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 辅导教学案(拔高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摩擦力的概念和现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体验和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现象。
2. 让孩子们掌握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现象,掌握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砂纸、气球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车,其他材料由教师提供。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每个孩子推动自己的小车,感受小车在不同的表面上运动的难易程度,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演示实验:通过滑轮、毛巾、木板、砂纸等不同的表面,让孩子们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和速度,引导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引导孩子们思考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4. 实践体验: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不同表面上的小车运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摩擦力的变化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现象,掌握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和现象,掌握了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摩擦力的变化原因,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课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究摩擦力的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摩擦力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和了解其他物理现象,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教案: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实际生活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2)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运用转化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木块、斜面、弹簧测力计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实验1:让学生用手摩擦桌面,感受摩擦力的存在;(2)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实验3:让学生用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斜面上滑行,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实验4:让学生在斜面上放置不同厚度的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4. 探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实验5:让学生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放置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增大摩擦力的方法;(2)实验6:让学生在不同材质的接触面上放置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2.利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观察摩擦力的变化,总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为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2.总结归纳步骤: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c.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7.注重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摩擦力展开,教材为《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具体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方向;2. 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实际的摩擦力问题,如自行车刹车原理、鞋底花纹的作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板车滑行时的摩擦力等。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摩擦力概念1.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2. 相对运动时3. 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二、摩擦力方向1. 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三、摩擦力大小1. 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2.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 增加压力b.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 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减小压力b.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摩擦力的例子,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 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
本节主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
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
5.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
2. 能够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自行车刹车时增大摩擦力,滑板运动时减小摩擦力。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实际意义。
5. 随堂练习: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分类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4.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5.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2)静摩擦力一定小于动摩擦力。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学会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描述摩擦力的方向。
2. 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毛巾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拿东西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脱离。
3. 例题讲解: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自行车刹车、滑板运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防滑鞋底。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摩擦力的方向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增大压力2.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减小压力2.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 使接触面脱离七、作业设计1. 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4.实践操作题: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物品(如尺子、硬币等)设计一个简单的摩擦力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论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
4.应用拓展,巩固知识
-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与学生一起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等关键知识点。
-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实用性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摩擦力的方向。
2.学会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摩擦力问题。
3.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和大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运用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案《摩擦力》
教案:《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材的章节为《摩擦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4.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和计算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5. 讲解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6. 例题讲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friction.8. 板书设计:摩擦力的概念、方向、计算方法和作用。
9. 作业设计:题目1: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题目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主要涉及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进而深入探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分类;2. 让学生掌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能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行车骑行、写字等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提问:“什么是摩擦力?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介绍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等。
(4)讲解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摩擦力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知识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毛巾、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物体、自行车刹车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并提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摩擦力1. 概念:物体间相互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 增大压力;c. 变滚动为滑动。
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 减小压力;c. 变滑动为滚动;d.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a. 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c. 摩擦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2. 选择题:a. 下列哪种情况,摩擦力会增大?A.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B. 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C.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都无关;3. 应用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了防止滑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大摩擦力?(提示: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滚动与滑动等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 掌握摩擦力的方向,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的大小。
4. 学会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玻璃板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行驶时,刹车摩擦力使自行车停止,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课堂讲解:结合PPT和黑板,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2. 摩擦力分类3. 摩擦力方向4. 摩擦力大小5. 增大摩擦力方法6. 减小摩擦力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求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即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摩擦力在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方向。
2. 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摩擦力的方向。
3. 摩擦力的计算。
4. 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滑轮、绳子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自行车骑行的过程中,刹车时为什么会滑行一段距离。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摩擦力的分类:讲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两种摩擦力的区别。
4.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实验和图示,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5.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关系。
6. 讲解摩擦力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方向。
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摩擦力的认识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4.思考作业: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摩擦力知识,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5.课后阅读:阅读有关摩擦力的科普文章或教材拓展阅读,了解摩擦力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c.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策略: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b.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目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或手抄报,并进行课堂分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102的第3节摩擦力。
教材中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分类以及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2.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包括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粗糙、物体之间存在压力以及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趋势。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4. 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桌子、滑轮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骑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3. 产生条件:讲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包括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粗糙、物体之间存在压力以及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趋势。
4. 分类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5. 计算方法: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即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之间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乘以物体之间的正压力。
6.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摩擦力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2. 摩擦力产生条件3. 摩擦力分类4. 摩擦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j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的第3节,主要涉及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原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得接触面产生微观的不规则形状,从而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
4.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相互粘附。
5.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相互滑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原因。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含义。
3. 讲解摩擦力的分类:通过实例讲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分类。
4. 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得接触面产生微观的不规则形状,从而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
5. 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相互粘附等方法增大摩擦力,以及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相互滑动等方法减小摩擦力。
6. 例题讲解: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滑板车如何刹车、如何设计防滑鞋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8.3《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以及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此外,本节课还涉及到一些物理实验,如摩擦力的测量、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摩擦力实验,如“硬币立在纸上吹不倒”、“滑动的小车”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
3.问题情境:提出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滑板运动时需要润滑剂?”“为什么自行车刹车时需要用力捏闸?”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原因和作用。
4.互动情境: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摩擦力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及其影响因素。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摩擦力的测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现象。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摩擦力的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教版8下物理 8.3摩擦力 教案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与分析《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第三节,是常见生活现象,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教材首先从生活现象引导得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利用分组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既帮助学生认识摩擦力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再通过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中实例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应用;使学生真正理解摩擦力概念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及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二学情分析学生有了一定实验能力,但对实验设计信息收集归纳能力不强,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有一定了解,但理解不够具体,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不高,但欲望非常强,乐于参与实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只是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利用多媒体,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归纳展示”的教学方式。
避免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展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
四学法分析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归纳展示法使学生深刻理解摩擦力知识,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具:多媒体教室、视频、玻璃球、木板、木块、棉布、弹簧秤、钩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
2. 详细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条件;(2)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3) 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条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掌握摩擦力的测量方法,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摩擦力的实验;3. 了解摩擦力的应用,能运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条件;2.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3. 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等);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骑行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3)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 实验演示:(1) 摩擦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2)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正压力不变,观察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力变化。
4. 课堂练习:(1) 摩擦力的计算:给定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正压力,计算滑动摩擦力;(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讨论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润滑油的使用、轮子的滚动等。
5. 知识拓展: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系统、自行车刹车等。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条件;2.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3. 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滑动摩擦力已知:接触面粗糙程度为μ,正压力为N,滑动速度为v。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幼儿教育的热情和理念,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教案,进行的一场生动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摩擦力的概念,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木块,毛巾,斜面。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滑轮组下滑木块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木块能够在滑轮组上滑动?2. 实验一: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木块在不同的表面上滑动的距离,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观察摩擦力的大小。
3. 实验二:学生继续进行实验,将毛巾放在斜面上,观察木块在毛巾上的滑动情况。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
5. 摩擦力的计算:教师讲解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生活中的摩擦力: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力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2、学习从实验探究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活中的摩擦力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生活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介绍视频:拔河比赛。
问:要想获胜,有什么技巧吗?2、衣服拉链拉动不灵活了,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使它更灵活呢?(实物)3、一把锁锈了,生活中一般怎么办才能打开呢?(实物)4、两个同学争抢一支钢笔,用力握住和不用力握。
比较。
为什么呢?(学生上台表演)注意:只设问,不解决。
等等事例,都与发生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学生探究活动: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在推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样的感觉?下面我们用这个实验来研究这种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会受到阻碍他运动的力,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指向哪儿?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接触面的面积、重力、速度、……滑动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平时是怎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球向前滚动,摩擦力阻碍其向前运动
滑雪滑滑梯
行驶的汽车运转的轴承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用力推汽车但没有推动)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物体推而不动物体被力F压在墙上不动
拔河汽车行驶
涂防滑粉
涂润滑油滚动轴承冰壶运动磁悬浮列车气垫船、减小摩擦的方法:
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各项措施中,用来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________的缘故。
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他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________来
的实验中,他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弹簧测力计读数以及砝码重力,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滑动摩擦力为
16.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擦代替滑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
摩擦力将减小。
.
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
序号接触面压力/N 滑动摩擦力/N 1 木块与木板 2.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