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研究论文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研究
一
、
引 言
继 中央银行 提高 独立性 后 ,提高 货 币政 策 的透 明度正 在成 为一个 国际趋 势 。根据 国际货 币基 金
组织 19 提 出的 《 币与 金融政 策透 明度 良好做 法 准则》 99年 货 ,货币 政策 透明度 是指 一种 环 境 ,即在 易懂 、容易 获取 和及 时的基 础上 ,让公 众 了解 有关政 策 目标 及其 法律 、制度 和经 济框架 ,政 策制定 及其原 理 ,与货 币和金 融政 策有关 的 数据 和信息 ,以及机 构的 职责 ( 小 安 ,20 ) 。一 般认 为 , 钱 02 ]
货 币 政 策 透 明 度 指 数 研 究
肖 崎
( 门大 学 经 济 学 院 金 融 系 ,福 建 厦 厦 f 3 10 ) - 6 05 j
摘
要 :近年 来 ,提 高货 币政 策的透 明度 正在 成为一 个 国际趋 势。本 文从如何 度 量货
币政 策透 明度 的 角度 出发 ,介 绍 了 国外 关 于货 币政 策透 明度评 估体 系的研 究 ,通过 建 立透 明度 指数 来量 化货 币政 策的透 明度 ,以及 对 不同 国 家透 明度进行 评估 和 实证 检验 。文章 还 对 目前透 明度 度量 方法 中的 不足 和 改进进 行 了简要评 析 。 关键 词 :货 币政 策 ;透 明度 ;指数
收 稿 日期 :2 3.80 f60.9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会 科 学规 划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3 J08) 0 BY 9 作 者 简 介 :肖崎 (97 ) 女 ,重 庆 市人 ,厦 门大 学 金 融 系 博 士 生 。 17 ,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理论方法与实证检验 透明度指数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理论方法与实证检验透明度指数》摘要: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并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在以短期名义利率为调控工具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如果中央银行根据对经济状况的判断,确定新的政策利率目标并向市场公布相关信息,则通过对实际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目标之间的计量分析,即可有效地间接度量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状况,具体而言,通过检验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后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然后判断市场利率的变动是否与政策利率相一致,这种一致性反映为检验所得的相应参数值的大小,最后,根据检验值来得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本结论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并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操作经验,进一步有选择地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终建立一个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关键字: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中央银行一、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证检验(一)基于制度设定的透明度量化。
通过考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设定来研究其透明度状况,需要对应制度设定的不同方面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细分。
在与货币政策透明度相关的制度设定上,Eijffinger和Geraats(2002)的研究区分了行政、经济、程序、政策及操作等五个方面,但这五类透明度实际上存膨胀反应函数,强调了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等相关信息,即货币政策的政策透明度。
方程(4)表示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时所遵循的一种工具规则,它根据实际经济结构及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而确定,即为货币政策的操作透明度,其中e表示导致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利率的金融冲击。
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分析
如央行 和公众 在信 息 理解 上 的 不确 定 性 。如果 立 足 于货 币
政策交 流 , 则透 明度有 狭义 和广义 之分 。
( ) 一 狭义 的透 明度
狭 义透 明度是将 透 明度 基 本 视 同为 中央银 行 向公 众 披
露信息 的数量 和准 确度 , 中包 含 了完 全 理性 、 限 不确 定 其 有 性、 同质信 息 、 同知 识与无 摩擦交 流这些 标 准假 定 , 共 它是 文
度 阐述 了提 高货 币政策 透明度 的必要 性 , 最后 联 系我 国实 际, 分析 了我 国货 币政策 透 明度 现状 并提 出改进 建议 。 关 键词 : 中央银行 ;公 众 ;货 币政 策透 明度
一
、
引 言
策行 为倾 向等 ; 操作 透 明指 货 币政 策 的执 行 行 为 , 括 如何 包 控制操 作工 具和政 策 目标实施 中 的误 差等 。可见 , 大多 数文 献都 没给货 币政 策透 明度一个 明确 的定义 , 隐 含 的将它 而是 与信 息对称 或确定 性 相对 应 。央 行 和公 众 面 I 两 种 不 同 临着
金 融在 线
关 于货 币政 策 透 明度 的分 析
陆 . 沁 ( 苏州大 学 , 江苏 苏州 2 5 2 ) 1 0 1
摘 要 : 些年 来 , 国央行 纷纷放 弃 长期 坚守 的对货 币政 策保 密 的态度 , 近 各 主动 改 变与 公 众之 间 的信 息 交流 方 式 , 提 将
高货 币政策 透明度 作为货 币政 策取得 成功 的 关键 。本 文 首先介 绍 了货 币政 策透 明度的相 关定 义 , 着从 博 弈论 的 角 接
献 的标 准模 型及大 量政 策 讨 论所 持 的 透 明度 观 。狭 义透 明 度 观所 考察 的透 明度 重 点 是 中央银 行 在其 偏 好 、 使 用 的 所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和有效性系数回归分析的研究
制 , 加透 明度会 导 致 产 出 更加 不 稳 定 或者 较 大 幅 增
数据分析难以做到动态、 有效, 以及研究结果受典型
国家 的特 定背景 影 响 , 不具 有广泛 的意义 。
与上 述研究 方法所 不 同 , miK a i eP t n A r i &H l a o d r
政策失误的情况下 , 若央行如实发布信息, 则有可能 造成市场恐慌和波动。另外 , 当透明度较高时 , 公众
很 容易 了解 央行 的偏 好 , 就 可 以推 测 央行 的未 来 并
众对中央银行通货膨胀 和产出偏好的认识的不确定 性减少以及透明度的提高有益于正确引导公众的通 胀预期 , 并最终有助于控制实际通货膨胀。
T ono(0 2 从 纯经 济 的角 度 对 透 明 度进 行 hrt 20 ) n 研 究 , 为提 高 透 明度 的惟 一 经 济 理 由就 是 政 策 有 认 效 性 。H w l 和 M rcl20 ) 研 究 中指 出 , o es l ai a(02 在 s 增 强 中央银行 货 币政 策 操 作 的 透 明度 , 不但 可 以使 得
度 的利 率 变 动 。G ofed 18 ) D t y 18 ) odr n (96 、 os (97 和 i e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1 0 8 19 期 总第 3 期
J U N LO E 河南金融管理 干部 IA CA A A E E T O R A FH N N I S IU E O 学院学报 M N G M N A TT T FFN N I L N
N . 2 o o1 o8
S r lN0. 3 ei 8 19
【 币与货币政策 】 货
货 币政 策透 明 度 与货 币政 策有 效 性
基于市场预期行为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检验
基于市场预期行为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检验摘要:利用基于市场预期行为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检验模型,以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为数据来源,对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检验。
结果指出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的政策决策上,我国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取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引导公众对政策形成合理预期,导致了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关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政策的实施,努力构建一个透明、高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关键词:市场预期;货币政策;透明度历史上,货币政策操作的隐秘性一直被视为中央银行行为决策的代表性特征之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决策方式,表明了中央银行的立场观点:货币政策越不透明越有效。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一改往日沉默是金的作风,兴起了一股公开化、透明化的政策改革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将其作为国家金融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魏永芬,2004)。
1998年,Fry,Julius,Mahadeva,Roger,Sterne对94家中央银行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中央银行透明度已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
调查显示有74%的中央银行视透明度为其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关键要素,透明度受重视程度,仅仅被独立性和低通货膨胀预期维持这两个要素超过(分别为83%,82%),由此可见货币政策透明度制度已经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西方诸多学者的研究也指出,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有效地减少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
这一观点在西方各国的政策实践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然而,我国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效力。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证检验,一、货币政策透明度量化方法的概述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尝试了各种方法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做出定量的研究分析,总结后,将这些量化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为问卷调查法。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可性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可性货币政策是指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在公众和市场参与者中透明地传达政策意图和决策过程的程度。
可性是指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效果和操作性的评估。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可性密切相关,它们对经济的稳定和市场预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可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决策过程和信息披露方面。
1. 政策目标的透明度政策目标的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明确并公开宣布的政策目标。
例如,央行可以明确宣布通胀目标,如通胀率维持在2%左右。
这样一旦通胀率达到或超过目标水平,市场参与者将能够准确预测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2. 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公开展示的决策信息和程序。
政策制定者可以定期发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或公开演讲,向市场传递其决策依据和思路,让市场参与者了解政策制定背后的逻辑和分析。
3.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及时、完整地向市场传递相关经济数据和政策调整信息。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发布经济数据、货币政策报告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有关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信息,使市场参与者基于最新数据做出理性决策。
二、货币政策的可性货币政策的可性主要涉及政策工具的操作性和政策效果的评估。
1. 政策工具的操作性政策工具的操作性指政策制定者能否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工具来实施和调整政策。
例如,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或购买债券来扩大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
政策工具的操作性强,政策制定者可以更灵活地应对经济形势变化。
2. 政策效果的评估政策效果的评估是指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政策。
例如,央行可以通过通胀数据、经济增长率等指标,对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政策。
三、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可性的关系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和影响。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与最优化研究
关键词 : 币政 策透 明度 ; 货 中央银行 ; 效应 ; 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 :8 20 F2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 0 8 1— 0 7 0 1 7 — 9 X 2 0 )7 0 7 — 2
摘
要 : 高货 币政策的透 明度 已成为一个新的 国际趋势。较 高的货 币政 策透 明度有利 于增强 中央银行 的责任 提
感和 可信度 、 高中央银行 的独 立性 、 提 央行 工作人 员的 工作 能力 , 有利于 引导 商业银行 和公众形 成合 理预期 , 还 提
高货 币政策潜在的效率。 它也有其 负面效应 , 但 为此, 当前人 民币升值 预期 强烈 、 在 通货膨胀的背景下, 讨 中国货 币 探
一
经济状况决定着货 币政策的选择 , 中央银行 在经济状况 方面 占有信息知情优势和时间优势。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其机 构和地位 具有特殊性 , 信息不对称 的条件 下 , 在 市场 的参 与 者会 面临很大 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经济运行本身 的不确定 性, 另一方 面是 由于央行货 币政 策操作过程 中带来 的不确定 性 。为了解决信息的不对称 , 信息优势 的中央银 行披露 拥有 诸 如政策 目标 、 策略 、 决策过程 以及关 于经济波 动的相关 信 息, 将会帮助市场交 易者更好地 预测货币政策工具 的运用情 况, 以及可能对通货膨胀 和产 出水 平的影响 。这些信 息的披 露产 生一种公 告效应 , 众理解央行 的政策 意图下 , 公 调整 预 期, 避免决策失误 , 并采取相应 对策 , 从而疏通货币政策的传 导渠道 , 有助于货 币政 策 目标实现I 4 1 。 ( ) 二 透明度有利 于提高 央行 的独立性 通 常 ,中央银行 不受 政府影 响 ,独 立选 择政策 目标 的 能 力越强 , 制政 策工具 的程 度越 大 ,那么 其独立 于政 治 控 的程 度就越高 。 换句话说 , 独立 的中央银行既能控制 货币政 策 的工具又可 以控制货 币政策 的 目标 。 根据货 币学派理论 , 由于货 币乘数 的相对稳 定性 ,中央银行 发放基 础货 币的量 成 为影 响货币供 给的 主要 因子 ;中央银 行的独立 性会影 响 货 币政策的稳健 , “ 而 通货膨胀无论何 时何地都是一 种货 币 现象 ” 。于是 中央银行独立性就会对货 币供给从而对通货 膨 胀产 生一定的影 响。 实践证 明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强 弱与通 货 膨 胀 率 高 低 之 间 存 在 着 联 系 。 麦 卡 勒 姆 ( C l m, Mc a u l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理论方法与实证检验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理论方法与实证检验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并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操作经验,进一步有选择地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终建立一个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关键字: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中央银行一、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证检验(一)基于制度设定的透明度量化。
通过考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设定来研究其透明度状况,需要对应制度设定的不同方面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细分。
在与货币政策透明度相关的制度设定上,Eijffinger和Geraats(xx)的研究区分了行政、经济、程序、政策及操作等五个方面,但这五类透明度实际上存此处借鉴Eijffinger和Geraats的设计思路,对上述每一个方面的透明度都设计若干个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回答及相应赋值来编纂衡量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量化指数。
因此可以看出,这种透明度指数设计的基础为中央银行的制度设定和实际政策行为表现,即通过考察各国中央银行的实际制度设定及其实践中的政策操作方式,得到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衡量值。
在此衡量标准下,中央银行对所设计问题的回答得分越高,则表明其透明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在此 __、美国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量化分析(见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此衡量标准下,我国人民银行与美国、欧洲中央银行的透明度相差较大,尤其在向市场主体公告政策信息和政策操作的相关细节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在实践中反映为,我国中央银行在每次货币政策会议之后的新闻发布都使用比较原则的语言,公众难以从中得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不仅如此,货币政策委员会每次会议时间也并不固定,也未提前告知市场主体和征求公众意见,而且会议上各位委员的发言没有给予公开,这样不利于公众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走向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穆良平、程均丽,xx)。
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研究分析与改进措施
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作者:————————————————————————————————日期:2描述:财政透明度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已成为国际潮流。
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
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摘要】财政透明度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已成为国际潮流。
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
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我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并提出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财政透明度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顺利行使知情权的必要保障,是政府履行财政受托责任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标以来,我国财政透明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财政信息公开逐步由“形式公开”向“实质性公开”转变;二是中央各部委及各省财政透明度水平在逐年提高。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二、财政透明度财政透明度是良好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员负起责任的一种方法。
财政透明度最早是由George Kopits和Jon D. Craig(1998)提出的。
George Kopits 和Jon D. Craig认为,所谓财政透明度是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关于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详细的、及时的、容易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比较的,便于选民和金融市场准确地估计政府的财政地位和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和收益。
财政透明度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它要求政府要准确、及时和完整地以及最大限度地提供政府财政活动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信息,从而帮助公众了解政府财政层面的工作并做出判断。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分析与操作实践(一)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分析与操作实践(一)摘要: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正在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和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理论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西方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在不断提高,但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应在建立货币政策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改善信息披露的形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动态不一致性;货币政策有效性一、引言传统货币理论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应该隐蔽地进行,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产生意外冲击的效果,因而才可能是最有效率的。
中央银行隐蔽地采取政策行动,可以避开政府的过多干预,同时也减少了向不精通货币政策原理的公众进行解释的麻烦。
因此,长期以来中央银行对自己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常并不事先向公众宣布,也不详细说明政策决策的理由。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如何最充分、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提供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已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关键要素。
近年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代表了货币政策发展的新方向。
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在通俗易懂、准确及时、容易获取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政策决策结果、政策决策依据、与政策决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政策制定者的责任范围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提出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做法准则》,现在人们一般把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1)中央银行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否量化,都要对社会公布;(2)中央银行在做出政策决策之后,应及时对外公布,并对决策理由作出解释;(3)中央银行应运用多种手段让公众及时获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相关信息;(4)中央银行定期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并随时准备接受立法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询问与听证。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沟通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沟通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透明度和沟通对于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沟通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是指央行向市场和公众公开相关信息的程度,包括政策目标、决策过程、操作工具和政策预期等。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能够增强市场对政策制定者的信任,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波动。
首先,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助于市场预期的形成和稳定。
透明度可以提供市场参与者所需的信息,使其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政策动向,从而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决策,减少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可。
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程度与政策目标的契合度密切相关。
通过透明度的提高,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向公众解释政策的目的和效果,使公众对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加对政策的支持。
最后,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央行的监督和问责。
透明度能够使央行的决策过程更加清晰和透明,便于外界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透明度也可以强化央行的问责机制,通过公开信息,使央行对其政策行为负责,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二、货币政策沟通的策略与方式货币政策的沟通是指央行与市场和公众之间就政策目标、决策过程和操作工具等进行信息交流和解释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减少市场误解和不确定性,有助于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
首先,央行应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
央行应定期发布相关报告和公告,如货币政策报告、公开市场操作公告等,向市场和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同时,央行应设立媒体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市场和公众的关切和疑问,解答相关问题。
其次,央行应提供清晰简明的政策信息。
央行在公开沟通中应尽量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以便市场和公众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
同时,央行也可以通过使用图表、数据展示等方式,使信息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问题研究
定 义 : 货 币政 策 透 明度 是
种环境
、
,
即 在 通 俗 易懂
、
容 易 获 取 并 及 时 的基 础 上
政 策决 定 过 程 和 原 理
。
,
,
让
公 众 了 解 有 关 政 策 目标 及 其 法 律 货 币 和 金 融 政 策 有 关 的数 据 政 策 透 明 度 主 要 集 中在 下 面
、
制 度 和 经 济框 架
,
,
只 有 这 样 才能
20
I 孓 使 得 中 央 银 行 的 货 币政 策 达 到 意 外 调 控 效 果
在 这 种 理 论 的影 响 下
。
世纪
80
年代之 前
90
,
世 界 上 绝 大 多数 中 央 银 行 货 币 政 策 均 保 持 高 度 的 神 秘 性
,
但 是 自上 世 纪
年代 以来
包括美 国
,
、
加拿大
,
、
英 国 在 内 的 许 多 西 方 国 家 都 致 力 于 提 高本 国 货 币
正基于此
。
政 策 的透 明 度
在 实践 中
货 币政 策 透 明 度 的提 高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降 低 中 央 银 行 的政
。
,
策操作成本
,
同 时 提 高 了 货 币政 策 传 递 的 有 效 性
一
提 高 货 币政 策 透 明度
相 应提 高预期 ,根 据卢 卡斯 理性 预 期
可 以使得 货 币政策 更加 有效 ,而且 能
够保证 以很小 的成 本实现 中央银行 的
政 策 目 标 ;C ot es t a ae和 h r ra ,Sa vg a s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效应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效应分析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本人专门编辑了“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效应分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一、引言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一直都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具体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不明确,政策制定的依据、具体的政策操作以及对未来经济的预测都严加保密,公开发表讲话用词也是模棱两可、晦涩难懂。
在这种社会公众和中央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社会公众难以根据中央银行的行为或者信息来形成合理的预期。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英国、瑞士等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成了继中央银行独立性提高后又一新的国际趋势,是央行一项重要制度选择。
Fry等人(20XX)对9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调查研究发现,74%的中央银行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仅次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低通货膨胀预期的维持。
货币政策透明度之所以兴起不仅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发生,更源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确实给一些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应。
如新西兰、英国、瑞典等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后,货币政策透明度得到明显提高,其通货膨胀率则明显降低,并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如表1)。
因此,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成为越来越多中央银行的选择。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涵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99年公布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做法准则》中则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在通俗易懂、容易获取并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决策过程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范围。
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中央银行的作用、责任和目标;公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公众获取货币以及金融政策有关信息的难易程度;中央银行的责任感和可信度。
财政透明度问题文献综述论文
关于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社会公众对财政收支状况的透明度愈加关注。
在新一轮的财税改革的攻坚阶段,正确认识财政透明度对于实现公民权利,政府职能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提高财政透明度也是政府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财政透明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财政透明度及相关研究的全貌。
【关键词】财政透明度;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一、财政透明度的概念及相关要求财政透明度是透明度问题在公共财政领域中的延伸,它是个与公司的财务透明度相对应的概念。
目前广泛使用的财政透明度的定义是:财政透明度是指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关于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详细的、及时的、容易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比较的,以便于选民和金融市场准确地估计政府的财政地位和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和收益。
二、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意义大多数学者认为提高财政透明度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提高决策效率与理性,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财政透明是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必然要求,提高财政透明度在建立高效的治理政府、降低政府代理成本、保障社会公平、融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财政透明度,还有助于政府发现其在履行受托责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没有透明,就无从知道制度是否有效地实现其目标以及该目标是否正确。
张宜斌(2006)从纳税投资与财政透明度的关系角度,分析了财政透明度的意义。
从纳税投资论的角度来看,公众向政府纳税,作为投资人的纳税方,有权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花的和为什么要这么花,有权监督资金的运用。
纳税人享有知情权,而政府则承担和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能。
纳税人享有知情权的前提就是财政必须透明化。
王满仓、赵守国(2005 )从财政透明度的基础理论分析,认为财政透明化作为政府治理变革的核心,可以提高政府的回应力,增强政府的合法性,促进政府组织系统的科学化,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市场的可信度、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并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运作。
应用文-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价值及其面临的主要争论
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价值及其面临的主要争论'一、引言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央行是一个带有几许神秘色彩的机构,一般并不明确宣布货币政策的目标,也不向公众详细说明所采取政策的原因与目的等等。
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通胀目标制度的兴起与,人们从中逐步认识到不断增强的货币政策透明性是货币政策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大大促进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透明性并且加强了与公众的信息交流。
时至今日,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等,不仅公布明确的通货膨胀数量目标,定期发布通胀,还会向公众说明在现有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是如何决定和如何实现的,若实际值偏离了目标值,还会向公众作出解释等等。
即货币政策变得越来越透明了,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已成为现代中央银行运作的一项重要特征。
“货币政策的神秘性和隐蔽性已为透明性和公开性所取代……在今天已很难看到不透明的国内甚至国际金融政策……有关政策制定者意图的交流等已经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发挥着中心作用。
”根据一项调查,74%的中央银行认为透明性是货币政策框架中至关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相应的经合国家中,86%的中央银行持同样的观点。
对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为什么能够兴起,Thornton(2003)精辟指出,货币政策透明性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货币政策透明制度能够兴起的关键在于它在实践中的效果被证明是不错的。
本文将根据货币政策透明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实际价值,并深入研讨货币政策透明性所面临的主要争论。
文章最后理论中国实际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价值在促使央行不断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责任性、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二是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的责任性、可靠性在理论探讨上,大量文献从透明度与央行责任制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作用和意义。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研究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研究
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价是研究各国货币政策流动性以及公开性的重要指标,也是
维护金融市场发展稳定的重要依据。
基于此,现提出“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旨在衡量在真实世界中特定政策下,央行政策成分的开放水平。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通过衡量政策制定程序,政策框架,控制因素等各个方面
来体现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支持水平,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建立定量和定性部分指标。
其中,以定量指标为主,用于衡量政策的可预测性,货币政策的支持程度,对
货币市场的影响以及政策影响力的可估量性;而定性指标则用于衡量政策传播方式,政策与市场层面的沟通以及政策实施的及时性等方面。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反映的是央行政策的政策开放程度,它不能衡量央行的政
策实施质量,也不能反映政策的有效性。
四肢要衡量央行政策的可持续性,还需要从实际实施情况及效果来考量。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是一个可以量化衡量央行政策开放度的指标,在宏观环境中,它可以反映出政策的可预测性,也可以作为评判政策变化的重要数据。
因此,政府可以将其作为金融稳定性政策的参考指标,并以此调节政策有效性,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应用文-货币政策动态透明度指数的中国检验
货币政策动态透明度指数的中国检验'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量化研究综述到目前为止,西方许多学者尝试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量化研究,大致分为下列几种:第一种为问卷调查法。
早在1998年,Fry和Julius等学者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发布的《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中的相关表述,对世界上9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其问卷中的调查指标囊括了中央银行的制度安排、政策操作等诸多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Fry,Mahadeva & Roger(2000)等学者整理了问卷中与政策解释相关的十二个问题,将其作为衡量这些中央银行透明度的指标,并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打分赋值,以进行政策透明度的量化研究。
第二种为E&G指标法(jffinger & Geraats Index)。
jffinger & Geraats(2002)的研究主要强调了中央银行在提高政策透明度方面的实际行为(如公开出版物和与政策相关的各种新闻发布会的状况等)。
其在研究中区分了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五个重要方面,即行政、、程序、政策及操作层面,并且对于每一个方面都设计了三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完全肯定的回答将得1分,完全否定的回答将得0分,其他情况则得0\ue0105分。
利用这种量化方法对美国、加拿大及中国等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透明度的E&G指标与此类似,De Haan和Amtenbrink(2002)也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量化研究,通过对十四个能表明中央银行透明度的不同方面(例如:公布通货膨胀预测、货币政策会议日程安排、会议备忘录以及量化的政策目标等)进行研究。
以最终达到量化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目的。
除此之外,Gros和Bini-Smaghi(2001)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也对此有类似的研究,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种为市场预期指数法(Market-based Expectation Indicator)。
应用文-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一、引言继中央银行提高独立性后,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成为一个国际趋势。
根据IMF1999年提出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做法准则》,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一种,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钱小安,2002)。
一般认为,提高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政策的可信度,有助于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提高市场潜在的效率。
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精确的评估较为困难,因为:一方面,由于透明度的含义十分宽泛,看法不尽一致,如IMF把透明度分为目标、知识和决策三个方面,Geraats(2002a)认为透明度分为、经济、程序、政策、操作五个方面,Hahn(2002)则把透明度归为目标、操作、认知三个方面;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各层面透明度在模型中不易量化。
目前,国外文献中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度量的研究大概分为四类:(1)对透明度的特征进行描述。
如:Bernanke等(1999)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案例分析,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Blinder等(2001)以一种非正式的讨论形式,对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英格兰储备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的透明度进行研究,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2)问卷调查法。
如Fry等(2000)对9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了一个“政策解释指数”,包括政策决策的解释、预测和前瞻性分析解释、公布的评估与研究结果的解释等三个方面。
(3)指标评分法,即根据官方法律条文的信息披露,建立透明度指标体系,并评分。
如De Haan和Amtenbrink(2002)建立14个衡量中央银行透明度不同方面的指标,如公布通货膨胀预测、货币政策会议日程安排、会议备忘录、量化的政策目标等方面,并对1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评分。
而Fracasso、Genberg和Wyplosz(2003)对20个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进行了评估,基于每份通货膨胀报告的说明性、专业性、完整性、表述方式,以及信息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研究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并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操作经验,进一步有选择地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终建立一个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关键字: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中央银行一、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证检验(一)基于制度设定的透明度量化。
通过考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设定来研究其透明度状况,需要对应制度设定的不同方面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细分。
在与货币政策透明度相关的制度设定上,Eijffinger和Geraats(2002)的研究区分了行政、经济、程序、政策及操作等五个方面,但这五类透明度实际上存膨胀反应函数,强调了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等相关信息,即货币政策的政策透明度。
方程(4)表示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时所遵循的一种工具规则,它根据实际经济结构及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而确定,即为货币政策的操作透明度,其中e表示导致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利率的金融冲击。
此处借鉴Eijffinger和Geraats的设计思路,对上述每一个方面的透明度都设计若干个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回答及相应赋值来编纂衡量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量化指数。
因此可以看出,这种透明度指数设计的基础为中央银行的制度设定和实际政策行为表现,即通过考察各国中央银行的实际制度设定及其实践中的政策操作方式,得到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衡量值。
在此衡量标准下,中央银行对所设计问题的回答得分越高,则表明其透明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在此对中国、美国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量化分析(见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此衡量标准下,我国人民银行与美国、欧洲中央银行的透明度相差较大,尤其在向市场主体公告政策信息和政策操作的相关细节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在实践中反映为,我国中央银行在每次货币政策会议之后的新闻发布都使用比较原则的语言,公众难以从中得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不仅如此,货币政策委员会每次会议时间也并不固定,也未提前告知市场主体和征求公众意见,而且会议上各位委员的发言没有给予公开,这样不利于公众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走向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穆良平、程均丽,2004)。
注:目标透明度中的目标特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另外,对上述12个问题的回答,得分上限为12分,下限为0分。
(二)基于实际政策操作的透明度检验。
基于实际政策操作的透明度检验,将视角从货币政策相关制度设定转移至政策当局和市场主体的真实行为,即主要通过考察中央银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行为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或行为变化,间接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
根据Haldane和Read(2000)的解释可以得知,中央银行的收益曲线变动状况主要取决于其政策目标值与市场值的契合程度,这一解释与上述基于市场行为检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思路不谋而合,即在理性预期假设下,货币政策公告后的市场利率与中央银行目标利率之间的偏差,可以用于间接度量一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状况。
这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Haldane和Read的模型进行适应性修正,并将其用于检验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
在上述方程组中,方程(5)描述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x[,t]为中央银行反应方程中变量集合里的任意向量(如通货膨胀、产出等,假定其遵循单位根为α的一阶自回归过程),k为货币政策的平均传导时滞(一般为12~24个月),β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参数(假定中央银行和私人部门之间关于这一参数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上述模型的经济学意义在于,中央银行按照方程(5)所表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每一个t—1时刻,根据可能出现的经济冲击ε[,t]来推断x[,t]的变化,并随后设定政策目标。
由于私人部门并不了解这一过程,因此其对政策利率的预测,只能基于自己对x[,t]的判断和对的预期来进行,上述过程体现在方程(5)和方程(6)中。
如果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目标的告示效应使得市场主体在t—1时刻形成了对t时刻的利率预期①,并且由此导致市场利率发生了变动,此时如果市场实际利率x[,t]和政策利率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背离,则意味着较差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因为中央银行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正确引导私人部门的预期,促使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目标趋于一致。
在以短期名义利率为调控工具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如果中央银行根据对经济状况的判断,确定新的政策利率目标并向市场公布相关信息,则通过对实际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目标之间的计量分析,即可有效地间接度量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状况。
具体而言,通过检验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后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然后判断市场利率的变动是否与政策利率相一致,这种一致性反映为检验所得的相应参数值的大小,最后,根据检验值来得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本结论。
Haldane 和Read(2000)所提出的计量检验模型如公式(8)所示;其中,j表示远期利率的期限(以月单位),β(L)为关于滞后算子(L)的向量多项式②,该滞后因变量主要用于消除残差可能留有的移动自相关,D为虚拟制度变化变量,用于检验在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前后的不同透明度状况。
鉴于我国目前并未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操作框架,并且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利率市场化也还没有完成,因此还无法形成合理的、市场化的利率期限结构;所以,在对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实证检验时,需要对上述计量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可表示为:式(9)中的关键参数为γ,主要用于衡量整个样本区间的平均利率偏差;如果γ[,0]=0,则意味着政策利率改变被市场完全预期到,即市场利率不会因中央银行改变目标利率而受到意外冲击,可知γ值(0≤γ≤1)越小,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透明度越高,反之则相反。
在数据选取上,由于我国同业拆借利率是最早市场化的利率品种,因此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将作为计量检验的数据选取目标。
另外,我国目前的官方基准利率包括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这些利率品种中,对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利率影响较大的当属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20天以内的再贷款利率,因此下面的检验所选的基准利率为中央银行20天以内的再贷款利率。
由于所选数据样本③的期限(自2002年11月12日到2006年2月12日)较短,并且上述计量模型采用了一阶差分变换,所以,下面将省略对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和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检验等步骤,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软件Eviews4.1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根据检验值可知,γ值显著大于0,因而可以据此得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较差,通过与其他国家相应检验值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没有通过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来正确引导私人部门的预期,以促使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目标趋于—致。
不仅如此,与一些东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也相对较低。
(三)基于市场主体反映的时间序列检验。
在有效市场理论假设下,选取货币政策制订者可能会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会议、新闻发布会等重要事件,通过研究事件日及其前后的市场利率水平与其长期稳定状况下的平均变动值之间的偏差,间接衡量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思路(AmirKia,HildePatron;2004)。
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研究,而且,这种量化也是基于市场上的真实行为所进行的,因此可以用来衡量一国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段的政策透明度状况。
下面在借鉴AmirKia和HildePatron度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交易利率数据,对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量化研究。
1.理论解释。
假定在初始均衡条件下,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市场交易利率之间的利差为短期债券利率;并且存在完全透明(亦即数量化后透明度为100%)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向公众充分准确地公布其政策决定及意图等重要信息,公众也对这些信息及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完全理解。
此时,理论上债券利率与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在t时刻的利差应当趋于一致(此处假定利率期限结构既定并且稳定);而且,即使D[,t]与市场上长期形成的隔夜拆借和短期债券的利差均值之间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在货币政策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也只是暂时性的。
进一步放松假设,如果货币政策并不完全透明(亦即透明度小于100%),则上述偏差将不再是暂时的,因为在货币政策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所得到的政策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有可能使市场主体误解中央银行的意图并形成错误预期,致使市场利率的变动与政策目标利率背道而驰。
例如,如果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市场主体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中央银行的防御性操作,用以平抑利率波动,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会在市场上购入债券以便在央行回购时进行套利,市场的这一套利行为会直接加大的值就可以作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一个近似度量,其值与透明度成反比关系。
2.检验模型。
下面分三步建立货币政策动态透明度指数。
(1)首先将中央银行改变利率(或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例会、央行官员的重要讲话及其他可能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新闻发布会时间选作“事件日”,对于每一个事件日,计算3.数据、事件选取及检验结果。
由于在我国的各种利率品种中,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交易利率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最高,并且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流动性来源,同业拆借和债券交易对市场利率的变化都极为敏感,二者不但在满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替代性,而且利率水平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期限结构关系。
另外,在近三年所有期限的银行间债券交易中,R007的每日交易量几乎占了银行间各种期限债券交易总量的80%以上,因此,期限为7天的银行间债券交易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将作为计算透明度指数的基础数据来源⑤。
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中央银行并不向市场宣布隔夜拆借利率目标,因此,事件选取在原则上尽可能重点考虑对市场拆借利率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在这一指导原则下,我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例会时间、宣布改变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利率的日期、宣布改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日期以及人民银行领导进行重要讲话的日期等都将作为主要事件日,具体整理结果此处刊略⑥。
利用上述检验公式,最后计算得出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见图1)。
由图1可知,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但在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或准备金率的重大政策出台或宣布前后,透明度指数的波动幅度相当之大,如2002年11月27日的美元利率调整、2004年4月25日的准备金率提高、2004年10月29日的利率调整和2005年5月20日及其之后的几次港币、美元利率调整等,说明我国中央银行在一些重大的货币政策决策上,并没有及时进行充分准确的信息披露,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据此形成正确的预期,从而导致市场利率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