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式领导力--西方领导模式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仆人式领导力

“谁愿为首,就必做众人的仆人”,格林利夫据此发展出的仆人领导学正在引领一场管理领域的革命

西方领导模式的特色

领导及其活动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历史和生活相伴始终的现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也执著地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日益深入、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外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说是领导活动,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科学的水平。这些记录,大都处于散乱、杂记的状态,而且多半只记录下某—时期的王侯将相生活起居、个人英明情况。记录中间,缺乏对领导人物社会背景的分析,缺乏对其展开活动的社会机制的研究,缺乏对领导活动开展过程的连贯性剖析,缺乏贯穿整个描述过程的理论框架。因此历史文献当中的领导活动只能作为现代领导学的一种理论素材。真正意义上的领导科学的形成是现代化大生产与社会大分工的产物。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到来必然要求领导活动及理论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西方由于较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并进入现代社会,因此在领导理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学者对领导和领导科学的研究表现为一系列与所处时代相适应的理论发展与完善过程。试图通过一些实证方法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

1.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发展轨迹

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遵循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进步与否。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者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2.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模式

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

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总的说来研究领导者的时间长,学者多,成果多,影响大。对领导活动的研究是近20年才来逐渐兴起的。但二者有不断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因为研究领导者离不开领导活动,同时领导者的思维与行为、能

力与素质、权力与权威以及方法与艺术等,不仅构成了领导理论的传统内容,而且也是理论不断创新的生长点所在,同时更是领导活动得以进行的依托。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吸收彼此的长处,共同促使领导理论得到更大的发展。

3.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领域

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领域。

一是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代表作有被称为“领导学大师”华伦·丹尼士的《领袖:领导的策略》和《潜意识的阴谋:为什么领导者不能领导》、罗伯特·塔克的《政治领导论》、劳斯托的《哲学家和国王:领导研究》等。二是企业领导领域。这一领域的领导理论可谓声势浩大,战果繁多,影响也更为广泛,主要代表作有被称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和《管理实践》、兰斯登的《有效的经理》、西蒙的《管理决策科学》和《管理行为》等。三是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代表作有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蒙哥马利的《领导艺术之路》以及普里的《十九颗星——对美国四位名将的研究》等。

4.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阶段

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迄今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

(1)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有斯托格蒂尔、吉伯和穆恩。他们以领导特质为对象研究领导现象和活动,探究和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领导者是天生的,研究具备什么样的特有素质适合或能胜任领导者,寻找并使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在实际工作中成为领导者。领导性格特质等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虽然开辟了对领导主体及其内在构成和原因进行研究的新领域,对研究领导者应具备那些基本的素质方面做出了贡献,但却没能构架出领导理论的完整体系,特别是因为在研究方向与方法上存在很大问题而最终以失败告终。

(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多基尔、勒温、利克特、坦南鲍姆、布莱克和莫顿等。他们以领导行为为对象对领导活动进行动态的研究。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借助这种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与行为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主要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与领导风格对组织行为及领导绩效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有: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三种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连续带”模式,四制度领导模式,管理方格图理论等。

(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这一理论的时间基本上与行为论并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雷芬。他们认为领导不是一种权势的运用,而是一种影响力,谁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力,谁便是领导者,而不一定是在机关组织中居于正式权力地位的人。这一理论主要研究领导权威的构成、行使、作用以及提升等内容。

(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这一理论又称情景理论、情境理论或者情势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菲德勒等。这一理论认为领导活动并不是指领导者的活动,它还应当包括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传统理论过去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认为领导者都是完全一样的角色,而无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也不管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认为单纯依靠领导者的特质或行为并不能自动导致成功的领导,而应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与互动性的研究,才能找出领导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一理论的主要成果有:权变领导模型,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式等。其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由上观之,西方领导理论是丰富多彩,日益完善的。在步入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新世纪,更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目前其关注的重点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模式的变化,领导角色的转变以及新的领导观念如无边界领导观、隐性领导观、柔性领导观、互动领导观的形成等。这些理论的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研究角度方法,也必将推动领导理论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