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 . 2依 法治 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 养的重要性 法治意识是把法治观念进行理性化,是人 们进行法治实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宪法确 定的治 国方略 ,是社会主义 践的过程中必须遵循 的思想基础、基本 原则和价值追求 。大
法治理念 中的核心 内容 。依法治国,就是 以宪法和法律作为 学生应该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在社会 主义法 治意识
依法治 国的若干重大的 问题, 这也是头一次将 “ 依法 治国” 作 公 民 略的形成经过 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十一届三 中 的基 础 , 培 养 正 确 的法 治观 念 是 参 与 到 依 法 治 国 , 建 设 社会 主 全会上提 出了“ 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的 义法治国家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 十六字方针 ,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建 设开 启了崭新 的征程 。而 强法律意识, 还要树立法治理念 , 培养法治思维 , 维护法律权 去年 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上更是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 的主题 。 越多 的治 国经验 , 形成 了一套完备 的治理体系 。 2依法治国视野下为什么要加 强大学生 的法治意识 威 ,成为具有 良好法律素质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的法律知识,更重要 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所 以 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 , 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习法律知识 , 才 能 够更好的把握法律 的内在精神 , 理解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 , 更
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作者:赵娜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9期摘要: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是高素质拔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治观念弱化,规则意识缺失现象日益突出,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大学生法治教育和规则教育一般来说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必然会促进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提升。
本文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内容入手,分析全面依法治国将从哪些方面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希望能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强烈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法律素养、全面的人文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卓越之才。
其中大学生对法律和规则的认知、认同、尊重、信仰和自觉遵守即是合格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卓越人才的前提条件。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大幕全面拉开,《决定》指出依法治国不仅要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更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是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弘扬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必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对大学生法律和规则意识的教育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法律与规则的关系本文将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规则是指约束人们行为,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各种规范和准则。
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的总称。
一般来说,规则即可以表现为法律法规,也可以表现为制度、章程、纪律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部门文化”甚至“道德”等软约束。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汇报人:日期:•引言•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法治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目录•法治意识培育的实践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创新路径•结论与展望01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其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背景与意义法治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通过法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其明辨是非、依法维权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02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认知、理解和信仰,以及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遵守的自觉意识。
法治意识的概念包括法律至上、权利保障、公平正义、程序正当等方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法治的认同和追求。
法治意识的内涵法治意识的概念与内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法治意识进行现状调查。
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缺乏对法律制度的深入理解和信仰;部分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以下问题,如对法律认知不够深入、缺乏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淡薄等。
原因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法律教育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负面信息等;三是个人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素质、家庭背景等。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
因此,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不仅是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一、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是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学习法律知识:1.课堂学习:通过法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或公共课程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2.自主学习:阅读法律书籍、参加法律讲座、观看法律节目等自主性学习方式,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
3.实践学习: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
二、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核心是增强法律意识。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信念。
同时,要积极关注社会法治建设,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背景和法律风险,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遵守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也是大学生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应该认真遵守校规校纪,不违反纪律、不作弊、不抄袭等,树立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品质。
同时,也要关注学校法治教育,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治宣传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参与法治实践参与法治实践是大学生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法治实践:1.参加法律志愿服务:参与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参加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实践活动,了解司法程序和法律实务,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背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背景和法律风险,积极参与讨论和宣传,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五、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不仅需要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等。
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李娜摘要:依法治国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法治教育的科学含义,针对目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治信心和维权意识、主观能动性差,以及高校法治体系不完善、法治教育内容滞后和法治教育定位不明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从学生层面加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高校层面加强法治校园环境的营造;从国家层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期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意识;培育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因此,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法治建设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更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形成法治信仰,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进程。
一、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涵(一)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法治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在社会治理方面一直存在着法治和人治两种思想。
人治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法治与之相对立而存在。
古希腊时期,已有哲人开始研究法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特别推崇法治,“法律应该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
1”同人治相比,法治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首先,智慧性。
对一个社会的统治,人治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法治是在大家共同商量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众多智慧的集合,显然众人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更加合理。
其次,规范性。
法律条文按照固定格式确定,具有明显的规范性;人治一般是君王随口传达或者可以随意改动的说辞,形式上欠缺规范。
最后,稳定性。
法律一经确定,不会轻易改动。
正因如此,法治表现出人治无法代替的优点,在社会治理上,更是优于人治。
党的十五大首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关于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实践教学探索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关于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实践教学探索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政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本文将围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关于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实践教学展开探讨。
一、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探索1. 引入案例分析在思政课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逻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法治思维。
我曾引入一起涉及合同纠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条款的适用,法官裁决的依据,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等,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法律的逻辑和原则。
2. 进行法治知识测试为了检验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小型的法治知识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不仅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测试中,我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法治知识,在交流中提升法治思维。
3. 小组讨论和演讲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法治问题,并且从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且进行辩证思考。
而通过演讲,学生可以在讲解法治问题的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法治思维。
三、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发现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明显的提升,对法治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和严谨。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讲中,表现出了更多的法治思维和分析能力,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也更加深入和细致。
大学生如何在校园中培养法治意识
大学生如何在校园中培养法治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法治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在校园中培养法治意识,不仅可以加深对法律的了解,还能够培养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在校园中培养法治意识,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及内涵法治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的理解、尊重和遵守的认知和态度,是一种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培养法治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法治意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遵守法律:大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及各类行为准则,不得有违法违规行为。
2. 尊重法律:大学生应当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和正当性,自觉遵守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3. 熟悉法律:大学生应当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4. 追求公正:大学生应当崇尚公正,坚持正义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为了培养法治意识,大学生应当主动参加法律知识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学习:1. 课程学习:大学生可以选择法学类课程,如《宪法学》、《刑法学》等,通过课堂学习来增强对法律的了解。
2. 自主阅读: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期刊、杂志等,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3.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法律讲座和研讨会,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习法律知识。
三、培养法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除了学习法律知识,还应当培养法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建议如下:1. 学习案例分析:大学生可以经常参与法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分析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培养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2. 参与模拟法庭: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法律应用和辩论的过程,提高法律思维和沟通能力。
3. 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法律援助活动,亲身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解决法律问题的实际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本方略,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法治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1. 法治教育的理念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核心理念是尊重法律、守法办事、依法治国。
通过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中坚力量的培养对象,他们的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对于构建法治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1. 加强法律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增加法律课程的比重,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实务课程。
通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增强法律素养。
2. 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力量,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和法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
3. 引导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法治的重要性,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4. 建立法治文化氛围学校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法治知识竞赛、法制宣传周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加强法治信仰,进而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
三、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全面提升1. 强化学校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健全学校制度和规章,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规范引导。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需要注重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学术与研究依法Leabharlann 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长春师范大学 李宝航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教育。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何才能改进法治意识教育的 现状,为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现状;对策
三、如何促进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 (一)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真正地解决高等学校的法治意识教 育问题,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法治意 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要认真组织各种形 式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法律教育 活动增强学生对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当 学生们都认识到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时,就 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法制教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 模式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 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
(三)开展法制教育必须要积极利用新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 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他们与大学生的生活紧 密结合,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 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的探索新媒体平台的使用 方法,要利用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制作宣传材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主动参与法治教育,提 高法治意识教育的效果。为学生更全面的掌握 法律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对 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 的利用优秀的师资制作丰富多彩的教育节目, 通过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教育材料,加深学生的 法治观念,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高等教育阶段开展法治意识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在高等学校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在年 龄上已经是成年人了,因此他们日常的行为必 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高等学校, 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 法律课程的学习,迅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 从而规范他们日常的行为,避免他们做出违反 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在高等学校开展法 治意识教育,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 念,促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上 出现了很多恶性事件,有很多事件甚至发生在 高校的校园,这些严重的恶性刑事事件的发生 也清晰的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法治意识的缺 失,如果他们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认真 的学习了法律方面的知识,也许他们就不会做 出这些过激的行为,因为一时的激动造成严重 的法律后果。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在他们工 作中也会出现很多的法律问题,像常见的合同 问题、经营问题都是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因此 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对于学生更好的 认识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新任务探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新任务探讨一、本文概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一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来说,法治教育的任务更是重中之重。
本文旨在探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任务及其实施路径。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提出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任务,包括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培养法治实践能力等;文章就如何完成这些新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完善法治课程体系、加强法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等。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入实施,大学生法治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为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指明了方向,也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这对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树立法治信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法治精神的熏陶和法治实践的锻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大学生具备更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素养。
这不仅体现在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上,更体现在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素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关于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实践教学探索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关于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实践教学探索1. 引言1.1 引言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条件。
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关键环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践教学探索将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深入学生思想深处,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探索展开讨论,探寻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为我国法治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法治人才。
.2. 正文2.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思维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
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法治思维意识,提升法治能力,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法治人才的重要平台,需要将法治思维的养成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中。
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形成积极的法治意识,为构建法治社会作出贡献。
2.2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
思政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
思政课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使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理性思考、正确选择,不偏离法治轨道。
依法治国视野下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
在依法治国的视野下,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并成为具有法治素养的公民。
以下是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一些探析:
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宪法和法律的重要原则,培养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法律案例和背后的法律原则,引导他们思考案件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责任。
司法实践参观:安排学生参观法庭、法院或相关司法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司法实践,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和司法程序。
学生自治与规则制定: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参与,让学生自主制定校规校纪,并对其执行进行监督,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尊重法律的意识。
社会实践与公民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法治宣传活动或参与学生法治组织,让他们亲身体验法治的重要性和参与公民社会的意义。
规范行为评价与激励:建立行为评价机制,对遵纪守法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批评和惩处,以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培养法律思维与批判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思维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下的大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策略-法制教育论文-法学论文
依法治国下的大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策略-法制教育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法制观念论文(8篇专业热点范文)之第三篇摘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要求,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法治的主体力量。
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高校青年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依法治国的视野下提出青年大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青年学生,法制观念建设法制国家要求全体公民都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践行者,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进行全民法制教育。
高校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做好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对法治社会建设和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1 高校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高校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方面有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1)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法制教育要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法制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依法治国宣传教育,使公民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培养法制思维指导个人的行动。
高校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
青年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开展的同时课程教育,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基本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有助于青年学生法制思维的培养,夯实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培育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从而推进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进程,实现青年学生的社会价值,因此也是高校青年学生全面成才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精品文档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6.08.211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在我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来懈努力,我国己初步建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体,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法治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健全的法制机构、高素质的法律从业人员,也需要全体民众法治意识的提升。
而提升全民法治意识需要我们下大力气,驰而不息,久久为攻地长抓不懈。
换言之,法治工作不应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对制度的顶层设计上,更应该在民众思想意识中牢固树立法治是一种“法律至上”的信念,是一种当法律权威与个人权威发生冲突时应选择法律权威的信念,这种信念被普遍的遵守才是依法治国的应有状态,而这种信念在中国社会确立的重任就必然落在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肩上。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不足(一)对法治的理解有偏差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里,认为法治一词政治色彩较重,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和自身无关或者联系很少,认为法治涉及到自己就是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
然而,法治的中心和实质含义却是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这与大学生对法治的理解与法治真正的含义大相径庭。
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引起他们在法治实践中的不正确、不恰当的反映或错误的做法。
如大学开设的法律课程,举办的一些关于法治的报告和研讨会,旨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但其效果却不理想。
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学生认为其只是形式,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法治意识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二)对制度缺乏敬仰制度在于为人们提供行为的可预见性与程序性,而这种程序在法的体现下是正当的,是应当被人遵守的,法律不会规定违反社会正义的条文,因此对制度的敬仰是信仰法律的前提。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作者:朱萌徐旭开李新纲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9期朱萌徐旭开李新纲法治强调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既有法制体系的尊重和认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和本质要求,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贯彻落实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一)客观原因:法治意识教育不够目前,高校法治教育主要通过相关课程教学来实施,即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来实施。
该教材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但其中与法律基础相关的内容仅有一章——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计划仅有8个学时,众多的法律基础知识内容与学时量安排不相匹配,学时少任务多。
现阶段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基本停留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阶段,而辅导员囿于日常的繁重工作,无暇顾及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如青岛滨海学院分4个学期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中第4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Ⅳ课程16学时,专门对应2018版教材中的法律基础内容。
(二)主观原因:大学生自身法治意识不强首先,当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识不足,落后于时代。
法律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知行脱节较为严重。
基于此现状,青岛滨海学院1999年成立校级协会——普法协会,该协会一直秉持“忠于法律、宣传法律,构建法制校园、法制社会”宗旨,每周四晚,普法协会学生都会深入每个班级,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就某一案例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了平台,也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质。
依法治国视野下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
依法治国视野下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法治意识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依法治国视野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法治意识培养2.1 法治意识的概念•法治意识是指尊重法律、遵守法规、认同法治理念的意识形态。
•法治意识是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2.2 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社会的良好秩序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3 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方法1.基础教育阶段的法治课程设置–在学校的课程中,加强对法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加法治课程的学时和教学质量。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2.学校组织法治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教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
–组织学校法律社团、法治团队等,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情怀。
3.倡导学习理解法律文化–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法律文献、观看法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培养学生爱国、守法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自觉性和责任感。
4.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学校可以组织成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自己管理和解决一些日常纠纷,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
三、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效果评估3.1 评估指标的确定1.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法律意识的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法治观念的形成情况。
3.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的评估: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
3.2 评估方法的选择1.调查问卷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了解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2.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守法情况和法治意识起源。
依法治国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研究
依法治国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研究武元军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六盘水553022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举依法治国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法治意识,通过良好的法治意识来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最后论述了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对策,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意识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3-0135-02作者简介:武元军(1964-),男,汉族,河南沁阳人,本科,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理学。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依法治国伟大旗帜,将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进我国法治全面进步。
在这样背景之下,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也应当加强法治意识建设,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相关概念的介绍(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主要是指国家的治理不再依靠个人意志,主张将国家全方位运作通过法律来运行,不受个人意志的干涉或者破坏。
(二)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与依法治国相配套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人们发自内心认可法律、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核心力量,肩负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的法治意识,通过法治意识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更是法治经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治也会不断的完善,因此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中立足发展就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法治意识,这也是大学生未来成才的必由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作者:杨娉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法治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近年来法治社会的构建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占据主要地位,也是重要目标。
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教育关系到我国整体法治意识的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增强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其的培养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只有公民的法治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才能形成认真贯彻法律制度的良好风气,养成知法、懂法、执法的社会氛围,推动建设法治社会顺利开展。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基点,探讨了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希望以此来解决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1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文化水平较高,系统接受法律知识的机会较多,理论上讲,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较多的法律教育理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是由于大学阶段学生的三观还处在确立的阶段,还未深入到社会之中,对社会的认识不够系统,分辨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误导,甚至做出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
近年来,大学中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的犯罪案件较多,校园中的故意杀人案、投毒案等都反映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也从侧面展现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法律修养教育的不足,分析其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1 大学生缺乏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同感与追求感,法治信仰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曾说,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任何物体上的,而实刻在人们心里的,习总书记也指出,人们的拥护是法律得以施行的根基,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使得法律力量得以展现,要想使法律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树立人民对法治的信仰观念。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薄弱,极度缺乏法治信仰,法治信仰的缺失造成大学生毫无畏惧之情,遇事易冲动,小计甚至不计后果,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为小事导致严重后果。
经调查,许多涉事案件的起因仅仅是学生相互之间的口舌之争,导致了严重后果,这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遇事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关,这些缺乏法治信仰的大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即使有的学生稍懂法律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时也会出于各种原因选择忽略。
1.2 大学生缺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身为在校大学生,课堂教学是其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佳的途径,然而,现阶段大学的公共课仅有一门法治课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并且此课程关于法律的描述章节过少,大学生很难从中获取足够的法律知识。
除此之外,此课程本身内容晦涩、枯燥,加之任课教师教学手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使法律知识得不到重视。
虽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获取法律知识,但是由于这些途径专业性差、无权威性,造成学生容易被误导的现象,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学生获取专业法律知识的途径。
1.3 学生提升法治意识的能动性差
法律知识一般较为枯燥、晦涩、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自我提升法治意识的欲望较低甚至接近于无。
加之,学生对公共课认识偏颇,认为公共课都是不重要的课程,甚至认为公共课没有学习的必要,不能融入课堂。
除此之外,大学生本身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欠缺,缺乏学习能动性。
2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策略
2.1 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吸收知识和社会经验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在加强法治教育相关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积极引入全新的案例,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另一方面,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及时开设相关法律课程,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到的法治教育过于单薄浅显,不容易使学生的法律知识发生质的飞跃。
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课程,如引入《宪法》、《民法》等,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来掌握法律知识。
再者,法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知识,其讲解和传授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因此高校应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如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组织演出舞台剧、举办辩论赛、进行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在实践中理解和认同法律的重要作用,形成完善的法律观念,积极守法,合理用法。
2.2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
家庭法治教育是大学生积累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的又一重要途径,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观看法治节目、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就每天新闻中的相关事件開展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应用法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大意义。
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也要和孩子一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时刻起到榜样带领作用。
除此以外,家长还需要留意孩子与孩子成长相关的法律事件和发布的法律条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去吸收相关法律事件中积极正面的内容,谨记违法的教训,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以确保孩子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法治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了需要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和家庭法治教育之外,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通过简化大学生参与立法的过程,让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广泛地普及。
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时切实考虑到大学生的自身利益,落实到大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上。
在此基础上,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公平执法,司法部门杜绝腐败现象,公正司法,借此增加大学生守法的意识和用法的决心。
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面向广大学生群体进行宣传,还可以向大学生推荐相关的普法活动或法治专题讲座等。
最后,网络监督部门也应该密切监督网络动态,净化网络环境,以确保大学生网民在上网过程中,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正确地引导,及时拦截负面消息,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
网络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法律网站,或与大学生点击频率较高的站点进行合作,开设法律学习窗口,进行法律知识传播。
2.4 重视大学生的法律心理教育,关注其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辅助其形成积极的法律心理。
高校作为主要的教育场所,应及时开设与法律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让心理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向他们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治疗和情绪疏导,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承受能力和辨识能力。
学校也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
同时,大学生需提高自己对情绪的管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平时多与人交流沟通,多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在遇到自己无法调节的问题时,及时向同学或老师求助,以确保自身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因此,国家需要健全完善法律制度,高校需及时将法律知识引入课堂,家长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法律观念,学生自身也需有意识地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一项重大的任务,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需要长期不断坚持,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