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德国鲁尔和法国洛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案例总结

德国鲁尔和法国洛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案例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若松区响滩地区为中心,推进“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工程”。并通过与位于附近的北九州学术研究区 紧密结合,全面开展从“教育基础研究”到“技术验证研究”及“环保技术产业化”的综合性项目,引进 了废旧汽车、废旧办公设施、废旧家电、废食用油再生利用等环保企业。目前北九州已成为全日本评选的 国家“星空城市”,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
(三) 国家扶持政策 要从两方面进行支持: 一是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 制定改造振兴的总体规划。为帮助老工 业基地“再开发” , 美国设立了经济开发署 ( EDA) , 采取补助金或贷款的方式帮助老工业基 地所在地的政府。法国也建立了专门负责传统产业和工业衰退地区产业转型的机构, 对老工业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转型工作。德国在对鲁尔重工业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成立了鲁尔区地 区发展委员会, 负责编制鲁尔的长期发展规划。二是政府在财政上予以投资, 给予经济支持。 美国在其汽车工业遭受日本汽车的冲击后,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援助汽车厂商进行新技术改造 (仅克莱斯勒一家得到政府贷款的数额就超过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投资)。
(六)改善环境质量 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 ,如 限制污染气体、污水的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特别是针对产业撤退后土地污染严重, 清理耗资巨大,私企无利可图的问题,州政府设立土地基金,购地后进行修复,土地经过消毒等 处理后再出让给新企业,成为新的工业用地、绿地或者居民区。为了美化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还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 了营造 “ 绿色空间”的计划,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国外老工业基地振兴公共政策现状
(一) 人员安置政策 转业人员的安置和再就业是国外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的“瓶颈” , 各国为解决这一问题, 普 遍在已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了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在法国洛林,成立了各类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根据培训者的文化、技术基础, 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国家将要发展的新产业, 有针对性地分 门别类进行培训。德国政府也为青年矿工转岗培训提供“转业培训津贴”的方式, 帮助实现再就 业。并且根据新建企业接纳原矿工数量提供就业职工工资额的 60%~80%的补偿金, 补偿时间为 3 个月至 12 个月。同时为适应新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达国家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过程中, 非 常重视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 以改善和提高当地人口的综合素质。

德国鲁尔区说课稿

德国鲁尔区说课稿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说课稿临沂高新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王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是鲁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学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这节课在整个高中地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资源、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的空间结构不断扩大,产业部门不断增加,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本节课就是主要介绍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此外,它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1。

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鲁尔区发展的优势条件2。

能力目标: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工业区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4。

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5.难点:学会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传统的工业区,大多数是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的发展势必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兴起——衰落—-繁荣”.而本节课就是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介绍了区域的这一发展过程,因此学习这节内容除了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发展过程外,最主要的还是以鲁尔区为例来解决其它传统工业区的问题.于是教材对这部分的要求就是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工业区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地把握住这个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以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自己能够分析与德国鲁尔区相似的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就已经涉及过,对这部分内容不会很陌生。

但是由于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前面的知识很熟悉,因此在设计时仍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去巩固旧知识,实践证明,这样做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德国鲁尔区 教案

德国鲁尔区  教案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地理1202 解雅丽【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课程类型】新课【课程时间】一课时(约45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说出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状况,说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1、联系实际,分析传统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互动―――――――――学习主题一:传统工业区课程导入: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们可能答:政策,劳动力,市场,水源……等等教师:很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

确实,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啊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四大方面。

而自然因素又可细分为:土地与水源两个因素;经济因素分为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和交通条件者5个因素;社会则分成政策,情感和信息网络的通达性;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大气,水和固体废气污染物等因素。

那么让我们来看两张图,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回顾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图示的鲁尔工业区它有什么区位优势……通过ppt展示鲁尔工业区的交通图与能源分布图。

教师:同学们都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好,这位举手的同学你起来回答。

学生:…………教师:恩!非常不错,这位同学的观察力真的是特别的敏锐啊!居然看出了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区位优势,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啊!可是,大家从图中看啊,鲁尔区真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吗?(导入鲁尔区铁矿资源相关知识……所以啊鲁尔区并没有铁矿资源而是通过便利的交通从其他地区运输过来的,那么是不是有同学要疑惑了:老师,那它的煤炭资源是不是也是运过来的?嗯,这位同学举一反三的能力非常值得肯定啊,但是呢鲁尔区的煤炭资源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图片展示与相关讲解)那么其实呢,鲁尔区还有一大优势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那就是广阔的市场条件。

生态、历史、设计德国鲁尔老工业区改造

生态、历史、设计德国鲁尔老工业区改造

生态、历史、设计德国鲁尔老工业区改造去年笔者有幸随着景观之路德国考察团参观了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和北星公园,在感叹于老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的制度、良好的社会环境,及一丝不苟接人待物的作风之外,对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大约540万,面积4432平方公里。

历史上的鲁尔区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的传统老工业区,鲁尔区根据工业化程度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南区,赫尔维格区,埃合尔区和里普区。

埃合尔区是重工业区,工业历史长达150年。

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发生改变,工厂关闭、工人下岗、生态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80年代末失业率超过15%,为德国最高,社会问题尖锐。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鲁尔工业区的老工厂厂房改造随之应运而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杜伊斯堡公园及北星公园。

公园历史背景北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市,总占地面积230公顷,曾经是蒂森钢铁厂的所在地,该炼钢厂于1985年被迫关闭。

经过四年的荒废破败,1989年,政府开始启动对公园的改造。

1991年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通过竞标取得了该地块的设计资格。

他从景观设计的角度,通过对场地原有元素进行整合重塑,将该地区改造成为一个融合废弃工业景观与自然景观、展现工业文化的新型景观公园。

北星公园原来是“北星矿区”,1857年开挖煤矿、竖立井架,1865年取名“北星矿区”,直到1993年最后一次开采,北星矿区已经走过了136个年头。

1993年北星矿区关闭后,整个工业区改造为景观公园,1997年联邦花园展就在此举行。

这两个公园的改造各具特色,北杜伊斯堡公园是在原有工业厂房较大规模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造,北星公园是在拆除部分厂房,保留大面积原有风貌地形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造,但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把老工业遗址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公园,使老工业遗址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

老工业区改造之生态老工业区的改造对于很多在此工作生活过几十年的工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回忆,这里是他们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是完成了人生各种角色转变的地方,是创业与追寻梦想的地方。

高中地理鲁尔区说课稿

高中地理鲁尔区说课稿

高中地理鲁尔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德国的鲁尔区。

鲁尔区不仅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工业区,也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

通过对鲁尔区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历程、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对区域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鲁尔区概况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部分。

这里曾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地理位置而闻名。

鲁尔区的兴起始于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产业为主导的重工业基地。

区域内的人口和城市也随之迅速增长,形成了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

二、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鲁尔区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这里的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随后钢铁工业的兴起,使得鲁尔区成为了德国乃至世界的钢铁生产中心。

在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鲁尔区开始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鲁尔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展了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新兴产业,并逐步减少了对煤炭和钢铁的依赖。

三、鲁尔区的环境问题鲁尔区的工业发展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了地面沉降,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造成了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政府和鲁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实施环境治理项目、推动绿色能源的使用等。

四、鲁尔区的转型与再生面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鲁尔区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型和再生工作。

这包括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对旧工业区的改造和再利用。

例如,一些废弃的矿井被改造成了博物馆,供人们了解鲁尔区的工业历史;一些旧工厂被改造成了文化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艺术家和创业者。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中第二节以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高中第二节以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高中第二节以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教学难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着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板书)1、地理位置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板书)2、交通条件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板书)3、资源优势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

3.2德国鲁尔区教案

3.2德国鲁尔区教案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让学生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以鲁尔区为例,探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63个。

这些资源型城市经过长时间的开发,目前普遍面临因资源衰竭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课件展示:图片-—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师:那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成功的案例—德国鲁尔区。

通过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生:一起朗读本节课学习目标(板书)一、鲁尔区发展条件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师:检查一下预习状况,找三名同学上黑板默写教材主干知识;并同时布置学生互查学案自主预习(观察学生的填写情况)稍后,填写补充血案的基础梳理部分,并互查生:互查学案自主预习;(稍后)填写补充血案的基础梳理部分,并互查师:点评三名同学黑板默写情况,并引导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评价某区域的开发条件?(课件展示:规律小结-—从哪些方面评价区域的开发条件?)师:既然德国鲁尔区有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假如你是鲁尔区一名投资者,你会投资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生: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等师:点拨—-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摘要: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积极探索,同时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为我们改造、建设老工业基地服务。

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鲁尔工业区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鲁尔区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发展情况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鲁尔区位于德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的中部,是北威州5个区之一,包括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得,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

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二战后德国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重建。

目标仍是把它建成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鲁尔区产煤量约占德国西部总产煤量的90%。

钢产量占德国西部总量的70%。

鲁尔区集中了炼钢、轧钢、冶铁、炼油、汽车、造船、机器和电器设备制造厂等。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

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

由于技术的发展。

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才减少,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也开始收缩。

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衰落,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

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

炼钢业失去了4万个工作岗位,造船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2/3。

70年代末期,鲁尔区已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1] 。

二、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1、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鲁尔区是德国许多大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企业产业结构的性质和变动的影响。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煤、钢两大部门一直是鲁尔区发展的两大支柱,因此这两大部门陷于危机便直接导致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老化,并使鲁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1. 引言德国鲁尔区是位于德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矿石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工业遗址等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鲁尔区的环境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这些措施及其效果。

2. 工业遗址修复鲁尔区有大量的工业遗址,这些遗址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和安全隐患。

为了修复这些工业遗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污染物清理:对遗址进行彻底的污染物清理,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处理,以确保没有污染物泄漏到周边环境中。

•结构修复:修复遗址中的建筑和设施,确保其安全稳固,防止进一步的不安全事件发生。

•填埋治理:对一些无法修复的遗址进行填埋治理,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遗址的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今,许多修复后的工业遗址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矿区生态恢复鲁尔区的煤矿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煤矿开采导致了大量的地表塌陷和生态破坏。

政府为了恢复矿区生态,采取了以下措施:•植被恢复:在矿区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包括栽植各种草本植物和树木,以帮助固定土壤和改善空气质量。

•水资源管理:修复矿区的水体,包括湖泊和河流,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保护和培育水生生物。

•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和培育矿区中的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通过这些措施,鲁尔区的矿区生态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如今,矿区不仅成为了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的热门区域,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

4. 工业排放治理长期以来,鲁尔区的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环评制度:对新项目进行环境评估,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污染物减排: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烟尘、二氧化硫等。

•监测与执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及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

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及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

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及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论文标题:1. 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2. 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策略与路径3. 鲁尔区经济升级转型的路径与措施4. 鲁尔区绿色发展与环保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5. 鲁尔区产业升级与人才引进的成功实践一、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德国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其曾经的经济建设主要以钢铁、煤炭等传统重工业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转型,鲁尔区开始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

然而,在长期的努力下,鲁尔区的经济陆续实现了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革开放,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鲁尔区的经济转型 largely来自其高度开放、硬件配套设施完善、人员素质高等因素,其确立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模式。

实践表明,开放经济对于地方经济尤为重要,通过外部资源和企业等支持优势,增加本地经济结构、产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2. 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升级一直以来,鲁尔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大量高技术人才,将传统的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并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

3. 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兴起鲁尔区适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脱胎换骨式地升级,并不断提升其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4. 环境治理,绿色发展引领鲁尔区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形象,大多数都进行绿色转型,采取环保治理措施,并为生态系统保护的环境建设和保护投入大力。

植物绿地覆盖面积增大,高速公路、桥梁等从功能性、建筑美学的角度进行设计,将“生态环保”融入到经济建设中,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

5. 人才引进,优化产业结构鲁尔区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提升高层次人才储备和智力资本积累,搭建了一批“国际型人才高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融合发展。

(整理)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改造

(整理)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改造

借鉴与参考--德国鲁尔区得转型与改造按:德国维藤-海代克大学教授海尔曼·皮拉特先生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得转型与改造之路,这对于我国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地区得经济转型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德国鲁尔区得转型与改造一、德国鲁尔区:一个充满矛盾得地方鲁尔区在德国就是个重要得工业区,它同东欧得联系特别紧密,鲁尔区得矛盾表现为:(1)上个世纪得50年代,它就是德国经济奇迹得发动机。

今天,以能源工业为主得鲁尔区依然就是德国重要得重工业区。

从上个世纪得50年代末以来,一系列结构转型期得尖锐矛盾迫使政府对这一地区给予财政补贴,这已经成为政府得长期负担。

(2)20年以来,这种结构转型在以惊人得速度进行着。

尽管重工业占据着重要得位置,鲁尔区得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增加值占地区国民经济总增加值得65%,高于全国得平均水平。

但就是,结构转型并没有解决这一地区日益严重得就业形势。

失业率长期保持在14%,如果考虑到事实上得隐性失业,这个数字还要高。

(3)在鲁尔区,对结构转型作出重要贡献得就是高校与技术中心。

与此同时,在新企业创业方面鲁尔区却长期存在缺陷。

(4)从19世纪得中叶开始,鲁尔区就大量涌入外来人口,使它成了德国得国际政治区域。

但就是,它得国际经济关系却相对较弱,只有很少得国际大型企业把厂址定在这里。

中国得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许多方面与鲁尔区相似。

我们即将瞧到,鲁尔区得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路径依赖得限制。

我们得政策在某些方面加重了过去得负担。

把目前鲁尔区得情况搞清楚就是很有意义得,我们可以为中国得东北老工业基地寻找出经验教训。

因为我们今天要搞清楚得就是,今后几十年中国得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与社会层面上占主导地位得应该就是什么。

二、剖析夕阳工业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观察鲁尔区得危机,有一个事实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它得危机:多年以来,鲁尔区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相比,人口增长呈负数。

这一地区流失了年轻高素质得人口,而且人口老龄化得速度高于其她地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鲁尔工业区的基本情况介绍鲁尔地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内,面积4432.79 平方公里,人口540 万,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重要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工业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 世纪50—60 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

有12 座工业城市、12,000 个工厂和600 多个矿井。

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 公里。

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的1/3。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生产萎缩,失业大幅增加等其他一系列问题。

60 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围绕着发展多样化经济,开展了区域全面整治与更新。

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规划与措施(一)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

有效保证各项整治政策的实施,纳入到法制轨道。

1920 年,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现在简称KVR),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这个权力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业代表,有利于其决策顺利贯彻落实。

1960 年该机构提出了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担负起全面规划,决定整治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

1966 年,鲁尔开发协会编制了鲁尔工业区第一个总体发展规划。

1969 年又对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且予以正式公布。

这是联邦德国第一个在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

2022年教学教材《拓展阅读鲁尔区的经验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拓展阅读鲁尔区的经验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优秀教案

借鉴鲁尔区的经验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一、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1、以传统工业为根底,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2、合理调整区内生产力布局。

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4、开发工业传统资源,拓展区域产业新功能。

5、完善环境管理和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二、如何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1、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首先应该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完善根底设施建设,发挥老工业基地的整体优势。

2、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使东北老工业区尽快参加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潮流中去。

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金三角地带,区位经济优势十清楚显。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加之中央再给予东北地区特殊的经济,其开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集中优势力量,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特长,把东北建成大型成套设备生产中心。

据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中心将转移到,东北老工业区是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雄厚的根底和实力4、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东北建设成为的高新技术绿色产业园区。

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一样,经过几十年的资源开发而没有环境修复和建设,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资源枯竭城市的老矿区环境修复工作亟待进行。

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山脉和小兴安岭林区号称“绿色的肺〞,经过几十年的过量开采,大片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东北地区最大的林业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伊春市已无木可采,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应该吸取鲁尔工业区的这一有益经验,将国土整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尽力修补已经和正在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来吸引外商投资,同时还要抽出一局部精力,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力争把东北老工业区建成经济效益高、生产本钱低的最正确投场所,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来东北投资。

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措施

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措施

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措施引言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位于鲁尔河流域。

自19世纪末至今,鲁尔工业区一直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重要工业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变迁和环境意识的提高,鲁尔工业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

为了促进鲁尔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造措施。

1. 产业结构优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环保要求,鲁尔工业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扶持新兴产业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技术制造等领域,鲁尔工业区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环境治理与修复尽管鲁尔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鲁尔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治理,通过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显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其次,加大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力度,采用生物修复、机械修复等手段,修复了大量受污染的土地和水体。

3.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鲁尔工业区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改善道路交通、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建设更加完善的供水、供电和供气系统,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求;优化信息通信网络,提升区域的通信质量和网络覆盖范围。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为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城市更新与功能转型鲁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主要集中在老旧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旨在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拆除老旧厂房、整合土地资源、规划新的功能用地等方式,实现了城市功能的转型。

另外,鲁尔工业区还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将其纳入城市更新计划中,保留了区域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

5. 区域协同与合作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而需要全区域的协同与合作。

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改造工作的进展。

通过建立交流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和共同研发新技术,实现了鲁尔工业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021年整理〗《导学案《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导学案《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优秀教案

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2以鲁尔区为例,掌握传统工业区兴衰的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3通过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掌握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综合思维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1.概念:是指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

2.影响因素: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

3.变化规律:一般来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的产业结构重心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

4.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供应状况、区域主导产业的市场状况等。

5.产业结构的调整1结果: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①矿产资源: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东北部铁矿较近。

②交通: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③水资源丰富。

④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重型机械、基础化工等。

3地位: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4鲁尔区的衰落①传统产业的衰落③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1202150至60年代,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2202170年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3202180年代以来,区域整体规划下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2不断更新能源设施。

3建立起便利便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1重视教育。

〖2021年整理〗《从德国鲁尔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从德国鲁尔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优秀教案

从德国鲁尔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摘要: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

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由此笔者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区;结构调整;资源枯竭;资金;技术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建国以来,东北三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老的夕阳产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随之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此笔者利用在欧洲留学的机会,重访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希望从鲁尔工业区建设经验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从而为东北工业的振兴尽薄棉之力。

一、鲁尔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及弊端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面积4434平方公里,人口540万,目前仍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KommunaverbandRuhrgebiet所属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

鲁尔工业区面积占到北威州总面积的1/10。

1鲁尔工业区的衰落与振兴。

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竭的全过程。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

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

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

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

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

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

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
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民众与可能面临的危机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

一旦有工人失业,不至于过多影响日常生活水平,公众因此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改革的行为。

3.政府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做强盈利能力强、机
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的传统行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

德国政府出于自身能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失业压力等方面的战略考虑,仍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4.各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
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

政府投资搞基建,增加了工作岗位,将原来因改革失业的工人吸收到新的岗位上,解决其就业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立将提高整个地区的效率,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者,也方便了区域内的互动联通。

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入驻,帮助吸引各地的人才向鲁尔区聚集,为当地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失业或转业工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产业升级。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了鲁尔区的形象,为老工业区注入新活力,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政府集中整治土地,通过“造地复田”、“复垦绿
地”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鲁尔区许多报废的矿井得到了重新修整,日后大都成为传统工业展览、教育或培训实习的基地。

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改革最为艰难的,经过百年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鲁尔工业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这是鲁尔产业工人的骄傲。

但改革打破了这些人的自豪感,将他们推向失业的边缘,改革牺牲了这部分人的利益,改革伊始,也必定会引起这部分人的反对。

此时,政府对于公众心理的把握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能让公众理解和支持工业区改造,相当考验执政者的水平。

德国政府的方法是采用渐进式的改革,将大动作变成慢动作,加大社会保障力
度,保障民众即便失业也能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就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让公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的执政思路,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是后续工业区改造能够成功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个阶段,联邦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

在继续加大前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矿冶工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资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的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

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

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发展。

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用毋庸置疑,但本身也消耗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
要来自政府投资,当基础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其边际效益也将越来越小,当基建无法拉动就业和经济的时候,产业结构调整变成当务之急。

德国政府适时制定计划和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从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还有旅游、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

这时,我们发现政府当初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显得如此高瞻远瞩,将上一个十年培养和储备的科技人才投入到当下的产业转型中,那真是无缝对接,恰到好处。

产业转型使老工业区的许多民众经历了失业的阵痛,但良好的职业培训又使他们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更多的人由原先沉重繁复的体力劳动者变为具备专业技能的高新技术人才,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认为产业遗产见证了人类进程的历史,鲁尔区就属于这种产业遗产,它的兴衰连接着几代人的生活,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重要的一页。

由此,德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大量拆旧建新的方式,而是保留了大片产业基地,开始了鲁尔区的改造振兴。

鲁尔工业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1989年创建了国际建筑展览公司(IBA),启动了规模庞大的鲁尔区更新计划。

10余年间完成了100多个更新方案,每个
更新方案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与成熟的执行能力,并且强调生态品质与文化品质。

我认为,“知史者,方知未来”。

古语亦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对于人类太过重要。

后人的成就往往并非一步登天,而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之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能认真对待和悉心保存自己的历史,以贻后人,是伟大且负责任的做法。

因此,我十分赞同德国政府将作为鲁尔区历史重要部分的大量建筑物保留下来,更新、转化和再利用的做法。

从资源利用角度来说,保留和改造也节省了大量资源。

从公众心理上,这样的做法也同样值得称道。

如前文所述,鲁尔区的兴衰牵动了几代人,这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公共关系中我们讲求其情感性,以情感为先导,迎合公众的心理需求。

举个例子,或许有助于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动迁这样的经历,即便在即将搬入新房的喜悦心情中,也会夹杂着很多不舍,那些不舍由过去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累积而成,走过那些日子,才成就了当下的自己,这就是沉淀和历史,当老房子被推倒的一刻,我们心里是相当难受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将工业区保留就是最大程度的满足鲁尔区产业工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样的决策也就更加能够获得公众好感和支持。

那么决定保留建筑物之后,如何改造,又成了一个新问题。

德国政府从民众的需求入手,加之以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其设计蓝图。

于是乎我们看到:在艾姆舍尔,设计者将厂房和设施建成博物馆和景观公园;在杜伊斯堡,将瓦斯罐改造成潜水训练基地,将混凝土建筑外墙改造成了攀岩场地;在欧伯豪森城,将118米的巨大瓦斯罐改造成全欧洲最大、最另类的展览馆。

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每一项都充满了智慧,每一项都从不同层面满足了民众教育、休闲、娱乐需求,当地民众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多次多彩、令人艳羡。

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是成功的,如今的鲁尔区被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在这份大都是代表各个国家地区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名胜古迹的名录中,使得鲁尔的当选显得分外显眼又弥足珍贵。

鲁尔区的改造不会停止,仍将继续,期待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启示,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