和新棘的形成使传递效率发生变化.突触可塑性因神经细胞种类、发育阶段、激活方式不同而变化,其形成机制复杂而多样.由于它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虽然通常认为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但从未在学习和记忆的同时于记忆相关的脑区中记录到相关的LTP.因为动物的记忆形成要经过多次训练,测定LTP的指标取平均值时可能会模糊了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另外,动物在进行学习和记忆时,在大量突触中可能仅有少数或分散的突触被激活,要记录到活性突触的变化也十分困难.同时,已知LTP和LTD均能导致记忆的贮存,不同突触产生的LTP和LTD在群体检测中可能相互抵消.最近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Gruart等[1]报告,在用声音引起小鼠的瞬膜条件反射实验中,声音引起眨眼的同时,在海马区记录到突触后场电位(postsynapticfieldpotential)的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2008;35(6)增强.Whitlock等[2]在经过抑制性躲避训练(inhibitoryavoidancetraining)的大鼠海马中,检测到突触后场电位增强,AMPA受体的GluR1/2亚单位数量的增加,以及GluR1的Ser831磷酸化程度增加.这些变化与高频电刺激诱发的LTP的变化相同.Pastalkova等[3]的实验表明,用激酶(PKMz)的专一的抑制剂阻断大鼠海马已形成的晚期LTP(L-LTP),能使贮存的空间记忆丧失.大鼠在训练中学习到的躲避电击位置的记忆与L-LTP一起消失了.这些实验直接表明,LTP是海马中学习和记忆形成的机制.如果在贮存长期记忆的皮层注入激酶(PKMz)的专一抑制剂使之失活,长期的嗅觉记忆也会很快丧失[4].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脑中各种类型的突触可塑性与不同类型的记忆的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对认识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指出的是,相当一些与精神迟滞疾病相关的突变基因大多编码突触可塑性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调节蛋白,深入研究突触可塑性机制将会对一些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因而,研究突触的可塑性及其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1突触的功能可塑性1.1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LTP)神经激活突触后的NMDA受体,可诱导与NMDA受体相关的LTP,造成突触前递质释放的增加,突触后AMPA受体通道的电导增加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增加,用荧光免疫法可观察到突触后致密区(PSD)上AMPA受体以及突触数量的增加.这种突触可塑性是研究最深入的一种.弱刺激引发的早期LTP(E-LTP)促进了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增加了突触后AMPA受体通道的开启、Na+离子的内流以及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同时,活化的CaMKⅡ使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的Ser831磷酸化,增加了单个受体通道的电导,提高了传递效率.强直刺激诱导的晚期LTP(L-LTP),除了突触效率长时程增强外,还激活了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使LTP得以长时间维持,保证记忆的长期贮存或记忆的巩固.强直刺激造成很强的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启动快速的神经脉冲发放.同时活化了NMDA受体,造成Ca2+内流,激活了通道附近及与通道结合的一些激酶如CaMKⅡ、ERK1/2、PKA、PKC等,通过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引发一系列的可塑性变化,如突触后致密区AMPA受体的磷酸化修饰,AMPA受体从质膜下的受体库向PSD滑动使受体数量增加[5],AMPA受体迁入仅含NMDA受体的静息突触,使之变为功能性突触[6],树突棘形态变化,激活细胞核内基因表达以及新突触的产生.内流Ca2+与结合在NMDA受体通道上的钙调蛋白(CaM)结合(Ca2+/CaM),并与CaMKⅡ形成复合物使之激活.CaMKⅡ迁移到PSD与NMDA受体的NR2B亚单位结合,使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的Ser831磷酸化,导致受体通道的电导增加.Ca2+/CaM还激活腺苷环化酶(AC)使PKA活化,造成GluR1亚单位的Ser845磷酸化,增加通道开启的可能性,同时促进GluR4亚单位插入突触中,增加传递效率.活化的CaMKⅡ和PKC还调节AMPA受体亚单位从质膜下受体库中向PSD转移,使受体密度增加.活化的CaMKⅡ能激活Ras-ERK通路,内流Ca2+亦能直接激活Ras鸟苷交换因子(RasGEF)而活化Ras-ERK通路.这条通路的活化能使质膜上的K+通道磷酸化,促进LTP的启动,还能调节AMPA受体向突触的转运,增加传递效率.活化的CaMKⅡ和ERK都能调节树突棘形态的变化和新突触的产生.近来还发现了受体通道类型改变的突触可塑性,即可通透Ca2+的AMPA受体可塑性(calcium-permeableAMPAreceptorplasticity,CARP)[7].受神经刺激活化的突触中,含GluR2亚单位的AMPA受体数量增加,取代通透Ca2+的内向整流通道(含GluR1的AMPA受体),使突触变为不能通透Ca2+的内向非整流通道(含GluR2的AMPA受体).虽然一般认为在LTP期间,NMDA受体的变化对突触传递影响不大,然而在活性诱导下,NMDA受体的组分亦发生一定的变化.含NR2B亚单位的NMDA受体内部化,而含NR2A亚单位的NMDA受体迁入突触补缺,因迁入的受体少于内部化的受体,使LTP期间NMDA受体的反应性减低.在活性突触中维持L-LTP需要与可塑性相关的可塑性因子,亦称标识(Tag),使活性增强的突触能捕获维持LTP所需的各种组分.L-LTP期间在突触中能专一地激活标识的产生,它可能是某些蛋白质、活化的激酶或蛋白质合成装置的组分.在活性突触中,它们截获突触新合成的或前次L-LTP产生的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使L-LTP得以维611··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Biochem.Biophys.2008;35(6)持.突触之间能相互竞争截获这些蛋白质,一个突触活性增强会导致另一突触的抑制,说明LTP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是竞争性过程[7].维持L-LTP所需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是如何调节的?快速的电信号通过L型钙通道LTCs和NMDAR通道迅速变为流入树突棘的Ca2+信号,形成Ca2+/CaM复合物,通过CaMKⅣ、ERK以及cAMP/PKA等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转移到细胞核中,激活核内的转录因子CREB(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和DREM(downstreamregulatoryelementmodulator).同时内流的Ca2+可激活细胞质中T淋巴细胞的核因子NFAT(nuclearfactorofactivatedTcell)使之转移到核中,它们都能激活基因表达,产生活性突触中维持LTP所需的蛋白质,以及产生新的功能性突触所需要的蛋白质.如果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同时抑制了LTCs和NMDA受体的活性,不产生内流Ca2+信号,就不能引起转录的激活.1.2突触功能的长时程抑制(LTD)有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发LTD,然而经典LTD是通过NMDA受体诱导的.持续低频刺激(0.5~5Hz)下,在海马CA1区激活NMDA受体会造成Ca2+内流,但比诱导LTP造成的Ca2+内流要低得多.Ca2+高亲和性的磷脂酶PP1与Ca2+结合后转移到突触且被激活,使得被CaMKⅡ、PKA和PKC磷酸化的AMPA受体去磷酸化.GluR1亚单位羧基端Ser831的去磷酸化会降低通道的电导,而Ser845的去磷酸化,使得AMPA受体通道开启的可能性降低,造成传递效率下降.同时,Ser845去磷酸化的GluR1亚单位,遭到发动蛋白(dynamin)和网格蛋白(clathrin)调节的内部化,降低了突触传递效率.有较多的证据表明,含GluR2亚单位受体的内部化是LTD产生的关键.阻断NMDA受体活性或螯合内流的Ca2+均能阻断LTD的产生.NMDA受体的NR2A和NR2B亚单位分别和多种信号转导组分相结合,形成复杂的复合物,以此调节LTP和LTD.一些实验指出,NR2B亚单位与突触中的RasGAP(Ras的GTP酶激活蛋白)即SynGAP结合,内流的Ca2+通过SynGAP调节Rap/P38MAPK信号通路使GluR2/3、GluR1亚单位内部化,产生LTD.最近有报告指出,NMDA受体活化激活的P38MAPK,促进调节内吞的小GTPaseRab5与结合GDP的抑制因子GDI结合,使之活化并转移到突触后PSD外的胞吞区,与网格蛋白(clathrin)及接头蛋白AP2结合,调节GluR2/3、GluR1亚单位内部化[9].但对NR2B亚单位与什么信号转导通路结合,调节LTP还是LTD存在不同的见解.Palmer等[10]指出,hippocalin是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高亲和性Ca2+结合蛋白,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最富集,诱导LTD时它是NMDA受体内流Ca2+的传感器,通过直接与接头蛋白AP2复合物中的β2-adaptin亚单位结合,调节活性相关的AMPA受体的内吞.LTD期间AMPA受体的内部化机理受到关注但远未清楚.LTP期间主要是含GluR1的AMPA受体迁入突触,而LTD期间主要是含GluR2的AMPA受体从突触迁出.突触的双向可塑性是分别通过AMPA受体的两种不同亚单位的进入和迁出来调节的.那么,下一轮激活突触双向可塑性如何能继续发生?McCormak等[11]最近证明,活性诱导含GluR1的AMPA受体向突触迁入的同时,发生了与活性无关的含GluR1的AMPA受体和含GluR2的AMPA受体的对等交换.在含GluR1的AMPA受体迁入的同时携带了帮助AMPA受体在突触后插入的插座蛋白(slotprotein),以利于受体交换时含GluR2的AMPA受体的插入.这种与活性无关的受体的对等交换缓慢地进行,它不改变突触的强度,但能改变AMPA受体中亚单位的组分,以利于下次突触可塑性的诱导.虽然现已报告了许多类型的LTP和LTD,但它们都与什么类型的记忆相关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2AMPA受体向活性突触的转运是调节突触功能可塑性的重要途径2.1AMPA受体向活性突触的转运除了突触PSD上AMPA受体的修饰改变通道的传导特性之外,突触后AMPA受体的数量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突触的快速兴奋性传导的效率,它在突触后的密度受神经活性的调节.AMPA受体亚单位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受体亚单位向突触的转运及内部化,均受到神经活性调节.AMPA受体是由4种亚单位(GluR1~GluR4)组成的四聚体,通常由2个同源或异源二聚体(GluR1/1、GluR2/2或GluR1/2、GluR2/3)组成.GluR1亚单位羧基端是长尾的,GluR3亚单位羧基612··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2008;35(6)端是短尾的,而GluR2和GluR4因剪接方式不同羧基端有的是长尾,有的是短尾.AMPA受体亚单位在内质网合成后经糖基化修饰就组成了二聚体或四聚体,经过在高尔基氏体中进一步糖基化修饰,定向转运到突触外质膜下的受体库中或直接插入突触中.羧基端是长尾的受体亚单位GluR1/4的二聚体以及GluR1-GluR2异源二体在神经活性调节下迁入和迁出突触.短尾的GluR2/3通过组成性循环直接插入到突触中,不受神经活性的调节,而GluR2/3的内吞受神经活性调节.这些受体亚单位都不含马达结构域,不能独立地迁移到突触中.神经元中存在大量支架蛋白和辅助蛋白协助它们转运.一般说来,含有80个氨基酸的PDZ结构域的支架蛋白,能与AMPA受体亚单位羧基端的PDZ结合位点结合,帮助受体亚单位转运到突触中并促进它们在突触后PSD中的定位和聚集.在内质网上新合成的GluR1亚单位通过羧基端的PDZ结合位点与含PDZ结构域的支架蛋白SAP-97结合,有利于GluR1亚单位向突触外的质膜下受体库中转运,亦有利于LTP期间被磷酸化的GluR1迁入到突触中.GluR1亚单位羧基端的PDZ结合位点又能与4次跨膜的蛋白stargzin结合[12],内质网中新合成的GluR1就与stargzin结合,有利于受体亚单位的多聚及从内质网中释放出来.Stargzin作为受体的辅助亚单位,帮助含GluR1亚单位的受体从质膜上运送到突触外的质膜下受体库中.库中贮存了胞内近90%的含GluR1亚单位的受体,stargzin/GluR1亚单位复合物在质膜上可自由滑动,复合物中的stargzin一旦与PSD-95结合就将受体复合物插入到突触表面.在基础条件下这种插入是很缓慢的[12].在神经活性诱导下激活的PKC使GluR1的Ser818磷酸化,这是受体亚单位插入突触的关键步骤[13].同时活化的CaMKⅡ及PKC使stargzin羧基端的多个Ser磷酸化,磷酸化的stargzin羧基端的PDZ结合位点与支架蛋白PSD-95结合,保证了磷酸化的GluR1转移到突触中且聚集在突触表面[14].在活性诱导下GluR1-GluR2异源二聚体依GluR1的方式聚集于突触中.反之,stargzin的去磷酸化会造成GluR亚单位从突触中迁出,导致LTD.Elias等[15]最近报告在未成熟的棘中AMPA受体亚单位通过stargzin与SAP-97结合转运到突触中.在成熟的棘中,AMPA受体亚单位通过与PSD-95和PSD-93的结合转运到突触中.Schlüter等[16]发现PSD-95和SAP-97因N端修饰不同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PSD-95以αPSD-95为主,N端的两个半胱氨酸都棕榈酰基化,以活性无关的方式调节突触中AMPA受体的转运.而βSAP-97是N端含L27结构域的异构体,它以CaMKⅡ活性相关的方式调节突触中AMPA受体的数量.羧基端短尾的亚单位GluR2-GluR3,能与多种含PDZ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在胞质内转运受体亚单位的滤泡中GluR2-GluR3就与谷氨酸受体结合蛋白(GRIP)、AMPA受体结合蛋白(ABP)及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PICK1结合,有助于受体亚单位向突触的转运.GluR2/3羧基端的PDZ结合位点能与N-乙酰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N-ethylmaleimide-sensitivefusionprotein,NSF)结合.滤泡中的GluR2/3是通过NSF相关的滤胞膜与胞质膜的融合插入到突触的PSD上.在突触表面和细胞质之间形成快速的不受神经活性调节的组成性循环.GRIP及ABP都是带有6个PDZ结构域的蛋白质,其中,3、5、6的PDZ结构域与GluR2/3羧基端的PDZ结合位点结合.GRIP和ABP亦以PDZ结构域互相结合,形成AMPA受体的超分子复合物,通过抑制受体的内吞使它们定位并聚集于突触表面.这种结合受到神经活性的调节,神经活性激活的PKC可使GluR2的PDZ结合位点中Ser880磷酸化而解离与GRIP/ABP的结合,且促进含PDZ结构域的PICK与GluR2的结合,减少AMPA受体的聚集,使受体亚单位GluR2/3内部化,造成长时程抑制(LTD).同时SNAP(NSF的结合蛋白)与GluR1的结合会使PICK离解,有利于AMPA受体在突触上的稳定.GRIP/ABP与GRIP相关蛋白GRASP-1(一种鸟苷交换因子RasGEF)的结合,有可能通过Ras信号传导来调节AMPA受体的分布.最近,Ju等[17]利用二砷酸染料与羧基端带有4个半胱氨酸的AMPA受体亚单位(GluR1和GluR2)的结合,在神经活性诱导下,AMPA受体向突触转运时,区别出已存在于胞内的AMPA受体和在突触中新合成的AMPA受体向突触的转运.进一步证实了神经活性的诱导会激活树突中新的受体亚单位的合成,树突内AMPA受体的亚单位和新合成受体的亚单位均向活性突触中转运,这是突触传递效率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2.2调节AMPA受体转运的信号通路GluR1受体亚单位向突触的转运受神经活性的61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Biochem.Biophys.2008;35(6)调节,神经活性激活NMDA受体产生内流的Ca2+信号,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节GluR1受体亚单位的胞吞、胞吐和向突触的迁移.一条重要的通路是内流的Ca2+与CaM结合后,激活结合在NMDA受体NR2B亚单位上的CaMKⅡ激酶,活化的CaMKⅡ调节RasGEF或RasGAP的活性,从相反的两个方向调节Ras-ERK通路活性,促进AMPA受体迁入突触或内吞[18].同时结合了Ca2+的钙调蛋白(Ca2+/CaM)亦可直接激活结合在NMDA受体NR2B亚单位上的RasGEF(RasGRF1)使Ras活化,激活Ras-ERK通路,使AMPA受体的GluR1及GluR1/GluR2亚单位在神经活性的驱动下向突触中迁移[19].使人们意外的是,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Ras-ERK的激酶ERK1/2在成熟的神经元中大量富集,在一个不再增殖和分化的神经元中,这条信号通路调节着树突棘的功能和结构变化.用MEK(MAPK/ERK的激酶)的抑制剂P98059和U0126处理海马神经元,抑制ERK1/2活性的同时检测到NMDA受体相关的LTP被阻断.用定时的成像技术可观察到在重复的去极化形成LTP的海马神经元中,有丝状伪足和新棘的形成.用U0126处理就观察不到丝状伪足和新棘的形成.说明Ras-ERK通路不仅与突触的功能可塑性相关,与突触结构可塑性也相关[19].Ras还能激活膜结合的ERK1/2库,使质膜上的Kv4.2K+通道磷酸化而促进LTP的起始.海马CA1区和CA3区中NMDA受体无关的LTP,以及扁豆体中的LTP都与Ras-ERK信号通路相关.单眼剥夺后,对侧视皮层优势柱重建突触联系时亦要求Ras-ERK信号通路的转导.RasGEF敲除小鼠,在水迷宫训练中丧失了记忆水下平台的能力.这些都表明损坏这条信号转导通路就破坏了记忆,RAS-ERK信号通路调节着突触传递的变化和新的突触回路的形成.突触中活化的CaMKⅡ可将质膜下受体库中谷氨酸受体亚单位的结合蛋白stargzin磷酸化,而活化的PP1可使stargzin去磷酸化,从两个方向调节AMPA受体进出突触.这是GluR1及GluR1/GluR2亚单位迁入或迁出突触的另一种调节方式[12].突触中内流的Ca2+还可以激活PI3K信号转导通路.内流Ca2+激活CaMKⅡ/Ras,活化的Ras结合到邻近的与AMPA受体结合的肌醇磷脂激酶(PI3K)上,使它活化并产生三磷酸肌醇磷脂(IP3),IP3结合到转运AMPA受体的滤泡膜上,促进滤胞的胞吐,使突触中AMPA受体增加[20].近年来随着对LTP和LTD调节机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PSD上的NMDA受体和与它相关的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组分之间有着精细和复杂的结构联系,使它们能自如地控制LTP和LTD的产生.突触中Ras超家族的小GTPase(Ras,Rap)受到它们的活化因子(GEF)和失活因子(GAP)的调节,能在结合GTP的活性状态和结合GDP的失活状态之间转换,是控制AMPA受体转运的分子开关.活化的NMDA受体通道如有大量Ca2+内流,能激活RasGEF与NMDA受体亚单位的结合,活化Ras.如仅有低水平Ca2+内流则激活RapGEF与NMDA受体亚单位的结合活化Rap.活化的Ras激活P42/P44MAPK,调节含GluR1亚单位的受体进入突触,而活化的Rap激活P38MAPK调节含GluR2的AMPA受体内部化,是两个作用相反的信号传导通路[21].应用NMDA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的专一性抑制剂,研究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理,Liu等[22]发现NR2A亚单位调节突触的增强(LTP)而NR2B亚单位则调节突触的抑制(LTD).Krapivinsky等[18]报告NMDA受体的NR2B亚单位与Ras的鸟苷交换因子RasGRF1结合,使ERK信号通路直接与NMDA受体结合.NMDA受体活化形成的Ca2+/CaM与RasGRF1结合使Ras活化,激活了Ras/ERK通路引发LTP.随后有研究指出,出生后至7天的海马神经元突触中,NMDA受体以NR2B亚单位为主,NR2B亚单位通过RasGEF激活Ras-ERK通路调节LTP.在成熟的海马神经元(>P21)的突触中NMDA受体以NR2A亚单位为主,由NR2A亚单位通过CaMKⅡ及RasGEF调节Ras-ERK通路,引发突触的LTP.但NR2A亚单位与Ras-ERK信号通路的偶联还不清楚.而P7~P8的海马神经元通过PKA调节LTP,且与CaMKⅡ无关.最近Barria等[23]指出,突触中NMDA受体NR2亚单位的羧基端都能直接与CaMKⅡ结合,并与Ras-ERK信号通路偶联.NR2B亚单位的羧基端以高亲和性与CaMKⅡ结合,而NR2A亚单位与CaMKⅡ结合的亲和性较低,活化的NR2B亚单位激活CaMKⅡ/Ras/ERK通路诱发LTP要比NR2A亚单位通过该通路诱发LTP强得多.当有充分Ca2+进入突触时,NR2A亚单位可以诱发LTP.同时,突触中存在的异源NMDA受体如NR1/NR2A/NR2B和NR1/NR2B都614··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2008;35(6)含有NR2B亚单位,它们与CaMKⅡ的结合能诱发LTP.NMDA受体中NR2A/2B亚单位含量的变化调节着由CaMKⅡ活性诱发的LTP的强度.然而Massey等[24]和Kim等[25]指出,无论皮层或海马神经元中NMDA受体的NR2B亚单位均能与突触中的RasGAP即SynGAP形成一个复合物,主要定位在突触外质膜上.如果抑制了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的回摄,突触外含NR2B亚单位的NMDA受体被谷氨酸激活,通过SynGAP/Rap/P38MAPK通路使Glu2/3及GluR1内吞而诱发LTD[25].在突触中则以含NR2A亚单位的NMDA受体为主,它的活化通过Ras/ERK通路促进GluR1亚单位向突触中积聚而诱发LTP.Krapivinsky等[26]进一步报告,PSD上的NMDA受体的NR2B亚单位与一个含有13个PDZ结构域的支架蛋白MUPP1结合,SynGAP及CaMKⅡ也分别与MUPP1结合,它们形成了一个与受体结合的大的复合物(SynGAP-MUPP1-CaMKⅡcomplex),以此与Rap-P38MAPK信号通路偶联.基础条件下,复合物中的SynGAP被CaMKⅡ磷酸化而失活,激活了Rap及P38MAPK,会使AMPA受体亚单位的内吞增加,降低突触的传递效率.而NMDA受体活化后Ca2+/CaM就与复合物中的CaMKⅡ结合,使CaMKⅡ解离下来,与受体结合的SynGAP去磷酸化而活化,从而使Rap及P38MAPK失活,抑制了AMPA受体亚单位的内吞,使PSD上受体的点状聚集增加,突触的传递效率增加,引起LTP.他们还发现,SynGAP调节Rap活性的能力远高于Ras.Berberich等[27]注意到电刺激过表达NR2B亚单位的转基因小鼠,诱导的LTP明显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亦增强.同时过表达转运NR2B亚单位的动力蛋白FIK17的转基因小鼠,亦可造成NR2B亚单位表达的增强、LTP的增强以及学习和记忆的增强.为研究NR2亚单位对诱导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最近他们用NMDA受体NR2亚单位的专一抑制剂进行实验,发现用抑制剂NVP-AAM077阻断NR2A亚单位通道活性,强直刺激仍能诱导LTP,说明NR2B亚单位的激活能诱发LTP.无论NR2A和NR2B亚单位的专一抑制剂或非专一性抑制剂都只能减低40%的LTP,不能全部阻断LTP.说明NR2的2个亚单位对诱导LTP并无选择性.以上结果还有不少的矛盾,但不能排除采用的神经元和实验条件上存在差异.虽然对NMDA受体的NR2B亚单位与哪种信号通路偶联,它诱导突触的增强还是减弱有着不同的看法,且NR2A亚单位与Ras/ERK通路的连接还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突触中NR2A亚单位的激活可以诱发LTP,突触中NR2B亚单位的激活亦可以诱发LTP,同时突触外NR2B亚单位与SynGAP的结合通过Rap/P38MAPK通路可诱发LTD.3突触的结构可塑性树突棘是树突上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后部分.棘头通过一个细小的颈部与树突的轴连接,是含有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单位,亦是一个整合输入信息和进行生化加工过程的独立单元,人们相信它可能是记忆贮存的地方.用定时的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time-lapsetwophotonlaser-scanningmicroscopy)可连续观察树突棘变化.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的actin,观察到静息条件下树突棘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结构,大小和形状各异.棘中富含actin纤维,在棘颈和棘头的中心actin纤维成束状排列,棘头的周围actin纤维成网络状排布.棘中的actin处于永恒的变化中,仅有5%的actin是稳定的,绝大部分的actin在2min内全部转换.棘的形状和大小决定了棘中AMPA受体的数量.蘑菇状的大棘头中AMPA受体高度聚集在PSD上(150个AMPA受体/棘),是高效传递的突触.小棘头及丝状伪足中仅有NMDA受体,不含AMPA受体,可能是静息突触.大部分树突棘在几个月期间是稳定的,约5%的棘会出现发生或消失的变化.在神经活性诱导下可见到棘形态的双向变化及棘的发生和消失.这种结构可塑性的改变伴随着突触强度的可塑性变化[28].经典的电生理方法无法检测单个棘的突触后谷氨酸受体的敏感性,也不能直接测定AMPA受体数量.封闭的硝基吲哚谷氨酸甲氧基衍生物(MN1-glutamate)可被双光子激光激活,能从三维方向对单个树突棘释放谷氨酸,并通过荧光成像观察被激活的树突棘的变化[29].在谷氨酸诱导LTP期间,刺激后20s即可见到棘变大,变化高峰在60s,有些棘的变化持续1h以上.蘑菇状棘头(大棘)瞬时变大,但会较快恢复原状.仅含NMDA受体的小棘会持续增大且伴有AMPA受体迁入.进一步研究发现,棘颈的形态(长度和直径)决定了活化的突触中内流Ca2+的浓度和维持的时间.蘑菇状大棘的棘颈短粗,突触后内流Ca2+升高后容易扩6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 插 管 持 续 监 测 动 脉 血 压 10.67 ̄13.33 kPa (80~ 100 mmHg)。 用 热 反 馈 系 统 使 大 鼠 肛 温 维 持 在 37.0 ̄37.5 ℃。 脊 髓 背 角 C 纤 维 诱 发 电 位 的 记 录 方 法 如 文 献 所 述 [12]。 用 钨 丝 微 电 极 ( 电 阻 0.5 ̄1 MΩ) 进 行 细 胞 外 记 录 , 电 极 深 度 在 脊 髓 表 面 下 100 ̄500 !m。用数/模转换器( DT2821- F- 16SE) 以 10 kHz 的速度处理和储存数据。以 C 纤维诱发电 位 的 幅 度 作 为 参 数 。 单 方 波 ( 10 ̄20 V, 0.5 ms, 1 min- 1 ) 刺 激 分 离 的 左 侧 坐 骨 神 经 诱 发 脊 髓 背 角 电 位, 强直刺激( 40 V, 0.5 ms, 100 Hz, 持续 1 s, 间隔 10 s, 4 次) 诱导 C 纤维 诱 发 电 位 LTP。 坐 骨 神 经 的刺激点到脊髓背角的记录点约为 11 cm。 1.3 Wester n blotting
Abstr act: 【Objective】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in the GluR1 subuint of ! - amino- 3- hydroxy- 5- methyl- 4- isoxazole propionate (AMPA) receptors in the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 of C- fiber evoked field potentials in rat spinal dorsal horn, and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spinal LTP. 【Methods】 The phosphorylation of GluR1 subunits at Ser831 and Ser845 were examined in the lumbar segments of the rat spinal dorsal horn at 30 min and 3 h by teta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by using Western blot and ele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Results】 (1) The levels of phosphorylation of AMPA receptors GluR1 subunits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at Ser831 and Ser845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30 min and 3 h after tetanic stimulation. (2) Spinal application of KN- 93, a CaMKII inhibitor, blocked the spinal LTP and preven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GluR1 subunits at Ser831 and Ser845.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hosphorylation of GluR1 at Ser831 and Ser845 is triggered by tetanus and regulated by CaMKII.
可 能 是 通 过 CaMKII 来 实 现 的 。
关 键 词 : 钙 调 依 赖 性 蛋 白 激 酶Ⅱ; 长 时 程 增 强 ; GluR1; KN- 93; 磷 酸 化 作 用 ; 脊 髓 背 角
中 图 分 类 号 : R3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554(2007)03- 0241- 05
脊 髓 背 角 C 纤 维 诱 发 电 位 LTP 与 海 马 LTP 和中枢敏感化有相同的机制[11]。然而, 在脊髓 LTP 中, 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 GluR1 哪一个位点被激 活 , 我 们 先 前 的 研 究 已 经 发 现 CaMK II 在 脊 髓 LTP 的诱导和维持 起 关 键 作 用 , 但 CaMK II 是 否 也影响 AMPA 受体的磷酸化水平[5], 这依然不太清 楚。因此, 本研究将检测( 1) 脊髓背角 LTP 期间, GluR1 可 能 被 激 活 的 位 点 ; ( 2) 强 直 刺 激 后 , 脊 髓 局 部 应 用 CaMK II 选 择 性 抑 制 剂 KN- 93 是 否 抑 制 GluR1 磷酸化水平的升高。
长时程增强(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 是突 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增强, 海马 LTP 被认为是学 习和记忆的突触模型[1], 由于 C 纤维与脊髓背角浅
层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传导伤害感受信 息[2], 因 此 电刺激 C 纤维或者是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 LTP 被 认 为 是 痛 记 忆 的 一 种 形 式 [3], 一 些 在 海 马
CaMK II Regulates Phosphor ylation of GluR1 Subunit of AMPA Receptor s in Long- Ter m Potentiation of C- Fiber Evoked Field Potentials in Rat Spinal Dor sal Hor n
信文君 1, 许继田 2, 宫庆娟 1, 魏绪红 1, 张 彤 1, 李永勇 1, 刘先国 1 ( 1. 中 山 大 学 中 山 医 学 院 生 理 教 研 室 , 广 东 广 州 510089; 2. 郑 州 大 学 医 学 院 生 理 教 研 室 , 河 究 钙/钙 调 素 调 依 赖 性 蛋 白 激 酶 II( CaMKII) 在 大 鼠 脊 髓 背 角 C 纤 维 诱 发 电 位 长 时 程 增
AMPA 受 体 是 GluR1~GluR4 4 个 亚 单 位 组 成 的多聚体, 在海马 LTP 中介导快速的突触电流[8]。 在 所 有 的 AMPA 受 体 亚 单 位 中 , GluR1 对 于 成 熟 动物海马 LTP 的建立非常重要 [9]。GluR1 有两个主 要的磷酸化位 点 , Ser831 和 Ser845, 它 们 的 磷 酸 化 作 用可改变 AMPA 受体的功能。体外研究已经证实, CaMK II 可 以 使 GluR1 Ser831 发 生 磷 酸 化 , 而 PKA 可磷酸化 Ser845 位点[10]。
242
中 山 大 学 学 报(医 学 科 学 版)
第 28 卷
LTP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如蛋白 激 酶 A( PKA) 、蛋 白 激 酶 C( PKC) 、钙 调 依 赖 性 蛋 白激酶 II( CaMK II) 等, 在脊髓背角 LTP 中也有作 用[4, 5]。由于 CaMK I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 且在与记忆有关的海马脑区密度非常高, 因此 CaMK II被认为是与LTP和记忆最为密切的激酶[6]。 CaMK II 的 磷 酸 化 对 于 海 马 LTP 是 非 常 关 键 , 它 的激活可导致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 且抑制剂可 阻止 LTP 诱导。CaMKII 的激活能够磷酸化 AMPA 受体[7], 从而提高它的单通道电导性。
第 2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5 月
·基础研究·
中 山 大 学 学 报(医 学 科 学 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Vol.28 No.3 May 2007
CaMK II 在脊髓背角 LTP 中调节 AMPA 受体 GluR1 亚单位的磷酸化
Key wor ds: calcium/ 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 ; long- term potentiation; GluR1; KN- 93; phosphorylation; spinal dorsal horn.
[J SUN Yat- sen Univ(Med Sci), 2007, 28(3):241- 245]
Ser831 和 Ser845 磷 酸 化 水 平 明 显 增 加 。 脊 髓 背 角 局 部 给 予 KN- 93, 阻 断 了 LTP 的 诱 导 并 且 也 阻 止 了 GluR1 亚
单 位 Ser831 和 Ser845 磷 酸 化 水 平 的 增 加 。 【结 论 】强 直 刺 激 可 导 致 GluR1 亚 单 位 Ser831 和 Ser845 激 活 且 它 的 激 活
Ser831 和 Ser845 位 点 磷 酸 化 水 平 , 同 时 在 强 直 刺 激 前 , 脊 髓 局 部 给 予 CaMKII 特 异 性 抑 制 剂 KN- 93, 检 测 GluR1
亚 单 位 Ser831 和 Ser845 磷 酸 化 水 平 变 化 。 【结 果 】 强 直 刺 激 后 30 min、3 h, 脊 髓 背 角 AMPA 受 体 GluR1 亚 单 位
方 法 如 文 献 所 述 , [5, 13] 分 离 大 鼠 L4~L6 段 脊 髓, 取刺激同侧脊髓 背 角 , 于 pH 7.6、15 mmol/L Tris buffer 的裂解液中匀浆, 裂解液成份见文献, 冰 上 超 声 。4 ℃, 13 000 ×g 离 心 15 min , 取 上 清 。 加 样 于 SDS- PAGE 凝 胶 上 , 200 V 电 泳 45 min, 后 100 V、1 h 转至 PVDF 膜上, 室温封闭 1 h, 一 抗 孵 育 1 h ( 1 ∶1 000, phospho- GluR1 at Ser831 and phospho- GluR1 at Ser845 antibody) , 漂洗 3 次, 用耦合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二抗孵育 1 h, 漂 洗 3 次, ECL 显色 1~3 min, 曝光。计算机灰度扫 描, 定量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