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作者:杨娉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法治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近年来法治社会的构建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占据主要地位,也是重要目标。

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教育关系到我国整体法治意识的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增强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其的培养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只有公民的法治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才能形成认真贯彻法律制度的良好风气,养成知法、懂法、执法的社会氛围,推动建设法治社会顺利开展。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基点,探讨了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希望以此来解决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1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文化水平较高,系统接受法律知识的机会较多,理论上讲,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较多的法律教育理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是由于大学阶段学生的三观还处在确立的阶段,还未深入到社会之中,对社会的认识不够系统,分辨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误导,甚至做出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

近年来,大学中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的犯罪案件较多,校园中的故意杀人案、投毒案等都反映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也从侧面展现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法律修养教育的不足,分析其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1 大学生缺乏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同感与追求感,法治信仰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曾说,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任何物体上的,而实刻在人们心里的,习总书记也指出,人们的拥护是法律得以施行的根基,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使得法律力量得以展现,要想使法律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树立人民对法治的信仰观念。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薄弱,极度缺乏法治信仰,法治信仰的缺失造成大学生毫无畏惧之情,遇事易冲动,小计甚至不计后果,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为小事导致严重后果。

经调查,许多涉事案件的起因仅仅是学生相互之间的口舌之争,导致了严重后果,这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遇事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关,这些缺乏法治信仰的大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即使有的学生稍懂法律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时也会出于各种原因选择忽略。

1.2 大学生缺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身为在校大学生,课堂教学是其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佳的途径,然而,现阶段大学的公共课仅有一门法治课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并且此课程关于法律的描述章节过少,大学生很难从中获取足够的法律知识。

除此之外,此课程本身内容晦涩、枯燥,加之任课教师教学手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使法律知识得不到重视。

虽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获取法律知识,但是由于这些途径专业性差、无权威性,造成学生容易被误导的现象,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学生获取专业法律知识的途径。

1.3 学生提升法治意识的能动性差
法律知识一般较为枯燥、晦涩、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自我提升法治意识的欲望较低甚至接近于无。

加之,学生对公共课认识偏颇,认为公共课都是不重要的课程,甚至认为公共课没有学习的必要,不能融入课堂。

除此之外,大学生本身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欠缺,缺乏学习能动性。

2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策略
2.1 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吸收知识和社会经验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在加强法治教育相关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积极引入全新的案例,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另一方面,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及时开设相关法律课程,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到的法治教育过于单薄浅显,不容易使学生的法律知识发生质的飞跃。

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课程,如引入《宪法》、《民法》等,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来掌握法律知识。

再者,法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知识,其讲解和传授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因此高校应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如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组织演出舞台剧、举办辩论赛、进行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在实践中理解和认同法律的重要作用,形成完善的法律观念,积极守法,合理用法。

2.2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
家庭法治教育是大学生积累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的又一重要途径,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观看法治节目、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就每天新闻中的相关事件開展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应用法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大意义。

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也要和孩子一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时刻起到榜样带领作用。

除此以外,家长还需要留意孩子与孩子成长相关的法律事件和发布的法律条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去吸收相关法律事件中积极正面的内容,谨记违法的教训,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以确保孩子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法治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了需要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和家庭法治教育之外,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通过简化大学生参与立法的过程,让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广泛地普及。

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时切实考虑到大学生的自身利益,落实到大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上。

在此基础上,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公平执法,司法部门杜绝腐败现象,公正司法,借此增加大学生守法的意识和用法的决心。

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面向广大学生群体进行宣传,还可以向大学生推荐相关的普法活动或法治专题讲座等。

最后,网络监督部门也应该密切监督网络动态,净化网络环境,以确保大学生网民在上网过程中,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正确地引导,及时拦截负面消息,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

网络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法律网站,或与大学生点击频率较高的站点进行合作,开设法律学习窗口,进行法律知识传播。

2.4 重视大学生的法律心理教育,关注其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辅助其形成积极的法律心理。

高校作为主要的教育场所,应及时开设与法律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让心理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向他们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治疗和情绪疏导,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承受能力和辨识能力。

学校也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

同时,大学生需提高自己对情绪的管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平时多与人交流沟通,多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在遇到自己无法调节的问题时,及时向同学或老师求助,以确保自身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因此,国家需要健全完善法律制度,高校需及时将法律知识引入课堂,家长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法律观念,学生自身也需有意识地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一项重大的任务,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需要长期不断坚持,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现代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