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名词解释和填空

合集下载

遥感考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遥感考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辐射通量2、被动遥感3、反射波谱曲线4、K-L变换5、植被指数1、辐射通量密度2、主动遥感3、发射波谱曲线4、解译标志5、监督分类1、遥感2、大气窗口3、垂直摄影4、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5、波谱分辨率1、主动遥感2、中心投影3、正像素4、空间分辨率5、大气窗口1、辐射照度2、瞬时视场角3、波谱分辨率4、遥感影像地图5、非监督分类二、填空题1、按照发射率的大小及其波长的关系,可以把物体分为()()()三类。

2、陆地卫星的轨道特征是:()、()、()、()。

3、HIS构成的色度空间中H指(),I指(),S指()。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有()()()()()等。

5、数字图像几何校正的两个基本环节是()。

6、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7、遥感影像地图从表现内容上可分为()和()。

8、按照工作方式雷达可分为()和()。

1、维恩定律表明黑体辐射的峰值波长与绝对温度成()。

2、航空摄影按航摄仪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可分为()和()。

3、遥感图像分辨率可以用空间分辨率、()、()、()来描述。

4、比值植被指数RVI被定义为()波段反射值与()波段反射值之比。

5、3S指()、()、()。

6、在地面植被稀少的情况下,颜色浅的土壤反射率较(),颜色深的土壤反射率较()。

7、遥感影像地图从获取信息的传感器不同可分为航空摄影影像地图、()、雷达影像地图。

8、随着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光谱反射率整体()。

9、水体在白天的热红外图像上呈()色调。

10、遥感地质解译的基础是()和()的识别。

11、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12、地物在雷达图像上的影像色调取决于天线接收到的回波的强度,回波强度愈强,影像色调愈(),回波信号弱,影像色调愈()。

1、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微米。

2、近红外波段的性质与()相似。

3、陆地卫星轨道是与()同步的轨道。

4、大气散射对遥感图像影响最强的波段是()。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第一章】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遥感

遥感
七、黄冈市遥感影像值计算
八、黄冈市遥感影像及其NDVI值对比和综合评价
(2)遥感原理
能源:太阳辐射能——大气传输,部分大气中微粒散射和吸收衰减。波长位于大气窗口的能量才能通过大气层,并经大气衰减后到达地表——与地表相互作用:不同波长的能量到达地表后,被选择性反射、吸收、透射、折射——再次通过大气层: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普响应能量,再次经大气吸收,散射衰减。不仅使传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是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质量和解译精度-——遥感系统:通过遥感系统记录辐射值。
12、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永远与当时的“地心——日心连线“保持恒定角度。
13、特征提取的概念:也可称为信息提取,也就是从多光谱数据中提取出能表示图像基本要素的主要成分,压缩多波段海量遥感数据
14、、影像配准概念: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副影像重叠在一起,使其影像位置完全配准的处理过程。
15、密度分割概念:是指对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按灰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变为一幅彩色图像。
简答题
1、遥感的优势与局限:优势,探测范围大,采集数据快;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手段多,获取信息量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取数据具有综合性;能动态反应地面事物变化。
局限,信息的提取方法不能满足遥感快速发展的要求;数据的挖掘技术不完善,使大量遥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判别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片和卫片)
3、遥感的现状与趋势: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遥感综合应用不断深化;商业遥感的时代到来
4、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就是由同相震荡且互相横向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旋转轴电场与磁场形成的平面,有效率的传达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高频率至高频率,包含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红外线、紫外光、4电磁波五音: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序,就构成了电磁波五音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做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缩写上开)8色温:在实际测量物体的光谱电磁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吻合灰体电磁辐射曲线的黑体电磁辐射曲线做为参考这时的黑体电磁辐射温度就叫做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散射电磁辐射通量与入射光电磁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备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电磁辐射遵从哪些规律?(1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升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电磁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不好的辐射体一定就是不好的吸收体。

(5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五音由哪些相同特性的电磁波段共同组成?遥感技术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存有哪些?a.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b.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物体的电磁辐射通量密度与短萼有关?常温下黑体的电磁辐射峰值波长就是多少?(1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一般指的是电磁波遥感.p12.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p13.干涉:有两个(或以上)频率、震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的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

因此会出现交叉区域某些地方震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成为干涉。

P24.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

P25.电磁波谱:不同电磁波由不同波源产生,如果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p26.绝对黑体(黑体):如果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P47. 基尔霍夫定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之比,等于同一温度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8. 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P69. 太阳光谱辐照度:指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该值随波长不同而异。

10. 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

P1011. 米氏(Mie)散射:如果介质中不均匀颗粒与入射波长同数量级,发生米氏散射。

P1012. 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直径a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发生瑞利散射。

P1013. 无选择性散射(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P1014. 大气屏障:遥感所能使用的电磁波是有限的,有些大气中电磁波通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称为大气屏障。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1.遥感(RS):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平台:是指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3.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4.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5.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6.黑体辐射:是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放射最大量之辐射。

7.黑体(绝对黑体):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收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即吸收比为1的物体。

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10.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11.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12.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13.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既反映波动性,又反映出粒子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是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6.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遥感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的遥感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3.辐照度:即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4.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亮度。

5.朗伯源:辐射亮度与观测角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

6.反照率:是把太阳光作为入射光时的反射率。

7.地物反射波谱: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反差:指胶片的明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密度差。

9.反差系数:是指拍摄后负片影像与景物亮度差之比,即特征曲线上的斜率。

10.扫描成像: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11.标准假彩色合成: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

12.植被指数:比值运算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

这样算法的结果称为植被指数。

13.目视解译:又称目视判读,或目视判译,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14、光谱模式识别:是指根据这种像元到像元的光谱信息来自自动划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分类过程的总称。

二.知识要点1.遥感系统的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优缺点⑴大面积的同步观测⑵时效性⑶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⑷经济性⑸局限性3.大气窗口的组成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0.3~1.3u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完整word版)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完整word版)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3。

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4。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

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W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W黑的比值。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如陆地资源卫星。

)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20.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由于地形起伏,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2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中国农业大学_809地理信息系统_《遥感概论》复习题

中国农业大学_809地理信息系统_《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名词解释 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 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 B(λ,T)=2hc2 /λ5 ·1/exp(hc/λRT)-1 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 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 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 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 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
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
可见光与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0.3~2.5um2.5~6um源自>6um辐射特性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为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和 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

自身的热辐射
为主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
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
中红外窗口:3.5 m ~5.5 m ,反射和发射并存。
包括两个小窗口(反射和发射混合光谱):3.5 m ~4.2 m 4.6 m ~5 m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填空题遥感的概念:广义的遥感:遥感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的理解,范值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事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和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其判断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

传感器: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按是否有人工辐射源来分分为:主动传感器、被动传感器。

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线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线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又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的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不向目标打折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发射能量。

遥感的发展简史: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年)、有记录的地面遥感(1839-1857年)、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年)、航宇遥感阶段。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是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图表就叫电磁波谱。

该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可以划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恒星和太阳的辐射也是被看作是接近黑体辐射的辐射源。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航天平台:根据航天平台的服务内容,可以将其分为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和海洋卫星系列。

摄影成像: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货物物体影像的技术。

遥感题库加答案

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

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探测和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 (100% )的物体。

发射率& =1,不随波长而变。

3、白体:(绝对白体):发射率沪0,反射率=1,透射率=0。

4、灰体:发射率&为小于1的常数,不随波长而变。

5、选择性辐射体:& <1且随波长而变化。

6、灰度:指黑白航片上的黑白深浅程度。

7、明度:是人眼对光源和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8、饱和度:色彩纯洁程度。

9、瑞丽散射:(分子散射):当微粒直径(如空气分子)远小于波长时出现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微粒直径(如气溶胶)与波长基本相等时出现的散射。

11 、非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直径(如云雾)比波长大得多时出现的散射。

12、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吸收率。

13、霍芯藩-波尔兹曼定律: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14、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 、像点位移: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又称投影差)16、监督分类:首先需要以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征来“训练”计算机,获得各类地物的判别模式或判别函数,并依此模式或函数,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处理分类。

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达到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

17、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

(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

18、拓扑关系:一幅图的诸元素可大致分为点、线、面三种基本形式,拓扑就是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关联关系,包括数据关系和位置关系。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第一次一、名词解释遥感 : 意思是遥远的感知。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指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揭示出地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电磁波谱 : 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大气窗口 :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米氏散射 : 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空间分辨率 : 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分辨的最小单元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感光度:指胶片的感光速度。

遥感需用感光度高的胶片。

黑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能完全吸收的物体。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

指当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

简答1、遥感系统的组成1)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2)信息的获取 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4)信息的处理 5)信息的应用2、遥感有哪些特征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经济性 5)局限性3、扫描成像与摄影成像的区别微波遥感的特点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普特征 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遥感图像的特征参数有哪些1)空间分辨率 2)光谱分辨率 3)辐射分辨率 4)时间分辨率6、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一是像点位置的移动;二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星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反射光谱曲线: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发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发射光谱曲线。

3.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并接受其后向辐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的遥感方式。

主要传感器为雷达,此外还有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

4.被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接受来自目标地物发射的微波,而达到探测目的的遥感方式。

被动接受目标地物微波辐射的传感器为微波辐射计,被动探测目标地物微波散射特性的传感器为微波散射计。

5.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6.波谱分辨率(光谱):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波谱分辨率越高。

7.亮度系数: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8.彩红外像片:由地物反射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使彩色红外感光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由该底片印出的像片称为彩红外像片。

9.辐射畸变:指遥感传感器在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辐射能时,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输和传感器测量中受到遥感传感器本身、地物光照条件(地形影响和太阳高度角影响)以及大气作用等影响,而导致的遥感传感器测量值与地物实际的光谱辐射率的不一致。

10.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称为几何畸变。

11.辐射校正:对由于遥感检测系统、大气散射和吸收等原因引起的图像模糊失真、分辨率和对比度下降等辐射畸变进行校正。

12.几何校正:对由于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飞行姿态变化、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原因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进行校正。

13.几何精校正: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称为几何精校正。

14.大气校正: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遥感

遥感

遥感一、名词解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

严格的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所谓黑体是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逛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360*10(3)W/m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摄入地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天顶距和天顶角:取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垂线的夹角。

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哥哥方向散开。

①瑞丽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其溶胶等引起。

原理: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散射咋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占总入射能P0的百分比公式P37低轨:就是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简称极地轨道。

高轨:是指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36000KM左右,绕地球一周24H,卫星公转角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相对于地球似乎固定于高空某一点,故称作地球同步卫星或静止气象卫星。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与地面或偏离垂线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取得的相片。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1.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其几何、物理性质和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2.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

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3.瞬时视场角(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IFOV),是指遥感系统在某一瞬间,探测单元对应的瞬时视场。

4.视场角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

5.6.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

对于摄影影像,通常用单位长度内包含可分辨的黑白“线对”数表示(线对/毫米);对于扫描影像,通常用瞬时视场角(IFOV)的大小来表示(毫弧度mrad),即像元,是扫描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面积。

7.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是遥感器的性能指标。

遥感器的波段划分得越细,光谱的分辨率就越高,遥感影像区分不同地物的能力越强。

8.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

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反射率表示,在热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温差、最小可探测温差和最小可分辨温差表示。

9.温度分辨率是在(热)红外遥感影像上,以灰度差别的等级来代表温度差别的程度。

是遥感器的一项技术指标。

能分辨的最小温度差。

10.太阳同步轨道(Sun-synchronous orbit)指的就是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轨道的倾角(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接近90度,卫星要在两极附近通过,因此又称之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绿色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并作出相应植物反射波谱曲线。

3、电磁波(横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中的传播叫电磁波,如:光波、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6、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7、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8、(遥感)数字图像: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影像。

9、辐射畸变:指从传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与光谱反射亮度等物理量不一致。

10、几何精校正:利用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图坐标的对应关系,近似的确定所给的影像坐标系和应输出的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公式。

11、多源信息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

12、程辐射度: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程辐射度。

13、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就是差值运算。

fd(x,y)=f1(x,y)- f2 (x,y)14、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0)就是比值运算。

15、信息复合:指同一区域内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匹配复合。

16、正像素:把一个像素内只含有一种地物的称为正像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传感器:又称为遥感器,指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
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5.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
辨的最小单元。

包括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

6.空间滤波:又称邻域增强处理,它是通过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
的邻域处理方法。

7.信息融合:又称为图像融合,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
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

8.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将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与经验形
式化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模仿专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代替专家解决专业问题的技术系统。

9.遥感影像地图: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
的地图。

10.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
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11.非监督分类: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征。

不必对影像地物获取先
验知识,仅依靠影像上不同类地物光谱信息(或纹理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统计特征的差别来达到分类的目的,最后对已分出的各个类别的实际属性进行确认。

填空
1.遥感系统包括: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
应用。

2.遥感平台的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3.微波波段分为:无线电波(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1mm~1m】、红外波段
(超远红外、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线、X射线、Y射线。

4.大气散射的种类: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5.SAR是什么: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主动成像方式。

6.灰度重采样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法。

7.图像增强的方法:对比度变换(又称直方图调整)、空间滤波(又称邻域增强)、彩色变
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8.彩色变换的方法: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色彩变换、HLS变换。

9.HLS代表什么:H色调、L明度、S饱和度。

10.哪一年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巴资源卫星:CBERS 1999年。

11.地物空间关系有哪些:方位关系、包含关系、相邻关系、相交关系、相贯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