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七上6.4平行 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平行(市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平行(市一等奖)

课题:平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方格纸画平行线,并在操作、思考活动中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多媒体铁轨故事引入2.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图片二、新课探究1.播放微视频归纳:①定义:②平行线的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 ∥b 或A B ∥CD2.投影图片提问:(1)图中哪些道路与建设路平行(2)经过人民广场,并且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3.小学里我们是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一放、二靠、三移、四画.做一做如图,已知点A 、B 是直线l 外的两点,(1)经过点A 画直线a 与直线l 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2)经过点B 画直线b 与直线l 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3)通过作图,发现了什么试一试: 如图,D 是AB 的中点.(1)过点D 画直线DE ∥BC ,交AC 于点E ,画直线DF ∥AC ,交BC 于点F ;(2)在所画图中,线段AE 与EC 、线段BF 与F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刻度尺检验你的结论.三、数学实验室1.让学生在空白的方格纸种尝试画出不同类型的平行线。

2.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平行线的有关知识编与平行有关的数学问题。

3. 在下列方格纸中过点P 分别画AB 、BC 的平行线练一练如图,P 是∠AOB 外一点.(1)过点P 画直线PC ∥OA ,与OB 相交于点C ;(2)过点P 画直线PD ∥OB ,与OA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 ;小结:通过本课的研究与探索,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 B Al。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 6.4平行 参考学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 6.4平行 参考学案

课题
学习内容订正栏学习目标
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一、课前预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0或1或2或3;
④在同一平面内,和第三条直线都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过两条相交直线外一点A,能作一直线m与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⑥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必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EF//AB,FC//AB,则点E、C、F在一条直线上.
理由是:. 。

二、合作探究
例1(1)同学们能否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一支笔作为另一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已知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
(2)若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
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
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例2直线a平行于直线b,可表示为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例3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用直尺和三角板操作)
A.
l
初中-数学-打印版
初中-数学-打印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4平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4平行教案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熟知平行线的定义,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并熟知平行线的性质。
3.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
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自主、合作、导学:
活动一:(走进课本)
右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式。
可以记作或者。
总结:叫平行线。
活动二:(走进课本)
1、议一议:如图,
⑴经过点 能画几条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
⑶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平行线性质)。





学生主体活动
活动三: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圆柱切开,所得的截面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若有,请写出来。
活动四:
⑴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画DE∥AB,EF∥BC;
⑵∠ABC与∠DE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6.4平行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6.4平行教案

6.4平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过程目标:①体验平行线概念的探究过程;②经历画平行线的方法,了解平行线的性质;③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情感目标:①体会合作讨论交流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快乐;②感受“实践出真知”,体验动手操作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愉悦.学法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教法:牵线引导,关键处点拨教具:正方体框架,两根直的木条,三角板,投影仪教学思想:①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②渗透平移观念;③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重点:①探究平行线概念;②平行线画法难点:平行线概念的引入教学活动: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温故孕新生活中很多建筑由平行线或垂直线构成的,投影课本中P217图案,在下列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这些图案中主要有什么特殊线条?既然平行线在图案中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索什么叫平行线以及如何画平行线.分析:一开始展示学生熟悉的图形(课本两幅画),接着用一句俗话提示学生要观察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引出师生的对话点.教学活动由此展开,并使学生在愉快中进入学习活动.板书:7.4平行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平行线同学们课前预习这一节后,了解这一节主要讲什么?1、同学们能否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一支笔作为另一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已知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完成后一位同学用两根木条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2、若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用彩色粉笔将(3)重合去掉)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学生活动学生主讲,答对给予掌声,答错帮助纠正.学生动口,创设师生“对话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补充小组问用笔摆一摆,分类有三种:(1)相交(2)平行(3)重合同学摆得不对,其他同学纠正.指名学生回答,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5、在刚刚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6、可以这样理解平行线呢?出示幻灯片:(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平行线.(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做平行线.(4)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7、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8、自学课本后,你知道两条平行直线如何表示吗?如何用字母表示?板书: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分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身边的工具,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多角度思维,判断平行概念的正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二)平行线画法1、我们知道什么叫平行线,那么用直尺和三角板或者一副三角板如何画一条直线2、大家发挥想象每一步骤用一个字概括出来.板书:一放、二靠、三推、四画分析:一波未平,一波未起,刚讨论结束,教师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小组竞争抢答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说些什么叫平行线.讨论、对照平行线定义,同学在小组内讨论辩析,推选一名学生讲解.小组讨论交流,竞争抢答.学生回答并动手写一写.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说自己小组如何作的.学生打开书218页.三、把握质疑,巧于思考出示幻灯片(图7-22)提问:(1)图中哪些道路与解放路平行?(2)经过人民广场,并且与解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3)能否经过人民广场再修一条道路与解放路平行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感知(板书)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已知直线平行.书P218,动手完成做一做,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看看是否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行?同学们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真是实践出直知啊!我这里有两句话,看看是否正确,看投影幕:(1)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书籍直线平行;(2)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分析:刚平息的课堂,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又把学生的口味调出来了,课堂又活起来了,学生先动口,后动手,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活动性、开发性、合作性,创造了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四、灵活运用,体验成功1、练习书P218-219 1、22、有一处两岸平行的河岸(AB∥CD),分别在两岸修两条平行的公路a、b,请你设计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案.分析: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的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又考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起到前呼后应的学生观察图完成(1)、(2)并用自己的生活实际议一议(3)在书上完成做一做.讨论并辩析.学生自我展示作用.五、学生小结,形成结构1、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还是学生小结好,这样体现本节课的“会学、会用、难忘”之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体系.六、推荐作业书第219页1、第220页3七、板书设计7、4平行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平行线的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1)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画无数条.(2)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总评:整个教学设计把学生已有学生和所学的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角度成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体现了人人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落实了“学生积极参与就是成功”的这一新课程理念.。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交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线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拓展。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现实情境,如交通指示牌、运动场上的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场景中是否存在平行线?你能找出它们吗?”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同时,给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对比记忆。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教学设计)《平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教学设计)《平行》

《平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的《平行》。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生活中的许多平行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平行关系,有三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平行线概念的探究过程;2、经历画平行线的方法,了解平行线的性质;3、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合作讨论交流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快乐;2、感受“实践出真知”,体验动手操作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愉悦. 【教学重点】 1、经历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归纳新知的探索过程;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直尺,圆规,三角板一、导入1.请你欣赏下列图片,看看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特点的?(共同特点:平行)2.我们知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在教室里,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二、讲解(一)平行线定义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表示方法:直线m与n平行记作:m∥n或AB∥CD读作:直线m平行于n,直线AB平行于CD。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节主要讲述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进而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对平行线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注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平行线性质的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平行线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性质进行证明。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书写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找出错误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路线、计算面积等。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几何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新的知识,又是以后学习更复杂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途径,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设备:准备好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4平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4平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4平行》一. 教材分析《6-4平行》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安排由浅入深,从直观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平行线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直观层面,对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理解平行线,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平行线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平行线概念、性质以及作图方法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行线的图片、生活实例等素材。

3.直尺、圆规:为学生准备好作图工具。

4.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铁路、街道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平行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4平行教案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4平行教案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4平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方法。

●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平行线的相关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平行线知识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同位角性质。

●平行线的内错角性质。

●平行线的同旁内角性质。

平行线的判别方法●平行线的判别条件。

●利用平行线的判别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别方法。

●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启发他们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相关定理,并鼓励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辅材料:平行线模型、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实验器材: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五、课堂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行线现象,如窗户边框、黑板边框等,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分组讨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性质。

活动三:实验验证●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验证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活动四: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六、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评估方法●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随堂测试:设置与平行线知识点相关的随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4 第3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6.4 第3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探 究
如图6-4-22,如果∠1=∠2,那么a∥b.
与 如图6-4-23,如果∠1+∠2=180°,那么a∥b.


图6-4-22
图6-4-23
探 究
[理解应用]
与 例2 (教材典题)如图6-4-24,∠1=∠2,∠B+∠BDE=180°.指
解:同旁内角的形状像字母“U”.
探 记 要点 究 如图6-4-17,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

应 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

图6-4-17
探 究
[概括新知]
与 如图6-4-17,具有∠4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内错

用 角,具有∠2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旁内角.
问题4 把上述两对内错角从图形中分解出来,如图6-4-18所
与 示,观察两个图形,可以发现内错角的形状像什么?


图6-4-18
解:内错角的形状像字母“Z”.
探 究
问题5 如图6-4-17,在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八个角中,
与 观察∠2和∠5,它们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图6-4-17
解:∠2和∠5在直线c的同侧,在直线a,b之间.

与 理由:因为∠4=∠5,又∠3=∠5,
应 用
所以∠3=∠4,从而a∥b.
(2)∠2和∠5是一对同旁内角.a∥b.
理由:因为∠2和∠5互补,又∠1和∠5互补,
所以∠1=∠2,从而a∥b.

6.4平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4平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4 平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3.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概念2.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1.运用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教学教学用具1.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原子棒或尺子教学环节第一步: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第二步:认识平行线1.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画中有两根线,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归纳概念:根据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条线是不相交的,且永远保持相同距离,这就是平行线的概念。

并求助于适当的图形加深印象。

第三步: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有两条线跟第三条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线是平行的。

即AB//CD,CD//EF那么AB//EF。

通过画图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和证明。

2.平行线的错位定理:跟同一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

从这个基础出发探究更多性质,包括角的大小、内外角和等等。

第四步:运用平行线解决问题1.平行线的应用1:设置全等条件中需要考虑平行线及其性质。

2.平行线的应用2:利用平行线证明线段平分线角。

第五步:归纳总结同学们,你们掌握了什么?平行线是什么概念?有哪些性质?平行线有什么应用?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分享。

课后作业1.课后复习本节课内容,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完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关习题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实现了从细节入手、由表及里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安排更多的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应用。

后期还需加强巩固,避免知识分散。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平行”,属于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和基本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在图形变换、平行线的判定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行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平行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突破策略: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学习素材: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知识的理解。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操场上的跑道、书桌上的直线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行?让学生感知平行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4平行1平行线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4平行1平行线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6.平行线与角度的关系: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平行线被截线截时,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具有特定的数量关系。
7.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地铁轨道:两条铁轨在远处看起来是平行的。
-网球场:网球场的线条设计遵循平行线原理。
-地砖铺设:地砖的接缝通常保持平行。
8.平行线的作图方法: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通过已知直线和角度来作平行线。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平行线相关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室前方或四周墙壁上悬挂与平行线相关的图片和图表,营造学习氛围。
5.其他准备: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和讲解。
-配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平行线的识别和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勇敢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几何直观。
-利用三角板和直尺,通过已知角度和线段来作平行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平行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平行 教案

主备

授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 6.4平行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熟知平行线的定义,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并熟知平行线的性质3.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
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画法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
教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情境创设:
下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式。

可以记作或者。

总结:叫平行线
二、探求新知:
1、议一议:如图,
⑴经过点C能画几条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
⑵经过点D能画一条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
它与⑴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⑶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平行线性质)
2、⑴按要求作图:
①在ABC
∆在边AB上取中点D,过D画BC的平行线交
AC于点E;
②在OMN
∆的边MN上顺次取三等分点Q
P、,分别过
Q
P、作OM的平行线,交ON于点T
S、。

说说
学生口答
A
B
C
D
a
b
A
B
C.
D.。

6江苏科技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4 平行

6江苏科技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4 平行
已有的四条线段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
过点M画AB的平行线;
过点N画GH的平行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展示交流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A、0个B、1个C、2个D、3个
2、画出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并用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平行关系:________________。
A、0个B、1个C、2个D、3个
2、如图,已知点 和 ,作射线 ∥ , ∥ ,则 与 有什么关系?
3、⑴按要求作图:①在 在边 上取中点 ,过 画 的平行线交 于点 ;②在 的边 上顺次取三等分点 ,分别过点 作 的平行线,交 于点 。
⑵量出 的长,量出 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4、如右图所示,在方格纸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概念探究
1、操作:在纸上随意画出两条直线并讨论它们之间共有几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
2、演示: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表示方法:
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




预设练习
1、请你画出两条平行线
2、平行用符号“____”来表示,例如直线 和直线 互相平行,记作______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在正方体中: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平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平行》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理解和掌握后续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平行线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操作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技能发展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三个层面。
5、对学习态度情感的评价,它包括学生学习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这节课中设计很多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都是今后着力培养的方面。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评价学生既要看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又要看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是否培养了学科兴趣,是否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本节课中的评价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校目标的评价围绕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评价分三块:
1情景引入,平行图片展示(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
2有学生描述生活中的平行实例(学生对学生的发言展开评价)
3平行的表示方法(画平行线,板书表示法)
4(多媒体)在网格中说出平行线,并适当交流网格中的平行规律(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价)
5画图形平移,感受平移后对应线段的平行关系(多媒体演示平移的过程)
6议一议,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相互补充,相互评价,揭学生在小学已经对平行线有所了解,同时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平行实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向学生传授的平行知识既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构建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将大有裨益.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3、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掌握和具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练习;学会科学运筹时间;学会有目的地收集、整理资料;学会有效地利用学习工具等。本节课中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程度的有效评价,课堂检测的量化结果是对及时巩固、科学的运用时间的评价。
A:知识目标,通过课堂的检测,及时的量化,是学生对自己的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
B:能力方法目标的评价主要通过提供学生现场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这种相互评价的方法增加了评价的透明度;
C: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给学生提供小组学习合作(金山湖水上浮桥的规划、平行线的画法),对各自的表现都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与收获。
11城市交通图的平行关系,引出两个结论(学生讨论给出结论)
12课堂检测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本节课中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收集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实例、交通网络图、制作动态的平行线的画法课件等都是费事较多的一个环节,尽管如此,这些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结合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规划“金山湖广场的水上浮桥”为例,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挑战性,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随时激发不同学生中的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会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画图的基本技能.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2、对学生过程的评价,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自学性、积极性、协作性、创新性、自制性和纪律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标准为: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体意识强,能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答问面广,发言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质疑面广,发问率高;学生对于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能够主动加以制止和控制;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遵守纪律,课堂教学严肃、生动、活泼。
7在网格中画出指定直线的平行线(投影展示学生的画图,有其他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做补充,揭示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平行线公理及推论)
8网格中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充分展开)
9解决情境中的画平行线问题(两个学生上黑板操作配合),这里倡导的时学习的分工协作意识
10电脑演示平行线的画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线的画法:一靠、二放、三推、四画;
能力目标: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4、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验仿效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能从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相互协作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