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精神》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心中的红色精神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三(5)班潘正阳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难懂的是《红色精神》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书中介绍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敬爱的总理—周恩来,还有……它的主要内容是坚强的红军战士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才会取得胜利。

这本书分几个篇章,来介绍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红色精神。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是《长征精神》这一篇章。看到他们受苦,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同身受,我就是含着眼泪读完这一篇章的。

看完这一篇章,我会想到:我们优越的生活环境真是来之不易,我们每天吃着可口的饭菜,穿着暖和、漂亮的衣服,偶尔还会美美地吃上几顿肯德基、麦当劳,甚至走几步路都会叫苦连天,而他们———可爱的红军,却吃草根、树皮、皮带……一不小心还会掉进沼泽,经受着死亡的威胁。可是,他们做到了,二万五千里,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这就是世人称颂的“红色精神”,它教会了我怎样克服困难,怎样去完善自我。我更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勇敢地面对一个又一个挫折,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灿烂辉煌。

指导老师彭涛教师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英语组黄琦

经朋友推荐,我在阅读器中下载了这本书。那会儿还没有放假,每天的工作也很繁忙,没有整段的阅读时间,于是我将阅读器随身携带。上下班的公交车上,课间休息的十分钟,睡觉前的半小时都是我与这本书灵魂相碰撞的时刻。虽然阅读的时间是零碎的,但却丝毫不会影响这本书结构上的整体性,内容上的连贯性以及我和它情感上的交融。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阿富汗两个少年与风筝之间展开,描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以及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关于这部书,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的书评网上也能搜到很多。在这里我只想对书中描述的比较典型的一个人物阐述一下我的个人看法。那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少爷。本书是以阿米尔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

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做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阿富汗斯坦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

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因此,在幼年时期,阿米尔一直为了想博得爸爸的宠爱和肯定而绞尽脑汁。甚至为了逃避哈桑在被害时自己没有挺身而出的内疚而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礼物,从而要求爸爸将哈桑赶走。这样,他就不用每天面对哈桑而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和煎熬,也不会因为哈桑的存在而减少爸爸对他的爱。

从这个角度看,阿米尔虽然是一个孩子,但内心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阿米尔说,”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因此开哈桑玩笑之后或者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乃至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的场景,懦弱的跑开了。当时阿米尔的心里活动是:”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

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内心对阿米尔充满了鄙夷和蔑视。富家人的少爷就是这般自私与无情。甚至对阿米尔的父亲也充满了愤恨。对于阿米尔的谎言,父亲为何看不穿,为何要去冤枉哈桑。父亲一直说:”盗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可是对于阿米尔的谎言,这难道不是盗窃吗?盗走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总之,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一家人的不满和憎恶。

但是,随着我逐渐的往下读,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的思想也渐渐成熟起来。阿米尔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而自此以后半生,在多少次的梦境中,在多少次沉默的思考中,他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面对曾经的错误的时候,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真正踏上了赎罪的道路。实质性的赎罪行为——回国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极大的弥补。所以阿米尔也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看到这里,我内心燃起来对阿米尔的崇敬。我突然觉得这个人是如此的高大。因为他敢于承认并且面对自己的错误,当有机会去弥补他的过失的时候,他也毫无犹豫的去做。即使面临的重重困难,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都依然坚持。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到小说的最后,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表现出阿米尔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人生的真正的救赎。

其实,阿米尔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认识到曾犯下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更幸运的是,他有机会去弥补,去得到救赎。而在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也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虚荣,伤害过别人?是不是也曾为了获得一己之力而做过错误的事情?我们有没有像阿米尔少爷那样一直心怀愧疚,我们有没有像他那样愿意改变自己,愿意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弥补我们曾经的过失去得到心灵真正的救赎。如果有,那我想,这样也一定是幸福的。伟大的母爱一一读《血色母爱》有感

河南省安阳市钢城小学六(5)班王学梅

“索菲娅用岩石割断了自己的动脉,然后在血迹中爬了十几米的距离,目的是想让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她们的位置,而救援人员正是因为看见了雪地上那道长长的血迹才意识到下面有人……”这是王帛写的《血色母爱》中的一段。《血色母爱》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罗莎琳是个十三岁的少女,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常受到外人歧视,胆小怯懦。母亲索菲娅决定想办法让女儿快乐起来。于是,她利用放假时间带女儿来到阿尔卑斯山滑雪。由于技术不好,她们偏离了滑道,迷路了。紧接着又遇上了该死的雪崩。但她们意志坚定,终于从厚厚的雪堆中逃离出来。此时她们饥寒交迫,已在野外走了近三十个小时。最可悲的是她们穿的是银灰色滑雪服,任她们挥手、叫喊,营救人员并没有发现她们。极度疲劳的罗莎琳已经睡着了。体力不支的索菲娅摔倒了,头碰破而染红了身边的一小片雪,她看着那片雪若有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