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效果
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效果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控制经济波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本文将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调整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货币政策主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实施收紧的货币政策,加大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手段,限制了货币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这种收紧的货币政策对穷困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中国来说是必要的,但也限制了经济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以及金融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市场化利率和汇率改革,进一步加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
2000年,国务院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强调货币政策要立足于控制通货膨胀,同时注重银行、外汇、金融市场等领域的管理,针对不同阶段经济的变化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目前的货币政策是以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为目标,主要的手段是调整利率、信贷、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其中,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也在探索数字货币的发展,为深化货币政策Lehuan背景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二、货币政策调整的效果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常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从而影响短期内经济的增长速度。
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经济增长也不仅由货币政策决定。
但总的来说,中国实施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仍然是有效的。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显著,通货膨胀中,价格总水平普遍上涨。
而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往往是货币供应量过多,而货币政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个手段。
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比较稳定,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经济情况、国际环境、金融机构反应、监管机制、信息透明度等。
经济情况和政策制定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而国际环境和外部影响则可能导致政策受到干扰。
金融机构和市场反应对政策的传导和执行也至关重要。
监管体制和执行力决定政策的有效实施,信息透明度和沟通效果则能提升政策的认可度。
为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和加强执行力,同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加强沟通效果。
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应更加注重国际环境和市场变化,以及更加精准的政策制定。
通过综合多方因素,可以有效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分析、经济情况、政策制定、国际环境、金融机构、监管机制、信息透明度、沟通效果、执行力、政策提升、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国家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防止物价上涨过快,维护价格稳定。
货币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刺激经济活动,提高投资和消费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货币政策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调节利率水平和流动性等因素,中央银行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业增加和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我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断提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然而,如何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并通过这些手段抑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直接控制、间接影响和信号作用。
直接控制是指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手段对货币供给进行直接干预。
例如,当中央银行调高基准利率时,可以刺激存款增加,抑制贷款增加,从而对货币供给进行直接控制。
间接影响是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制度、信贷额度、对外汇交易的限制,来间接地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
例如,当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设定信贷配额、增加贷款质量监管等措施,可以对货币供应量产生间接影响。
信号作用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公布政策文件、发布货币政策说明会等手段,影响市场预期和信心。
例如,当中央银行公布货币政策报告、召开货币政策例会等,可以通过发出政策信号,来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汇率等。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提高经济活动规模和速度。
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鼓励银行贷款,从而激发消费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整利率等手段,来降低物价水平,保持物价稳定。
当通胀压力加强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缩小货币供给等手段,以抑制通胀。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个全球化和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已成为各国政府应对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实施和效果对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以货币为主要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国际收支等宏观调控目标的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货币政策逐步从传统的计划调控向市场调节转变。
近几年来,中国货币政策以加强市场化、完善货币供给体系、增强监管等为主要举措,目的是促进货币政策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内银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其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政策制定权,积极引导和调整金融市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尽管这一过程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和风险,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在实践中,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控制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稳定货币供应和控制流动性,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自去年初的12.8%下降到了不足8%。
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这有利于维护国内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中国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支持了中国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N O 20, . 201 0
Mo en B s es rd n u ty d r u i s T a eI d s n r
l 0年 第 2 O期
开 放 经济 条 件 下 我 国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分 析
许 林超 王 华 龙
( 波 大学 , 江 宁波 35 1) 宁 浙 1 2 1 摘 要 : 析 了 开放 经 济 对 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 影 响 , 结 合 改 革 开 放 3 分 并 0多 年 来 中 国 货 币政 策 的 实 践 , 系统 、 渫入 池 分 析 我 国 货 币政 策 在 主 体 、 终 目标 、 最 中介 目标 、 作 工 具 和 传 导 机 制 方 面 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 此 基 础 上 , 合 我 国 经 济 腱 的 操 在 结 现状 和 要 求 , 我 国货 币政 策 理 论 体 系进 行 层 次梳 理 和 系统 重 构 , 对 提 高 我 国货 币政 策 制 定 的 科 学 性 和 实施 的 有 效 性 提 对 并
再 加 上 世 界 经 济 出 现 复 苏 , 国 经 济 逐 渐 走 出 通 货 紧 缩 的 我 阴 影 , 入 新 一 轮 上 升 周 期 , 济 快 速 增 长 的 趋 势 得 到 确 进 经 () 业银 行信贷 渠道政 策传导 受阻 ; 2商
立 , P、 币 供 应 量 和 信 贷 增 长 迅 速 , 价 水 平 止 跌 回 升 。 GD 货 物
形 最 第 一 阶段 为 2 0 0 1年 一2 0 0 2年 , 一 时 期 我 国 经 济 尚 未 资 产 价 格 、 成 资 产 泡 沫 , 终 对 国 民 经 济 带 来 长 期 负 面 影 这 响 。所 以 目前 状 况 宏 观 调 控 效 果 的 基 础 并 不 稳 旧 、 济 结 经 完 全 走 出 通 货 紧 缩 的 阴 影 , 融 宏 观 调 控 的 主 要 目标 是 减 金 轻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对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造 成 的 不 利 影 响 , 过 实 通 构 不 合 理 、 长 方 式 粗 放 、 制 不 完 善 等 深 层 次 矛 盾 还 没 有 增 体 货 施 较 为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 持 货 币 供 应 量 和 银 行 信 贷 稳 定 根 本 解 决 , 币 政 策 仍 然 面 临 严 峻 的 挑 战 。 保 . 增 长 , 激 投 资 、 费 和 净 出 口 三 大 需 求 增 长 , 服 物 价 不 1 3 对 影 响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原 因 的简 要 概 括 刺 消 克 断下跌 形成 的压力 。 根 据 以上 分 析 , 国 近 几 年 实 施 的 货 币 政 策 整 体 上 讲 我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
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
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
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分析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及其有效性
、
我 国传 导 机 制 非 有 效 性 的 表 现
在 目前 的汇率制度下 ,随着我 国外汇 储备 的不断增 多 , 央 行公 开市场对冲操作 的压力不断增大 。当出现 货币回笼的速度 抵 不上外汇 占款增加 的速 度时 , 自然会使货 币政 策违背政策决 策 者意 图 , 呈扩张效应。此压力在近两 年中表现尤为突出 。
2 国有 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制约 、
1 央行 从 1 9 — 02年 7年 间 , 续 8次 降息 、 96 20 连
除 了个别年份 外 , 目的很 清楚 , 是通过 降息适 度放松 其 就 货币、 信贷 的供应 。但从执行结 果看 , 第 8次降息外 , 除 其他一 些年份 的货币 、 信贷 不仅 没有增长 反而 出现 了下 降 , 一些年 另 份 的表现则很 不规 则。
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 的现 实困惑是 : 中央银行调控 的政 策意 图 如何 有效 的传 导并实现货 币 、 贷 的预 期调控 目标 , 不是进 信 而
一
融危机后近六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在信贷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之 前央 行未做 出前瞻性 的预调 , 而当 2 0 年信贷 出现逐步爬升 01
时 ,央 行 于 20 0 2年 年 初 又宣 布 第八 次 降 息 。尽 管如 此 , 从 2 0 - 0 2年 8月约 三年内 , 00 20 平均贷款 同比增长率仍为 1.%, 1 2 比 19 -19 9 8 99年二年间的平均贷款 同比增长率仍低 了 0 . 7个百 分 点。此期 间, 消费物价 指数 为 o %, . 通货紧缩的现象并未完全 6
势头仍不减 。迫 不得 已 , 央行在 2 0 03年 8月间宣布将存款 准备
金 率提 高一个 百分 点 。配上窗 口指导及 其他 有力 的行 政性措 施 ,03年第 四季 度货币 、信贷增长势头得到控 制。但从全年 20 看 ,0 3年仍 为亚洲金 融危机 后货币 、信贷 的同比增长率最高 20 的年份 , 而且 也出现 了多年未见 的贷款增长速度 高于货币增长 的现 象。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备金率。从 2 0 0 7年 1 月到 7 月更是三次上 调存贷款 利率 , 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 三
应 推 进 外 ;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适 当放 宽 E 人 民 币汇 率 的 浮动 空 间 ,提 高货 币政 策 的 透 明 度 和 连 贯 性 、 削弱 政 策 的 时
间不 一 致性 以及 加 快 利 率 市场 化 进 程 、
策独立性不强使货币政策效果发挥不理想。 杨桂根 ( 0 8) 2 0 等从 货币政策的工具入手 , 通过分析指 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所存在的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在长期 实践过程 中,我国执行 的却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制度。此外 ,我 国一直强调中央银行对宏
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的调 整。因此 ,在 “ 三元悖论”中, 国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 我 货币政策独立。近年来由于我 国经济的持 续高速增长 ,再加之美国、日本等国政治 干预与经济施压 ,人民币汇率 的市场升值 预期逐渐强化 ,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
◆ 中图分类号 :F 2 文献标识码 :A 82
7 月的人 民币贷款新增量也高达 27 万 个 7
内 摘 嚣 :有 关数 据 表 明 ,1 9 8年 至 9 2 0 年 间我 国的货 币政 策并未有 效发 挥 08 其 经 济 调 控 作 用 。 中央 银 行 不 能 有 效
产 在 1 的 显 著 性 水平 下 是 货 币供 给 量 M2 %
表 1 协 整检 验 结 果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 的建立 ,我国的国 有企业 已经成为 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的独 立实体 ,此时 ,微 观主体对 国有金融机构
试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f 崔 建 军 . 国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问题 研 究[ 】 京 : 国 金 融 1 1 中 M. 北 中
出版 社。0 6 2 0
『 滕 永 洲 . 响 我 国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的 因素 分 析 【. 龙 江 金 2 ] 影 J黑 ]
融 ,0 8 ( ) 2 0 ,2 『 邓 雄 , 中其. 3 1 蒋 中国 货 币 政策 有效 性 的 实证 考 察【 . 计 与决 J统 】 策 ,o6 () 2 0 ,5
深化 国有 企 业 的产 权 改 革 , 步 扩 大 直 接 融 资 比重 。 国有 企 逐 使 业 通 过发 行 股 票 和 债 券 调 整 和 改善 其 负债 结 构 。改 善 企业 的经 济 效益 。 只有 通 过 加 快 企 业 制 度 改 革 , 企 业 更 加有 效 地 配 置 资 源 , 使 独 立 承担 风 险 和 享 有 收 益 , 能 逐 步 完 善 货 币 政策 传 导 机 制 , 进 才 推 货 币 政策 的市 场 化 操 作 。这 种 真 正 体 现所 有 者 利 益 的 企业 才 能 对 货 币政 策 调 节 工 具 的 变 化 做 出 灵敏 反 应 ,从 而 提 高货 币政 策 的有 效性 。 ( 改 革 外 汇 制 度 , 高 外 汇 利 用 效 率 四) 提 首先 扩 大 企 业 支 配 外 汇 的 自主权 。 次 减 少 贸 易顺 差 ; 次 加 其 再 快 引进 世 界 一 流 的 技 术 人 才 :最后 建立 不 同 的外 汇 储 备投 资组 合 或组 建 外 汇 管 理 公 司 来 管 理 外 汇 。 总之 .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是 衡 量 一个 国家 宏 观 经 济 政策 是 否 正 确制 定 和有 效 实 施 的重 要 的 概 念 。 析 货 币 政 策 的 制约 因素 , 后 分 然 根 据 我 国 国情 制 定 相 应 的对 策 , 发 挥 货 币 政 策 的有 效 性 , 是 进行 有 效宏 观 调控 的关 键 。 国货 币 政 策 只要 继 续 增 强 前 瞻性 和有 效 性 , 我 就 会 促进 国 民 经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府失灵 引发了对凯恩斯主义 的挑战 ,古典主义 因此而复活 , 以 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 ,他卸任后 留下 的美 国经济危 机 四伏 , 犹
弗里德 曼(r d n为代表 的货 币主义 在继承传 统货 币数量论 如 一颗 随时可 能爆炸 的炸弹。不幸真 的被言 中, 2 0 Fi ma ) e 自 0 7年底 以
碍 , 中美 关 系 的“ 雨 表 ” 是 晴 。
联合军演 、 军舰互访 以及两军校 际交流等 。但是 , 具体 的军事互
除 以上的论述之 外 , 中美 关系仍 有许 多特点 , 比如合 作 的 信仍局 限在战略层面 的沟通 , 几乎没有实质性 的军 事行动 限制 迫切 性更高 ; 方战略互信严 重不足; 双 斗争的尖锐性更强 ; 双方 措施和行 为规则 , 更缺乏相 互之 间的安全承诺和保证 。 关系空前复杂等 。因为中美两 国的国家 性质、 治制度 以及意 政 有太 大的改变 。
经济观察
对我 国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问题 的分 析
鹿 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湖北 武汉 40 6) 304
【 要】 币 摘 货 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的工具变量, 它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其有效性问题有
着重 大的意义。 本文从货 币 策的 内涵开始 , 政 通过分析货 币 政策有效性的 内涵开始 , 国货 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进行梳 理, 对我 力图找
出一 个合适 的方法对我 国货 币政 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 关键词】 币 ; 币 策独 立性 货 化 货 政
理 论 综 述
一
、
咎于政府经济政策 , 尤其是货 币政策 的失误 。虽然 凯恩斯主 义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现行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
究其原因有三: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
2006年,我国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有效性一.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回顾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货币政策的重新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表明今后货币政策基本目标是“稳定”而不再是“增长”。
从早期的“发展经济、稳定货币”过渡到“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直到今天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鲜明地体现了货币政策日益“中性化”的轨迹。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再承担“刺激”或“抑制”经济的任务,而只负责经济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规则导向”的货币政策。
二.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为什么不比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1)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问题。
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
(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
(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消除。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争先贷款,目前企业长期大量负债经营已经给金融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风险,企业和银行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温和预警、适度微调,到适时加大力度,看准了的问题就 果断有力地采取措施;三是实施了差别性调控。在控制货
币信 贷过快增 长的 同时,确 保经济 正常增 长所需要 的资金
增加就业就学的信贷,又要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改进金融 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强对剧期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四
是按 照金融 体制改革 总体 思路, 继续推 进国有商 业银行股
财 政 金 融
我 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陈 茜
[ 内容提要] 贷币政 策 重要 的金融宏观 调控手段 ,货 币 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 国贷 币 策的制 定 国 是 政 政 和
民经济的发展 十分重要 。本文列举 了各经济 学派 关于货 币政 策有效性 的争论 ,从近 几年央行 出台的一 系列货
部发行 150 50 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购买约20 亿美元外 00
汇 ,作为组建 国家 外汇投 资公司 的资本金来 源 。特 别国债 的 市场化 发行 起 到直 接 回收流 动性 的作 用 。 综上 所述 , 五年来 的我 国货 币政策 呈现 如下几个 显著
而=一是 灵活运 用货币政 策工具, 持货 币信 贷合理 增长 。 保
一
、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践分析
费业务。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贸易顺差的
增多 ,银行 体系的 流动性过 剩 L I 益显 现,对 我国 国民经济
2 0 年 我国继 续执 行稳 健的 货币政 策, 货 币供 应量 05 增 长将保持在 1% 右,全部 金融机构 新增 人民币贷款 2 5左 .
是逐 步 改革 人 民 币汇率 机 制 ; 六是 加快 外 汇 管理 体 制改
2 0 年我国金融调控紧缩力度 前。针对流动性泛 07 滥、逐渐推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的急剧膨胀,我国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实宏观经济变量 ( 实际产 出 ) 如 发生变化 ,
则 认 为货 币 ( 策 ) 有 效 的 ;如 果 货 币 政 是
供应量变化仅仅导致名义宏观经济 变量 的
变 化 f 名义 产 出 、价 格 水 平 等 ) 认 为 如 ,则
和新古典综合派无法解 观 点 在 政 府 的宏 观 政 策 制 定 中逐 步 占据 上 风 。
学 派 ,古典的货 币数量论又 以现代 货币学
派 的形 式卷土重来 ,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的
“ 货 膨 胀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都 是 一 种 货 币现 通
货 币政策操作是通过各 种途 径 ( 如利 率 、汇率 、 贷、资产价格等 ) 信 对总需求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产 生 影 响 ,最 终 反 映 在价 格 水 平 的 变动 上 。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是 否顺
象” 的论断 , 更是将货 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
了一 个 高 峰 。合理 预 期 学 派 :2 世 纪 7 年 0 0
畅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 金融体 系是否 对货 币政策调 控产 生及时 和准确 的反应 。
按 照 通 常 的 逻辑 , 融 体 系 发展 越是 完 善 , 金 就 能 更迅 速 和 准确 地 对 货 币政 策 作 出反 应 ,
的问题 ,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了货 币政策 的调 控边 界 ,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
论 前 国 币 策 当 我 货 政
调控的 性 有效
■ 姚孝 勇 ( 复旦 大学经济学院 上 海 20 3 ) 04 3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8 2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政策 , 过 特 定 的传 导 机 制 对 经 济 运行 的影 响程 度 . 货 通 即
币 当局 通 过货 币政 策 的实 施 能 在 多 大程 度 上 达 到 预定 的
行 货 币 政 策 对 物 价水 平 的调 控 能 力 ,但 货 币政 策 对 实 际 产 出 的影 响 能 力 , 而 有 所 加 强囝 反 。谭 旭东 (0 8 基 于政 20 ) 策 时 间 不 一 致性 模 型得 出我 国货 币 政 策 的有 效 性 与 政策 的 可 信性 之 间密 切 相 关 ,随 着货 币政 策 可 信 性 的 提 高其 有 效 性 也 会 相 应 提 高 , 此 央 行 实 行 有 规 则 、 明度 高 、 因 透 连 贯性 强 的货 币 政 策 最 优【 徐 亚 平 (0 9 基 于 理性 预 期 3 1 。 20 )
摘 要 : 币政 策 的 制 定 和 实施是 宏 观 经 济稳 定 运行 的 基本 保 障 , 国 连 续 多 年 的 经 常 项 目和 资 本 、 融 项 目顺 货 我 金 差 积 累 了 巨额 的 外 ;储 备 , 1 2 央行 被 迫 增 发 基础 货 币致 使 通 胀预 期 上升 , 币政 策 在 内外 失衡 时 的作 用 受 到 影 响 。 文 货 本
不健 全 、 率 市 场化 缓 慢 推 进 的 情 况 下 , 利 中央 银 行 政 策 工
的有 效 性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殷 波 (0 9 引 入 投 资 的 时机 效 。 20 ) 应 和资 产 价 格 波 动 , 一般 最 优 利 率 政 策 模 型进 行 扩 展 , 对 通 过 理 论 分 析 和 经验 检验 得 出近 年 来 我 国货 币政 策 低 效 率 的原 因 在 于 央 行 制定 利 率 政 策 时 忽 略 了投 资 的时 机 效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有 效性 的发 挥 。 因此 .对 这 些 问题 的深 入 个 前提 条件 即 货 币 需 求稳 定 和 货 币 供 给 增 强 可 信 度 透 明度 和 独 立 性 .不仅 有 货 研 究并 对 我 国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架 进 行 调整 和 外 生 。也 就 是 说 货 币 量 与 最终 目标 的关 系 币政 策 目标 的透 明 ,也 要 求 决 策程 序 和 决
[ 关键词] 货 币政 策 名 义锚 通 货 膨胀 1标制 8
货 币政策 框架 (r me O Fa f r Mo e a Y 为 中 央 银 行 货 币 政 策 操 作 的 重 要 制 约 因 n tr 调 控 , 为解 决 问 题 创造 必要 条 件 。 货 币政 Pl y o i )主要 包括 货 币政 策 目标及 实现 这一 c
目标 的 一 系列 制 度 安排 。具 体 来 说 就 是 指 值 稳 定 和 对 外价 值 稳 定 ,这 可 以分 别 用通 生 成 和 经 济 的 结 构 性 问 题 . 只 能 为 经 济
货 币 政 策工 具 ,操 作 目标 ,中介 E标 和 最 货 膨 胀 率 和 汇率 来衡 量 。 因此 ,在 我 国 的 l
孵 经 论 聂
浅析我 国货 币政策框架 的有效性
_ 戴初建
[ 摘
贵州大 学经济 学院
要 】 贷 币政 策框 架主 要 包括 货 币政 策 1 及 实现 这一 1标 的 一 系列 制 度 安排 。 本 文拟 对我 国 当前 贷 币政 策 框 架现 8标 8
状 及其 有 效 性 进 行 分 析 , 并 在此 基础 上 探 讨 如 何 调 整和 完善 我 国货 币政 策 框 架 。
货 币供 应量 为 中介 目标 , 以保 持 币值 稳 定 外 汇 占款 导 致 基础 货 币 的大 量 投 放 这 与 导 公 众预 期 的方 面 来 衡 量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和 促 进 经济 增 长 为最 终 目标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抑 制 国 内经 济 过 热 和通 货 膨 胀 目标 背 道 而 制 无 疑 是一 个 可 行 的 方 案 ,其优 点 之 一就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摘要: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等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逐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递的因素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些问题日渐凸现。
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是如何使用,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本文在此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及经济数据的反映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一、引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催生了凯恩斯主义( keynesianism)的形成与发展。
该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偏爱财政政策,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然而,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又普遍出现了滞胀的经济现象,滞胀现在又使一批经济学家认识到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引发了对凯恩斯主义的挑战,古典主义因此而复活,以弗里德曼( friedman )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在继承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发展了现在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一常量,价格和工资也相对灵活,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效,但长期却是无效的,由此他们将滞胀归咎于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失误。
新古典经济学以自发均衡和理性预期假说为前提,论证了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无效、预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有效的结论。
紧接着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政策无效性结论,它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动力消失了,对生产没有刺激作用,期望生产能扩大,但结果却是通货膨胀,而不是别的”。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外汇储备等手段来影响和控制国内货币市场及经济走势。
货币政策的实效性极为重要,因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进行讨论。
1. 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在分析货币政策实效性之前,必须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
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执行、货币政策透明度。
货币政策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这又包括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结构优化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工具: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汇率工具等。
货币政策执行: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将考虑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整合、协调并确保其与市场需求和政策目标相协调。
货币政策透明度: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制定原理、目标、手段、操作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度。
这个框架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实施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2. 货币政策实效性的困境我国货币政策要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通货膨胀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但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面临一些困境。
2.1 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利率调控中,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无法通过银行间市场与货币市场连接起来,使资金流入进入实体经济,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
这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市场化程度低,参与度也低。
2.2 货币投放不能匹配市场需求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投放不能匹配市场需求,导致投放不准、投放节奏不同步等情况的出现。
2.3 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严重,信贷融资难,贷款成本过高,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
2.4 市场失灵现象我国经济中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现象,主要原因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求,私人市场不能为公共事务提供最优解。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中国,货币政策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工具、执行策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
第一部分: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执行策略1. 货币供应调控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通常,央行可以通过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国央行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利率调整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调整利率水平。
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投资、消费者信贷和货币流动性等方面。
通过降低或提高利率,央行可以调控货币供应和需求,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等。
3. 汇率调节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出口、进口和国际收支。
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可以采取干预市场汇率的措施,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等外汇汇率,进而对外贸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策略1. 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强调“稳中求进”,注重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灵活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通过收紧货币政策保持通胀压力,避免经济过热;而在经济下行时,通过放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2. 宏观审慎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还注重宏观审慎政策的执行。
央行通过相关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等进行监管和指导,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3.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货币政策高度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注重调控金融机构的资本杠杆和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并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减少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统筹兼顾,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针对性
一是构筑区域性货币政策操作平台,适当给予央行分支机构二次调节的空间,采取“统”与“活”相结合的调控政策,根据地区、对象、条件和要求的不同,组合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更贴近各地实际地实现信号、引导、标准、惩戒和激励等的不同目标。二是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地方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协调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贴息、担保、税收减免等财政政策工具,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助学、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贷款投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的改善。
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众所周知,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由此带来的重复建设不断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而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性政策,在解决总量问题方面具有优势,并且一般认为,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而解决结构问题,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往往无济于事,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加以解决。
第二,创造条件,降低门槛,成立地区性商业银行。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是疏通基层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包括给予中小金融机构国民待遇,为其开展和参与一些利润率高的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扫除障碍,改第三,推动金融市场建设,强化货币政策传导载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有序地参与货币市场,培育和壮大交易主体。发展票据市场,在稳步推进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和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市场准入、退出等制度;推广使用商业本票、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其他票据新品种。推进利率市场化,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主题。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货币政策从经济扰动开始到收效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时滞,按阶段来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产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思路。
经济研究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传导机制的阻塞,央行到商业银行、银行到企业和个人这两个环节存在缺陷。银行体系对央行政策特别是利率变化不敏感,因此无法合理将利率变化传导给企业及个人,导致政策对投资和消费行为影响有限;银行应对价格风险的能力和动力有限,各商业银行出现信贷过度集中,惜贷及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等问题,使政策作用被弱化;国有企业不必承担偿债后果,个人信用消费有限使得企业和个人对资金成本缺乏敏感性,银行到企业和个人环节的传导不畅;再加上央行及政府对信贷的行政影响,使得市场机制扭曲。传导机制的阻塞延长了外部时滞,抵消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四,规范金融客体行为,提高其对货币政策反应的灵敏度。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将相关的货币政策提供给当地政府,争取最大理解和支持。其次,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财产独立和产权明晰的制度,创造融资条件,提高融资能力。再次,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合理设计消费信贷制度,稳定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促进国家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大幅度增加。
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处于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存在较长的外部时滞。当中央银行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后,由于作为直接调控对象的金融市场和企业处于特殊状况,致使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这一传导机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市场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而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以及处于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因传递媒介行为的日渐理性,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再像传统的卖方市场条件下对经济的影响那样剧烈,对于经济的影响也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迅速。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中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 有效性;时滞
一、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呈减弱趋势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2%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主要是货币乘数与准备率之间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货币乘数出现不确定性, 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能力有限。近年来,在我国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与实体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关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造成国民经济缺乏活力,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健全发展;而实体经济的不健全,势必会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储蓄与投资转化受阻,使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达不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最重要前提是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即货币乘数是确定的,这样中央银行才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如果这一前提条件得不到满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然会受到制约。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的时滞性原因
1、内部时滞中的有效性问题。内部时滞是指经济出现波动后着手制定政策到实施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认识时滞是在出现扰动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之间所需要的一段时间。如果这种扰动可以预测,甚至事先考虑适当的政策行动,如针对季节性需求增加而增加货币供给。决策时滞是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和做出政策决定之间所需要的时间,而行动时滞是政策决定和实施之间的间隔。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由央行决定,一旦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制度或贴现率等政策工具几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因此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很短。
(三)、完善机制,增强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是建立更为全面的监测统计机制。在现有金融统计监测数据基础上,探索建立包括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多个方面,能为分析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支撑,实现宏观与区域信息相结合的经济金融运行监测统计体系。二是建立效能的协调机制。基层央行要认真做好与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通过不同途径与形式,构建起常态化的信息交流、交换和互动平台。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基层央行要设定完备的指标体系,对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与货币信贷政策导向的吻合程度进行评价反馈,以适时调节货币政策实施技术手段。
(四)、强化调研,提升实施货币政策水平
一是拓宽区域经济金融分析视野。以金融统计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银行家问卷调查系统、企业景气调查系统等经济金融信息系统为依托,从宏观经济的广阔视野和高度去深入分析区域经济金融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二是建立完善区域经济金融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建立包含对信贷、现金、房地产、投资、消费以及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在内的经济金融分析体系,提高对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的灵敏度。三是改进分析方法和流程。要由事后统计分析向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经济金融指标进行预测性分析转变,由偏重存量分析向存量与流量并重转变,由孤立分析向纵向、横向综合对比分析转变。
5、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承受本外币值稳定的双重压力,面临治理通货紧缩和预防经济过热的两难选择,需要解决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的协调问题。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又面临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和强烈的外部冲击而存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风险,加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缺乏,使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改善欠发达地区金融结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第一,适度增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性,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效力。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率时,总行可规定出标准及浮动区间,由基层据实确定并及时调整;再贴现的使用,可试行利率浮息制度,并授予基层一定的执行浮动权,以区别对不同产业、行业及企业的政策态度;改进再贷款管理模式,完善浮息制度,拓展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只要涉农即可,扩大政策效应。还应明确界定用支农再贷款投贷于农户的利率上限,或对其予以贴息,明确体现国家支农的政策意图。
(二)、准确定位,把握实施货币政策的着力点
基层央行要正确认识自身在金融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无权作为”、“无所作为”的观念,充分发挥其在履行货币政策中的“神经末梢”作用,发挥好上传地方金融经济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作用。积极做好对辖内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监测分析,积极反馈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为货币政策在地方上的贯彻执行找到相应的切入点,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