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 货币政策控制

合集下载

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金融政策(Financial Policy)什么是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利率和汇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金融政策的内容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总需求的方针策略,中央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其政策一般是稳定货币供应和金融秩序,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社会资本流通的手段。

合理的存款利率政策有利于经营存贷业务的银行吸收储蓄存款,集聚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资本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导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用于刺激和约束企业的筹资行为,促进企业合理筹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益。

3、汇率政策。

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其它企业在国际酱融通活动中,必须掌握汇率政策并有效地加以利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金融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向以市场和法规为导向的风险型监管转变。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金融监管由原来强调行政审批的合规型监管,正在逐步转向以市场和法规为导向的风险型监管。

与行政性监管的缺陷相比,法律监管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可预测性的优点。

此外,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游戏规则,也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格局下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

货币政策在稳定的基调下要适应市场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保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冲突背景下的新选择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我国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合一的体制下,由于金融监管不力所导致的金融风险,自然地集中于中央银行。

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身兼二职的中央银行实际上起的是一个“消防队”的作用,四处救火,到处掏腰包,本来风险分散在社会各个点上,被中央银行一救,全部风险都集中到中央银行身上了。

因此,在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冲突的背景下,必须选择新的金融监管框架。

这也是由我国近几年的经济金融改革的现实所决定的。

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最佳金融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的发展及其演变是与该国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金融结构会引致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为适应金融风险控制的需要,金融监管也应该形成相应的制度安排与分工结构。

这样,金融结构的变动趋势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金融监管的变革取向,而金融监管在适应金融结构变动的同时,也将对金融结构调整和变动产生反作用力。

基于此,我国在进行金融监管变革、选择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时,就必须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既要重视和适应金融监管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又要看到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分立的基础,并要努力创造和完善这些基础的。

1、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的必要条件。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引言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货币政策则是国家控制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入手,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二、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金融市场是指人们在其中交换货币以及金融资产的场所和途径。

它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支,也包括了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等。

在金融市场中,供求关系是主要的原理。

一方面,供给方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需求方则需要利用这些资金来投资或消费。

供求的平衡将决定市场上货币和金融资产的价格。

三、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调整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两种。

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限制货币供应和加大利率等手段来收紧经济环境,遏制通货膨胀。

宽松性货币政策则恰恰相反,通过扩大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四、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及利率等方法来控制经济环境。

这些措施将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

如果货币供应量大,利率低,银行获得的资金也会增多,会向更多的市场推出利率优惠的金融产品。

资金流量的增强和费用的降低将会改变金融市场的需求、供应和价格。

所以在市场上,货币政策的调控是影响金融产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

(二)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表现对货币政策有重大影响。

如果市场情绪处于极度悲观的状态,企业的借款量会减少,市场上货币需求量会下降,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不佳,可能导致经济继续疲软。

此时政府可能需要再次降低利率,增加贷款额度等手段来刺激市场活力。

相反,如果市场情绪处于极度乐观,企业借款需求量就会增加,市场上货币需求量会上升,货币政策调控也会相应更加灵活,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结论综上所述,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并不单一。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货币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保险、证券市场等金融领域的基础学科,对于经济学科的学习者来说,掌握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货币金融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等。

一、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货币金融学的基础,它规定了货币的发行、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现代货币制度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法令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范围、流通程序和关系的一系列法规。

它包括货币的名称、形式、单位、铸造和发行等制度。

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这些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银行主要提供存款和贷款服务,保险公司主要提供保险服务,证券公司则主要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稳定国际收支。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四、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等。

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进行投资,而企业则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来筹集资金。

五、投资学投资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以及如何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投资学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重要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点。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个人财务。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然而,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计算教学可能是一个挑战。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 货币政策控制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稳定币值。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

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一、术语解释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集中它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4.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中央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5.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家或几家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二、填空题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苏格兰银行诞生。

2.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英格兰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央银行的鼻祖。

4.垄断货币发行权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5.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BCD)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2.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控监管职能3.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包括(BCD)A.发行的银行B.调控职能C.服务职能D.管理职能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ABCDE)A.国有B.私有C.公私合股D.无资本金E.多国共有5.下列国家中(A)的中央银行是无资本金的特殊法人A.韩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意大利四、简答题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关于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

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金融保险)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金融保险)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标•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及理论特点;货币需求的七个动机;利率的控制方式与作用。

•熟悉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理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掌握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三动机说的联系与区别;借贷资金论;新剑桥学派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

一、新剑桥学派理论的产生和特点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张作了许多修正和发展。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因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卡尔多(Nichohas Kaldor)、斯拉法(Piero Sraffa)、帕西内蒂(T·Pasinetti)。

由于这些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他们的理论又叛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1.主要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

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

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

有关金融保险毕业论文

有关金融保险毕业论文

有关金融保险毕业论文金融保险毕业论文范文一:强化保险业金融功能的货币政策视角内容摘要:保险业作为金融中介的一分子,其金融功能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保险业已发展成为货币政策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将保险业的宏观调控纳入货币政策体系,有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也有助于金融结构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保险业金融功能货币政策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开发促销新产品,经历了储蓄型保障型投资型的演变。

最初,将保险单的利率与银行存款相比,渲染保险单的储蓄回报功能。

在银行利率一再下调的压力下,保险公司不得不放弃高利率的保单,重新回归保障功能。

而后开始大力引进国外投资型险种,如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曾一度红火了沿海各大城市。

但是仅从防范利差损目的出发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进而要求拓宽投资渠道;或者,仅从繁荣股市目的出发,鼓励保险资金入市及保险公司上市,都患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近视病,过多资金入市也可能引发股市过热的危险。

因此,强化保险业的金融功能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

笔者认为,强化保险业的金融功能还可以从货币政策体系入手。

货币政策的新发展在我国也出现类似情况,中央银行为了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连续8次下调利率,希望通过利率机制对银行储蓄分流,鼓励居民、企业贷款、消费,或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融资,获得更大的利益,发挥资本市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功能,实现中央银行刺激投资消费的货币政策的目标。

然而,操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利率政策的杠杆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债券、股票市场上的财富效应均难以奏效。

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不通畅或发生扭曲的因素较多,其他金融机构不受中央银行的约束、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意识和动力不强是原因之一。

由于在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在金融机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直接监督和调控的只有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公司,对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机构则难以直接调控。

《货币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货币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规 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 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4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为什么要选用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的选择标准(什么样?) 1、可测性 -可量化 -中央银行可及时得到这些变量的准确数据 2、可控性 3、相关性 -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高度相关性
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稳定经济的任务,要求我们能够控制住经 济,使之不至于偏离持续高就业之路太远。就 业率过高将导致通货膨胀,而过低又意味着衰 退。灵活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 助我们在这两条路中间穿过一条“狭窄的通 道”。 ——约翰· 肯尼迪
2
货币政策执行体系
货币政策 工具
货币政策的 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21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 3、优点:①强制性,力度大
②告示效应强
缺点:①可能引起经济震动 ②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
22
(二)再贴现机制 1、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 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 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的一种 金融政策。
23
2、运作 (1)再贴现率 (2)合格票据
4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一)稳定物价 (二)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 (四)平衡国际收支
矛盾统一
5
(一)稳定物价 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 变化。 衡量指标: GNP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6
(二)充分就业

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 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 但由于存在自愿性失业,所以充分就 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较稳 定的社会就业水平。 衡量指标:失业率

2020年(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单选题库

2020年(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单选题库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单选题库(A 是壹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A、金币本位制(A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B.投资需求)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B.依法实施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点,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从而保证有效性(D即期汇率)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汇率,是所有外汇交易汇率的计算基础。

15世纪最早出现的险种是(A海上保险)1694年,英国商人们建立(A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1863年美国联邦会通过的(D.《国民银行法》)1933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废止了我国实行多年的(B银本位制)。

1979年,我国批准了第壹家外资银行(C东京银行)在北京开办代表外,由此开启了外资银行进入新中国的步伐。

1988年7月,巴赛尔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文件巴塞尔协议,该协议的核心内容是(B.资本分类)1998年以前我国负责保险X公司及保险业务监管及有关法规制定的机依据(B运营目的),保险X公司分为商业性保险X公司和政策性保险X公司。

1998年以前我国负责保险X公司及保险业务监管及有关法规制定的机构是(C中国人民银行)。

1999年4月20日,我国成立的首家运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X公司是(D信达)。

2003年9月21日我国商业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提取比率上调至(B.7%)壹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称为(D国库券)。

壹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原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半年贴现率为(B10%)壹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通常都是从(A)开始。

A、市场准入壹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和现金和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B货币流量)。

壹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A.提高贷款利率)壹般情况下通货比率和收入的变动成(B反向)下列不属于国外财务X公司资金来源的是(B活期存款)。

金融学答案完整版

金融学答案完整版

金融学答案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2、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

3、消费信用:为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信用形式。

4、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5、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承诺说,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6、回购协议:证券出售时卖方想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7、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

在形式上均表现为一种合约,在合约上载明买卖双方同意的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

8、期权合约: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9、期货合约:交易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未来某一时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

10、二级市场: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流通市场,是发行的有价证券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

11、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12、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13、存款准备金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14、货币需求:企业、家庭个、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出于交易、预防或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等诸种冬季产生对货币的需要量。

金融调控法

金融调控法

• (四)总分行设立公告与连续营业 •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 机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公告。 •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营业执照之 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 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由国务院银
三、商业银行的变更、接管和终止清算
• (一)商业银行的变更 •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 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 (一)变更名称; • (二)变更注册资本; • (三)变更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 • (四)调整业务范围; • (五)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百分之五 以上的股东; • (六)修改章程; • (七)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变
• 2、作用 保证商业银行存款支付和资金清偿能力; 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增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宏观调控能力。
• 3、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实施对象: • 所有吸收一般存款的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 • 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并根据放松或紧 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
• (二)基准利率制度 • 1、基准利率制度的概念
第四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 一、商业银行法概述 •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 三、商业银行的变更、接管和终止清算
一、商业银行法概述
•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 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 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 (二)商业银行体系
原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 (四)再贷款制度 • 1、再贷款制度的概念 •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 2、再贷款制度的作用: 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传递货币政策意图,影响人们的预期。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督-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三)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督-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三)
近年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再贷款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步下降,结构和投向发生重要变化。
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年初调整再贷款分类,设立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新设的支小再贷款,并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发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存款准备金政策使用频率较高
2.再贴现与再贷款:
(1)再贴现
2008年以来,为有效发挥再贴现促进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
适当增加再贴现转授权窗口,以便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申请办理再贴现;
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
C.投资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部大
D.投资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都小
【答案】B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定位: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2)三种功能:测度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
(3)选择标准:
内生性:必须是反映货币均衡状况或均衡水平的内生变量。是内涵要求。
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例题:单选】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这种交易行为称为( )。

货币金融学第十二版

货币金融学第十二版
国际清算银行(BIS)
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国际金融业务与货币政策合作的平台,推动全 球金融稳定与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全球化与一体化
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为一体,跨境资本流动加速,各 国金融市场相互依存度加深。
创新与多样化
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为投资者 提供更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
基金管理公司
管理各类投资基金,为投资者提供资 产配置和投资管理服务。
金融市场监管与政策
监管机构
包括中央银行、证券监管机构、 保险监管机构等,负责金融市场 的监管和政策制定。
监管政策
涉及货币政策、证券市场监管政 策、保险监管政策等,旨在维护 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法律法规
包括金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等,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和 参与者的行为。
汇率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
汇率决定机制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其决定机制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因素。
影响因素
汇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政府干预以及市场预期 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汇率水平。
监管与合规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加强,各国监管政策逐步趋同,金 融市场透明度提高,合规要求更加严格。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建设、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成 为全球重要货币之一。
面临的挑战
包括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限、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缓慢、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国 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需要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改革,加强国际合作,提升

金融保险政策

金融保险政策

金融保险政策
金融保险政策是指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保障经济稳定、保障人民财
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种制度性措施。

该政策主要涉及金融和保险领域,
在金融市场的监管、信贷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

同时,通过保险机构提供的投保服务,对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
的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

金融保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规范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和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经济风险。

在市场化经济
体制下,金融保险政策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加强了监管、防范
了金融风险,鼓励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

如今,金融保险政策已
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对
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稳定币值。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

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

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

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发展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和货币管理当局只能在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内发展经济,在不妨碍经济最低增长需要的前提下稳定币值。

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

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

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对称状况、国家的外贸政策、关税协定、利用外资策略等,同时还要受其他国家政策与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④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

但是,如果就业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下降为前提的,它不仅意味本期浪费更多的资源,还会妨碍后期的经济增长,因而是不可取的。

只有在就业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组合,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⑤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统一。

如果充分就业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那么,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出口,这当然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但为了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当国内满足不了需求时,就需要引进外资、进口设备与原材料等等,这对平衡国际收支又是一大不利因素。

⑥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国家经济实力也相应增长,这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减少进口,这当然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

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总是对各种生产要素产生较大的需求,这往往又会增加进口,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

当逆差很大时,国家就得限制进口,压缩国内投资,这又会妨碍国内的经济增长,甚至会引起衰退。

3.试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和选择。

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1)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它所选定的中介指标的各种资料,并且能被社会各方面理解、判断与预测;②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③相关性,即中介指标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④抗干扰性,即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目前,中央银行实际操作的和理论界所推崇的中介指标主要有利率、货币供给量、银行信用规模、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股票价值等。

但由于中央银行本身不能左右股票价值,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又都属于货币供给量的范畴,而控制了货币供给量,也就基本上控制了银行信用规模,因此,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实质上只有两个候选对象,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由于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多种多样,有时还经常变化,所以,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利率的可测性不如货币供给量。

同时,对于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只能施加某种影响,而不能强行干预,只有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直接操纵的。

所以,从可控性上看,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变量的作用比利率更为直接。

由于货币供给量有层次的划分,所以,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还有一个以哪一层次的货币供给量作为控制重点的问题。

一般说,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可用的信用工具少的情况下,现金应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

4.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答: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②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双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③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④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①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②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5.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它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

(3)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力度大、反应快,所以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如提高法定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6.什么是再贴现政策?它有哪些优缺点?答:(1)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

(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在于:①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②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

③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7.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它有哪些优缺点?答:(1)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