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6期
/人力资本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企业员工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自2010年1月至今,富士康公司已发生十余起跳楼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深思。由于企业员工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工资收入低下、企业文化缺失等多种原因,导致员工心理问题加剧,严重影响其自身健康及企业形象与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曾经提出:“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而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的质量,影响人力资本的收益。”建立健全完备的员工心理健康档案,不仅能够为防范企业员工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及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改善人际沟通,最终促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
必要性
1.有助于维护员工心理健康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其生理健康、
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家庭幸福。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职业倦怠是个体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产生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员工职业倦怠导致其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投入减少,回避劳动,自我感觉极度疲劳;逃避社会交往,以消极、
否定的态度对待同事及家人;个人成就感降低,倾向于自我贬损、过度自卑等。因此,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员工心理问题,帮助其学会压力宣泄,及时有效地疏导员工心理问题,从而实现维护员工身心健康,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2.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础,高质量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有力践行者。企业应将员工成长作为其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综合评价员工的心理特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故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高层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帮助员工确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进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员工不仅是企业生产的人力资本,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提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要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高效益。”因而,建立企业员工
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提高员工心理健康
水平,有助于推动企业经济增长,实现最优化价值,进一步加快国家经济建设。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
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应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客观记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全面综合测评,除心理测验外还要包括自我与他人的观察评价。二是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量工具,量表应经过信效度检验,且具有实效性。三是方法适当,使用正确。根据搜集目的、原则、内容等选择方法,严格遵守相应规则。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的观点保证所搜集资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以目标为导向,
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
■辽宁锦州/李丽
37
2012年第6期
/规范有序地搜集资料。二是资料应尽可能完整。三是心理健康档案的资料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准确反映员工心理的变化。四是使用的测评工具尽可能前后一致,利于结果分析。
3.全面性原则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搜集的资料应包含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包含员工的个性心理差异、家庭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对员工的综合影响等。遵循全面性原则,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将有利于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最终获得自我价值实现。
4.发展性原则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反映了员工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完善发展。员工从岗前培训到熟练操作,其心理活动伴随着专业活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加强跟踪研究,以便预测并及时发现问题,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5.保密性原则
档案管理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专人负责管理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妥善保管其个人信息及测试结果等资料,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翻阅、
泄漏员工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不得公开员工的个人真实信息,避免给员工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及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引用咨询案例时,须征得员工本人同意,对资料进行适当处理。
6.适用性原则
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巨大投入,工作繁重、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还须企业管理者重视及各部门协调配合。
因而,建档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前期准备
工作包括指定专人管理,精心筛选心理测试内容,采用网络版心理测评软件包,可以短时间内同时搜集多人信息,即省时又省力。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内容
1.企业员工基本资料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学历、健康状况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居住地、
父母健康状况等。对企业工作的看法包括: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近期有无烦恼,应对烦恼和挫折的具体方法,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等。
2.心理测评量表
(
1)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健康问卷(GHQ
)、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
(2)个性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 )和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 )。
(3)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 )和OL-SON 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
(4)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总体幸福量表(GWB )和员工职业倦怠问卷(M BI )。
(5)其他心理量表:应付方式问卷、
生活事件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韧性量表等。
3.个体咨询辅导记录
心理咨询师对每次咨询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咨询时间、地点、咨询师、来访者、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建议、评价效果、反馈信息和转介情况等。
4.团体咨询辅导记录
心理咨询师对团体咨询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团体咨询的目标及活动名称、团体成员、团体契约书、团体咨询活动方案的操作步骤、团体咨询效果的评估等。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1.明确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设置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或者将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管理责任委托有资质的心理医院等机构负责。企业内部负责员工管理部门应充分协调心理咨询师,重视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维护,建立健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即对心理健康档案的搜集、
整理、保管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完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体制。
2.设立档案反馈及查阅制度心理健康档案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测评、
分析及管理。对每位员工心理资料进行详尽的归档和整理,严格遵守咨询中的保密原则,不得随意外借或泄漏个人信息,允许员工查阅个人档案,并对其内容给予科学解释。针对员工心理健康档案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定期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讲座,利用互联网在线咨询等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心理健康档案管理者应兼具心理学专业知识及档案管理知识,因而,企业应加强心理咨询师专业队伍建设,咨询人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相关规定,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员工全面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消除心理困惑,维护心理健康。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需要企业、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提升员工的心理素质、关注员工心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企业管理人性化回归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员工心理和谐的题中之义。■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思政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编辑
贾树海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