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施工、验收要点

二次张拉钢绞线技术应用于

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标准化研究课题组

二○○九年八月二日

图1-02

固定端安装进浆聚乙烯半硬管

图1-03

二次张拉竖向预应力安装示意图

图1-03

二次张拉竖向预应力安装示意图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施工、验收要点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筋锚固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精轧螺纹钢筋YGM锚固体系,也不同于夹片式钢绞线锚固体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验收中应掌握如下要点,才能确保发挥这一新型锚固体系的优势,从而确保竖向预应力(含中短预应力束)永存应力稳定可靠,孔道压浆密实饱满,提升桥梁的安全性能。

一、预应力筋制作、安装

1、正确安装P锚挤压套和弹簧在钢绞线上的位置,确保弹簧总长度的90%以上在挤压套内。

2、P锚挤压安装油压应大于或等于25Mpa(当使用YJ40挤压机时,应大于或等于30Mpa)。

3、每500套P锚应抽样3套在现场按施工同一工艺挤压,用标定合格千斤顶做拉断试验,钢绞线拉断,钢绞线与挤压套应无滑动、滑脱现象。

4、每一根钢绞线挤压安装P锚时,都应有原始记录。

5、安装固定端应注意安装压板。(如图1-01)

6、安装进浆钢管与塑料管连接部位应用铁丝或管

卡固定(如图1-01)

7.固定端波纹管口应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或

海棉)堵严实,防止进浆。

8、张拉端槽口穴模与垫板应用螺栓联接,穴模底板与垫板之间应无间隙。(如图1-03)图1-01 固定端安装示意图

图2-01

第一次张拉示意图

9、检查张拉端槽口穴模固定螺栓孔是否对称(图1-04),如发现不对称情况应坚决返工。

10、安装张拉端槽口穴模时,穴模底板应与桥面基本平行。

11、进浆塑料管宜采用聚乙烯钢丝管或聚乙烯半硬管(图1-01;图1-02)。

12、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终凝2~5小时内拆除张控端槽口穴模。 13.张拉端槽口拆模后,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以及杂物进入槽口内。 二、施加预应力

1、第一次张拉施工按常规钢绞线夹片锚固施工方法施工,每束3根(含3根)以下的钢绞线束可单根张拉。

2、第二次张拉应在第一次张拉放张后2~16小时内进行,张拉时应采用专用千斤顶和张拉连接装置,将整束张拉至设计要求应力值。

3、张拉施工工序

(1)第一次张拉施工宜为 0→0.1σcon →0.2σcon →1.03σcon 锚固 (2)第二次张拉施工宜为 0→0.5σcon →1.03σcon 拧紧支承螺母→放张

(3)检验测量第二次张拉放张后伸长值是否符合要求。 (4)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的方法,用

伸长值进行校验,(a)第一次张拉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b)第二次张拉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10%以内,c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10%以内。

4、张拉放张回缩值应控制在

a 、第一次张拉锚固回缩量≤6 mm 。

图2-02

第一次张拉放张后示意图

持荷2min 持荷2min

b 、第二次张拉锚固回缩量≤1 mm 。 5、张拉施工

①第一次张拉施工

a 、第一次张拉时支承螺母应不受力,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有较小间隙(图2-02)

b 、施工工序:

0→0.1σcon →0.2σcon →1.03σcon 锚固。

c 、应测量0.1σcon 与1.03σcon 工具夹片外露差值。

d 、计算实测伸长值时应减去工具夹片外露差值。

e 、安装锚具前,应清理干净槽口内杂物。 ②第二次张拉施工

a 、第二次张拉时间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在第一次张拉完成后2~16小时内进行。

b 、第二次张拉前准备

(a) 清除干净张拉槽口内杂物。 (b) 安装张拉连接套(图2-03) (c) 安装张拉杆(图2-04) (d) 安装张拉支架(图2-05)

(e) 安装千斤顶及张拉杆连接螺母(图2-06) (f) 消除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间隙(图2-07)

图2-03

安装张拉连接套后

图2-04

安装张拉连接杆后

图2-05 安装张拉支架后

持荷2min

c 、进行第二次张拉

(a) 第二次张拉施工工序0→0.5σcon →1.03σcon 拧紧支承螺

母→锚固

(b) 第二次张拉至1.03σcon 时,支承螺母应离开垫板6~12mm 间隙(图2-08)

(c) 拧紧支承螺母后,支承螺母与垫板应贴紧,无间隙(图2-09) (d) 放张后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应无间隙(图2-10)

d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拆除张拉杆系统及千斤顶 (a) 拆除连接杆连接螺母(图2-11) (b) 拆除千斤顶(图2-12)

图2-06

安装千斤顶和拉杆连接螺母后

图2-07

开始第二次张拉初始状态 已消除支承螺母和垫板之间的间隙 图2-08

第二次张拉终,支承螺母离 开垫板产生6-12mm 的间隙

图2-09

二次张拉旋紧支承螺母锚固后 图2-10

二次张拉放张、回油后 图2-11

二次张拉拆除拉杆连接螺母后

持荷2min

x

(c) 拆除张拉支架(图2-13)

(d) 拆除张拉杆(图2-14)

(e) 拆除张拉连接套(图2-15)

e、校验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测伸长值

与理论伸长值误差

(a)测量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

置差△L H(图2-16)

(b)测量锚杯,支承螺母高度

(c)按下式计算第二次张拉放张

后实测伸长值:

△L放H=△L H-(H1-H2)+1

式中:H1—锚杯高度(mm)

H2—支承螺母高度(mm)

△L放II—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

值(mm)

△L H—第二次张拉放张后锚杯与支承

螺母相对位置差值(mm)

(d)将△L放II与第二次张拉理论伸

长值△L II进行比较,误差应在

±10%之内。

图2-12

二次张拉拆除千斤顶后

图2-13

二次张拉拆除张拉支架后

图2-14

二次张拉拆除张拉杆后

图2-15 完成二次张拉全过程后

图2-16

测量二次张拉锚杯和支承

螺母相对位置之差△L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