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学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掌握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

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的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

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

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

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概括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预习学案】1.先进的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书,开始以为首。

②时,作了世界上关于太阳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比欧洲早多年。

(2)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的体系。

(3)医学成就①《》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华佗被誉为“”,他发明的“”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其著作《》是后世的重要经典。

(4)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已有了纸。

②发展:东汉发明“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重大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背景材料]在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化,其中包括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来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样,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发展也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问题设置]1.秦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2.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有哪些重要的发展?3.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问题一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时期,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发展。

这一时期,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新型农具,如犁、耧等。

同时,水利工程的修建也得到了发展,著名的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发展。

手工业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形式,商业则主要依靠道路和驿站等交通设施进行交易。

同时,货币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针对问题二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儒家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被广泛接受和推崇。

同时,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发展。

这些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科技方面,造纸术、冶铁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这些科技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大家和名著。

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针对问题三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其次,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手段。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特别提示从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可以看出秦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3)郡县制①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思考: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 竹木简、帛。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 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 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 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美]德克· 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造纸术问世前人类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纸草: 易断裂,难以保存 巴比伦泥板: 笨重 印度桦树皮: 不易保存 希腊羊皮: 昂贵 甲骨;青铜;竹木简;丝絮 中国: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2.备考策略:(1)首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大一统,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一统等角度归 纳相知识,形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 (2)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却差 异很大,学习中注意归验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 影响,并能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
一、秦朝文化
统一文字
(1)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 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 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 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 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 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 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 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儒生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 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 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 即为“坑儒”。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6、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积极 (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3)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5)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消极 (1)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2)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4、改造后的儒学具有什么特点?
•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 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将怪异以警惧 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 之仁爱,人君而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 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书《举贤良对策》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 材料二 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 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 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于,天下受命 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解析
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 应”理论,如果统治者 “失德”,老天爷就会降 灾害以示惩戒,这导致西 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 度前所未有,故选 D。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4】 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
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董仲书对儒学的改造
• 思考问题: • 1、董仲书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对儒学加以改
造的? • 2、他吸收了哪些学说对儒学加以改造的? • 3、改造后的儒学内容是什么? • 4、改造后的儒学具有什么特点? • 5、通过改造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 6、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 依据材料中董仲书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 征。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需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书本内容。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某一文化成就的小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文化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一份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并注明各成就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从生平、贡献、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4.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思考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秦汉时期其他方面的文化成就,如科技、艺术、建筑等,拓宽知识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作为讨论主题。
2.让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等资料,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秦汉政治与文化思想教案

秦汉政治与文化思想教案

《秦汉政治与文化思想教案》导言: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创性的时期,它的开创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秦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革,形成了许多新的制度和思想。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秦汉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风貌和趋向,这些新的风貌和趋向,既带有当时的时代特色,又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教训。

本篇教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秦汉政治与文化思想的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这段时期。

教案的内容涵盖了秦汉两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和思想风貌,并特别分析了秦汉时期的统一思想和法家思想两个方面。

教案旨在从多维度、多角度来阐述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与作用1.秦初政治——“严法统一,暴戾不择”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国诞生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期。

秦初政治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严法统一,暴戾不择” 。

这种政治形式为后来的中国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2.秦朝政治——强化中央集权秦朝政治的特点是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分利用了法家思想,处理复杂情况更为有效。

它的政治调整是基于法家意见的政治调整,因此,政治制度的实现很快走上了正常道路。

3.汉朝政治——德辉中兴汉朝政治的特点是以“德辉中兴”为主,将过去严刑峻法的做法转变为“教化保民”的做法。

这种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的,具有强烈的和谐性和普及性。

汉朝政治的中心是皇帝,而不是“一言堂”,因此汉朝的政治制度比秦朝更趋于民主化。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思想1.秦朝文化——名利主义占主导秦朝文化的特点是它是由商人、贵族、神职人员等各种层次的人们所构成的,这种社会构成为名利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秦朝文化由于不受文人的高级表达所考虑,因此基本上流行的都是一些短促敏捷的文章。

2.汉朝文化——儒家思想再度兴起汉朝文化则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并提出了对古代文化的恢复及创新的思想,为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之一。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

丰富丰富纷纷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缔盟领袖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医生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袭为官。

3.春秋战国时期军功授爵制:典型为商鞅变法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 ( 公元前 134 年 ) 确立,主要特色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察看、采用人才并介绍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核查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色及影响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丰富丰富纷纷(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代: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色,封国能够世袭,使中央集权碰到威胁。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色与影响(1)特色:演变过程中,中央素来加强对地方的领导、督查、限制,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向来存在。

中央经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核查,地方权益逐渐被切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序次方面发挥了优异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牢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保护社会的牢固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时期中央系统地方系统选官系统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创立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推行军功制度,秦秦代系统分权于下的系统代替贵族政治朝以吏为师创始察举制,有利创始在正式行政系统之外另设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专业的西汉于人才选拔,但也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存在必然问题专题四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和联系1.差异(1) 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觉”“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重申等级名分,吻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第5课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第5课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第5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定位】(1)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化、选官监察与国家治理。

(2)先秦至秦汉时期法律与教化、赋税货币制度与社会基层治理。

(3)秦汉时期民族政策、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

①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建立诸侯国。

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征: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2)商周王权的特点:原始____________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3)春秋战国时期。

①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②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最具代表性),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____________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4)秦朝的政治制度。

①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②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____________。

③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政令传送到全国各地。

[小练1] 皇帝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玺”。

这体现了古代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秦始皇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特点:皇帝独尊。

主要目的:宣扬丰功伟业。

(5)汉代的行政制度: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①中央: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____________,削弱了外朝丞相的权力。

东汉时期刘秀将____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②地方:西汉初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一轮复习课件【人民版】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2019届一轮复习课件【人民版】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③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 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 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 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 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 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构图解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 早渊源于孔子。 这种名教(分分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 要组成, 即通过上定名分来教化天下, 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 政治制度。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 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3.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原因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与合法性。 (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考纲 考点 内容 汉代儒学 古代中国 思想科技 文化 主张 儒学正统 地位的影 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3.绘画艺术:先秦两汉时期,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 画像砖。 4.汉赋

秦汉时期的思想教案

秦汉时期的思想教案

秦汉时期的思想教案教案标题:秦汉时期的思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特点;2. 分析秦汉时期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思想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2. 秦汉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3. 秦汉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汉朝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3. 分析秦汉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如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重点介绍他们的思想核心和主要代表人物。

讨论与分析: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想流派或代表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5. 小组展示并讨论各自研究的内容,包括思想核心、对社会的影响等。

6. 整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共同分析秦汉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例如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拓展与评价:7. 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8. 分组讨论并展示对秦汉思想的评价,包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9.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用于引入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2. 书籍、文献和网络资源,用于学生研究和讨论;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秦汉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分析和评价能力;3.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展示中的表现;4.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与秦汉时期相关的博物馆或遗址;3. 鼓励学生进行秦汉思想与其他时期思想的比较研究。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2. 学生对秦汉思想的理解是否准确和全面;3.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展示中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4.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学评估的准确性。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学案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学案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文化”学案2004-9-28一、文化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结合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4、气势恢宏问题1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

二、大发展原因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交往:4、对外交往:5、文化传承;三、发展表现问题2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春秋战国、秦汉、隋唐、明清时期的医学成就。

并据此提练出中国科技领域的世界之最。

2、哲学与宗教: (1)哲学思想:A 佛教:传入――传播B 道教:形成――经典著作及主张――分裂问题3归纳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情况,并分析古代佛教盛行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西汉末、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1)雕塑:陶俑――砖瓦、瓦当 (2)绘画:种类――珍品 (3)音乐:楚歌、楚舞――乐器〔检测反馈〕1、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A、城濮之战B、班超出使西域C、设西域都护D、平定七国之乱2、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制造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D、《甘石星经》问世3、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认为精神随肉体死亡而消亡B、人能够战胜自然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C、特异的自然现象并不是人间祸福的征兆D、人类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4、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书是A、《夏小正》B、《周易》C、《太初历》D、《四民月令》5、后人尊称华佗为“神医”,是因为他A、奠定了中医治疗法的基础B、擅长外科手术C、最早采用了分科治病的方法D、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6、我国劳动人民造纸开始于A、秦朝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前期D、东汉中期7、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确切表述是A、以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C、运用政权力量确保思想统一D、排除异端邪法,确保政治统一8、以下有关道教的论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B、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C、主张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得幸福D、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9、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千金方》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10、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11、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2.措施(1)政治上:重用儒生。

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2)思想上: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天人感应”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3)教育上:设置太学,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3.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4)医学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2.文学: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4.书法(1)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3.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论从史出从汉朝祭孔的礼仪看儒家地位的变化史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结论汉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隆重,说明了孔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汉代全面肯定了儒学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2.获取材料信息要求:在材料中找出古代儒家教育在童蒙教育上的体现。

材料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

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

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孩童们诵读粗知经书大意即可,“使之乎者也顺口而出,使书上文句如出己口”不求甚解的学习模式为历代延续。

至北宋,小童5岁左右进入地方州县设的小学,或地方办的私塾、义学。

朱熹编撰《小学》以切合蒙童年龄需要,要求儿童以“志于道”为己任,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并且采纳地方的“宗约”“义约”,编入教材,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与同一时期的《三字经》《小学诗礼》等读物一起成为官方民间共同采用的童蒙教材。

主要信息:答案汉代儒家垄断教育后,从童蒙开始进行教育熏陶,材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儒学经典为教材蓝本;注重识字、习字,为书馆教育奠定基础(目的是向专经教育的过渡);注重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引导;办学形式多样(地方义学、私学、政府官学等多种办学形式);名家宿儒参与教材编修;学校教育与地方教化相结合等。

1.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发现问题材料表明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命题角度汉代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关系;汉武帝重儒学的实质;先秦民本思想的弘扬。

2.董仲舒新儒学在法制上的体现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

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

“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

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

“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发现问题董仲舒用儒家思想来改造当时的法律制度。

命题角度“春秋决狱”的实质;汉代儒家与法家的关系;古代中国法制体系的特点。

3.董仲舒思想的反动性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

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发现问题材料表明董仲舒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但在封建社会的后期成为了社会前进的障碍。

命题角度董仲舒思想的现实价值;董仲舒思想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以唯物史观看待董仲舒思想。

4.汉代儒学的官方化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发现问题汉武帝崇儒的一些举措反映出儒学的官方化地位的确立。

命题角度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和表现;儒学独尊与汉武帝的治国之策。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1.命题点:从儒学经典认识儒家思想的渊源(2016·课标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解析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

“五经”是儒学思想的核心载体,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排除A;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排除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他一些古书埋藏起来,排除D。

2.命题点:向古人借鉴历史研究经验(2016·天津文综,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答案 D解析“未必尽同”说明历史不会重演,故A项错误;虽然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是可以借鉴的,故B项错误;今人可以借鉴古人的做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历史未必相同,不能照搬历史经验,要因时和势而变,故D项正确。

3.命题点:儒学在汉代的创新与发展(2015·课标全国Ⅰ,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解析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

1.命题点:汉代新儒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24)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

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

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答案 B解析材料中年号现象没有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影响到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2.命题点:时代变化对儒学的影响(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