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二版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曹龙骐金融学名词解释
曹龙骐金融学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无限法偿】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定支付能力。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流动性】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成现实的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的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型态的信用。
【信用工具】即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者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一级市场】指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
【二级市场】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以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融资市场。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
【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税后利润之比。
【OTC】overthecounter场外交易。
【贴现】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将票据转让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行为。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融资行为。
【回购】即根据回购协议,卖出一种证券,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种证券的交易市场。
【逆回购】买方按协议买入证劵,并承诺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证劵卖给卖方,即买入证劵借出资金的过程。
【分业经营】银行业证劵业保险业的分离经营,严禁交叉开展业务。
【混业经营】金融业的银行证劵和保险的业务可以由一家法人主体或控股公司经营。
【总分行制】指法律上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的一种银行制度。
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金融学复习资料(依据考试重点整理)知识点第一章货币概述商品价值的演变:简单的物物交换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银最佳)?代用货币(可兑换金银)?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由国家或银行提供信用保证)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最基本、最重要)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最基本)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铸币?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通货(本位币、辅币、银行券和纸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我国的本位币是元,辅币是角、分,信用货币是人民币劣币驱逐良币: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相同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的现象货币层次的划分:根据流动性,中国金融学会的划分意见是:M0=现金M1=M0+城乡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2+全部银行存款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信用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前提,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的经济行为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2、信用资金的借贷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信用关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4、借贷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5、信用资金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用的表现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国际信用信用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具有客观性、传染性、可控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几种典型信用工具:1、票据(具有不可争辩性、设权性、要式性、流通转让性)(1)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2)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2、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金融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曹龙骐主编
名词解释1.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时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2.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多功能企业。
3.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4.金融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其核心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
5.对冲基金:是一种以有限合伙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为主、以套利为目的进行各种金融产品交易的机构投资者。
6.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就有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从而使存款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7.货币乘数:是表明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
8.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行驶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9.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签发的要求债务人按约定的期限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命令书。
10.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简答题一、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1、金银复本位制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2、在平行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决定。
由于市场上金银比价频繁变动,金银之间的兑换比率也在频繁变动,用金银表示的商品价格也随之变动,市场上的商品就出现两种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价格混乱,使的金币银币都年以发挥好价值尺度职能3、在双本位制下,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市场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市场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4、跛行本位制事实上已经不是典型的复本位制,而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货币制度二、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异同1、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份额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份额,并可应投资者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本章考虑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心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心银行金融宏瞧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瞧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往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确实定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非常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心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到达的最终宏瞧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稳定币值。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确实是基本稳定货币购置力,货币购置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置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置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维持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确实是基本物价,因此,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开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
但人们通常所讲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情愿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够寻到一个有酬劳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平安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瞧,币值稳定了,就能够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根底。
曹龙骐《金融学》各章精选试题
金融学试各章题目汇总第一章货币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A. 货币B. 资金C. 资本D. 市场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D 】A. 货币价值形式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A. 货币价值形式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A. 实物货币B.代用货币C.信用货币D. 电子货币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C 】A. 天然贝B. 大理石C. 贵金属D. 硬质合金硬币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D 】A. 银圆B. 铜钱C. 金属刀币D. 贝币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C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D. 无法确定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C 】A. 投放的现金B. 回笼的现金C. 流通的现金D. 贮藏的现金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D 】A. M0B. M1C. M2D. M0和M1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C 】A. M0B. M1C. M2D. M0和M1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D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德国20.人民币是【 D 】A. 实物货币B. 代用货币C. 金属货币D. 信用货币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金融学曹龙骐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
4 .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用自身来体现价值的具体形式。
5 .相对价值形式:交换中处于被体现价值位置的商品。
6 .等价形式:交换中用来体现其它商品价值的商品。
7 .一般等价物:被固定地且广泛地作为等价形式的商品,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8 .实物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普通商品,既具有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也具有货币的一般性使用价值。
9 .金属货币:币材为金属的货币,仍然属于实物货币范畴。
10 .金属秤量制:金属货币的流通方式是自然条块,货币单位与金属的重量单位一致。
11 .金属铸币制:金属货币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样式和含量的铸币形式流通。
12 .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指当同时有两种或以上的货币形式流通时,当一种或几种货币含金量不足或币值不稳定,人们会倾向于保留币值稳定的良币而使用劣币,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造成物价波动流通混乱。
13 .黄金桎梏:在贵金属流通时期,某些国家可能会因为黄金匮乏而形成对其它国家的币制依赖,这种依赖被货币名目主义者称为黄金桎梏。
14 .信用货币:通过信用渠道投放到经济中的货币符号,具有债务性、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和强制性的特点。
15 .债务货币:也叫负债货币,突出了信用货币都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债务这一特征。
16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可以流通的贵金属存储凭证。
17 .可兑换银行券:可根据票面额到发行银行兑换贵金属或贵金属铸币的银行券。
18 .不可兑换银行券:银行券流通后期所发行的规定不能兑换贵金属的银行券。
19 .银行券双重保证: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
前者是指发行银行券时应保存相应的黄金储备,后者是指银行券只能通过票据贴现渠道发行出去。
20 .纸币:国家通过强制力量发行的无任何保证也不可能兑换贵金属的货币符号。
金融学【重点】
金融学曹龙骐重点第一章货币概述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其特点有:第一,自由铸造,每个公民都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铸成本位币且造币厂代公民铸造本位币,不收费用或只收很低的造币费;第二,无限法偿,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法律规定,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故称为无限法偿币。
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10斤茶叶)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10斤茶叶或15尺布或20斤米等)一般价值形式(10斤茶叶或15尺布或20斤米=1只绵羊)货币价值形式(由黄金白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形态在发展中所经历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实物货币(贝壳、金属)特点: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代用货币(纸币)特点: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低、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信用货币,特点: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不再代表任何金属。
三、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是什么?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四、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2、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3、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Mo=现金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0+全部银行存款五、货币的主要职能1.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货币需求
第7章货币需求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答:(1)所谓货币需求,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从货币需求的定义可以看出,不能将货币需求仅理解为一种主观欲望、一种纯心理的占有欲望。
人们产生对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
货币需求主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直接对应,研究货币供给,不能超越货币需求这一范畴。
(2)货币需求理论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
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是一国经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货币需要量由哪些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何关系,以及一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或个人)在现实的收入水平、利率和商品供求等经济背景下,手中保持多少货币的机会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等问题。
2.试述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的关系,并弄清这一关系的实际意义。
答:(1)要弄清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货币和资金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货币应是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的“大货币”,货币需求也应是所有为商品、劳务流通服务以及有关一切货币支付所提出的货币需求。
资金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占用和周转的、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可以增殖的一定价值量。
从资金的含义看,其与“资本”这一概念没有多大差别。
(2)货币和资金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①存在形态不同。
货币只能存在于货币形态;而资金不仅可存在于货币形态,还可以存在于实物形态。
②运动过程不同。
货币运动的程序是“商品(W)—货币(G)—商品(W)”,货币在这里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金运动程序是“G—W…P…W′—G′”,这里的P是指生产过程即价值的增殖过程。
③需要量的规律不同。
货币需要量公式为M=PT/V;而资金需要量则等于产品生产总值除以资金周转次数。
④货币资金具有双重性。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
第2章信用、利息与利率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答:(1)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
通过信用,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而增加。
2.试述信用的特征。
答: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它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信用关系结束时,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才统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中。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信用关系一旦建立,债务人将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将拥有按期收回本息的权利。
而且利息的多寡与本金额大小及信用期限的长短紧密相关,一般来讲,本金越大,信用期限越长,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如果相互不信任或出现信任危机,信用关系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发生了,也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金融学重点曹龙骐
道德风险:是交易发生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指借款人可能掩盖借款的真实用途,从事对贷款人不利的活动。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商业银行的广义负债业务包括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和吸收外来资金(各类存款以及商业银行的长,短期借款)两大部分。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M=PT/V M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是商品价格水平,T是流通中的商品总数,PT是商品价格总额,V是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需求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指的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作为条件的,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2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一相互信任为基础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外汇的特征: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国际金融资产,2作为外汇的货币必须是可兑换货币,3外汇的支付是国际间普遍可以接受的。
套算汇率:美元日元人民币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货币流通状况、国际收支差额(各种因素对于现实汇率变动的影响,都是通过影响国际收支和外汇供求关系而实现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会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反之则相反。)、实际经济增长、资金市场供求与利率变动、政府干预、心理预期、其他因素。
金融学教程(第二版)课件:金融调控
2024/5/26
5
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
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 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 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 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 理配置。
金融调控
本章要点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防范
第一节 货币政策
• 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
• 二、 货币政策目标
• 三、 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 四、 货币政策工具
2024/5/26
2
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的平衡
• 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 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 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 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 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
币均衡用公式表示即Ms=Md;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即AD=AS;
具体地讲则为C+I+G+(X-M)=GNP。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
调配合的直接目标是货币均衡,其最终目标是社会总供求
的均衡。
MV PY
• 二是财政与信贷互相“支持”,互相“弥补”的问题。财 政收支或信贷收支所造成的多余的货币供给均须对方将之
三、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 (一)、 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 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 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 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 业之间更多地表现相互的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 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 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习题
金融学课后习题第一章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答:(1)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2)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
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3)我国货币量层次划分的内容为:7.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答:(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2)两者的区别是:①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地形成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②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规定一定量的金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
③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3)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
有了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发挥。
因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
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答: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概述曹龙骐版》课件
货币概述曹龙骐版是一份关于货币概念、功能、历史演变以及货币政策实施 的详细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以及货币政 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货币的定义与功能
1.1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指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并具有法定权威的支付工具和价值尺度。
1.2 货币的功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工具、价值储藏四大基本功能。
二、现代货币与货币体系
2.1 现代货币的特征
现代货币具有可划分性、普遍接受性、稀缺性和 购买力。
2.2 货币体系的组成
货币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支付系统等组成。
三、货币的供求关系与市场化调节
1
3.1 货币的供求关系
货币的供求关系受信用水平、经济活动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
2
3.2 市场化调节货币供求关系的手段
市场化调节手段包括利率调控、货币发行和外汇管制等措施。
四、货币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国际货币体 系
4.1 货币的历史演变
货币从最初的商品货币逐渐演化为金属货币、 纸币和电子货币。
4.2 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 框架和运行方式
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由多个国际机构组成,如 IMF、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等。
五、货币政策的实现与效果评估
1
5.1 货币政策的实现
货币政策的实现包括制定目标、选择工具和实施措施等步骤。
2
5.2 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估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通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率等指标进行。
六、总结
6.1 货币的本质与作用
货币是支付工具和价值尺度,具有流通和储值的作用。
6.2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新)《金融学》考研复习总结曹龙骐版
34.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使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随之增加。正确 35.我国 现阶段信用的最基本形式是商业信用。错误
36.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二元式的中央银行最为流行。错误 (单一的中央 银行制度)
37 复利计息法对借款人不利,对银行有利。正确 38. 银行同业拆借是各家银行之间相关提供的长期贷款。错误 39.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兑现的货币制度即不兑现本位。错误 40.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银行驱逐金币规律。错误 41.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错误 42.在西方国家银行体系中,机构数量最多、业务渗透最广、资产比重最大的 银行是商业银行(即存款货币银行). 正确 44.复利计息法对借款人有利,对银行不 利。错误 45.期货交易是证券交易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交易方式。 错误 46.在一国经济 高涨时,中财银行一般是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错误 47.证券交易所是公众均能进 入从事证券公开交易的场所。错误 48.有价证券的市价与预期收益成反比,与市场 利率成正比。错误 49.各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实际利率。错误 50.银行券实质上是银行开出的票据。正确 简述题 1(简述金本位的特点。 答:?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 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 胀现象。?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 2(简述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相互关系。 答:(1)一级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二级市场可以进一步促使一 级市场的发 展。
15.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 券。债券按发行者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16.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 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
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政策调控【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一、概念题1.货币政策时滞(北师大2003研;东北财大2001研)答: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
它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
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组成。
内部时滞指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央行实际采取行动所经历的时间,它又可细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而外部时滞则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南开大学2001研)答: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指标:①可控性。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的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
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
③相关性。
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④抗干扰性。
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干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3.再贴现(北师大2001研;人大2000研)答: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并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金融学第三版曹龙骐_课后答案
曹龙骐《金融学(第三版)》课后名词解释及习题答案第一章货币概述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1)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2)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3)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
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4)我国目前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内容如下:M0=现金;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0+全部银行存款。
11.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
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
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金融市场
第3章金融市场本章考虑题1.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答:〔1〕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之因此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如此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因此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能够在固定场所进行,也能够不在固定场所进行,要是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能够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
从广义上瞧,金融市场包容了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的总和。
〔2〕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性。
第一,交易对象具有特别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一般商品,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那么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
第二,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不的,而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那么往往是相同的,即给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带来筹资的便利,给金融工具的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
第三,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五花八门的,而金融市场内部同一市场的价格有趋同的趋势。
第四,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直截了当见面,一般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而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大多要通过金融中介来进行。
第五,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如个人或家庭,通常是只买不卖,商品生产经营者,通常是以卖为主,有时也可能买,但买的目的依旧为了卖。
而金融市场上融资双方的地位是可变的,现在可能因资金缺乏而成为资金需求者,彼时又可能因为资金有余而成为资金需求者。
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1〕按融资期限,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市场与长期市场。
短期市场亦被称作为“货币市场〞,通常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场所,其作用要紧是调节临时性、季节性、周转性资金的供求,它要紧由短期借贷市场、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等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本章
* 不足:
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 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②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对货币供给 量的控制存在有一定的时滞。
至下节
回本章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至下节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㈢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及其特点
涵义:指各类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央银行证 券或私人票据等)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必 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特点:
①公开性; ②灵活性; ③主动性; ④直接性。
图示 公开市场业务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优越性: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
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 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 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4)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图示 货币政策三要素及其关系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内容: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 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基本上不外乎下列四种类型:
①单一目标型,即稳定币值 ②双重目标型,即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 ③三重目标型,即前两个目标加上国际收支平衡 ④四重目标型,即前三个目标加上充分就业
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 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 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
缺点:
①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②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 意图的波动; ③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 银行的经营预期。
3.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 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只有因势 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 中介指标的涵义及其标准:
* 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 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可测性; ②可控性; ③相关性; ④抗干扰性。
2.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 优点: 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②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③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 ④可以明确地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3.我国拓展再贴现政策的思路
观念上的转变。必须大力宣传票据贴现及再贴现知识,
努力创造适宜于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的社会氛围和环 境。
体制上的完善。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
票据市场;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
运用上的配套。再贴现要与超额准备金的管理相结合;
再贴现要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相配合;逐步实现银行商 业化经营和利率的市场化;建立企业信誉评级和信誉档 案等制度等,对于完善和运用再贴现政策都是非常必要 的。
㈡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及其作用
涵义: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 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 策工具。 作用:再贴现政策是国外央行最早使用的货币政策工 具,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 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 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一个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别,因 时期不同而不一致、因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图表 西方七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化一览表(二战以后)
2.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1)稳定币值。即稳定货币的价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
通中的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这样稳定币值就成了稳定货币 购买力的简称。
回目录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理论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至下章
回本章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 具有较强的弹性;
2.效果和局限性
效果表现: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 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力度大、反 应快的“烈药”。 局限性:
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 常调控的工具;
②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大小不一致。
3.我国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法
按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制定多层次的存款准备金率; 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央行总行统一使用的办法; 协调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 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 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 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涵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 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 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 信用的目标。
至下节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1. 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
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 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2.构成要素: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即:①货币
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3.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