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游天都》
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晏婴论季世》、《孙膑》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第一单元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 古代汉语的时限,1919年5月4日之前称古代汉语,“五四”是下限,上限无法确定。
2、 字典辞书排列汉字的方法
a按音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如《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c按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3、《康熙字典》的作者是张玉书和陈廷敬,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反切法可以避开生僻字,方法有效,是古代的主要注音方法。直音法简明准确,但难以避开生僻字,还有互注。
4、工具书:刘淇(清)《助字辨略》 王引之(清)《经传释词》 杨树达(近人)《词诠》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汉字的发展演变阶段: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3、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范围的异同:
(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
(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答: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什么是引申义?
答: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包括比喻义。
3、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
4、词义引申规律: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有整体到部分,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
第二单元
(五)词类的活用
1、什么是使动用法?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3、什么是意动用法?
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
。P279-P283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
答:有以下一些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88)(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90)(3)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如:……。(见P292)(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一以当十。等等。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答: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2.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1)不用判断词“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直接作谓语构成,靠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构成判断。有的书上把判断句叫做“名词谓语句”。荀卿,赵人。《史记》
现代汉语,也有不用“是”字的句子。老张北京人。明天星期一。
(2)主语后常用“者”,谓语后常用“也”。“者”是代词,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并起提示作用,舒缓语气:“也”是语气词,表示肯定与确认语气。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