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论、论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论、论秦

题记:清理我们的历史传统,寻求我们的精神根基,树立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使这些基本面获得普遍的社会认知,使我们民

族的复兴与发展,有着久远的清晰的坚定的信念。

秦论——秦之简介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

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巴蜀,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宗族起源

嬴氏起源

秦非子(生卒年无考,在位年代约前900年—前858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原名叫赵非子,大业后裔。其先祖大费(即伯翳,又作伯益)佐舜驯服众多鸟兽,舜赐姓嬴。后来伯益后裔造父为周穆王御马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穆王以赵城封造父,从此造父族为嬴姓赵氏。周孝王时期(前897——888),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庶子非子(因造父之宠,也冒姓赵氏,称赵非子)居于犬丘(今甘肃省礼县红河、盐官一带),善养马。

秦非子,嬴姓部落的首领。公元前890年,曾受周孝王诏,主管养马于汧水、渭水之间。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了汧水、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养其马。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

每年都要去牧场检阅一番。有一年秋天,周孝王去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一位犬丘人氏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孝王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带非子来见。孝王问及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孝王听后十分高兴,就让他主管这一带的马场。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不几年功夫,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他的功劳,孝王封赐他几十里地,地名为秦(渭水以西),并号曰“秦嬴”邑(在张家川镇瓦泉村),从此开创了秦人由游牧部落向国家形式逐步过渡的新纪元。

嬴、赵同源

伯益,嬴姓,名益,又名大费,是高阳帝颛顼的苗裔,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大业之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助禹治水有功,夏禹对舜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对伯益说:“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

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改嬴氏为赵氏,由此为赵氏。

周孝王时期(前897--888),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小儿子

非子因造父之宠,也改姓赵氏,居于犬丘(今甘肃省礼县红河、盐官一带)。故嬴、赵同源。

后附《秦国历代君主大事年表》

论秦——秦之功过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提升,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时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灭六国后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她北却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南平百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同时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创立郡县制,统一了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然,如此丰功伟绩的庞大帝国竟在一夜间轰然崩塌,何其悲哉!

天命呼?人祸呼?

舜帝曾对秦国嬴氏祖先伯益说:“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史记·周本纪》记载,(秦献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周太史儋或为楚国老莱子,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词句亦有记载)

秦自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始建秦国,

秦襄公时始为诸侯国,至二世亡秦历时约700余年,经历了秦穆公称霸时代也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乱政衰落的时代,然,自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进行变法以来,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后历时五代,百余年,终在秦王嬴政时期灭六国一统华夏。

秦的灭亡是否也是历史的必然呢?

秦国河西大捷后,秦孝公问卫鞅:今后秦国的路如何走。商鞅答曰:坚守法治,代有明君,则秦国在积蓄两代以上财货、军力以后可统一天下。孝公不解,问曰:何为坚守法治,代有明君。商鞅答曰:春秋四百年,天下诸侯大体都是人治,贤愚忠奸多赖国君洞察下之心迹品性而评判;对臣下国人随意惩罚杀戮,致使人人自危,一味的讨好国君权臣,而荒疏国事。为官者以揣摩权术为要务,为民者以洁身自好为根本,国家有难,官吏退缩;作奸犯科,民不举发,政变连绵不断,国家无一稳定。究其竟,皆在没有固定法度,赏功罚罪,皆在国君权臣的一念之间。晋国赵盾乃国家干城,忠贞威烈,却被晋景公断为权奸灭族,屠岸贾真正奸佞,却被晋景公视为忠信大臣,致使晋国内乱绵绵不断,终被魏、赵、韩瓜分。前车之鉴,只要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办事,朝野就会自行运转,就算出了一两代平庸君主,只要秦国法度不改,国家照样不会变形糜烂。除非有大奸大恶之权臣,加之昏聩无

度之君主同时现世,蓄意坏法,秦国不会崩溃。秦国的命运不幸被商君言中……

二世胡亥的昏聩与赵高、李斯两位权奸的完美组合致使秦帝国一夜间崩塌了!其实,这只是一个诱发秦帝国灭亡的一个最重要的诱因,而秦国的灭亡有太多的偶然事件在同一时间集中爆发:一、秦始皇年近五十而不明白确立扶苏为太子;二、始皇帝明知身患重疾而坚持执行最后一次大巡守;

三、始皇帝大巡守之前怒遣扶苏北上九原监军,独带胡亥;

四、长期忠诚无二的赵高突发人性变形之恶欲;五、栋梁重臣李斯突变,一错再错……

无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作为中国版图和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我们都没有里有去因为他所作的一些错事而去肆意诋毁甚至否

认她!

功过是非由历史评说

在秦国统一六国后,最大的“错误”莫过于“焚书坑儒”了,这不仅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政敌,也为后来儒家诋毁、谩骂、鞭挞埋下了种子。秦国统一后,始皇帝任命孔子8世孙孔鲋为几比旧时诸侯高爵的文通君,官拜少傅,统领天下文学之士。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极具讽刺的一幕,秦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备受冷落的儒家学派推上了学派领袖

的位置,这个学派并没有投桃报李,而是旧病复发、一意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