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宾结构的异同

合集下载

关于中日复合动词语义结构的比较

关于中日复合动词语义结构的比较

关于中日复合动词语义结构的比较摘要:汉语和日语中的复合动词结构复杂,表现形式丰富,增加了第二外语习得的难度。

语义形式和语义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比较中日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有助于利用母语正迁移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文中从词素间的语义关系和词素义与词义的关系这两个层面来把握语义关系,将日语复合动词分为并列、修饰、述补和熟合复合动词四类,以此比附汉语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

关键词:汉语日语复合动词[V+V]型复合动词语义结构1、引言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复杂,与句法结构有相似之处,受结构主义思想影响,句法分析的眼光来审视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占了多数,以赵元任、陆志韦为代表。

刘叔新(1990)主张应从词汇意义及其关系范畴的角度进行分析,应侧重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

黎良军(1995)提出“词素义提示词说”,徐通锵(1997)认为“汉语的辞的构造最重要的是语义问题”。

朱彦(2003)运用认知语言学网络模型理论归纳了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

纵观日语复合动词语义结构的研究,寺村(1978,1984)提出了“独立语”和“附属语”的组合搭配,長嶋(1976)提出了修饰与被修饰两种语义类型,森田(1978)分析了复合动词词素间的语义层次,影山(1989,1993)、由本(1997)提出了统语和词汇复合动词分类说。

汉语中还没有确立复合动词这一概念,它隶属于复合词的下位分类体系中。

本文引用日语复合动词的概念,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比较两语言中[V+V]型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

根据词素间的意义关系将日语中的复合动词分为并列、修饰、述补和熟合复合动词四类;朱彦(2003)以述谓结构为依据,把汉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类型分为论元成分互参型、谓词成分互参型、支配型谓词在前式、支配型谓词在后式、并联式五类。

为了便于比较,对照日语复合动词的分类来考察汉语复合动词。

2、并列关系2、1[V自+V自]和[V他+V他]。

日语复合动词并列关系中的V1和V2保持独立的词素义,共同构成语义核心。

中日二字逆序词

中日二字逆序词

浅析中日二字逆序词[摘要] 在现代的语言生活中,无论汉语还是日语,汉字词汇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中有一定数量的二字逆序词。

本文主要从类型、结构之间的比较等方面对逆序现象进行了考察,对双音节的合成词两字顺序颠倒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出现的因素。

[关键词] 词汇逆序结构原因对比中日同形词时,会发现中日两国语言中有着一定数量的字序不同而意思基本相同或者不同的词。

对于这类词,在中国的先行研究当中它们被称为“同素异序词”、“同素逆序词”等,在日本被称作“镜像语”、“字顺的逆转现象”等。

这类词多以两个汉字构成,本文将其称作“二字逆序词”,主要从构词法差异的角度将汉语和日语当中存在的二字逆序词作一分析,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

一、中日二字逆序词的类型(一)汉语中顺序、日语中逆序的词。

这类词一般词义相同。

例如:介绍—紹介黑白—白黒设施—施設买卖—売買花草—草花积累—累積搬运—運搬减轻—軽減(二)汉语中顺序、逆序皆可,日语中必须逆序的词。

这类词一般词义也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例如:直率、率直—率直收回、回收—回収演讲、讲演—講演互相、相互—相互(三)汉语日语中顺序逆序皆可的词。

这类词的汉日词序都可颠倒,但颠倒后词义有些差异。

例如:和平、平和—平和、和平中途、途中—途中、中途争论、论争—論争、争論康健、健康—康健、健康(四)汉语必须顺序,日语中可以顺序也可以逆序的词。

这类词汉语只能顺序,日语却可以颠倒,但有些词的词序变化后词义也相应有所不同。

例如:始终—始終、終始习惯—習慣、慣習素质—素質、質素热情—熱情、情熱二、中日二字逆序词的结构分析汉语和日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词序的颠倒和它们的结构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以下举例来对照中日二字逆序词的结构。

逆序词的结构以并列形式最为多见。

(一)汉语与日语都为并列式:语素之间相互独立,意思相近且语序自由的双音词是并列结构逆序词产生的前提。

例如:黑暗—暗黒评选—選評朴素—素朴花草—草花限制—制限侦探—探偵始终—終始买卖—売買结合成的两个汉字可以是名词性的,例如:钢铁—鉄鋼,界限—限界;可以是形容词性的,例如:杂乱—乱雑,坚强—強堅;也可以是动词性的,例如:衰减—滅衰,敬畏—畏敬。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语言学家通常把被动句分类为两大类:中日被动句。

被动句通常表示动作,在日语中
表达的被动句和中文的有一些差异。

为了研究这种差异,对中日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是必
要的。

首先,从句子结构来看,中文的被动句结构是主谓宾的形式,即“S + B + O”,其
中S表示谓语动词,B表示被动语态,O表示宾语。

而日语的被动句结构是“A + V + O”,其中A表示被动动词,V表示动词,O表示对象。

由于日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被动句在两
种语言里含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其次,从语义上来看,中文的被动句特别关注的是受让的人,即“吃饭”句子中的“被”,也就是“被吃”的人。

而日语的被动句则多涉及受让行为本身,即“吃”。

两种
语言在表达同一种意思时,要用不同的句型,如“他被逮捕了”这句中文可用“他(が)
逮捕された"来表示,二者在表达上有较大不同。

此外,在时态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日语的被动句并不区分时间,通常不会加上时间副词,如“水被喝完了”,在日语中可以只用“水(を)飲みおわった”表示,而在中文中
必须加上“了”才可以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中日被动句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句子结构、语义和时态等方面,这也反
映出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若想要有效地运用被动语态,就要深入了
解两种语言的差异特点,以便在表达上更为精准。

中日被动表现的差异性及原因探讨

中日被动表现的差异性及原因探讨

中日被动表现的差异性及原因探讨作者:郭栩李丽君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9期摘要:文化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和各自社会生活,对待事物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也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民族性、语言心理、语言意识等方面对中日被动表现的差异性极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被动表现;被动句;“被”字句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亚洲国家,相互之间的影响很深。

语言是各种民族的国民性和思维方式的反映,根据对我们交流时使用的语言的考察,经常可以看出说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民族性。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和各自社会生活,对待事物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也不同。

因此,不同国家的人用自己母语国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对世界会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社会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性,语言心理和语言想法不同,语言表达也不同。

中日被动句的不同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着紧密联系。

古代日语深受汉语的影响,所以日语中的被动句也有一些和中文类似的特征。

例如,古典日语中被动句也相对较少;多用于书面表达;一般也仅仅表达动作承受者受到的负面影响等等。

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

相对于中文被动句注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虚词的使用,日语被动句一般在形式上均采用动词被动形,故能明确区分。

另外,近代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搞“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巨大。

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现代日语也深受影响,其中之一就体现在被动句上。

汉语中的被动句是在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的句子中,受事做主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的被動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关于汉语“被”字句《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版)对“被”字句是这样说明的:有的句子,在谓语动词前有一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或由“被”组成的介词短语或状语,这种句子叫“被”字句。

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

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

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按照前语素和后语素之间的不同语法关系,汉语和日语的V+N结构二字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词性前语素(V)支配名词性后语素(N)的V+N动宾结构二字词(如:爱国、补课、插花),另一类是动词性前语素修饰名词性后语素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如:怒潮、寝室、燃料)。

从数量上看,V+N动宾结构二字词比V+N定中结构二字词更多一些,但无论在汉语词和日语的「漢語」中,这两类V+N结构二字词的数量都在各种构词类型的前5位之列。

此前,笔者(2006)曾对中日V+N动宾结构二字词的基本情况做过初步的分析比较,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研究。

1.相关的先行研究在国内方面,尚未见到专门论及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论文。

首先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旅日的中国学者,他们在进行中日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V+N结构的二字词存在着“V+N动宾”和“V+N定中”两种语素关系不同的构成方式,而汉语和日语的V+N结构二字词在构词上又各有特点。

比如,沈国威(1990)指出:“V+N定中结构在日语里是能产的构词类型而在汉语里则不是”(P.134)。

其原因在于“在汉语里,无论是V+O动宾结构还是V+N 定中结构,其构词类型都是V+N结构,为了防止由此而产生的歧义,处于从属地位的V+N 定中结构经常需要让位于V+O动宾结构。

即是说,在遇到V+N结构的词语时,应优先按照V+N动宾结构去理解”(p.133)。

同时,在谈到汉语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成词条件时,沈国威强调:“在V+N结构的动宾式语义关系无法成立时,才有可能构成定中结构的二字词。

换言之,避免构造上的冲突是构成定中式二字词的主要条件”(p.128)。

此外,陈力卫(1998)在论及中日V+N结构二字词时说:“动词有自他之别,汉语原本只能由自动词作偏正修饰,构成诸如‘行人、住家’之类的V+N结构二字词,…如果前项是他动词就牵扯到带宾语,所以难以成词。

中日文动宾结构初探

中日文动宾结构初探

中日文动宾结构初探中日文动宾结构初探一、概述中日文动宾结构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是语言学家根据句法形态、句子结构,着重关注动宾结构在句法和语义表达方面的异同,进而探究语种进化的研究。

研究表明,中日文动宾结构存在较多的差异,各类语篇中不仅有一定的可比较性,而且也各有卓越之处。

二、中日文动宾结构理论1、中文动宾结构理论中文动宾结构是中文句子结构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将自由语法模式变成有秩序、有层次的固定表达模式。

它指明先行词倾向动词,中间词倾向宾语,后置词可以与前两词同时发生关系,动宾结构也可以认为是对中文句子的更深层次结构的描述。

2、日文动宾结构理论日文动宾结构理论与中文动宾结构理论有所不同,它以动词词组为基本单位,以动词词组中动词为中心,描述日文动宾结构时要考虑动词所带的文法概念。

日文动宾结构就是以动词为中心,表达一种动作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在日语的语篇中充当重要的结构框架。

三、中日文动宾结构的比较1、动词的特点中文动宾结构以动词为核心词,而日文动宾结构也以动词词组为基本单位,日文的动词的层次更多,形式更丰富,有形容词变化动词、分词变化动词和文語变化动词等。

2、句法形态中文动宾结构表现为姓+名+动词,其句法形态可以通过动词词类、位置、重叠与否等来表现,而日文动宾结构的句法形态取决于语气,动词的位置也受限于句子的说话顺序。

3、句子结构中文句子采用头尾重叠结构,动宾结构表示为主语、宾语关系;而日文句子基本采用非重叠结构,动宾结构表示为动词、对象关系,且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不具有定中关系,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句子成分中。

四、结论从上面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日文动宾结构不仅在表达方式、句法形态、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而且也各别有各自的优势,可以把它们的优势结合,借鉴彼此的优点,使之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语言。

【从时态、词序和被动语态看中英日句法间的异同】英语八大时态总结表

【从时态、词序和被动语态看中英日句法间的异同】英语八大时态总结表

【从时态、词序和被动语态看中英日句法间的异同】英语八大时态总结表摘要: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语系中的语言有其明显的相似处。

但是各个语言之间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汉语、英语和日语之间的差异可以从众多方面体现。

本文着重从时态、词序和被动语态三方面内容对中英日三种语言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对三种语言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时态词序被动语态句法是关于句子的原理,包括句子的形式和结构。

句子的形式或结构受到句法原则的制约。

句法原则涵括词序、句子结构以及单词、词格和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胡壮麟xx:19)。

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语系中的语言有其明显的相似处。

所有语言的句法转换运作都可能受到相似的条件的约束(O’Grady 1997)。

英语、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曾受到一系列语言的影响,包括拉丁语、希腊文以及法语等。

汉语对日语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三种语言就语音、音位、句法和语义几个方面来说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句子作为语法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在特定的语境下,没有句子能够不受相邻的句子影响。

句子是句法分析中最大的语言单位(许余龙 1992:165)。

本文作者将重点从时态、词序和被动语态三个方面探讨句法这个语法的核心在三种语言中所显示出的异同。

时态时态是一个范畴概念,指的是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所指时间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Van Valin 1997:40)。

英语注重的是结构,语言学家称之为主从结构。

对于英语来说,句子的每个部分都要一致,包括动词时态的一致和主谓在人称上的一致。

所以,和汉语比较起来,英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时态而不断变化的动词形式。

例如,在He is now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 in the yard一句中,为了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句子,必须有动词才能将主语和宾语连接起来。

汉日对译中动宾结构语义类型差异研究

汉日对译中动宾结构语义类型差异研究
的语义关 系变化凸显。
宾语义关 系类 型为基础和标准 , 对 日语动宾结 构的动宾语义 关 系进行 分类 。因为是对 比研 究 , 必定 采用 统一 的分类 标
准, 或是采取汉语 的或是采取 日语 的。而在此是以汉语为基 点 进行 的对 比研究 , 因而采 用汉语 动宾结构的分类标准是合 理 的。再者 , 和语 言的语法 、 语音相 比而言 , 不 同语言的语义 差异并不 明显 。比如 , 汉语 的“ 我吃苹果 ” 和 日语 的“ 私c 1 )
词 妻 的 语 义 关 系 会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结 , 要 霎 二 、 汉 语 动 宾 结 构 在 日 语 中 的 语 义 关 系 变 化 从语义 角度考察两 者对译 一 … … … … … … … …则从 该角度 出发系统 考察两者
中宾语 和动词 的语 义关 系发 生了较大变化。其 中, 带受事宾
被动句 的标识 “ 札 弓 /岛扎 为” 、 使役句 的标 识 “ 世 为 /墨世 6” , 以及表示动 补关 系的系列补格助词等。因而 , 在此 仅限
于举 例说 明。第 二 , 作为考察 方法 , 以汉语动 宾结构 中的动
语、 对象宾 语 、 结果宾语 、 致使宾语 、 同源宾语 、 施事宾语 、 处 所宾语等八类 宾语 的汉语 动宾结 构在译成 日语 后 , 动宾结 构
。 /‘ 二 教
科害 c 于 c 二 赖r J c 二 、 知谶 老注入 L、 鲞 垄高 丕。
“ 苹果” 和“ I ) 凡 ” 则是“ 受事” 。因而, 不同类的语言采用同

( 2 ) 鲍小姐灵便地推脱 鸿逝 壬壁。/三灭鲍 屯 敏捷6 二 澧渐 壬垄逃 。
标准进行语义关系分类是可行的。
( 一) 带受事宾语动宾结构的语义关 系变化 由于“ 受事一动 作关系 ” 的动宾 结构是动 宾结构 的原 型

试论中日汉字词汇的构词特点——以同义词和类义词为中心

试论中日汉字词汇的构词特点——以同义词和类义词为中心

试论中日汉字词汇的构词特点——以同义词和类义词为中心李晓雪【摘要】以同义词和类义词为中心,围绕中日汉字词汇间由于形态差异而产生的不对应现象,以学习中常出现的误用词为线索,采用对比的方式,对中日两国汉字词汇的构词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弄清各自语言体系中汉字词汇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和作用,探明汉字词汇在中日语言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期刊名称】《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5页(P85-88,108)【关键词】词素;言语体系;形态差异;前置词;表意性【作者】李晓雪【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用汉字构成复合词时,汉语和日语都是由最小的词素构成单词,再由单词构成复合词,逐渐扩大。

从词汇构成的结构来看,中日两语并无多大差别。

除了“动宾结构”汉语和日语恰巧相反(汉语是动--宾,日语是宾--动)外,“主谓”(地震,頭痛,事変),“向心”(進度,科学,銀行),“并列”(報道,派遣,闘争)“动补”(破壊,通過)等结构汉语和日语是一致的。

就连“动宾结构”的日语复合词,有些因受了汉语的影响而失掉了日语固有构词法的特点,亦即由“宾--动”的词序变成了“动--宾的词序。

比如“製鋼”“喫茶”“禁煙”等。

与此相反,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与日语构词外貌(宾--动)极其相似的结构,如“土地改革”“文字改革”“思想改造”“干部培养”“工业建设”等。

正是由于这些既相互对应意义又相同的汉字词汇的存在,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遇到不会的日语词汇时往往依赖汉语,事实上有时这种做法是成功的。

但是,中日两语中同时还存在很多字形相同而词意不同的词汇,比如:日语中的“手紙”“娘”“切手”“汽車”“丈夫”在汉语中意为“书信”“女儿”“邮票”“火车”“结实”。

对于这些同形异义的汉字词汇,如果单纯从中文的字面去理解,无论如何是对不上号的。

中日句式基本结构的不同

中日句式基本结构的不同

中日句式基本结构的不同与中日思维的不同汉语句式基本结构为主+谓+宾(SVO型),日语句式基本结构为主+宾+谓(SOV型)。

SVO型的汉语与SOV型的日语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点,但同时,相互间更多见的却是不同的个性特征。

我们以下列句子为例,分析一下汉日两种语言的不同性质特征,谓语动词与格(Case)的表达的相互关系,动词的自他特性,省略的表达等诸多语言现象,并探索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差异。

①自动词谓语句(SV)昨天我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游了泳昨日私は学校のプールで泳いだ上述汉日文的基本语序完全一致,时间、场所词的语序均在谓语动词之前,在格的表达上,汉语句为前置词,日语句为后置词,作为格的标识,汉语句为介词,日语句则由补格助词担当。

例如:早上6点,我和妹妹离开家,乘出租车去火车站,从家里到车站只用了10分钟,比公共汽车快了10多分钟。

朝 6 時に私は妹と家を出てタクシーで駅へ行って家から駅まで10分だけかかりバスより10分も早い从这个例句中我们能看出,在格的表达上,汉语以动宾词组(如:乘出租车)或者介词(如:和妹妹)来表达,日语是以名词(体言)+后置的补格助词(如:タクシーで)来表达的。

这个句子中共采用了8个补格助词(に、と、を、で、へ、から、まで、より),2 个提示助词(は、も),1个副助词(だけ),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则组成各种关系的词结,进行细节分析,层层推理,并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意义的句子结构。

②他动词谓语句(SVO SOV)他在大学学日语S A V O彼は大学で日本語を習っていますS C O V这两个句子虽然语序相同,但句子成分却不同。

中文的所谓的不及物动词也可带宾语,而日语自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

另外,中文的动词没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在中文词典里均不标注自他性,而日语动词的自他性都很稳定,在词典里均有明确标注。

又如:我回答了这个问题S V O私はこの問題に答えたS C V在汉语中“回答”是可带宾语的,但在日语中“答える”是一个自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この問題に”在句子里只能充当补语。

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

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

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作者:李玉华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李玉华(长沙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3)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表现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意识密切相关。

本文在对汉语的动宾结构进行客观详尽分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

对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言语类型学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动宾结构;对译差异;「スル」型语言;「ナル」型语言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1)06�0171�04作者简介:李玉华(1979 ̄),女(土家族),湖南龙山人,硕士研究生,长沙学院外语系讲师。

一、引言汉日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历来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其中代表性的有修刚(1993)、张麟生(1990)、姚继中(1996)、吴丽兴(2003)等。

但学者们更多的是从汉日语中对宾语及动词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的性质认识差异着手分析两者的对译差异。

为了能全面系统地对两者之间的对译差异进行分析,首先有必要对汉语动宾结构的类型进行分类界定。

本文采用分类最为客观全面的孟琮(1999)[1](P8 ̄13)等人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意义关系把汉语的动宾结构分为分别带取施事宾语、受事宾语、结果宾语、等同宾语、对象宾语、致使宾语、目的宾语、工具宾语、方式宾语、时间宾语、原因宾语、处所宾语、同源宾语等14类动宾结构,在此基础上客观全面地分析说明两者的对译差异。

二、「スル」型语言与「ナル」型语言认知语言学认为:在被作为语言编码对象的事态中,存在着无限多的、且多样性的因素。

言语者在发话之际,将哪一个进行语言编码,哪一个不编码?同样是编码,哪些要用显著的形式表达出来,哪些不用显著的形式表达?都是可以选择的。

其结果,对相同事态的语言编码,不同的语言由于对事态的把握方式不同,产生了相异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

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

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东亚国家,但他们在语言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在被动句方面,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中日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上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帮助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

一、中文被动句1.1中文被动句结构在中文中,被动句是一种虚拟语气,由“被”动词+及物动词的宾语+受事者的宾格+受事者的变体或者“被”动词+及物动词的宾语+受事者的宾格组成。

例如:这本书被我读了(被+动词宾语+宾格),这本书被我读完了(被+动词宾语+宾格+宾语补足语)。

1.2中文被动句用法在中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达“某物或某人受到某人或某物的动作”,即表达“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关系。

例如:这本书被我读了(表示“我”是主动方,“这本书”是被动方)。

二、日文被动句2.1日文被动句结构在日文中,被动句也是一种虚拟语气,由“される”(表示被动意义的助動词)+ 及物动词+ 受事者+ 受事者变体组成。

例如:この本は私に読まれた(される+ 动词+ 宾格+ 宾格变体),この本は私に読み終わられた(される+ 动词+ 宾格+ 宾格变体+ 助動词“られる”+ 动词宾语补足语)。

2.2日文被动句用法在日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受到某人或某物的影响”,即表示“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关系。

例如:この本は私に読まれた(表示“私”是主动方,“この本”是被动方)。

三、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文和日文在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中文中,使用的是“被”字和宾格来表示被动意义;而在日文中,使用的是“される”助動词和宾格变体来表示被动意义。

其次,在中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达“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关系;而在日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示“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影响关系。

最后,在宾语补足语方面,日文要求宾格前必须要有一个宾格变体来补充它的意思。

日语语法和中文一样吗

日语语法和中文一样吗

日语语法和中文一样吗
日语和中文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虽然两种语言都使用汉字,但在语法规则、词序以及表达方式上,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从语法结构上来看,中文属于分析语言,其句子结构通常遵循
主谓宾(SVO)的顺序,而日语则属于黏着语,其句子结构通常遵循主
宾谓(SOV)的顺序。

在日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末尾,而中文的
动词则通常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

其次,日语中的助词非常重要,它们用来标明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的
功能,如主语、宾语、补语等。

而中文则较少使用助词,更多依赖于
词序和上下文来表达这些功能。

再者,日语拥有丰富的敬语体系,用以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程度,这在中文中虽然也有体现,但远不如日语那样复杂和系统化。


语中的敬语分为尊敬语、谦让语和丁寧语等,每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
场合和规则。

此外,日语中的形容词和动词的形态变化也与中文不同。

日语形容词
和动词有多种形态变化,用以表达时态、语气、否定等,而中文则通
常通过添加助词或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

最后,日语和中文在书写系统上也有所不同。

虽然两种语言都使用汉字,但日语还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音节文字,用于表示日语的原有
词汇和外来词汇的发音,而中文则主要使用汉字。

综上所述,日语和中文在语法结构、词序、助词使用、敬语体系以及
形态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习者需要对这些差异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汉语动补结构与日语复合动词的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动补结构与日语复合动词的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动补结构与日语复合动词的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作者:孙芊芊来源:《金田》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分别就汉语的动结式动补结构、动趋式动补结构与日语的复合动词进行了对比研究。

由汉日语言中诸多的对应、不对应关系出发,分析日本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动补结构时产生偏误的原因。

特别是针对一些在形式上是相互对应但在意义、用法上有本质区别的地方,从汉日语言的语义、构词方式、遵循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旨在帮助对外汉语教师了解日本学习者对汉语动补结构的习得情况。

减少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降低偏误率,提高汉语动补结构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日语法对比;动补结构;复合动词;语义;构词方式;原则汉语的动补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动结式和动趋式。

顾名思义,动结式就是动词+结果补语,表示状态的变化;动趋式就是动词+趋向动词,表示位置的变化。

日语没有动补结构的概念,一般用复合动词(複合動詞)即“V1+V2”的形式完成类似于汉语动补结构的表达。

虽然二者概念不同,但也出现对应、不对应的关系。

正是这些对应、不对应的关系给日本学习者带来困惑,甚至阻碍了汉语动补结构的教学。

本文针对汉语动补结构与日语复合动词的对应、不对应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降低日本学生在进行汉语动补结构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一、汉语动结式动补结构(V1+V2∕adj)与日语复合动词的对比1、a1、我终于写完了作业。

a2、私はようやくその宿題を書き終えた。

b1、川菜已经吃腻了,想吃广东菜。

b2、四川料理はもう食べ飽きた。

広州料理が食べたい。

c1、她踢翻了椅子。

c2、彼女は椅子を蹴ってひっくりかえた。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动结式动补结构与日语复合动词之间出现的对应关系。

a1句型为:施事+V1+V2+了+受事a2句型为:施事は∕が+受事を+复合动词(Vます形+V2)①b1句型为:受事+V1+V2+了b2句型为:受事は∕が+复合动词(Vます形+V2)c1句型为:施事+V1+V2+了+受事c2句型为:施事は∕が+受事を+复合动词(Vて形+V2)②(1)1a1、1b1、1c1都是以“V1+V2”的形式形成汉语的动结式动补结构;1a2、1b2、1c2也都是以“V1+V2”的形式形成日语的复合动词。

谈日语自动词所带宾语理性意义的纵向性

谈日语自动词所带宾语理性意义的纵向性

谈日语自动词所带宾语理性意义的纵向性作者:谢步群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8期谢步群(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日本语自动词带宾语是常见的表达形式,但是在汉语中不及物动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简单地把自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同等地看待,日本语自动词所带宾语的理性意义就会显得不明确,其存在的必要性也会受到质疑。

围绕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文通过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动词及宾语的意义的对比分析,详尽地解明自动词带宾语在日本语中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性意义独具的纵向性。

关键词:自动词;宾语;意义;纵向性中图分类号:H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8—0053—04一、引言在日本语的表达中自动词带宾语是常见现象,如:「会社を休む」「この道をまっすぐ行く」。

但是,在汉语语法中不及物动词是不可带宾语的,在这一点上日汉语之间在语法意义上明显形成了较大反差。

究其原因,从语义来说,是汉日两种语言的动词在意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如果学习者用汉语语法来衡量日语的表达形式,就会对自动词带宾语的表达形式感到困惑,甚至产生质疑的情绪。

既然日汉语之间在语法上存在着如此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对日本语的理解和研究时,只有遵循日本语的语法规律才是科学的方法。

但是,提到语法,普遍的认识是,汉语与日语的语法差异只是语序不同、日语的助词多、日语用言有词形的变化等等。

一般都偏重日语与汉语的句子结构区别的对比分析。

对于构成句子的主、谓、宾及动词等语言材料的语法意义的日汉语的区别有所忽略。

所以,当我们把日语和汉语的宾语、动词的语法意义盲目地等同看待的话,就会接受不了日语自动词带宾语的表达形式。

另一方面,从日本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即使自动词带宾语在语法上具有其合理性,但是此宾语的必要性及其在语言中实际的理性意义也会受到考问。

因此,本文围绕以上提出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讨论。

二、自动词带宾语的语法意义为了能更好地阐述日本语自动词带宾语的语法意义,本章通过对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宾语与宾语、他动词与及物动词、自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异同点进行研讨,笔者对此在另文已作了详细的分析,如下:首先我们从以下的日汉对比的例子来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动宾结构的异同
中日动宾结构是汉语和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一种定语从句,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动词和宾语。

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它表示动作,而宾语则是句子的被动成分,它表示动作的对象。

比如:“我看见了一只猫”,其中“看见”是动词,“一只猫”是宾语。

而在日语中,动宾结构是一种句子结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动词、主语和宾语。

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它表示动作,而主语和宾语则是句子的被动成分,它们分别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和动作的对象。

比如:“私は猫を見た”,其中“見た”是动词,“私”是主语,“猫”是宾语。

此外,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在语序上也有所不同。

汉语中,动宾结构的语序
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而日语中,动宾结构的语序是“主动宾”,即主语在前,动词在后,宾语在最后。

最后,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在语义上也有所不同。

汉语中,动宾结构表示的
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它表示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而日语中,动宾结构表示的是一种主观的意义,它表示一种主观的行为或动作。

总之,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在结构、语序和语义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汉语
中的动宾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它表示一种客观的事实,语序是“主谓宾”;而日语中的动宾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它表示一种主观的意义,语序是“主动宾”。

因此,在学习汉语和日语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动宾结构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