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4)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B(2)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错误,“衣冠”应是借代,用衣饰代指文武官员。
故选B。
(2)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 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 “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 “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隽永B. 豪放洒脱C. 简洁明快D. 深沉哀婉(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案】(1)C(2)A(3)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
(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故本题选A项。
(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A;⑶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门①杜甫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朗,在今洛阳市南。
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
②气色∶景色,景象。
③时∶四时。
17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7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诗人初到岳阳时的总体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
诗人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灯影摇曳;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
诗歌通过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愁苦之情。
C.尾联的“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泊岳阳楼下》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
你对此如何理解?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⑴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⑵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_________3.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唐)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唐)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2)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旨?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歌,回答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
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黄华:菊花。
(1)诗人“把酒不知厌”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生新奇警,请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4(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4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权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绸甲化枯枝芞湘东一目气成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出于《庄子》中侚倭丈人承纲的故事。
丈人一心捕纲,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
@《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这里的“目”指围棋的“眼”,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既交代弈棋之由,又暗含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颌联设喻用典,或直写心理,或以形显神,细致入微地刻画棋手形象。
c.颈联叙中有议,呼应”席上谈兵”,“诚”“尚”二字蕴藏棋局走势。
D.尾联运用反问,表现诗人的自省,弈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
2.这首诗写的是弈棋,但也引发读者弈棋之外的联想。
诮结合颌联和颈联,说说此诗给读者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陈子昂°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气昔称天桃子,今为春市徒。
鸥;萨悲东国,糜鹿泣姑苏气谁见鸥夷子气扁舟去五湖。
【注】@陈子昂的政冶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
《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
"@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
@鸥鸦: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
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鸥鸦》以劝讽成王。
@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
“糜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力典。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簿,扁升退游五湖,自号“鸥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人”即诗人自己诗人因屡屡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心中愤愤不平。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籴米①(宋)苏轼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②,谁复识此意。
[注释]①绍圣四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本诗便作于此时。
②耒耜:古代用来耕种的农具。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到市集购买柴米来做饭,却因为不劳而获心生愧疚,因此食之无味。
B. 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C. “知非”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觉今是而昨非”都含有对过去的反省。
D. 春天插下的秧苗准备开花,夏天稗草很快就结穗,表现田园充满了生机。
16. 清人纪昀认为,本诗最后两句“托意深微”。
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D16. (1)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2)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3)诗人在耕作时联想到世上仍有不少素餐者,感叹世风不古。
(4)诗人独自在耕作中寻求精神寄托,遗憾没有知音理解自己。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这两句意思是,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1)“愿受一廛地”“食力免内愧”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2)“怅焉”是惆怅、感慨之意,怅”中含有对过去的反省与对境遇的伤感。
结合注释“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已过半百却壮志未酬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E.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两句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概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①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
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含解析
天天练40 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基础过关一、[2019·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
赠别诗常见的情感: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
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D(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
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
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
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全国各地备战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道路。
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
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
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
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4)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诗歌鉴赏 题型4(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僧往湖南刘商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送濬上人刘商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僧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第一首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第一首诗末句写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第二首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解析:选C C项,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
2.(对点题)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
(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诗后两句写船行南湖,诗人内心与南湖风浪一般平静,诗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人心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第二首诗后两句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答案:异:第一首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第二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送别诗的悲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蝶恋花谢逸豆蔻①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②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③平如剪。
【注】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
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
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的句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苏轼屋土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释】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中鸟儿殷勤招唤诗人,门前水池里的水像鱼鳞似的泛起波纹,描绘出早春时节鸟儿清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
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巾翠袖”相同。
C.“惊”字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
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毅然起身,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赏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元日陈与义①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屠苏酒。
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
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开篇指出弟侄虽然生活贫穷,但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执着于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