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SPSS操作:搞定病例与对照的1:1匹配
SPSS操作:搞定病例与对照的1:1匹配说起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相信各位⼩伙伴并不陌⽣。
简单来说,就是把患有某种疾病的⼀组病⼈作为病例组(case),不患该疾病但是可⽐的另⼀组个体作为对照组(control),通过⽐较两组中我们关⼼的暴露因素的⽐例,从⽽推断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
讲到这⾥,就不得不提到确保病例组和对照组可⽐性的绝招——匹配!⼀般来说匹配包括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前者只要保证匹配的因素在两组分布⽐例相同,⽐如说病例组男、⼥各半,对照组也应该⼀样;后者要求病例组每⼀个研究对象,在对照组中也有⼀个匹配因素相近或⼀致的研究对象与之匹配,⽐如说病例组有⼀个23岁男性,对照组中应给他匹配⼀个23岁左右的男性。
本期和⼤家⼀起学习如何使⽤SPSS搞定病例与对照的1:1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SPSS22及以上版本才提供病例对照匹配(Case Control Matching)的功能,其他的版本要想使⽤这个功能,必须安装相应插件才能实现。
本次使⽤SPSS22为⼤家演⽰。
⼀、问题与数据⽬前对于吸烟与⾼⾎压之间关系仍存在争议,拟采⽤巢⽒病例对照设计(⾼⾎压组与正常组)探讨吸烟与⾼⾎压之间的关系,其中对照组按照年龄±2岁,性别相同与病例组进⾏匹配。
已有的队列数据在匹配前是这个样⼦(见表1),可以看到两组在匹配之前的性别分布和年龄均有明显差异。
下⾯⼀起看看SPSS如何搞定匹配!表1. 两组基线情况⽐较(匹配前)⼆、 SPSS分析⽅法1. 数据录⼊(1) 变量视图(2) 数据视图2. 病例对照匹配选择Data→Case Control Matching,就进⼊病例对照匹配的主对话框。
将需要匹配的变量(Age, Sex)放⼊Variables to Match on中;Match Tolerance⽤来设置匹配条件,⼀般分类变量要求相同,设置为“0”,对于连续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限定⼀个范围,⽐如这⾥我们限定年龄±2岁,设置为“2”,但是需要注意,设置匹配条件必须与匹配变量放置顺序相⼀致,并且⽤“空格”隔开;Group Indicator指定分组,⼀般病例组赋值为“1”,对照组赋值为“0”;Case ID确定观测对象的ID,⼀般为病例号,调查编码等;Names for Match ID Variables设定⼀个变量,⽤来明确对照组中匹配成功的ID;Names for Matchgroup Variables 设定⼀个变量,⽤来明确病例组中相同条件的观测对象,⽐如有两个23岁男性。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
1.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A. 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B. 是进行病例组与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C. 为了控制年龄因素D. 不了增加分析时的统计学检验能力E. 为了控制选择性贪偏依2. 在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空研究中,如果没有系统误差,且样本大小一定,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相对危险度(比值 )的大烛取决于下列哪个条件A. 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的频率或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驵暴露的比例B. 规定的显著性水平(人)C. 规定的把握度水平(1- )D. B和CE. A.B和C3. 发生混杂偏依的可能原因是A. 没有考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 除感兴趣的暴露因素或疾病外,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和疾病有关C. 除暴露因素和疾病外,还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被说明既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与疾病的分布有关.D. 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因素分布有关,并是疾病独立危险因素E. 以上都不对4. 某研究者决定把每个病例的配比对照数从3个增加到6个来提高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力,对此做法你的观点是A. 建议使用一个对照,因为多设对照的价值很小B. 由于对照数如此之多,可利用这些对照进行定群研究,以得到RR值C. 如有可能,适当增加病例数而不是对照数D. 如果只是研究近期诊断的病例则同意其决定E. 如果用6个对照劝其进行非配比分析5. 信息偏倚指的是A. 同时存在几个变量的效应,而结其中某个效应的估计不准确B. 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随机误差C. 对自变量或因变量进行测量或分类时,由于随机变异而使精密度降低D. 自变量或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系统误差E. 上述答案均不是6. McNeyman Bas也称A. 住院偏性B. 选择性转诊偏性C. 检诊造成的偏性D. 存活病例偏性E. 无应答偏性7. Berksorv偏性也叫A. 存活病例偏性B. 住院偏性C. 选择性转诊偏性D. 检诊造成的偏性E. 无应答偏性8. 病例对照研究中A. 应尽可能采用双盲法B. 如果疾病罕见而暴露常见,则很难进行C. 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D. 通常需要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9. 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的病例必须能够是A. 代表总体中所有某病病例B. 住院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全部病人C. 有明确的诊断标准D. 门诊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全部病人10. 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 信息偏倚B. 观察偏倚C. 选择偏倚D. 混杂偏倚E. 以上都不是11. 混杂因素是指A. 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B. 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 对研究的病和结研究暴露的因子都有联系的因素D. 仅对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E. 仅与对照有联系的因子12. 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应考虑A.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的作用B. 混杂偏倚的作用C. 机会的作用D. 因果的联系13. McNeyman Bius属于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分类错误D. 混杂偏倚E. 随机误差14. Berkson Bius属于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分类错误D. 混杂偏倚E. 随机误差15. 下面哪项有关选择偏倚的描述是正确的A. 增加样本大小能减少选择偏倚B. 队列研究中不会发生选择性偏倚,因研究开始时对象均无病C. 由于存在"健康工人效应"研究职业人群时不能避免选择性偏倚D. 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比队列研究更易发生选择性念偏倚E. 如果病例来自一所医院,对照来自同一医院则可以避免选择性偏倚16. 哪条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措施A. 分层分析B. 匹配设计C. 多因素模型D. 同一的调查是E. 标准的分析17. 哪条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措施是A. 匹配设计B. 分层分析C. 因素模型D. 随机化E. 双盲法18. 下列哪条不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措施A. 选多种对照B. 多因素分析C. 分层分析D. 配比设计E. 使用培训有素的调查员19. 下列哪条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措施A. 精心设计调查表B. 认真培训调查员C. 采用双盲法实验D. 同一时间对病例和对照调查E. 随机选取研究对象20. 下列哪条不是控制选择性偏倚的措施A. 尽量选用发病例B. 选用中青年病例C. 选用多种对照D. 双盲法调查E. 随机选取对象21. 下列哪些措施可控制选择偏性A. 认真培训调查员B. 精心设计调查表C. 随机选取研究对象D. 在多个医院选择对象E. 同时选择医院和社辽的研究对象22. 最近有报道,在男性同性恋中,发生几例多发性肉瘤病例. 可能病因包括HTLD -3及应用违禁药物.如你是负责这一问题的医师,第一步你将采用哪种研究方法?A. 病例对照研究B. 定群研究C. 相关分析D. 干预试验E. 以上都不对23. 在某些情况下,用Cabe-Centrof Stuely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比定群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A. 研究对象可能失访B. 有时只能计算比值比,反而不能直接测量相对危险度C. 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更易估计随机误差D. 一些疾病很罕见E. 队列研究中更易出现混杂偏倚24. 在可疑病因因素调查时,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一对照研究最大弱点是A. 收费大,观察时间长B. 在决定有无可疑因素时可能有偏倚C. 在决定有无发病上可能有偏倚D. 寻找对照组比较困难E. 在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方面比较困难25. 下列研究哪项是病例一对照研究A. 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调查某病的患病率B. 在戒烟至今仍抽烟的男性中调查癌肿的相对危险度C. 从已知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可疑的危险因子D. 调查以往的死亡率的趋势,以便预测疾病的发生E. 分析以往疾病的分布,以便研究疾病各因素累积的资料假设26. 试述下列特征中哪一条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 该法比较经济B. 省时.省力C. 可计算发病率D. 选无病者作对照E. 回顾性地评价暴露史,可能出现偏性27.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下列哪条不是A. 省时.省力.省钱B. 结果的出快C.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 观察研究方法,有对照组E. 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8. 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下列哪些优点A. 直接证实疾病的因果关系B. 观察方向由因 -果C. 给研究对象施加干预措施D. 有供病例组作比较的对照组E. 属描述性研究29. 某研究者发现他事先确定的研究计划的样本太大,若要成少样本,就需增大A. α式Ⅰ型误差B. β式Ⅱ型误差C. 无效假设与释一假设的差距D. 检验的功效30. 下列研究中,最难避免观察偏倚的是A. 研究社会阶层与TB发生之间的关系B. 确定某种计药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C. 研究体重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E. 研究生育史与宫颈Ca之间的关系31. 由一病例对照研究估计暴露于某因素后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是,其可信限为1.1-6.3,这是指A. 在0.10水平上进行双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B. 在0.10水平上进行单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C. 在0.05水平上进行单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D. 在0.05水平上进行双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32. 用心理健康调查50个使用胰岛的糖尿病病人与50个非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组心情抑郁者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病人绷(P<0.05).这一结果唯一不能用下列哪条解释A. 两组间本身就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与糖尿病并无联系B. 糖尿病引起抑郁C. 抑郁导致糖尿病D. 抑郁可能受胰岛素作用的影响E. 这可能是一个偶然的联系33. 在Cuse-Confnof Ifuely,探讨妊娠母各种暴露史与先天畸性危险之间的联系. 你审查该研究时,你怀疑那些生孩子畸形的母亲由于内疚而少报了她们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儿童的母亲,其报告要准确些,这是一种A. 选择偏倚B. 无差异错误分类C. 回忆偏倚D. 混杂偏倚E. 抽样误差34. 如上题你的怀疑是正确的,并且实际上吸烟增加了畸形的危险,那么论文中报导的桎危险度与"真正的"相对危险度比是A. 低估了B. 高估了C. 都不是D. 不能确定E. 没变化35. 对126例16-45岁女性肝Ca患者登记调查进行分析发现21%有应用口服避孕药史, 据此有人提出,应用口服避孕药也肝癌之间有联系.该结论A. 对B. 不对,因为缺乏分母或应用了不适当的分母C. 不对,因为缺乏对照组D. 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E. 不对,因为研究对象随访不完全36. 有人经Case-Controt Sbudy 报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激素使用率入高于一般健康人,故此推断服用雌激素能导致子宫内膜癌,此结论A. 正确B. 不正确,因该研究中病例的确定有选择性偏倚C. 不正确,因该研究中病例的确定有观察偏倚D. 不正确,因该研究中有混杂偏倚E. 不正确,因有交互作用37. 在一个大工业区内对所有20-30岁妇女进行调查,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宫颈癌新病例早发病率为5/10万,而来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发病率为2/10万,两组差异显著,因此口服避孕药引起宫颈癌的结论是A. 正确的B. 不正确,没有校正使用者与未使用者的年龄分布的可能差异C. 不正确,由于没有区别发病率与患病率D. 不正确,用的是比例支持这个结论需用率E. 不正确,因为两组在其它有关因素方面可能不同38. 在一个50例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可能的病因因素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率上的差异显著性,人们据此下结论A. 该因素与疾病无联系存在B. 这个差异临床上可能是显著的C. 这个差异可能是抽样变异的结果D. 病例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已被证实E. 观察者或调查者的偏性已被消除39. 某项关于有金霉素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期剂的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可选用广告内所述的金霉素这项推论是否正确?A. 是B. 否,因为所作的比较不是以率作为根据的C. 否,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D. 否,因横断面调查时未排除队列的纵向作用E. 否,因不是随机样本40.估计EHT患者死于脑卒中的危险性对照EHT 正常病例 EHT 50 30正常 20 10控制年龄性别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死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A. 表中未分层,不能计算B. 5.00C. 1.50D. 0.94E. 0.8341. 假设上述资料没有配比,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是A. 5.00B. 1.52C. 1.50D. 0.83E. 1.2042. 混杂因素使病例组的暴露比例减小则结果OR值和P值则有A. OR ↑ P↓B. OR ↓ P↓C. OR ↓ P↑D. OR ↑ P↑E. OR ↓ P→43. 如果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混杂因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则其结果A. OR值变大B. OR值变小C. X2值增大D. X2值变小E. 不能确定,可大,可小44. 具有公共卫生实际意义的指标是A. 病例组的暴露比B. X2值C. P值D. OR值E. EF值45. 下列哪条不是EF反映的A. 某暴露对人群中发病所产生的影响B. 消除该暴露的产生预防该病的效果有多大D. 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E. 代表联系强度46. 如果OR值大于1,X2大于3.84,小于6.63那么OR 95%可信限应在A. 大于1B. 0-1之间C. 小于1D. 下限小于1E. 不能确定47. Woolf法计算层间的X2值,反映的是A. X2值大,P值小,各层不同质B. X2值小,P值大,各层同质C. X2值越大,总OR值越有代表性D. X2值越小,总OR值越有代表性E. X2值与总X2反映一致48. 如果在病例对照研究中,P值小于0.05则在α=0.05水准检验有A. 拒绝H0,接受H1B. 接受H0,拒绝H1C. 认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D. 认为暴露与疾病有关联E. 据OR值大小来定49. 如果在病例对照研究中,P值大于0.05则在α=0.05水准检验有A. 拒绝H0,接受H1B. 接受H0,拒绝H1C. 认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D. 认为暴露与疾病有关联E. 据OR值大小来定50. 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A. 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B. 暴露是该病的原因C. 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D. 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E. 该病与暴露没有联系51.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是A. 某病的患者B. 某种病的可疑患者C. 不患同种病的非对照D. 任何人都可作对照52. 反映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 潜伏期B. 总人口的疾病发病率C. 致病因子的流行率D. 特异危险性E. 相对危险性53. 匹配的资料的OR值为C/b那么将此资料转成非匹配的则OR值为A. C/bB. Ad/bCC. A+b/b+dD. (a+c)(c+d)(a+b)(b+d)E. b-cb+c54. 分级资料是A. 把具备某特征人群分解成不同层次B. 对暴露不同等级进行分析C. 对不同的混杂因素进行分级D. 按不同对照进行分析E. 对年龄性别进行分层55. 研究中对变量的测量最希望采用的是A. 口头回答B. 家属回忆C. 半定量测量D. 定量化测量E. 定性测量56. 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A. 原始资料的收集B. 原始资料的建库上机C. 整理分析统计D. 多因素分析E. 分层分析57. 配比过头是指A. 选择对照过多B. 选择对照种类过多C. 配比数超过了4个D. 匹配了研究因素E. 匹配了混杂因素58. 匹配研究的优点是A. 以较小的样本取得较大的研究效率B. 提供更广泛的病因线索C. 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D. 匹配的越多效果越好E. 获取较大的OR值59. 如果A病的AR大于B病的AR,那么可以认为A. 暴露A病的联系比其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联系B. 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了暴露因素后,预防A病病例将会多于预防的B病病例C. 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D. 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E. 上述都是60. 计算分层资料的总X2值是为了A. 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B. 估计分层资料的同质性C. 为了确定混杂因素D. 检验计量反应关系E. 以上都不对61. 计算分层资料的总OR值是为了A. 是为了证实某个混杂因素B. 是为了分析去除某个混杂因素C. 估计同质资料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D. 估计不同质资料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E. 以上都不对62. 遗传的群体监测是指A. 遗传病的普查B. 群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检测C. 病前诊断D. 遗传咨询E. 群体中生殖细胞的检测63. 判定疾病是否为遗传时应具备A. 亲属中的发病比对照的亲属中发病率高B. 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风险高于无家庭史的人C. 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比异卵双生子高D. 共同生活的无血源关系的均不发病E. 常有一定年龄后发病64. 先证者是指A. 患某病的病例B. 家系中医生确诊的第一个遗传病患者C. 家系中遗传病的发病者D. 被选中的研究对象E. 家系中发病最重的病列65. 三级亲属A. 祖父母B. 外祖父母C. 表兄弟D. 叔伯兄弟E. 姑父.姨父66. 一级亲属指A. 父母B. 同胞兄弟C. 半同胞兄弟D. 子女E. 祖父母67. 遗传流行病研究范畴A. 遗传病在家系内的传递方式与遗传异质性B. 染色体异常的群体表现C. 多因子遗传病的遗传特征.遗传病再发风险D.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问题E. 前诊断及畸形预测68. 下列哪些是多因子遗传疾病A. 唇腭裂B. 冠心病C. 消化性溃疡D. 血友病E. 先天愚型69. 遗传流行病学的特点A. 考虑了遗传因素及家庭相似性B. 研究对疾病易感的个体或亚组的基因型C. 以人群为研究基础D. 重点研究人类疾病E. 研究所有的遗传病70. 环境因素包括A. 文化教养因素B. 生活方式因素C. 外界暴露因素D. 基因型E. 饮食因素71. 再发风险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遗传度B. 家庭中罹患成员的多少C. 疾病的严重程度D. 性别E. 年龄72. 养子分析是为了研究A.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B. 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C. 说明教养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D. 说明饮食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E. 亲子间血缘关系73. 二级亲属指A. 祖父母B. 叔伯.姑C. 姨舅D. 外祖父母E. 父母74. 半同胞是指A. 同父异母B. 同母异父C. 同父同母D. 异父异母E. 双胞胎75. 多因子遗传病的统计指标有A. 遗传度B. 分离比C. 一级亲属发病率D. 二级亲属发病率E. 再发风险率76. 易患性是由A. 遗传因素决定B. 环境因素决定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7. 易感性是由A. 遗传因素决定B. 环境因素决定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8. 多因子遗传病常用的分析方法有A. 家系调查法B. 双生子法C. 分离分析法D. 连锁分析法E. 通径分析法79. 遗传疾病的预防是指A. 个体上的遗传咨询B. 群体上的监测C. 缺陷基因的治疗D. 优选基因库的建立E. 试管婴儿80. 病因研究中, 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间的主要区别是:在实验研究中A. 研究是前瞻的B. 根据患病与否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C. 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大小相同D. 根据可疑病因的暴露史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E. 调查者决定谁暴露于可疑致病或保护因子,谁不暴露于可疑致病或保护因子81. 进行双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 使对比组间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具有可比必性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C. 尽可能减少退出和失访D. 使研究更合乎道德E. 上述都不是82. 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为了保证A. 在试验期间对试验病人和对照病人的处理和评价相似B. 磨难的病人能代表该试验的目标总体C. 抗体观察者间变异D. 试验病人和对照病人在人口统计学,临床及其它特征上相似E. 试验结果能在其它情况下重复得到83. 在以死亡为结果变量的临床试验中,在对照组中应用安慰剂,不是完全不给治疗,尽可能减少A. 选择偏倚B. 观察偏倚C. 混杂偏倚D. 失去推广性E. 上述都不是84. 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时常采用双盲以尽可能减少A. 选择性偏倚B. 观察偏倚C. 混杂D. 失去推广性E. 抽样误差85. 目标人群是指A. 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B. 指符合研究对象标准人群中的一个样本C. 指打算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推论的总体人群D. 研究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群E. 一般正常人群86. 实际人群是指A. 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B. 指符合研究对象标准人群中的一个样本C. 指打算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推论的总体人群D. 研究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群E. 一般正常人群87. 研究人群是指A. 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B. 指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的一个样本C. 指打算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推论的总体人群D. 研究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群E. 一般正常人群88. 单盲试验是指A. 只有研究者知道分组情况B. 只有受试者知道分组情况C. 只有实施者知道分组情况D. 只有观察者知道分组情况E. 只有研究对象家属知道分组情况89. 开放试验中A.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都了解分组情况B. 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都不了解分组情况C. 研究者不了解研究对象了解分组情况D. 是指研究中研究者可进可出的实验E. 是指研究中研究者只进不出的实验90. 实验研究中不依从性是指A. 研究对象不符合入选标准,需从实验中排除B. 研究对象迁走意外死亡式与本病无关死亡及本人退出实验等C. 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后不遵守实验规定D. 实验者随意更改实验程序E. 实施者随意更改实验程序91. 下列哪一条是随机化临床试验的主要优点A. 观察偏倚最小B. 比观察研究更合乎道德C. 其结果可推广到其它病人D. 排除了被研究对象自己有选择地进行入不同处理组的可能必性E. 所研究的病人共有代表性92. 为了评价疫苗对传染病的效果,随机选择1000名接种过该疫苗的2岁儿童,随访10年结果80%的儿童来感染该病,关于该疫苗的效果最正确的结论是A. 该疫苗非常好,因为免疫率高B. 该疫苗不十分有效,因免疫还不够理想C. 不能下结论,因为没有随访来接种儿童D. 不能下结论,因为没有10年后的资料E. 该资料的显著性100%-80X=20X.即本病的发病率93. 在临床试验中能保证受试者基征分布相似的措施A. 随机化B. 双盲措施C. A和B都是D. A和B都不是94. 某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一种新的抗高血药物与常规药物降低人血压的效果.结果. 任何测量参数在统计上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这样解释这个结果:A. 检验的统计学功效超过95%B. 无效假设是真实的概率大于95%C. 常规药物治疗组95%的病人用新药治疗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D. 新药可能真有效果本次试验可能犯了Ⅱ型错误95. 干预试验,预防措施效果评价指标有A. 有效率B. 治愈率C. 生存率D. 保护率E. 效果指数96. 有关实验效果评价,对治疗措施效果评价指标有A. 有效率B. 治愈率C. 生存率D. 保护率E. 效果指数97. 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指的是A. 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C.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 研究组各对照组对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E. 以上都不对98.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依从者在结果分析时不应按退出算,其理由是A. 两组比例可能不同B. 两组的不依从类型可能不同C. 退出会低估干预的影响D. 对照组内部依从不依从遵守规定的比例不同E. 不依从者常代表有个性人群99.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中如果夸大了暴露百分比则结果会有A. OR ↑ P ↑B. OR ↑ P ↓C. OR ↓ P ↑D. OR ↓ P ↓E. OR 不变 P 不变100. 用配比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A. 配比的因子尽可能多些,以求得比较组间的完全一致B. 配比因子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是比较肯定的混杂因子C. 配比的因子尽可能少一些,便于选择对照D. 配比的目的是使被比较的两组具有较好的可比性_。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
它主要用于比较两组病例和非病例,以评估某一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消除个体特征的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已经发生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例,然后根据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从无该疾病的人群中选择与之配对的非病例。
配对的方法可以是1:1的配对,也可以是多对一的配对。
这样,研究者就得到了一组配对的病例和非病例。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会收集病例和非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暴露因素、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
然后,研究者通过比较病例组和非病例组的暴露因素,以及计算相应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通过配对设计,可以消除个体之间的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研究成本和时间相对较低,研究过程相对简单,适合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
此外,该研究设计还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因为可以通过选择配对病例和非病例的方式提高研究效率。
然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配对方法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非病例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如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匹配精确性等。
此外,由于回顾性设计,可能会出现记忆偏倚和信息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可用于评估某一因素与疾病关联性。
它在消除个体特征混杂因素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在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考虑研究目的和可行性,合理选择配对方法,并提高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 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 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 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 (3)
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提出假设
根据所了解的疾病分布特征和已知的相 关因素,并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 上,提出研究假设。
(二)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选择对 照的适宜形式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
基本来源:1.医院
2.社区
病例的选择
疾病诊断标准的规定:国际国内标准、自订标准 病例其他特征的规定:(年龄、性别、民族等) 尽量采用新病例
3.变量的测量
(六)资料的收集
1.收集的方法 询问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查阅档案、采样
化验、实地查看
2.质量控制 抽取部分样本复查,做一致性检验
(七)资料的整理
原始资料核查、分组、归纳及编码输入计 算机
(八)数据的分析
1.描述性分析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均衡性检验
配对设计样本含量计算例子:
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设α=0.05(双侧),β=0.1,对照组暴露率
0.3,估计RR=2,代入公式得到M=186
(五)获取研究所需因素的信息
1.变量的选定 包括:感兴趣的研究因素、其他可疑因素、 可能混杂因素
2.变量的规定
变量的明确定义
2.统计学推断
(1)不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①将每个暴露因素可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暴露
有 无 合计
疾病
病例
对照
a
b
c
d
a+c=m1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做 χ2 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教案讲义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教案讲义I.前言匹配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素。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一组已患病的病例(cases)和一组不患病的对照(controls),然后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暴露情况,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在于能够控制一些潜在的干扰因素,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本次教学将介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研究方法。
II.基本概念1. 病例(cases):指已患病的个体或群体,是研究的观察对象。
2. 对照(controls):指未患病的个体或群体,与病例组在一些重要特征上相匹配,用于作为比较对象。
3. 匹配(matching):指根据一些特定特征将病例与对照进行配对,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
4. 危险因素(risk factor):指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
III.设计原则1.匹配原则:病例组与对照组应在一些重要特征上进行匹配,如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以降低混杂因素的影响。
3.确定研究的暴露指标:选择正确的暴露指标,确保能够准确评估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IV.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确定要研究的危险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招募病例和对照群体,确保匹配原则的实施。
3.收集数据:收集病例和对照的个人信息、暴露情况和病史等数据。
4.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V.数据分析方法1.单变量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危险因素暴露上的差异,通常使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
2. 多变量分析: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评估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通常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或Cox比例风险模型。
3.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论,评估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临床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得区别
(1) 对照得规定:必须就是来自产生病例得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得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得研究对象。
(2)对照得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得就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得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与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得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得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得数据。
样本含量得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得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得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得相对危险度(RR)得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得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得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得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得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得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得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得危险度增加,就是疾病得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得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得危险就是非暴露组得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得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得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就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得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得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得部分,而PAR%就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得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得偏倚就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得偏倚就是失访偏倚。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比较一个或多个暴露因素与一个或多个疾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一个群体中的一组患病者(病例)和一个类似的但没有患病的群体(对照),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因素,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可以研究罕见疾病,同时也可以研究多个潜在的暴露因素。
然而,病例对照研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难以确定时间顺序和回忆偏差等。
以下是一份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研究对象:中国南方某市的肺癌患者和同龄、同性别的非肺癌患者。
研究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肺癌患者(病例组)和非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匹配,以消除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每个病例,选择一个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然后比较两组人群的吸烟情况。
研究结果:共纳入200名肺癌患者和200名非肺癌患者。
结果显示,病例组中有90%的人曾吸烟,而对照组中仅有40%的人曾吸烟。
经过统计学分析,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显著(P<0.05),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
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预防肺癌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吸烟的宣传和教育,以减少吸烟的人数,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生率。
研究局限: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存在回忆偏差的可能。
此外,本研究只考虑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考虑进来,可能存在混杂的影响。
总之,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有用的观察性研究方法,可以用来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注意匹配的对象应该具有相似的特征,以消除混杂的影响。
同时,研究结论也需要经过统计学分析来验证。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她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与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就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就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与对照3、暴露就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就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就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就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就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就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就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会选择一组患有某种疾病的个体(病例组),并与其在某些特定因素上相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比较。
四格表(4x2表)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工具,用于总结和展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四格表的结构如下所示:疾病发生未发生。
暴露 A B.未暴露 C D.其中,A代表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数量,B代表病例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C代表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D代表对照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四格表可以用来计算各种统计指标,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指标:1. 暴露因素的比例(Prevalence),可以通过计算A/(A+B)和C/(C+D)来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比例。
2. 疾病的风险比(Risk Ratio,RR),可以通过计算(A/(A+B))/(C/(C+D))来得到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相对于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个体的风险。
3. 疾病的风险差异(Risk Difference,RD),可以通过计算(A/(A+B))-(C/(C+D))来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之间的风险差异。
4. 疾病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可以通过计算(AD)/(BC)来得到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相对于对照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个体的危险度。
除了计算这些统计指标,四格表还可以用来进行统计假设检验,例如卡方检验,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结来说,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是一种用于总结和展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统计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和解读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匹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估算
匹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估算一、手工计算方法一:(一)按1:1配对设计,单侧检验,实验组样本含量:M=[zα/2+zβ√p(1−p)]2/[(p−1/2)2(p0q1+p1q0)]其中α=0.05,zα=1.645,β=0.1,zβ=1.282,p=OR/(1+OR),OR按95%可信区间计算OR=0.5,p0为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按0.?计算),q1=1−p1,P1为研究因素在病例组中的暴露率,p1=p0OR/[1+p0(OR−1)],q0= 1−p0(二)计算出实验组样本含量后,再加上可能发生的20%脱落和退出病例,(三)实验组最后样本量为M×1.2,对照组样本含量与实验组相同。
【文献来源:史周华,何雁.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300】方法一:(一)多组研究,每组样本量相同,单侧检验,实验组样本含量:n=(Uα+Uβ)22P(1−P)/(p1−p0)2n为每一组所需的样本量,Uα、Uβ为α、β对应的U值,α=0.05,β=0.1,时查正态分布分位数表得到Uα(0.05)=1.65,Uβ(0.1)=1.28,p0、p1分别代表原有的疗效和预计可达到的疗效,P=(p1+p0)/2×100%=0..(二)计算出每组样本含量后,再加上可能发生的20%脱落和退出病例。
(三)每组最后样本量为n×1.2,各组样本含量相同。
【文献来源:刘建平.临床试验样本含量的计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536~538】二、PASS软件计算样本量计算: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1、问题与数据某研究者拟探讨吸烟与肺癌的关系,考虑到年龄可能和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设计一项按照年龄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并对于每一个病例组研究对象,选择一个与其年龄差在±3岁以内的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原创版)目录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意义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操作步骤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实例5.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正文一、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意义配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是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个体进行配对,比较两组个体在过去暴露于某个因素的概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
这种方法在病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某个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那么患有疾病的个体在过去暴露于该因素的概率应该高于没有患病的个体。
研究者通过比较两组个体的暴露概率,可以判断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三、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操作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者需要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匹配因素: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可能与疾病有关的暴露因素作为匹配因素。
3.收集数据:通过查阅病历、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在过去的暴露情况。
4.配对:将患有疾病的个体与没有患病的个体进行配对,确保每对个体在匹配因素上的暴露情况相似。
5.比较暴露概率:计算两组个体在匹配因素上的暴露概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6.分析结果:根据暴露概率的差异,判断匹配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
四、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实例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许多疾病研究中都有应用,例如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癌的关系等。
五、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在回顾性研究中较为准确地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2.控制了混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
缺点:1.受回忆偏倚的影响,数据收集可能存在偏差。
4流行病学_病例对照研究
OR数值范围对暴露与疾病关联的意义
OR 值范围
关联意义
0~0.3
0.4~0.5 0.6~0.8
0.9~1.1 1.2~1.6 1.7~2.5
≥2.6
高度有益
中度有益 微弱有益
不产生影响 微弱有害 中度有害
高度有害
OR值的可信限或可信区间:
OR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计算出来的统计量,对 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程的判断只是一个点值估计。 因此应估计其总体OR值的可信限(区间)。研究中 一般只估计OR值95%的可信限。
计算OR可信区间除了有助于估计变异大小的范 围外,有助于检验OR值的判定意义。
计算公式如下:
OR l ,OR u = OR (1±uα/ χ2 )
uα为不同可信范围所对应的正态离差值。 x2为假设检验时计算的值。
如果区间包含1,则暴露因素与疾病可能无关联。
例4-5 doll 和hill在1950年报告的病例对照
二、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是选 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 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 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暴露水 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 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要求对照组的数量等于 或多于病例组的数量,也叫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也叫配比或配对对照。 要求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某些特征上一致,目的是解 除这些特征对研究的干扰。
(1)频数匹配 (2)个体匹配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频数匹配 frequency matching
笔记:1:R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张健)
笔记: 1: R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张健)
1:R匹配资料的分析 1、原理病例对照研究中,当对照数R=1,2,……….R时,1个病例按规定的条件匹配R个对照,即为1:R匹配病例对照研 究。 资料整理成下表形式:
(1)、显著性检验 样本较大时 X2=[∑(R-r+1)n1,r-1-∑rn0,r]2/[∑T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r-1)] 样本较小时 X2=[∣∑(R-r+1)n1,r-1-∑rn0,r∣-(R+1)/2]2/[∑Trr(R-r-1)]式中:Tr =n1,r-1+n0,r自由度=1 (2)、联系强度的测量 OR=[∑(R-r+1)n1,r-1]/[∑rn0,r] (3)、OR的可信区间(Miettinen法)估计 OR某百分数CI=OR[1±Za/(√x2)] 式中:Za为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Z0.05=1.96,Z0.01=2.582、实例 人工流产史与宫外孕关系的1:4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整理版]
1.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A. 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B. 是进行病例组与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C. 为了控制年龄因素D. 不了增加分析时的统计学检验能力E. 为了控制选择性贪偏依2. 在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空研究中,如果没有系统误差,且样本大小一定,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相对危险度(比值 )的大烛取决于下列哪个条件A. 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的频率或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驵暴露的比例B. 规定的显著性水平(人)C. 规定的把握度水平(1- )D. B和CE. A.B和C3. 发生混杂偏依的可能原因是A. 没有考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 除感兴趣的暴露因素或疾病外,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和疾病有关C. 除暴露因素和疾病外,还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被说明既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与疾病的分布有关.D. 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因素分布有关,并是疾病独立危险因素E. 以上都不对4. 某研究者决定把每个病例的配比对照数从3个增加到6个来提高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力,对此做法你的观点是A. 建议使用一个对照,因为多设对照的价值很小B. 由于对照数如此之多,可利用这些对照进行定群研究,以得到RR值C. 如有可能,适当增加病例数而不是对照数D. 如果只是研究近期诊断的病例则同意其决定E. 如果用6个对照劝其进行非配比分析5. 信息偏倚指的是A. 同时存在几个变量的效应,而结其中某个效应的估计不准确B. 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随机误差C. 对自变量或因变量进行测量或分类时,由于随机变异而使精密度降低D. 自变量或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系统误差E. 上述答案均不是6. McNeyman Bas也称A. 住院偏性B. 选择性转诊偏性C. 检诊造成的偏性D. 存活病例偏性E. 无应答偏性7. Berksorv偏性也叫A. 存活病例偏性B. 住院偏性C. 选择性转诊偏性D. 检诊造成的偏性E. 无应答偏性8. 病例对照研究中A. 应尽可能采用双盲法B. 如果疾病罕见而暴露常见,则很难进行C. 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D. 通常需要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9. 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的病例必须能够是A. 代表总体中所有某病病例B. 住院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全部病人C. 有明确的诊断标准D. 门诊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全部病人10. 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 信息偏倚B. 观察偏倚C. 选择偏倚D. 混杂偏倚E. 以上都不是11. 混杂因素是指A. 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B. 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 对研究的病和结研究暴露的因子都有联系的因素D. 仅对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E. 仅与对照有联系的因子12. 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应考虑A.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的作用B. 混杂偏倚的作用C. 机会的作用D. 因果的联系13. McNeyman Bius属于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分类错误D. 混杂偏倚E. 随机误差14. Berkson Bius属于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分类错误D. 混杂偏倚E. 随机误差15. 下面哪项有关选择偏倚的描述是正确的A. 增加样本大小能减少选择偏倚B. 队列研究中不会发生选择性偏倚,因研究开始时对象均无病C. 由于存在"健康工人效应"研究职业人群时不能避免选择性偏倚D. 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比队列研究更易发生选择性念偏倚E. 如果病例来自一所医院,对照来自同一医院则可以避免选择性偏倚16. 哪条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措施A. 分层分析B. 匹配设计C. 多因素模型D. 同一的调查是E. 标准的分析17. 哪条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措施是A. 匹配设计B. 分层分析C. 因素模型D. 随机化E. 双盲法18. 下列哪条不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措施A. 选多种对照B. 多因素分析C. 分层分析D. 配比设计E. 使用培训有素的调查员19. 下列哪条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措施A. 精心设计调查表B. 认真培训调查员C. 采用双盲法实验D. 同一时间对病例和对照调查E. 随机选取研究对象20. 下列哪条不是控制选择性偏倚的措施A. 尽量选用发病例B. 选用中青年病例C. 选用多种对照D. 双盲法调查E. 随机选取对象21. 下列哪些措施可控制选择偏性A. 认真培训调查员B. 精心设计调查表C. 随机选取研究对象D. 在多个医院选择对象E. 同时选择医院和社辽的研究对象22. 最近有报道,在男性同性恋中,发生几例多发性肉瘤病例. 可能病因包括HTLD -3及应用违禁药物.如你是负责这一问题的医师,第一步你将采用哪种研究方法?A. 病例对照研究B. 定群研究C. 相关分析D. 干预试验E. 以上都不对23. 在某些情况下,用Cabe-Centrof Stuely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比定群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A. 研究对象可能失访B. 有时只能计算比值比,反而不能直接测量相对危险度C. 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更易估计随机误差D. 一些疾病很罕见E. 队列研究中更易出现混杂偏倚24. 在可疑病因因素调查时,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一对照研究最大弱点是A. 收费大,观察时间长B. 在决定有无可疑因素时可能有偏倚C. 在决定有无发病上可能有偏倚D. 寻找对照组比较困难E. 在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方面比较困难25. 下列研究哪项是病例一对照研究A. 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调查某病的患病率B. 在戒烟至今仍抽烟的男性中调查癌肿的相对危险度C. 从已知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可疑的危险因子D. 调查以往的死亡率的趋势,以便预测疾病的发生E. 分析以往疾病的分布,以便研究疾病各因素累积的资料假设26. 试述下列特征中哪一条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 该法比较经济B. 省时.省力C. 可计算发病率D. 选无病者作对照E. 回顾性地评价暴露史,可能出现偏性27.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下列哪条不是A. 省时.省力.省钱B. 结果的出快C.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 观察研究方法,有对照组E. 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8. 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下列哪些优点A. 直接证实疾病的因果关系B. 观察方向由因 -果C. 给研究对象施加干预措施D. 有供病例组作比较的对照组E. 属描述性研究29. 某研究者发现他事先确定的研究计划的样本太大,若要成少样本,就需增大A. α式Ⅰ型误差B. β式Ⅱ型误差C. 无效假设与释一假设的差距D. 检验的功效30. 下列研究中,最难避免观察偏倚的是A. 研究社会阶层与TB发生之间的关系B. 确定某种计药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C. 研究体重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E. 研究生育史与宫颈Ca之间的关系31. 由一病例对照研究估计暴露于某因素后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是,其可信限为1.1-6.3,这是指A. 在0.10水平上进行双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B. 在0.10水平上进行单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C. 在0.05水平上进行单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D. 在0.05水平上进行双侧检验,暴露与肿瘤有显著联系32. 用心理健康调查50个使用胰岛的糖尿病病人与50个非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组心情抑郁者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病人绷(P<0.05).这一结果唯一不能用下列哪条解释A. 两组间本身就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与糖尿病并无联系B. 糖尿病引起抑郁C. 抑郁导致糖尿病D. 抑郁可能受胰岛素作用的影响E. 这可能是一个偶然的联系33. 在Cuse-Confnof Ifuely,探讨妊娠母各种暴露史与先天畸性危险之间的联系. 你审查该研究时,你怀疑那些生孩子畸形的母亲由于内疚而少报了她们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儿童的母亲,其报告要准确些,这是一种A. 选择偏倚B. 无差异错误分类C. 回忆偏倚D. 混杂偏倚E. 抽样误差34. 如上题你的怀疑是正确的,并且实际上吸烟增加了畸形的危险,那么论文中报导的桎危险度与"真正的"相对危险度比是A. 低估了B. 高估了C. 都不是D. 不能确定E. 没变化35. 对126例16-45岁女性肝Ca患者登记调查进行分析发现21%有应用口服避孕药史, 据此有人提出,应用口服避孕药也肝癌之间有联系.该结论A. 对B. 不对,因为缺乏分母或应用了不适当的分母C. 不对,因为缺乏对照组D. 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E. 不对,因为研究对象随访不完全36. 有人经Case-Controt Sbudy 报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激素使用率入高于一般健康人,故此推断服用雌激素能导致子宫内膜癌,此结论A. 正确B. 不正确,因该研究中病例的确定有选择性偏倚C. 不正确,因该研究中病例的确定有观察偏倚D. 不正确,因该研究中有混杂偏倚E. 不正确,因有交互作用37. 在一个大工业区内对所有20-30岁妇女进行调查,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宫颈癌新病例早发病率为5/10万,而来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发病率为2/10万,两组差异显著,因此口服避孕药引起宫颈癌的结论是A. 正确的B. 不正确,没有校正使用者与未使用者的年龄分布的可能差异C. 不正确,由于没有区别发病率与患病率D. 不正确,用的是比例支持这个结论需用率E. 不正确,因为两组在其它有关因素方面可能不同38. 在一个50例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可能的病因因素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率上的差异显著性,人们据此下结论A. 该因素与疾病无联系存在B. 这个差异临床上可能是显著的C. 这个差异可能是抽样变异的结果D. 病例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已被证实E. 观察者或调查者的偏性已被消除39. 某项关于有金霉素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期剂的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可选用广告内所述的金霉素这项推论是否正确?A. 是B. 否,因为所作的比较不是以率作为根据的C. 否,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D. 否,因横断面调查时未排除队列的纵向作用E. 否,因不是随机样本40.估计EHT患者死于脑卒中的危险性对照EHT 正常病例 EHT 50 30正常 20 10控制年龄性别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死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A. 表中未分层,不能计算B. 5.00C. 1.50D. 0.94E. 0.8341. 假设上述资料没有配比,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是A. 5.00B. 1.52C. 1.50D. 0.83E. 1.2042. 混杂因素使病例组的暴露比例减小则结果OR值和P值则有A. OR ↑ P↓B. OR ↓ P↓C. OR ↓ P↑D. OR ↑ P↑E. OR ↓ P→43. 如果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混杂因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则其结果A. OR值变大B. OR值变小C. X2值增大D. X2值变小E. 不能确定,可大,可小44. 具有公共卫生实际意义的指标是A. 病例组的暴露比B. X2值C. P值D. OR值E. EF值45. 下列哪条不是EF反映的A. 某暴露对人群中发病所产生的影响B. 消除该暴露的产生预防该病的效果有多大D. 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E. 代表联系强度46. 如果OR值大于1,X2大于3.84,小于6.63那么OR 95%可信限应在A. 大于1B. 0-1之间C. 小于1D. 下限小于1E. 不能确定47. Woolf法计算层间的X2值,反映的是A. X2值大,P值小,各层不同质B. X2值小,P值大,各层同质C. X2值越大,总OR值越有代表性D. X2值越小,总OR值越有代表性E. X2值与总X2反映一致48. 如果在病例对照研究中,P值小于0.05则在α=0.05水准检验有A. 拒绝H0,接受H1B. 接受H0,拒绝H1C. 认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D. 认为暴露与疾病有关联E. 据OR值大小来定49. 如果在病例对照研究中,P值大于0.05则在α=0.05水准检验有A. 拒绝H0,接受H1B. 接受H0,拒绝H1C. 认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D. 认为暴露与疾病有关联E. 据OR值大小来定50. 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A. 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B. 暴露是该病的原因C. 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D. 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E. 该病与暴露没有联系51.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是A. 某病的患者B. 某种病的可疑患者C. 不患同种病的非对照D. 任何人都可作对照52. 反映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 潜伏期B. 总人口的疾病发病率C. 致病因子的流行率D. 特异危险性E. 相对危险性53. 匹配的资料的OR值为C/b那么将此资料转成非匹配的则OR值为A. C/bB. Ad/bCC. A+b/b+dD. (a+c)(c+d)(a+b)(b+d)E. b-cb+c54. 分级资料是A. 把具备某特征人群分解成不同层次B. 对暴露不同等级进行分析C. 对不同的混杂因素进行分级D. 按不同对照进行分析E. 对年龄性别进行分层55. 研究中对变量的测量最希望采用的是A. 口头回答B. 家属回忆C. 半定量测量D. 定量化测量E. 定性测量56. 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A. 原始资料的收集B. 原始资料的建库上机C. 整理分析统计D. 多因素分析E. 分层分析57. 配比过头是指A. 选择对照过多B. 选择对照种类过多C. 配比数超过了4个D. 匹配了研究因素E. 匹配了混杂因素58. 匹配研究的优点是A. 以较小的样本取得较大的研究效率B. 提供更广泛的病因线索C. 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D. 匹配的越多效果越好E. 获取较大的OR值59. 如果A病的AR大于B病的AR,那么可以认为A. 暴露A病的联系比其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联系B. 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了暴露因素后,预防A病病例将会多于预防的B病病例C. 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D. 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E. 上述都是60. 计算分层资料的总X2值是为了A. 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B. 估计分层资料的同质性C. 为了确定混杂因素D. 检验计量反应关系E. 以上都不对61. 计算分层资料的总OR值是为了A. 是为了证实某个混杂因素B. 是为了分析去除某个混杂因素C. 估计同质资料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D. 估计不同质资料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E. 以上都不对62. 遗传的群体监测是指A. 遗传病的普查B. 群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检测C. 病前诊断D. 遗传咨询E. 群体中生殖细胞的检测63. 判定疾病是否为遗传时应具备A. 亲属中的发病比对照的亲属中发病率高B. 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风险高于无家庭史的人C. 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比异卵双生子高D. 共同生活的无血源关系的均不发病E. 常有一定年龄后发病64. 先证者是指A. 患某病的病例B. 家系中医生确诊的第一个遗传病患者C. 家系中遗传病的发病者D. 被选中的研究对象E. 家系中发病最重的病列65. 三级亲属A. 祖父母B. 外祖父母C. 表兄弟D. 叔伯兄弟E. 姑父.姨父66. 一级亲属指A. 父母B. 同胞兄弟C. 半同胞兄弟D. 子女E. 祖父母67. 遗传流行病研究范畴A. 遗传病在家系内的传递方式与遗传异质性B. 染色体异常的群体表现C. 多因子遗传病的遗传特征.遗传病再发风险D.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问题E. 前诊断及畸形预测68. 下列哪些是多因子遗传疾病A. 唇腭裂B. 冠心病C. 消化性溃疡D. 血友病E. 先天愚型69. 遗传流行病学的特点A. 考虑了遗传因素及家庭相似性B. 研究对疾病易感的个体或亚组的基因型C. 以人群为研究基础D. 重点研究人类疾病E. 研究所有的遗传病70. 环境因素包括A. 文化教养因素B. 生活方式因素C. 外界暴露因素D. 基因型E. 饮食因素71. 再发风险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遗传度B. 家庭中罹患成员的多少C. 疾病的严重程度D. 性别E. 年龄72. 养子分析是为了研究A.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B. 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C. 说明教养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D. 说明饮食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E. 亲子间血缘关系73. 二级亲属指A. 祖父母B. 叔伯.姑C. 姨舅D. 外祖父母E. 父母74. 半同胞是指A. 同父异母B. 同母异父C. 同父同母D. 异父异母E. 双胞胎75. 多因子遗传病的统计指标有A. 遗传度B. 分离比C. 一级亲属发病率D. 二级亲属发病率E. 再发风险率76. 易患性是由A. 遗传因素决定B. 环境因素决定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7. 易感性是由A. 遗传因素决定B. 环境因素决定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8. 多因子遗传病常用的分析方法有A. 家系调查法B. 双生子法C. 分离分析法D. 连锁分析法E. 通径分析法79. 遗传疾病的预防是指A. 个体上的遗传咨询B. 群体上的监测C. 缺陷基因的治疗D. 优选基因库的建立E. 试管婴儿80. 病因研究中, 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间的主要区别是:在实验研究中A. 研究是前瞻的B. 根据患病与否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C. 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大小相同D. 根据可疑病因的暴露史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E. 调查者决定谁暴露于可疑致病或保护因子,谁不暴露于可疑致病或保护因子81. 进行双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 使对比组间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具有可比必性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C. 尽可能减少退出和失访D. 使研究更合乎道德E. 上述都不是82. 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为了保证A. 在试验期间对试验病人和对照病人的处理和评价相似B. 磨难的病人能代表该试验的目标总体C. 抗体观察者间变异D. 试验病人和对照病人在人口统计学,临床及其它特征上相似E. 试验结果能在其它情况下重复得到83. 在以死亡为结果变量的临床试验中,在对照组中应用安慰剂,不是完全不给治疗,尽可能减少A. 选择偏倚B. 观察偏倚C. 混杂偏倚D. 失去推广性E. 上述都不是84. 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时常采用双盲以尽可能减少A. 选择性偏倚B. 观察偏倚C. 混杂D. 失去推广性E. 抽样误差85. 目标人群是指A. 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B. 指符合研究对象标准人群中的一个样本C. 指打算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推论的总体人群D. 研究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群E. 一般正常人群86. 实际人群是指A. 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B. 指符合研究对象标准人群中的一个样本C. 指打算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推论的总体人群D. 研究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群E. 一般正常人群87. 研究人群是指A. 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B. 指符合研究对象的标准人群的一个样本C. 指打算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推论的总体人群D. 研究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群E. 一般正常人群88. 单盲试验是指A. 只有研究者知道分组情况B. 只有受试者知道分组情况C. 只有实施者知道分组情况D. 只有观察者知道分组情况E. 只有研究对象家属知道分组情况89. 开放试验中A.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都了解分组情况B. 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都不了解分组情况C. 研究者不了解研究对象了解分组情况D. 是指研究中研究者可进可出的实验E. 是指研究中研究者只进不出的实验90. 实验研究中不依从性是指A. 研究对象不符合入选标准,需从实验中排除B. 研究对象迁走意外死亡式与本病无关死亡及本人退出实验等C. 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后不遵守实验规定D. 实验者随意更改实验程序E. 实施者随意更改实验程序91. 下列哪一条是随机化临床试验的主要优点A. 观察偏倚最小B. 比观察研究更合乎道德C. 其结果可推广到其它病人D. 排除了被研究对象自己有选择地进行入不同处理组的可能必性E. 所研究的病人共有代表性92. 为了评价疫苗对传染病的效果,随机选择1000名接种过该疫苗的2岁儿童,随访10年结果80%的儿童来感染该病,关于该疫苗的效果最正确的结论是A. 该疫苗非常好,因为免疫率高B. 该疫苗不十分有效,因免疫还不够理想C. 不能下结论,因为没有随访来接种儿童D. 不能下结论,因为没有10年后的资料E. 该资料的显著性100%-80X=20X.即本病的发病率93. 在临床试验中能保证受试者基征分布相似的措施A. 随机化B. 双盲措施C. A和B都是D. A和B都不是94. 某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一种新的抗高血药物与常规药物降低人血压的效果.结果. 任何测量参数在统计上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这样解释这个结果:A. 检验的统计学功效超过95%B. 无效假设是真实的概率大于95%C. 常规药物治疗组95%的病人用新药治疗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D. 新药可能真有效果本次试验可能犯了Ⅱ型错误95. 干预试验,预防措施效果评价指标有A. 有效率B. 治愈率C. 生存率D. 保护率E. 效果指数96. 有关实验效果评价,对治疗措施效果评价指标有A. 有效率B. 治愈率C. 生存率D. 保护率E. 效果指数97. 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指的是A. 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C.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 研究组各对照组对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E. 以上都不对98.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依从者在结果分析时不应按退出算,其理由是A. 两组比例可能不同B. 两组的不依从类型可能不同C. 退出会低估干预的影响D. 对照组内部依从不依从遵守规定的比例不同E. 不依从者常代表有个性人群99.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中如果夸大了暴露百分比则结果会有A. OR ↑ P ↑B. OR ↑ P ↓C. OR ↓ P ↑D. OR ↓ P ↓E. OR 不变 P 不变100. 用配比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A. 配比的因子尽可能多些,以求得比较组间的完全一致B. 配比因子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是比较肯定的混杂因子C. 配比的因子尽可能少一些,便于选择对照。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流程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流程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假设:根据所了解的疾病分布特点和已知的相关因素,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病因假设。
2. 明确研究目的和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如果目的是广泛地探索疾病的危险因子,可以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
如果研究的是罕见病,或能得到的符合规定的病例数很少时,选择个体匹配方法。
考虑能否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如1:R(或1:M)的匹配方法,其中R值不宜超过4。
3. 确定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
以医院为基础,如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
以社区为基础,如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
4. 选择病例和对照组:确保疾病有明确统一、宽严适度的诊断标准。
5. 收集资料: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
6. 整理与分析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通过统计软件如SPSS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例如,可以将分组变量选入Binary Treatment Indicator中,其中1代表病例组,0代表对照组,且变量类型必须定义为尺度变量。
7. 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基于上述步骤和分析结果,总结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报告。
请注意,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流程可能会根据实际的研究需求和资源进行调整,因此建议在实际操作前与专业研究人员进行讨论和咨询。
病例对照匹配的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匹配的名词解释病例对照匹配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旨在确定疾病与特定因素之间的关联。
它在医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病例对照匹配进行深入解释,包括定义、用途、实施步骤、优点和局限性,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研究方法。
定义:病例对照匹配是一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比较患病个体(病例)和非患病个体(对照)之间的暴露程度,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对照组被选择为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特征上相似的个体,以消除或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
用途:病例对照匹配可用于探索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疾病发展的指标或标志物,或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
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适用于疾病罕见或发病率较低的情况,且通常具有较低的研究成本。
实施步骤:病例对照匹配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并针对该目的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
2. 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通常由已被诊断为特定疾病的个体组成,对照组则应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居住区域等因素上具有类似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量减少不同暴露因素带来的干扰。
3. 收集研究数据: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信息,包括暴露因素、生活方式、医学史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医疗记录等方式进行。
4. 分析和解释结果: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根据结果进行解释,得出结论。
优点:病例对照匹配具有以下优点:1. 时间效率高: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病例对照匹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
2. 成本较低: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病例对照匹配的成本较低,可以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
3. 可适用性广泛:病例对照匹配适用于疾病发病率较低或罕见的情况,尤其在疫情暴发初期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广泛应用。
局限性:病例对照匹配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1. 回忆偏倚:研究对象可能对暴露的记忆存在偏差,导致结果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与历史性队列研究区别
8
二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
a
暴露
a/(a+c)
c
比
较b
未暴露 暴露
b/(b+d)
d者
(对照)
目标人群
工作时
9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设计思路
收集研究对象过去的暴露情况, 在时间顺序上属回顾性质,因此 又称回顾性研究
10
特点
24
喜食香菇和蘑菇(OR=0.443)、喜 食新鲜水果(OR=0.665)是胃癌的 保护因素
25
结论
当地胃癌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精神压抑、胃溃疡史、过量摄入肉类、 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
多食蘑菇和新鲜水果对胃癌发生有一 定保护性作用。
26
7例在15~22岁之间 7例全是腺癌 阴道癌占女性生殖系统癌的2% 阴道腺癌仅占阴道癌的5%~10%, 非常罕见
40
(二) 研究因素的选择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 充分考虑尽可能包括的有可能
的有关因素,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 研究暴露因素
41
2 研究因素一旦确定,必须对其暴露 或暴露水平作出明确的规定 对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应有明确 的规定,研究因素的测量有定性和定 量测量,定量测量最好可以分级
42
(三) 选择研究对象
44
•现患病例(prevalent case)
人群中业已患某病的个体。 数量容易满足,但提供的暴露史容易
受病程迁延和病后行为方式的影响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史
1843年Guy:职业暴露与肺结核的关 系(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
1926年Claypon: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 系(最早的符合现代病例对照概念 的研究)
2
二战后应用广泛 60年代以来方法逐步完善
3
主要内容
概述 研究实例 设计与实施要点 资料分析 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37
3 收集资料
培训调查员与与调查 开展正是调查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5 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
38
二 设计要点
(一) 明确研究目的
即通过本次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可行性
39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应通过文献复 习了解所研究疾病已明确和可疑的危 险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和进展,了解前 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所获得的相关资料及自己和 他人的经验,确定研究目的
15
第二节 研究实例
16
案例1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和胃癌高 发地区之一,基于描述性研究发现Hp感染 率与胃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我国学者 对胃癌与Hp感染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联 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人采用病 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胃癌的危险因素。
17
研究方法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18
研究对象
病例组:2002.02-2004.02选取某市 常住人口中,确诊为胃癌新发病例这 298例作为病例组
19
对照组:对照组选取与病例同性别 、居住同村或同一街道,年龄与病 例相差不超过2岁,并有常住户口的 非肿瘤居民,与病例组进行1:1配对
20
研究内容
调查问卷: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 学特征,烟酒嗜好、锻炼身体等行 为因素,饮食习惯,既往病史及家 族肿瘤史
13
如
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欲探讨某社区4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
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将该社区45岁以上 的全部脑卒中病人和非病人或其随机样 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14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成组匹配:指对照组具有某因素或特 征者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以个体为单位使病例和对 照在某因素或特征方面相同或相近
21
所有调查者采静脉血7ml,分类血 清,用ELISA法测定幽门螺杆菌IgG 抗体
22
统计分析
SPSS10.0分析软件,计算比值比(OR) 来估计各种危险因素与胃癌的关联强 度。
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胃癌发病 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结果
Hp感染(OR=32.62)、精神压抑 (OR=19.50)、胃溃疡(OR=13.01)、过 量摄入肉类(OR=12.88)、喜食烟熏食品 (OR=6.99)、恶性肿瘤家族史 (OR=5.55)、喜食重盐饮食(OR=3.01)、 吸烟量大(OR=2.92)、缺乏体育锻炼 (OR=2.18)是胃癌危险因素
属于观察性研究 要设立对照组 观察方向由“果”到“因” 一般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11
三 病例对照研究目的
(1)广泛探索和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影响 因素
(2)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3)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 (4)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12
四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 (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1 病例的选择
(1)病例的选择原则和来源 原则:疾病的诊断标准客观、具体、可操
作性抢,尽可能按国际及国内统一标准 执行 来源:医院、社区
43
(2) 病例的类型 新发病例(incident case):研究期间
发生并诊断的病例 对暴露因素记忆忧新,信息可靠,
但对发病率低的疾病,短期内不易 获得足够数量的病例
28
每个病人配4个对照,共32个对照 调查员用调查表对病例、对照与
她们的母亲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学 处理后的主要结果见下表
30
研究结论
少女阴道腺癌的发生与其母亲此次 怀孕服用雌激素(OR=28.0)、既 往流产史(OR=10.5)、此次怀孕 出血史(OR=8.0)等因素有关。
32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4
第一节 概 述
5
一 基本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按照 基本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 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 露情况,并且进行比较,以推断疾病与暴 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 察性研究。
6
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 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 是在疾病发生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
33
病例对照研究实施步骤
研究设计
具体实施 (资料的收集)
数据分析
结果解释
34
一 实施步骤
1 提出病因假设
暴露 ? ? 疾病 ?
35
2 提出研究计划或设计
➢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对象的来源与选择 ➢样本含量的估计 ➢暴露因素的定义及分级
36
➢设计调查表 ➢可能的偏倚和质量控制 ➢获取资料的方法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经费预算 ➢人员分工及单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