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萃取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下液液萃取

化工原理下液液萃取
准备试剂
选择适当的萃取剂和被萃取溶液,按照实验要求准备试剂 。
操作步骤
将被萃取溶液和萃取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分液漏斗中,充 分混合后静置分层,记录各层体积及颜色等物理性质。重 复萃取操作直至达到实验要求。
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1 2
数据记录
记录每次萃取操作后的各层体积、颜色等物理性 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搅拌速度等操作参 数。
操作方便
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澄清 时间,可以方便地控制萃 取过程。
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多种液液萃取体系 ,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大、 停留时间长的体系。
萃取塔
高效传质
萃取塔内设有填料或塔板 ,以增加相际接触面积, 提高传质效率。
连续操作
萃取塔可实现连续进料和 出料,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
易于自动化
萃取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 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萃取过程中,通常将含有目标组分的溶液与萃取剂充分接触,使目标组分在两种液 体之间进行分配。
通过调整萃取条件(如pH值、温度、压力等),可以改变目标组分在两种液体中的 分配系数,从而实现目标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溶解度与分配定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 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在液液萃取中 ,溶解度决定了目标组分在两种液体中
的分配情况。
分配定律描述了目标组分在两种不混溶 液体之间的分配关系,通常用分配系数 表示。分配系数与目标组分在两种液体 中的溶解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通过测定分配系数,可以预测目标组分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的分离效果,并为优
化萃取条件提供依据。
萃取剂选择与性质
萃取剂的选择对液液萃取效果至关重 要。理想的萃取剂应具有与目标组分 相似或更高的溶解度,同时与被萃取 物不混溶。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

液液萃取塔的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3)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1.液液萃取设备的特点液液相传质和气液相传质均属于相间传质过程。

因此这两类传质过程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差别。

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散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

因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就显得效率不高。

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补给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

为使两相逆流和两相分离,需要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

2.液液萃取塔的操作(1)分散相的选择在萃取设备中,为了使两相密切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另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

哪一相作为分散相对设备的操作性能、传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分散相的选择可通过小试或中试确定,也可根据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1)为了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将流量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但如果两相的流量相差很大,并且所选用的萃取设备具有较大的轴向混合现象,此时应将流量小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以减小轴向混合。

2)应充分考虑界面张力变化对传质面积的影响,对于dx d>0的系统,即系统的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系统;当溶质从液滴向连续相传递时,液滴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破碎,而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液滴不易合并,所以形成的液滴平均直径较小,相际接触表面较大,当溶质从连续相向液滴传递时,情况刚好相反。

在设计液液传质设备时,根据系统性质正确选择作为分散相的液体,可在同样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相际传质表面积,强化传质过程。

3)对于某些萃取设备,如填料塔和筛板塔等,连续相优先润湿填料或筛板是相当重要的。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下册)章节题库(液液萃取)【圣才出品】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下册)章节题库(液液萃取)【圣才出品】


于单级萃取,两相处于平衡状态,敬 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E 为萃取相。又因为
通过 E 点作水平线与溶解度曲线交于 R,即为萃余相。 连线 与 的交点为和点 M,从图可读得 M 点在横坐标上的读数为 0.51。 根据杠杆定律可得
7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一般来说,温度降低,互溶度将______,萃取分离的效果______。 【答案】变小;变好
7.请写出三种液液萃取的工业设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澄清槽;填料萃取塔;筛板萃取塔
三、简答题
1.何谓萃取操作的选择性系数 β?什么情况下 β=∞?
答:选择性系数 β 定义如下:
5.在 A、B 二组分混合溶液中加入纯溶剂 S,混合后分为二个平衡液层 E 相和 R 相, 已知 E 相含 40%A(质量%,下同)、3%B;R 相中含 29%A、70%B。则 A 组分在 E 相和 R 相得分配系数 kA 等于______,溶剂的选择性系数等于______。
【答案】1.379;32.18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7.选用溶剂进行萃取操作时,其必要条件为( )。 A.分配系数 B.萃取相含量 C.选择性系数 β>1 D.分配系数 【答案】C
8.单级萃取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 取剂代替纯萃取剂,所得萃余相浓度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3.双组分液液萃取分离时,根据相律,其自由度为______,当两相平衡时,组成占有 一个自由度,则______和______可自由选择。
4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化工原理(下)第4章液液萃取

化工原理(下)第4章液液萃取

组成在等腰直角三角形坐标图上的表示方法
二、各组分量之间的关系-杠杆规则
M = MA + MB
M A OB M B OA
MA
M
O 和点
MB
A
差点
B
差点
M A OB M AB M B OA M AB
杠杆规则
A
xS zS
液相 R r kg xA、xS、xB
液相 E e kg yA、yS、yB
用质量比 计算方便
YA K A X A
分 配 系 数
萃余相中溶 质的质量比
萃取相中溶 质的质量比
三、分配曲线
以xA为横坐标,yA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图上, 每一对共轭相可得一个点,将这些点联结起来,得 到曲线称为分配曲线。
溶解度曲线 分配曲线
y yx
P P
x
分配曲线的作法
第4章 液-液萃取
一、以质量分数表示的平衡方程
气液平衡方程 液液平衡方程
萃取相中 溶质分数
yA k A xA yA k A xA
分配 系数 萃余相中 溶质分数
yA kA xA
yB kB xB
二、以质量比表示的平衡方程
若 S与 B完全不互溶
萃取相中不含 B,S 的量不变
萃余相中不含 S ,B 的量不变 液液平衡方程
三角形坐标图
组成的表示方法





液-液萃取过程也是以相际的平衡为极限 三元体系难以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 三元体系的相平衡关系用三角坐标图来表示 在三角形坐标图中常用质量百分率或质量分 率表示混合物的组成 少数采用体积分率或摩尔分率表示的 本教程中均采用质量百分率或质量分率

化工原理下4-1液液萃取(精)

化工原理下4-1液液萃取(精)
各组分在萃取剂 中溶解度不同
液相E(萃取相) (S + A+微量B)
液相R(萃余相) (B + 微量A、S)
示例:用苯萃取分离醋酸和水混合物
2
二、萃取操作流程
萃取操作流程示意图
3
三、萃取过程的分类
1. 按有无化学反应分类
萃取
物理萃取√
化学萃取
2. 按萃取级数分类
萃取
单级萃取
多级萃取√
多级逆流萃取 多级并流萃取
4
三、萃取过程的分类
3. 按萃取技术分类
4. 按萃取组分数目分类
萃取
单溶剂萃取√
双溶剂萃取 膜萃取 超临界萃取 凝胶萃取 反向胶团萃取
萃取
单组分萃取 √
多组分萃取
5
四、萃取操作的应用
萃取操作应用场合:
①相对挥发度 = 1 物系的分离;
②溶质浓度很低 ,且为难挥发组分物系的分离; ③恒沸物系的分离; ④热敏性物系的分离。
17
由辅助曲线求联结线
E1
R1
E2
R2
两种溶解度曲线的互换
18
三、萃取平衡相图——溶解度曲线
2. 温度对溶解度曲线的影响
~ ~ 温度 T
溶解度
不互溶区
不利于萃 取操作
19
四、萃取过程在平衡相图上的表示
将定量的
纯溶剂 S 加入
y E
到A、B两组
分的原料液 F 中,该萃取过 程可在平衡相
F
ME
xR R
yE
图上表示。
x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五、萃取平衡方程
1.以质量分数表示的平衡方程
气液平衡方程 液液平衡方程

化工原理萃取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萃取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化工原理萃取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用化工原理的知识,学习萃取操作,掌握萃取技术,并分析混合溶液中有机
物的分离。

二、实验原理
萃取是指利用溶剂之间的不相溶特性,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从水相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

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混合溶液中的有机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当
混合溶液中的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添加时,有机物分子会优先溶于某一种溶剂,从而将其从
水相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萃取实验用烧杯、搅拌棒、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乙醇、硫酸铵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将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然后添加4ml氢氧化钠溶液;
2.将烧杯中的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0ml乙醇,再搅拌均匀;
3.将烧杯中的溶液放入萃取仪中,缓慢加热,直至溶液沸腾;
4.将烧杯中的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0ml硫酸铵溶液,再搅拌均匀;
5.将搅拌后的溶液放入萃取仪中,缓慢加热,直至溶液沸腾;
6.等待溶液冷却,然后将上层液体萃取出来,放入容器中;
7.将下层液体也萃取出来,放入容器中,完成萃取实验。

五、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萃取实验成功完成,混合溶液中的有机物得到了完全分离。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使用了化工原理的知识,学习了萃取操作,掌握了萃取技术,并成功地分析了混合溶液中的有机物的分离。

夏清《化工原理》(第2版)(下册)章节题库-第9章 液-液萃取【圣才出品】

夏清《化工原理》(第2版)(下册)章节题库-第9章 液-液萃取【圣才出品】

章节题库第9章液-液萃取一、选择题1.选用溶剂进行萃取操作时,其必要条件是()。

A.分配系数k A >1B.萃取相含量y A >萃余相含量x AC.选择性系数>1D.分配系数k B >1【答案】C【解析】一般情况下,B 在萃余相中的组成比在萃取相中高,即1B Bx y >,则选择性系数1B A Bx k y β=>。

2.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

A.分配系数大于1B.分配系数小于1C.选择性系数大于1D.选择性系数等于1【答案】C 【解析】分配系数K 是指溶质在互成平衡的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质量分率之比。

选择性系数β是指萃取相中溶质与稀释剂的组成之比和萃余相中溶质与稀释剂的组成之比的比值。

可以实现萃取操作的条件是选择性系数β大于1。

如果等于1,那么萃取相和萃余相组成相同,不能够实现分离。

3.单级(理论)萃取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质所得萃余相浓度将()。

A.增加B.不变C.减少D.以上情况都可能【答案】不变【解析】当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时,选择性系数仍然是不变的,因此萃余相浓度不变。

二、填空题分别采用单级萃取与二级错流萃取分离同一种液体混合物,若所用的溶剂量相同,前者所得萃取液含量后者所得萃取液含量;若要求两者所得萃取液含量相同,前者所需溶剂用量后者所需溶剂用量。

【答案】小于大于【解析】多级错流萃取操作中,每次都要加入新鲜溶剂,前级的萃余相为后级的原料,这种操作最终可得到溶质组成很低的萃余相,但是溶剂的用量较多。

三、简答题1.用图示说明什么叫平衡联结线和分配曲线?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LRPEK将三角形分为两个区域,曲线以内为两相区,曲线以外解:如图9-1所示,为均相区。

两相区内的混合物分为两个液相,当达到平衡时,两个液层称为共轭相,连接共轭液相组成坐标的直线称为平衡联接线,如图9-1中的RE线。

以萃余相R中溶质A的组成x A为横坐标,以萃取相E中溶质A的组成y A为纵坐标,组成平衡的E相和R相中的组分A的组成在直角坐标图上以N点表示。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4.2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4.2.1组成在三角形相图中的表示方法 组分浓度常用质量分率表示,有时也用体 积分率或摩尔分率。
化工原理第七பைடு நூலகம்萃取
①各顶点表示纯组分(A、 B、S);
②任一边上的点表示相 关二元混合物;
习惯上, AB边以A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BS边以B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SA边以S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2. 辅助曲线与临界 混溶点 ① 有限个共轭组成
得到的联结线可按 一定方法作出辅助 曲线; ② 临界混溶点P:过该 点的联结线无限短, 处于分相的临界点。 不一定是顶点(因为
联结线有一定斜率); ③ 临界混溶点需实测, 一般不能外推。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3、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在平衡的两相 中,某组分在E相与R相中的组成之比称为该 组分的分配系数,以k表示: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③三角形内的点代表三 元混合物。 M点的组成: 过M点做BS的平行线, 得ED,则BE(SD)为 含有的溶质A; 过M点做AS的平行线, 得HG,则AH(SG)为 含有的稀释剂B; 过M点做AB的平行线, 得KF,则AK(BF)为 化工原含理第七有章萃的取 萃取剂S。
4.2.2液——液相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1. 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设溶质A可完全溶于B 及S,但B与S部分互溶。
相平衡数据测定:加入 的B 、S适量搅拌均匀, 静止分层,得到互呈平 衡的液-液两相),得到一 组平衡数据。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在总组成为F的二元混 合液中加入一定量 A(B、S的质量比不 变),三元混合液的组成 点将沿AF线变化;

化工原理(天大版)---(下册)第四章 萃取

化工原理(天大版)---(下册)第四章 萃取

选择性系数与kA、kB有关。 kA越大, kB越小,就越大, 说明:
A、B的分离也就越容易 凡是影响kA、kB的因素都影响(温度、组成) 若 =1,则萃取相和萃余相在脱除溶剂S后将具有相同的 组成,并且等于原料液的组成,故没有分离能力 萃取剂的选择性越高,对A的溶解能力就大,则一定的分离 任务,可越少萃取剂用量,降低回收溶剂操作的能耗,并且 可获得高纯度的产品A 当组分B、S完全不互溶时,则选择性系数趋于无穷大,这 是最理想的情况。
MF FN F ( xF xM ) (4 7) SF F xM y S MS NB
R'
B
(b)
S
EM
M ( xM x R ) 其中yE、xM、xR 由相图读出 y E xR R) 把4-6、4-7代入4-9得: E F ( xF x 其中xF、x' 'R、y''E由相图读出 y E x R R F E
表达了溶质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 A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 愈好 A值与联结线的斜率有关 不同的物系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A值 同一物系, A值随温度和组成而变。 一定温度下,仅当溶质组成范围变化不大时, A值才可视为常数 Y KX 式中:Y——萃取相E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X ——萃余相R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K——以质量比表示相组成时的分配系数
4.2.2 液-液相平衡关系
3、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分配曲线:若以xA为横坐标,以yA为纵坐标,则可在x-y直角坐标图上得到
表示互成平衡的一对共轭相组成的点N。将这些点联结起来即可得到曲线 ONP,称为分配曲线
曲线上的P点即为临界混溶点。 分配曲线表达了溶质A在互成平衡的E相与R相中的分配关系。若已知某液相组成, 则可由分配曲线求出其共轭相的组成。 若在分层区内y均大于x,即分配系数 A >1,则分配曲线位于y=x直线的上方,反 之则位于y=x直线的下方。 若随着溶质A组成的变化,联结线倾斜的方向发生改变,则分配曲线将与对角线出 现交点,这种物系称为等溶度体系

化工原理下册萃取-本科

化工原理下册萃取-本科

两相区
0.8 0.2 S
M
0.6
临界混溶点 P(Plait point)
两个共轭相组成相同时的混 溶点——临界混溶点 P。 P 点将溶解度曲线分为萃取 相区域与萃余相区域。一般 临界混溶点并不是溶解度曲 线的最高点,其准确位置的 实验测定也很困难。
A
P
B
R1 R
M1 d
E1 E S
通常联结线不互相平行,其斜率随混合液的组成而异,一般是按 同一方向缓慢地改变。 有些物系在不同浓度范围内联结线斜率方向不同,如吡啶-氯苯 -水体系。
b. 多级错流萃取
料液 Feed 萃取剂 Solvent
1
萃取相 Extract
2
3
N
萃余相 Raffinate
原料液依次通过各级,新鲜溶剂则分别加入各级的混合槽中,萃 取相和最后一级的萃余相分别进入溶剂回收设备,回收溶剂后的 萃取相称为萃取液(用E’表示),回收溶剂后的萃余相称为萃余 液(用R’表示)。 特点:萃取率比较高,但萃取剂用量较大,溶剂回收处理量大, 能耗较大。
c. 多级逆流萃取
料液 Feed 萃余相 Raffinate
1
萃取相 Extract
2
3
N
萃取剂 Solvent
原料液和萃取剂依次按反方向通过各级,最终萃取相从加 料一端排出,并引入溶剂回收设备中,最终萃余相从加入 萃取剂的一端排出,引入溶剂回收设备中。 特点:可用较少的萃取剂获得比较高的萃取率,工业上广 泛采用。
第四章 液-液萃取 Extraction
0、概述
(1)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 (2)液-液萃取过程的分类 (3)液-液萃取的应用 (4)萃取操作的基本流程 (5)萃取操作的适用范围

化工原理 萃取

化工原理 萃取

化工原理萃取
化工原理中的一种常用技术是萃取。

萃取是一种通过在两个不相溶的相中转移物质的过程。

该过程常用于分离和提取化合物,以及从溶液或混合物中去除杂质。

在萃取中,通常会使用两种相,即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通常是有机溶剂,可以与待提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而水相则是用于分离提取物质的溶剂,通常是水或酸碱溶液。

萃取过程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有机相和水相,以及调节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使得待提取物质能够在两相间分配达到最大程度。

常用的有机相包括醚类、醇类、酮类等,而常用的水相则是酸碱溶液或水。

萃取操作一般分为简单萃取和多级萃取两种方式。

简单萃取是指一次性使用一种有机溶剂进行提取,适用于提取量较少的情况。

而多级萃取则是指使用多种有机相进行多次提取,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各种条件,如溶剂的选择、溶解度、温度、pH值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如通风、
避免火源等。

萃取操作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分离、过滤、干燥等步骤,以获得纯净的提取物质。

综上所述,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理技术,通过在两个不相溶的相中转移物质,实现分离和提取化合物的目的。

在进行萃
取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剂、控制条件,并进行后续的分离和处理步骤。

化工原理萃取的原理和过程

化工原理萃取的原理和过程

化工原理萃取的原理和过程
化工原理中的萃取是一种分离技术,通过两种或更多互不溶解的液体相中的溶质分子在物理或化学作用下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溶质在两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不同,利用两相的不溶性将溶质从原始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萃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待分离的目标溶质的性质,考虑到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选择性,选择的溶剂应与混合物的其他组分无相容性。

2. 混合物与溶剂接触:将混合物与溶剂加入一起,并充分搅拌或搅拌以实现溶质的均匀分配。

3. 平衡:让混合物与溶剂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接触,使得溶质在两相之间达到平衡分配。

4. 相分离: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得混合物与溶剂分成两个不溶的相。

根据溶质的亲疏水性,可以利用重力、离心、过滤或蒸发等方法分离两相。

5. 萃取:溶质会根据其相对溶解度的差异,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

适当调
整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以促进溶质在两相之间的传递。

6. 分离和回收:在萃取过程中,根据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两相的溶解度,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两相来分离和回收溶质。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中的萃取利用两相的不溶性和溶质在两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差异,将溶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混合物与溶剂接触、平衡、相分离、调整操作条件、分离和回收等步骤,完成溶质的萃取过程。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20
1-甘氨酸 2-弗朗鼠李甙 3-大黄素 4-对羟基苯甲酸 5-1,8-二羟基蒽醌 6-水杨酸 7-苯甲酸
不同物质在二氧化碳中得溶解度
21
二、超临界萃取得基本原理
萃取剂
在超临界状 态下,压力 微小变化引 起密度变化 很大,使溶 解度增大
压缩到超 临界状态
液体(或固 升温、降压 体)混合物
萃取 组分
29
第4章 液-液萃取
4、4 其她萃取分离技术 4、5 液-液萃取设备 4、5、1 萃取设备得基本要求与分类
30
萃取因子
4

二、多级逆流萃取得计算
(3)适宜溶剂量得确定
处理量F 一定
S ~S/F ~n
根据工程经验
设备费 操作费
S = (1.1 ~ 2.0)Smin 适宜溶剂用量
5
Y1
Y1 Y1
max
YS
(B / S)
B/S
Xn
XF
最小溶剂用量
6
max B S min
Smin B max
max
T1 < T2 p1 = p2
超临界萃取等压变温流程
25
1-萃取器 2-吸附剂 3-分离槽 4-泵
T1 = T2 p1 = p2
超临界萃取等温等压吸附流程
26
四、超临界萃取得特点
超临界萃取得特点: ①超临界流体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能力与液体溶剂 基本相同; ②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得传递特性,具有更高得传质 速率; ③适合于热敏性、易氧化物质得分离或提纯; ④操作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
Y1* YS XF Xn
第4章 液-液萃取
4、3 萃取过程得计算 4、3、1 单级萃取得计算 4、3、2 多级错流萃取得流程和计算 4、3、3 多级逆流萃取得流程和计算 4、3、4 微分接触逆流萃取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在环保领域应用举例
废水处理
利用萃取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达到废水排 放标准。
废气处理
通过萃取技术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移到液体中,实现废气的净化 和达标排放。
土壤修复污染物含量。
THANK YOU
经济性评价
对优化后的萃取过程进行经济性评价,包括 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
析,以确定过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04
萃取设备选型与设计
常见萃取设备类型及特点
混合澄清器
01
适用于处理量大、停留时间长的萃取过程,具有结构简单、操
作方便的特点。
萃取塔
02
适用于处理量较小、要求分离效果高的萃取过程,具有结构紧
凑、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离心萃取机
03
适用于处理量小、要求快速分离的萃取过程,具有分离速度快
、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设备选型依据及注意事项
处理量
根据生产规模和处理量选择合 适的设备类型。
分离要求
根据产品纯度和收率要求选择 合适的设备类型。
设备材质
根据物料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 合适的设备材质,以确保设备 耐腐蚀、耐高压等性能。
萃取作用
分离液体混合物、提纯和回收有用物 质。
萃取原理与分类
萃取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 物质的分离。
萃取分类
根据萃取剂和被萃取物的性质,可分为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物理萃取是利用 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而化学萃取则是利用化学反应使被萃取 物转化为易溶于萃取剂的物质进行分离。
剂中的溶解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溶剂挥发、分解或产生副反应。
02

化工原理下萃取-1

化工原理下萃取-1
• 混合过程: F(A+B)及S 充分接触,组分转移; • 澄清过程: 形成两相,由于密度差而分层。
萃取相E, y——溶剂相中出现 (S+A+B) 萃余相R, x——原料液中出现溶剂 (B+S+A)
• 脱除溶剂: 在两分离塔中,脱除溶剂
萃取相脱除溶剂得萃取液E′, y′
萃余相脱除溶剂得萃余液R′, x′
使用辅助曲线,已知一相的组成可求得另一相的组成。
8.2.3 分配曲线及分配系数
三元混合物系相平衡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分配曲线 横座标:萃余相中溶质的组成 纵坐标:萃取相中溶质的组成
R
x1
x2
x3
E
y1
y2
y3
共轭相中的组成标绘如图转换)。
mE xA zA zS xS mR zA yA yS zS
此式说明,三个组成点在一条直线上,即M点位于R E 点的连接线上,且
mE RM mR ME
mE ME mR RM
称为杠杆定律。
在工程上常用图解法,即杠杆定律:
A
mE ME mR RM
R M
E
B
S
R点、E点的和点M对应组成为总组成。
质量分别为mR和mE的两种三元混合物,其组 成分别为xA, xB, xs和yA,yB,ys ,两者混合物M的 质量为mM,其总组成如何?
( zA, zB, zs)。
物料衡算: mM=mR +mE
mM zA mR xA mE yA mM zs mR xs mE ys
将方程整理成如下形式:
第一类物系:
A
yA
y=x
K
B
S

化工原理课件12萃取(LiquidExtraction)

化工原理课件12萃取(LiquidExtraction)

05
萃取过程的优化与改进
提高萃取效率的途径
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根据待分离物质的特点和分离要 求,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高溶解
度、低能耗的萃取剂。
优化萃取工艺参数
通过调整温度、压力、浓度等工 艺参数,提高萃取效率和分离效
果。
强化传质过程
采用多级萃取、逆流萃取等工艺, 增加萃取剂与待分离物质接触机
会,提高传质效率。
3
萃取技术的优化
根据不同天然产物的性质和目标成分,选择合适 的萃取剂和工艺条件,提高萃取效率和纯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它由多个塔板组成,液体在塔 内逐板下降,同时与上升的气 体或液体逆流接触,实现传质 与分离。
塔式萃取器的优点是处理能力 大、分离效果好,但结构复杂、 造价高、操作维护困难。
离心萃取器
离心萃取器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两液 相实现分离。
离心萃取器的优点是处理能力大、分 离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 制造成本较高。
04
萃取过程的设备
混合-澄清槽
混合-澄清槽是一种简单的萃取 设备,适用于两相接触后能迅速
分离的情况。
它由一个混合室和一个澄清室组 成,混合室用于使不相溶的两液 相混合,澄清室则用于分离两液
相。
混合-澄清槽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但处理能力较小,且分离效
果不够理想。
塔式萃取器
塔式萃取器是一种常见的萃取 设备,适用于处理大量物料。
双水相萃取技术
利用两种水相间物质分配的差异,实现高效分离和纯化。
06
萃取过程的实例分析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萃取应用
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01
工业废水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化工原理中的萃取过程是指利用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

该过程适用于从可溶液中获得目标物质,或者将两相液体或气体中的目标物质转移至另一相中。

萃取过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目标物质的物化性质,选择适合的溶剂。

该溶剂应与混合物中其他成分相互不溶或溶度低。

同时,溶剂的选择还要考虑到需求的目标物质浓度、产率和分离度等因素。

2.混合物预处理:将待萃取的混合物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目标物质的相对浓度。

预处理手段可以包括调整溶剂酸碱性、溶剂萃取剂的加入以及混合物的预处理等。

3.萃取过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混合物与溶剂充分接触并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目标物质会从混合物中转移到溶剂中,得到所需的提取液。

4.分离过程:对提取液进行分离,获得目标物质。

分离过程可以采用各类分离工艺,如蒸馏、结晶、过滤等。

萃取过程的计算主要涉及到平衡和热力学方面的内容。

其中,平衡计算主要包括挥发分离计算、浸出平衡计算和溶剂选择计算等。

而热力学计算主要包括传热和传质方面的内容,例如浸出塔传质速率的估算、提取液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等。

以浸出平衡计算为例,其步骤如下:1.确定混合物的成分:通过实验或其他手段,获得混合物的成分组分,包括所需的目标物质。

2.根据热力学平衡关系,建立分离物质在混合物与溶剂中的分配系数。

该系数表示分离物质在两相中的相对分配情况。

3.在给定温度和溶剂比例下,根据分配系数计算提取液中目标物质浓度。

4.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调整溶剂比例、反应温度或溶剂浓度等参数,以提高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和分离度。

需要注意的是,萃取过程的最终计算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反应速率、传质速率、传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浓差极化等。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中的萃取过程是一种分离技术,其流程包括溶剂选择、混合物预处理、萃取过程和分离过程。

大学课件-化工原理下册-萃取小结

大学课件-化工原理下册-萃取小结

(mS/mB)min
(
mS mB
)m in
XF XN Y1 Y0
溶剂的选择性 要求溶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对A的溶解度要大, 对其它组分的溶解度要小。
评价指标——选择性系数
yA / yB xA / xB
kA
xB yB

y
, A
/
y
, B
x
, A
/
xB,
(脱除溶剂后,A ,B组分含量比不变。)
2、溶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
B 、S 互溶度小,两相区大, yB ↓ 也越大,
对萃取有利。
当 B、S 完全不互溶,y =0 →∞,选择性最好。 B
A
E2 F
R2
M
B R1
E1 S
• 萃取液的最大浓度A源自y’Amax yA’ F R
E M
B
S
如果M点在两相区外相交,说明超出萃取范 围,不能进行萃取操作,由R1点确定的溶剂用 量为该操作条件下的最小溶剂用量m S,min
2. 多级错流萃取
设计型计算: 已知分离要求、各级S用量,求N
操作型计算:已知N 、各级S用量,求分离要求 A
Y
分配曲线
Y
D
-mB/mS
操作线
Y0
C
0
X
XF X
(2)给定分离要求X,求S用量 依操作线的斜率求溶剂用量mS。斜率=-mB/mS
Y
分配曲线
Y
D
-mB/mS
Y0
C
0
X
XF
X
• 多级错流萃取
Y
Y1
Y2
Y3
-mB/mS
Y4
Y0
0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萃取是化工工程中常见的分离纯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转移至另一种不相混溶的可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萃取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食品行业等领域,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纯度可控等优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实验,加深学生对萃取原理及操作技巧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一:两相萃取分离苯和甲苯实验原理:苯和甲苯是两种不同的有机物,可以用两相萃取法进行分离。

两相萃取法是指两种可相互溶解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分离,其中一种液体通常为水,称为水相,另一种液体为无水溶液,称为有机相。

以苯和甲苯为例,实验原理如下:苯和甲苯对水不溶,可以用水作为萃取剂,使其溶于水相中,从而完成两相分离。

实验步骤:1. 将5 mL苯和5 mL甲苯混合在干净干燥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记录混合物体积。

2. 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3. 将分液漏斗盖住并轻轻摇动,使两相充分混合。

4. 等两相分离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滴嘴,放出有机相,记录体积。

5. 重复取两组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苯和甲苯在水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混合物体积/mL 有机相体积/mL10 5.5计算分配系数:由于苯和甲苯对水不溶,可以假设二者在水相中的浓度非常接近于0,因此可以利用分配定律(分配系数=有机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水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计算分配系数。

在实验中,混合物体积相同,有机相中苯和甲苯的摩尔浓度分别为:由于苯和甲苯的分子量相似,可将它们的平均摩尔浓度作为计算结果(C=(0.043+0.043)/2=0.043 mol/L)。

水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非常接近于0,可认为不对分配系数产生影响。

Kd = (5.5 mL/10 mL)/(4.5 mL/10 mL) ≈ 1.22实验二:萃取纯化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原理: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亲水性较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萃取纯化的方法提高其纯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临界混溶点:
将辅助曲线延长外推与溶解 度曲线相交于P点, 则P点为临 界互溶点。(清华大学教材) (在B、S混合物中加入A 至某一 浓度,使共轭两相的组成无限趋 近而变为一相,表示这一组成的 P点为临界混溶点?)

该点一般不在溶解度曲线的最高
点。P点将溶解度曲线分为两半, 右侧代表平衡状态下萃取相组成, yA与yS 满足某种函数关系, 即yS= f(yA);(E相) 左侧代表平衡状态下萃余相组成 , xA与xS 也满足某种函数关系,即 xS= f(xA)。(R相)

分配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为一对平衡组成,满足某种函数 关系yA=f(xA)。 分配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 斜率就是y、x浓度下的k值。 若随溶质A浓度的变化,连接 线发生倾斜方向改变,则分配曲 线将与对角线出现交点。这种体 系称为等溶度体系。

相当于精馏的恒沸体系
5、温度对相平衡关系的影响 通常温度降低,S与B的互溶度减 小,对萃取过程有利。 温度变化不仅明显地影响溶解度 曲线的形状、连接线的斜率和两相区 面积和分配曲线的形状,也同时改变 萃取操作的有关其他物理性质,如粘 度、表面张力等。 萃取操作选什么温度应仔细考虑。
以A表示 在萃取剂 中溶解度 大的组分
以B表示 原溶剂, 在萃取剂 中不溶解 。 或部分溶 解的组分
萃取相
萃余相
以E表示 加入萃取剂 后使混合物 混合均匀, 沉降、分层 其中含萃取 剂(S)多的 一相
以R表示 沉降、 分层后, 含稀释剂 (B) 多的一相
萃取液
萃余液
以E’表示 用精馏等 方法从萃 取相中脱 除萃取剂 后的液体
= C-P+2 = 3-2+2 = 3) 可知:三组分液—液萃取体系 平衡时的自由度数为3。这就是 说,平衡时有三个可以自由变 化的参数。所以相平衡关系只 能用三角形相图来表示。
一、组成在三角形相图上
的表示方法: 三角形相图可用等边、等腰直角 和非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其中 等腰直角较方便,若线条较密时, 可采用非等腰直角将一边放大。
(少数物系连接线
的倾斜方向也会改变, 如:吡啶—氯苯—水系统)
2、辅助曲线和临界混溶点
(1)辅助曲线:
连接线是有限的(因为要通过实
验),在萃取过程中往往要知道 任意一对共轭相的组成,即已知 一相,求与其平衡的另一相的组 成,这时需借助辅助曲线。
根据已知的萃取相E和萃余相R 的平衡数据,分别做AB边和BS边 的平行线,诸线分别相交,连接 交点的曲线即为辅助曲线。 (如果无辅助曲线只好用内差法求 x,y)
2、单级萃取分离效果:
过S点做溶解度曲线的切线, 交AB边得E0max ,是单级萃取可能 得到的最大浓度萃取液,其浓度 为y0max 而萃余相中萃余液的浓度取 决k,k大则x0小。 y0max和x0的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

连接线斜率和分层区范围, 这与操作温度和萃取剂的性质有
以R’表示 用精馏等 方法从萃 余相中脱 除萃取剂 后的液体
用溶剂从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其中某 种组分的操作称为液/液萃取。 萃取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所选用 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进 行液液传质,以达到分离均相液体 混合物的操作。 萃取操作全过程可包括:
1.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接触,
= 1时: 连接线平行于BS边, 表示溶质A在E、R相中浓度相等
(三种情况下均可萃取)
kA与连接线斜率有关
kA越大对萃取越有利
不同物系有不同的kA值,
kA一般不是常数, 其值随温度、组成而异。 ∴影响kA的因素有:
物性、温度、溶质浓度
(2)分配曲线:
(类似于精馏中x-y图) 将三角形相图中各平衡相对 应的溶质浓度x、y转移到直 角坐标上所得到的曲线称分 配曲线。

各组分的浓度本章均以质量%表示。
(也可用摩尔%)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纯组 分A、B、S(100%);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一个二 元物系,每边等分100份;
即:
xA+xB=1 或 xA+xS=1 或 xB+xS=1 三角形内任意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 合物 过M点做三条边的平行线
而:yB = 1-yA- yS ; xB = 1-xA- xS 在一定温度下,三元物系的溶解 度曲线、连接线、辅助曲线及临 界互溶点的数据可由实验测得, 也可从有关专著中查得。

3、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1)在两相区内任取一点M



(代表一三元混合液) 必分成平衡的两相E、R 反之,将E、R两相混合, 则总组成必是M点

若在B、S混合物组成为C的溶液中
逐渐加入组分A,体系成为三元混 合液,但其中B、S质量比为常数, 则三元混合液的组成点将沿AC线 变化。若加入A的量恰好使混合液 由两个液相变为均一相时,相应 组成坐标如C‘ 点所示,点C’ 称为 混溶点或分层点。
再于总组成为D、F、G等二元混合
液中按上述方法做实验可分别得 到混溶点D‘、F’、G‘,连接L、C‘、 D‘、F’、G‘及J诸点的曲线为在实验 温度下该三元物系的溶解度曲线。

第二次课提问: 1、溶解度曲线和连接线 2、辅助曲线和临界混溶点P
3、物料衡算和杠杆原理
4、分配系数K和分配曲线
第一次课小结:
1、溶解度曲线——
t-x-y图中的露点线、泡点线 以P点(临界混熔点)将曲线分 成两半: 右 ys=φ(yA) ----萃取相(露点线) 左 xs=φ(xA) ----萃余相(泡点线)

4、分配系数与分配曲线
(1)分配系数:kA(kB)
在一定温度下,当三元混合液 的两个液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E相 与R相的组成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以kA表示。
类似吸收的相平衡常数:m=yA/xA
精馏的挥发度:VA=PA/xA
当kA>1时: 连接线方向 当kA<1时: 连接线方向 当kA
完成溶质传质过程; 2.萃取相和萃余相的分离过程; 3.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回收萃取剂 的过程。通常用蒸馏方法回收。

二、
萃取与精馏比较: 相同:都是分离液态混合物的 单元操作 不同: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 的差异完成混合物分离, 萃取是利用溶解度差异 没完成混合物分离, 只是将难分的转为易分的。

五、两相的接触方式
微分接触:

级式接触:
作业:1、2
第二节、液—液相平衡
与萃取操作原理 组分在液—液相之间的平衡关 系是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它决定过程的方向、推动力和 过程的极限。因此了解混合物 的液液平衡关系,是理解与掌握 萃取过程的最基本条件。

由相律 (F
(或在欲分离的液体混合物中加入 一种与其不溶或部分互溶的溶剂, 形成两相系统,利用混合液中 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性的差异, 易溶组分较多地进入溶剂相, 从而实现混合液的分离。)可见, 在液—液萃取中至少涉及三个组分

本章只讨论三元物系的液-液萃取
萃取剂


稀释剂
以S表示 所选用的外 加溶剂(或 称之为溶剂) 应对原料液 中一个组分 有较大的溶 解能力

第三节
萃取剂的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见,萃取剂的 性质和选择很重要。 对萃取剂要求: 既要分散好,又要分层快;与 B互溶度要小;回收要方便。这些 性质决定了该萃取剂能否工业化。 从以几方面讨论: 一、选择性系数β:
(萃取剂选择性) 如前述,当kA>1、<1、=1 三种情况下均可萃取,但并没表 明S与B的互溶情况对萃取的影响, 我们希望萃取剂能尽可能多地溶 解A,尽可能少地溶解B,

2、
结论:
1*
B、S物系一定,两相组成 一定,即:L、J点位置一定; B、S混合物的比例不同, 混溶点位置不同。 2* 若B、S完全不互溶, 则点L、J分别与三角形 的顶点B、S重合。
3*
溶解度曲线的“口”在哪条 边上,哪条边上的两组分 就为部分互溶 或完全不互溶。

称M为和点,E、R为差 点,M、E、R必在一条直线 上,其数量关系满足杠杆定 律: E(质量)/R(质量) = MR(长度)/ME(长度)
(2)若一三元混合物是由
F(A+B)+ S构成 则M点必在FS连线上,且随S 加量的增加向S点靠拢, 而其余A、B两组成的相对比 值不变,同样有: S / F = FM / MS
如:制药工业中青霉素等的制备。 4、其他:稀有金属的提炼、环境

污染的治理等。
四、三元液—液萃取分类
(A与B是互溶的均相物系) 第Ⅰ类: A与B、S完全互溶, B、S为一对部分互溶组分: ( 此类物系的萃取相和萃余相 一般均为三组分溶液)

第Ⅱ类:
A、B完全互溶, B、S及A、S为两对部分互溶组分 以下主要讨论第Ⅰ类物系
二、三角形相图中的平衡关系: 1、溶解度曲线和连接线: (1)溶解度曲线:
(类似于精馏中的t-x-y图) 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 有多种方法。
介绍两种(教材上为另一种): 1、因为A与B、S完全互溶,
而B、S部分互溶, 所以当B、S以任意比例混合时, 必然得到两个互不相溶的液层, 各层的坐标分别为图中的点L、J。

2、连接线
——t-x-y图中的等温线 连接线端点的组成——yA、 xA 等温线两端点组成——yA、 xA (但连接线不一定平行、水平 等温线水平) 3、辅助曲线:求共轭组成

4、分配系数:
KA=yA/xA 精馏中的挥发度 VA=PA/xA 吸收中的平衡常数 m=yA/xA 反映连接线斜率 5、分配曲线 ——x-y图中的平衡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