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经济篇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经济篇

经济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利润收入者和浮动收入者, 不利于固定收入者;有利于实物财富所有者,不利于货币财富持有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调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俭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作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且必须要用于交换。

6、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是商品。

8、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1 待售商品的总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9、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1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1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2 刺激生产技术改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3 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14、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存在。

15、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

16、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了资本。

17、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②生产阶段(生产资本)③销售阶段(商品资本)注意:第①③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②阶段属于生产过程。

18、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①资本的周转时间②生产资本的构成19、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20、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21、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增殖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2、登是剩余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表现形式。

202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学中三大成本问题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学中三大成本问题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学中三大成本问题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学中三大成本问题1 202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学中三大成本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其中,成本问题是经济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成本问题涉及到生产、销售和利润等多个方面,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解决它们。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三大成本问题。

1.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量变化,都需要支付的费用,比如租金、利息等。

企业必须为这些费用支付,不管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如何,这也就决定了企业在低谷期无法摆脱不良财务状况。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可能在暴涨的房租和借贷利息下面临失业、破产甚至失去家庭。

如何正确地处理固定成本问题,是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盈利的关键。

在处理固定成本问题时,企业需要利用市场研究和预测技能,以生产达到理想的水平,同时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固定成本。

优化选址,租金等金融成本,是解决固定成本问题的关键点。

2.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增加而发生的成本变化,这一变动与固定成本正好相反。

当销售额增长时,变动成本也随之增加,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降低变动成本是非常关键的,需要采用合理的生产规划,找到生产成本的最佳比例,并降低材料和人力等变动成本。

3. 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指的是企业达成目标所需的付出,但这些成本并不与财务费用挂钩,而是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隐性成本有时候也被看作是企业的“损失”,因为它们不是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

企业需要有效控制隐性成本,以改善商业形象,降低风险和增强客户忠诚度。

如何控制隐性成本呢?企业需要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思路,重视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形成客户的满意度。

此外,企业可以发挥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增强公众的审美感和品牌知名度,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经济学基础部分将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文将以题目所给的格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的范畴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个体如何进行决策和选择。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和效用最大化等。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和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

二、经济学的主要原理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一些核心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

1. 资源稀缺性原理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人们最重要的需求。

2. 供求关系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将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 边际效应原理每个决策都会产生边际效应,即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决策者应该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4. 机会成本原理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决策者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及直接成本。

5. 激励原理人们的行为受到各种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可能会阻碍人们的行动。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

1. 个人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如购买决策、储蓄决策和消费决策等。

2. 企业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指导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定价策略和生产决策等,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政府经济决策经济学对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全国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经济3

全国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经济3
24.下列对财政转移支付表达正确的是( )。 A.通常是无偿的 B.有利于平衡地区差异 C.只能由上级对下级转移 D.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公平
25.(2017 吉林三支一扶)下列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的有( )。 A.实行结构性减税 B.减少财政支出 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降低存贷款利率
26.(2018 四川成都)当美元升值,即一美元能够兑换更多其他货币,下列选项中会受 到负面影响的有( )。
33.(2017 四川)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叫菲利普斯曲线。( A.正确 B.错误
6
34(2017 湖北武汉)提高税率就能增加税收。( ) A.正确 B.错误 35(2015 广西桂林)政府投资、转移支付、国家举债都是财政支出。( ) A.正确 B.错误
7
专项刷题-经济 3(笔记)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 江西九江)政府用于支付社会福利津贴的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政府转移支出 C.基本建设支出 D.债务本息支出 【解析】1.考查政府财政支出分类。B 项正确:政府转移支出:又称政府转移支付。C、 D 项错误:基本建设支出和债务本息支出按照具体用途划分(共十九类,简单了解),比如 行政管理费用、农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债务本息支出。【选 B】 【思维导图】
A.即将赴美国旅游的日本游客 B.即将赴日本旅游的美国游客 C.美国出口制造商 D.一家计划购买美国资产的日本企业
5
27.(2018 甘肃)下列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有( )。 A.某公司净出口额 B.国家奖学金 C.二手房交易中支付的中介费 D.中国企业在境外创造的年产值
28.(2018 山东淄博)《2018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 时,罕见地调低了财政赤字率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公共基础知识题(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题(经济)

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 , 扩大有效供给 , 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 下列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是( ) 。

A. 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 尤其是加大结构化的租赁物业供应量B. 增加公共消费、扩大假日消费 , 重视乡村消费等措施 , 大力释放消费潜力C. 强生公司瞄准老龄化时代的健康大市场 , 准备扩大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资D. 企业调整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生产模式 ,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2. 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 ,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 ( 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 所执行的职能。

下列体现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

A. 甲用现金给工人发放工资B. 乙用现金交付了购房费用C. 丙用现金预付了下月房租D. 丁用现金包了两千的红包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 ,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下列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 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C. 价值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D. 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使用价值4. 某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从去年的 4 万元 , 上升到 5 万元 , 对 X 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了 35% , 则 X 商品最可能是( ) 。

A. 必需品B. 奢侈品C. 劣等品D. 吉芬商品5. 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影响 , 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 , 便产生了( ) 。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B. 消费的外部经济C. 生产的外部经济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 , 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

A. 用于馈赠的农产品B. 阳光C. 购买的日常用品D. 生产中产生的废品7. 关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描述 , 正确的是( ) 。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经济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研究的出发点)含义用劳动活动改造自然并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三要素劳动过程劳动者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四环节生产决定环节、经济活动基础、首要地位、主导作用分配交换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反作用联系且相制约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要有用);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劳动形式无差别,脑力和体力商品世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都在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存在对立面,相互排斥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具体劳动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vs价值具体劳动特定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有没有投入劳动时间货币内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先有商品,再有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货币)比如,标价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现实货币)比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他职能(派生职能)支付手段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

时间差,比如,存款、工资、利息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美元、欧元等国际贸易往来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速度快,转手次数多,印的少市场活跃,印的少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基本规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价值决定价格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经济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不变,不增值。

比如,厂房、设备、原料可变资本(V)劳动力创造出比本身更大的价值,发生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工人总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工作日的延长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技术革新使自己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资本周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周转次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资本经历的周期循环次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资料过剩(相对过剩,有需求没人买)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现象。

公务员公基高频知识(一)经济学重要指数

公务员公基高频知识(一)经济学重要指数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单项高频考点+练习题(一)经济学重要指数公基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泛,重在平时积累点滴,水滴成河非一夜之间,考公、考事业单位,要想上岸非一夕之功,还须各位久久为功,相信各位会在小编的知识框架下能顺利考上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

考点一GDP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点拨:1、关于“一定时期内”。

例如:2018年中国GDP必须是2016年,不能2015年的计算在2018年里面。

通常以当年GDP 的“当年”为准。

2、关于“一个国家”。

如:2019年中国GDP,必须是在中国领域内的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或成果,不能把“当年意大利人在意大利生产的成果计算在当年中国GDP里”。

但可以是“当年意大利人在中国领域内生产的最终成果算在当年中国GDP”。

即:我的领域我做主啊!!3、关于“最终产品”。

“最终”指目前的产品须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可以直接给消费者使用。

若还需进一步加工的话,则它的价值会算在下一个加工环节里,所以此时不需要进行计算,以免重复了。

简单地记忆:最终产品算入GDP,中间产品不算入GDP。

考点二GNP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点拨两个概念:1、一定时期内。

与“GNP”所点拨的同样道理。

2、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指的是本国的国民。

即主要必须是本国国籍的国民,不管身在何国,这个人所在其他国家生产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都归在当年的GNP里。

区别:GDP与GNP(怎么考?)1、直接考名称: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

(得熟记)2、直接考基本概念:GDP - 地域名词-“我的领域,我当家做主”,GNP - 国籍-名词-我的家属我来管。

3、要熟记:地产交易、二手交易、黑市、自给自足的产品、家务劳动、股票交易、地下交易都不能计算在GDP里。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

常识第一部分经济常识一、市场经济理论01资源配置的方式02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或称市场取向的经济,是指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单选)在房地产的开发中,很多传统产业涉足房地产,产业空心化蔓延,伤害实体经济。

这说明:A.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B.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C.没有计划经济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D.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答案:D二、微观经济01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三)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其衡量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02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

其内容是: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03市场理论对价格控制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异程度进出难易程度典型市场的程度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无很容易农产品近似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的替代品部分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能源、大型机械寡头垄断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较困难制造业很困难,几乎不可公用事业完全垄断唯一唯一产品很大程度能(单选)以下叙述符合需求规律的是:A.汽油价格提高,汽车销量减少B.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人数增加C.药品价格上升,药品质量下降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量增加答案:D三、宏观经济01宏观经济的目标1.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

2.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二)充分就业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与管理(二)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与管理(二)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与管理(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的管好,这说明______。

∙ A.市场经济应该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 B.市场经济应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C.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 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应有机结合(分数:2.00)A.B.C.D. √解析:政府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的管好,说明政府还是管事,市场经济不是完全市场自由调节,而应该是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A选项错误,B、C题干中也没有体现。

故选D。

2.下列关于我国当前必须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 A.发展新型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宽裕∙ B.发展新型服务业不需要投入大量资本∙ C.发展新型服务业能够有效促进转型升级∙ D.发展新型服务业的准入条件比较宽松(分数:2.00)A.B.C. √D.解析:新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是社会运转的主要载体,其发达程度普遍被看做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产业结构是否协调和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展新型服务业能够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内聚合力和对外辐射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能够优化经济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科学、持续、协调发展;能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能够缓解日益尖锐的就业压力,畅通就业渠道;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需要等。

故选C。

3.下列措施属于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的是______。

∙ A.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 B.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 C.促进就业的机会公平∙ D.加强薪酬管理(分数:2.00)A.B. √C.D.解析: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2023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梳理

2023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梳理

2023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梳理1.市场调节的缺点第一,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这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

第二,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第三,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

首先要熟记有哪三个缺点,最关键掌握区分,如果考试给一个案例要能够区分到底属于三个缺点中的哪一个,如果出现不正当行为,属于自发性,如果只是描述前期选择的过程,什么东西价格高就生产什么,属于盲目性;如果描述导致的结果,导致供过于求,属于滞后性。

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其衡量的是: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该物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大小。

首先掌握概念,如果给出这个概念能够选择出这是需求价格弹性;其次,知道富有弹性的典型的代表是奢侈品,缺乏弹性的典型代表是生活必需品;再次,造成“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

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有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的机理。

在市场机制中,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反映商品市场上产品的供求同价格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行,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

另外,价格机制还可以促进竞争和激励,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

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反映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形成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等市场信号来调节社会生产和需求,最终实现供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经济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经营自主性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

(2)平等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

(5)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利益刺激功能。

(2)自动导向功能。

(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4)调节供求功能。

(5)优胜劣汰功能。

(6)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7)传递信息功能。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现实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非竞争性(2)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3)市场无法克服外部不经济。

(4)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信息和理性的不完备性。

(5)市场难以克服失业、通货膨胀和市场失衡。

(6)市场无法克服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5、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

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也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实际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发展自己的手段和途径,哪一个手段有利于发展自己,就拿来用之。

但是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排斥市场经济。

这种传统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词语不问条件和情况的照搬照抄。

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不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我们拿过来就套用,必然产生上述的概念。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可以分析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只是一个设想,他们并没有讲是必然,他们讲的未来社会,并非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社会主义。

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在那个基础上建立一个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与我们当今实践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差距,基础不同,现实不同,又怎能拿过来照搬照抄。

再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才有生命力,才能够称其为科学。

我们过去就是有的地方照搬照抄,导致用传统认识来束缚自己,再加上“左”的思想泛滥,不实事求是,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错误和挫折,促使我们党反思、重新认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公基知识点一、经济(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6.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10.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18.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9.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实现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用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0.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即厂房、机器、燃料、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部分资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增殖,只是把资本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剩余价值21.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即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2.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公式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100%2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25.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6.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第一章需求、供给一、需求1. 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需求越多。

(2)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减少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如牛肉和羊肉是替代品,牛肉价格上升,人们转而购买羊肉,羊肉需求量上升。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求,如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升,人们减少对汽车的购买。

(4)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二、供给及其决定1. 含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3)生产的成本。

(4)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6)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第二章宏观经济一、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

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

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
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

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

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

制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

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
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

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三)二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

而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从研究范畴的角度看,经济体制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它体现经济制度的组织关系。

与经济制度相比,经济体制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分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前者指在对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方式为主的同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调节和控制。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就属这一类。

市场经济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①市场主体,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市场体系,即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③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机制。

因此,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和根源是:①社会分工;②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③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别。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