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厌氧性细菌PPT精选课件
紧急预防和治疗:早期足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注意皮试 和抗生素
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百白破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3、4、5月 3次
2、7岁加强 2次
特殊情况
1次
20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1、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 2、厌氧芽孢梭菌
抵抗力强 耐受煮沸60min,干热100℃ 1h可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繁殖体与其他细菌相似
繁殖体对青霉,局部繁殖,不扩散到血流 1、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是本菌生长繁殖和致病的 重要条件): 伤口深而窄(如刺伤) 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 凝血块较多 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8
2、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病菌产生的外毒素
即: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痉挛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属神经毒素 毒性极强,不耐热,可被胃蛋白酶破坏 对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有免疫原性,可产生抗毒素 可制备类毒素
9
3、致病机理
阻止上下神经元间 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造成骨骼肌 强直性痉挛
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则抗毒素不能发生中 和作用)---------及早治疗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主动、被动
18
四、微生物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一般不进行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厌氧培养
19
防治原则:一旦发病,疗效不佳,预防较重要
清创: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21
22
一、生物学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43
二、 致 病 性
44
1.气性坏疽: (1)严重创伤感染性疾病; (2)致病条件同破伤风梭菌; (3)细菌多侵入臀部、大腿、
肩胛等肌肉较厚部位;
45
(4)主要致病物质为α毒素及多种侵袭酶 α毒素具有卵磷脂酶活性;
图2 破伤风梭菌培养中期纯培养物的 镜下形态 ( 24-48h,革兰染色)
图3 破伤风梭菌培养晚期纯培养物的
9
镜下形态 (48h后,革兰染色)
1.芽胞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 菌体顶端, 细菌呈“鼓槌状”, 为本菌特征。
10
2.周身鞭毛
11
3. 芽胞抵抗力很强 75~80℃ 10 min仍保持活力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干燥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35
36
芽胞在无糖培养基易形成
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 次极端,不比菌体粗
v
37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确诊价值
本菌的特点: 1、“汹涌发酵现象” 2、双层溶血环 3、 Nagler反应
38
39
双层溶血
外层
内层
40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预防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治疗
局部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 α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18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生物学特性
芽胞呈椭圆形,位于次极端,大于菌体,使 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有周鞭毛,无荚膜 专性厌氧 在卵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现混浊圈
19
致病性*致病物质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1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 抵抗力强 周鞭毛,除产气荚膜梭菌外无荚膜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4
致病性 所致疾病:破伤风
典型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致病条件:伤口必须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致病物质:主要为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uspasmin),属神经毒素(neurotoxin), 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 g)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14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 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 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 出血、水肿、局部坏死
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 加重组织坏死(捻发音)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治疗
局部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 α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18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生物学特性
芽胞呈椭圆形,位于次极端,大于菌体,使 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有周鞭毛,无荚膜 专性厌氧 在卵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现混浊圈
19
致病性*致病物质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1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 抵抗力强 周鞭毛,除产气荚膜梭菌外无荚膜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4
致病性 所致疾病:破伤风
典型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致病条件:伤口必须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致病物质:主要为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uspasmin),属神经毒素(neurotoxin), 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 g)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14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 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 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 出血、水肿、局部坏死
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 加重组织坏死(捻发音)
第27章 厌氧性细菌 ppt课件
分布: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人及动物肠道中
1.生物学性状 G+粗大杆菌 体外形成芽胞,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 体内形成荚膜
培养
专性厌氧
繁殖速度快
(代时=8min)
发酵糖类产酸 产气,形成
“汹涌发酵” 现象
血平板上形成 双层溶血环
Nagler反应 在蛋黄琼脂平板上,产气荚膜杆菌的 α毒素可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使菌落周围出现 乳白色混浊环,称为Nagler反应。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 A型菌引起,致病条件同破伤风
(外伤+无氧微环境)
感染途径:创伤感染,产后宫内感染。 临床表现:局部组织水肿、气肿(捻发音)、
剧痛、恶臭;易引起毒血症 (2)食物中毒 由产肠毒素的A型菌引起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作用机理:同霍乱肠毒素 临床表现:食入细菌后8~12小时发病
腹泻、血便,轻者1~2天自愈 重者可致死 (3)坏死性肠炎 C型菌引起
2.致病性--引起破伤风
(1)致病物质
破伤风溶血毒素--致病作用不明
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外毒素)
结构 α轻链是毒性单位 β重链是结合单位
两者结合后才有毒性
由质粒编码,蛋白质,不耐热,对蛋白酶敏感
毒性强,对人致死量 ﹤1µg
甲醛处理--制成类毒素
(2)致病机制
感染途径:成人-创伤感染;新生儿-脐带感染 发病条件:厌氧微环境
2. 致病性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为外毒素,毒性强,对人致 死剂量为0.1g,有嗜神经性 作用机理:作用于脑及周围神经末梢的神经肌肉接 头处,阻止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迟缓性麻痹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食入毒素-运动N末梢麻痹 (2)婴儿肉毒病-感染性中毒
芽胞污染-经口食入-定居盲肠-繁殖产生毒素 创伤感染-免疫低下者
1.生物学性状 G+粗大杆菌 体外形成芽胞,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 体内形成荚膜
培养
专性厌氧
繁殖速度快
(代时=8min)
发酵糖类产酸 产气,形成
“汹涌发酵” 现象
血平板上形成 双层溶血环
Nagler反应 在蛋黄琼脂平板上,产气荚膜杆菌的 α毒素可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使菌落周围出现 乳白色混浊环,称为Nagler反应。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 A型菌引起,致病条件同破伤风
(外伤+无氧微环境)
感染途径:创伤感染,产后宫内感染。 临床表现:局部组织水肿、气肿(捻发音)、
剧痛、恶臭;易引起毒血症 (2)食物中毒 由产肠毒素的A型菌引起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作用机理:同霍乱肠毒素 临床表现:食入细菌后8~12小时发病
腹泻、血便,轻者1~2天自愈 重者可致死 (3)坏死性肠炎 C型菌引起
2.致病性--引起破伤风
(1)致病物质
破伤风溶血毒素--致病作用不明
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外毒素)
结构 α轻链是毒性单位 β重链是结合单位
两者结合后才有毒性
由质粒编码,蛋白质,不耐热,对蛋白酶敏感
毒性强,对人致死量 ﹤1µg
甲醛处理--制成类毒素
(2)致病机制
感染途径:成人-创伤感染;新生儿-脐带感染 发病条件:厌氧微环境
2. 致病性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为外毒素,毒性强,对人致 死剂量为0.1g,有嗜神经性 作用机理:作用于脑及周围神经末梢的神经肌肉接 头处,阻止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迟缓性麻痹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食入毒素-运动N末梢麻痹 (2)婴儿肉毒病-感染性中毒
芽胞污染-经口食入-定居盲肠-繁殖产生毒素 创伤感染-免疫低下者
厌氧性细菌概述.pptx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 ++ ++
nt +
±±
±±
+
+
+
t
致病物质
•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 物,造成细胞溶解,引起血管通透性 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 心功能受损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病物质
• 肠毒素 –不耐热的蛋白质,100°C瞬时被破坏 –在结肠经胰酶作用后,其毒力能增加3 倍 –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 输功能 –可作为超抗原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 – 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他梭菌引起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 险恶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概述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 厌氧芽胞梭菌属 –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概述
•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 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 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周
–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 部组织缺血
–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的伤口
致病因子
•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人卫版医学微生物学之厌氧性细菌教学护理课件
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定 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
的物体表面。
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 行无菌操作前应洗手或进行手 部消毒。
在进行插管、吸痰等有可能产 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采取空 气隔离措施,并佩戴合适的防 护用品。
对于需要进入人体组织和器官 的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04
厌氧性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
这些部位容易接触并带入细菌,应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碰。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清洁和 消毒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表面。
垃圾分类和及时清理,避免堆积 和滋生细菌。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身体康复,提高免 疫力。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可在食物、土壤、水源等环境中存活。当人 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产气荚膜梭菌可侵入人体并在肠道内繁殖,产生 毒素,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无芽孢厌氧菌
无芽孢厌氧菌是一类常见的厌氧性细 菌,可在人体内部生长繁殖,引起各 种感染性疾病。
02
厌氧性细菌的致病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厌氧性细菌感染的途径
皮肤接触
厌氧性细菌可经皮肤破 损处侵入,引起局部化
脓性感染。
呼吸道吸入
吸入含有厌氧性细菌的 气溶胶或尘埃,可引起
肺部感染。
消化道摄入
摄入被厌氧性细菌污染 的食物或水,可引起肠
道感染。
《微生物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 专性厌氧,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β溶血,肉渣培
养基生长良好(混浊、变黑、有腐臭味)
▪ 抵抗力
▪ 强,芽胞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耐热100℃1h,
对青霉素敏感
完整版课件ppt
4
完整版课件ppt
5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途径及伤口条件 破伤风为创口感染 能否发生感染的条件——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及异物 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32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完整版课件ppt
33
θ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
λ毒素——蛋白酶
肠毒素——增加肠黏膜细胞完通整版透课件性ppt
17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创伤感染、伤口条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短8-48h
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 音) ,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 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 休克、死亡(30%)
食物中毒 较轻,1-2天自愈
坏死性肠炎(C型)
β毒素致病,为出血性肠黏膜坏死(腹剧痛、腹泻、
血便、循环衰竭等)完,整版死课亡件p率pt 高达40%
18
完整版课件ppt
19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由于气性坏疽发病急剧、后果严重,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
直接涂片镜检(G+大杆菌、有荚膜)
分离培养鉴定
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用最重要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创伤感染伤口条件与破伤风相似潜伏期短848h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音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30食物中毒较轻12天自愈坏死性肠炎c型毒素致病为出血性肠黏膜坏死腹剧痛腹泻血便循环衰竭等死亡率高达40微生物学检查由于气性坏疽发病急剧后果严重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高压氧舱法生物学性状大杆菌有鞭毛芽胞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极端网球拍状菌体严格厌氧普通平板生长r型菌落可消化肉渣变黑腐败肉毒毒素不耐热1001min破坏耐酸胃酸24h不破坏致病物质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力最强者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g作用部位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自主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肌肉松弛性麻痹软瘫mechanismsbotulinumtoxinflaccidparalysis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发病后尽早注射肉毒多价抗毒素专性厌氧对氧极度敏感分离培养困难而故名须用特殊培养肠道正常菌群与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假膜性肠炎有关丙酸杆菌双岐杆菌真杆菌乳杆菌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eh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动脉硬化组织水肿坏死等所致疾病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败血症病原学检查厌氧培养与鉴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可编辑
临床医学微生物学PPT12、厌氧性细菌课件
2、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主要由产生肠毒素的A型菌株引起 感染方式:食入含有被该菌大量污染的肉类食物 腹痛、腹胀、水样腹泻等症状 不发热,无恶心、呕吐,1~2天后自愈
3、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itis 主要由C型菌株产生的β毒素引起,多见于家禽家畜, 也可污染食品使人致病。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Food-borne Botulism 该病是单纯性毒素中毒,而非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与其它食物中毒不同,主要为神经末稍麻痹。
2、婴儿肉毒病Infant Botulism: 为细菌芽胞直接感染;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类似,最先引人注意的症状 是便秘,吸乳、啼哭无力。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 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
不大于菌体; 无鞭毛; 在体内能形成明显的荚膜。
培养特性
厌氧; 3743℃时繁殖周期为810分钟; 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 牛奶培养基中,可出现“汹涌发酵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G+,粗短杆菌; 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 有鞭毛,无荚膜。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对人致死量为0.1µg) 功能和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 肉毒毒素是已知的最剧烈的毒物。
致病物质有:外毒素有毒素A和毒素B。毒素A为肠毒素,引 起肠液分泌,粘膜损伤等;毒素B为细胞毒素,引起粘膜损伤 和假膜的形成。
所致疾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义不大,一般不做。
2019
-
19
病史:一周前在地里劳动时, 不慎被一绣铁钉刺破左足底。伤口立 即由“赤脚医生”处理包扎,但至今 未愈。入院前24h开始张口困难,逐渐 加重,不能进食。颈项发硬,不能弯 腰。5h前开始全身抽筋,发作历时几 秒钟,间歇20~30min。
2019 20
查体:T38℃,P80次/分。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心肺无异常。 牙关紧闭,痉笑,颈项强直。左足 底有一个2~3cm大的伤口,轻度化 脓感染。体检时阵发痉挛一次,呈 角弓反张,历时约十秒。
2019
-
29
“汹涌发酵”现象
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
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使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 猛,称为“汹涌发酵” 。
2019
-
30
分
类
根据四种主要毒素产生(α、β、ε、ι)的情
况,分为(A、B、C、D、E)5个毒素型,对人致
病的主要是A型,此型为人肠道正常菌群。
2019
-
7
一、破伤风梭菌-----破伤风
生物学性状
形态:
菌体:菌体细长,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染色:革兰氏阳性
2019 8
2019
-
9
培养特性:严格厌氧,血平板上可见 薄膜状爬行生长物,有β溶血。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
2019
-
31
致病物质:α毒素
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2019
-
32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致疾病——破伤风
潜伏期:7-14天,长短取决于伤口与CNS距 离
临床表现:症状取决于拮抗肌力量对比
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阵发性抽搐等,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sardonic smile (risus sardonicus) lockjaw
Opisthotonos
牙表面、胃、小肠中为1:1 眼结膜、鼻涕、唾液、外尿道、皮肤表面为10:1 牙周、牙垢、结肠中为1000 :1
厌氧培养箱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一、 生物学性状 ▪ 形态染色
▪ G+细杆状,周毛菌,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大 于菌体宽度,呈鼓槌状
▪ 培养特性
▪ 专性厌氧,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β溶血,肉渣培 养基生长良好(混浊、变黑、有腐臭味)
注射肉毒多价抗毒素
艰难梭菌
▪ G+粗大杆菌,有鞭毛,芽胞,卵圆形位于次极 端
▪ 专性厌氧(对氧极度敏感),分离培养困难而 故名,须用特殊培养
▪ 肠道正常菌群,与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假膜性肠 炎有关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培养特性与生化
不严格厌氧,营养 要求不高,繁殖快 (1代8min)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β溶血、外 环α溶血)
Inner zone: θ toxin complete
Outer zone: α toxin Incomplete
Nagler: zone of precipitation in egg yolk media;
▪ 抵抗力
▪ 强,芽胞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耐热100℃1h, 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途径及伤口条件 破伤风为创口感染 能否发生感染的条件——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及异物 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破是0.1μg, ▪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嗜神经毒素)
▪ 作用部位
—脑神经核 —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 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自主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肌肉松弛性麻痹(软瘫)
Mechanisms of botulinum toxin
flaccid paralysis
所致疾病
毒素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食品:罐头、香肠、腊肠、发酵豆制品 潜伏期短 临床表现
无胃肠道症状,为神经末梢麻痹症状、乏力、头痛 眼肌(复视、斜视、眼睑下垂) 喉肌(吞咽困难、咀嚼不灵、语言障碍) 膈肌(呼吸困难、死亡率高20-70%)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检测毒素——动物试验 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发病后尽早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诊断 防治原则
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百白破三联疫苗) 平时预防
正确处理伤口——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 紧急预防
特异性治疗 治疗 抗毒素+抗生素+镇静解痉药物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粗大杆菌,无 鞭毛,有荚膜,芽胞 椭圆形,位于次极端 , 宽度小于菌体
acts as a lecithinase
diagnosis: Nagler reaction-egg yolk agar
生化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
“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
产酸,使其中的酪蛋白发生凝固,同时产生 大量的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 气势凶猛。
根据其主要毒素的抗原性分A、B、C、D、 E5个型,A型为主
β毒素致病,为出血性肠黏膜坏死(腹剧痛、腹泻、 血便、循环衰竭等),死亡率高达40%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由于气性坏疽发病急剧、后果严重,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 直接涂片镜检(G+大杆菌、有荚膜) 分离培养鉴定 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无类毒素特异性预防
及时清创、扩创 切除坏死组织——截肢 大剂量青霉素 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概述 厌氧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 殖的细菌
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 根据芽胞有无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根据耐氧性
专性厌氧菌(对氧极度敏感,对氧中度敏感) 中度厌氧菌 微需氧菌 耐氧菌
厌氧菌的分布
厌氧为人体正常菌群构成的优势菌 体内正常菌群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
肉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 ▪ G+大杆菌,有鞭毛,芽胞椭圆形,粗于菌体,
位于极端,网球拍状菌体 ▪ 严格厌氧,普通平板生长R型菌落,可消化肉
渣,变黑腐败 ▪ 抵抗力
▪ 芽胞强,100℃3-5h,180 ℃5-15min ▪ 肉毒毒素, 不耐热,100 ℃1min破坏
耐酸,胃酸24h不破坏
致病性
▪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
为神经毒素,毒性强(iug),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脑干细胞 有高度的亲和力
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与中枢神经抑制性突触前膜的神经节苷脂结 合,阻断抑制性介质的释放,导致神经持续兴奋,骨骼肌强直性痉 挛,肌张力↑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s of tetanospasmin
spastic paralysis (rigid paralysis)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创伤感染、伤口条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短8-48h 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 音) ,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 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 休克、死亡(30%)
食物中毒 较轻,1-2天自愈
坏死性肠炎(C型)
致病性
致病物质——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即为胞外酶
α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 用,最重要
β毒素——组织坏死 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ι毒素——坏死 κ毒素(胶原酶)——分解胶原纤维、组织崩解 μ毒素(透明质酸酶)——有利细菌及毒素扩散 ν毒素(DNA酶)——降低粘稠度,有利扩散 θ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 λ毒素——蛋白酶 肠毒素——增加肠黏膜细胞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