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
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护理
![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e52e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1.png)
1 胸痛
2 呼吸困难
剧烈而持久的胸痛是急性心梗最常见的 症状,通常伴有胸闷和烧灼感。
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感 到呼吸困难和气促。
3 恶心和呕吐
4 焦虑和不安
一些患者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可能出现恶 心和呕吐的症状。
急性心梗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有 时伴有恐惧死亡的强烈情绪。
紧急救治措施
立即呼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梗后期康复护理
1
药物治疗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继续或调整
药物治疗方案。
3
康复评估
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功能水平,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定期随访
持续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
心梗患者的心理关怀
1 教育和宣导
2 心理支持
向患者提供关于心梗的相关知识,帮助 他们了解疾病和康复过程。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克 服恐惧和焦虑。
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及救 治护理
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本文将介绍急性心梗 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和护理要点。
定义和原因
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临床病症。
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也可能由于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或痉 挛而引起。
临床症状和体征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可迅速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 血流。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减少心肌需氧量和心肌坏死面 积。
介入治疗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 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支架植入
在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植 入支架,恢复血流通畅。
血运重建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1c1ab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4.png)
一、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救治工作。
2. 设立救治小组,负责具体救治措施的实施。
三、救治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医师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如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院内救治(1)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
(2)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硝酸甘油等药物。
(4)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5)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治疗。
3. 介入治疗(1)如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立即安排手术。
(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术后观察与护理(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进行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预防复发。
四、应急预案1. 通讯保障(1)确保医院通讯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救治信息及时传递。
(2)与上级医院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请求支援。
2. 医疗资源保障(1)确保抢救室内设备齐全,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耗材。
(2)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演练。
(2)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
本预案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cf71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2.png)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一、患者临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发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的胸痛,疼痛部位通常在心前区或胸骨后,有时疼痛会向左臂、肩胛、下颚、背部等部位放射。
2.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 气短、出汗严重的心肌梗死还会导致气短、出汗等症状,甚至出现昏厥、休克等情况。
4. 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患者心电图通常会出现ST段抬高、Q波出现等改变。
二、应急措施对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救治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患者出现急性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期间应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2. 给予高纯度氧气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缺氧加重,应给予高纯度氧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3. 给予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能够快速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担,减轻疼痛症状。
4. 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缓解病情。
5. 输液、心电监护等在急救过程中还应给予静脉输液、心电监护等诊疗措施,对病情评估和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三、预防措施及时做好心肌梗死的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患病率:1. 合理饮食饮食应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热量等食物。
2.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容易导致心悸、气促等症状,增加心肌负担。
3. 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物质会损害心脏健康,慢性吸烟、酗酒会增加患心肌梗死的风险。
4. 积极锻炼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加强心肌功能,减少心脏负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以上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9c76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8.png)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预案一、诊断要点1、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休息或含服硝酸酸甘油片无效。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一般在疼痛发作24~28h出现。
3、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4、可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
5、心电图病变部位对应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
6、心肌酶谱变化,肌酸磷酸激酶(CPK)6h内升高,48~72h恢复正常;谷草转氨酶(GOT)6~12h后升高,24~48h达高峰,3~6d降至正常;孚酸脱氢酶(LDH)8~10h升高2~3d达高峰,持续1~2周恢复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或阻塞。
二、抢救措施1、一般治疗现场抢救,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心电监护,半流质饮食,通畅在便。
2、银除疼痛①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心动过缓时加阿托品0.5~1.0mg肌内注射(肌注)。
②罂粟碱30~60mg肌注,静点或或口服。
③硝酸甘油0.5mg或异山梨酯(消心痛)10mg舌下含服,也可用硝酸甘油5~10mg加250~500ml液体静滴。
3、再灌注心肌①静脉溶栓:尿激酶100万~150万U 1/2h滴完,或用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②冠状动脉内溶栓:先做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随后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尿激酶3万U,继而4000~8000U/min,如血管再通,减半给药维持0.5~1h,总量40万U左右,或用链激酶。
③未通的血管可用PTCA。
4、抗凝治疗①肝溶5000U静滴,1/6h,共用2d,保持凝血时间在正常值的2倍。
②肠溶阿司匹林150㎎/ d或口服华法林(华法令)。
5、消除心律失常①利多卡因200~250肌注,发病后即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
②频发室早、室速:利多卡因50~100㎎加入液体20ml静注2~4mg/min维持。
③室颤,非同步电除颤。
④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1.0mg肌注、静注或静滴。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9234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3.png)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疾病,迅速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供及时救治和护理,制定一个合适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供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适当的医疗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其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等。
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的阻塞程度和梗死范围。
应急预案急救措施1. 立刻向医疗部门报告病情,并请求医疗救援车辆。
提供详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病情症状等。
2. 让患者保持安静,不要让其运动或激动。
3. 让患者坐下并放松,提供氧气如有需要。
医疗干预1. 在来临医疗救援车辆的过程中,提供急救措施和舒适护理。
2. 在医疗人员到达前,最好不要给予患者任何口服药物,以免造成进一步的并发症。
3. 医疗人员到达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会采取药物疗法、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等干预措施。
康复护理1.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干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提供患者持续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健康。
3. 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生理指标。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应急预案。
本预案提供了急救措施、医疗干预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救治和护理。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以上措施应尽快实施,并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监督和执行。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f252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a.png)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急救措施:2.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肺复苏和进行人工呼吸。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防止剧烈运动或激动的情绪。
4.放松患者的症状:根据需要给予硝酸甘油含片、咀嚼阿司匹林等,以舒缓患者的症状。
5.维持通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6.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予纯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氧供。
7.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救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给药、手术等,确保治疗效果。
3.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
4.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
5.动态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6.密切监测药物治疗: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7.床旁紧急设备准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床旁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
8.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变化,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9.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25ad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9.png)
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时心肌遭受突然的血流不足或供血中断,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和坏死。
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保证其心肌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如下:1.发现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立即考虑到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尽快启动应急预案。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将患者安置在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过度活动,以减轻心肌的负担。
4. 让患者嚼服阿斯匹林:在医护人员赶到前,可以让患者嚼服300mg的阿斯匹林,这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5.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记录任何异常变化。
6.心脏复苏:如果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以保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7.心肺示波器除颤:如果患者经过CPR后仍未能恢复自主循环,可考虑使用心肺示波器除颤仪进行除颤。
8.给予镇痛药:急性心肌梗死会伴随剧烈的胸痛,应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如吗啡,缓解患者的疼痛。
9.彻底评估:医护人员到达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心肺体格检查、测定血液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等。
10.快速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医护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般情况下,会立即采取溶栓治疗或冠脉介入手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挽救心肌功能。
11.住院治疗:患者应尽快转至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接受更加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等。
12.康复护理:患者康复期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以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b9f7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7.png)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1.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危急,需要紧急的处理与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尽早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保护心肌免受进一步损害,降低病情恶化风险。
2.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与诊断2.1 症状•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可向左肩、左臂、颈部等放射;•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可伴有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2 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或压低,T波翻转等特征;•血液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升高。
3.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步骤3.1 现场处理•在发现疑似AMI患者时,应立即呼叫急救车并通知医院进行准备;•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剧烈活动;•给予患者含阿司匹林的水溶性片剂嚼服(300mg),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2 救护车上的处理•确定患者基本病史,并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给予吗啡(2-4mg静脉注射)缓解胸痛和焦虑;•如果可能,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药物治疗。
3.3 到达医院后的处理•立即将患者送往心血管内科(心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进行CAG的同时,若发现狭窄的冠状动脉,可立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无条件进行PCI,可应用溶栓药物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3.4 进一步处理•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ACE 抑制剂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出院后,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和长期药物治疗。
4.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防措施•加强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就医;•鼓励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体检,监测相关指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建立社区急救体系,培训更多的心肺复苏技能。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58d5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6.png)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的严重心脏事件。
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至关重要,下面将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
1. 确认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压迫感或闷痛,可以向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放射。
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急救人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以确诊急性心肌梗塞。
2. 确保患者安全:急救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
3. 呼叫急救车辆: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急救人员应立即呼叫急救车辆,以便患者能尽快得到进一步治疗。
4. 给予急救药物: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可以考虑给予患者一些急救药物。
可以给予患者一片儿茶酚胺类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用于缓解心绞痛,但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绝对禁忌症。
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急救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急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6. 给予氧气:急救人员可以给予患者高流量的氧气,以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
7. 提供心理支持: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事件,患者可能感到焦虑或恐慌。
急救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保持镇静和放松。
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非常重要。
在确定症状、呼叫急救车辆的急救人员可以给予急救药物、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和提供心理支持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伤害并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5838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4.png)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
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应急预案。
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或近乎阻塞,引起相应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急症。
患者多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
二、急救流程1.评估病情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心电监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这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3.吸氧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改善缺氧状况。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等方式。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使用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以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控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再次梗死。
5.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
如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绕过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
三、急救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因窒息等原因加重病情。
对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并给予吸氧治疗。
2.避免过度劳累: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如避免频繁搬动患者、限制活动等。
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这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不良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43e7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1.png)
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
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救治小组,包括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三、救治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医护人员立即评估患者病情,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等。
2. 确诊与分诊(1)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查体,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2)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通知救治小组。
3. 急救措施(1)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尽快进入导管室。
(2)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
4. 介入治疗(1)导管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2)根据病变情况,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5. 术后观察与护理(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等指标。
(2)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6. 转诊与出院(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上级医院。
(2)患者病情稳定后,办理出院手续。
四、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2. 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设备,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救治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各相关科室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工作。
3. 本预案的修订与完善情况应定期向救治领导小组报告。
通过以上预案的实施,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3366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5.png)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一、前言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一种以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为主要病变的心脏疾病。
在突发情况下,对于患者的紧急处理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响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二、发病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疼痛持续不减等症状表现。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三、应急预案1.呼救与报警当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事发地点及患者症状。
同时,向周围的人求助,确保有人为患者提供援助。
2.确定意识状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并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则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
3.保持患者舒适将患者安置在平稳且安静的环境中,确保患者身体的稳定性。
松开患者衣领、腰带等紧身物品,保持患者体温的适宜。
4.氧气给予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提供氧气面罩并调节氧气流量,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血氧饱和度的正常。
5.监测心电图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心律状态和心肌损伤程度,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6.迅速送医院在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前,迅速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就诊。
在运送过程中,保持患者平卧位,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等必要的急救操作。
7.药物治疗在医疗机构到达后,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具体措施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等。
8.心肺复苏若患者在运送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维持心脏的供血功能。
9.心脏介入治疗在医疗机构到达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四、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应急响应的能力,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是必要的。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4e62f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0.png)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突发性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并引起心肌死亡的病变。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胸痛、气短、出冷汗、晕厥等症状。
因其病情危重,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救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分析。
1. 确认心肌梗塞的症状: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症状是胸痛,通常是剧烈、持续、压迫性的疼痛感。
还可能伴有气短、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
院前急救人员需要通过询问患者或目击者,确认患者是否有心肌梗塞的症状。
2. 提供急救药物: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一些急救药物来减轻症状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吗啡等。
硝酸甘油可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供;阿司匹林可以阻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吗啡可以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
3.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在心肌梗塞发作过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和心跳,院前急救人员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部分。
胸外按压可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人工呼吸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
4. 氧气输送: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心肌的氧气供应不足,患者往往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院前急救人员可以通过给患者输送氧气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
氧气可以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等装置输送给患者。
5. 运送至医院: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院前急救人员需要快速而稳妥地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以便及时进行介入治疗或其他救治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主要包括确认症状、提供急救药物、心肺复苏、氧气输送和及时运送至医院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人群,我们都要提供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以便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74dab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f.png)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流阻塞引起。
它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包括识别症状、紧急处理措施以及后续护理。
一、识别症状1. 胸痛: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常常被形容为压迫、紧缩或烧灼感。
疼痛可能向左臂、颈部、下颌、背部或腹部放射。
2.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3. 恶心和呕吐: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4. 头晕和晕厥: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或晕厥。
5. 出冷汗:冷汗是急性心梗的常见症状之一。
二、紧急处理措施1. 呼叫急救:在怀疑患者出现急性心梗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911)并告知症状。
2. 让患者休息:让患者保持安静,不要让其过度活动。
3. 给予阿司匹林:如果患者没有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一片阿司匹林嚼碎后咽下,以减轻血栓形成。
4. 开启AED:如果患者突然心脏骤停,应立即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肺复苏。
5.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参考。
三、后续护理1. 输氧治疗:将患者转移到能够提供氧气治疗的环境中,并给予适量的氧气,以帮助缓解呼吸困难。
2. 心电图监测: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及时发现任何心律失常。
3. 镇痛治疗: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如吗啡,以缓解胸痛。
4. 血栓溶解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血栓溶解药物来溶解冠状动脉中的血栓,恢复血流。
5. 心脏导管手术:对于严重的心梗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导管手术,以清除血管中的血栓并修复血流。
6. 康复护理: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康复护理将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心理支持、药物管理、饮食指导和定期随访等。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是一项紧急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执行。
了解并熟悉这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238a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5.png)
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什么是急性心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俗称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或较长时间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心肌细胞坏死后,心肌功能受损,甚至导致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急性心梗的症状急性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1.心绞痛:患者感到胸部紧迫、压迫或疼痛,多数病人用手按压并感觉到疼痛放大。
2.气短:患者呼吸急促,乏力,常伴有胸痛。
3.恶心、呕吐:患者常感觉恶心、呕吐、或出汗,有时会误诊为急性胃炎。
4.焦虑、恐惧: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多为先兆症状。
心梗的急救措施心梗的急救措施与其他心脏病有所不同,需要特殊的处理。
以下是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急救措施:第一步: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急性心梗不会自行缓解,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患者要保持平静,躺下,减轻心脏负担。
第二步:立即吞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轻心肌损伤。
如果患者没有过敏反应和出血病史,应在打电话叫救护车的同时,服用300毫克阿司匹林,并在口中嚼碎。
第三步:立即进行CPR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生命体征。
第四步:立即进行导管介入治疗在心梗的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减轻心肌损伤,恢复心脏功能。
通过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打通冠状动脉,恢复血液流通,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降低心肌坏死的风险。
急性心梗的预防急性心梗一般是由于脂质动脉硬化引起,因此预防心梗需要从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开始。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方法: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脂肪的摄入,增加蔬果和谷类食物的摄入;2.戒烟、戒酒,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4.合理使用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等。
结语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科学的预防方法。
心梗预警应急预案
![心梗预警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73dc8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9.png)
一、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严重威胁之一,发病急、病情危重,需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
为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警信号1. 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 胸痛: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向颈部、肩部、上肢放射。
3. 呼吸困难:伴有咳嗽、气促、心悸等症状。
4. 恶心、呕吐: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等。
5. 极度疲劳: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极度疲劳、乏力。
6. 晕厥:突然出现晕厥、意识丧失。
三、应急预案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心梗预警信号,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进行抢救。
2. 迅速通知医护人员:立即通知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
3. 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初步处理。
4.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输液、用药。
5.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等药物治疗。
6. 溶栓治疗: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根据病情和医生判断,可给予尿激酶等溶栓治疗。
7. 持续监护: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8.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9. 转运至上级医院:如条件允许,将患者转运至具有心梗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
四、应急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梗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心梗预警信号的识别能力。
2.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梗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3. 完善急救设施:配备心梗抢救所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 建立绿色通道:与上级医院建立心梗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5. 加强信息沟通:加强与上级医院、急救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确保救治工作高效有序。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心肌梗死的症状与紧急抢救方法
![心肌梗死的症状与紧急抢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c42c5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a.png)
心肌梗死的症状与紧急抢救方法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常见于冠心病患者。
它发生时,心脏的供氧不足导致部分心肌坏死。
早期发现和迅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以及紧急抢救方法。
一、心肌梗死的症状1. 胸痛:胸痛是心肌梗死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常见的特点是剧烈而持续的压迫性或憋闷性胸痛,位于胸骨后,可以向左肩膀、左臂、下颚等部位放射。
有些个别的患者会感到类似胃灼热或窒息感。
2. 呼吸困难:由于心肌供血减少导致心功能受损,循环不全产生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
3. 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在发作前会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4. 冷汗和出汗:患者常表现出大量冷汗,特别是额头冷汗。
此外,还可以有皮肤湿冷、末梢循环差的表现。
5.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以及室颤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二、紧急抢救方法1. 确认胸痛源并报告急救人员:当自己或他人感受到胸痛时,应立即确认是否为心肌梗死,并告知身边的人帮忙报警或寻求紧急医疗援助。
2. 制定CPR计划:如果发现患者没有意识或没有呼吸,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CPR)。
CPR是通过按压胸骨50-60次/分钟,并按比例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3. 尽快就医:心肌梗死患者最好在30分钟内得到专业的治疗。
寻求医疗帮助后,急救人员会给予患者需要的抢救药物,如硝酸甘油、肝素等,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4. 药物治疗:在医院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和降低二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5. 心电图监测和血流重建:心电图能够及时检测到异常信号,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对于合适的候选者,介入性血管手术(如冠脉支架术)可以迅速恢复被堵塞血管通畅。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3b87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8.png)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紧急,需要及时的急救护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病情评估、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护理措施。
1. 病情评估急性心梗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在进行急救护理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观察症状: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 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表现。
2. 紧急处理措施一旦怀疑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梗,需要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一般建议患者咀嚼一片300mg的阿司匹林。
- 给患者吸氧:吸氧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
- 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
一般建议患者舌下含服一片0.4mg的硝酸甘油。
3. 后续护理措施在进行了紧急处理之后,需要将患者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一些后续护理措施的建议:-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 给予药物治疗: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 进行介入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梗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术或血栓抽吸术等。
- 提供心理支持: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和沮丧。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总结:急性心梗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护理。
在病情评估阶段,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询问、症状观察和心电图检查。
在紧急处理措施阶段,需要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吸氧和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急救。
在后续护理措施阶段,需要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药物治疗、进行介入治疗和提供心理支持。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6c9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2.png)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或丧失生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AMI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疾病特点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心肌损伤。
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症状。
应急预案1. 快速识别病情在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警惕AMI的可能性。
医生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心电图等必要检查,以明确诊断。
2. 紧急处理在患者被诊断为AMI后,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休息:避免任何活动,保持平卧位。
•吸氧: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治疗。
•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
•手术治疗: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3. 心理支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医生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信心。
4.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AMI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等。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再次发作。
总结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
通过识别病情、紧急处理、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医生应加强对AMI的认知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5.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AMI的发作,患者和医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
发表时间:2010-11-02T14:09:47.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供稿作者:石岩
[导读] 提示可能与中青年男性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另外还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
石岩(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林业局职工医院152511)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17-01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应急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 <0.05)。
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0.01)。
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应急措施
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以往多见于45岁以上患者。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在年青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在45岁及以下患者。
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初步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1978年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40岁(36±3.23)岁。
分析病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以管腔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
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判定标准:高血压和糖尿病按WHO标准;高脂血症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2 结果
危险因素:30例患者中有23例(76.6%)是当前吸烟者,吸烟量15支/天。
高血压4例(13.3%)。
高脂血症2例(6.6%)。
糖尿病仅1例(3.3%)。
3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5例(46.6%),急性下壁并后壁心肌梗死7例(23.3%);1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7例(53.8%),急性下壁并后壁心肌梗死6例(46.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当狭窄达70%—80%时,心肌供血明显减少,临床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当发生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时,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已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使冠脉痉挛危险性分别增加4.2倍和2.3倍。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作用。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显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女性很少见。
提示可能与中青年男性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另外还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
AMI大多发生在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有报道吸烟,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中青年AMI危险因素以吸烟和肥胖为主。
吸烟已成为中青年A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3—4]。
现已证实,吸烟可使内皮细胞增加血管细胞粘附因子表面,同时降低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从而促发AMI。
肥胖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资料显示在中青年AMI中肥胖因素最为突出,高BMI值与AMI显著相关。
老年AMI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血糖为主。
因此中青年AMI应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AMI需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有多数人出现胸痛,达90.3%,而老年人由于痛阀升高、敏感性下降、脑循环障碍等引起感觉迟钝而致胸症状不典型,有较大差异。
综合上述,应提高对AMI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
尤其是随着的近年来AMI发病率日趋上升,对患者出现的持续性胸痛,应立即作心电图检查。
同时更应强调针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中青年人做好预防工作,把重点放在健康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上,如戒烟,良好饮食习惯,运动,减轻体重。
对老年AMI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梁文生,姜德谦,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118—123
[2]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规范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7
[3]Guthikonda S,Sinkey C,Barenz T,et al.Xanthine oxi—dase inhibition rever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eavy smokers[J].Circulation,2003,107:416—421
[4]江时森,黄浙勇,汤沂.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介入心丙这杂志,2005,13:3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