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哲学与人生》模块五 课题一 人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历史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以我们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而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是利益的把 握,具体如下:
▲ (1)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 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 (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 展,在集体生活中,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力要求。
LOREM IPSUM DOLOR
案例导入
▲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 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 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 2月 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 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 (一)人的本质
▲ (一)人的本质
▲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提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 的关系,从而具体、历史地说明了人性的真实内涵。其主要表现在“人与 动物相区别”和“人与人相区别”两个层次上,具体体现如下:
▲ 1.是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人与一般动物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也 有根本的不同。马克思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 古语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诠释为人的性格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无法 改变的。而另一种说法: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动物界里的弱肉强食、乱 伦、生存竞争的基因尚残留在细胞里。意指人身上留有动物的本性潜伏其 内,一旦生存条件重返险恶环境,恶的本性即会显露无遗,求生的本能将 导致向恶方向发展。如此,人性本是恶的。
▲ 1.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特点,即人具有的类似动物的身体结 构和自然本能,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 三个方面: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各种资 源和生态环境。其次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类和其他生命一样,也有生老病死。再次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 生等各种自然本能。
▲ 2.在人与人的区别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是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劳动中形 成的社会关系,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 本质取决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只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社 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决定了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本质”,是指事物的原因、根源,指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根据。人的本质也就是产生、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 因。
▲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 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 社会关系中去。
▲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 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 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 因此,一个人离开了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因而也就不可能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没有个人社会也无法存在。脱离个人的 社会,社会就成了空洞的概念。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千百万的体 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 有个人及其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 展。
▲ 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家庭关系、阶 级关系、民族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着人的本质。
▲ 在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中,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是最主要的,是决定其他一 切社会关系的基本关系,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着支配作用。
▲ (二)人所具有的两个属性
▲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揭示人的本质,首先要了解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 会属性,明确人与动物的联系及其本质区别。
▲ (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 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 惜牺牲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反对那些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 的思想和行为。那些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 的努力。
▲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它构成了人与动物最本质的 区别,并且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因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史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的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和思 维都是社会的产物。其次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在生产活动中结成 了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因此说生 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再次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任何一个现实的、具 体的人都处于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去参与 社会生活,人要生存和发展,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这些需 要的满足,单纯依靠个人是无法满足的,也必须依赖于社会。
▲ 人和人的关系,是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 “义”,本质上是利他的,体现的是利他精神。“利”,本质是为己的, 体现的是利己精神。人的一生到底是该为自己活着,还是为了他人活着? 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取义还是取利,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是上升到 道德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统文化中精华所在。
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 (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 个人想要得到健康发展,就要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若不通过集体的奋 斗,个人的价值就是虚幻的。人的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而 人的创造性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所能实现的,本质上它是社会性的活动, 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体现人的价值的人 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法律、首先及人们 之间的关系等社会客观条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社会客观条件存在 于社会集体中。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集体。任何人的创造性 活动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都必须利用他人创造的各种条件, 借鉴他人的经验,同他人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
▲ (二)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是人生中重要的课题。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要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或者关 系。否则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和贡献。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既有利于个人利益的实现,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对立, 轻则有损双方的利益,重则危及社会的利益。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 2.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 一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 一定的生产力善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都制约 着个人的活动。二是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在社会历史领域,任何活 动都是由人来参与 的,尽管人的活动老师有意识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动 机和目的,但决定社会发展的并不是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社会自身的规 律性。人的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 则谐应该坚持的原则
▲ (三)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问题在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作 用于社会,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 在历史上,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个人的实践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直接间 接地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影响。
▲ (三)人的本质特征
▲ 对于人性本质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观 点,其中以孟子代表的“性善论”与荀子代表的“性恶论”最为著名,都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按此假定人的本性是善的, 由于诸多外在因素影响,譬如生存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结交朋友好坏, 或某一瞬间控制能力的偏差,方才表露出不同的善恶。人的性格原本就是 多重性的,有阳光面,也有阴暗侧。正常情况下,理智往往起决定性作 用。
▲ 当然,个人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就其性质来讲有两种 情况:一是促进或推动作用,二是阻碍或破坏作用。
▲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大小之分。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个人的 思想首先素质、知识文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 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家庭、学习、工作环境等具体客观条件也不尽相同,因而个 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也是有区别的。
▲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中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对于 我们探究人生的其他问题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是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在:
▲ 首先,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是根本,起着决 定作用。
▲ 其次,个人与社会相互储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的社 会。个人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这是因为:人要生存,必须进行物 质资料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人不仅同自然界打交道,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须 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由此产生其他种种社会关系。人的劳动是在一定的生产 关系中进行的,每个人从事的具体生产劳动,都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 (一)个人与社会的概念
▲ 个人这个概念是与人这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概念的外延大于个 人,它既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由若干单个的人结成的群体,还可以 指由所有单个的人组成的整个人类。可见,个人是人类的一员,是具有个 特殊的思想、情感、需要、利益和个性特征的人类的一分子。当然,作为 概念,个人不是指具体的张三、李四等,而是对单个的人的理论抽象。
▲ 他们是唐山市玉田县13位普通的农民,却感动了全国“十三亿人”,他们被称为“唐山13义士”。南方冰雪灾害、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在灾区一线,处处能看到他们的身影。13位农民被评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
案例分析
▲ 13位农民兄弟的事迹不仅弘 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 族精神,体现了公民基本道 德规范的要求,而且表现出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自己 的人生价值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