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生物课堂学习的学习的教学评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依据(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

课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

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力要求

知识方面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方面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评价要素 :1 、教学理念。 2 、学科思想; 3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 4 、教学过程; 5 、教学效果。

1、教学理念

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诸多 , 如 : “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等。

2、学科思想

教学中需渗透学科思想,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生物学科思想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个

体与群体相统一、生物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等。

3、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

教学目标分为预设的教学目标和生成的教学目标。通常教案中设计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为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

个生成的教学目标往往被忽略。生成的教学目标,就是在预设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生成出一些新的教学目标。例如: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的升华等

等,都属于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目标。

评价要注重,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统一、全面、准确、恰当;看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中是否有新生成的目标。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教师、教学主要内

容。

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重在强调学生的参与,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

式。

①学生的学习状态

(1 )学生的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

(2 )学生的交往状态:(师——生;生——生)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的、丰富多样

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 3 )学生的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问题与见解是否

有挑战性与独创性。思维的参与是核心。有的课堂表面上很活跃,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的课堂表面上很静,但学生的思维却调动起来了。

( 4 )学生的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5 )生成状态。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

否对后续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和期待。

②学生的学习方式:看是否贯彻了生物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教师

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手段的利用等。

①教学行为:

(1 )组织能力:包括课堂的调控能力、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素质等,这些要贯穿于课

程的始终。

( 2 )注意力:教者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观察每位学生的反映,通过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3 )教学机智:对学生积极的积极评价、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要审时度势,因势利

导,随机应变。

(4 )教学态度:

( 5 )教学境界:教学不仅仅是传递一些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在专业思想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有所提高与升华。

②教学方式:看教师是否在组织、引领、启发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③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策略的实施也应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际有机地整合,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④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媒体要与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组合。多媒体课件、投影、挂图

和模型等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应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际有机地整合。

教学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